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sting of NAPL simulator to predict migration of a 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 under water table fluctuation in a sandy medium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劲风 李雁 +1 位作者 徐军 M.Kamo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17-325,共9页
Nanoqueous phase liquid(NAPL) simulator is a powerful and popula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odeling the flow and transport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in subsurface,but the testing of its feasibility under water table ... Nanoqueous phase liquid(NAPL) simulator is a powerful and popula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odeling the flow and transport of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 in subsurface,but the testing of its feasibility under water table fluctuation has receiv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The feature in a column test was tested through two cycles of water table fluctuation.The sandy medium in the column was initially saturated,and each cycle of water table fluctuation consisted of one water table falling and one rising,resulting in a drainage and an imbibition of the medium,respectively.It was foun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measured results in the first drainage of the column test was minor.However,with the propagation of the water table fluctuations,the simulation errors increased,and the simulation accuracy was not acceptable except for the first drainage in the two fluctuation cycles.The main reason was proved to be the estimation method of residual saturation used in this simulator.Also,based on the column tests,it was assumed that the resulting residual saturation from an incomplete imbibition process was a constant,with a value equal to that of the residual value resulting from the main imbibition process.The results obtained after modifying NAPL simulator with this assumption were found to be more accurate in the first cycle of water table fluctuation,but this accuracy decreased rapidly in the second one.It is concluded that NAPL simulator is not adequate in the case of LNAPL migration under water table fluctuation in sandy medium,unless a feasible assumption to estimate residual saturation is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液体 水位波动 测试范围 lnapl 模拟器 迁移 残余油饱和度 残余饱和度
下载PDF
LNAPLs污染物在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汉乐 马腾飞 程亚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83,共5页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的运移机制与分布特性。首先,在二维砂槽上进行LNAPL的入渗试验,试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把LANPL的扩散过程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的运移机制与分布特性。首先,在二维砂槽上进行LNAPL的入渗试验,试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把LANPL的扩散过程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用AutoCAD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不同时刻LNAPL的入渗锋面变化图。结果发现,介质结构突变面改变了LNAPL的迁移模式。在LNAPL由中砂进入细砂层后,由于受到毛细作用的增强,其运移速度加快;而由中砂进入粗砂,受粗砂介质阻滞作用增强的影响,LNAPL运移速度变小。当LNAPL由干砂进入湿润砂体时,由于孔隙水浮托力增大,LNAPL先产生纵向运移,随后以横向迁移的形式在地下水位上部聚积。当达到一定厚度后,LNAPL的压头足以克服浮托力,驱替孔隙水进入砂土孔隙。另外,LNAPL的厚度足够大时,方可克服饱水层受到的浮托力,在地下水位上形成LNAPL池,并因孔隙水向周围砂体排泄,LNAPL池周围的水位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apl 层状非均质 运移机制 分布特性 毛细作用
下载PDF
地下水中轻质有机污染物(LNAPL)透镜体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武晓峰 唐杰 藤间幸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20,26,共5页
