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udy of Art Therapy on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1
作者 LUO Guangl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0年第10期910-915,共6页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life to acquir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establish three views.Life educ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and healthy three vie... The university stage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life to acquir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establish three views.Life educ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and healthy three views.However,the theory of“life education”and the way of“strict and rigid”are too weak to carry out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Art therapy is a therapeutic mode to understand human subconscious mind,heal mind and develop psychology by using art form.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art therapy theory and life education theory,students’participation is high,teaching technology is rich,teaching process is relaxed and pleasant,which is an effective scientific method for college students’life education activities.It has speci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ideal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t therapy life ideal
下载PDF
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以广东文化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丁胜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1,共4页
地域特色文化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和目标追求。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以文化人功能,是实现“以文增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职促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地... 地域特色文化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价值指向和目标追求。将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和以文化人功能,是实现“以文增职”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以职促信”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地域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迫切需求。以广东地域文化为例,地域特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应搭建文化载体,整合文化资源;拓展教育渠道,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构建长效机制,全面增强学生理想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理想信念教育 地域特色文化 人生理想 职业理想 社会主义信念 文化资源
下载PDF
庄子生命哲学的三重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张洁 李光荣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三重内涵,首先,明确生命的本源,道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生命的本性起源于道,顺应自然是最好的状态。其次,要加强生命的修养,生命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幸和困难,包括形体层面和心灵层面遭遇的伤害,为了修养生命之... 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三重内涵,首先,明确生命的本源,道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生命的本性起源于道,顺应自然是最好的状态。其次,要加强生命的修养,生命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幸和困难,包括形体层面和心灵层面遭遇的伤害,为了修养生命之道,庄子提倡要注重形神兼养。最后,经过不断修养,实现生命的理想,历经无用以处世、无物以游心、无己待逍遥的精神之旅,不困于外物的枷锁,不囿于自我的桎梏,超越自我,找寻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庄子生命哲学思想于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哲学 本源 修养 理想
下载PDF
“翠色真红”--生活史视野下宋女生活服色考论
4
作者 银连桐 王小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长期以来,宋女日常服色的观点抵牾杂驳,聚讼纷纭。文章通过梳理过往研究,以社会生活史为基本视野,以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绘画、出土实物、札记、诗文等探讨宋代女性生活服饰色彩的总体情状。文章认为宋代女装色彩浓艳绚烂和质朴淡雅两种... 长期以来,宋女日常服色的观点抵牾杂驳,聚讼纷纭。文章通过梳理过往研究,以社会生活史为基本视野,以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绘画、出土实物、札记、诗文等探讨宋代女性生活服饰色彩的总体情状。文章认为宋代女装色彩浓艳绚烂和质朴淡雅两种格调并峙。文章从皮尔斯“规约符号”的观点出发,认为色彩作为规约符号在政治场合之外、日常生活里只在男性群体中发挥作用,在女性那里并没有具体明晰的规范。宋代女性服色的研究通常以传世绘画为端绪。然而,大多数为文人主持并收藏流转的绘画并不能完整反映时装服色系统的真实情况,政治理念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张力与裂隙。宋代女性生活色彩丰富多变。色彩研究必须认识到历史的参与者,即“人”的复杂性,并从日常生活的多重视角出发,才能在丰富纷杂的历史材料中括撮出女服色彩的具体写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皮尔斯符号学 宋代 女子服饰 社会规范 生活史
下载PDF
“桥下空间”迭代与生命力复苏--以“桥下驿·江畔聚场”为例
5
作者 孟艺 叶宇灏 +1 位作者 周新颜 金宪兰 《浙江建筑》 2024年第5期7-11,共5页
以桐庐县富春江二桥南侧的桥下空间更新设计为例,试图将城市中建筑物之间缺乏设计的消极空间,更新为促进公共交往的积极空间,运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生态柔质空间织补建筑物之间的空白地带,增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城市、自然之... 以桐庐县富春江二桥南侧的桥下空间更新设计为例,试图将城市中建筑物之间缺乏设计的消极空间,更新为促进公共交往的积极空间,运用更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生态柔质空间织补建筑物之间的空白地带,增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城市、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下空间更新 促进公众交往 生态柔质空间 理想生活营造
