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ulsating Flow of Ionic Fluid under an Axial Electric Field: EMF Effect on Blood Flow
1
作者 Mona A. EI-Naggar Medhat A. Messiery 《Journa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2年第4期61-70,共10页
The present work introduce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ionic fluid that flows under the effect of both pulsating pressure and axi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fluid is treated as a Newtonian fluid applying Navier-Stokes... The present work introduce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ionic fluid that flows under the effect of both pulsating pressure and axi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The fluid is treated as a Newtonian fluid applying Navier-Stokes equation. The fluid is considered as a neutral mixtur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ions. The effect of axial electric field is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velocity profiles. Hydroelectric equation of the flow is deduced under dc and ac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Hence the effect of applied frequency (0-1 GHz) and amplitude (10-350 V/m) is illustrated.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approach the problem of EMF field interaction with blood flow. The applied pressure waveform is represented as such to simulate the systolic-diastolic behavior.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Maple software using blood plasma parameters; hence velocity profile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are repor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tonian fluid navier-stokes ionic fluid blood flow electric field hydroelectric flow simulation velocity profiles EMF bioeffects.
下载PDF
用于超声散斑跟踪血流测速的多角度平面波局部运动补偿
2
作者 杜吉媛 何冰冰 +2 位作者 郎恂 吕闻冰 张榆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4,共10页
血流速度剖面用于计算壁面剪切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发展密切相关。超快超声散斑跟踪广泛用于血流速度剖面估计,然而多角度平面波复合成像存在血流散射体的运动伪影,不利于流速估计。提出了一种多角度平面波复合成像... 血流速度剖面用于计算壁面剪切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发展密切相关。超快超声散斑跟踪广泛用于血流速度剖面估计,然而多角度平面波复合成像存在血流散射体的运动伪影,不利于流速估计。提出了一种多角度平面波复合成像的局部运动补偿法,对射频信号时间序列的相邻帧进行局部运动补偿来消除不同径向位置的运动伪影,从而提高流速测量准确性。相比直接相干复合,B-MoCo法将仿真、仿体实验中流速测量结果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小了10.37%、37.82%,说明了B-MoCo法的有效性。基于兔骼动脉的实测实验进一步证明了B-MoCo法的临床可行性。综上,B-MoCo法能够有效提高血流速度剖面的测量精度,有助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病程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角度平面波复合 局部运动补偿 血流速度剖面 散斑跟踪
下载PDF
自我管理导向模式下5A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丁辉 张璞 高月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导向模式下5A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导向模式下5A护理干预。比较两...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导向模式下5A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导向模式下5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P<0.05)。结论自我管理导向模式下5A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脑出血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降低DVT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自我管理导向模式 5A护理干预 自我管理能力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超声血流参数、D-二聚体手术前后变化及复合模型在创伤骨折患者下肢DVT预警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王蕾 路鑫铭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探究超声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D-二聚体手术前后变化及复合模型在创伤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创伤骨折200例,... 目的探究超声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阻力指数(RI)]、D-二聚体手术前后变化及复合模型在创伤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创伤骨折20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发生组25例与未发生组175例。收集2组基线资料及手术前后Vs、Vd、RI、D-二聚体数据,根据创伤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影响因素构建预测复合模型,评估Vs、Vd、RI、D-二聚体手术前后差值联合及复合模型对创伤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预测价值。绘制决策曲线分析(DCA),分析超声血流参数、D-二聚体与复合模型预测创伤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获益情况。结果发生组手术时间长于未发生组,术中使用止血带比例高于未发生组(P<0.01);发生组术后3 d Vs、Vd低于未发生组,RI、D-二聚体高于未发生组(P<0.01);发生组Vs、Vd、RI及D-二聚体手术前后差值均大于未发生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止血带及Vs、Vd、RI、D-二聚体手术前后差值为创伤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以Vs、Vd、RI、D-二聚体手术前后差值联合预测下肢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95%CI:0.829,0.923),敏感度、特异度均为0.88。构建下肢DVT预测模型,其AUC为0.920(95%CI:0.873,0.954);DCA显示,复合模型在阈值概率为0.10~0.90时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结论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止血带及Vs、Vd、RI、D-二聚体手术前后差值为创伤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Vs、Vd、RI、D-二聚体手术前后差值相比,多指标联合建立的复合模型在创伤骨折术后下肢DVT早期预警中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创伤与损伤 骨折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阻力指数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D-二聚体
下载PDF
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5
作者 张涛 孙景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0期174-178,共5页
目的:观察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CIPN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 目的:观察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CIPN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3.47%(P<0.05)。治疗后,2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CV、SCV及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CIPN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加快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气虚血瘀证 培元固本通痹方 甲钴胺 神经传导速度 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6
