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angles Technique for Time and Location Finding of the Lightning Discharge in Spherical Model of the Earth 被引量:1
1
作者 Anatoliy Lozbin Yuriy Shpadi Alexander Inchin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6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The spherical model of time and location calculation of the lightning discharge is given. The calculations are made by means of radio signals detection by sensors of the distributed network. The full solution of a pro... The spherical model of time and location calculation of the lightning discharge is given. The calculations are made by means of radio signals detection by sensors of the distributed network. The full solution of a problem of lightning discharge cloud-ground type location for three sensors is given. Based on this task the lightning location method for a network of sensors was developed. By means of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 the analysis of accuracy of the model depending on radio signals detection accuracy at observing stations was d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ning time of Arrival Technique (TOA) ATMOSPHERIC Spherical Trigonometry
下载PDF
Process Analysis of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Trip-out on the Same Tower Due to Lightning
2
作者 DUAN Da-peng REN Zhi-gang WANG Peng YE Kuan CHANG Xiao-qi LI Wei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1-36,43,共7页
In recent years,several failures of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due to lightning were happened in Beijing power grid.Although it can be reclosed successful,the lightning strike caused a grave th... In recent years,several failures of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on the same tower due to lightning were happened in Beijing power grid.Although it can be reclosed successful,the lightning strike caused a grave threat to the power grid security.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d the accident process were studied for the sake of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lightning on power grid.As an example,110 kV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Xilong-line) was analyzed.At first,the system topology was given.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elay protection actions and the fault recorder data,over voltage on the insulator strings was calculated.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calculation,accident cause and the process were presented respectively.Secondly,it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lightning failure was caused by counterattack.The wave of the lightning over voltage would spread to the not grounded neutral point of the transformers,and make the neutral protective gap breakdown,then cause freewheeling with the frequency of 50 Hz.As results of the relay protection,the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all tripped out.Finally,the causes of the accident were proposed that included terrain features,large corner towers,strong thunderstorm weather and poor grounded contact of the t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s on the same tower lightning trip-out at the same time fault recorder over-voltage calcul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Data from a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in Huai'an Region
3
