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ing Lateral Continuity within the Yammama Reservoir in the Foroozan Oilfield, Offshore Iran: An Integrated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Payam HASSANZADEH Ahmad Reza RABBANI +1 位作者 Ardeshir HEZARKHANI Saeed KHAJOOI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405-2415,共11页
Located in Iranian sector of the Persian Gulf, Foroozan Oilfield has been producing hydrocarbons via seven different reservoirs since the 1970 s. However, understanding fluid interactions and horizontal continuity wit... Located in Iranian sector of the Persian Gulf, Foroozan Oilfield has been producing hydrocarbons via seven different reservoirs since the 1970 s. However, understanding fluid interactions and horizontal continuity within each reservoir has proved complicated in this field.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intra-reservoir compartmentalization using gas geochemistry, light hydrocarbon components, and petroleum bulk properties, comparing the results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reservoir engineering indicators. For this purpose, a total of 11 samples of oil and associated gas taken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wells in from the Yammama Reservoir were selected. Clear distinctions, in terms of gas isotopic signature and composition, between the wells located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reservoir(i.e. lighter δ13 C1, lower methane concentration, and negative sulfur isotope in the southern part) and light hydrocarbon ratios(e.g. nC 7/toluene, 2,6-dmC7/1,1,3-tmcyC5 and m-xylene/4-mC8) in different oil samples indicated two separate compartments. Gradual variations in a number of petroleum bulk properties(API gravity, V/Ni ratios and asphaltene concentration) provided 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reservoir-filling direction, signifying that a horizontal equilibrium between reservoir fluids across the Yammama Reservoir is yet to be achieved. Finally, differences in water-oil contacts and reservoir types further confirmed the compartmentalization of the reservoir into two separate compar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compartmentalization gas geochemistry light hydrocarbons reservoir engineering Yammama Reservoir Foroozan oilfield Iran
下载PDF
海上油田轻烃回收模式优化探索与效果评价
2
作者 王智守 代齐加 +2 位作者 张绍广 四建鑫 谭翔宇 《天津科技》 2024年第8期63-66,共4页
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海油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海上油田绿色低碳转型。这一战略转型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国家环保战略目标。某海上油田本着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理念,开拓思路,找准症结,采取改... 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海油提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持续推动海上油田绿色低碳转型。这一战略转型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实现国家环保战略目标。某海上油田本着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理念,开拓思路,找准症结,采取改造工艺流程和优化设备等措施,实现对轻烃的有效回收,降低了火炬灰度,稳定了油田生产流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轻烃回收 火炬
下载PDF
油田伴生气净化工艺优化研究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鹏 赵德银 +1 位作者 张健 崔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2,共6页