作者 王瑛 张小罗 +1 位作者 姜仙君 江巧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4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 目的:观察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血瘀阻络型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加予经筋刺法联合中药膏摩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测量患侧手部的肿胀程度、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静脉血流速度,评估患肢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FMA-U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肢的手部肿胀程度较对照组减轻,VA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联合组患侧肩关节外展、内旋、前屈、后伸的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联合组患肢的肘正中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经筋刺法与中药膏摩法治疗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效果良好,可更好地减轻患肢疼痛,改善患肢的运动功能和肩关节活动度,原因可能与改善肢体的静脉血流速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血瘀阻络证 经筋刺法 中药膏摩法 上肢运动功能 上肢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贾婉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研究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 目的:研究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术后采取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气压按摩治疗仪。比较两组干预2 w后患肢肿胀程度、干预前、干预2 w后患肢周径及患侧踝关节活动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骨科足踝协会评分量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结果:干预2 w后观察组患肢肿胀程度、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肢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患侧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OFAS、FAM评分、髂外静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股静脉Vm、腘静脉V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DV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压按摩治疗仪联合主动功能锻炼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肢肿胀程度,恢复关节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调节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按摩治疗仪 主动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 下肢血流速度
下载PDF
Effect of Physical Intervention on Preventing Upper Limb Venous Thrombosis of Patients with PICC: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Trials 被引量:2
8
作者 Chunmei Li Xin Liang +2 位作者 Shulong Shulong Cao Hong Zhou Haiyuan Zhang 《Yangtze Medicine》 2020年第4期241-253,共13页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methods o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strong>Methods:</stro...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methods o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strong>Methods:</strong>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eting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Cochrane library, Pubmed, EMbase, Web of science, Ovid, CBM, CNKI, Wanfang, VIP, then Review Manage (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strong>Results:</strong> A total of 24 RCTs including 3496 patients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of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various forms of upper limb movements could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patients with PICC [<em>RR</em> = 0.23, 95% <em>CI</em> (0.16, 0.33), <em>P</em> < 0.01], upper limb movements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of basilic vein [<em>MD</em> = 1.65, 95% <em>CI</em> (1.19, 2.11), <em>P</em> < 0.01]. <strong>Conclusion:</strong> Upper limb movement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of phlebothrombosis and improve the mean flow velocity of basilic vein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PICC. Other forms of physical prevention methods need to be further studied due to insufficient sample s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Upper limb Movements Venous Thrombosis blood flow velocity META-ANALYSIS
下载PDF
脊穴点段针刺疗法对中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动脉血流速度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婷 刘莉莉 陈月桥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40-1146,共7页
【目的】分析脊穴点段针刺疗法对中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穴点段针刺疗法治疗,疗程... 【目的】分析脊穴点段针刺疗法对中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动脉血流速度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10例中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Bobath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穴点段针刺疗法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钙结合蛋白S100β(S100β)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36%(53/55),对照组为76.36%(42/5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2组患者的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情况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后和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的桡动脉、肱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4周、8周后对桡动脉、肱动脉PSV值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后和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的血清NGF、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4周、8周后对血清NGF、S100β水平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治疗2周、4周、8周后和对照组治疗4周、8周后的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2周、4周、8周后对CSI评分的降低幅度和对MBI评分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穴点段针刺疗法可有效提高中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动脉血流速度以及自理能力,改善痉挛程度,降低血清NGF、S100β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上肢痉挛 BOBATH疗法 脊穴点段针刺 上肢动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临床影响因素及冠状动脉直径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江 易丹 +3 位作者 周翔 颜伟 张政波 晏沐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临床影响因素以及与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36例,依据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计数(CTFC)... 