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Micron Co<sub>3</sub>O<sub>4</sub>by Liquid-Phase Precipitation
1
作者 Yi Peng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9年第12期29-38,共10页
Co3O4 powder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catalysts, magnetic materials and electrochemistry. Especially after the 1990s, the demand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industry has grown tremendously. The tr... Co3O4 powder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catalysts, magnetic materials and electrochemistry. Especially after the 1990s, the demand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industry has grown tremendously. The traditional wet preparation of Co3O4 powder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battery industry. Exploring suitable methods and theories for controlling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attery-grade Co3O4 powder. CoCl2 was used as the cobalt source, NH4HCO3 was used as the precipitant, and the precursor was prepared and further calcined to obtain Co3O4 pow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lar ratio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precursor phase in the preparation of Co3O4 in CoCl2-NH4HCO3 system. The suitable process conditions for the system are a molar ratio of NH4HCO3 to CoCl2 of 4.5:1, a concentration of CoCl2 of 13 g/L, a reaction temperature of 600C, and a reaction time of 10 hours. The median diameter of Co3O4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is about 9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N CO3O4 PARTICLE Size Control liquid phase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s and precipitate transformation during transient liquid-phase bonding of a duplex stainless steel
2
作者 袁新建 KANG Chung-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15-23,共9页
Effect of holding time on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s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ecipitates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during transient liquid-phase bonding of a duplex stainless steel using a Ni-based amorphous insert all... Effect of holding time on microstructural developments and transformation of precipitates formed at the interface during transient liquid-phase bonding of a duplex stainless steel using a Ni-based amorphous insert alloy was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adjacent base metal varies clearly as a function of holding time. The migration of Cr and Ni elements and the → transformation seem to play relevant roles in this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lectron prob X-ray microanalysis (EPMA) results indic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BN→BN and (N, Mo) boride→BN at the interface with the holding time of 60-1 800 s. N content changes with holding time increasing at locations at the interface might be a controlling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is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微观结构 粘结 液相 瞬态 电子显微镜 保持时间 沉淀
下载PDF
pH值及分散剂对沉淀法制备β-磷酸三钙粉体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娜如 康海峰 +2 位作者 刘梦姣 孙原龙 李培巍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9-52,共4页
以(NH4)2HPO4和Ca(NO3)2.4H2O为基本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磷酸钙盐前驱体,经过850℃高温煅烧制得结晶度较高的β-磷酸三钙(β-TCP)粉体。采用XRD、TEM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粉体进行测试,分别研究了pH... 以(NH4)2HPO4和Ca(NO3)2.4H2O为基本原料,加入一定量的聚乙二醇作为分散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磷酸钙盐前驱体,经过850℃高温煅烧制得结晶度较高的β-磷酸三钙(β-TCP)粉体。采用XRD、TEM和粒度分析等手段对粉体进行测试,分别研究了pH值、分散剂聚乙二醇(PEG)的分子量及加入量对产物物相组成、团聚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pH值为7~8,加入1.5%的PEG6000作为分散剂,可制得纯度高、结晶状态良好、分散性好的β-TCP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TCP粉体 液相沉淀法 分散剂