作者 Zhang Dehong Wang Su +1 位作者 Tang Yu Wang Shanq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Based on data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etected by a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2and data of thunderstorm days from seve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Huai'an durin... Based on data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etected by a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2and data of thunderstorm days from seve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Huai'an during 1961-2012,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in Huai'a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frequency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in one da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The 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total frequency of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in Huai'an.The total frequency was shown in unimodal distribution,and the extreme values always appeared in July or August.Most cloud-to-ground lightning was negative,and its frequency accounted for about95.3% of the total frequency.Cloud-to-ground lightning density was high in the south of Huai'an and low in the north,and the serious and very serious ground flash zones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 of Hongze County,and most parts of Xuyi and Jinhu County,so lightning protection should be an important task particularly in these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s THUNDERSTORM DAYS Distribution of lightning density time-weighted AVERAGE method China
下载PDF
四川两次极端暴雨强降水特征及与雷达回波和闪电关系分析
4
作者 周威 魏庆 +3 位作者 杨康权 康岚 罗辉 黄楚惠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选取了2020年8月四川两次历史性极端暴雨过程,根据量级和持续时间对强降水进行划分,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雷达回波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22时—次日03时,降水强度为30~<50 mm/h的站次最多,区域集中在盆地西... 选取了2020年8月四川两次历史性极端暴雨过程,根据量级和持续时间对强降水进行划分,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及与雷达回波和闪电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22时—次日03时,降水强度为30~<50 mm/h的站次最多,区域集中在盆地西部。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站点对应的闪电密度均增大,小时平均回波、最强回波、最弱回波均呈增强的趋势。随着降水持续时间的增加,站点对应的负地闪平均强度增强。第一次过程强降水站次与闪电频次的高值中心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第二次过程随着降水量级增大,对应的回波均方根误差减小,而第一次过程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短时强降水 时空特征 雷达回波 闪电
下载PDF
电力系统中的雷电暂态感知、监测和应用
5
作者 杨庆 柯锟 +3 位作者 胡军 姚子恒 吴世林 何金良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03-3323,共21页
雷电是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首要原因,实现对雷电暂态电压电流信号的感知、监测和数据应用对于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日益复杂的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形态,传感器件在满足雷电宽频测量的基础上,监测装置正朝着微型化、高精... 雷电是造成电力系统故障的首要原因,实现对雷电暂态电压电流信号的感知、监测和数据应用对于维护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日益复杂的新型电力系统结构形态,传感器件在满足雷电宽频测量的基础上,监测装置正朝着微型化、高精度、强互联和易取能方向发展。因此,该文基于雷电暂态感知方法、监测装置关键技术和雷击数据统计应用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基于不同原理的电压/电场和电流/磁场传感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其次梳理了传感器微型化、时间同步、通信和供能等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随后通过对雷击暂态波形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监测数据在雷击故障识别与定位中的应用;最后对电力系统中雷电暂态感知、监测与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电场传感技术 电流/磁场传感技术 微型化技术 时间同步 供能与通信 统计分析 雷击故障识别与定位
下载PDF
雷电冲击下土体应力及弹塑性界面时程分析
6
作者 饶平平 吴志林 +1 位作者 金潇 冯伟康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7,共12页
