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天冬氨酸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
1
作者 盛夏 石祥 +1 位作者 邓宁 朱成峰 《合成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276-281,共6页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MOFs)因具有可调的多孔结构和独特的手性环境,在拆分手性分子的对映异构体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L-天冬氨酸二甲酯和萘-1,5-二磺酰氯分别作为手性源和桥联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4个羧酸配位基团的柔性手性桥...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MOFs)因具有可调的多孔结构和独特的手性环境,在拆分手性分子的对映异构体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L-天冬氨酸二甲酯和萘-1,5-二磺酰氯分别作为手性源和桥联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4个羧酸配位基团的柔性手性桥联配体(H_(4)L),并将H4L与4,4′-联吡啶(bpy)和金属镍离子(Ni^(2+))通过溶剂热反应共同组装了一种新颖的三维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i_(2)(H_(2)L)_(2)(bpy)_(3)·(H_(2)O)_(2)](CMOF-1)。手性吸附实验显示:CMOF-1能够优先地识别和吸附1-苯基乙醇的S-构型的异构体,获得对映体过剩率(Enantiomeric excess,ee)为51%的手性1-苯基乙醇,CMOF-1为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手性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天门冬氨酸二甲酯 萘-1 5-二磺酰氯 桥联配体 4 4′-联吡啶 手性金属-有机框架 对映选择性吸附
下载PDF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在肺癌胸腔积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冀玉珍 刘晓良 侯淼 《检验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 PD-L1)的水平,并评估其对伴有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68例,以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与肺癌组相匹配的良性肺部病变伴胸腔积液...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胸腔积液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 PD-L1)的水平,并评估其对伴有胸腔积液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肺癌组)68例,以性别、年龄、吸烟状态与肺癌组相匹配的良性肺部病变伴胸腔积液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胸腔积液s PD-L1水平。结果肺癌组胸腔积液s PD-L1水平为(1.62±0.07)ng/m L,显著高于对照组[(0.90±0.04)ng/m L,P<0.000 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胸腔积液s PD-L1诊断肺癌的最佳切分值为1.33 ng/m L,其敏感性为69.1%,特异性为94.3%。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 PD-L1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均无关(P>0.05),而在肺癌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s PD-L1≤1.33 ng/m L者总生存期明显长于胸腔积液s PD-L1>1.33 ng/m L者。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肺癌患者胸腔积液高s PD-L1水平是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危险比(HR)=2.402,95%可信区间(CI)1.323~4.360,P<0.05]。结论胸腔积液s PD-L1水平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预后评判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 诊断 预后 肺癌 胸腔积液
下载PDF
甘缬二肽-铜(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丁杨 任祥祥 +1 位作者 庄楚雄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62,共7页
本文合成了3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Gly-L-Val)(Phen)].3.5H2O(1)、[Cu(Gly-L-Val)(TATP)].2H2O(2)和[Cu(Gly-L-Val)(DPPZ)].1.5H2O(3)[Gly-L-Val=甘缬二肽,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 本文合成了3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Gly-L-Val)(Phen)].3.5H2O(1)、[Cu(Gly-L-Val)(TATP)].2H2O(2)和[Cu(Gly-L-Val)(DPPZ)].1.5H2O(3)[Gly-L-Val=甘缬二肽,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率测定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和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对DNA有较强的键合作用,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配合物在还原剂维生素C存在下对pBR322DNA具有显著的断裂作用。配合物对DNA键合及断裂作用大小为配合物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肽铜(Ⅱ)配合物 多吡啶配体 甘缬二肽 核酸酶 DNA
下载PDF
不同浓度钛微粒对护骨素/护骨素配体基因表达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蔡贤华 陈安民 石晓兵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8-371,共4页
