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a Functional Cell Line Expressing both Subunits of H1a and H2c of Human Hepatocyte Surface Molecule ASGPR
1
作者 胡斌 杨燕 +8 位作者 刘嘉 马智勇 黄红平 刘慎沛 余源 郝友华 王宝菊 陆蒙吉 杨东亮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5期556-561,共6页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 new split variant of human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 H1b) on ASGPR ligands’ binding ability, we established a functional cell line which expresses ASGPR.The full lengths ...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 new split variant of human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 H1b) on ASGPR ligands’ binding ability, we established a functional cell line which expresses ASGPR.The full lengths of ASGPRH1a and H2c fragments from human liver were amplified by reverse transcript PCR (RT-PCR) and inserted into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IRES2EFP, pCDNA3.1 (Zeo+) respectively.The recombinants were cotransfected into HeLa cells.After selection by using Neocin and Zeocin, a stably transfected cell line was established, which was designated 4-1-6.The transcription and expression of ASGPRH1a and H2c in 4-1-6 were confirmed by RT-PCR, Western blotting and immunofluorescence.The endocytosis function of the artificial "ASGPR" on the surface of 4-1-6 was tested by FACS.It was found that the cell line 4-1-6 could bind ASGPR natural ligand molecular asialo-orosomucoid (ASOR).After the eukaryotic plasmid H1b/pCDNA3.1 (neo) was transfected into cell line 4-1-6, H1b did not down-regulate the ligand binding ability of ASGPR.The eukaryotic expression plasmid H1b/pcDNA3.1 (neo) and H2c/pcDNA3.1 (neo) were co-transfected transiently into Hela cell.Neither single H1b nor H1b and H2c could bind ASOR.In conclusion, a functional cell line of human 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 which expresses both H1a and H2c stably was established.The new split variant H1b has no effect on ASGPR binding to ASOR.ASGPRH1b alone can’t bind to ASOR, it yet can’t form functional complex with ASGPRH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GPR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function cell line split variant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铀矿勘查无人值守航空物探数据自动分线方法
2
作者 贾化山 王培建 +3 位作者 李江坤 李兵海 刘忠 张光雅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002-1006,共5页
航空物探是重要高效的矿产勘查方法,在世界矿产勘查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航放测量更是铀矿勘查的重要方法,许多铀矿是航放测量直接发现的。航空物探测量作业时,飞机沿着设计测线依次飞行,当采用无人值守方式开展航空物探测量时,每架... 航空物探是重要高效的矿产勘查方法,在世界矿产勘查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航放测量更是铀矿勘查的重要方法,许多铀矿是航放测量直接发现的。航空物探测量作业时,飞机沿着设计测线依次飞行,当采用无人值守方式开展航空物探测量时,每架次采集的测量数据记录为单一文件,而后续数据处理需要按设计测网测线分别处理。目前采用人工手动分线,存在耗时长、易出错等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自动分线方法,通过偏航距、速度、最短测线、基线长度、采样率等一系列参数设置,去除航路、拐弯、经过测线等所产生的极短线、短线,能快速、较准确地把测量数据按设计测线自动分开,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数据处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分线 测量数据 偏航距 最短测线 测线间距
下载PDF
融合Transformer和DeepLabv3+的电力线语义分割网络
3
作者 秦伦明 王朝举 +2 位作者 边后琴 崔昊杨 王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9-116,共8页