雷电作为自然界一种极端天气的表现形式,常给地基、地面、高耸建筑等造成严重破坏。工程防雷措施依赖于土体雷电冲击特性。现阶段,研究人员大多从电气工程角度探究雷电冲击土体造成的危害,但因学科间的差异与局限,雷电作用下岩土工程与... 雷电作为自然界一种极端天气的表现形式,常给地基、地面、高耸建筑等造成严重破坏。工程防雷措施依赖于土体雷电冲击特性。现阶段,研究人员大多从电气工程角度探究雷电冲击土体造成的危害,但因学科间的差异与局限,雷电作用下岩土工程与电气工程的交叉融合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本文构建土体雷电冲击模型,基于电弧通道能量平衡方程计算雷电放电产生的冲击波压力,将冲击波压力作为外加荷载作用在土体中,并通过修正Mohr-Coulomb屈服准则考虑动荷载下土体应变硬化,利用土体的理想锁定状态方程(Idealized Locked Equation of State)和动态扩孔方法考虑冲击波非稳态加载,探究雷电冲击下土体的弹塑性界面及应力时程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雷电冲击下,土体应力随时间变化呈现先陡增后迅速衰减的趋势,应力突变点表明土体此时正处于弹塑性交界面;在应力突变点之前,土体附加应力趋于0,处于弹性状态。任一时刻下,随着逐渐远离雷电冲击点,土体应力呈现迅速衰减的趋势,应力发生突变骤降表明此处土体正处于弹塑性交界面;在突变点之后土体附加应力趋于0,处于弹性状态。土体压缩系数对土体的弹塑性界面变化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压缩指标增大,土体塑性区半径逐渐减小;随着土体黏聚力逐渐增大,土体塑性区半径逐渐减小;增大土体弹性模量可以增大土体塑性区半径,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电流波形对土体塑性区中的应力会产生较大影响,而对土体弹性区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冲击 冲击波压力 应变硬化 土体应力 弹塑性界面 时程变化
下载PDF
考虑暂态过电压特性的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时空预警方法
7
作者 谭磊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5期205-208,共4页
针对运行环境复杂多变,故障率持续居高不下,雷击故障占比较大,并具有随机性与无法预知性的问题,提出考虑暂态过电压特性的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时空预警方法。深入解析雷击机理与雷电流,确定雷击(感应雷与直击雷)输电线路暂态过电压计... 针对运行环境复杂多变,故障率持续居高不下,雷击故障占比较大,并具有随机性与无法预知性的问题,提出考虑暂态过电压特性的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时空预警方法。深入解析雷击机理与雷电流,确定雷击(感应雷与直击雷)输电线路暂态过电压计算方式,通过小波多分辨率分解算法处理输电线路暂态信号,评估暂态过电压在信号频段中的能量比,识别累计故障,判断雷击点与故障点是否一致,利用单端检测确定雷击点的位置,完成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的时空预警。实验数据显示,在不同实验组别背景下,当阈值pΔ取值为9.3时,雷击故障识别精度达到最大值92%,雷击点定位精度高达80%。可以获得精准的雷击故障识别结果与雷击点定位结果,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具备较好的雷击故障时空预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时空预警 雷击故障 暂态过电压 雷击识别 暂态保护
下载PDF
闪电探测站点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8
作者 郑玉兰 徐伟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针对闪电探测站点布局受地理条件制约的问题,提出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的站点布局优化方法。以站点坐标为自变量、站点位置范围为约束条件、目标区域内闪电平均定位误差最小为准则,确定闪电定位优化布站的目标函数,建立闪电定位布站最优... 针对闪电探测站点布局受地理条件制约的问题,提出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的站点布局优化方法。以站点坐标为自变量、站点位置范围为约束条件、目标区域内闪电平均定位误差最小为准则,确定闪电定位优化布站的目标函数,建立闪电定位布站最优化模型。实验表明,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布站后的目标区域平均定位误差为0.432 km,相比传统“Y”形、“T”形布站下的目标区域平均定位误差分别减小了17.7%和2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 四站时差 几何精度稀释因子 布谷鸟搜索算法 布局优化
下载PDF
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短时雷电精准预警算法设计
9
作者 杨帆 关屹瀛 +2 位作者 张修典 张洋 陈燕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99-102,共4页
为保证雷电预警的精准性,为气象局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提出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短时雷电精准预警算法。该算法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系统以及大气电场仪,采集雷电的多源监测数据;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数据管理模块中,采用联合卡尔... 为保证雷电预警的精准性,为气象局提供可靠的预警信息,提出基于多源监测数据的短时雷电精准预警算法。该算法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闪电定位系统以及大气电场仪,采集雷电的多源监测数据;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数据管理模块中,采用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融合多源监测数据;预警展示模块以融合后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变量局部异常系数方法进行雷电的精准预测,并呈现雷电的预警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概率均值结果与临界成功指数结果分别在0.90与0.915以上,能够较好地完成多源监测数据融合,预警雷电发生范围,提升雷电预警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监测数据 短时雷电预测 卡尔曼滤波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行波波形特征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艳婷 莫文斌 +2 位作者 白明远 梁栋 贾嵘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44,共14页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线路主保护速动性要求极高,线路受雷击干扰后引入大量高频暂态信号易引发线路保护误动作。