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位锁定钢板不同放置方式治疗对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廷玖 张东 +1 位作者 曾凡伟 李智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9-82,共4页
目的分析复位锁定钢板不同放置方式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 目的分析复位锁定钢板不同放置方式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11月收治的5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固定术)27例和B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29例。比较2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时间)和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和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后,评估2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比较,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固定术在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跟骨 撬拨复位皮外放置锁定钢板固定术 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出血 关节功能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凯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71-676,共6页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均为实验组(闭合复位法)和对照组(有限切...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期间,对我院收治的80例儿童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单双日均为实验组(闭合复位法)和对照组(有限切开复位法),每组均为4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治疗前后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ROM评分、并发症等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临床疗效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石膏固定时间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指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后(旋前)、出院时(屈曲、旋前、旋后)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屈曲、旋前、旋后)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伸直痉挛、伸屈范围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点伸直痉挛、屈曲痉挛、伸屈范围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并发症肘内翻畸形、骨化性肌炎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相比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其疗效安全有效,且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上具有一定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景龙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3期67-68,70,共3页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3例临床确诊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有限切开复位组(n=39)和闭合复位组(n=44),分别接受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3例临床确诊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手术方法分为有限切开复位组(n=39)和闭合复位组(n=44),分别接受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闭合复位组35例均闭合复位满意,9例转行有限切开复位;有限切开复位组39例患儿均成功复位。有限切开复位组的手术时间较闭合复位组短(t=8.63,P<0.05),术中透视次数较闭合复位组少(t=5.02,P<0.05);有限切开复位组的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组(χ2=9.4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术后疗效好,复位满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Gartland分型 儿童 对照研究
下载PDF
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贾辉 智良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5-26,29,共3页
目的:探究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究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中切口长度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74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患者行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跟骨Bohler、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短,术后VAS评分较低(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ohler、Gissane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52%(5/37),低于对照组的40.54%(15/37)(P<0.05)。结论: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后VAS评分,恢复患者Bohler、Gissane角,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 切口长度 术后VAS评分
下载PDF
Closed reduction external fixator fixation versus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Bennett fracture dislocation 被引量:6
5
作者 Li Zhongzhe Guo Yang Tian Wen Tian Guangl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902-3905,共4页
Background The Bennett fracture is either a common or a challenging problem to hand surgeons.It is still debated whether closed or open reduction gives optimal results.This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and assess a closed ... Background The Bennett fracture is either a common or a challenging problem to hand surgeons.It is still debated whether closed or open reduction gives optimal results.This study aimed to describe and assess a closed reduction and mini-external fixator fixation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nett's fracture dislocation and to compare this technique versus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Methods From October 2002 to December 2012,56 patients with Bennett's fracture dislocation were trea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mini-external fixator fixation and 32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in Jishuitan Hospital.Patients with an articular step-off of more than 1 mm were excluded.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at a mean followup of 7 years (range 2-10 years)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pain levels,active range of trapeziometacarpal motion,grip strength and pinch strength,arthritic changes,and adduction deformity.Results Based on primary closed reduction maintained,the rate of anatomic reduction is 63.6%.Radiographic fracture union was achieved in all patients at a mean time of 5 weeks.At the final follow-up,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ean union time and pain levels (P=-0.2).There was also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garding the active range of trapeziometacarpal motion (P=0.3),grip stength (P=0.6),pinch strength (P=0.2),arthritic change and loss of reduction (P=0.2).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dduction deform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thritis (P=0.02).Conclusion Closed reduction mini-external fixator fixation should be first tried to apply in the treatment of Bennett's fracture dislocation,and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should only be performed for irreducible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nett fracture external fixator open reduction close reduction traumatic arthritis
原文传递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韦留胜 顾文奇 +2 位作者 刘仕英 唐子鹏 吴俊彬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42-47,共6页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稳定性,并评价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三种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700 N应力...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稳定性,并评价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三种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加载700 N应力后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评价微创锁定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自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共收治26例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43.3±8.2)岁(21~61岁)。所有患者择期行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摄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同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估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 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内植物的最大应力值均低于其屈服强度,三种固定方式的骨块最大移位值均位于载距突。临床研究中2例患者失随访,其余24例患者获平均14.5个月(12~18个月)随访。除1例患者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外,余未见软组织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摄片明确骨折端愈合。术后末次随访时摄片B?hler角从术前10.9°±5.3°增加至术后末次随访时31.3°±2.3°(P<0.05),而Gissane角从术前108.3°±24.2°改善至术后末次随访时113.3°±5.5°(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8.9±6.6)分(76~100分),VAS平均(1.0±0.9)分(0~3分)。除1例患者复查CT见关节面复位欠佳外,余患者未见骨不连、畸形愈合、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跟骨微创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固定稳定性可靠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微创 锁定接骨板 有限元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after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s surgery: A case report and a literature review 被引量:1