为解决目前语义分割算法在电力线分割领域存在预测速度缓慢和分割精度不高的双重问题,提出一种电力线分割网络STDC-DeepLabv3+。首先,为提升网络预测速度,在编码器部分采用Swin Transformer V2设计轻量化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其次,为提... 为解决目前语义分割算法在电力线分割领域存在预测速度缓慢和分割精度不高的双重问题,提出一种电力线分割网络STDC-DeepLabv3+。首先,为提升网络预测速度,在编码器部分采用Swin Transformer V2设计轻量化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其次,为提高分割精度,针对电力线的细长结构以及贯穿整幅图片的特点,提出动态蛇形空间金字塔池化(DSASPP)模块,同时,在解码器部分设计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块,使网络更好地利用不同层次的语义信息提取电力线特征,减少网络对电力线的漏分割现象;最后,引入坐标注意力(CA)机制减少背景干扰,进一步提升分割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平均交并比(MIoU)和平均像素精度(MPA)分别达到了84.18%和92.85%,与现有分割算法相比,分割精度和预测速度均有所提升,预测速度与DeepLabv3+相比提升了9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分割 TRANSFORMER DeepLabv3+ 多尺度特征融合 编码器 解码器 坐标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超音速分离线喷管大摆角状态下化学烧蚀动态仿真
4
作者 廖栩锋 田维平 +1 位作者 王健儒 曹涛锋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针对超音速分离线喷管大摆角状态下化学烧蚀导致的壁面退移,基于动网格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对不同燃烧室条件下喷管化学烧蚀率的预示。初步稳态计算得到喉部烧蚀率为0.048 6 mm/s,高出试验结果5.67%,验证了仿真设置的... 针对超音速分离线喷管大摆角状态下化学烧蚀导致的壁面退移,基于动网格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对不同燃烧室条件下喷管化学烧蚀率的预示。初步稳态计算得到喉部烧蚀率为0.048 6 mm/s,高出试验结果5.67%,验证了仿真设置的合理性。以此状态结果为瞬态计算的初场,进行相应的化学烧蚀动态仿真计算。该喷管的矢量角放大系数在0.5 s仿真时间内因壁面退移减小了0.42%,对称面下侧分离线结构附近因燃气流动受阻成为喷管烧蚀最严重的位置,烧蚀率为0.074 5 mm/s。增大燃烧室压强或温度,会导致同周向位置的分离线后侧与前侧壁面烧蚀率比值减小。对于分离线附近型面变化较小处,压强5.5 MPa增加到7.5 MPa,该比值减小了10%,温度3200 K增加到3600 K减小了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分离线喷管 化学烧蚀 动网格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高速互连PCB的材料电磁表征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辉 《环境技术》 202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不断增加,对高速互连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和优化变得至关重要。在高速通道设计的各个方面中,我们通过对现有的方法进行综述来着重介绍准确的PCB材料电磁表征这一关键问题,并对于提取PCB材料特性,如介电常数、损耗正切以... 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不断增加,对高速互连的信号完整性设计和优化变得至关重要。在高速通道设计的各个方面中,我们通过对现有的方法进行综述来着重介绍准确的PCB材料电磁表征这一关键问题,并对于提取PCB材料特性,如介电常数、损耗正切以及铜表面粗糙度的各种方法进行分类。首先,这些方法分为两大类:①对原始介质材料进行表征的技术;②适用于一般由玻璃纤维和树脂材料混合而成的PCB材料的表征方法。在每个类别中,简要描述了几种常用技术,并进行了优缺点的比较和讨论。基于传输线的方法的挑战和局限性在这里尤为重要,因为相关的材料特性提取程序在工业中已经是常规操作。此外,特别是在数十吉赫兹的频率范围内,典型铜箔表面粗糙度对准确材料表征的影响也被考虑。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和比较提供PCB材料表征方法的全面概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介电常数 损耗正切 材料表征 铜表面粗糙度 S参数 分立式介质谐振器 传输线
下载PDF
分离线扩张比对超音速分离线摆动喷管流场影响规律的数值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修明 童悦 +2 位作者 占冬至 郑庆 卢磊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超音速分离线摆动喷管性能,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分离线处扩张比(ε)对超音速分离线摆动喷管流场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ε下,随着摆动角度(θ)的增加,轴向推力系数(C_(fx))逐渐减小;ε取不同值时,相同θ... 为进一步优化超音速分离线摆动喷管性能,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分离线处扩张比(ε)对超音速分离线摆动喷管流场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同ε下,随着摆动角度(θ)的增加,轴向推力系数(C_(fx))逐渐减小;ε取不同值时,相同θ下C_(fx)区别较大,在ε=1.68时C_(fx)达到最大值。相同ε下,随着θ的增加,偏转放大系数(K)先增加后减小,θ为1°~2°时,K值达到最大(K=2.5);不同ε下K区别较大,当ε≥1.46、θ为1°~8°时,K>1,ε=1.21时偏转效益受θ影响较大,K最小值小于1。数值仿真喷管羽流状态与地面试验一致,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分离线处压强由于模型误差存在一定偏差,摆动力矩由于分离线处压强的非均匀分布存在计算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分离线摆动喷管 分离线扩张比 轴向推力系数 矢量角放大系数
下载PDF
不同摆角超声速分离线喷管烧蚀数值研究
7
