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民城市理念下景中村空间治理机制、困境与路径——以武汉东湖景区村落为例
1
作者 姬刚 洪亮平 +1 位作者 陈鹏宇 乔杰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6期112-119,共8页
人民城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之治在城市维度的新表达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全新概括。城市景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下衍生出的一种特殊乡村形态,嵌入城市和风景区的空间之内,其特殊的空间组织、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凸显了... 人民城市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之治在城市维度的新表达和城市治理理念的全新概括。城市景中村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制度下衍生出的一种特殊乡村形态,嵌入城市和风景区的空间之内,其特殊的空间组织、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凸显了景中村空间治理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亟需厘清其治理和发展的现实困境,探索有效的治理路径。人民城市的景中村治理目标是建立各群体均衡的发展权、包容共享和公平公正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提出:1)人民城市空间治理机制体现了资本逻辑向人民逻辑转变的特征,内涵在于促进均衡的空间发展权力,最终实现属性、功能、组织的有机统一;2)景中村治理困境包括属性模糊、功能重构、组织无序三方面;3)景中村空间治理的实现路径包括治理规则创新、权属边界优化及行动机制建构,从而实现景中村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景中村 空间治理 城市更新 武汉东湖景区村落 磨山村
下载PDF
共生视角下城市风景区边缘乡村空间微改造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东头村为例
2
作者 邹煜茹 高佳豪 +1 位作者 冷先平 傅方煜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4期78-82,共5页
城市风景名胜区边缘乡村这一独特地理单元,是随着城市扩张蔓延式的发展逐渐与风景名胜区融合形成的,并在风景区边缘形成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开发地,景区边缘乡村与传统城中村既在生成机制和过程具有相同之处,又兼顾“景”和村的特点。... 城市风景名胜区边缘乡村这一独特地理单元,是随着城市扩张蔓延式的发展逐渐与风景名胜区融合形成的,并在风景区边缘形成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开发地,景区边缘乡村与传统城中村既在生成机制和过程具有相同之处,又兼顾“景”和村的特点。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在空间功能和景观风貌方面形成差异化特征,如何构建城市风景区与现存边缘乡村的协同发展成为景区边缘乡村空间改造的关键。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东头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田野调查法,从环境现状和景村发展历程归纳得出景区边缘型乡村目前集中在乡村结构紊乱、空间功能退化和社会关系复杂化几个问题,并以共生理论切入提出整合共生环境、优化共生单元和协同共生模式的改造策略,以达到修复村落整体结构、完善空间风貌功能和协同多元主体关系的目标,以期为此类乡村改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风景区东头村 微改造
下载PDF
基于空间正义理论下的景中村更新改造研究——以武汉市东头村为例
3
作者 李星 陈铭 杨磊 《华中建筑》 202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空间正义是在空间生产活动中追求并实现公平和公正的价值理念。该价值理念的实现对当前存量时代下的城市发展非常重要。基于空间正义理论,该文以武汉市东头村规划实践为例,从不同景中村更新改造中存在的空间非正义问题入手,剖析景中村... 空间正义是在空间生产活动中追求并实现公平和公正的价值理念。该价值理念的实现对当前存量时代下的城市发展非常重要。基于空间正义理论,该文以武汉市东头村规划实践为例,从不同景中村更新改造中存在的空间非正义问题入手,剖析景中村在外生权威介入后产生的空间非正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点景中村的空间正义改造策略,包括以“空间分离”为核心的空间整治策略和以“利益共享”为核心的社区治理方式,以期满足不同利益主体对空间资源的合理诉求,实现对空间正义的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正义 景中村 更新改造
下载PDF
无锡市历史风貌区、老街、古村保护策略探索
4
作者 吴萍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2期76-78,共3页
文章分析了无锡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片状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积极有效的保护策略,指出突出整体价值,凸显水乡聚落特征;分片区推进更新,保护文化,融入地方发展;分类管控,明确责任主体等对历史风貌区、老街、古村落的保护... 文章分析了无锡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片状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积极有效的保护策略,指出突出整体价值,凸显水乡聚落特征;分片区推进更新,保护文化,融入地方发展;分类管控,明确责任主体等对历史风貌区、老街、古村落的保护策略,对充分挖掘资源范围内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抢救性保护历史风貌,为历史文化名城“夯实家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风貌区 老街 古村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基于sDNA和POI数据的桂林龙脊梯田景区村寨地理空间分异及发展优化探析
5
作者 陈江碧 张艺 《广东园林》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为助力资源合理利用和引导乡村个性化发展,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桂林龙脊梯田景区核心地带的3个传统村落为例,基于DEM高程数据和相关POI数据,利用ArcGIS的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工具,分析村落的地形地貌、产业分布、路... 为助力资源合理利用和引导乡村个性化发展,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桂林龙脊梯田景区核心地带的3个传统村落为例,基于DEM高程数据和相关POI数据,利用ArcGIS的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工具,分析村落的地形地貌、产业分布、路网可达性等地理空间分异特征及相互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各村寨在景观资源、产业分布和交通可达性方面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这些差异影响了村落的旅游吸引力和产业发展潜力。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景观资源区域联动、提升民宿餐饮产业质量、优化游赏路径可达性等策略,以期实现村寨的差异化和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村寨 地理空间分异 核密度分析 sDNA
下载PDF
