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线切割保公差工艺对烧结钕铁硼永磁体表面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元云岗 程星华 +2 位作者 张昕 霍思媛 韩卫平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采用多线切割保公差工艺切割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利用SJ-410粗糙度仪、JMS-6010L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观形貌及表面粗糙度R_(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速度增高和线速度的降低,金刚石磨粒压入深度减小,微观形貌由深犁沟、凹坑、破... 采用多线切割保公差工艺切割烧结钕铁硼永磁体,利用SJ-410粗糙度仪、JMS-6010L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观形貌及表面粗糙度R_(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进给速度增高和线速度的降低,金刚石磨粒压入深度减小,微观形貌由深犁沟、凹坑、破损变为浅犁沟、浅凹坑和破碎,材料去除机理由塑性去除变为塑性变形。粗糙度R_(a)随着进给速度和线速度的增高而减小;进给速度和线速度对法向载荷呈相反作用,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材料去除方式中,塑性变形和塑性去除占据主导作用,进给速度10 mm/h和线速度1190 m/min的粗糙度最低,表面质量最优。切割时间只与进给速度有关,线弓随着进给速度增加,随线速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速度 线速度 微观形貌 表面粗糙度 切割时间 线弓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一次西南低涡影响下的飑线天气特征及其成因
2
作者 邓承之 周国兵 +2 位作者 李强 刘伯骏 夏蘩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7-790,共14页
2019年6月4日夜间到5日白天,四川盆地东部出现一次西南低涡影响下的飑线过程,采用多源观测及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此次飑线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飑线形成前四川盆地中部已出现暴雨,该对流性暴雨在高空低槽和暖性西南低涡的环... 2019年6月4日夜间到5日白天,四川盆地东部出现一次西南低涡影响下的飑线过程,采用多源观测及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分析此次飑线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飑线形成前四川盆地中部已出现暴雨,该对流性暴雨在高空低槽和暖性西南低涡的环流背景下产生,相应的对流层大气湿层深厚且具有一定对流有效位能。飑线发生在冷空气翻越秦岭进入西南低涡后部的显著锋生过程中,在高空低槽、西南低涡及强冷锋的共同影响下,冷锋垂直环流与西南低涡垂直环流合并,锋区抬升机制显著增强,为飑线在重庆西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重庆西部的大气环境有利于飑线形成,具有较大的对流层中下层垂直减温率、对流有效位能及深层垂直风切变,且对流层中层干空气特征显著。雷达上表现为冷切变线形成的线状对流与西南低涡锋生区中的强降雨对流合并发展,在重庆西部形成“人字形”回波,回波后部边界层内由前期暴雨形成的冷区在冷锋南下和锋后干空气中的雨滴蒸发冷却作用下进一步降温形成冷池出流,利于飑线的形成;弓状飑线在形成之后维持了约1.5 h。冷锋后部强低空水平动能的向南及向下输送,以及地面冷暖空气间位温梯度的显著增强,均有利于地面大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飑线 弓形回波 西南低涡 冷锋
下载PDF
高速双体风电运维船线型设计与对比
3
作者 林纯鑫 詹锡波 +1 位作者 徐方磊 李炎锋 《广东造船》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当前国内海上风电运维船仍以传统钢质低速船为主,受其耐波性及靠泊能力影响每年可作业时间短。随着海上风电从沿海近岸向近海、深远海快速发展,离岸距离愈来愈远,对风电运维船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其线型设计也向高航速、高耐波性、... 当前国内海上风电运维船仍以传统钢质低速船为主,受其耐波性及靠泊能力影响每年可作业时间短。随着海上风电从沿海近岸向近海、深远海快速发展,离岸距离愈来愈远,对风电运维船的专业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其线型设计也向高航速、高耐波性、高舒适度等方向发展,本文介绍国内外高速双体风电运维船的主要线型设计元素及其对比,供船型研发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运维船 深V折角线型 圆舭折角线型 半小水线面 船首 方型尾
下载PDF
人Bowes黑色素瘤细胞的培养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提纯
4
作者 欧宜君 邓漪平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55-159,共5页
用大量培养人Bowes黑色素瘤细胞的技术,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培养上清液。经SP-SephadexC50柱分离及SephadexG-100柱凝胶过滤纯化。从1L培养上清液中可收获t-P... 用大量培养人Bowes黑色素瘤细胞的技术,在短期内获得了大量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的培养上清液。经SP-SephadexC50柱分离及SephadexG-100柱凝胶过滤纯化。从1L培养上清液中可收获t-PA0.16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细胞 纤溶酶原 激活剂
下载PDF
通辽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齐佳慧 王一冰 +2 位作者 贾宁 刘梦迪 郭鲁彦 《内蒙古气象》 2023年第2期3-7,14,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ECMWF-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8—29日通辽地区的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和低层“人...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和ECMWF-ERA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8—29日通辽地区的短时强降水、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在高空冷涡和低层“人”字形切变线形成的强不稳定的层结背景下,700~850hPa持续的偏南气流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上干下湿”的垂直结构配置加剧了对流不稳定性,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环境条件;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辐合中心则是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动力触发机制,小时降水量达到峰值时,地面气象要素突变,极大风速达24.0m·s^(-1);此次短时强降水主要的影响系统为弓形回波复合体(BEC),它是多个对流单体群在移动发展中逐渐合并、断裂再生成的过程,雷达回波中有低质心、弱回波悬垂、单体回波顶高大于8 km、逆风区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暴雨 大风 中尺度辐合线 弓状回波