塔河油田生产大量高含硫稠油和伴生气,同时采用负压气提工艺回收稠油中所含轻烃,高含硫轻烃和伴生气在轻烃站集中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液化气中总硫含量超标、轻烃碱洗脱硫过程产生大量碱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UDS脱硫剂在伴生... 塔河油田生产大量高含硫稠油和伴生气,同时采用负压气提工艺回收稠油中所含轻烃,高含硫轻烃和伴生气在轻烃站集中净化处理过程中存在液化气中总硫含量超标、轻烃碱洗脱硫过程产生大量碱渣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展了UDS脱硫剂在伴生气脱硫过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UDS脱硫剂对有机硫和H 2S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应用后,伴生气分离得到的液化气中总硫质量分数较MDEA降低86%。开展了轻烃汽提脱硫工艺的应用研究,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汽提工艺后,轻烃中总硫质量分数可降至0.03%以下。因此,汽提工艺可完全取代碱洗工艺,成为一种高含硫伴生气绿色高效净化的新工艺,该工艺运行稳定,可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轻烃 伴生气 脱硫 碱洗
下载PDF
光助Fenton氧化-混凝法联合处理含聚合物油田污水技术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金库 王健 +1 位作者 鲁红升 李培武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5年第4期4-7,共4页
首先采用光助Fenton试剂对含聚合物油田污水进行氧化降解降粘,再利用反应后污水中的Fe3+和经酸浸活化的粉煤灰联合对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探讨了初始pH值、H2O2浓度、FeSO4·7H2O浓度和混凝剂浓度对污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 首先采用光助Fenton试剂对含聚合物油田污水进行氧化降解降粘,再利用反应后污水中的Fe3+和经酸浸活化的粉煤灰联合对污水进行混凝处理,探讨了初始pH值、H2O2浓度、FeSO4·7H2O浓度和混凝剂浓度对污水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助Fenton试剂不仅可去除污水的部分CODCr,而且可显著提高污水的混凝性能,经光助Fenton氧化-混凝法联合处理后, 污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90%左右。远大于两法单独处理效果之和,同时光助Fenton氧化-混凝法采用廉价的活化粉煤灰,有效降低了Fenton试剂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氧化-混凝法 聚合物 油田污水 污水处理工艺 粉煤灰 紫外光
下载PDF
轻度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中C_7轻烃的影响:以大宛齐油田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杨禄 张春明 +1 位作者 李美俊 杜金秀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492,共8页
大宛齐油田全油样品的GC分析显示,部分样品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C7轻烃组成分析发现,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链烷烃、环烷烃的相对丰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对不同支链烷烃而言,单甲基链烷烃比双甲基链烷烃和三甲基链... 大宛齐油田全油样品的GC分析显示,部分样品经受了不同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C7轻烃组成分析发现,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链烷烃、环烷烃的相对丰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对不同支链烷烃而言,单甲基链烷烃比双甲基链烷烃和三甲基链烷烃优先降解,2,3-二甲基戊烷是C7支链烷烃中抗微生物降解能力最强的;2-甲基己烷比3-甲基己烷优先降解,甲基位于末端位置的比位于中间位置的异构体更易于被细菌攻击;烷基化程度和烷基化位置是影响微生物降解的两个主要因素。对于环烷烃,在较为强烈的微生物降解条件下,只剩下1,1-二甲基环戊烷,1,1-二甲基环戊烷是所有C7类烃中抗微生物降解能力最强的。随微生物降解程度的增加,Mango轻烃参数K1值减小、K2值增大,正庚烷值和异庚烷值减小,甲基环己烷指数增加,Halpern变化参数Tr2、Tr3、Tr4、Tr5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微生物降解 C7轻烃 大宛齐油田
下载PDF
轻烃回收装置收率计算与优化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伟 叶帆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40-441,463,共3页
对塔河油田50×104 m3/d轻烃回收装置某时间段进行了轻烃收率计算,并利用HYSYS软件对装置运行参数敏感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装置运行优化措施。
关键词 塔河油田 轻烃回收 HYSYS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阳霞凹陷依南5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包建平 朱翠山 +2 位作者 张秋茶 李梅 卢玉红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1,共7页