目的: 探讨磨损微粒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理, 为人工关节假体松动的预防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钛微粒 (粒径 <3μm) 对成骨细胞MG 63细胞进行 24h干预, 半定量RT PCR观察其对护骨素 (OPG) 及护骨素配体 (OPG- L) 基因... 目的: 探讨磨损微粒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机理, 为人工关节假体松动的预防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钛微粒 (粒径 <3μm) 对成骨细胞MG 63细胞进行 24h干预, 半定量RT PCR观察其对护骨素 (OPG) 及护骨素配体 (OPG- L)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钛微粒能上调MG 63细胞OPG及OPG- L基因表达, 且对后者作用强于前者。结论: OPG- L/OPG比率随着钛微粒浓度的加大而增高, 引起骨溶解大于骨形成, 这可能是磨损微粒引起人工关节假体松动的重要原因, 这表明降低OPG- L/OPG比率有可能预防或逆转此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微粒 护骨素 护骨素配体 人工关节
下载PDF
硅胶键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键合量对α-氨基酸拆分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祝馨怡 韩小茜 +3 位作者 齐邦峰 李永民 蒋生祥 陈立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合成了两种不同键合量的L 脯氨酸硅胶键合手性配体交换固定相 ,装柱后利用配体交换色谱法分离了一系列的α 氨基酸。实验结果表明键合量不同的固定相对α 氨基酸的拆分能力差别较大。
关键词 硅胶键合手性配体 配体交换色谱 L-脯氨酸 手性固定相 对映体分离 键合量 Α-氨基酸 手性拆分
下载PDF
顺铂对肺鳞癌PD-L1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秦爱英 任铁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顺铂对肺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模型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顺铂(0、0.5、1、2、4、8 mg/L)处理对NCI-H520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分别将顺铂(1.0 mg/L)预处理前后... 目的探讨顺铂对肺鳞癌肿瘤免疫微环境模型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顺铂(0、0.5、1、2、4、8 mg/L)处理对NCI-H520细胞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分别将顺铂(1.0 mg/L)预处理前后的NCI-H520细胞与活化的淋巴细胞进行共孵育,共分为6组:T-为仅有未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组;T^+为仅有经顺铂预处理的淋巴细胞组;T-H-为未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与未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TH^+为未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与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T^+H-为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和未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T^+H^+为分别经顺铂处理的淋巴细胞与NCI-H520细胞系共孵育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淋巴细胞(CD4^+及CD8^+T细胞)的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分泌情况。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顺铂可呈浓度梯度抑制NCI-H520细胞增殖;顺铂处理组较未处理组NCI-H520细胞系表面PD-L1表达上调(P<0.05);各组CD4^+及CD8^+T细胞亚群中,PD-1^+T细胞的凋亡率高于PD-1-T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经顺铂预处理的NCI-H520细胞共孵育组相比,与经顺铂处理的NCI-H520细胞共孵育后,CD4^+及CD8^+T细胞的凋亡率均较高,且IFN-γ分泌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可能通过诱导肺鳞癌细胞系PD-L1表达抑制免疫微环境,为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抗PD-L1靶向治疗肺鳞癌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免疫 顺铂 肺鳞癌 淋巴细胞
下载PDF
硅胶键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拆分α-氨基酸 被引量:7
7
作者 丁国生 黄晓佳 +1 位作者 刘莺 王俊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35,共4页
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铜 (Ⅱ )_L_羟脯氨酸键合手性固定相 ;在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上 ,用配体交换色谱法研究了 pH值、温度、中心离子浓度及流速对α_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选择性和分离度的影响 ,选择了合理的色谱分离条件 ;结果表明 ,该固... 用简易的方法制备了铜 (Ⅱ )_L_羟脯氨酸键合手性固定相 ;在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上 ,用配体交换色谱法研究了 pH值、温度、中心离子浓度及流速对α_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选择性和分离度的影响 ,选择了合理的色谱分离条件 ;结果表明 ,该固定相在配体交换模式下 ,可对部分常见氨基酸进行良好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羟脯氨酸 Α-氨基酸 对映体分离 配体交换色谱 手性固定相 药物分析 硅胶
下载PDF
