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ied earth layers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 被引量:17
1
作者 ZHAO Jingbo DU Juan CHEN Baoqu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7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By determining the earth moisture content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between 0 and 6 m deep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vertical change of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causes of a dried... By determining the earth moisture content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between 0 and 6 m deep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vertical change of mois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causes of a dried earth layer are researc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moisture content is 9.3%-9.5% between 2 and 4 m under artificial forest of over 10 year's growth in Guanzhong Plain, and chronic weak dried earth layers are developed which show that the dried earth layers are distributed extensively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dried earth layer has reached the northern foot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hen precipitation reaches 600 mm, there are weak dried earth layers between 2 and 4 m under artificial forest of more than 10 years old. When the precipitation is between 400 and 500 mm, there are moderate dried earth layers. When precipitation is above 800 mm, there are no dried earth layers. There are no dried earth layers under meadow land, corn land and less than 5 years old of artificial forestlan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Loess Plateau. The development of dried earth layers under cypress forest is weaker than broad-leaved forest. Under the same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dried earth layers under the loess tableland is nearly at the same level as the 2nd and 3rd river terrace. Dried earth layers developed in membrane water zone, and the buried depth is small and motion velocity is slow in the Loess Plateau, which is the direct water factor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dried earth layer, while differences of tree age and tree species are the plant factors that consumed much moisture. From the depth of the gravity water and the membrane water in Guanzhong Plain, it is clear that the formation cause of dried earth layers is mainly due to natural factors. The dried layers generally develop in middle-aged artificial forestland that consumed too much moisture, which is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earth moisture in subhumid and semiarid zones. The appearance of dried layers doesn't show that the forest doesn't develop in this area; this is depended on their development intensity. Artificial forest of Chinese poplar, locust tree and Chinese scholartree consuming less water can be planted in the areas where dried earth layer developed weakly, but can not be planted in the areas where dried earth layer developed intens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AU dried earth layer effective factors cause of formation soil moisture zone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临兴中区盒7—盒8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主控因素
2
作者 赵霏 王令波 +1 位作者 吴鹏 徐延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5,共10页
针对临兴地区盒7—盒8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明确的问题,基于物性数据、测井解释成果、试气资料、沉积相、铸体薄片等,综合累积频率法、采气指数法、交会图分析法开展了有效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研究表明:盒7、盒8段孔隙度下限值分别为... 针对临兴地区盒7—盒8段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不明确的问题,基于物性数据、测井解释成果、试气资料、沉积相、铸体薄片等,综合累积频率法、采气指数法、交会图分析法开展了有效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分析。研究表明:盒7、盒8段孔隙度下限值分别为6.0%、5.5%,渗透率下限值分别为0.05、0.04 mD。有效储层受沉积、成岩、构造作用综合控制,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的空间展布和发育规模,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压实作用加剧了储层致密化程度,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溶孔有利于有效储层的形成,胶结作用对有效储层发育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后期构造作用有利于形成构造成因微裂缝且促进矿物溶蚀,对改善局部储层的连通性具有积极意义。该研究对于临兴地区有效储层预测以及煤系地层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主控因素 下石盒子组 临兴中区
下载PDF
宁夏干旱气候变化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梁旭 冯建民 +1 位作者 张智 郑广芬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74,共7页