在二维砂槽模型中模拟了轻质油在均匀多孔介质地下水非饱和区和饱和区中的运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地下水毛细区是轻质油污染的重点区 ,除了 LNAPL 的残留以外 ,进入地下水饱和区中的 L NAPL 终将被地下水顶托回到毛细区中 ,毛细区以... 在二维砂槽模型中模拟了轻质油在均匀多孔介质地下水非饱和区和饱和区中的运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 ,地下水毛细区是轻质油污染的重点区 ,除了 LNAPL 的残留以外 ,进入地下水饱和区中的 L NAPL 终将被地下水顶托回到毛细区中 ,毛细区以上的绝大多数 LNAPL 也将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毛细区中 ,试验中观察到达到稳定状态时 LNAPL 透镜体的上边缘略微高出毛细区。利用多孔介质毛细管模型 ,建立了利用界面张力、接触角、介质特征孔隙直径等物理量估算不同位置 LNAPL 透镜体厚度及透镜体可能最大厚度的关系式 ,模型说明 ,由于毛细区中越靠近毛细区上边缘位置 ,油 -水界面上的压差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透镜体 地下水污染 LANPL
下载PDF
单裂隙中LNAPL残留特点及残留体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卢斌 吴时强 +2 位作者 谈叶飞 俞双恩 谢兴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3,共7页
轻非水相液体(LNAPL)在变隙宽裂隙中的迁移和残留机理复杂,在"裂隙-水-LNAPL"三相系统中,LNAPL和水流运动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两者又共同受到裂隙表面和隙宽的影响和控制。采用27.4 cm×20.0 cm(长×宽)的透明仿真裂... 轻非水相液体(LNAPL)在变隙宽裂隙中的迁移和残留机理复杂,在"裂隙-水-LNAPL"三相系统中,LNAPL和水流运动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两者又共同受到裂隙表面和隙宽的影响和控制。采用27.4 cm×20.0 cm(长×宽)的透明仿真裂隙开展甲苯(地下水中常见的LNAPL污染物之一)迁移试验,监测并获取变隙宽裂隙中LNAPL的迁移过程与残留分布的图像,通过数学统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揭示LNAPL残留分布规律以及"裂隙-水-LNAPL"系统内的相互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相的LNAPL主要沿着裂隙中的狭长通道迁移到内部,在隙宽较小的区域有少量孤立的LNAPL液滴残留。LNAPL在变隙宽裂隙中的迁移、残留与裂隙隙宽的分布密切相关,LNAPL残留的隙宽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甲苯残留的隙宽分布范围为0.01~1.40 mm,残留最多的隙宽分布在0.20~0.30 mm。LNAPL的残留增大了裂隙内水流运动的阻力,使得裂隙两端的压力差增加。LNAPL残留使裂隙内水流流速重新分布,同时也改变了裂隙原有的沟槽流分布和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隙宽裂隙 轻非水相液体 残留结构 隙宽 水流运动
下载PDF
基于碳排放的石化场地气相自然衰减定量研究
5
作者 关俊杰 熊峰 +10 位作者 蒋雨 乔建平 马志远 黄杰锐 万雨若 李正芳 林梦源 包育文 闫京瑞 费文博 马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4-1070,共7页
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量CO_(2)通量,对某石化场地污染源区的轻非水相液体(LNAPL)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污染区10万m^(2)的面积内,石油烃生物降解产生的CO_(2)空间平均通量为0.59μmol/(m^(2)·s),对应的LNAPL自然衰... 使用动态通量箱法测量CO_(2)通量,对某石化场地污染源区的轻非水相液体(LNAPL)自然衰减速率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显示,在污染区10万m^(2)的面积内,石油烃生物降解产生的CO_(2)空间平均通量为0.59μmol/(m^(2)·s),对应的LNAPL自然衰减速率为31.1t石油烃/a,测量值在其他场地报道的自然衰减速率范围内.这一结果表明污染源区存在活跃的石油烃自然衰减过程.LNAPL自然衰减速率受温度和气压的影响,因此如需获得更精准的年平均自然衰减速率,需要进行季节性测量.本场地一年自然衰减的碳排放量为85t,达到了某农药厂风险管控5a碳排放量的19%,由自然衰减造成的碳排放量应加入到污染场地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中.本研究结果可为自然衰减速率评估以及碳排放核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场地 轻非水相液体 石油 自然衰减速率 二氧化碳通量
下载PDF
利用GPR天线-目标极化的瞬时属性分析方法探测LNAPL污染土壤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焱 鹿琪 +2 位作者 刘财 佘松盛 刘四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1-500,共10页
轻非水相流体(LNAPL)泄漏后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准确探测出LNAPL泄漏范围,本文将GPR天线-目标极化的瞬时属性分析方法应用于轻非水相流体污染土壤探测的研究中。采用注入柴油的石英砂砂箱在实验室建立污染土壤模型,利用... 轻非水相流体(LNAPL)泄漏后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准确探测出LNAPL泄漏范围,本文将GPR天线-目标极化的瞬时属性分析方法应用于轻非水相流体污染土壤探测的研究中。采用注入柴油的石英砂砂箱在实验室建立污染土壤模型,利用探地雷达对该污染土壤分别进行天线方位为0°、90°的测量。LNAPL土壤污染物形状、大小、结构并不规则,因此可以通过0°和90°方位天线测量来分析天线-目标极化特征,了解目标物的走向、形状等地下介质信息。通过对预处理后的包含天线-目标极化特征的信息进行瞬时属性分析,LNAPL污染范围可以被清晰地识别,提高了GPR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R 土壤污染物 轻非水相流体(lnapl) 天线-目标极化 瞬时属性分析
下载PDF
寒区多孔介质中LNAPL迁移的多场耦合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扶晓琴 施小清 +1 位作者 蒋建国 吴吉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6-1358,共13页