PD-1及PD-L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鳞癌中表达差异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雯 康佳蕊 +1 位作者 金贻铎 王宏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2期78-84,共7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arcinoma,CSC)...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鳞癌(cervical squamous carcinoma,CSC)进展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CIN患者40例,根据病理诊断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检测结果,分为CIN 0 HPV(-)组、CIN 0 HPV(+)组、CINⅠHPV(+)组及CINⅡ-ⅢHPV(+)组,每组10例;CSC并行根治手术患者20例,分为盆腔淋巴结非转移组和转移组,每组1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高危型HPV亚型检测,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D-1、PD-L1及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蛋白p16INK4a表达并作对比。结果在CIN和CSC患者中HPV16和HPV18亚型感染率最高;PD-1和PD-L1表达水平与HPV阳性、CIN级别升高及肿瘤转移呈正相关,同时伴随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蛋白p16INK4a表达上调。结论 PD-1和PD-L1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估CIN和宫颈鳞癌进展和预后的临床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癌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 程序性细胞死亡 分子配体-1
下载PDF
L-羟基脯氨酸键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拆分 被引量:6
9
作者 祝馨怡 张玉华 +3 位作者 孙伟 刘霞 李永民 陈立仁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合成出了 L -羟基脯氨酸键合手性配体交换固定相 ,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固定相进行了表征。该固定相在反相条件下 ,以水作流动相 ,对 DL
关键词 固定相 手性拆分 L-羟基脯氨酸 手性配体 异构体 分离 DL-氨基酸 交换色谱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L-苯丙氨酸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及其对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杨 徐飞 龚波林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18-922,共5页
在室温条件下,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单体,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聚合在硅胶表面。然后再将L-苯丙氨酸共价键合在硅胶表面的聚合物上,制备... 在室温条件下,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为单体,溴异丁酰溴为引发剂,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将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聚合在硅胶表面。然后再将L-苯丙氨酸共价键合在硅胶表面的聚合物上,制备了新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并用该固定相对DL-氨基酸进行分离。用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固定相的合成过程以及流动相pH值、流动相铜离子浓度、柱温等色谱条件对DL-氨基酸对映体拆分的影响。元素分析得出该固定相表面L-苯丙氨酸接枝密度达到4.32 mg/m2;在手性配体交换分离模式下,流动相为0.05 mol/L KH2PO4-0.1 mmol/L Cu(Ac)2水溶液、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50℃和检测波长为223 nm条件下,该色谱固定相可以分离DL-天冬氨酸、DL-天冬酰胺等。同时,流动相pH值、铜离子浓度以及柱温对手性对映体的拆分有较大影响。与传统的在硅胶表面直接键合L-苯丙氨酸制得的固定相相比,所合成的固定相接枝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对DL-天冬氨酸及DL-天冬酰胺实现了基线分离。结果表明,在手性配体交换分离模式下,固定相具有良好的拆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 L-苯丙氨酸 对映体分离
下载PDF
N-苄氧羰基氨基酸配位萃取拆分外消旋苯丙氨酸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阳峰 何亻全 +2 位作者 吴福忠 赵洪亮 赵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67,共5页
以外消旋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以N-苄氧羰基手性氨基酸为手性配体,研究其配位萃取拆分特性。着重考察了有机稀释剂、手性配位剂和配位离子种类、被萃取水相中苯丙氨酸初始浓度、萃取时的温度、萃取相pH值等因素对拆分过程的影... 以外消旋中性氨基酸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以N-苄氧羰基手性氨基酸为手性配体,研究其配位萃取拆分特性。着重考察了有机稀释剂、手性配位剂和配位离子种类、被萃取水相中苯丙氨酸初始浓度、萃取时的温度、萃取相pH值等因素对拆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低碳醇类正丁醇作有机稀释剂,所用5种N-苄氧羰基氨基酸(分别为Z-Phe、Z-Hyp、Z-Pro、Z-Glu、Z-Val)与Cu2+或Ni2+形成手性配位体后,以Z-Val作手性配体,萃取相pH值接近苯丙氨酸等电点时,萃取拆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苄氧羰基氨基酸 萃取拆分 苯丙氨酸 配位交换拆分 D L-氨基酸
下载PDF