作者 廖栩锋 田维平 +1 位作者 王健儒 曹涛锋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60,共9页
建立了适用于超声速分离线喷管的三维烧蚀仿真方法,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对不同摆角的喷管烧蚀状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喷管型面改变,分离线附近烧蚀率出现骤升骤降的复杂变化。分离线前侧壁面大部分位置烧蚀率受摆... 建立了适用于超声速分离线喷管的三维烧蚀仿真方法,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对不同摆角的喷管烧蚀状况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喷管型面改变,分离线附近烧蚀率出现骤升骤降的复杂变化。分离线前侧壁面大部分位置烧蚀率受摆角影响较小,仅下侧点位置附近由于燃气流动受阻烧蚀率随摆角增大而增大,当摆角为5°时,为喷管整体烧蚀最严重区域,烧蚀率为79.4μm/s。分离线后侧壁面烧蚀率受摆角影响较大,且整体高于前侧。在分离线下游上侧边界线,烧蚀率会快速出现一个峰值,且出现位置随摆角增大后移,从0°的59.7 mm后移至5°的65.3 mm处。摆角为5°时,由于下侧激波切割了流场,导致了上侧边界线x=130 mm燃气流动出现分离现象,烧蚀率在此处回升到5.8μ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超声速分离线喷管 烧蚀 摆动角度 流动特性
下载PDF
砂型铸造产品全自动水平分型造型线设计及应用
8
作者 陈龙 陈玉明 +2 位作者 郑祥盘 张树忠 许鹏圣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4,共8页
砂型铸造作为当前复杂零件生产的主要工艺之一,复杂零件生产的技术难度、辅助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流程集成度都与造型线设计密不可分。针对当前砂型铸造生产线存在的砂型运输定位不稳、砂箱循环利用低、生产效率低,以及人力资源冗余等... 砂型铸造作为当前复杂零件生产的主要工艺之一,复杂零件生产的技术难度、辅助设备配置的合理性以及流程集成度都与造型线设计密不可分。针对当前砂型铸造生产线存在的砂型运输定位不稳、砂箱循环利用低、生产效率低,以及人力资源冗余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一种全自动水平分型造型线,主要包括生产线整体布局、底板夹持机构、套箱压铁转换装置、底板转换装置、砂型推出装置和砂槽皮带输送机等关键机构,并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精确控制各个关键机构协调运行,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全自动水平分型造型线可以实现砂型铸造产品的自动造型浇注及落砂等工序,有效地提升了生产线空间顺畅度和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劳动强度,优化了生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型铸造 水平分型造型线 全自动 可循环套箱
下载PDF
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拆除重建施工技术
9
作者 刘继超 《山东交通科技》 2024年第5期51-54,共4页
针对四川省眉山市S104线丹棱段改建工程顺龙隧道二次衬砌严重开裂的质量问题,通过探索和实践使用了一种二次衬砌拆除与重建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关键是二次衬砌的拆除,即采用分块切缝、液压破碎锤凿除的拆除方法,并配合全过程的实... 针对四川省眉山市S104线丹棱段改建工程顺龙隧道二次衬砌严重开裂的质量问题,通过探索和实践使用了一种二次衬砌拆除与重建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的关键是二次衬砌的拆除,即采用分块切缝、液压破碎锤凿除的拆除方法,并配合全过程的实时监控量测。质量检测评定和监控量测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处治效果良好,表明该方法技术可行、安全可靠,具有较强的实操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二次衬砌 开裂 分块切缝 拆除重建
下载PDF
低压配电网络线损计算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尚卿 《无线互联科技》 2024年第18期111-115,共5页
针对配电网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线损的准确计算越来越重要,因此,文章分别介绍等值电阻法、分相等值电阻法、电压损失率法3种计算方法,说明各算法优缺点,选取实际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得到:在计算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 针对配电网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线损的准确计算越来越重要,因此,文章分别介绍等值电阻法、分相等值电阻法、电压损失率法3种计算方法,说明各算法优缺点,选取实际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得到:在计算三相不平衡低压配电网负荷时,采用分相等值电阻法的计算结果最精确,可以提高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线损 分相等值电阻法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一种新型线路带电可视化补加开口销工具套装的研发与应用
11
作者 王羽超 《模具制造》 2024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线路带电可视化补加开口销工具套装的研发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该工具套装是由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试验,最终研发出来的。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流程,成功地提高了开口销的可视化效果和工作效率,... 介绍了一种新型线路带电可视化补加开口销工具套装的研发过程和实际应用情况。该工具套装是由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不断的试验,最终研发出来的。通过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流程,成功地提高了开口销的可视化效果和工作效率,使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开口销的位置和状态,从而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提高了电力线路的运维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线路带电可视化 开口销工具套装 设计与应用
