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7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优化XGBoost的石灰窑气预测
1
作者 温后珍 栾仪广 +1 位作者 孟碧霞 陈德斌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石灰窑是碳酸钙产业的关键生产设备,窑气中的CO_(2)是生产碳酸钙的原料,CO_(2)浓度直接影响碳酸钙产量,然而石灰窑气浓度依靠产品产出后采样化验得到,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作为石灰窑在线工艺参数调整的依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 石灰窑是碳酸钙产业的关键生产设备,窑气中的CO_(2)是生产碳酸钙的原料,CO_(2)浓度直接影响碳酸钙产量,然而石灰窑气浓度依靠产品产出后采样化验得到,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作为石灰窑在线工艺参数调整的依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优化的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石灰窑气浓度预测模型BO-XGBoost,根据历史数据预测1 h后的窑气浓度,为生产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该方法首先对石灰窑传感器数据集中的缺失值、异常值进行剔除、插补,然后统一窑气浓度检测历史数据的时间尺度,构成石灰窑气监测数据集,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石灰窑气的BO-XGBoost模型。模型经训练后,采用实际生产数据进行测试,并与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Category Boosting(Catboost)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实现高维数据集的超参数快速优化,且预测模型有较好的精度,均方根误差(RMSE)达到0.7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达到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窑 石灰窑气 XGBoost模型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介导生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
2
作者 黄海涛 王崇 +2 位作者 耿康慧 魏彩春 靳振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3,180,共6页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 为揭示富里酸和Ca^(2+)共存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酸性矿山废水(AMD)中的Fe^(2+)和形成次生高铁矿物的影响,分析了pH、Fe^(2+)氧化率、铁沉淀率以及次生高铁矿物矿相、基团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Ca^(2+)确实具有提高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Fe^(2+)的能力。低质量浓度(0.2 g/L)的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浓度(0.4 g/L)的富里酸具有抑制作用,而增加Ca^(2+)反过来能够减弱高浓度富里酸对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对形成的次生高铁矿物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富里酸促进了另一次生高铁矿物草黄铁矾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富里酸 CA^(2+) 次生高铁矿物
下载PDF
基于前背景特性的逆光交通场景图像增强
3
作者 马荣贵 魏子仲 +1 位作者 何逸煦 黄训燕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5期1146-1154,共9页
由于逆光交通场景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前景亮度过低、背景亮度失真等特点,导致采集图像清晰度低、信息丢失严重和可识别性差,针对逆光图像前背景的不同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分区域增强方法。对逆光图像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分割图... 由于逆光交通场景下采集到的图像存在前景亮度过低、背景亮度失真等特点,导致采集图像清晰度低、信息丢失严重和可识别性差,针对逆光图像前背景的不同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分区域增强方法。对逆光图像使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分割图像的前景和背景;对逆光图像全局使用LIME方法,提升前景亮度的同时保持色彩的失真度;单独将背景部分RGB三个通道上的全局直方图均衡化结果一一映射到对应的限定区间内,提高了背景的对比度;使用Canny算子检测出前背景拼接处的黑边,根据黑边生成3个自适应的滤波模板对黑边进行分步均值滤波处理,消除了黑色边缘,提升了图像的视觉质量。在实验室自建的CHD_B数据集上,所提方法在4种常用客观评价指标上综合占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图像增强算法能有效地消除图像中的逆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光图像 LIME 直方图均衡 边缘优化 图像增强
下载PDF
高铁酸钾-过硫酸钠降解萘的效能及机理研究
4
作者 马会强 闫首龙 +1 位作者 韩佳琪 李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3-1181,共9页
为了绿色且高效地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采用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降解萘,考察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pH值和温度对萘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显示,当温度为25℃,pH值为5.0,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 为了绿色且高效地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采用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降解萘,考察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pH值和温度对萘降解效果的影响,并探究反应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显示,当温度为25℃,pH值为5.0,高铁酸钾和过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2时,在50 min时萘最佳降解率为82.3%。