下载PDF
物质主义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张璐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2-69,共8页
为探明物质主义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物质主义高速发展的中国的部分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析,证实了“期待标准”作为中介变量的客观存在。此外,本研究探索了婚姻状态与... 为探明物质主义对人们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物质主义高速发展的中国的部分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析,证实了“期待标准”作为中介变量的客观存在。此外,本研究探索了婚姻状态与人们所使用的评估生活水平时的不同期望之间的关系,也为物质主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积极关系提供了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主义 生活水平 理想/现实期望 生活满意度
下载PDF
清初曲家邹山行实及戏曲创作考述
7
作者 平范凡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40,47,共10页
清初曲家邹山(1645—1738后),字少水,号峄佣、无声讴者、桃花溪上人等,作有传奇《双星图》等,诗文亦工。一生困顿,游食四方,交游广阔,且交游对象多为江西籍前辈耆宿或赣籍平辈。由其生平经历可推考《双星图》极有可能创作于1682年至168... 清初曲家邹山(1645—1738后),字少水,号峄佣、无声讴者、桃花溪上人等,作有传奇《双星图》等,诗文亦工。一生困顿,游食四方,交游广阔,且交游对象多为江西籍前辈耆宿或赣籍平辈。由其生平经历可推考《双星图》极有可能创作于1682年至1687年间,而刊刻则在1738年,现存版本非康熙刻本而是乾隆家刻本。就主旨而言,《双星图》在糅合上古传说与自身独特的经历基础上“大旨谈情”。其所谈之情,乃“情之正者”,及试图以此构建有序社会、夫妇敦伦的政教理想,亦折射出清初传奇乐极哀来、当永世垂戒的书写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山 行实 《双星图》 政教理想
下载PDF
为什么需要教育哲学——为教育的应然研究做一个哲学辩护 被引量:17
8
作者 金生鈜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尽管现实的教育理论排斥教育应然问题的研究,但是关于教育应然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我们实现教育实践改善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应然问题研究的欠缺是教育学的病症之一。教育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探询教育的价值... 尽管现实的教育理论排斥教育应然问题的研究,但是关于教育应然问题的认识和判断是我们实现教育实践改善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应然问题研究的欠缺是教育学的病症之一。教育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探询教育的价值应然的学术,它通过思想而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应然的教育理想进行辩护,即为精神的教化辩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美好生活 理想
下载PDF
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利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 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互动、交流和融会贯通,需要生活世界的基础。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为了我们自己平凡、真实、快乐地生活,考察和选择既有的哲学理论资源,我们发现,批判传统哲学的虚假崇高,批判资本逻辑的统治和支配,创造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共同任务,是三者会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理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昆明市大观公园南区自然教育的提升改造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丹 孙婉 刘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38-42,共5页
昆明市大观公园南区的提升改造设计以“健康水景为主体的自然教育”为主题,按照“以人为本,贴近自然”的原则,构建了“人·鸥·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设计分为三个层面:基于对公园内历史文化的尊重,保护性利用庾园片区;设置... 昆明市大观公园南区的提升改造设计以“健康水景为主体的自然教育”为主题,按照“以人为本,贴近自然”的原则,构建了“人·鸥·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设计分为三个层面:基于对公园内历史文化的尊重,保护性利用庾园片区;设置天桥连接大观公园南区和大观公园本园,恢复和提升其作为滇池保护宣教基地的功能;改造五家堆湿地、生态浮岛和观鸥平台等,保护红嘴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链的完整性。通过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向人们传达出营造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的主题,实现公园风景、健康生活和理想人居协同多赢的自然教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风景 健康生活 理想人居 协同多赢 自然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良好政治生态的构成及营造途径 被引量:8
11
作者 文丰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25,M0003,共14页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面梳理了政治生态的内在标识,从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建设 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活 理想信念 监督问责 党的纪律
下载PDF
《白蛇传》的文化内涵和白娘子形象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澄霞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白蛇传》故事的逐渐丰富特别是白娘子形象的根本性改变,其背后的唯一动因是老百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追求。正是这种愿望让白娘子由害人吃人的"蛇妖"变成了一个许多中国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白娘子这位强势女性并不符合中... 《白蛇传》故事的逐渐丰富特别是白娘子形象的根本性改变,其背后的唯一动因是老百姓的生活理想和生活追求。正是这种愿望让白娘子由害人吃人的"蛇妖"变成了一个许多中国男性心目中的完美女性。白娘子这位强势女性并不符合中国男性社会意识对女性依附角色的定位,她是男权社会中男性有别于主流意识的"弱势心态"的产物。白娘子身上全无当代某些女权主义者常有的骄悍之气,有的则是平等互助,温柔贤淑,体谅包容。白娘子凭借自身的才干和努力及其所发挥的社会作用,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这是女性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也是当今女性争取男女平等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 生活理想 强势女性 弱势心态 社会作用
下载PDF
悲剧情境中的生命本真——论莎士比亚罗马剧中的英雄形象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海燕 邱维平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3-67,共5页
