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AL STUDY OF LIGHTNING CHARACTERISTICS IN HAIL-PRODUCING CLOUDS
1
作者 李照荣 付双喜 +1 位作者 李宝梓 蒋林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6年第1期93-94,共2页
1 INTRODUCTION Lightning is a phenomenon of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with convective storms. Since the 1960's, its characteristics during weather processes of torrential rain, hails and tornadoes have been widely stud... 1 INTRODUCTION Lightning is a phenomenon of atmospheric electricity with convective storms. Since the 1960's, its characteristics during weather processes of torrential rain, hails and tornado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nd a lot of attempts made to probe into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lightningIll, giving rise to two theories explaining the lightning genesis, from the points of convection and ice-phase precipitation,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some studies show, from various aspects, that lightning of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indicates the occurrence There has been lack of concrete indices to identify lightning features and determine hail-producing clouds. Apart from diagnostic . analysis based on conventional data , this work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lightning in 11 hails using relevant records and Doppler radar information and sums up a number of lightning features for hail weather in the sub-plateau area of Gansu province by taking as the criterion whether convective clouds cause hails in determining hail-producing clouds. In Gansu, hailproducing clouds usually originate from mountainous areas, follow fixed routes of movement and are often accompanied with heavy rainfall as they produce hails in more than a spot in the life cycle. To mitigate losses, it is essential to use scientific detectors to warn of hail weather in advance and conduct weather modification to check the growth of hails. The weather radar is an efficient tool to watch and forecast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like hails, for it not only detects the structure but also tracks down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hail-producing clouds to aid in isolating where the hail falls. It is, however, not realistic to perform real-time radar watch in Northwest China and existing radars are not capable of observing thunderstorms. Costing relatively low to purchase and maintain, the lightning locator has wide range of measurement and works nonstop without human attendance, making it easier to watch large-scale convective clouds in the region. With hails, heavy rains and tornadoes isolated and warned of based on features captured by the locator, operations of weather modification can be made more efficient with further identification from radar echoes and observed facts of electric mechanisms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for convective wea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ning counts lightning density forecasting hail
下载PDF
太原夏季短时强降水与闪电的关系及应用
2
作者 张泽秀 李梦军 荆肖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4期100-103,共4页
利用太原地区夏季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2017—2021年闪电数据、小时降水量及国家站10 min降水量,分析短时强降水日的闪电特征,并将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密度进行空间叠加。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日闪电以负闪为主。负闪密度远大于正... 利用太原地区夏季三维闪电定位系统的2017—2021年闪电数据、小时降水量及国家站10 min降水量,分析短时强降水日的闪电特征,并将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密度进行空间叠加。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日闪电以负闪为主。负闪密度远大于正闪密度,且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负闪密度中心主要位于尖草坪北部和阳曲县南部。闪电频数峰值比10 min降水量峰值提前10~60 min,且闪电频数峰值(大于等于50次/10 min)及其后的20 min内闪电频数陡降其峰值的一半或以上,这对短时强降水有更好的指示作用。短时强降水站点与前1 h的闪电高密度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且大多分布在闪电密度梯度相对较大的地区。当太原地区闪电频数大于100次/h时,闪电密度大于等于0.1次/km2·h对短时强降水落区预警命准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闪电特征 闪电密度 闪电密度指标 闪电频数