建立了包含水、气、NAPL、固(冰)四相的温度场、流场及化学场多场耦合模型,适用于定量模拟LNAPL泄漏过程中发生冻结后的迁移分布.通过与非冻条件下LNAPL迁移模型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冻结条件下因冰的形成LNAPL会发生与非冻条件下不同的... 建立了包含水、气、NAPL、固(冰)四相的温度场、流场及化学场多场耦合模型,适用于定量模拟LNAPL泄漏过程中发生冻结后的迁移分布.通过与非冻条件下LNAPL迁移模型对比,模拟结果显示,冻结条件下因冰的形成LNAPL会发生与非冻条件下不同的迁移行为,冰的形成阻碍LNAPL下渗,并产生冻结势使LNAPL向地表方向迁移.相比非冻结条件,冻结条件下渗达到稳定时LNAPL相的质量通量偏差为-51.1%.冻结条件LNAPL溶解相在水平方向的迁移速度大于非冻结条件,冻结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冻结,下渗过程中LNAPL溶解量与挥发量最大偏差分别为2.4%、-24.9%.而冻结条件对LNAPL下渗达到稳定时的溶解量、挥发量影响很小,仅挥发量产生1.8%的偏差.但会减少LNAPL的吸附量,其偏差为-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非水相流体(lnapl) 多相多场耦合 冻结势 溶质运移
下载PDF
基于电阻率层析成像的LNAPL污染场地调查
8
作者 崔承洋 刘宇 +2 位作者 谢思敏 李鸿源 江文彬 《河南科技》 2021年第35期136-139,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工业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可能会发生污染,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周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影响。工业场地的污染物类型众多,其中轻质非水相液体涉及的范围最广泛,如果该类污染物处置不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工业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可能会发生污染,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周边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影响。工业场地的污染物类型众多,其中轻质非水相液体涉及的范围最广泛,如果该类污染物处置不当,会对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对污染场地进行治理和修复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调查,传统的污染场地调查方法主要包括钻孔取样和监测井技术等,但这些传统方法存在局限性,需要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其进行完善。鉴于场地污染后,土壤及地下水的物理特征会发生较大改变,因此可以将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引入场地调查。鉴于轻质非水相液体污染物的电阻率与普通土壤或地下水差异明显,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对污染场地进行调查,突破传统污染场地调查方法的局限性,较好地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了解污染场所的现状及后期可能的发展趋势,可为治理和修复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调查 轻质非水相液体(lnapl) 电阻率层析成像(ERT) 地球物理勘探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在地下环境中的运移特征与模拟预测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郑德凤 赵勇胜 王本德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5,共5页
通过自行设计制备的二维砂箱模拟轻非水相液体 (LNAPL)在湿润多孔介质中的渗漏 ,得出LNAPL在地下环境中的入渗、迁移及分布规律 ,并利用多相流体理论对其污染机理进行分析。在实验基础上建立模型来预测渗漏的基本特征 ,即渗流带中污染... 通过自行设计制备的二维砂箱模拟轻非水相液体 (LNAPL)在湿润多孔介质中的渗漏 ,得出LNAPL在地下环境中的入渗、迁移及分布规律 ,并利用多相流体理论对其污染机理进行分析。在实验基础上建立模型来预测渗漏的基本特征 ,即渗流带中污染锋面扩展速度和透镜体的最终形状 ,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这种预测模型对控制和治理地下水中LNAPL污染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非水相液体 地下环境 运移 模拟预测 污染锋面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在非均质地层包气带中运移和分布特征数值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束善治 梁宏伟 袁勇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1-37,共7页
论文采用数值分析方法 ,对轻非水相液体在包气带非均质介质中的迁移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不同结构的土层特征对非水相液体运移的影响。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非水相污染物包气带的污染过程的理解 。
关键词 非均质地层 包气带 运移 分布 数值分析 非水相液体
下载PDF
非饱和土壤轻油污染多相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冰 陈家军 +1 位作者 李玮 智天翼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17,共5页
轻油泄漏到地下后 ,在非饱和土壤中水、气、油三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多相流体系统。在简要分析轻油污染问题的产生、危害以及轻油泄漏在地表以下运移方式的基础上 ,介绍并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土壤轻油污染有关的多相流研究... 轻油泄漏到地下后 ,在非饱和土壤中水、气、油三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共同构成多相流体系统。在简要分析轻油污染问题的产生、危害以及轻油泄漏在地表以下运移方式的基础上 ,介绍并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土壤轻油污染有关的多相流研究方面的进展 ,包括国外的模型研究成果、国内外试验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壤 轻油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多相流体系统 污染物