采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对萘的降解曲线进行拟合,发现其反应速率k为0.0302 min^(-1),远高于高铁酸钾体系的0.0074 min^(-1)和过硫酸钠体系的0.0034 min^(-1)的总和,表明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存在协同作用。通过对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测定,显示该体系可以活化过硫酸钠且Fe(Ⅱ)和Fe(Ⅲ)质量浓度变化与萘的降解试验结果吻合。采用自由基猝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技术探究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中的活性氧化物种,发现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都参与了萘的降解过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确定了3种萘的中间产物,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降解途径。研究发现,萘在降解过程中可被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表明高铁酸钾-过硫酸钠体系对萘的降解是一个渐进降低毒性的过程,可以有效降低环境风险。总之,高铁酸钾-过硫酸钠联合体系作为一种高效的清洁技术,可为治理多环芳烃萘污染地下水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高铁酸钾 过硫酸钠 反应动力学 降解机理
下载PDF
冻融循环作用下不同含水率灰土的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吕晶 赵欢 +1 位作者 张金翼 席培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99,共7页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 为了探明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细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受冻融循环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素土和灰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冻融循环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和核磁共振试验。结果表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提高而降低;素土和灰土抗压强度在同一含水率时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冻融循环六次时降低率可达到12次时的80%左右;灰土T_(2)谱信号峰值大于素土,T_(2)谱信号峰值随着灰土比例的提高而增大;不同含水率时素土和灰土T_(2)谱面积在冻融循环次数由3次增大至6次的增长率均明显大于6次至1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遗址 灰土 冻融循环 含水率 力学性能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天然水硬性石灰水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张彪 刘泓宇 +6 位作者 齐南 王芬 朱建锋 李立 马涛 罗宏杰 施佩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40-2648,共9页
石质文物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裂隙会导致其产生失稳、渗水、风化等病害,因此,开发一种合适的灌浆材料用于石质文物裂隙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氧化石墨烯(GO)掺入天然水硬性石灰(NHL2)制备灌浆材料,采用SEM、TG、XRD和FT-IR等... 石质文物是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裂隙会导致其产生失稳、渗水、风化等病害,因此,开发一种合适的灌浆材料用于石质文物裂隙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氧化石墨烯(GO)掺入天然水硬性石灰(NHL2)制备灌浆材料,采用SEM、TG、XRD和FT-IR等测试研究了GO掺量对NHL2水化进程及水化产物的影响,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模拟灌浆试验评价了该材料用于石质文物灌浆加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GO可加速NHL2的水化进程,促进规整致密的花状聚集态水化产物的形成;当GO掺量为0.05%(质量分数)时,试样的水化产物含量最多,力学性能最好,28 d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达2.83和1.63 MPa,相比空白试样分别提高了19.91%和23.40%。此外,灌浆材料与砂岩之间具有优异的黏结强度,两者界面结合紧密,兼容性良好。本研究为石质文物的裂隙灌浆加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硬性石灰 氧化石墨烯 水化产物 微观结构 兼容性 灌浆加固
下载PDF
喷施石硫合剂对促进沃柑果实着色的影响
7
作者 黄其椿 谭颂玥 +8 位作者 汪妮娜 刘福平 刘吉敏 胡承孝 廖惠红 黄宏明 韦持章 陈东奎 曾志康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3-77,共5页
为验证喷施石硫合剂对沃柑果实着色的效果,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开展石硫合剂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沃柑成熟转色关键期(12月30日)喷施石硫合剂对促进沃柑转红和着色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促进转红和着色效果最显著的均是单次喷... 为验证喷施石硫合剂对沃柑果实着色的效果,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开展石硫合剂不同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沃柑成熟转色关键期(12月30日)喷施石硫合剂对促进沃柑转红和着色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促进转红和着色效果最显著的均是单次喷施石硫合剂1.2波美度,红度值a*比对照(CK)提升了15.24%,柑橘综合着色指数CCI比CK提升了40.07%,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单次喷施石硫合剂0.8波美度,a*和CCI分别比CK提升了11.67%和32.31%。所有喷施石硫合剂的处理均表现出对转红和着色有提升效果。经过田间观察,石硫合剂还对溃疡病、灰霉病、蚜虫、蓟马、蚧壳虫、红蜘蛛等病虫害有良好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喷施 石硫合剂 果实着色 病虫害防控