依奇克里克油田位于库车坳陷东部阳霞凹陷的北部。通过对依南5井不同深度储层所产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浅层原油的轻烃几乎不含苯系芳烃,其三环萜烷系列以C23为主峰,C24四环萜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甾烷系列中C27和C28... 依奇克里克油田位于库车坳陷东部阳霞凹陷的北部。通过对依南5井不同深度储层所产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系统分析发现,浅层原油的轻烃几乎不含苯系芳烃,其三环萜烷系列以C23为主峰,C24四环萜烷含量低,伽马蜡烷含量较高,甾烷系列中C27和C28甾烷含量高,重排甾烷含量较低,显示咸水环境海相原油的特征。鉴于该原油中同时检测出了25-降藿烷系列,表明该原油是生物降解油与正常原油的混合油。而深部储层所产原油的轻烃中苯系芳烃丰富,三环萜烷以C19为主峰,C24四环萜烷含量极为丰富,伽马蜡烷含量极低,甾烷系列中C29甾烷占绝对优势,显示淡水湖沼相原油的特征。结合塔里木盆地不同成因类型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依南5井不同深度所产原油存在这一差异的原因是浅层原油属于早期生物降解海相原油与晚期侏罗系湖沼相原油的混源油,而深部原油属于侏罗系烃源岩单一来源的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生物标志物 轻烃 库车坳陷 依奇克里克油田
下载PDF
光催化剂处理大庆油田采出水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曹晓春 陈淼 +2 位作者 邓军 王静 崔永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9期4529-4532,共4页
利用二氧化锌和二氧化钛两种光催化剂对大庆油田聚驱采出水进行光催化实验。通过浊度及微观分析对比光催化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钛光催化作用更好。若将采出水的pH值调节至6.5,则光催化去除采出水中COD的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 采出水 二氧化钛 二氧化锌 光催化 大庆油田
下载PDF
拔头油和油田轻烃与石脑油共裂解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小强 程中克 +2 位作者 孔祥冰 杨利斌 李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1-224,共4页
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上,分别对拔头油、油田轻烃与石脑油单独裂解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拔头油和油田轻烃分别与石脑油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拔头油与石脑油掺混共裂解时... 在KBR公司的BSPA乙烯裂解评价试验装置上,分别对拔头油、油田轻烃与石脑油单独裂解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拔头油和油田轻烃分别与石脑油按不同比例掺混共裂解技术进行优化试验研究。研究发现,拔头油与石脑油掺混共裂解时,拔头油掺入量不低于40%、尽量≥70%,掺混共裂解协同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油田轻烃与石脑油适合分储分裂,如果必须与石脑油掺混共裂解,油田轻烃的掺入量应≥40%。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工业乙烯裂解装置,取得了较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头油 油田轻烃 石脑油 共裂解 原料优化
下载PDF
吐哈油田轻质原油族组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锋 王晓华 +2 位作者 徐桂芳 李亚歆 张学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1,165,共5页
现行的原油族组分分析行业标准仅适合于正常原油和稠油,却不适合密度低、挥发性强的轻质原油(含凝析油),但轻质原油族组分分析需求却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反复地试验对比,应用液固吸附柱顶替色谱法,建立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轻质原油的族组... 现行的原油族组分分析行业标准仅适合于正常原油和稠油,却不适合密度低、挥发性强的轻质原油(含凝析油),但轻质原油族组分分析需求却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反复地试验对比,应用液固吸附柱顶替色谱法,建立了一套适合吐哈油田轻质原油的族组分分析方法,实际应用后效果良好,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一批国外合作区块的轻质原油样品,结果准确、可靠,证明该方法不仅满足吐哈油田轻质原油样品族组分分析,而且也满足其他油田的轻质原油样品族组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油田 轻质原油 液固吸附柱顶替色谱法 族组分分析
下载PDF
大宛齐油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红 黄光辉 成定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3-26,5,共4页
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8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轻烃馏分组分、Mango参数以及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富含环烷烃,苯及甲基环己烷质量分数总体大于50%,反映其腐殖型陆源母质特征;Mango轻烃参数中K1平均为1.023,表明原油形成的沉积环... 对库车坳陷大宛齐油田8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轻烃馏分组分、Mango参数以及成熟度分析,结果表明:原油富含环烷烃,苯及甲基环己烷质量分数总体大于50%,反映其腐殖型陆源母质特征;Mango轻烃参数中K1平均为1.023,表明原油形成的沉积环境类似,三环碳优势大于五环碳和六环碳,原油与陆源湖相沉积环境有关;庚烷与异庚烷质量分数反映原油处于成熟阶段,属正常原油;原油生成温度介于126.3~157.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原油轻烃 地球化学
下载PDF
稠油井掺稀降粘试油工艺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蒋勇 《油气井测试》 2004年第4期73-74,共2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属于典型的高凝、高粘、重质稠油 ,常规试油和普通稠油试油工艺无法满足测试要求 ,采用掺入轻质油进行井筒降粘试油工艺技术 ,能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条件 ,达到试油目的。