正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手性配位萃取拆分外消旋苯丙氨酸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玉 孙国新 +2 位作者 田晓强 夏光明 公佩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690,共5页
本文合成新手性配体正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研究手性配体正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与Cu髤配位萃取拆分苯丙氨酸的性能和机理,考察起始氨基酸浓度、配位铜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溶液pH值及温度等因素分别对D-和L-苯丙氨酸萃取性能的影... 本文合成新手性配体正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研究手性配体正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与Cu髤配位萃取拆分苯丙氨酸的性能和机理,考察起始氨基酸浓度、配位铜离子浓度、萃取剂浓度、溶液pH值及温度等因素分别对D-和L-苯丙氨酸萃取性能的影响,萃取剂对D-苯丙氨酸的识别能力强。利用多种手段对萃合物的组成进行表征,推测萃合物的结构为1∶1∶1型三元配合物。对比发现:该萃取剂配位萃取拆分苯丙氨酸性能优于正辛基-L-羟基脯氨酸,空间位阻效应反而对拆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十二烷基.L-羟基脯氨酸 手性配体 萃取拆分 D/L-苯丙氨酸
下载PDF
配体交换调控纳米金表面寡核苷酸自组装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小超 莫志宏 +2 位作者 钱俊臻 郭昆鹏 王冠瑶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99-1202,共4页
以4-巯基苯甲酸(MBA)为调控分子,对照巯基己醇(MCH),基于配体交换法对纳米金(10nm)表面的寡核苷酸(DNA)自组装进行调控,并用凝胶电泳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纳米金表面,MCH能完全取代DNA。当MCH与纳米金的摩尔比达到2400:1后,纳米金发生... 以4-巯基苯甲酸(MBA)为调控分子,对照巯基己醇(MCH),基于配体交换法对纳米金(10nm)表面的寡核苷酸(DNA)自组装进行调控,并用凝胶电泳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纳米金表面,MCH能完全取代DNA。当MCH与纳米金的摩尔比达到2400:1后,纳米金发生凝聚,MBA不能完全取代DNA;MBA和DNA的二元组装层能使纳米金在水溶液中稳定分散。另外用DNA取代MBA的反应比用MBA取代DNA的反应更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寡核苷酸 4-巯基苯甲酸 巯基己醇 配体交换
下载PDF
PD-1/PD-Ls信号通路及其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潘佳佳 贾晓青 +1 位作者 黄岗 张玉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正常机体中,PD-1/PD-Ls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s信...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正常机体中,PD-1/PD-Ls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s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s的结构与表达、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的可溶性分子(s PD-1/s PD-L1)的表达特性及其对PD-1/PD-Ls途径的作用等方面简述了PD-1/PD-Ls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抗PD-1/PD-Ls抗体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单克隆抗体 抗肿瘤 进展
下载PDF
以铜(Ⅱ)-L-羟基脯氨酸配合物为手性选择剂的配体交换毛细管区带电泳拆分α-羟基酸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艳芳 赵亮 +3 位作者 张红丽 明永飞 蒋生祥 李永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在使用10mmol/L NH4Ac(pH 4.5),30mmol/L Cu(Ac)2和60mmol/LL-羟基脯氨酸的优化条件下,13min内拆分了3种α-羟基酸对映体(DL-苹果酸、DL-苦杏仁酸和DL-对溴苦杏仁酸),除苹果酸外均获得了满意的拆分结果;考察了电泳缓冲液组成、pH值等影... 在使用10mmol/L NH4Ac(pH 4.5),30mmol/L Cu(Ac)2和60mmol/LL-羟基脯氨酸的优化条件下,13min内拆分了3种α-羟基酸对映体(DL-苹果酸、DL-苦杏仁酸和DL-对溴苦杏仁酸),除苹果酸外均获得了满意的拆分结果;考察了电泳缓冲液组成、pH值等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配体毛细管电泳 L-羟基脯氨酸 手性分离 Α-羟基酸
下载PDF
L-苯丙氨酸键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手性拆分 被引量:5
16
作者 祝馨怡 刘淑娟 +3 位作者 肖小华 蒋生祥 李永民 陈立仁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64,共3页
合成了L_苯丙氨酸键合手性配体交换固定相 ,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固定相进行了表征 ;
关键词 L-苯丙氨酸 制备 手性拆分 手性配体交换色谱 对映体分离 固定相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和可溶性雄虫抗原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磊 莫红梅 +4 位作者 王淇泓 蒋自卫 程喻力 刘文琪 李雍龙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可溶性雄虫抗原(SMWA)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A组)、SEA免疫组(B组)和SMWA免疫组(C组),B、C两组分别用日本血吸虫...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和可溶性雄虫抗原(SMWA)免疫小鼠PD-1-PD-L的表达,及其与相关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18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A组)、SEA免疫组(B组)和SMWA免疫组(C组),B、C两组分别用日本血吸虫SEA和SMWA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剂量均为50μg/次,免疫4次,每次间隔1周;健康对照组用PBS代替。