下载PDF
掺氢氧化钙对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机理
8
作者 朋改非 张贵 +4 位作者 左雪宇 丁宏 陈喜旺 王海迪 刘新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鉴于含矿物掺合料较多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中火山灰反应所需氢氧化钙含量不足的状况,在配制超高强混凝土(UHPC基体)时掺加氢氧化钙,研究其对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高强混凝... 鉴于含矿物掺合料较多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中火山灰反应所需氢氧化钙含量不足的状况,在配制超高强混凝土(UHPC基体)时掺加氢氧化钙,研究其对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源于掺入的氢氧化钙与矿物掺合料中的SiO_(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C-S-H及C-A-S-H凝胶,且在组合养护(90℃热水养护2 d+250℃干热养护3 d)下,部分C-(A)-S-H凝胶向托勃莫来石与硬硅钙石晶体转变,改善了超高强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混凝土 氢氧化钙 力学性能 机理
下载PDF
长/短期培养下石灰对土壤Cu、Cd的钝化机制
9
作者 丁园 龙燕 +2 位作者 何检荣 刘盛杰 时红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22-629,共8页
石灰因其价格低廉、易获得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在南方酸性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以石灰为钝化剂,探讨土壤Cu、Cd活性变化、土壤及其胶体中Cu、Cd形态分布与迁转规律,结合内源铁氧化物形态分布特点阐明长/短期培养下石灰对土壤Cu、C... 石灰因其价格低廉、易获得和环境友好等特性,在南方酸性污染土壤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以石灰为钝化剂,探讨土壤Cu、Cd活性变化、土壤及其胶体中Cu、Cd形态分布与迁转规律,结合内源铁氧化物形态分布特点阐明长/短期培养下石灰对土壤Cu、Cd的钝化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短期培养下(SL),CaCl_(2)提取态Cu、Cd(CaCl_(2)-Cu和CaCl_(2)-Cd)含量与对照组(CK)相比分别降低了96.49%和55.43%,但长期培养下(LL,12年),CaCl_(2)-Cu和CaCl_(2)-Cd与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HCl提取态Cu、Cd(HCl-Cu和HCl-Cd)含量变化规律与CaCl_(2)提取态一致。土壤及其胶体中重金属迁转结果表明,在短期培养条件下(SL),土壤非晶质氧化铁含量分别增加了2.72%和8.10%,易还原铁锰结合态Cu和Cd分别增加了5.43%和3.65%;胶体中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Cu和Cd分别增加了13.77%和4.25%。施用石灰12年间,土壤氧化铁的晶胶比呈先降后增的趋势,最终与CK差异不显著,土壤Cu、Cd的钝化稳定化效果与其一致。综上所述,石灰在短期内能有效降低土壤Cu、Cd活性,但12年后无明显阻控效果,非晶质氧化铁结合态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是影响石灰阻控效果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对南方地区酸性污染土壤Cu、Cd阻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水稻土 老化机制
下载PDF
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研究进展和新发现
10
作者 张秉坚 张梓芊 +1 位作者 鲁晖 胡瑜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 在中国数千年的建筑实践中,已发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创造,其中以糯米灰浆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有机-无机复合灰浆就是其中的一类。本文综述了自2007年以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包括:针对传统灰浆中有机残留物的化学检测和免疫分析技术的创新发展;全国252处古建筑遗址的1149个灰浆样品的检测结果及解读;糯米灰浆和桐油灰浆等传统胶凝材料固化作用机理及效果的实验验证;糯米灰浆研究成果对世界的影响及在世界复合材料历史上的地位;最近在新石器时代“白灰面”中新发现的有机添加物及相关溯源;传统糯米灰浆的改良研究及在文物保护工程中的应用情况等。这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不仅可为古建筑保护提供材料和技术,也为弘扬中华文明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米灰浆 传统工艺 有机-无机复合 文物保护 新发现
下载PDF
数据故事化解释中分类型预测结果的反转点识别方法研究——基于LIME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靳庆文 朝乐门 张晨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意义]实现数据故事化中的反转点识别,有助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分类型预测结果的产生原因,同时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使其快速到达故事高潮点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提出故事点与反转点概念,基于LIME解释技术和反转点识别过程,设... [目的/意义]实现数据故事化中的反转点识别,有助于非专业人士理解分类型预测结果的产生原因,同时对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使其快速到达故事高潮点具有促进作用。[方法/过程]提出故事点与反转点概念,基于LIME解释技术和反转点识别过程,设计了用于数据故事化中反转点识别的算法方案,并提出了面向分类模型的反转点识别流程。[结果/结论]将反转点识别算法应用到贷款数据集,证明此算法在数据故事化过程中寻找反转点的有效性,在获得用户期望的预测结果和快速识别反转点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故事化 分类模型 反转点 LIME算法
下载PDF
聚脲甲醛缓释肥减量深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及氮肥吸收率的影响
12