利用宁夏地区19个测站近50年降水量资料,确定了干旱年、分析其干旱的特征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干旱灾害的原因,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得到了ENSO事件以及太阳活动等外强迫因子对宁夏地区干旱的影响尺度、幅度及响应时间,以说明干旱... 利用宁夏地区19个测站近50年降水量资料,确定了干旱年、分析其干旱的特征及其演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干旱灾害的原因,采用交叉谱分析方法,得到了ENSO事件以及太阳活动等外强迫因子对宁夏地区干旱的影响尺度、幅度及响应时间,以说明干旱气候变化与这些因素的相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旱灾 成因 外强迫因子 相关程度
下载PDF
抗滑桩结构土拱的分拆与联合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林治平 刘祚秋 商秋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09-3114,共6页
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抗滑桩结构工程中摩擦拱、端承拱和联合拱3种数值模型。对比研究3种拱在形成发育、拱强度影响因素及规律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两单独拱的联合机制。结果表明,联合拱发育以摩擦拱形成为始点、以端承拱破坏为终点,两... 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抗滑桩结构工程中摩擦拱、端承拱和联合拱3种数值模型。对比研究3种拱在形成发育、拱强度影响因素及规律等方面的异同,探讨了两单独拱的联合机制。结果表明,联合拱发育以摩擦拱形成为始点、以端承拱破坏为终点,两单独拱并存且各有明显的主导区。联合拱的分布区域、极限承载力和塑性区分布均可近似为两单独拱情况的叠加,且端承拱在其中占较大比例。不同影响因素对同种拱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均存在差异,同一影响因素对不同拱的影响性质一致但影响程度不同。联合拱的分拆和两单独拱的联合,提供了研究土拱效应的新路径,有利于认识的深化和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拱 联合拱 形成 分布 极限状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8年汉江下游硅藻水华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辛小康 王英才 +1 位作者 胡圣 李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8,共4页
针对2018年初春发生于汉江下游的严重硅藻水华事件,根据2018年2~3月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从营养盐、水温、流量、河口水位、流速等方面分析了水华发生期间各因子的浮动范围。结果表明,汉江下游氮、磷浓度分别大于1.5、0.1mg/L,水温为8.4~... 针对2018年初春发生于汉江下游的严重硅藻水华事件,根据2018年2~3月水文水质监测数据,从营养盐、水温、流量、河口水位、流速等方面分析了水华发生期间各因子的浮动范围。结果表明,汉江下游氮、磷浓度分别大于1.5、0.1mg/L,水温为8.4~17.7℃,水华发生期间流量大于700m^3/s,水华消退时流量大于1000m^3/s,仙桃与河口水位分别高于、低于历史水华发生年份对应的水位,兴隆库区平均流速为0.15m/s,兴隆下游平均流速为0.44m/s。与历史数据对比,发现2018年汉江下游严重硅藻水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氮磷营养盐水平较高和过低的流速条件。研究成果可为汉江下游硅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水华 环境因子 成因
下载PDF
城市地价水平变化的成因分析——以石家庄市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葛京凤 郑艳东 郑小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地价水平变化受社会、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变化.笔者通过对石家庄市2次定级估价成果的比较,分析了地价水平变化的原因,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与地价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 水平变化 石家庄市 成因分析 城市地价
下载PDF
中低产田成因类型划分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晓玲 徐保根 +1 位作者 樊兰瑛 董联蓉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38,共4页
在计算环境因素满足度的基础上,对中低产田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据此划分中低产田的成因类型,这种划分方法对中低产田的开发改造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中低产田 成因类型 限制因素 满足度 划分方法
下载PDF
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荣 朱筱敏 +2 位作者 张剑锋 何敏 邸宏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1-1020,共10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白垩系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内一套优质储层和主要产层,埋深2 300~7 900m,取心偏少,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综合运用岩心、储层实验分析和测井、压汞、试油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含水饱和度上限值法...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白垩系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内一套优质储层和主要产层,埋深2 300~7 900m,取心偏少,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综合运用岩心、储层实验分析和测井、压汞、试油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含水饱和度上限值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及排驱压力法,求取了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实现了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动态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取2.63%,有效储层埋深下限预测达8 320m;而理论上,克拉苏冲断带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可达1.69%,埋深下限可达9860m,勘探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在物性下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埋深、地层压力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了深层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储层质量差异主要受控于储层的埋深、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苏冲断带 有效储层 物性下限 控制因素 巴什基奇克组 库车坳陷
下载PDF