下载PDF
深海着陆车形体阻力分析及艏部型线优化设计
6
作者 张子尧 周悦 +2 位作者 孙宇 兰彦军 郭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5-1270,共6页
为满足深海着陆车的大范围、长周期的海底作业需求,改善其水阻力性能以提高续航能力,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建立深海着陆车在直航工况下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Isight软件结合SolidWorks和Fluent,通过对着陆车艏部型线控制点参数化分析,确定关... 为满足深海着陆车的大范围、长周期的海底作业需求,改善其水阻力性能以提高续航能力,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建立深海着陆车在直航工况下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Isight软件结合SolidWorks和Fluent,通过对着陆车艏部型线控制点参数化分析,确定关键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Optimal Latin Hypercube Design,Opt LHD)选取样本点进行直航工况阻力计算,基于径向基(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构建了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阻力-设计变量近似模型,并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Adaptiv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ASA)算法进行着陆车艏部型线优化设计,优化后阻力值降低了14.24%,提高了其水动力性能。为深海着陆车的外形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也可为其他潜器的数值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着陆车 阻力 优化设计 艏部型线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下载PDF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被引量:97
7
作者 姚叶青 俞小鼎 +3 位作者 张义军 程华 魏鸣 李劲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3-381,共9页
对2002年8月24日发生在安徽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该飑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大范围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深层大气垂直风切变中等的背景下,在其影响的广大区域产生大风... 对2002年8月24日发生在安徽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该飑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大范围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非常不稳定,深层大气垂直风切变中等的背景下,在其影响的广大区域产生大风和部分地区的冰雹和暴雨。雷达回波呈现弓形,伴有明显的雷暴出流边界(阵风锋),与弓形回波相对应的多普勒径向速度明显地预示地面大风的中层径向辐合(MARC)。而中气旋的存在,通过加速干冷空气向雷暴内的夹卷,加强了下沉气流。另外,弓形回波前沿中低层存在弱回波区,中高层存在回波悬垂,强回波区延伸到-20℃等温线之上,表明雷暴内上升气流很强,有利于大冰雹和强降水形成。分析还表明雷暴出流边界与雷暴之间距离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示未来雷暴强弱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弓形回波 中层径向辐合(MARC) 阵风锋 中气旋
下载PDF
“绳帆”现象及其对开伞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夏刚 秦子增 +2 位作者 张晓今 张青斌 彭勇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文章对国外相关实验及计算工作进行了综合分析 ,指出高空侧向风容易引起开伞过程的“绳帆”现象 ,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总结了消除此现象的若干种对策。并介绍了国外通过计算机模拟“绳帆”问题在实际飞行中得到的成功应用 ,建议中国也... 文章对国外相关实验及计算工作进行了综合分析 ,指出高空侧向风容易引起开伞过程的“绳帆”现象 ,从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总结了消除此现象的若干种对策。并介绍了国外通过计算机模拟“绳帆”问题在实际飞行中得到的成功应用 ,建议中国也开展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软件研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绳帆"现象 开伞过程 影响 计算机模拟 降落伞动力学
下载PDF
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51
9
作者 张芳华 张涛 +1 位作者 周庆亮 杨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7-51,F002,共6页