关键词 试油工艺 稠油井 塔河油田 井筒降粘 奥陶系油藏 轻质油 油流 技术 条件 目的
下载PDF
BIM技术在油田门式刚架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馨颖 张大力 曹娟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0年第1期90-93,共4页
大庆油田工业厂房标准化设计程度高,设计重复性内容较多,各专业配合复杂,这些特性为BIM技术在大庆油田工业厂房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此外,油田站场厂房的数字化设计也是未来数字化站场交付的需求。应用Autodesk Revit软件建立了大... 大庆油田工业厂房标准化设计程度高,设计重复性内容较多,各专业配合复杂,这些特性为BIM技术在大庆油田工业厂房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此外,油田站场厂房的数字化设计也是未来数字化站场交付的需求。应用Autodesk Revit软件建立了大庆油田某工业厂房的建筑信息模型,通过BIM技术的参数化建模,可以实现门式刚架、墙板、屋面板的精确建模。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BIM技术可以形成整体化、可视化、信息化的三维模型,大大提高了设计质量。目前大庆油田站场工艺设计已实现PDMS三维化设计,油、气、水等工艺专业管线碰撞检查需在PDMS环境下进行,BIM技术可以使厂房更准确地参与PDMS环境下的碰撞检查,减少错误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站场 轻型钢结构 门式刚架 BIM技术 三维设计
下载PDF
塔河油田掺稀降黏工艺 被引量:42
14
作者 梅春明 李柏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6,共4页
塔河超深层稠油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油藏具有双孔隙网络特征,非均质性严重,埋藏深,温度高,原油在地层条件下黏度小,地面条件下黏度大,开采难度大。为此,在分析稠油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选出了掺稀油降黏开采方案。利... 塔河超深层稠油油田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碳酸盐岩油田,油藏具有双孔隙网络特征,非均质性严重,埋藏深,温度高,原油在地层条件下黏度小,地面条件下黏度大,开采难度大。为此,在分析稠油黏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优选出了掺稀油降黏开采方案。利用节点分析方法,建立了掺稀油降黏的优化设计模型,编制了应用程序,完成了实例计算,并对掺稀降黏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掺稀降黏试验和现场应用,解决了埋深超过5600m的稠油储量动用问题,实现了常温下高黏度稠油的举升和集输。掺稀油降黏技术目前已成为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和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深井 掺稀降黏 塔河油田
下载PDF
定量与称重相结合的装车系统在轻烃充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志俊 袁智勇 +1 位作者 王娟娟 赵鑫辉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9年第5期41-43,共3页
安塞油田轻烃生产系统充装站单一使用地衡称重系统,这种充装模式存在损耗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经过研究改造后采用了定量+地衡装车系统,提高了结算精度,装车系统计量相对误差由原来的1%降低到0.2%,实现了充装过... 安塞油田轻烃生产系统充装站单一使用地衡称重系统,这种充装模式存在损耗大、风险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经过研究改造后采用了定量+地衡装车系统,提高了结算精度,装车系统计量相对误差由原来的1%降低到0.2%,实现了充装过程实时监控及的安全、高效、准确地装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装车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巴基斯坦UEP油田牵制型旋转尾管固井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朝辉 徐明会 孙文俊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33,126,127,共6页
针对UEP油田三开尾管固井中旋转尾管悬挂器出现的送入工具脱手失败的问题,分析了该地区三开尾管固井存在的裸眼段砂岩与页岩交替存在、井壁不稳定,钻井液密度高、悬浮稳定性差,环空间隙小、套管易贴边和尾管短轻、抗扭能力差等技术难点... 针对UEP油田三开尾管固井中旋转尾管悬挂器出现的送入工具脱手失败的问题,分析了该地区三开尾管固井存在的裸眼段砂岩与页岩交替存在、井壁不稳定,钻井液密度高、悬浮稳定性差,环空间隙小、套管易贴边和尾管短轻、抗扭能力差等技术难点,提出了集内嵌卡瓦、顶部封隔、反向牵制、旋转、液压丢手功能于一体的牵制型旋转尾管固井技术和关键技术措施,在RN-1和GD-1井尾管固井施工中应用成功,同时也对该地区今后尾管固井施工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EP油田 窄间隙 短轻尾管 旋转尾管悬挂器 牵制短节
下载PDF
原油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测定与模型化计算 被引量:5
17
作者 钱坤 杨胜来 刘盼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75-778,共4页