针对此问题,首先根据行波的传播规律分析雷击后线路电压行波特征,得出雷击干扰与故障的特征差异。雷击干扰时,暂态过程中电压...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线路主保护速动性要求极高,线路受雷击干扰后引入大量高频暂态信号易引发线路保护误动作。针对此问题,首先根据行波的传播规律分析雷击后线路电压行波特征,得出雷击干扰与故障的特征差异。雷击干扰时,暂态过程中电压行波经线路边界反射后波头极性不发生改变,行波波头到达线路边界的时间间隔大。雷击故障时,电压行波经故障点反射后波头极性发生改变,行波波头到达线路边界的时间间隔小。然后,根据电压行波波形特征差异提出长短窗结合的雷击干扰识别方法。最后,利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雷击干扰识别方案能够快速、可靠、准确地识别雷击干扰与故障情况,不受雷击位置、线路参数、雷电流参数和噪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雷击干扰识别 行波极性特征 行波时间特征 可靠性
下载PDF
Using lightning locating system based on time-of-arrival technique to study three-dimensional lightning discharge processes 被引量:23
11
作者 ZHANG GuangShu1,WANG YanHui1,QIE XiuShu2,ZHANG Tong1,ZHAO YuXiang1,3,LI YaJun1 & CAO DongJie11 Laboratory for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Disasters of Western China,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 730000,China 2 Laboratory for Middle Atmosphere and Global Environment Observation(LAGEO),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3 Department of Physics,Tianshui Normal College,Tianshui 741001,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591-602,共12页
A time-of-arrival(TOA) system based on GPS technology for locating VHF radiation sources from lightning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in observation sites in the northern Shandong Province,China.The 3D images of the lig... A time-of-arrival(TOA) system based on GPS technology for locating VHF radiation sources from lightning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in observation sites in the northern Shandong Province,China.The 3D images of the lightning progression have been obtained successfully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The 3D-channel evolutions of typical negative CG,positive CG and IC lightning flashes have been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the data of fast electric field change.It was foun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the negative and positive CG lightning flashes in terms of th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radiation sources.The preliminary breakdown of a negative CG lightning flash propagated at a speed about 5.2×104 m/s.The stepped leader of negative CG lightning flashes was trigged by negative initial breakdown.Thereafter,it propagated downward at a speed of 1.3×105 m/s.The initial process of the positive CG lightning flashes was also a propagation process of negative streamer.These streamers propagated dominantly horizontally in the positive charge region and accumulated positive charges at the origin of the lightning,and as a consequence,initiated downward positive streamers.A new type of lightning discharge that was triggered by a narrow bipolar pulse(NBP) i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The NBP was originated at altitude of about 10.5 km in the upper positive charge region.As a distinct difference from normal IC flash,its channels extended horizontally all around and produced a lot of radiation sources.The source power of the NBP could approach 16.7 kW,which 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normal lightning discharge ranging between 100 mW and 500 W.The 3D propagation of this new type of lightning discharge was observed and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The possible initiation mechanism of this new type of light-ning is discussed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e-of-arrival(TOA) TECHNIQUE three dimensional lightning locating system discharge process NARROW BIPOLAR pulse new-type of IC lightning