利用上海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1°×1°的逐6小时分析资料、水汽云图和WSR88D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处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中,对流层上... 利用上海自动观测站资料、NCEP1°×1°的逐6小时分析资料、水汽云图和WSR88D多普勒雷达探测等资料,对2004年7月12日上海飑线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处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中,对流层上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强烈辐合是飑线天气的触发机制。飑线以断续线型与后续线型相结合的型式形成,在对流单体的右侧不断新生单体,最终连接成弓状回波带,给上海带来雷雨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飑线天气 天气动力学 大气层结 地面气象要素变化 物理量场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相同季节和相似区域华南两次飑线过程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叶朗明 伍志方 +1 位作者 张华龙 郭春迓 《暴雨灾害》 2016年第5期445-454,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广东省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风廓线雷达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分别发生在2016年4月13日和17日的华南两次飑线过程(前者简称"4.13"飑线,...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广东省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风廓线雷达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对分别发生在2016年4月13日和17日的华南两次飑线过程(前者简称"4.13"飑线,后者简称"4.17"飑线)的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相同季节、相似区域不同飑线过程对同一地区所带来的灾情影响差异较大的原因。结果表明:(1)两次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相似,但后期对广东的影响差异较大,"4.13"飑线影响范围小而强,其进入广东境内发展成弓形回波;"4.17"飑线范围大而相对较弱,其进入广东境内后逐渐减弱。(2)"4.13"飑线过程存在有利于其发生并增强的前倾槽结构和较强垂直风切变;"4.17"飑线过程下游地区有冷空气浸入,不利于强天气发生。(3)低层暖平流及中层干冷空气下沉造成"4.13"飑线过程强不稳定层结,在广州附近形成气旋性中尺度辐合线有利于飑线在此加强。(4)两次飑线过程造成地面大风的原因不同,"4.13"飑线大风由弓形顶下击暴流产生,后部入流很强,强回波质心高;"4.17"飑线大风由普通超级单体造成,回波质心较低,雨滴的重力拖曳作用较小,致使地面雷雨大风强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地面辐合线 弓形回波 下击暴流 超级单体
下载PDF
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36
11
作者 曾勇 杨莲梅 《干旱气象》 2017年第3期475-484,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风云卫星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地面自动站资料、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3—26日南疆西部一次暴雨强对流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由带状分布向双体型调整、中亚低涡形成后发展移入南疆是此次暴雨强对流发生的天气背景。强对流发生前各种对流参数变化明显,较强的对流有效位能、强烈的垂直风切变、0℃层和-20℃层高度适宜,这些均有利于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发生;(2)除中亚低涡自身携带水汽外,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南海水汽输送为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源,尤其是中低层的东南风急流辐合为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水汽辐合的动力条件;(3)23日短时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由生命史达7 h、最低TBB达-36℃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相继造成,其中,造成短时大冰雹的中-β尺度超级单体最强回波(60 d BZ)高度达4 km、50 d BZ回波高度达-20℃层高度,而短时强降水由断裂弓形回波、飑线型弓形回波下的中-β尺度对流风暴造成;25日短时强降水由层积混合云中2个最低TBB达-44℃的中-β尺度对流云团快速移过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冰雹 水汽输送 超级单体风暴 飑线型弓形回波
下载PDF
2014年淮河流域一次飑线过程的结构及环境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昆 陈兴超 +1 位作者 王东勇 徐焕 《暴雨灾害》 2016年第1期69-75,共7页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LAPS模式(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细致分析了2014年6月1日发生在安徽阜阳的一次飑线过程的结构以及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层槽前的偏南暖湿气流中,初期呈...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LAPS模式(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和地面加密观测等资料,细致分析了2014年6月1日发生在安徽阜阳的一次飑线过程的结构以及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降水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层槽前的偏南暖湿气流中,初期呈现"人"字形结构,之后其西段增强为飑线。综合分析显示:冷锋的强迫抬升是该飑线的主要触发原因。这次飑线以强降水为主,其在强盛期呈现明显的弓状回波,此时在其南北两端呈现为反气旋与气旋涡旋对,同时从对流层高层下沉卷入飑线后部的较弱干冷空气使飑线的后侧入流更加明显,与此特征相伴,地面出现7级大风。当低层出流截断了暖湿入流时,降水区内转为以偏西下沉气流为主,地面出现弱冷池,之后飑线快速减弱。此次飑线生命史约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飑线 弓状回波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CFD的船舶球首型线自动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詹成胜 刘祖源 +1 位作者 冯佰威 常海超 《船舶力学》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0-358,共9页