下载PDF
冰雹云中闪电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李照荣 付双喜 +1 位作者 李宝梓 蒋林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88-596,共9页
通过对西北地区11次冰雹过程闪电定位仪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闪电5 min频次分布呈现规律变化,在降雹前4~97 min出现频次大于20次的峰值,冰雹过程正地闪占总地闪比值在24.7%~40%之间;闪电密度最大中心区出现在降雹位置... 通过对西北地区11次冰雹过程闪电定位仪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闪电5 min频次分布呈现规律变化,在降雹前4~97 min出现频次大于20次的峰值,冰雹过程正地闪占总地闪比值在24.7%~40%之间;闪电密度最大中心区出现在降雹位置之前,闪电逐时空间分布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路径;闪电分布在雷达回波区,并不与雷达最强回波区对应,闪电频次、正地闪所占的比值和闪电时间序列分布,可能起到预警冰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频次 闪电密度 预警冰雹
下载PDF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59
4
作者 李霞 汪庆森 +2 位作者 巩晴霞 曾山泊 肖稳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2-448,共7页
利用苏州地区2002~2004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的月变化、H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地闪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而H变化则呈双峰分布,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雷... 利用苏州地区2002~2004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的月变化、H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地闪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而H变化则呈双峰分布,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雷电流强度不大于10^4A所占比例最大,强度大于10^4A的强雷电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以正闪为主;苏州市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闪电多发区与当地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仪 闪击次数 雷电流强度 闪电密度
下载PDF
冰雹云形成发展与闪电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冯桂力 边道相 +1 位作者 刘洪鹏 山义昌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37,45,共6页
1998年 4月 2 3日下午在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的影响下 ,山东潍坊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强对流天气。应用闪电定位系统、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 ,研究了这次降雹过程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闪电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 :雹云在形成发展和减... 1998年 4月 2 3日下午在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的影响下 ,山东潍坊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强对流天气。应用闪电定位系统、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 ,研究了这次降雹过程形成和发展不同阶段闪电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 :雹云在形成发展和减弱消亡阶段 ,每 5分钟闪电频数低于 2 0次 ,且正闪电频数明显低于负闪电 ;雹云在成熟阶段 ,闪电频数每 5分钟平均值大于 2 0次 ,且正、负闪电频数相当 ,而在强降雹前短时会出现正闪电频数超过负闪电现象。此外还发现 ,在降雹前 2 0~ 30分钟闪电频数有跃增现象 ,其增加速率和降雹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降雹的起始时刻与总闪电和负闪电每 5分钟频数出现极大值的时刻有明显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频数 冰雹云 中尺度对流系统 MCS 过程分析 形成过程
下载PDF
2008—2009年江苏省闪电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锡中 冯民学 +2 位作者 钟颖颖 植耀玲 孙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统计了江苏省气象部门雷电探测系统2008—2009年闪电记录,对江苏省闪电强度、闪电频数等闪电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江苏省的雷电流强度和闪电分布都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并且闪电频数和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呈相反分布;同时利用地闪记录与雷暴... 统计了江苏省气象部门雷电探测系统2008—2009年闪电记录,对江苏省闪电强度、闪电频数等闪电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江苏省的雷电流强度和闪电分布都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并且闪电频数和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呈相反分布;同时利用地闪记录与雷暴日数的关系,得出了适用于江苏13个地级市的地闪密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强度 闪电频数 雷暴日 地闪 密度
下载PDF
福建省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冯真祯 曾金全 +1 位作者 张烨方 王颖波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3-221,共9页