下载PDF
Co-Mn-Ni系NTC热敏电阻超微细粉体的液相法制备 被引量:9
4
作者 叶峰 妥万禄 巴维真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19,21,共4页
讨论了液相法制备Co-Mn-Ni三元系NTC热敏电阻超微细粉体的一些主要方法,如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的基本原理与优缺点,并对一些具体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NTC热敏电阻器 液相法 超微细粉体 共沉淀法 溶胶-凝胶法 钴锰镍系
下载PDF
液相沉淀-煅烧法制备大粒径球形四氧化三钴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人生 王丽平 +2 位作者 秦鸣飞 田礼平 杨幼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以硫酸钴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大粒径球形碳酸钴,考察了不同晶种量、pH和硫酸钴溶液流量对碳酸钴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和硫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并探究了碳酸钴的生长机理。通过分步煅烧,并设置不同升温时... 以硫酸钴为原料,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大粒径球形碳酸钴,考察了不同晶种量、pH和硫酸钴溶液流量对碳酸钴形貌、粒度分布、振实密度和硫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并探究了碳酸钴的生长机理。通过分步煅烧,并设置不同升温时间使碳酸钴热分解,得出优化四氧化三钴理化指标的煅烧条件。结果表明,当晶种量为2 kg,pH在7.2~7.5,硫酸钴溶液流量为500 mL/h时,采用分段式热分解碳酸钴,各温区按统一时间(60 min)升温,所得四氧化三钴形貌为球形,中值粒径为16.52μm,振实密度达2.26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微米颗粒 碳酸钴 热分解 液相沉淀 功能材料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气降水中9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明 唐访良 +4 位作者 徐建芬 余波 张伟 姚建良 胡敏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3-1079,共7页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大气降水中9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降水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以HSS T_3色谱柱(100mm×2.1 mm,1.7μm)为分析柱,...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大气降水中9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和净化降水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以HSS T_3色谱柱(100mm×2.1 mm,1.7μm)为分析柱,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以电喷雾负离子电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9种目标化合物在0.05~5.00μg/L、0.5~50.0μg/L或5.0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2 1~0.999 5,方法的检出限为0.05~7.9 ng/L;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6.0%~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72%~13.7%。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准确,且具有检测范围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适用于大气降水样品中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检测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 大气降水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多种有机锡化合物 被引量:8
7
作者 陈金保 柳英霞 +1 位作者 李绪涛 郭岚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0-186,共7页
有机锡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及其生产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特别是食用植物油因甘油三酯(脂肪)含量较高,约占植物油的95%以上,给分析检测带来较大的基体干扰。本文采用低温冷冻提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高... 有机锡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及其生产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危害。特别是食用植物油因甘油三酯(脂肪)含量较高,约占植物油的95%以上,给分析检测带来较大的基体干扰。本文采用低温冷冻提取结合固相萃取技术,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样品中二丁基二氯化锡、二苯基二氯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苯基氯化锡同时分析的方法。实验对比了甲醇、乙腈、乙醇三种有机萃取溶剂分别在低温冷冻提取和常规液液振荡提取条件下的提取效率,并考察了PSA、中性氧化铝、弗罗里硅土及活性炭四种净化材料对食用油提取液的净化效果。确定了食用油中有机锡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净化方案为:以10 m L甲醇为提取溶剂在低温冷冻条件下充分提取两次,并通过50 mg活性炭净化提取液。为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对食用油样品进行三个不同水平的添加回收实验,各有机锡化合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4.2%~99.5%之间,接近或优于现行国标及相关研究(70%~120%),可应用于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及调和油等不同基质的食用植物油中有机锡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锡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食用植物油 低温冷冻提取 分散固相萃取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制备3-吲哚乙酸印迹聚合物微粒及其固相萃取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铁莉 赫彩霞 王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2-967,共6页