原文传递
起伏地表下建筑物顶端雷电回击电磁场特性模拟研究
12
作者 张源源 宗文瑜 +2 位作者 孟繁辉 张其林 栾在茂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8-966,共9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法,分析研究起伏地表下建筑物顶端的雷电回击电磁场特征,给出了锥形山体上的建筑物对雷电回击电磁场的影响,并进一步对真实地形山顶建筑物的雷电回击电磁场的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法,分析研究起伏地表下建筑物顶端的雷电回击电磁场特征,给出了锥形山体上的建筑物对雷电回击电磁场的影响,并进一步对真实地形山顶建筑物的雷电回击电磁场的传播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平坦地表,锥形山体的角度和建筑物高度会对雷电回击电磁场产生影响。锥形山体角度越大,垂直电场和水平磁场的峰值越大,且垂直电场峰值呈线性增长,锥形山体引起的电场峰值与平坦地表的电场峰值比为4~8;山顶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垂直电场波形的峰值越大,山顶建筑物高度引起的垂直电场峰值与山顶无建筑物时的垂直电场峰值的比值基本呈对数增长,高度小于100 m时,增幅为100%~150%;随着雷电回击通道与山体之间观测距离的增加,建筑物高度增加引起的垂直电场的峰值先增强再逐渐减弱。以青岛大涧山雷达塔为例的仿真结果表明,建筑物顶端的雷电回击垂直电场的峰值明显大于理想平坦地表的情况,且其峰值增大了3.8倍,但是对水平磁场影响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时域有限差分(2D-FDTD) 雷电电磁场 锥形山体 起伏山体地形 高耸建筑物
下载PDF
基于不同测站布局的闪电定位误差分析
13
作者 曾颖婷 顾佳莹 +2 位作者 张若筠 杨庆波 曾金全 《暴雨灾害》 2024年第6期741-748,共8页
为了探讨闪电探测站布局对闪电定位精度的影响,基于福建省九仙山自然闪电观测试验基地的磁场波形观测资料,选取探测站网内外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的10次地闪回击,以10站(或9站)同步的定位结果为基准,利用到达时间差法(Time of Arrival,TO... 为了探讨闪电探测站布局对闪电定位精度的影响,基于福建省九仙山自然闪电观测试验基地的磁场波形观测资料,选取探测站网内外不同方位和不同距离的10次地闪回击,以10站(或9站)同步的定位结果为基准,利用到达时间差法(Time of Arrival,TOA),对比分析了任意5—8站不同测站组合情况下的定位结果差异性,并探讨定位差异性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闪电定位与测站数量和测站布局密切相关,同样的测站数量,不同测站布局的定位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而随着测站数量的增加,由测站布局不同所带来的差异性逐渐减小。相同的测站数量和布局,对不同方位距离闪电的定位偏差也存在明显不同。在测站网外围区域的闪电定位偏差明显大于网内,网外闪电定位结果往往呈现“带状分布”,距离测站网越远,这种“带状分布”的偏差分布越明显,这是由于双曲线交汇形成的狭长空间区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定位 定位精度 测站组合 时差定位
下载PDF
氧化锌避雷器故障状态指示器试验方法研究
14
作者 董俊杰 徐健 +2 位作者 梁悦薇 胡妍媛 熊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1期76-80,共5页
氧化锌阀片在冲击电流的作用下,短时间内有大量的电流流过,阀片吸收冲击能量后的升温过程可近似看作绝热温升,因而冲击老化的机理主要是热老化。冲击老化会给阀片造成较大的损坏,多次冲击对阀片老化造成累积效应。资料中显示阀片在4/10... 氧化锌阀片在冲击电流的作用下,短时间内有大量的电流流过,阀片吸收冲击能量后的升温过程可近似看作绝热温升,因而冲击老化的机理主要是热老化。冲击老化会给阀片造成较大的损坏,多次冲击对阀片老化造成累积效应。资料中显示阀片在4/10μs波形、100 kA冲击电流作用后,其在直流1 mA电压下的功率损耗可增加20%。试验发现,用于线路避雷器标称放电电流为10 kA的ZnO阀片在经过18次20 kA、8/20s电流的冲击后,阀片功率损耗为初始功率损耗的2倍,根据功率损耗密度分析法,可认为此时阀片已接近其寿命终点。对于带间隙线路避雷器,在正常运行时不承受工频电压,不存在泄漏电流,可以记录避雷器遭受冲击大电流的次数,用于反映避雷器的寿命检测,达到设定值会有告警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热老化 累积效应 雷击次数 寿命监测 告警指示
下载PDF
110 kV智能配电网综合防雷技术
15
作者 宿爱柏 《电力系统装备》 2024年第8期87-89,共3页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110 kV配电网在电能传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雷电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针对110 kV智能配电网的防雷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现有防雷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综合防雷技术方案。...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110 kV配电网在电能传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雷电对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针对110 kV智能配电网的防雷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了现有防雷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综合防雷技术方案。该方案结合了避雷针、避雷线、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等多种防雷装置,并利用智能化技术实现了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110 kV配电网的防雷性能,减少雷电对配电网的损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 kV配电网 智能化 防雷技术 避雷器 实时监测
下载PDF
雷电智能在线监测系统在民航机场中的运用
16