“三生”视角下风景区传统村落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孔令宇 徐小东 +1 位作者 刘可 张然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传统村落的“三生”系统是一个持续运转的开放结构,系统转型发展需要依托内外组织之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换。在风景名胜区内,传统村落有着较好的活态基础,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系统内外组织之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换频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 传统村落的“三生”系统是一个持续运转的开放结构,系统转型发展需要依托内外组织之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换。在风景名胜区内,传统村落有着较好的活态基础,且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系统内外组织之间的物质与信息交换频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苏州东山、西山景区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三生”耦合协调度计算模型与村落“三生”系统建构,揭示传统村落“三生”系统转型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系统特征与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区传统村落 “三生”视角 转型发展 系统特征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乡村旅游景区游客重游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南昌市安义古村群为例
7
作者 邵立伟 吴育俊 袁新颖 《特区经济》 2023年第6期103-107,共5页
本文以二元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从旅游行为特征、旅游景区评价、人口统计学特征这3个维度探究了南昌市安义古村群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旅游行为特征维度上,有本景区旅游次数、是否自驾2个指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重游意... 本文以二元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从旅游行为特征、旅游景区评价、人口统计学特征这3个维度探究了南昌市安义古村群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旅游行为特征维度上,有本景区旅游次数、是否自驾2个指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重游意愿;在旅游景区评价维度上,有景区乡土氛围、景区开展的旅游活动、景区配套设施设备3个指标显著正向影响游客重游意愿。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对策,以希改善安义古村群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状况。同时,也为南昌周边地区同类乡村旅游景区游客重游意愿的改善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重游意愿 影响因素 二元LOGISTIC模型 南昌市 安义古村群景区
下载PDF
景中村空间和谐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区龙井村为例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王鸣 高沂琛 +1 位作者 王颖 李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6-51,59,共7页
景中村不仅作为居住空间而存在且承担了部分景区的功能,因此其在空间组织、经济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与一般村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杭州西湖风景区龙井村的调查,总结其在"景"、"村"双重属性作用... 景中村不仅作为居住空间而存在且承担了部分景区的功能,因此其在空间组织、经济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与一般村庄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杭州西湖风景区龙井村的调查,总结其在"景"、"村"双重属性作用下土地使用、建筑空间、交通设施以及社会网络关系等方面的演变特征。着重归纳了"村"与"景"在空间上的矛盾,并针对矛盾提出以"景村再和谐"为目的的建议性策略,以利于西湖风景区景中村空间的和谐发展,同时对其他同类景区居住社区的保护和发展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中村 空间和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景区民宿庭院设计——以泰山风景名胜区樱桃园景区杜家庄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范晓杰 宋佳慧 +1 位作者 赵秀华 于东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7年第5期702-707,共6页
景中村是村庄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景"与"村"的双重属性。在乡村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民宿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为景中村的民居提供了一种新的利用思路。本文从景中村民宿特点与庭院功能分析入手,对民宿庭院设计主题确... 景中村是村庄的一种特殊类型,具有"景"与"村"的双重属性。在乡村旅游日益发展的今天,民宿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为景中村的民居提供了一种新的利用思路。本文从景中村民宿特点与庭院功能分析入手,对民宿庭院设计主题确立以及景观元素提炼的方法进行了具体探讨。同时,以泰山风景名胜区樱桃园景区杜家庄民宿庭院设计为例,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景中村民宿庭院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中村 民宿 庭院设计
下载PDF
基于IPA方法的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居民满意度分析——以三江程阳桥景区为例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炜 黄素云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34-641,共8页
社区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关键性群体,他们的感知和态度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以广西三江程阳桥景区为例,在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旅游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居... 社区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关键性群体,他们的感知和态度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系重大。以广西三江程阳桥景区为例,在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旅游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社区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旅游支持条件等4方面的32个因子。通过实地调查,运用IPA方法,对程阳桥景区社区居民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并据此提出进一步提升其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社区居民满意度 IPA方法 程阳桥景区 三江县 广西