威远县地质灾害生成特点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显彬 雷文明 罗永忠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6-81,共6页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2006年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 威远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红层丘陵区,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直接经济损失90.65万元。截至2006年5月,县域内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89处,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危岩)、潜在不稳定斜坡、采空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在高陡且节理较发育的边坡、有软弱层分布的地层、海拔高程在320—700m的低山、深中丘区、威远背斜南东翼,及人类工程活动如矿山开采、公路建设较频繁的地段。灾害规模小,险情小,危害程度为轻到中等,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的暴雨期。针对县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形成特征,采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共确定62处受灾害威胁需避险搬迁的农户183户计710人,灾害点治理13处、监测预警114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 诱发因素 形成机理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大雾成因剖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顾清源 徐会明 +1 位作者 陈朝平 杨淑群 《气象科技》 200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 为了构建“四川盆地大雾天气客观化预报系统”,采用天气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分析表明,四川盆地多雾同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近地层空气湿度大密切相关。形成四川盆地大雾天气的有利条件为:近地层层结稳定、近地层风力弱、近地层准饱和,大雾预报最为重要的是判断未来是否有降雨产生和辐射冷却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成因 地理因素 热力学特征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形成的环境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兆丰 朱淑娟 +4 位作者 杜娟 石学刚 段晓峰 赵鹏 张剑挥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0-1336,共7页
甘肃河西地区经过60多年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高4.8~18.6 m,宽30.4~461.4 m。为什么有的地段积沙带高大,而有的地段积沙带相对矮小,或者有的地段积沙带较宽,而有的地段积沙带较窄?对此,以民勤为... 甘肃河西地区经过60多年的防沙治沙,在绿洲边缘形成了一条积沙带。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高4.8~18.6 m,宽30.4~461.4 m。为什么有的地段积沙带高大,而有的地段积沙带相对矮小,或者有的地段积沙带较宽,而有的地段积沙带较窄?对此,以民勤为研究区,通过对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进行了调查,运用相关分析等方法和SPSS软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边缘积沙带按形成方式可分为天然灌丛积沙带、乔木林带积沙带、人工固沙林积沙带3种,其中天然灌丛形成的积沙带相对高大,而农田边缘单纯的乔木林带形成的积沙带最窄。(2)控制积沙带高度的环境因子主要是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即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越小,则积沙带的高度越低。上风向对准风沙口时,则积沙带与主风向的夹角越小,积沙带的宽度亦越小。(3)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好于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积沙带的形态主要是由其宽度、宽高比和断面形状决定的,而影响积沙带形态特征的环境因子主要是上风向是否对准风沙口以及沙源的距离,亦即当上风向未对准风沙口时积沙带较宽且断面积较大,积沙带与上风向沙源距离越小则积沙带越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边缘 积沙带 成因 环境因素 民勤
下载PDF
基于GIS/RS的洪涝灾害承灾极限遥感估算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喻光明 张金霞 +1 位作者 王朝南 何耀喜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利用GIS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洪涝灾害灾情调查和损失评估,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洪涝灾害承灾极限估算法。洪涝灾害承灾极限是区域稳定性的一种表述方式,而灾害条件下区域的稳定性取决于人-地系统中致灾因中的E{k}... 利用GIS和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洪涝灾害灾情调查和损失评估,可以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洪涝灾害承灾极限估算法。洪涝灾害承灾极限是区域稳定性的一种表述方式,而灾害条件下区域的稳定性取决于人-地系统中致灾因中的E{k}和承灾因子的E{k}及致灾因子和承灾因中之间的耦合关系E{k,k}。本文从原理和方法上对此作了阐述,根据承灾极限计算原理,在DEM数据的支持下,利用洪水期实时图像和正常水位时期遥感图像提取的信息,可以进行洪涝灾害的灾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致灾因子 承灾因子 遥感 估算法
下载PDF
最小割集法在极限改善因子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光普 梁莺 +2 位作者 任雍 吴昌叨 韩伟中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2期262-265,共4页
新一代天气雷达极限改善因子是否达标直接影响雷达回波信号的谱估计和滤波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极限改善因子中不同频率的毛刺干扰问题,介绍了极限改善因子参数的测试原理,详细阐述了最小割集法的原理,并结合信号的功率、脉冲包络参数指... 新一代天气雷达极限改善因子是否达标直接影响雷达回波信号的谱估计和滤波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极限改善因子中不同频率的毛刺干扰问题,介绍了极限改善因子参数的测试原理,详细阐述了最小割集法的原理,并结合信号的功率、脉冲包络参数指标,对影响极限改善因子的发射和接收链路逐一进行分析,并以相关故障诊断实例说明最小割集法的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极限改善因子异常的原因,不仅可以为雷达技术人员更好的完成雷达现场测试和维修维护提供指导和帮助,而且能够提高测试效率,保障雷达正常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割集法 雷达极限改善因子 毛刺干扰 维修维护
下载PDF
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宁 钱永强 +3 位作者 张楠 孙慧黠 陈旭峰 王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5,85,共6页