下载PDF
Nakagami-m信道下无人机辅助的速率分拆多址接入协作通信系统性能研究
12
作者 黄海燕 张鸿生 +2 位作者 刘伯阳 梁琳琳 王春丽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6-3135,共10页
针对多用户通信资源短缺、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该文研究了基于速率分拆多址接入技术(RSMA)的无人机(UAV)辅助多用户下行通信网络。在复杂的实际通信环境中,频率复用所引起的无用信号的干扰不可避免,考虑无人机与各用户节点信息传输受共道... 针对多用户通信资源短缺、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该文研究了基于速率分拆多址接入技术(RSMA)的无人机(UAV)辅助多用户下行通信网络。在复杂的实际通信环境中,频率复用所引起的无用信号的干扰不可避免,考虑无人机与各用户节点信息传输受共道干扰影响,在Nakagami-m衰落信道下推导了该无人机协作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和信道容量的精确闭式表达式,证明共道干扰的存在使得高信噪比(SNR)区域系统的分集阶数为0。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空间模型下,采用RSMA通信方案的系统性能优于非正交多址(NOMA)方案;无人机飞行速度增大时,地-空通信建立视距链路的概率降低,系统中断性能下降。因此,在满足用户实际通信的需求时需要综合考虑无人机飞行速度、多址接入方式、系统性能以及通信连通性,以实现对无人机通信系统整体的有效权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通信 速率分拆多址接入 共道干扰 视距链路 中断概率
下载PDF
输电线四轮移动作业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与作业空间分析
13
作者 于俊康 江维 +2 位作者 邹德华 李红军 陈伟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84-92,共9页
为了适应多分裂式超高压输电线的作业要求,针对目前单根线路上作业机器人功能单一,越障能力不足,作业范围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输电线四轮移动作业机器人新构型,其采用四轮移动平台和双机械臂及其末端的结构形式使得机器人兼具越障和... 为了适应多分裂式超高压输电线的作业要求,针对目前单根线路上作业机器人功能单一,越障能力不足,作业范围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输电线四轮移动作业机器人新构型,其采用四轮移动平台和双机械臂及其末端的结构形式使得机器人兼具越障和作业双重功能,其中行走臂的设计使机器人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机械臂搭载末端工具可完成线路上不同作业任务,在结构设计基础上通过INVENTOR软件开发了机器人虚拟样机模型,并对机械臂作业过程进行了建模和运动学分析,最后,在MATLAB环境下采用蒙特卡洛法对机械臂末端进行作业空间仿真,利用机器人工具箱对机械臂在不同工作任务下运动轨迹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其一,所设计四轮移动机器人通过行走臂上旋转关节和横移关节的互相配合对行走轮进行位姿变换,以跨越防震锤和均压环等线路上障碍物。其二,末端可自重构作业机械臂实现对线路上金具夹持和作业操作,完成防震锤复位和耐张线夹引流版螺栓紧固作业任务。其三,完整的机器人系统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和灵活的机械臂作业能力,能够完成整条线路的巡检作业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式超高压输电线 四轮移动作业机器人 虚拟样机 作业空间仿真 巡检作业
下载PDF
正文煤矿采空区下回采巷道支护应用分析
14
作者 张国材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解决正文煤矿近距离煤层下方回采巷道围岩支护难题,以11107回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回采巷道支护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9#煤层开采引起底板损伤破坏深度为4.69m,以层间岩层厚度是否大于5m为条... 为解决正文煤矿近距离煤层下方回采巷道围岩支护难题,以11107回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回采巷道支护及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9#煤层开采引起底板损伤破坏深度为4.69m,以层间岩层厚度是否大于5m为条件将其巷道围岩分为损伤间隔层、块裂间隔层两种类型,并采用不同的支护方案;应用表明,在掘巷阶段取得较好的围岩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围岩采动损伤 滑移线场理论 模拟分析 块裂间隔层
下载PDF
基于改进数字高程模型的架空线路杆塔基础土方量计算方法研究
15
作者 蔡永平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4年第7期165-168,173,共5页
架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杆塔基础土方量计算影响着工程经济效益和施工工期,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法4种方法,并采用花授粉算法(Fl... 架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杆塔基础土方量计算影响着工程经济效益和施工工期,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DEM)法4种方法,并采用花授粉算法(FlowerPollinationAlgorithm,FPA)对传统DEM方法进行改进。将5种不同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案例中比较不同方法的适应地形及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EM法可以获得X、Y、Z轴上的最优分割网格数量,适用地形范围最广、计算精度最高,计算速度相较于传统DEM法也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土方量 数字高程模型 花授粉算法 分割网格数量
