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黎红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3-111,共9页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 《诗经》在先秦时期差不多可比拟今日之“教材”,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古代社会,礼设定了各阶层成员的行为规范,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从“十有五”志学于“诗”“礼”,到学“乐”以“成和”,达到“礼乐人和”的天命境界,进而走向“诚”“明”,最终“从心所欲,不逾矩”,实现礼乐的“中庸”,这便是孔子的礼乐人生模式。这一“范式”渊源有自,并非遥不可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敏以求之”的“志学”路径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模式
下载PDF
古文经学家的礼乐美学及其话语建构
2
作者 程勇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30,共7页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 基于历史逻辑和圣王信仰,古文经学家将《周礼》《左传》视作礼乐秩序、礼乐制度的构想与实证,如此,对诗、乐、舞所做的典章制度设计也就具有了政治和文化层面的典范性。其核心思想是,完美的政治必得依据礼乐治国的理念,通过人性和人情的力量,通过由礼统摄而无所不包的社会生活的审美化,造就和而不同的社会秩序。为此,需要在国家官制体系中设置职官,通过乐教和诗教,实现礼乐生活的制度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经学 礼乐美学 礼乐生活 乐教 诗教
下载PDF
《礼记·乐记》之“礼乐切近生命本原”观析论
3
作者 王祎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12期24-27,共4页
《礼记·乐记》认为,乐本原于人心,礼来不得半点虚假,礼乐二物皆有报本反始的精神。礼乐,因其最切近生命本原的属性,而成为陶冶心志、培养性情、塑造品德、指导言行的重要教育方式。
关键词 《礼记·乐记》 生命本原
下载PDF
文学生活视域中的“诗可以群”
4
作者 刘衍军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传统上对孔子"诗可以群"多从功能论的视角进行解读,而从文学生活视域来看,"诗可以群"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文学生活形态的概括。它自先秦时期的礼乐生活中孕育生成,呈现为群体性、交往性特点,具有礼乐精神。后世,&qu... 传统上对孔子"诗可以群"多从功能论的视角进行解读,而从文学生活视域来看,"诗可以群"可以理解为中国古代文学生活形态的概括。它自先秦时期的礼乐生活中孕育生成,呈现为群体性、交往性特点,具有礼乐精神。后世,"诗可以群"逐渐演变为一种诗歌生活形态,"以文学友会"的诗歌交往文化盛行,诗作具有应酬性特征。奠基于丰富的文学生活实践,"诗可以群"具有充分的理论张力和意蕴生成空间,从孔子提出该命题,到汉代经学家、宋代理学家及清初实学家都作出了基于该时代文学生活形态的理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活 诗可以群 礼乐 诗歌交往
下载PDF
释“学而时习之”的修己意蕴——从“学”与“习”的字源学出发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兵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85-91,共7页
现代关于“学”“习”的诠译,把孔子的学问视作服务于实践的理论、知识,而非活生生的生命智慧,实则其思想是对三代文化诚敬存养践形之后的心得体会。从字源学出发,“学”“习”隐蔽的生存事实是:“学”是教和学的合一,不仅涵盖学、觉、... 现代关于“学”“习”的诠译,把孔子的学问视作服务于实践的理论、知识,而非活生生的生命智慧,实则其思想是对三代文化诚敬存养践形之后的心得体会。从字源学出发,“学”“习”隐蔽的生存事实是:“学”是教和学的合一,不仅涵盖学、觉、效等现实性层面,还具有教学相长、一以贯之等具体特征;通过分析先民“习卜”和许慎“鸟数飞”的生存论意义,“习”蕴含习养、习与性成、修身等义,体现着修身养性和积习成俗的功能。具体观之,孔子学以修己,因礼乐之道自成生活习俗,在全幅生命活动中贯彻始终,从而垂教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时习之” 生命体证 字源学 礼乐生活 修己
下载PDF
“莫不令仪”:周代礼乐的审美生活
6
作者 廖群 《中国美学》 2023年第1期78-96,共19页
为配合宗法之制,周公制礼作乐,礼乐配合,歌乐鼓舞成为礼的组成部分。周人制礼作乐不同于前代的最大特点,在于除了祭祀之礼被赋予差别有等的规范和配以歌乐舞蹈之外,各种典礼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被浸染上礼乐色彩。典礼如“乡饮酒... 为配合宗法之制,周公制礼作乐,礼乐配合,歌乐鼓舞成为礼的组成部分。周人制礼作乐不同于前代的最大特点,在于除了祭祀之礼被赋予差别有等的规范和配以歌乐舞蹈之外,各种典礼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被浸染上礼乐色彩。典礼如“乡饮酒礼”“射礼”都有奏乐歌诗“节目”和“无筭乐”环节;太学教育,大司乐、乐师及太师教授子弟舞蹈、歌唱、奏乐、行礼、诵诗,其教育内容及方式即是一种美育形式;宾朋相会,使者往来,日常居谈,亦皆琴瑟在御,赋诵歌诗;审美化生活中的主体,人格追求的“令德”“令仪”兼修,更可见周人礼乐文化的生活美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礼乐 审美化 生活 令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