作者 吕金岭 尤克 +2 位作者 何斌 寇长林 李太魁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 为了探究聚脲甲醛缓释肥(PF)减量深耕对小麦和玉米作物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矿质养分迁移的影响,设置对照(CK)、尿素+旋耕(OPTX)、尿素+深耕(OPTS)、PF+旋耕(PFX)和PF+深耕(PFS)5个处理,在豫南砂姜黑土小麦、玉米农田开展大区试验。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尿素(OPT)处理,PF处理小麦、玉米产量显著高于OPT处理,尤其PFS处理较OPTX处理小麦和玉米季产量分别高12%和6.4%,较OPTS处理分别高3.4%和1.8%;与产量不同,PFS处理仅显示玉米季氮肥利用率(NUE)高于OPTX和OPTS处理,而小麦季NUE甚至低于OPTS处理,这可能与PF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养分释放速度慢有关。对比两种耕作方式,发现PFS处理小麦季产量与PFX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别,而玉米季产量显著高于PFX处理;与产量不同,PFS处理小麦季NUE显著低于PFX处理,而玉米季无显著差别,这可能与玉米季更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小麦季PF养分的后续释放有关。对比土壤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残留量和总氮浓度,发现作物收获后,PFS处理0~30和30~60 cm土层NH_(4)^(+)-N残留量与PFX处理无显著差异,NO_(3)^(-)-N残留量显著低于PFX处理,而总氮含量略高于PFX处理,这可能与PF处理在小麦季深耕条件下氮素未释放完全有关。总而言之,依据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聚脲甲醛缓释肥在深耕条件下显示出更高的产量效益和增产潜势,尤其玉米季作物吸氮量、产量和NUE有了显著提升,值得被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脲甲醛缓释肥 小麦玉米轮作 深耕与旋耕 砂姜黑土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石灰回转窑真实烟气条件下有机胺法CO_(2)捕集试验
13
作者 邱正秋 皇甫林 +2 位作者 杨强 段晓东 鄢攀邻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68,共7页
为推动有机胺法CO_(2)捕集工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在石灰石回转窑炉真实烟气条件下开展了有机胺法CO_(2)捕集侧线试验,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吸收温度、油浴温度和再生压力等关键参数对捕集系统CO_(2)捕集性... 为推动有机胺法CO_(2)捕集工艺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在石灰石回转窑炉真实烟气条件下开展了有机胺法CO_(2)捕集侧线试验,考察了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烟气流量、溶液喷淋量、吸收温度、油浴温度和再生压力等关键参数对捕集系统CO_(2)捕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试验条件(有机胺溶液质量分数为25.0%、烟气流量为20m^(3)/h、溶液喷淋量为70L/h、吸收温度为30℃、油浴温度为115℃以及再生压力为10kPa)下,捕集系统CO_(2)捕集率和解吸酸气量分别为94%和1.22m^(3)/h。在最优试验条件下进行的480h连续试验结果显示,捕集系统CO_(2)捕集率平均值为94%,解吸酸气量平均值为1.22m^(3)/h,CO_(2)捕集系统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证明有机胺法应用于石灰回转窑烟气CO_(2)捕集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回转窑 烟气 CO_(2)捕集 有机胺吸收法
下载PDF
基于LSTM的多因素石灰窑煅烧带温度预测研究
14
作者 温后珍 栾仪广 +2 位作者 孟碧霞 卞庆舟 陆建明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2024年第5期864-871,906,共9页
针对石灰窑煅烧过程易出现燃烧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石灰窑煅烧系统的滞后性,提出了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的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石灰窑多源历史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插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空间因素对温度的影响,通过时间滑窗提取... 针对石灰窑煅烧过程易出现燃烧不平衡的问题以及石灰窑煅烧系统的滞后性,提出了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的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石灰窑多源历史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插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空间因素对温度的影响,通过时间滑窗提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算法构建多因素模型,并采用自适应运动估计算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较单因素LSTM模型,多因素LSTM模型有效提高了石灰窑温度预测精度,现场可根据预测值提前调整工艺参数,实现了石灰窑局部温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预测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石灰窑 多元线性回归 多因素 自适应运动估计算法
下载PDF
石灰-高炉矿渣改良膨胀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15
作者 张玉国 王瑞雪 +3 位作者 陈峥昊 秦培森 杨畅 杜晓玉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因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等不稳定性特征,使用高炉矿渣作为新型固化剂,并与无机材料石灰组合对膨胀土进行改良。对改良膨胀土开展自由膨胀率、液塑限、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的研究,探讨并分析了石灰-高炉矿渣(L-BLS)... 因膨胀土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等不稳定性特征,使用高炉矿渣作为新型固化剂,并与无机材料石灰组合对膨胀土进行改良。对改良膨胀土开展自由膨胀率、液塑限、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等指标的研究,探讨并分析了石灰-高炉矿渣(L-BLS)改良膨胀土在不同养护龄期以及不同改良剂掺量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使用L-BLS改良膨胀土能够显著提高膨胀土的早期强度;改良膨胀土的强度随养护龄期及改良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掺入6%石灰及9%高炉矿渣时,对应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材料的有效利用率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膨胀土 高炉矿渣 石灰 强度特性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力学性能和冻融耐久性研究