分析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分布及其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二段油气分布存在2种形式:一种与上覆大磨拐河组伴生;另一种仅分布在南二段.前者为晚期反转成因,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 分析海塔盆地中部主要断陷带南二段油气分布及其与成藏条件之间时空匹配关系,研究油气富集成因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二段油气分布存在2种形式:一种与上覆大磨拐河组伴生;另一种仅分布在南二段.前者为晚期反转成因,在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由于构造反转形成于下伏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长期断裂向南二段运移并聚集;后者为早期侧接成因,形成于早期伸展断裂使其上盘南二段与下盘南一段源岩侧接,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伊敏组沉积末期向对盘南二段运移聚集.晚期反转成因油气的形成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晚期反转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转构造及其附近是反转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长期发育断裂为晚期反转成因油气形成提供输导通道.南二段侧接成因油气聚集受到3方面因素控制:①源岩区控制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与分布;②反向断裂上盘是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③早期伸展断裂为早期侧接成因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形式 形成机制 主控因素 反转成因 侧接成因 南二段 海塔盆地
下载PDF
2012年三沙湾米氏凯伦藻赤潮的生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丁光茂 张树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112,共9页
为了理清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本文分析了2012年春末夏初三沙湾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期间的气象、水文和营养盐情况,并结合室内模拟培养实验,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 为了理清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本文分析了2012年春末夏初三沙湾海域米氏凯伦藻赤潮期间的气象、水文和营养盐情况,并结合室内模拟培养实验,探讨了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与各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米氏凯伦藻赤潮通常发生在温度为20.5~25.0℃和盐度为24.3~32.3的海域,其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和最适盐度分别为:22.0~25.0℃和26.0~3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米氏凯伦藻细胞密度与叶绿素a、无机磷、化学需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氨氮呈显著负相关;另外,米氏凯伦藻对磷酸盐的需求较低,其赤潮的形成可能主要受水体中氨氮的影响。基于现场调查和模拟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稳定的水文和气象条件、发生前期降雨输入的无机氮,以及由于持续阴雨导致的较低光照条件是此次米氏凯伦藻赤潮形成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湾 米氏凯伦藻 赤潮 环境因素 成因
下载PDF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难点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久荣 《高等农业教育》 2005年第9期18-21,共4页
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的制约因素较多,就其难点来看,既有科研过程本身的问题:主要包括不规范的项目运作,游离于市场需求之外的科研模式以及科研浮躁等;又有科研成果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有效成果较少、技术缺乏创新和配套技术不完善等。
关键词 农业高校 产学研结合 制约因素
下载PDF
刘家坡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碧喜 辛存林 张育平 《甘肃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35-40,共6页
通过对刘家坡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金矿化特征、控矿因素、成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刘家坡金矿是一种新的微细浸染型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化。受下石炭统沉凝灰岩、不纯灰岩层及桃圆——云帡寺区域断裂控制,而矿体直接产于层间构造破碎带... 通过对刘家坡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金矿化特征、控矿因素、成因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刘家坡金矿是一种新的微细浸染型和构造角砾岩型金矿化。受下石炭统沉凝灰岩、不纯灰岩层及桃圆——云帡寺区域断裂控制,而矿体直接产于层间构造破碎带与含矿构造复合地段,此外,岩浆活动、热液蚀变对金成矿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坡金矿 沉凝灰岩 金矿化特征 控矿因素 成因
下载PDF
特大型煤和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兴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18-24,共7页
特大型煤和瓦斯突出危害极大,具有独特的发生条件,应专门研究。在全国99 次特大型煤和瓦斯突出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特大型突出的一般特征及发生的地质和采矿条件,并给出了南桐矿区的几个临界值。对特大型突出地质条件的成因... 特大型煤和瓦斯突出危害极大,具有独特的发生条件,应专门研究。在全国99 次特大型煤和瓦斯突出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特大型突出的一般特征及发生的地质和采矿条件,并给出了南桐矿区的几个临界值。对特大型突出地质条件的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突出 瓦斯突出 地质条件 矿山
下载PDF
技术性贸易壁垒成因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贵顺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2-127,共6页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它的成因可以分为经济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GATT/WTO规则因素三大类。其中,经济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各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别,各国消费需求的层次不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它的成因可以分为经济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GATT/WTO规则因素三大类。其中,经济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各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别,各国消费需求的层次不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消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贸易政策被用作国内外政治斗争的工具;GATT/WTO规则因素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效用日益弱化,TBT规则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 成因 经济技术因素 社会政治因素 GATT/WTO规则
下载PDF
江山市岩溶塌陷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德清 曹屹东 《山西建筑》 2008年第32期108-109,共2页
结合该地区特殊的水文及环境地质条件,使得该区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基于该地区岩溶塌陷的规律,重点对岩溶塌陷的成因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影响因素 成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