为了给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以福建省2007—2011年闪电监测资料及ASTERGDEM高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SURFER及ARCGIS软件,详细分析了福建省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正/负地闪活动均在8月最为强烈,... 为了给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以福建省2007—2011年闪电监测资料及ASTERGDEM高程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并结合SURFER及ARCGIS软件,详细分析了福建省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正/负地闪活动均在8月最为强烈,负地闪主要集中在5~9月,正地闪在12~3月发生概率较高;一天中,负地闪在13:00—20:00发生最为频繁,正地闪迟于负地闪,并在凌晨存在一小高峰;正地闪强度中位数呈现较为显著的月变化,负地闪则不明显;一天中各时段都以0—37.5kA的地闪为主,但任何时段都可能发生强地闪;地闪密度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受流域分布影响小,地闪密集地带多处于丘陵与平原交接地带;地闪强度中位数在沿海海岛较大;正/负地闪密度及正地闪强度中位数与海拔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负地闪强度中位数随海拔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频次 地闪密度 地闪强度中位数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海拔
下载PDF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77
8
作者 李照荣 康凤琴 马胜萍 《灾害学》 CSCD 2005年第2期83-88,共6页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均雷暴日 地闪密度 冰雹日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冰雹云系发展演变与其地闪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永果 马丽 +1 位作者 刘强 赵京峰 《气象科技》 2008年第3期331-334,388,共5页
对山东地区6次冰雹过程闪电定位仪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的 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区域内10 min闪电频数分布呈规律变化,在降雹前32~220 min闪电出现10次以上的峰值,冰雹发生前2 h正闪电迅速增加,雹后又迅速减弱。雹前正闪电基本占总闪电的50... 对山东地区6次冰雹过程闪电定位仪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的 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区域内10 min闪电频数分布呈规律变化,在降雹前32~220 min闪电出现10次以上的峰值,冰雹发生前2 h正闪电迅速增加,雹后又迅速减弱。雹前正闪电基本占总闪电的50%以上。闪电基本分布在雷达回波内,但闪电密集区与强回波区并不完全对应。闪电密集区移动可以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路径;10 min降雹区域闪电频数、正闪电所占的比值和闪电时间序列分布,可能起到预警冰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频数 冰雹云系 闪电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苏 苏建峰 +1 位作者 陈媛 秦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在研究区域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中,大多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值,然而层次分析法在确定指标权重值时,人为主观因素较大,必然会给所建立的综合评估模型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综合评... 在研究区域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中,大多采用层次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值,然而层次分析法在确定指标权重值时,人为主观因素较大,必然会给所建立的综合评估模型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综合评价模型,从而很好地克服了层次分析等方法所带来的缺点,使得模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水平.利用海南省雷击大地密度、雷电灾害发生的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以及人员伤亡频数等5个指标数据,采用所建立的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综合评价模型,对海南省雷电灾害易损性进行了实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 雷击大地密度 人员伤亡频数 方差贡献率 主成分
下载PDF
广西雷击、冰雹环流特征及预报系统建设 被引量:5
11
作者 钟利华 李勇 +1 位作者 高安宁 周能 《广西气象》 2004年第1期8-11,15,共5页
对广西雷击、冰雹事件的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进行了较完善的分析,建立了雷击、冰雹定性预报概念模型和定量客观预报系统,为开展雷击、冰雹天气分析和预报服务提供了较全面的科学依据及可靠的工作平台。
关键词 广西 雷击 冰雹 环流形势 天气分析 天气预报
下载PDF
江西冰雹天气期间的闪电活动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支树林 娄桂杰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年第3期36-41,共6页
利用江西省2003—2008年冰雹天气发生时的闪电探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地面降雹前后的闪电频数和强度等物理量,得到了对江西降雹过程中的闪电活动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对于江西大部分地区的雷暴过程,回波强度≥40dBz时,就有可能产... 利用江西省2003—2008年冰雹天气发生时的闪电探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地面降雹前后的闪电频数和强度等物理量,得到了对江西降雹过程中的闪电活动分布及其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对于江西大部分地区的雷暴过程,回波强度≥40dBz时,就有可能产生闪电。冰雹发生前后的短时间内正闪频数普遍远小于负闪频数,而且多数情况下正负闪频数比增大时,相应的冰雹直径也增大,即正闪比例的变化与冰雹成长过程有较好的关联。正闪强度大都强于负闪。降雹后负闪频数会减小,而正闪频数会有所增大。总闪频数和正负闪比例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可被用来估算地面降雹时间。强对流天气过程中,若正闪平均强度越强,则发生冰雹天气的可能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闪电 频数 强度 陡度