在满足排水量及航速要求情况下设计出性能优良的船体型线,降低船体阻力、节能降耗是造船界一直所追求的目标。船舶球首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对船体兴波影响非常大,因此文章通过船型参数化融合方法,生成一系列球首型线,并以兴波阻力最小为... 在满足排水量及航速要求情况下设计出性能优良的船体型线,降低船体阻力、节能降耗是造船界一直所追求的目标。船舶球首的大小、位置和形状对船体兴波影响非常大,因此文章通过船型参数化融合方法,生成一系列球首型线,并以兴波阻力最小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实现球首型线的自动优化。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某集装箱船球首型线的自动优化,并进行船舶静水阻力实验,实验表明优化船型在设计航速附近总阻力降低明显,说明文中采用的基于CFD船型自动优化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波阻力 球首型线 自动优化 船型参数化
下载PDF
舰载武器系统零位检测与规正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志强 许秉信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4,共4页
零位检测与规正是作战系统装舰的基础工作,也是武器系统准确打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鉴于传统瞄星方法和标定物标定方法的局限性,以在工程中遇到的特定环境下的武器系统标定为例,分析了具体环境下武器系统零位检测与规正的创新性运用,提... 零位检测与规正是作战系统装舰的基础工作,也是武器系统准确打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鉴于传统瞄星方法和标定物标定方法的局限性,以在工程中遇到的特定环境下的武器系统标定为例,分析了具体环境下武器系统零位检测与规正的创新性运用,提出了“线标定法”,以为类似情形下的武器系统或作战系统标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系统 零位规正 线标定法 基准面 艏艉线
下载PDF
华南暖区暴雨中一次飑线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37
15
作者 郭弘 林永辉 +1 位作者 周淼 刘黎平 《暴雨灾害》 2014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和雷达风场反演资料等,分析造成2010年5月6—7日华南暴雨中一次飑线的演变过程及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于200 hPa高空辐散区、500 hPa高空槽后、地面准静止锋...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高空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和雷达风场反演资料等,分析造成2010年5月6—7日华南暴雨中一次飑线的演变过程及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于200 hPa高空辐散区、500 hPa高空槽后、地面准静止锋锋前暖区内,850 hPa飑线北侧为切变线,东南侧存在低空急流,中低层为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2)该飑线系统初始对流单体由西风受广西大瑶山脉地形阻挡而触发。发展过程中两广交界处不断生成新单体,东移发展并入对流带,单体发展及对流带的形成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关系密切。(3)该飑线在形成过程中存在对流带与对流单体的锢囚过程,锢囚过程中地面辐合线及中层中气旋起组织作用,至盛期对流带东段出现弓形回波结构。强降水拖曳、雨滴蒸发冷却增强下沉气流及中层冷空气入流,造成地面冷池及后部辐散出流,促进弓形回波发展。(4)成熟期飑线系统包含弓形回波、冷池及不明显的层状云区,三维结构特征与经典飑线类似,但无涡旋对,雷暴高压也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飑线 锢囚 冷池 弓形回波
下载PDF
一次典型飑线过程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春卿 郭媛媛 +1 位作者 胡壮 高福 《山西气象》 2010年第3期9-14,24,共7页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NCEP数据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发生在山西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后发现:该飑线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垂直风切变强的大背景下,... 利用太原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NCEP数据资料,对2008年6月28日发生在山西的一次大范围飑线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后发现:该飑线产生于对流层中高层槽后干冷空气向南扩散,低层辐合,大气层结极不稳定,垂直风切变强的大背景下,在其影响的区域产生的主要灾害天气现象为大风、冰雹和暴雨。飑线呈现出典型的弓形回波特征,后部人流急流(rear inflow jet)和后部人流缺口(RIN),前部的阵风锋等典型特征。弓形回波两端存在中尺度流型,即北端的气旋式旋转和南端的反气旋式旋转。北端的气旋式旋转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加强而变成一个旋转的逗点头,而南端的反气旋式旋转在演变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弓形回波的形状也从开始时的南北对称结构逐渐转变为南北不对称的结构。另外,弓形回波前沿中低层存在弱回波区,中高层存在回波悬垂,强回波区延伸到0℃等温线之上,表明雷暴内上升气流很强,有利于冰雹和强降水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弓形回波 大风 冰雹 雷达
下载PDF
基于破冰作业目标的破冰船艏型线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文翔 《船舶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10,共5页
从破冰船破冰能力的若干影响因素着手,借鉴海洋工程结构与海冰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解释破冰船首形状与其破冰能力之间的一般规律,为破冰船艏型线设计,特别是艏柱直径、纵剖线倾角、水线面进流角、肋骨外倾角等关键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 从破冰船破冰能力的若干影响因素着手,借鉴海洋工程结构与海冰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解释破冰船首形状与其破冰能力之间的一般规律,为破冰船艏型线设计,特别是艏柱直径、纵剖线倾角、水线面进流角、肋骨外倾角等关键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了依据,并对破冰船的艏底部向后至平底区域过渡型线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冰作业 破冰船 船首型线