7
作者 Bo Lv Feng Xue +2 位作者 Yu-Chun Shen Fang-Bao Hu Ming-Mang P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期197-203,共7页
BACKGROUND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is a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that can occur after a fracture.Generally,PTE is caused by the falling off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after lower lim... BACKGROUND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is a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that can occur after a fracture.Generally,PTE is caused by the falling off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surgery.LEDVT and PTE after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 surgery are very rare.PT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causes of sudden death.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cludes PTE and DVT.We experienced one case of LEDVT and PTE after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surgery.The purpose of our report is to raise awareness for orthopedic surgeons that PTE can occur after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surgery,and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n a timely manner.CASE SUMMARY We report a 51-year-old Chinese male who had severe fractures of the left distal ulna,radius and little finger after a motorcycle accident.The patient underwent external fixation,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n the third post-operative day,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PTE.Doppler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rombus formation in the bilateral posterior tibial veins.After a period of anticoagulation therapy,on the 25th d after the PTE,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that thrombus in both sides of the pulmonary artery disappeared.Furthermore,about 4 mo after the PTE,thrombosis in the deep veins of the lower limbs disappeared.About 1 year after the surgery,X-rays showed good fracture healing,and the function of the wrist joint recovered well.CONCLUSION Though rare,PTE can occur after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and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n a timely mann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Deep venous thrombosis external fixatio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Case report
下载PDF
2种方法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髁上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顾荣胜 王付贵 +1 位作者 范广峰 董松林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3期1941-1943,共3页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术和有限切开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髁上骨折的早期疗效及探讨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受闭合复位术(Ⅰ组)或有限切开内固定术(Ⅱ组)治疗的Gartland Ⅲ型儿童髁上骨折患者32例...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术和有限切开内固定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髁上骨折的早期疗效及探讨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受闭合复位术(Ⅰ组)或有限切开内固定术(Ⅱ组)治疗的Gartland Ⅲ型儿童髁上骨折患者32例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评估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3月。1按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Ⅱ组优良率为88.88%,高于Ⅰ组优良率64.29%,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Ⅰ组手术时间为(59.57±5.76)min,Ⅱ组为(47.94±8.6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90,P=0.001);Ⅰ组住院时间为(6.34±1.00)d,Ⅱ组为(11.44±2.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670,P=0.0000);3Ⅰ组一过性神经损伤6例,肘内翻畸形3例;Ⅱ组一过性神经损伤2例,针道感染2例,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复位快、克氏针固定准确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 有限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复位内固定法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对比
9
作者 龙方 《中国药业》 CAS 2019年第S0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 目的比较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试验组患儿选择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复位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位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结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复位效果更好,且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GartlandⅢ型 肱骨髁上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毕楷 朱书朝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50-152,163,共4页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 目的:比较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时骨折复位情况(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关节面台阶高度),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及尺偏角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桡骨高度、掌倾角及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疗效优良率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而且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和腕关节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C3型骨折 粉碎性骨折 小切口撬拨复位 外固定支架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作者 陆晨星 陈凤华 +2 位作者 许炜民 刘琰 徐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 目的:探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踝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4月在泰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40例选择仰卧位后内侧入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设为研究组。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对比,研究组均比对照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疼痛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研究组的踝关节活动度、足踝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旋后-外旋型Ⅲ、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可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的情况下,获得比后内侧入路更好的临床疗效,其对于患者足踝功能、踝关节活动受限等情况均可有效改善,还可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炎症反应,降低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使患者得以顺利出院,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下载PDF
桃红加味饮联合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江冬福 彭利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3期6-9,20,共5页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桃红加味饮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桃红加味饮联合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三明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加味饮治疗。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踝-后足功能优良率、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踝关节肿胀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踝-后足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周外周血D-二聚体(D-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加味饮联合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踝关节肿胀,改善踝关节功能,起到显著止痛、消肿的作用,改善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Ⅳ度踝关节骨折 旋后外旋型 桃红加味饮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方法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型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
13