16
作者 雷波 黄显彬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36,共7页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 为研究水泥-石灰和水泥-稻壳灰对土体进行加固良的效果及掺量,利用水泥、石灰和稻壳灰分别以水泥∶石灰=1∶1和水泥∶稻壳灰=1∶1制备两种稳定掺料。按照掺入比分别0%、2.5%、5%、7.5%和10%制备稳定土试样,并通过力学试验以及冻融试验对两种稳定土的三轴力学特性以及抗冻融循环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稳定掺料和龄期的增加,稳定土的强度逐渐增加;脆性也明显增强;稳定土在3~7 d的强度增长率明显大于7~28 d的强度增长率,且在相同条件下,水泥-石灰稳定土的强度大于水泥-稻壳灰稳定土的强度。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和超声波变化规律表明土样的冻融耐久性顺序为:水泥-稻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稳定土>纯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灰稳定土 水泥-稻壳灰稳定土 三轴力学特性 冻融耐久性 质量损失率 超声波速
下载PDF
Multi-scale analysis of carbon mineralization in lime-treated soils considering soil mineralogy 被引量:1
17
作者 Dhanalakshmi Padmaraj Chinchu Cherian Dali Naidu Arnepalli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2296-2309,共14页
Mineral carbonation is emerging as a reliable CO_(2) capture technology that can mitigate climate change.In lime-treated clayey soils,mineral carbonation occurs through the carbonation of free lime and cementitious pr... Mineral carbonation is emerging as a reliable CO_(2) capture technology that can mitigate climate change.In lime-treated clayey soils,mineral carbonation occurs through the carbonation of free lime and cementitious products derived from pozzolanic reactions.The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s in lime-treated clayey soils are variable and depend primarily on soil mineralogy.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role of soil mineralogy in CO_(2) capture and the subsequent changes caused by carbon mineralization in terms of the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UCS)of lime-treated soils during their service life.Three clayey soils(kaolin,bentonite,and silty clay)with different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treated with 4%lime content,and the samples were cured in a controlled environment for 7 d,90 d,180 d,and 365 d.After the specified curing periods,the samples were exposed to CO_(2) in a carbonation cell for 7 d.The non-carbonated samples purged with N2 gas were used as a benchmark to compare the mechanical,chemical-mineralogical,and microstructure changes caused by carbonation reactions.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indicated that exposure to CO_(2) resulted in an average increase of 10%in the UCS of limetreated bentonite,whereas the strength of lime-treated kaolin and silty clay was reduced by an average of 35%.The chem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precipitated carbonates effectively filled the macropores of the treated bentonite,compared to the inadequate cementation caused by pozzolanic reactions,resulting in strength enhancement.In contrast,strength loss in lime-treated kaolin and silty clay was attributed to the carbonation of cementitious phases and partly to the tensile stress induced by carbonate precipitation.In terms of carbon mineralization prospects,lime-treated kaolin exhibited maximum carbonation due to the higher availability of unreacted lim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in addition to the increase in compressive strength,adequate calcium-bearing phases and macropores determine the efficiency of carbon mineralization in lime-treated clayey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ays MINERALOGY Carbon capture LIME STRENGTH Pore structure