作者 杨薇 《设备监理》 2024年第5期52-5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电在线监测系统在民用机场中的应用,以提升飞行安全和运营效率。雷电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先进的数据采集模块及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能够准确捕捉雷电信息并提前发出预警。该系统在雷电... 本研究旨在探讨雷电在线监测系统在民用机场中的应用,以提升飞行安全和运营效率。雷电智能在线监测系统采用高灵敏度传感器、先进的数据采集模块及人工智能算法,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能够准确捕捉雷电信息并提前发出预警。该系统在雷电监测精度、响应速度和可靠性方面表现优异,极大地提高了机场的安全等级,减少了雷电灾害引发的设备损害和运营中断。该系统是保障民用机场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在线监测系统 民用机场 飞行安全 实时在线监测 预警系统
下载PDF
重庆万盛雷电活动特征研究
17
作者 杨浩 石美芬 +1 位作者 周念珠 夏航 《建筑电气》 2024年第10期56-60,共5页
利用重庆万盛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12年人工观测的雷暴资料和重庆市闪电监测网2008~2020年系统监测的万盛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方程、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雷暴日和雷电日进行统计和差... 利用重庆万盛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12年人工观测的雷暴资料和重庆市闪电监测网2008~2020年系统监测的万盛闪电定位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方程、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雷暴日和雷电日进行统计和差异性分析,得到万盛的雷电活动时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活动特征 雷暴日 线性回归趋势方程 气候倾向率 Mann-Kendall突变检验 MORLET小波分析 评价模型 时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88
18
作者 谷山强 陈家宏 +3 位作者 陈维江 李晓岚 童雪芳 张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8,共5页
为有效掌握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根据雷电活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时其防雷性能也呈现出相应的时空差异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的雷电监测数据... 为有效掌握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根据雷电活动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输电线路在遭受雷击时其防雷性能也呈现出相应的时空差异性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输电线路防雷性能时空差异化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雷电定位系统长期的雷电监测数据,采用输电线路走廊雷电参数网格统计法,统计给定输电线路沿线路走廊的任意指定时间段内雷电参数,得出线路实际的地闪密度和雷电流概率密度分布,再用雷击跳闸率计算方法计算线路及其各个区段在改指定时间段内的雷击跳闸率,并以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设计值、规定值或运行经验值为参考划分评估等级,评估出输电线路防雷性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异。评估结果可有效帮助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部门更加细致地、有针对性地采取防雷措施来提高线路防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防雷性能 时空差异 评估 方法 雷电参数 雷击跳闸率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流波形实时监测系统 被引量:28
19
作者 汪涛 周文俊 +5 位作者 易辉 胡军 张胜发 郭红 喻剑辉 王建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1-965,共5页
针对当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点的查找和雷击形式判断难题,通过对雷击输电线路电流路径研究和雷击杆塔仿真计算,得出了雷击导地线、杆塔电流路径和绝缘子串闪络监测及判别方法,研制了可快速分析判断雷击线路杆塔号、雷击地线或导线相别、... 针对当前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点的查找和雷击形式判断难题,通过对雷击输电线路电流路径研究和雷击杆塔仿真计算,得出了雷击导地线、杆塔电流路径和绝缘子串闪络监测及判别方法,研制了可快速分析判断雷击线路杆塔号、雷击地线或导线相别、位置、雷电流极性和雷击形式的雷电流幅值、时间和波形等参数的实时监测系统。经过1年多运行,监测系统于2007-04-22成功监测到雷击110kV汪官线#51杆塔雷电流参数,首次实测到了雷击杆塔电流波形、幅值和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 雷击 实时监测 雷电流波形 闪络路径 雷击跳闸
下载PDF
25~100MHz频段闪电脉冲辐射能量频谱特征 被引量:22
20
作者 董万胜 刘欣生 +2 位作者 张义军 陈慈萱 王建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4-107,共4页
对闪电不同放电过程中辐射能量频谱特征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经25 MHz高通滤波器对闪电辐射能量的低频成分抑制后,所得到闪电不同放电过程期间的宽带辐射信号,其能量谱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在25~100 MHz频段内,地闪较低频段的辐射强于云闪;... 对闪电不同放电过程中辐射能量频谱特征的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经25 MHz高通滤波器对闪电辐射能量的低频成分抑制后,所得到闪电不同放电过程期间的宽带辐射信号,其能量谱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在25~100 MHz频段内,地闪较低频段的辐射强于云闪;云闪、地闪预击穿过程和K变化过程峰值辐射能量处于相对较高的频段,表明这些过程可能以较小尺度的放电为主要特征;梯级先导和直窜先导过程初始阶段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较高频段,而接近地面时则集中在较低频段,表明先导在向地面发展过程中放电尺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100MHz频段 闪电 脉冲辐射能量 频谱特征 频率测量 时域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