下载PDF
内翻型弓形股骨对膝骨性关节炎下肢力线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磊 王少杰 +5 位作者 叶锋 钟华 郑欣鹏 赵洪海 覃基政 夏春 《骨科》 CAS 2021年第6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弓形形态与股骨远端关节线方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至2019年因膝骨性关节炎在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共126例(187膝),其中男39例(47膝),女87例(140膝),年龄为(68.1±3.7)岁(61~79岁)。术前均拍摄下肢全长片... 目的探讨股骨弓形形态与股骨远端关节线方向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至2019年因膝骨性关节炎在我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病例共126例(187膝),其中男39例(47膝),女87例(140膝),年龄为(68.1±3.7)岁(61~79岁)。术前均拍摄下肢全长片。收集术前胫股机械轴内侧角(HKA)、股骨弓形角(FBA)、股骨下段外翻角(dAMA)、股骨远端关节线外侧机械角(mLDFA)、胫骨近端关节线内侧机械角(mMPTA)以及胫股关节线夹角(JLCA),依据FBA大小分为显著弓形组(FBA>4°)、轻度弓形组(4°≥FBA>2°)、非弓形组(2°≥FBA≥0°)。比较上述形态学参数的组间差异,并分析显著弓形组内各参数相关性。结果显著弓形组内股骨弓形、股骨下段外翻、股骨侧关节线内翻以及膝内翻最显著(FBA=5.1°±0.6°,dAMA=7.0°±1.6°,mLDFA=94.5°±1.0°,HKA=171.4°±4.3°,P<0.001);而非弓形组内胫骨侧关节线内翻和胫股关节面内翻最显著(mMPTA=86.7°±1.6°,P<0.05;JLCA=-4.4°±2.5°,P<0.001)。显著弓形组内FBA与m LDFA存在较强相关性(r=0.607,P<0.01)。结论弓形股骨与膝骨性关节炎的股骨关节线内翻显著相关,并使下肢整体内翻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股骨 股骨远端关节线 膝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浙中金华地区“2013.3.20”春季雷暴天气过程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泽伟 范娟 郭在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42-448,共7页
为了探索春季强对流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以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3年3月20日凌晨发生在浙中金华地区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和地面倒槽是此... 为了探索春季强对流发生发展的机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以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采用天气学诊断方法,对2013年3月20日凌晨发生在浙中金华地区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空槽和地面倒槽是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2)高空三层为一致的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强;(3)中低层急流附近存在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中心且几乎重合,500hPa到地面存在强的垂直风切变,动力条件好;(4)中低层深厚的暖平流与高层弱冷平流相互作用形成了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5)中层冷空气渗透,促使强对流进一步发展,风暴发展为中-β尺度飑线系统,但前沿无阵风锋产生;(6)飑线南段的超级单体风暴发展为非超级单体强风暴,在雷达图上表现为"弓形"回波,其顶点经过武义站时造成27.4m/s(10级)的瞬时大风;(7)VIL高值维持时间较短,不利于冰雹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诊断分析 强雷暴 急流 飑线 弓形回波
下载PDF
一次飑线风暴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赵玲 李树岭 +1 位作者 魏光辉 张友谊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3年第4期29-3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市2006年8月一次飑线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分析发现: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高空槽为前倾结构,飑线发生在地面冷锋前,大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上升运动...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和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资料,对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市2006年8月一次飑线天气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等分析发现:此次过程的影响系统高空槽为前倾结构,飑线发生在地面冷锋前,大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层结,有利于上升运动,水汽充足,低层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使对流云团和弓形等线状回波生成并较长时间地维持和发展。对流云团位置与上升运动区域较为一致,产生飑线的强对流云团出现在中低层垂直速度梯度较大并靠近上升运动中心一侧,并位于低层比湿和水汽通量散度梯度较大区域即干锋附近以及K指数能量锋上。飑线弓形回波出现在一个中尺度椭圆状对流云团中心内部发展最强处。当云团向东北偏东方向移过加格达奇雷达站时,雷达反射率因子先后呈现出弓形、"人"字形等线状回波特征,当线状回波南端"人"字形顶部较强回波和后侧入流急流前方"V"型槽口的尖峰移经加格达奇时,带来了雷雨大风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环境条件 对流云团 弓形回波 后侧入流急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