末次免疫4周后收集脾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1(PD-1)、树突状细胞(DCs)表面表达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PD-L2。双抗夹心ELISA测定脾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小鼠脾T细胞的PD-1及DC的PD-L1和PD-L2的表达率分别为(1.19±0.15)%、(0.64±0.11)%和(1.12±0.21)%。两种抗原免疫均可使这些分子表达上调(P<0.01)。SEA免疫后,PD-1的表达[(8.24±1.31)%]高于SMWA免疫[(6.08±1.28)%],且主要使PD-L2表达上调[(5.26±1.73)%];而SMWA免疫后,主要表现为PD-L1表达上调[(10.82±2.33)%]。其中PD-L1的表达上调与脾细胞分泌的IFN-γ呈正相关,而PD-L2的表达上调与IL-4的分泌呈正相关。结论日本血吸虫SEA和SMWA抗原免疫可诱导BALB/c雌性小鼠PD-1-PDL的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程序性死亡-1 程序性死亡配体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
下载PDF
L-半胱氨酸衍生物配体交换手性色谱固定相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圣庆 孟庆华 +3 位作者 郭瑛 马言顺 龙远德 黄天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31-1633,共3页
A novel chiral stationary phase(CysCSP) for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prepared by firstly synthesizing N,S-di(2-hydroxyl-3-octoxyl)propyl-L-cysteine as chiral selector via reaction of L-cysteine with glycidyl... A novel chiral stationary phase(CysCSP) for ligand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prepared by firstly synthesizing N,S-di(2-hydroxyl-3-octoxyl)propyl-L-cysteine as chiral selector via reaction of L-cysteine with glycidyl octyl ether and then coating it on YWG-C-{18} bonded stationary phase. The enantiomeric resolutions of some D,L-α-amino acids were achieved on CysCSP by using cupric acetate aqueous solution as the mobile phase,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lumn temperature 20 ℃ and detection at UV 254 nm. The enantioselectivities α of D,L-α-amino acids separated were found to be in the range from 1.11 to 1.38 with the resolution R-s ranging from 1.1 to 2.8 and the column efficiency being from 5 000 to 9 000 n/m. The elution order of D-isomer before L-isomer was obersaved for all D,L-amino acids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体交换色谱 手性拆分 L-半胱氨酸 D L-α-氨基酸
下载PDF
PD-1/PD-L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姬 王贵强 《传染病信息》 2009年第4期240-243,共4页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1的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L)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能对免疫反应的产生起负调节作用。PD-1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功能缺陷型CD8+T细胞上高表达,导致功能性CD8+T细胞的功能受损,...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1的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PD-L)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能对免疫反应的产生起负调节作用。PD-1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功能缺陷型CD8+T细胞上高表达,导致功能性CD8+T细胞的功能受损,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和杀伤能力。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中,PD-1/PD-L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抑制抗瘤及抗病毒免疫反应,阻断此通路后可以恢复特异性CD8+T细胞的部分功能,因此,PD-1/PD-L通路可能与肿瘤细胞免疫逃避和病毒感染疾病慢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新型4-N-(二茂铁亚甲基)-6-甲硫基-3-乙基-3-己醇手性配体的合成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文献 胡春华 +2 位作者 刘念 雷晓明 陈东丽 《合成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7-499,512,共4页
以L-甲硫氨酸为手性源,经酯化、缩合、还原氨化及格氏试剂反应,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硫二茂铁基的β-氨基醇手性配体——4-N-(二茂铁亚甲基)-6-甲硫基-3-乙基-3-己醇,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及HR-MS表征。
关键词 Β-氨基醇 L-甲硫氨酸 配体 不对称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