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9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1
作者 杨辉 刘威 +3 位作者 李欣怡 汤利波 刘泰源 刘忠良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早期脑卒中偏瘫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上肢腕伸肌群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s)评分、肌电生物反馈(EMG)波幅、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DLs评分、EMG波幅、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上肢功能达到IV级及以上者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上肢功能 偏瘫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2
作者 李晓虹 彭彩义 +2 位作者 许娟 韦晓媚 樊金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2022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且自愿进入临床研究的住院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宣教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肢体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2022年6月符合诊断标准且自愿进入临床研究的住院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护理宣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率,出院前、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 观察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5);各时点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差别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5)。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宣教对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促进其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均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护理宣教 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障碍 恢复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程欣欣 张玲玲 +5 位作者 刘婉 刘莉 杨永超 高润 朱慧敏 张传文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3)和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Dual-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cale,FMA-U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测评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L、ADL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区与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健侧M1区到患侧枕中回、健侧舌回、健侧角回FC降低(P<0.01);患侧M1区未见FC变化脑区。治疗后研究组健侧M1区到健侧小脑、健侧小脑蚓部FC降低,到患侧中央前回FC增加(P<0.01);患侧M1区到患侧小脑、患侧颞中回FC增加,到健侧中央前回FC降低(P<0.01)。结论:Dual-tDCS对大脑的神经调控作用可改善慢性期卒中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相关脑区的FC,可能是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tDCS 慢性期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功能连接 偏瘫
下载PDF
电刺激联合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4
作者 朱虹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3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联合PNF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功能、上肢肌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干预前,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上肢肌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MA-上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MAS-上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BI)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PNF技术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肌力的提升,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肢体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电刺激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上肢功能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刘前进 李思佳 +5 位作者 胡晓诗 冯天扬 冯阿美 李晓松 张燕庆 张通 《中国康复》 2024年第5期269-273,共5页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索机器人康复训练能否替代人工训练。方法:将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4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4),对照组每天进行常规康复训练2次;观察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1次、上肢机器人训练1次,2组均训练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脑瘫儿童手功能分级(MACS)、墨尔本单侧上肢功能评定量表(MUUL)进行评定,测量患侧肘关节、肩关节水平位主动活动度(ROM)。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后2组MUUL评分均有显著增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MACS评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降低(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内收RO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增加(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训练后2组肩关节水平外展及肘关节ROM较训练前均有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促进脑瘫痉挛型偏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效果与人工效果相当,在某些方面要优于常规人工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机器人 痉挛型偏瘫 上肢 康复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健康知信行的影响
6
作者 李娜娜 冯阳阳 吕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健康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健康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健康知信行改善,也能有效调节脑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 主题式健康教育 脑卒中 下肢偏瘫
下载PDF
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效果
7
作者 蔡莲珠 颜小润 +1 位作者 张骄莹 温炜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 目的 探析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在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82例,根据奇偶数字表法将纳入样本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组实施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患肢周径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的80.49%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下肢周径均较对照组更小(P <0.05);观察组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红细胞聚集性(EA)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观察组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应用穴位敷贴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肢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预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肢体肿胀 穴位敷贴 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 效果
下载PDF
早期不同康复策略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白惠婷 李颖 李淑英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不同康复治疗策略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体感模拟训练...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早期不同康复治疗策略促进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康复治疗满意度。结果2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ST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45.25±5.26)分、(61.19±5.35)分,对照组分别为(35.36±5.13)分、(46.89±5.28)分,2组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的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体感模拟训练系统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改良BARTHEL指数 体感模拟训练系统
下载PDF
针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9
作者 肖观伟 曾科学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19-1224,共6页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风... 目的观察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8月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4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中风病康复分期针刺疗法”痉挛期的针刺选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灵骨穴、大白穴治疗,1次/d,30 min/次,6次/周,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评分]、步行能力(10 m步行测试速度)、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甘氨酸(Gly)]水平,评价2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和治疗2个疗程后2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M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10 m步行测试速度均明显快于治疗前(P均<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10 m步行测试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BBS评分、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血清NSE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血清Gly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Gl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对照组为73.81%(31/4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基础上加刺灵骨、大白穴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肢体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改善步行和平衡能力,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其起效可能与调节血清NSE、Gly水平以促进神经元修复、缓解肌痉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痉挛性偏瘫 中风 灵骨穴 大白穴
下载PDF
疏经通督推拿结合中药熏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肿胀的疗效
10
作者 王世栋 阮俊霖 兰菊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分析疏经通督推拿结合中药熏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按病案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 目的:分析疏经通督推拿结合中药熏洗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80例中风偏瘫肢体肿胀患者,按病案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经通督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手足肿胀程度、足背血流动力学、偏瘫手精细动作运动协调能力与感觉功能、手足功能、临床疗效、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手肿胀程度、足肿胀程度均低于干预前,血管内径、血流量和峰值流速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手肿胀程度、足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血管内径、血流量和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感觉功能评分、Broetz手功能评分、Maryland足功能评分、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经通督推拿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能够减轻中风偏瘫患者手足肿胀程度,改善患者足背血流动力学,调节偏瘫手精细动作运动协调能力、感觉功能与手足功能,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肢体肿胀 疏经通督推拿 中药熏洗 手足肿胀程度 足背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中医铜砭刮疹在脑梗死偏瘫肢体恢复期中应用的护理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杨小玲 蔡月虹 王锦桃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5-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铜砭刮疹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恢复期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福建泉州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中医铜砭刮疹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恢复期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福建泉州市中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中医铜砭刮疹护理,比较2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生命质量、睡眠质量、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阿森斯睡眠质量量表(A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A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铜砭刮疹在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期中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升其自主生活能力,进而使其生活受到的限制减少,并获得良好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铜砭刮疹 脑梗死 偏瘫 肢体功能 生活能力 睡眠质量