下载PDF
非饱和带轻非水相液体污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永涛 王文科 +1 位作者 王丽 王晓丹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326-330,共5页
通过对近年来轻非水相液体在非饱和带的污染机理、毛细压力-饱和度-相对渗透系数关系以及数学模拟的分析,总结了在三相流模拟过程中主要参数及物理过程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研究非饱和带轻非水相液体污染的各种数学模型,论述了各种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轻非水相液体在非饱和带的污染机理、毛细压力-饱和度-相对渗透系数关系以及数学模拟的分析,总结了在三相流模拟过程中主要参数及物理过程的研究方法以及近年来研究非饱和带轻非水相液体污染的各种数学模型,论述了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需进一步研究解决滞后现象对油分布的影响;三相同时流动时气相对其他两相的影响;非等温条件下轻非水相液体进入包气带的污染迁移机理;开展原位实验研究复杂条件下的轻非水相液体污染迁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非水相液体 非饱和带 多相流 污染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的运移与分布特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汉乐 张晨富 +2 位作者 刘宝臣 张闪 张金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通过二维砂槽模型模拟柴油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运移与分布试验,由图像分析法获取油流锋面及其二维空间分布图,探讨其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与分布特性。试验表明:轻非水相液体的入渗速度与方向受毛细水分和介质粒径的大小影响,也... 通过二维砂槽模型模拟柴油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运移与分布试验,由图像分析法获取油流锋面及其二维空间分布图,探讨其在不同粒径多孔介质中的迁移与分布特性。试验表明:轻非水相液体的入渗速度与方向受毛细水分和介质粒径的大小影响,也受介质的接触面及结构裂隙的影响;它随地下水位波动而重新分布;其在毛细区和粒径越小的介质中,残留现象越明显,污染越严重。研究它的迁移与分布规律,对于防治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非水相液体 不同粒径 多孔介质 运移与分布特性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在非饱和带运移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永涛 王文科 +1 位作者 王丽 肖建英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87,共4页
以中砂和0号柴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建立物理模型,研究非饱和带中轻非水相液体(LNAPLs)的运移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受重力驱动,柴油在渗漏初期及到达毛细区上边缘以前,其运动以垂向迁移为主。受孔隙度和介质渗透性能控制,横向发... 以中砂和0号柴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建立物理模型,研究非饱和带中轻非水相液体(LNAPLs)的运移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受重力驱动,柴油在渗漏初期及到达毛细区上边缘以前,其运动以垂向迁移为主。受孔隙度和介质渗透性能控制,横向发育程度很小,以砂槽顶部发育程度最小,整个非饱和带最大发育宽度约40 cm;锋面到达毛细区上边缘以后,污染锋面垂向发育程度减缓,柴油基本都在毛细区内横向扩展,且横向扩展始终沿毛细区上边缘发展。水相及油相负压变化主要来自油-水之间的驱替,各陶土头对应点的毛细压力反应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轻非水相液体 非饱和带 运移 多相渗流
下载PDF
非均质孔隙介质中两相流的光透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乔文静 叶淑君 吴吉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地下水中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的流动及其曝气修复技术是典型的两相流问题。基于实际地下水含水介质的普遍非均质性,本文应用光透法对非均质孔隙介质中两相流进行了定量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组砂箱实验,研究气体和重... 地下水中非水相液体(Non-aqueous Phase Liquid,NAPL)的流动及其曝气修复技术是典型的两相流问题。基于实际地下水含水介质的普遍非均质性,本文应用光透法对非均质孔隙介质中两相流进行了定量试验研究,设计了两组砂箱实验,研究气体和重非水相液体(DNAPL)在非均质孔隙介质中的迁移规律,应用了水/气两相和水/NAPL两相饱和度计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气体主要由不规则通道向上运动,遇到低渗透性透镜体时在其下方堆积,并开始横向运动,绕过透镜体后继续向上运动,最终在砂箱顶部形成连续气体分布,注气速度越大,气体运移范围越宽;DNAPL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克服毛管压力向下迁移至低渗透性透镜体,DNAPL无法克服该介质的毛管压力,停止垂向入渗,并在其表面堆积,开始横向运移,绕过透镜体后继续向下运动,最终在砂箱底部形成连续DNAPL污染池。均质介质中建立的计算流体饱和度的水/气模型及水/NAPL模型与实验结果较吻合,可用于非均质多孔介质中水/气相和水/NAPL相饱和度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孔隙介质 重非水相液体 气体 饱和度 光透法 模型应用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在地下多相渗流的K-S-P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永涛 王文科 +1 位作者 王丽 肖建英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19,共3页