下载PDF
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欧阳高奇 颜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3-87,共5页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北京市风景区内3个不同状况村庄的建设,提出了几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的村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名胜区 村庄 风貌协调
下载PDF
我国乡村社区营造的规划师等第三方主体的行为策略——以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陈庄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槿 陈雯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各地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各类旨在复兴乡村发展活力并以社区营造为核心的新"乡建"试验兴起。以江苏句容市茅山陈庄的社区营造过程为例,在剖析乡镇政府和村民对乡村改造态度和参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规划师等... 在各地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各类旨在复兴乡村发展活力并以社区营造为核心的新"乡建"试验兴起。以江苏句容市茅山陈庄的社区营造过程为例,在剖析乡镇政府和村民对乡村改造态度和参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规划师等第三方主体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社区营造既面临着村民有强烈参与需求却缺乏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赋权"与支持的问题;又面临着村民在个体有利可图的参与过程中过度追求个体利益、出现不遵守参与规则等无序参与问题以及在乡村公共事务上参与不足两者并存的困境。因而,乡村社区营造既需要第三方(规划师)改变以往的技术精英的角色定位,通过信息赋权和教育赋权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工作机制,增强社区对于乡村建设过程的影响力,并构建起政府、村民和第三方主体三者协同配合的机制;更要求第三方赋予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建立整合集成的工作机制,整合社区需求、协调与引导村民参与行为,并通过资源供给协助社区实现改进项目。尽管非政府组织的广泛介入可能代替政府的部分作用,乡村社区营造依旧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政府、社区村民与第三方力量形成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区营造 行为策略 第三方主体 村民 政府 句容茅山陈庄
下载PDF
景区内的贫困:旅游扶贫的权力视角与解释 被引量:26
13
作者 何莽 李靖雯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107,共11页
核心景区内存在贫困村的现象让旅游扶贫效果面临质疑,为了从理论上解释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四川省兴文县石海景区内的顺河村和僰王山景区内的博望村两个案例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景区内的贫困现象源于权力结构的失衡... 核心景区内存在贫困村的现象让旅游扶贫效果面临质疑,为了从理论上解释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选取了四川省兴文县石海景区内的顺河村和僰王山景区内的博望村两个案例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景区内的贫困现象源于权力结构的失衡,即社区的旅游吸引物权及附属于集体产权上的可建设用地开发与经营权被剥夺或弱化,导致社区居民难以通过旅游参与来获得经营性收益与财产性收益;同时,社区居民话语权的不足又降低其集体收益的分配权,从而进入"越贫困、越边缘化-权力越弱-收入越低"的恶性循环之中。研究证实了旅游扶贫的关键是通过制度增权以提高当地弱势人群参与旅游的能力,并给出了基于权力再平衡的旅游扶贫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区 贫困村 旅游 扶贫 増权
下载PDF
基于旅游业发展的风景区村落整治及规划研究——以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艳明 吴樟荣 +1 位作者 王才福 王美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5971-15973,共3页
以浙江金华双龙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风景区及村落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风景区内村落建设与风景区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问题,并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村落整治及规划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旅游业 村落整治 共生 双龙风景区
下载PDF
资源依赖、权力与利益博弈: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关系研究——以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保继刚 陈求隆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53,共11页
以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为案例地,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在构建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之间资源相互依赖关系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探讨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关系动态演变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关系的动态演变... 以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为案例地,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在构建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之间资源相互依赖关系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探讨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关系动态演变背后的逻辑。研究发现,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关系的动态演变是二者资源相互依赖程度变化作用的结果。在景区发展初期,开发企业对社区的依赖程度小于社区对开发企业的依赖程度,即在两者的利益博弈中,开发企业的权力比社区大,社区得到的利益从零开始不断增大,二者矛盾较少。在景区发展成熟期,开发企业对社区的依赖程度大于社区对开发企业的依赖程度,即在两者的利益博弈中,社区的权力比开发企业大,此时在已有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变的情况下,会因利益分配导致社区与开发企业冲突。此外,还推论出在政府干预和协调下,村寨型景区开发企业在与社区的利益冲突中会让步于社区这一结论,可为企业投资村寨型景区开发提供现实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寨型景区 景区开发企业与社区关系 社区旅游 资源依赖理论
下载PDF