下载PDF
中期模式扰动量在广州-东莞极端暴雨中的解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钱维宏 陈绿文 栗晗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0年第2期7-13,共7页
2020年5月22日凌晨,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先有高闪电密度和随后具有"短时雨强强、累积雨量大"特征的局地特大暴雨,单站5min雨强达到37.3 mm。考虑极端暴雨发生的扰动涡度动力条件和扰动湿度水汽条件,跟踪了欧洲中期天气... 2020年5月22日凌晨,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罕见的先有高闪电密度和随后具有"短时雨强强、累积雨量大"特征的局地特大暴雨,单站5min雨强达到37.3 mm。考虑极端暴雨发生的扰动涡度动力条件和扰动湿度水汽条件,跟踪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分析的和提前预报的850hPa扰动气流辐合线和其上的扰动湿涡度分布。结果表明,该中心的模式可以提前4-5d预报出扰动辐合线位置,而扰动湿涡度中心与暴雨位置有偏离。中期模式产品解释应用的前景是,扰动气流辐合线和其上的扰动物理量特征可为临近强对流天气的监测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模式产品 解释应用 扰动气流 极端暴雨 闪电密度
下载PDF
云南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莉 张腾飞 +1 位作者 李华宏 尹丽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335-343,共9页
为揭示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成因,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云南一次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冷锋切变线提供动力抬升... 为揭示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成因,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和闪电定位资料对2013年6月9-10日发生在云南一次较大范围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冷锋切变线提供动力抬升条件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诱发短时强降水;高空槽后冷平流的补充南下激发云南金沙江河谷地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不断生成并南移,使得MCS维持较长时间,为滇中及滇南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短时强降水出现在MCS和中尺度对流单体(MCC)云团移向的前部边缘地区;雷达回波资料显示,飑线的维持和移动造成滇南的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发生在飑线前部的入流槽口处,云南中部的短时强降水与逆风区的形成和维持有直接关系;负地闪频数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比短时强降水的发生有30 min^3 h左右的提前量,负地闪频数的跃增对短时强降水的预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天气预报 短时强降水 冷锋切变线 飑线 入流槽口 逆风区 地闪频数
下载PDF
城市效应对区域雷电活动影响分析与灾害防御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科杰 成勤 《农学学报》 2018年第9期52-57,共6页
为了研究城市化建设对区域雷电的影响,揭示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雷电活动规律产生的变化,为不同区域雷电防护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湖北省5个城市样本2007—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所选样本城市城区和非城区云地闪密度以及日频、... 为了研究城市化建设对区域雷电的影响,揭示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雷电活动规律产生的变化,为不同区域雷电防护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湖北省5个城市样本2007—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所选样本城市城区和非城区云地闪密度以及日频、月频、季节变化、雷电流强度。结果表明:城区云地闪密度小于非城区云地闪密度,城市效应减小了城区雷电发生概率;云地闪日频次分布城区波动幅度比非城区大,分时城区雷电流平均跨度值明显大于非城区,城区受到局地气候的影响较大;全年各月正闪频次占比城区均大于非城区,雷电高发的月份城区云地闪强度均大于非城区。整体来看,城市效应使城区的云地闪密度降低,强度增加,且呈现出雷电流幅值跨度大等不稳定性,相对于非城区更容易出现极端雷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效应 云地闪密度 闪电频次 环境 农业生产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三维和二维系统闪电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成勤 张科杰 +2 位作者 刘俊 夏羽 毛成忠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6-408,共13页
利用三维(ADTD-2C)和二维(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比分析了湖北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两套系统闪电活动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过程中地闪多于云闪,二者均以负极性为主。(2)三维系统正地闪在地闪中的占比低于正云闪在云闪中的占比,... 利用三维(ADTD-2C)和二维(ADTD)闪电定位系统资料,对比分析了湖北省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两套系统闪电活动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本次过程中地闪多于云闪,二者均以负极性为主。(2)三维系统正地闪在地闪中的占比低于正云闪在云闪中的占比,高于二维系统正地闪在地闪中的占比。(3)三维系统雷电流幅值集中分布在0~30 kA,较二维系统(10~50 kA)更集中,三维系统的雷电流累积概率较湖北省多年统计结果明显偏小,二维系统的雷电流累积概率略高于统计值。(4)两套系统总地闪和负地闪活跃时段基本一致。(5)两套闪电定位系统地闪密集区基本一致,且和云闪密集区基本重合,闪电分布集中程度高,主要分布在槽前正涡度平流区。三维系统地闪密度大于二维系统,最大值分别为5.78 fl/(km^(2)·d)和2.39 fl/(km^(2)·d)。三维系统中正、负闪电交错分布,二维系统中正、负地闪局部存在空间分离现象。(6)云闪密度大小与二维地闪相当、水平分布特征与三维地闪一致。垂直方向上,云闪主要发生在10 km以下,其中2~4 km云闪分布密集,占总云闪的47.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定位系统 二维闪电定位系统 闪电频数 闪电密度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北京一次大雹天气过程的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郭润霞 张文龙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3期10-17,共8页