以砂性介质为研究对象,用砂芯漏斗法测定轻非水相液(LNAPLs)在地下渗流的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并采用Parker-Lenhard模型及Brooks-Corey-Burdine模型获取油水二相的相对渗透曲线,结果表明对于相同介质,VGM模型对油相的相对渗透... 以砂性介质为研究对象,用砂芯漏斗法测定轻非水相液(LNAPLs)在地下渗流的毛细压力与饱和度的关系曲线,并采用Parker-Lenhard模型及Brooks-Corey-Burdine模型获取油水二相的相对渗透曲线,结果表明对于相同介质,VGM模型对油相的相对渗透率估计大于BCB模型所预测,且二种不同模型所获取曲线具有不同的等渗点饱和度和等渗点相对渗透率,VGM模型所获取等渗点渗透率比BCB模型所获取的值大0.04,建议在研究砂性多孔介质中LNAPLs的迁移问题使用BCB模型获取相对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非水相液体 毛细压力-饱和度关系 相对渗透率 多相渗流 砂性介质
下载PDF
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琳 张敏 +4 位作者 郭彩娟 宁卓 张瑜 秦骏 张巍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4-716,共13页
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地质危害备受关注,自然衰减被公认是优选修复技术。对存在非水相液体的场地,源区非水相液体残余导致的“拖尾和反弹”问题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技术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源区自然消除技术的出现丰富深化了自然衰减... 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地质危害备受关注,自然衰减被公认是优选修复技术。对存在非水相液体的场地,源区非水相液体残余导致的“拖尾和反弹”问题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技术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源区自然消除技术的出现丰富深化了自然衰减修复的内涵,展现了解决“拖尾和反弹”问题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轻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研究显示:①2000年至今,自然衰减修复的相关研究逐渐从地下水污染羽衰减转向包气带源区自然消除;②包气带自然消除过程被证实是源区自然消除的关键生物过程,占LNAPL总质量损失的90%~99%;③LNAPL挥发过程中的生物降解是源区自然消除的主要研究对象。在以上研究过程中,建立的源区自然消除研究方法:①可分为LNAPL源区-羽识别、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三个部分;②包气带定量评估常用浓度梯度、二氧化碳通量(动态密闭室和静态捕集)和热力学梯度是量化评估的三类方法。综合已有的研究进展和难点,可以预见,在未来研究中,识别源区LNAPL的成分变化、明确源区自然消除的限速因子,以及开发恰当的气体脱气和气泡逃逸观测方法,是源区自然消除修复方法应用推广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自然衰减 轻非水相液体 源区自然消除 产甲烷 甲烷氧化
下载PDF
非水相液体传输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及数值解 被引量:1
18
作者 薛强 马士进 王惠芸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4-526,共3页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和溶质运移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非水相液体在地下环境系统中传输过程的多组分多相流耦合数学模型,对多相流渗流场模型和污染物传输浓度场模型分别采用了IMPES和特征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离散,模型中充分考虑了污染物...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和溶质运移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非水相液体在地下环境系统中传输过程的多组分多相流耦合数学模型,对多相流渗流场模型和污染物传输浓度场模型分别采用了IMPES和特征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数值离散,模型中充分考虑了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体系中扩散、吸附解吸、界面间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化学反应以及气相作用,并以苯在土壤中传输的浓度分布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该数值模型较以往数值模型相比,可有效地克服在数值解过程中的弥散和振荡,对于石油工程领域中油气藏多相流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相液体 多组分多相流 耦合数学模型 数值解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挥发过程的电阻率成像法监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汉乐 刘锦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9,共5页
在含有细砂透镜体的三维非均质砂槽中进行了轻非水相液体(LNAPLs)的挥发实验,并应用电阻率成像法进行同步动态监测,尝试通过电阻率图像的变化反映砂槽中LNAPLs的挥发过程。结果表明,砂槽注油后电阻率明显上升,LNAPLs污染中心区域的电阻... 在含有细砂透镜体的三维非均质砂槽中进行了轻非水相液体(LNAPLs)的挥发实验,并应用电阻率成像法进行同步动态监测,尝试通过电阻率图像的变化反映砂槽中LNAPLs的挥发过程。结果表明,砂槽注油后电阻率明显上升,LNAPLs污染中心区域的电阻率大于边缘区域,由上往下电阻率减小,其图像近似半球形。注油结束后,污染物逐渐挥发,污染区域LNAPLs浓度不断减小,表现为电阻率逐渐降低。监测过程表明,应用电阻率成像法监测LNAPLs挥发过程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轻非水相液体 挥发过程 电阻率成像法
下载PDF
VVVF变频器在采煤机上应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振坚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8-40,共3页
就应用在交流电牵引采煤机上的VVVF变频器的有关技术和应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指出了在设计。
关键词 变频器 交流电牵引 采煤机 VVVF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