民族乡村景区村民权益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基于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的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银花 贺祥 陈玉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3-219,共7页
为探究农村旅游开发中民族乡村景区村民的权益状况,采用问卷抽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实地调研方法,从土地使用权、社会保障权、旅游资源收益权、发展权、自治权和环境权等方面,对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村民的权益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探究农村旅游开发中民族乡村景区村民的权益状况,采用问卷抽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实地调研方法,从土地使用权、社会保障权、旅游资源收益权、发展权、自治权和环境权等方面,对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村民的权益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乡村景区主要存在土地征用补偿办法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旅游资源收益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损,发展权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村民的自治权未得到完全保障以及环境权正经受考验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旅游开发对村民部分权益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有利于民族乡村景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民族乡村景区 村民权益 西江千户苗寨 贵州
下载PDF
江南地区风景名胜区中新农村建设思路初探——以苏州石湖风景区新南和新北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胜 姜卫兵 +1 位作者 周建涛 何加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53-357,共5页
风景名胜区中新农村建设关系到风景区的整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环境整治和产业开发等诸多方面。调研分析了苏州石湖风景名胜区中新南和新北两村的现状,指出了存在景观风貌差、建设定位不清等问题,提出了两村... 风景名胜区中新农村建设关系到风景区的整体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环境整治和产业开发等诸多方面。调研分析了苏州石湖风景名胜区中新南和新北两村的现状,指出了存在景观风貌差、建设定位不清等问题,提出了两村应在进行合理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可通过风貌改造、特色营造、产业调整等措施进行建设和改善,以期符合风景区的总体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湖风景区 新农村建设 村庄改造
下载PDF
旅游景区内的滨水村落功能更新及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深圳较场尾民宿村为例 被引量:11
18
作者 马航 曲鹏 《华中建筑》 2016年第2期80-84,共5页
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滨水村落被划入到景区内,越来越多的村落逐渐改造成为景区服务的民宿村。该文以深圳较场尾民宿村为例,探讨由城市边缘村落转变成景区内部的民宿村的改造路径与方法。针对村落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分... 随着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滨水村落被划入到景区内,越来越多的村落逐渐改造成为景区服务的民宿村。该文以深圳较场尾民宿村为例,探讨由城市边缘村落转变成景区内部的民宿村的改造路径与方法。针对村落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分别从功能更新及空间优化的角度提出发展策略,功能更新策略包括旅游服务功能更新、公共服务功能更新及旅游交通功能更新策略;空间优化策略包括整体空间优化、街巷空间优化、滨水空间优化及建筑空间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滨水村落 功能更新 空间优化 较场尾民宿村
下载PDF
湖南崀山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小力 欧阳高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7期706-710,共5页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当地的山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存较好,风景区以典型、完整、罕见的丹霞地貌闻名国内外。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 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当地的山水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存较好,风景区以典型、完整、罕见的丹霞地貌闻名国内外。对风景名胜区而言重要的是资源保护,对农村来说迫切的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充分合理利用而又不破坏风景名胜区宝贵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系统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崀笏村、崀山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崀山风景名胜区内村庄的建设模式,探讨在做好规划的前提下,加强管理,突出"新"农村的"乡土"新内涵,以期为风景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风景名胜区 村庄 崀山
下载PDF
景区依托型旅游村与核心景区耦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杨效忠 叶舒娟 冯立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1年第2期1-8,共8页
旅游村作为新型乡村旅游地,是国家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从景区依托型旅游村的视角出发,选取黄山山岔村与黄山风景区作为案例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耦合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黄山风景... 旅游村作为新型乡村旅游地,是国家乡村旅游"百千万工程"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从景区依托型旅游村的视角出发,选取黄山山岔村与黄山风景区作为案例地,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耦合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黄山风景区发展大力提升了山岔村社会经济文化水平;(2)黄山风景区发展对村落环境影响较小;(3)黄山风景区发展对村落社区参与有影响,但并不显著。从景区与村落的发展特征出发,较为系统地揭示景区依托型旅游村与核心景区耦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位差潜势、催化潜势、管理潜势和多稳定潜势,这些形成了景村耦合发展的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村耦合发展的4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村 黄山 耦合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