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在老年患者长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李娜 曾艳 +2 位作者 黎丽 刘卓 杨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22期128-130,134,共4页
目的分析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在老年患者长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进行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在90例老年患者长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以盲抽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传统... 目的分析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在老年患者长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进行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在90例老年患者长期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以盲抽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传统的体位转移技术。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94.30±3.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0±4.40)分,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照护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能够为老年患者长期护理提供更大的舒适度,同时也提高了老年长期护理照护者的护理满意度,该技术满足了老年患者长期护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lift体位转移技术 传统的体位转移技术 老年患者 长期护理
下载PDF
Bobath技术运用于失能老年患者体位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兰红珍 何华英 +3 位作者 高旭东 李婉玲 陈曦 孔婵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9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Bobath技术协助失能老年患者体位转移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失能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Bobath技术协助失能老年患者体位转移,对照组采用常规搬运法。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协助失能老年患者... 目的评价Bobath技术协助失能老年患者体位转移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失能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Bobath技术协助失能老年患者体位转移,对照组采用常规搬运法。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协助失能老年患者体位转移时,护士的转移技能、体位转移强度、舒适感以及患者的舒适感、安全感。结果试验组护士的转移技能、舒适感优于对照组,体位转移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患者接受Bobath技术转移时的舒适感和安全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Bobath技术运用于失能老年患者体位转移时,可以提高护士转移技能及转移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失能 BOBATH技术 体位转移 舒适度 安全性
下载PDF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位转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婉玲 兰红珍 孔婵 《护理学报》 2018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位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随机序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体位转移技术,观察组给予Bobath体位转移技术。干预1个月末,应用老年人身体... 目的探讨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位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随机序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传统的体位转移技术,观察组给予Bobath体位转移技术。干预1个月末,应用老年人身体移动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移动能力,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2组间的评分差异。结果 2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obath体位转移技术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BOBATH技术 体位转移 自理能力
下载PDF
体位转移技术培训对老年卧床患者照护者护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文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第5期131-1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卧床患者照护者进行体位转移技术培训对其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长期卧床老年患者70例和主要照护者40名作为实验对象,对主要照护者进行体位转移技术培训3个月,对比培训前后主要照护者的护... 目的探讨老年卧床患者照护者进行体位转移技术培训对其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长期卧床老年患者70例和主要照护者40名作为实验对象,对主要照护者进行体位转移技术培训3个月,对比培训前后主要照护者的护理能力、患者对护理感受的变化。结果相较培训前,主要照护者在连续培训3个月后转移技能、体位转移强度和自我舒适感均明显提升,对体位转移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由培训前的25. 0%提升至85. 0%,前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培训后患者舒适感、安全感评分均明显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价也显著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卧床患者照护者实施体位转移技术培训可以提升护理能力,改善患者对护理感受,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长期卧床 主要照护者 体位转移技术培训 护理能力
下载PDF
不同体位固定在脊柱转移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周悦 瞿宜艳 +1 位作者 黄星武 何朝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7期138-141,共4页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予以不同体位固定方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观察组(51... 目的分析脊柱转移瘤予以不同体位固定方式调强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福建省肿瘤医院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观察组(51例)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同方向(左右、前后、头脚)摆放体位的误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于不同方向摆放体位(左右、前后、头脚)的误差值分别为(2.60±0.45)mm、(2.68±0.37)mm、(2.58±0.35)mm,均低于对照组的(6.81±0.74)mm、(7.91±0.77)mm、(6.79±0.7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例数为40例,对照组为28例,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78.43%)高于对照组(5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生放射性肠炎、呕吐恶心、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转移瘤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其不同方向摆放体位的误差和并发症,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 真空袋体位固定技术 热塑体膜固定技术 调强放射治疗 临床观察 体位固定
下载PDF
Bobath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体位转移中的应用
6
作者 农小荣 马林新 +2 位作者 韦春秀 曾发杰 吴彩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1期12-13,共2页
探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中应用Bothal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选取其中150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0年3月~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 探讨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中应用Bothal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选取其中150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20年3月~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5例。其中对照组在体位转移的过程中采用传统位移技术,而研究组则采用Bobath技术,对比2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研究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老年人身体移动量表(EMS)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MBI评分和EMS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评分,差异显著(P<0.05);并且研究组干预后的MBI评分和E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中运用Bobath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其移动能力,减少患者对外界依赖,从而提升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体位转移 BOBATH技术 生活自理
下载PDF
颈托联合真空垫在射波刀颈椎转移灶体位固定中的应用分析
7
作者 黎国全 丁泽宇 +3 位作者 付文胜 杨志勇 张盛 康玺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托联合真空垫个性化体位固定在射波刀颈椎转移灶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放射治疗部位为颈椎为标准,选取拟行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颈椎转移灶的患者68例。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1.5岁。按随机... 目的探讨颈托联合真空垫个性化体位固定在射波刀颈椎转移灶体位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放射治疗部位为颈椎为标准,选取拟行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颈椎转移灶的患者68例。男性41例,女性27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1.5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颈托联合真空垫个性化体位固定,B组采用真空垫体位固定,C组采用小头模固定。首次治疗完成后询问患者治疗过程中固定模具的舒适度。完成放疗后,收集并分析3种固定技术平移和旋转方向的平均偏移量、最小公差距离(dxAB)、最小旋转偏差角度(drAB)、错误节点比例(false nodes)以及舒适度。结果3组患者首次治疗过程中位置偏差在头尾(inf_sup)、左右(left_right)、腹背(ant_post)、俯仰(pitch)、横滚(roll)、平旋(yaw)方向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2.56、3.41、4.21、2.71、8.14,P<0.0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的dxAB,drAB和false nodes数据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06、4.31、3.30,P<0.05)。此外,A组和B组患者感觉比C组固定更舒适(χ^(2)=12.46,P<0.05),A组和B组之间舒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射波刀治疗的颈椎转移灶患者,采用颈托联合真空垫个性化体位固定,不降低舒适性的同时提高了射波刀脊柱跟踪的精度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固定技术 射波刀 立体定向 颈椎转移 颈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