由于受闪电监测系统限制,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强对流天气的地闪(cloud-to-ground lightning,CG)活动特征。本文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结合雷达观测等资料对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雹天气过程的全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 由于受闪电监测系统限制,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强对流天气的地闪(cloud-to-ground lightning,CG)活动特征。本文利用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结合雷达观测等资料对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雹天气过程的全闪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发生前,闪电活动主要分布在对流系统的后部,闪电数较少,且以负地闪活动为主;降雹期间,闪电频数显著增加,云闪(intracloud lightning,IC)及正地闪活动明显加强,该阶段闪电活动主要集中在对流系统强回波中心及其前部雷达反射率因子梯度较大的区域;降雹结束之后,强回波中心基本移出北京,北京范围内的闪电频数明显减少。正闪比例在降雹发生前逐渐增大,在降雹期间稳定维持在较大值,降雹结束后迅速减小;云闪比(云闪频数/总闪频数)表现为降雹发生前和降雹结束后逐渐增大趋势,在降雹期间基本维持稳定少变。闪电的电流强度主要集中在5—50 kA之间,20 kA以下的低雷电流强度的云闪和地闪多发生在降雹期间及降雹结束后,而20 kA以上的高雷电流强度的云闪和地闪在降雹发生前占有很大比例,小于5 kA的云闪在大雹发生期间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地闪。降雹发生前及降雹结束后云闪发生高度在2-6 km,降雹期间有所抬升,约为2-8km。闪电频数峰值超前于降水峰值5-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闪电特征 冰雹 云闪 地闪 闪电频数
下载PDF
贵州中西部冰雹云中闪电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勇 邹书平 +3 位作者 李丽丽 曹水 黄钰 杨哲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利用贵州省三维闪电监测网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中西部地区13次冰雹天气过程中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暴整个生命史内主要以负地闪为主,且伴随强降水。冰雹云发展阶段,降雹区域闪电频次增加明显,... 利用贵州省三维闪电监测网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对贵州省中西部地区13次冰雹天气过程中闪电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雹暴整个生命史内主要以负地闪为主,且伴随强降水。冰雹云发展阶段,降雹区域闪电频次增加明显,降雹前闪电频次变化均出现“跃增”,部分降雹点出现闪电频次二次跃增;冰雹云消散阶段,闪电频次显著减少。冰雹云总闪、正闪均高于雷雨云,5min闪电频数大于16次且闪电频次上升度大于12次/5min可作为识别冰雹云的参考指标。另外,降雹落区与闪电密度中心区域较为吻合,闪电密度中心位置略偏降雹位置之前,闪电逐时分布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方向。以上这些特征可以为冰雹识别、冰雹短时预警预报及人工防雹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闪电频次 闪电密度 雹云回波 冰雹预警
下载PDF
闪电计数强度指标在人影防雹作业指挥中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晏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85-7087,共3页
分析了农七师气象局1994~1996年71次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利用SD型闪电计数仪对闪电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连续监测,可识别炮点周围40km范围内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天气系统移动时,闪电频数在50次/5min以上、闪击脉冲在10次/5... 分析了农七师气象局1994~1996年71次闪电频数资料。结果表明,利用SD型闪电计数仪对闪电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连续监测,可识别炮点周围40km范围内的雷雨云和冰雹云。当雷暴天气系统移动时,闪电频数在50次/5min以上、闪击脉冲在10次/5min以上可作为识别雷雨云和冰雹的作业指标;冰雹云的峰前升度和峰后陡度均较大,闪电活动较活跃且维持时间较长,说明闪电发生频数与降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频数 冰雹云 雷雨云
下载PDF
邵阳地区闪电活动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明薇 周四清 +2 位作者 彭双姿 尹中海 肖稳安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4年第1期69-74,共6页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常规观测站24 h降水资料,对2008—2010年邵阳地区闪电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邵阳地区闪电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邵阳地区闪电以负地闪为主,地闪频次的最大值中心位于东北部,呈东北—西南减少的趋势;地闪频次有明显... 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和常规观测站24 h降水资料,对2008—2010年邵阳地区闪电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邵阳地区闪电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邵阳地区闪电以负地闪为主,地闪频次的最大值中心位于东北部,呈东北—西南减少的趋势;地闪频次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闪电集中发生在13—19时;有闪电时,降水量不超过1 mm和10 mm的降水个例分别为29.63%和76.30%;无闪电时,其值分别为69.44%和96.30%;超过20 mm的降水多伴随有闪电,无闪电时发生概率极小;地闪频次与闪电对流降水的拟合系数优于其与所有降水的拟合系数,且随着统计尺度的增大,地闪与闪电对流降水的相关性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地闪 地闪频数 地闪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