目的探究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临床影响因素以及与冠状动脉直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5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236例,依据校正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计数(CTFC)分为CSF组115例和冠状动脉正常(NCA)组121例。分析2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直径。结果CSF组胸痛、身高、体表面积、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左前降支直径、左回旋支直径、右冠状动脉直径明显高于NCA组,淋巴细胞、HDL-C明显低于NCA组(P<0.05,P<0.01)。HDL-C是老年CSF患者的保护因素(OR=0.899,95%CI:0.819~0.986,P=0.024),中性粒细胞是老年CSF独立危险因素(OR=1.775,95%CI:1.294~2.435,P=0.000)。3支冠状动脉的直径分别与各支血管的CTFC呈正相关(P=0.000),中性粒细胞与平均CTFC呈正相关(P=0.017),淋巴细胞与平均CTFC呈负相关(P=0.018)。结论老年CSF患者的冠状动脉直径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表现为“巨血管征”;中性粒细胞为老年CSF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流速度 回顾性研究 中性白细胞
下载PDF
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的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豪 黄臻 +1 位作者 杨文 钟陶 《广东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 目的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 等速肌力训练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肿胀 血流速度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蜀婷 张晋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15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78)。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收治的15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7)和观察组(n=78)。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2、4周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两组PT、TT、APTT值均高于护理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采用预见性围术期护理可缩短下肢骨折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改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围术期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围术期 预见性护理 血流速度 凝血功能 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杨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2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20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200例无DVT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200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将同期200例无DVT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下肢静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下肢血管内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诊断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胫周围静脉近端、内侧腓肠静脉、腘静脉等内径相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股浅静脉、股总静脉、腘静脉的血流速度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下肢静脉造影显示,DVT阳性147例,阴性53例;观察组中,阳性144例(真阳性140例,假阳性4例),阴性56例(真阴性49例,假阴性7例);对DVT诊断的敏感度为95.24%(140/147),特异度为92.45%(49/53),准确度为94.50%(189/200),阳性预测值为97.22%(140/144),阴性预测值为87.50%(49/56)。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的临床价值显著,诊断效能高,能准确测定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等,明显降低了假阳性、假阴性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管内径 血流速度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文娜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8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VTE)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7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VTE)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71例子宫肌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凝血功能与下肢血流速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下肢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子宫肌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血流速度,从而降低下肢VTE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子宫肌瘤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下肢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个案追踪法对预防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承锦 江利敏 +2 位作者 王艳艳 任曼莉 夏雪娇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预防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8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 目的探讨个案追踪法预防脊柱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128例行脊柱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法基础上结合个案追踪法进行护理干预,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D-二聚体(D-D)、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术后VTE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3 d血清D-D水平均高于术前,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低于术前,术后1周血清D-D水平均高于术前但均低于术后3 d,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周血清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术后3 d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周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追踪法可改善脊柱手术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下调血清D-D水平,降低VTE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案追踪法 脊柱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
下载PDF