温度、压力及组成的改变均会造成原油中沥青质产生沉淀,导致储层伤害和井筒堵塞。文中通过自主研制的固相沉淀激光探测系统,用透光率法首次测定了伊朗南阿油田原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同时利用Nghiem等建立的沥青质... 温度、压力及组成的改变均会造成原油中沥青质产生沉淀,导致储层伤害和井筒堵塞。文中通过自主研制的固相沉淀激光探测系统,用透光率法首次测定了伊朗南阿油田原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同时利用Nghiem等建立的沥青质沉淀预测的热力学模型对油样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进行计算,并与实验结果拟合。结果表明:利用透光率法测定该油田油样,在44,80,123℃下的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点分别为42.8,39.7,35.2 MPa;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在井筒温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模型计算与实验结果误差不超过15%,所以利用Nghiem模型对原油沥青质的初始沉淀压力进行预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质 初始沉淀压力 透光率法 预测模型 伊朗南阿油田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善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开发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占红 徐冰涛 +1 位作者 刘滨 杨永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为了探讨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在注空气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鄯善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注空气后油藏内原油低温氧化反应过程、相态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油藏能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油藏温度、油... 为了探讨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在注空气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采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鄯善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注空气后油藏内原油低温氧化反应过程、相态变化规律及分布特征、油藏能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油藏温度、油藏压力和空气注入速度等因素对轻质油藏注空气开发效果的影响,阐明了注空气开发的主要驱油机理,即烟道气驱和附加的热效应,对轻质油藏注空气开发矿场试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轻质油藏 鄯善油田 气驱 热采 油藏压力 室内实验研究 吐哈盆地 分布特征 数值模拟技术
下载PDF
吐哈盆地鄯善油田注空气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冰涛 杨占红 +1 位作者 刘滨 杨永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6-57,60,共3页
为了研究注空气开采技术在我国轻质油藏应用的可行性,开展了吐哈盆地鄯善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室内实验。研究表明鄯善油田注空气后油藏中可以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且氧化随温度升高加速进行,最终可建立稳定的氧化前缘。研究确定了... 为了研究注空气开采技术在我国轻质油藏应用的可行性,开展了吐哈盆地鄯善油田轻质油藏注空气低温氧化室内实验。研究表明鄯善油田注空气后油藏中可以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且氧化随温度升高加速进行,最终可建立稳定的氧化前缘。研究确定了鄯善油田地层条件下空气的氧化特性、温度变化与氧化能力的关系、氧化前缘的建立及推移速度。取得了低温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和预幂率指数。得到了反应热和反应系数,确定了注空气低温氧化采油的驱油效率,为轻质油藏注空气开发技术的矿场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鄯善油田 轻质油藏 驱油效率 室内实验 吐哈盆地 低温氧化 移速 温度升高 地层条件
下载PDF
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掺稀降黏技术 被引量:23
20
作者 张荣军 李海军 任月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储层地质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室内实验分析了塔河油田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稠油特性、温度、压力、含水、流动状态、溶解气、矿化度).讨论了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的原理及降黏规... 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储层地质特点和稠油性质,进行了稠油掺稀降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室内实验分析了塔河油田稠油黏度的影响因素(稠油特性、温度、压力、含水、流动状态、溶解气、矿化度).讨论了塔河油田稠油掺稀降黏的原理及降黏规律,并采用2口井的稀油对3口井的稠油进行定温条件下不同掺稀比例的稠油降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比例和稠、稀油黏度差等因素都会影响降黏的效果.当稠油与稀油以体积比1:1混合后,稠油黏度下降幅度较大,降黏率一般大于95%.现场试验表明,各种掺稀降黏工艺管柱及工艺均能适用于塔河油田不同开采方式、不同含水情况下油井的正常生产,工艺的普适性较好.塔河油田深层稠油油藏掺稀降黏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为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深层稠油 掺稀降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