下载PDF
徐州土山二号汉墓中白灰材料的科学研究
18
作者 李婷 王茜蔓 +5 位作者 贺康特 刘妍 杨富巍 鹿瑞聪 赵晓伟 张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1667,共7页
徐州土山二号墓是近年来发掘的一座重要的东汉早期诸侯王级墓葬,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葬属于砖室墓,墓葬中多处、大量使用白灰的情况为同时期墓葬中所罕见,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白灰生产和应用的工艺水平。白灰... 徐州土山二号墓是近年来发掘的一座重要的东汉早期诸侯王级墓葬,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墓葬属于砖室墓,墓葬中多处、大量使用白灰的情况为同时期墓葬中所罕见,代表着当时高度发达的白灰生产和应用的工艺水平。白灰是中国古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胶凝材料之一,但目前针对它的科学研究仍存在着较大的空白。为深入探究土山二号白灰的成分和功用,对该墓中白灰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DSC)、扫描电镜显微观察(SEM)、碘淀粉实验和多孔材密度、孔隙率、吸水率测试、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各类白灰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土山二号墓中的所有白灰样品均由天然石灰石经人工煅烧后生成,且没有添加骨料成分,反映出汉代时古人烧制石灰的工艺已经十分纯熟;白灰的原材料都来源于利用徐州本地青石类高钙天然材料烧制的石灰,碳酸钙含量到达了85%以上,说明当时在煅烧石灰时已经具有优选原材料的意识;石灰在墓中具有多种用途,包括墓室砖石墙体的砌筑灰浆、墓室踢脚线和顶券的装饰抹灰及棺内墓主尸身下防腐吸潮的衬灰等,说明当时人们已经对石灰的性质有了相当的了解并能够将之善加利用;样品由于与外界自然环境接触,发生了明显的侵蚀和风化,亟需进行加固保护处理。该研究对于了解中国东汉时期古人对石灰性能的认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科技文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续相关文物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山汉墓 白灰 分析测试 科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暂态时-频特征差异的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识别方法
19
作者 史鸿飞 邓丰 +4 位作者 钟航 钟逸涵 蒋素霞 李鑫瑜 陈依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455-6469,I0014,共16页
高阻接地故障发生时,故障特征微弱,传统故障识别方法存在特征提取困难、阈值选取灵活性较差的技术瓶颈,导致极端故障场景下出现漏判。为此,提出基于暂态时-频特征差异的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识别方法。首先,结合小波包香农熵量化分析高阻... 高阻接地故障发生时,故障特征微弱,传统故障识别方法存在特征提取困难、阈值选取灵活性较差的技术瓶颈,导致极端故障场景下出现漏判。为此,提出基于暂态时-频特征差异的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识别方法。首先,结合小波包香农熵量化分析高阻接地故障与正常扰动工况暂态信号的时频分布,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频域上,扰动工况信号的能量集中于低频,而高阻故障信号能量分布相对均匀;时域上,扰动工况信号能量集中于时间窗的前半段,高阻故障信号能量在整个时间窗内均匀分布。在此基础上,以暂态信号时-频域波形作为输入样本,将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中的softmax分类器改进为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构建适应配电网高阻接地故障识别小样本场景下的CNN-SVM复合分类模型,以卷积层作为特征提取器,以SVM作为分类器,实现高阻接地故障识别。最后,为论证所提方法具有强适应性的内在原因,利用LIME可解释性分析算法可视化展现模型训练过程中的高关注度区域,从模型分类原理层面证明所提方法不受各种故障条件的影响,克服了传统故障识别方法在极端故障场景下出现漏判的缺陷,能准确识别配电线路末端10 kΩ高阻接地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高阻接地故障 时-频特征 传统卷积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 LIME可解释性分析
下载PDF
石灰对降香黄檀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苏木荣 朱士铭 +5 位作者 徐大平 崔之益 洪舟 冼杆标 熊咏梅 刘小金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土壤酸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石灰用量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人工幼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降香黄檀人工幼林造林过程中施加不同量(2.5 kg·植穴^(-1);5 kg·植穴^(-1);10 kg·植穴^(-1))... 土壤酸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探讨石灰用量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人工幼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在降香黄檀人工幼林造林过程中施加不同量(2.5 kg·植穴^(-1);5 kg·植穴^(-1);10 kg·植穴^(-1))的石灰,分析生长指标和光合生理指标。结果显示,造林后33个月,降香黄檀净光合速率、叶面积、苗高、地径均随施加石灰量的增加逐渐上升。在施加石灰量为10 kg·植穴^(-1)时达到最大值,其净光合速率、叶面积、苗高、地径依次为9.76μmol·m^(-2)·s^(-1)、19.89 cm^(2)、359.97 cm、5.91 cm,比对照提高了192.20%、77.08%、35.03%、44.02%(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立地条件下,添加石灰有利于降香黄檀人工幼林的生长,造林早期每植穴添加10 kg石灰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降香黄檀 人工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