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张倩倩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6期180-182,186,共4页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3例HD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103例HDC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两组均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风险、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双腿周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DVT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双腿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5%(50/52),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2%(5/52),低于对照组的25.49%(1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评估联合个性化护理应用于HDCP剖宫产术后患者可降低DVT发生风险,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缩小双腿周径,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剖宫产 深静脉血栓 风险评估 个性化护理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不良事件
下载PDF
血管对肝脏微波消融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南群 郭雪梅 +1 位作者 翟飞 王赛楠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17-1922,共6页
为了研究血管对消融温度场的影响,运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测定距天线不同距离及血流量不同的血管对温度场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输液管代替肝动脉,并依据肝动脉的血流速度设定管内的水流速度;利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血管周围的温度场.并在相同的... 为了研究血管对消融温度场的影响,运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测定距天线不同距离及血流量不同的血管对温度场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输液管代替肝动脉,并依据肝动脉的血流速度设定管内的水流速度;利用铜-康铜热电偶测量血管周围的温度场.并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微波消融的仿真计算,对比实验与仿真结果的不同.结果显示:当微波天线距血管1.0 cm时,由于血液对流换热的影响,微波消融域并没有关于微波天线对称,在靠近血管的一侧出现了很大的温度梯度,且随着血流量的增大,微波消融域变小;当微波天线距离血管1.5 cm时,微波消融域的形状开始变圆,并且天线两侧相同距离的点的温升曲线的温差也开始减小;当微波天线距离血管2.0 cm时,微波消融域几乎呈圆形,且关于微波天线对称,血管的影响可以忽略.当血流量增大时(从22 cm/s变为55 cm/s),血管对温度场的影响增大(与22 cm/s的温差最大可达10℃),消融温度场进一步减小.当微波天线与血管之间的距离大于2.0 cm时,对于小流量的血管可以忽略其对于温度场的影响,热疗前不用进行血管阻断术.当微波天线与血管之间的距离小于2.0 cm且血流量大于22 cm/s时,为了不影响消融的疗效,建议进行血管阻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温度场 血流速度 血管
下载PDF
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倩倩 周鲁 +6 位作者 宓宝斌 齐洁 张艳芳 胡孟芬 崔建国 安可英 张清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6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60岁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286例,将CSF的98例作为CSF组,血流正常的188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老年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从2017年1月~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260例患者中,选择年龄≥60岁的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患者286例,将CSF的98例作为CSF组,血流正常的18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用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SF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性别、吸烟、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白蛋白、总胆汁酸、乳酸脱氢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红细胞(r=0.167,P=0.005)、血红蛋白(r=0.177,P=0.00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r=0.135,P=0.022)、嗜碱性粒细胞(r=0.192,P=0.001)、白蛋白(r=-0.161,P=0.006)、总胆汁酸(r=-0.142,P=0.016)、乳酸脱氢酶(r=-0.143,P=0.015)、凝血酶时间(r=-0.141,P=0.017)、纤维蛋白原/白蛋白(r=0.184,P=0.002)与CSF组3支血管血流帧数明显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汁酸、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是CSF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总胆汁酸、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是老年CSF患者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血流速度 胆汁 白蛋白类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冠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郝亚逢 刘俊法 +3 位作者 李杨 李远 王献忠 靳文军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8例。采用TIMI血流分级法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价,凡校正TIMI帧数(CTFC)>27帧为慢血流,有慢血流者被分为...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88例。采用TIMI血流分级法对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进行评价,凡校正TIMI帧数(CTFC)>27帧为慢血流,有慢血流者被分为冠脉慢血流组(43例),血流正常者被分为正常对照组(45例)。检测比较两组的血压、血糖、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慢血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结果:两组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脉慢血流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8.33±2.04)%比(7.06±1.78)%]和硝酸甘油依赖的血管扩张功能[NMD,(20.39±4.13)%比(16.10±5.22)%]均显著降低,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降低的FMD(OR=1.069,P=0.011)和NMD(OR=1.183,P=0.014)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是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速度 内皮 血管 冠状血管
下载PDF
气压循环治疗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痛和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小六 刘启平 +3 位作者 张晓阳 殷潇凡 邢晓燕 安雪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气压循环治疗对下肢肿痛和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区中心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4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气压循环治疗和持续关节被动运动,对照组术后...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气压循环治疗对下肢肿痛和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上海瑞金医院集团闵行区中心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4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气压循环治疗和持续关节被动运动,对照组术后第2天给予持续被动运动,两组患肢均于手术当天给予下肢穿戴弹力袜。于术前、康复治疗第3天和第7天进行周径测量,进行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分,采用多普勒彩超对下肢股总、深静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查。结果两组患肢术前周径、VAS评分和下肢血流速度变化基线一致(P>0.05),治疗第3天两组周径、VAS评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7天周径、患肢下肢股总和深静脉血流速度变化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给予气压循环治疗有利于水肿的消除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压治疗 髋关节置换 下肢 肿痛 血流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