下载PDF
隧道衬砌结构裂损机理及定量评估 被引量:27
16
作者 宋瑞刚 张顶立 +1 位作者 伍冬 李鹏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2-26,35,共6页
隧道衬砌裂损影响衬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易引起渗漏水病害、基床病害和复合型病害等隧道病害,降低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基于衬砌裂损的力学机理分析,将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的状态描述,并针对引... 隧道衬砌裂损影响衬砌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并易引起渗漏水病害、基床病害和复合型病害等隧道病害,降低衬砌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基于衬砌裂损的力学机理分析,将隧道衬砌混凝土裂缝发展过程分为6个阶段,给出每个阶段的状态描述,并针对引起衬砌裂损的隧道衬砌厚度不足及衬砌背后空洞两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分别利用隧道衬砌的拉、剪应力集中系数进行计算,明确不同围岩条件下隧道衬砌厚度不足或衬砌背后空洞等因素与衬砌内部应力集中程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建立依据隧道衬砌检测结果进行隧道衬砌状态评估的评估体系提供了量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裂损 弯张作用 剪切作用 应力集中
下载PDF
交流互联电网中大扰动对联络线的冲击特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巨 孙海顺 +1 位作者 文劲宇 罗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7-22,共6页
针对在规模庞大的同步交流电网中,区域内大扰动不仅会对本区域电网稳定性造成冲击,而且将通过区域间联络线对其他区域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甚至会导致区域联络线功率振荡解列的现象,研究了故障后大扰动冲击各个区域电网的特性。基于联... 针对在规模庞大的同步交流电网中,区域内大扰动不仅会对本区域电网稳定性造成冲击,而且将通过区域间联络线对其他区域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甚至会导致区域联络线功率振荡解列的现象,研究了故障后大扰动冲击各个区域电网的特性。基于联络线暂态势能变化,定义了扰动起始冲击时间和扰动冲击时间,可以定量描述大扰动冲击区域交流联络线的过程,并根据首次扰动冲击时间联络线功率偏差与暂态势能间的关系,提出了联络线脆弱性指标作为系统是否在联络线处发生解列的判据,从而建立了基于能量函数的大扰动冲击特性定量描述方法。最后,在华中—华北交流互联电网中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大扰动冲击 能量函数法 联络线 解列
下载PDF
探究影响多分束短切毡用纱分束率的因素
18
作者 冯志敏 《玻璃纤维》 CAS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探究了分束板齿间距、卷绕比、工艺线对多分束短切毡用纱的分束率和络纱顺畅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束板齿间距越大,卷绕比越小,下分束板离运转机头中心垂直距离越小、水平距离越大,丝饼分束宽度越大,分束率越高,但是络纱出团增大,络... 探究了分束板齿间距、卷绕比、工艺线对多分束短切毡用纱的分束率和络纱顺畅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束板齿间距越大,卷绕比越小,下分束板离运转机头中心垂直距离越小、水平距离越大,丝饼分束宽度越大,分束率越高,但是络纱出团增大,络纱顺畅度低。综合拉丝实际生产工艺和络纱顺畅性,分束板齿间距齿间距最优为6.5 mm,卷绕比最优为3.7281,下分束板离运转机头中心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最优分别为1200 mm、60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束短切毡用纱 分束率 分束板齿间距 卷绕比 工艺线
下载PDF
节段型白癜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江安 于建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1-633,共3页
同非节段型白癜风相比,节段型白癜风相对少见,发病更早,发展快,稳定也快,毛发在早期即被累及,好发于面部,常不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移植疗效好,且稳定。本文从节段型白癜风的历史、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白癜风 节段型 体细胞嵌合 BLASCHKO线 自体刃厚皮移植
下载PDF
华中-华北交流同步电网简化等值建模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巨 孙海顺 +2 位作者 刘子全 文劲宇 罗成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2,90,共6页
为了深入地研究华中—华北交流互联同步电网的运行机理,将华中电网与华北电网简化等值成一个7机48节点系统,该等值系统较好地保留原型系统的联络线潮流静态特性、联络线功率动态特性、大扰动冲击特性和短路电流特性。通过对该等值系统... 为了深入地研究华中—华北交流互联同步电网的运行机理,将华中电网与华北电网简化等值成一个7机48节点系统,该等值系统较好地保留原型系统的联络线潮流静态特性、联络线功率动态特性、大扰动冲击特性和短路电流特性。通过对该等值系统仿真分析,初步证明了仿真中发现的四川区域电网个别母线严重故障导致华中电网与华北电网间交流联络线发生解列的现象属于功角失稳范畴,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可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络线 振荡解列 等值建模 功角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