莎士比亚的罗马剧着眼于英雄形象的塑造。英雄人物的共同特征是都具有本真的生命形态,这也是导致他们从荣誉之巅走向毁灭之谷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他们成为英雄的主导因素。在悲剧英雄身上,莎士比亚对于理想人性的探索得到了艺术化的体现。
关键词 悲剧情境 生命 莎士比亚 罗马剧 英雄形象 文学评论 戏剧 英国 理想人性
下载PDF
“心里深藏着一个世界”——宗白华的人生理想与实践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德胜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3-89,共7页
对于生活的创造力量、永恒生命运动原则的热情肯定 ,同宗白华对于自然的深情渴望、生命直觉的感动联系在一起 ,并从歌德的文学创作中获得进一步的确认。而无限创造的生命欲求 ,则催生了“人生艺术化”的理想热情。正是在歌德式“唯动主... 对于生活的创造力量、永恒生命运动原则的热情肯定 ,同宗白华对于自然的深情渴望、生命直觉的感动联系在一起 ,并从歌德的文学创作中获得进一步的确认。而无限创造的生命欲求 ,则催生了“人生艺术化”的理想热情。正是在歌德式“唯动主义”的创造性生命人格启示下 ,会合中国老庄的人格理想、魏晋时代的人生实践 ,宗白华完美地构造出了一个情深于中、静处于外的人生世界———“超世入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理想 人生艺术化 人生实践
下载PDF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误区及出路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经验的日常生活和抽象的理想生活是一般哲学意义上“生活世界”的两种取向,由此带来了教学在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两个误区。要走出误区,就必须在把握马克思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重视教学实践。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日常生活 理想生活 现实生活
下载PDF
孔子乐以成德的人生修养与审美境界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9-33,共5页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修养学,并非简单的道德修养学,而是在道德修养学基础上的审美修养学。孔子以"贫而乐"、"仁者无忧"、"乐而忘忧"的悦乐情怀去成就"仁"的德行,因而具有了超越道德的审美的性质。这种建立在道德修养基础上的人生境界,是一种独特的、内在的、个人的审美体验,是一种不具备大众性和可观性的精神创造。人生境界不一定通过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但它远远高于艺术境界。用悦乐的情怀和审美的体验去成就个人道德,去实现政治理想,这就是孔子美学的精华和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乐以成德" 人生修养 审美境界 人生境界 个人道德 美学 政治理想
下载PDF
论老子的生命之“道”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国庆 付粉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4-137,共4页
为了探讨老子"道"的本质,采用解释学的方法,指出生命是老子关注的核心问题,其思想有着强烈的生命取向。"道"实质是生命之"道",它既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生命由其所出又复归于此;又是生命活动的价值准则,生命... 为了探讨老子"道"的本质,采用解释学的方法,指出生命是老子关注的核心问题,其思想有着强烈的生命取向。"道"实质是生命之"道",它既是生命产生的本原,生命由其所出又复归于此;又是生命活动的价值准则,生命合"道"则成,离其则亡;还是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作为生命追求的理想境界,"道"境是一种玄同的"和"状态,是纯朴本真而无私无碍的宇宙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生命本原 生命准则 生命理想状态
下载PDF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判定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高菲 江山 李亚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097-3103,共7页
为进行针对性的网络治理,基于模糊贴近度提出一种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判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网络主体、网络活动和网络资源,提取了6个网络特征指标,用以描述产业集群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网络特征模式;采用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目标分... 为进行针对性的网络治理,基于模糊贴近度提出一种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判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网络主体、网络活动和网络资源,提取了6个网络特征指标,用以描述产业集群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网络特征模式;采用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目标分类算法,确定网络特征指标值对各阶段网络特征模式的非对称贴近向量;通过理想点法确定正负理想等级,根据各非对称贴近向量与正负理想等级的对称贴近度确定产业集群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以沈阳装备制造业集群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判定结果表明该产业集群处于成长期,当前网络治理的重点应为利用云制造平台等方式促进网络主体合作和进一步丰富网络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网络 生命周期 模糊贴近度 理想点法
下载PDF
鱼雷费效评估的模糊灰色理想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庆卫 宋保维 姜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75-1377,1397,共4页
针对鱼雷研制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寿命周期费用和效能,综合考虑模糊性和灰色性,采用模糊理论中的贴近度和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的概念来估算不同的方案与理想点和负理想点之间的距离,并选择优化理论中的理想点法对鱼雷的寿命周期费用和... 针对鱼雷研制方案的决策问题,对于寿命周期费用和效能,综合考虑模糊性和灰色性,采用模糊理论中的贴近度和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的概念来估算不同的方案与理想点和负理想点之间的距离,并选择优化理论中的理想点法对鱼雷的寿命周期费用和效能作评估。结合实例对4种鱼雷寿命周期费用和效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寿命周期费用 效能 理想点法 贴近度 关联度
下载PDF
论方东美的“生生美学”思想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繁仁 庄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方东美的“生生美学”以中国文化为本体,贯之以“生生之道”,言及体现普遍生命创造的生生之美、融贯之美、无言之美,融通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与中国大乘佛学,对中国人的艺术理想进行了精妙阐释,其目的在于生命境界的提升。对方东美“生... 方东美的“生生美学”以中国文化为本体,贯之以“生生之道”,言及体现普遍生命创造的生生之美、融贯之美、无言之美,融通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与中国大乘佛学,对中国人的艺术理想进行了精妙阐释,其目的在于生命境界的提升。对方东美“生生美学”思想的探索,为我们建立体现民族精神、融贯古今中西的“生生美学”体系,推动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东美 生生美学 生命创造 艺术理想 生命境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