作者 贾婉婉 马斌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6期455-459,48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型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不稳定型尺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大龄不稳定型尺桡骨远端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石膏固定组(27例)、克氏针固定组(37例)、切开复位组(26例),石膏固定组患儿行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克氏针固定组患儿行手法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患儿行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3组患儿手术相关指标、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石膏固定组患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克氏针固定组与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q=6.807、16.560,P均<0.001;住院时间:q=8.850、16.530,P均<0.001),且克氏针固定组明显短于切开复位组(q=11.051、8.994,P均<0.001),而骨折愈合时间3组间无明显差异(F=2.622,P=0.078);术后3个月,石膏固定组患儿腕关节掌屈、背伸、桡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均明显小于切开复位组(q=3.407、3.772、3.386、3.740、3.413,P=0.047、0.025、0.049、0.026、0.047),而石膏固定组与克氏针固定组以及克氏针固定组与切开复位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石膏固定组与克氏针固定组:q=3.140、3.053、2.943、3.156、2.890,P=0.073、0.084、0.100、0.072、0.108;克氏针固定组与切开复位组:q=0.553、1.031、0.724、0.894、0.806,P=0.919、0.747、0.866、0.803、0.837);术后3个月,石膏固定组患儿改良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为优1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克氏针固定组患儿改良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为优26例、良8例、可3例,切开复位组患儿改良Mcbridge腕关节功能评分为优20例、良4例、可2例,3组间无明显差异(Z=-1.265,P=0.206)。石膏固定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克氏针固定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1%,切开复位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3组间无明显差异(χ^(2)=0.987,P=0.611)。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均能有效促进大龄不稳定型尺桡骨远端骨折患儿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但手法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能兼顾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后腕关节活动度差以及切开复位接骨板联合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不足,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石膏外固定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切开复位接骨板 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 不稳定型尺桡骨远端骨折 儿童
下载PDF
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4
作者 罗毓钦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3期9-11,共3页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实施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法治...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安顺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实施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实施碳纤维外固定支架撑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跟骨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术前,两组跟骨宽度、跟骨长度、Bohler角、跟距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跟骨宽度小于术前,且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跟骨长度、Bohler角、跟距高度大于术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 跟骨粉碎性骨折 碳纤维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王新忠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42-45,74,共5页
目的探究小切口辅助复位固定+支架外固定对于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究小切口辅助复位固定+支架外固定对于胫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福建省将乐县总医院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复位胫骨远端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胫骨远端内和/或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和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住院及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5.0%,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少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更佳,能缩短愈合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少,是一种良好的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辅助复位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曾坤青 刘悦 +1 位作者 关开枝 林淮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张勇 阿良 +1 位作者 张乐 刘一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6-248,254,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外科采用单纯外固定(外固定组)、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组)、完全内固定(内固定组)治疗C... 目的研究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长度维持以及腕关节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骨外科采用单纯外固定(外固定组)、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组)、完全内固定(内固定组)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双盲法进行研究。根据骨折愈合后X线测量桡骨远端长度,并根据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对患肢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3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6.3个月)。桡骨远端长度丧失外固定组、有限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分别为(3.2±1.8)mm、(1.9±1.1)mm、(0.8±0.6)mm,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内固定组(优良率91.7%,屈伸活动度81.6±5.2,桡尺偏活动度63.2±3.2,旋前旋后活动度85.2±3.7)优于有限内固定组(优良率58.3%,屈伸活动度78.8±3.3,桡尺偏活动度61.1±2.2,旋前旋后活动度79.5±2.8)及外固定组(优良率33.3%,屈伸活动度50.2±4.8,桡尺偏活动度40.6±3.2,旋前旋后活动度6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对于维持术后桡骨远端长度及腕关节功能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功能 外固定 切开复位
下载PDF
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治国 侯林俊 +2 位作者 于远洋 盖伟 杨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21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Ⅱ型11例、Ⅲ型10例。伤后距手术时间6~18 h(平均12 h)。按Teeny... 目的探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21例。根据Ruedi-Allgower骨折分型:Ⅱ型11例、Ⅲ型10例。伤后距手术时间6~18 h(平均12 h)。按Teeny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4周(平均14.3周)。3例发生针道感染。踝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9%。结论采用急诊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Pilon骨折,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急诊 切开复位 有限内固定 外固定架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刚强 焦福德 +3 位作者 应霁翀 虞天明 刘建磊 庄云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78-88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29例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1~68(43.50±6.62)岁;骨折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2例。29...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分期手术治疗29例复杂闭合Pilon骨折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1~68(43.50±6.62)岁;骨折按照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2例。29例患者均为新鲜闭合骨折,且不合并距骨骨折、跟骨骨折等损伤。记录患者从受伤至闭合复位外固定时间、2次分期手术间隔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Burwell-Charnley系统进行放射学复位评价。结果: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0(15.43±5.31)个月。术后所有骨折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6(3.77±1.22)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螺钉松动、感染、内固定激惹、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受伤至闭合复位跨踝关节固定时间1.22~7.34 h,2次分期手术间隔5~9(5.98±2.11)d。术后12个月患侧踝关节AOFAS评分(90.10±10.11)分,与术前的(34.11±6.8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AOFAS踝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术后12个月采用Burwell-Charnley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15例解剖复位,12例良好复位,2例复位差。结论:采用分期手术治疗复杂闭合Pilon骨折,具有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满意、骨折固定牢固等优点,能够获得良好的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Pilon骨折 外固定架 切开复位 内固定
下载PDF
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海森 刘畅 +4 位作者 梁东启 王怀良 裴宝静 刘辉 刘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2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资... 目的探讨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因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骨折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接受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于跟骨后内侧及载距突前侧约1 cm置入骨折远侧端外固定钉,于踝前内侧做有限切口,解剖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后,采用螺钉固定。手术4周后每周1次放松外架,锻炼踝关节屈伸活动。通过分析围术期数据及随访资料,评价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8.6±1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1.5±78.6)mL,平均住院时间(14.2±2.8)d。2例(10.5%)术后发生腓骨切口周围浅表炎性反应,1例(5.3%)术后并发外固定钉道感染,经处理后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出现。围术期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8%。病例获得13~15个月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愈合,未见复位丢失情况。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Lowa踝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化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Maryland评分,总体优良率为84.2%。结论跟骨前突置钉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切开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前突 外固定架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胫骨远端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