下载PDF
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史若琳 尹昱 刘晓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固定组和可变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固定组采用固定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变组采用可变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比较三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2周后(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与固定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优先级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下载PDF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薛亚峰 郄淑燕 +2 位作者 王寒明 杨傲然 谭建 《西部医学》 2024年第6期846-849,854,共5页
目的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平衡能力、下肢运动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8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步态参数(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屈髋肌力、伸膝肌力)。结果干预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P<0.05),观察组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BBS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屈髋肌力、伸膝肌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结合Bobath技术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下肢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BOBATH技术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平衡能力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王让让 张洪蕊 +3 位作者 刘陵鑫 周人龙 孙亚鲁 霍飞翔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障碍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 目的探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步行功能障碍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T)、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患者的步行功能进行评估并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FMA-LE、BBS、10MWT、6MWT、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LE评分、BBS评分、10MWT评分、6MWT评分和FAC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t=-10.95,P<0.05;t=-10.978,P<0.05;t=3.738,P<0.05;t=-7.604,P<0.05;Z=-4.208,P<0.05)。结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联合悬吊治疗更能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悬吊治疗 偏瘫 步行功能
下载PDF
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治疗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临床研究
15
作者 杨莹 闫俊 +5 位作者 乔琳 叶楠 高亚亚 郭华 黄家欣 职利琴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偏侧下肢神经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肝阳上亢型急性脑梗死下肢偏瘫合并高血压患者2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治疗组62例、中药组61例、电针组58例、联合组61例,基础治疗组给予降压、抗血小板、降脂稳斑、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加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电针组加用电针治疗,联合组同时加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方及电针治疗。治疗2周、4周后分别对患侧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侧下肢胫后(PT)动脉峰值流速、足背(DP)动脉峰值流速,评估患者下肢神经功能和血流变化情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后,各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感觉功能、PT动脉峰值流速、DP动脉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显示,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电针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感觉功能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平衡功能显著改善(P<0.05);治疗2周、4周后中药组PT、DP动脉峰值流速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及平衡功能,提高下肢动脉峰值流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侧下肢的神经功能及循环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阳上亢 急性脑梗死 高血压 下肢偏瘫 天麻钩藤饮 电针 神经功能 循环功能
下载PDF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许石双 荀佳慧 董静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8-210,240,共4页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电刺激 镜像疗法 脑卒中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早期悬吊保护下智能助行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和行走功能的效果
17
作者 郑建玲 刘惠林 +4 位作者 朱琳 顾彬 颜如秀 赵圻 宋鲁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应用悬吊保护下智能助力步行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偏瘫早期住院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试验组(n=21)。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行常规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天轨悬吊保护下穿戴智能助力步行器进行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FMA-平衡功能(FMA-B)和无线传感三维步态分析进行评定。结果训练后,两组患侧肢体FMA和FMA-B评分,步频、步速、患侧步长、患侧单支撑相、髋关节屈曲最大角度、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均改善(|t|>2.230,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40,P<0.05)。结论早期介入智能助力步行训练能更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平衡和行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智能助力步行训练 步态 运动 下肢 康复
下载PDF
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
18
作者 孙艺淼 郗海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人-环境-作业(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PEO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PEO组采用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比较... 目的观察基于人-环境-作业(PEO)模式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PEO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PEO组采用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效果、下肢功能、肌力水平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训练后PEO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较训练前改善,且PEO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好(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肌力水平均高于训练前,且PEO组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表面肌电信号均强于训练前,且PEO组较对照组更强(P<0.05)。结论基于PEO模式的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具有明显康复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增加表面肌电信号,提高肌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环境-作业模式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偏瘫 下肢功能 表面肌电信号
下载PDF
中频电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19
作者 于洪侠 孔得宇 +2 位作者 李媛媛 董继革 杨凡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24-1527,共4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电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康复方案不同分组,将采用本...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电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1月至2023年5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10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康复方案不同分组,将采用本体感觉训练的52例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中频电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的50例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查阅患者病历资料,比较2组患者肢体偏瘫状况、关节活动度[关节活动度评定量表(ROM)]、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肢体偏瘫状况改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ROM评分、FMA评分、BBS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电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肢体偏瘫状况,提高关节活动度,促进肢体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中频电疗法 本体感觉训练 肢体功能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20
作者 陈祥科 邢莉菊 +2 位作者 孙恒聪 邢小贝 张雪海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HAS)病人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AS病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tDCS组(n=53,tDCS治疗)和联合组(n=53,tDCS+...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局部振动对脑卒中后偏瘫(HAS)病人53例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9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HAS病人,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tDCS组(n=53,tDCS治疗)和联合组(n=53,tDCS+局部振动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对两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采用FuglMeyer评估表(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对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同时检测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血清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7.21±1.76)分比(9.47±2.13)分]、血清S-100β水平[(0.67±0.22)μg/L比(0.93±0.28)μg/L]均明显较tDCS组低(P<0.05);两组FMA、WMFT、MBI评分及血清NGF、NT-3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FMA评分[(71.28±10.59)分比(63.87±9.24)分]、WMFT评分[(59.36±5.73)分比(52.11±4.27)分]、MBI评分[(73.28±6.57)分比(64.58±7.62)分]及血清NGF[(147.96±17.51)ng/L比(139.81±15.37)ng/L]、NT-3[(11.25±1.94)ng/L比(9.62±1.53)ng/L]水平均明显较tDCS组高(P<0.05)。结论对HAS病人实施tDCS结合局部振动治疗,可有效调节血清NGF、NT-3、S100-β水平,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能力,显著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振动 脑卒中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