以3-吲哚乙酸(IA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IAA印迹聚合物微粒,研究了致孔剂乙腈的用量及IAA的加入量对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色谱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乙腈为37.5 m L,IAA为2 mmo... 以3-吲哚乙酸(IAA)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IAA印迹聚合物微粒,研究了致孔剂乙腈的用量及IAA的加入量对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色谱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当乙腈为37.5 m L,IAA为2 mmol(与AA物质的量比为1∶1)时,制得印迹聚合物P7对IAA的亲和力最大(k=4.24),印迹因子(IF)为14.1,其对IAA展示了最显著的特异识别能力。将P7作为固相萃取柱的填料,研究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IAA的方法,测得绿豆芽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0.6%~92.6%。结果表明,以AA为功能单体沉淀聚合法制备的IAA印迹聚合物颗粒适合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可实现实际样品中IAA的选择性分离净化。该文提出的采用适当增大模板分子加入量的方法是制备高亲和力与高选择性印迹聚合物的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吲哚乙酸 沉淀聚合 分子印迹聚合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HPLC) 绿豆芽
下载PDF
热处理及碳纳米管复合对δ-MnO_2超电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芹 袁安保 +1 位作者 徐春燕 饶薇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79-1383,共5页
以高锰酸钾(KMnO4)和硝酸锰[Mn(NO3)2]为反应物,通过液相氧化还原沉淀反应制备出纳米MnO2电极材料,并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此外,还用同样方法在碳纳米管(CNT)存在的条件下制备出经200℃热处理的纳米MnO2/CNT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 以高锰酸钾(KMnO4)和硝酸锰[Mn(NO3)2]为反应物,通过液相氧化还原沉淀反应制备出纳米MnO2电极材料,并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此外,还用同样方法在碳纳米管(CNT)存在的条件下制备出经200℃热处理的纳米MnO2/CNT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和BET比表面面积测试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CNT复合对纳米MnO2在1 mol/L LiOH电解质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经200℃热处理的纳米MnO2具有较高的比电容,但循环稳定性不佳。经200℃热处理的含10%质量分数碳纳米管的纳米MnO2/CNT复合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MNO2 液相沉淀法 热处理 碳纳米管复合 LiOH电解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纳米粉Ba_(1-x)Sr_xTiO_3的合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温传庚 王开明 +4 位作者 周英彦 郇维亮 高首山 李晓奇 赵颖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 2004年第6期417-419,427,共4页
根据液相反应胶粒析出机理及实验原理,制备了Ba1-xSrxTiO3的前驱体(Ti(OH)4、SrCO3、BaCO3).然后经过焙烧,在较低温度(450℃)时是碳酸钡锶和二氧化钛分子状态的混合纳米晶,继续焙烧(900℃)成为发育完整的Ba1-xSrxTiO3纳米粉体,经TEM和XR... 根据液相反应胶粒析出机理及实验原理,制备了Ba1-xSrxTiO3的前驱体(Ti(OH)4、SrCO3、BaCO3).然后经过焙烧,在较低温度(450℃)时是碳酸钡锶和二氧化钛分子状态的混合纳米晶,继续焙烧(900℃)成为发育完整的Ba1-xSrxTiO3纳米粉体,经TEM和XRD表征,平均粒径为100nm,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良好.XRD表明此纳米粉体为钛酸钡锶Ba1-xSrxTi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钡锶 液相沉淀 纳米晶
下载PDF
大颗粒掺铝四氧化三钴的制备条件优化
11
作者 夏勇 祝婷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873,共5页
采用液相沉淀-热分解制备出电池级大颗粒掺铝四氧化三钴,考察了液相沉淀过程中钴液流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对大颗粒掺铝碳酸钴中间品杂质S含量、振实密度、上清Co含量等的影响;探究了碳酸钴烧结过程预热温度、进料量对大颗粒掺铝四氧... 采用液相沉淀-热分解制备出电池级大颗粒掺铝四氧化三钴,考察了液相沉淀过程中钴液流量、反应温度、反应pH值对大颗粒掺铝碳酸钴中间品杂质S含量、振实密度、上清Co含量等的影响;探究了碳酸钴烧结过程预热温度、进料量对大颗粒掺铝四氧化三钴振实密度和开裂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钴液进料流量2.5 L/h、反应过程温度45℃、反应过程pH值7.4的条件为沉淀大颗粒掺铝碳酸钴较优条件;引风风量30 m^(3)/h、碳酸钴进料速度15 kg/h的条件为烧结较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铝四氧化三钴 碳酸钴 液相沉淀 球形颗粒
下载PDF
析出相对Al-Zn-Mg合金液态模锻件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徐慧 李天生 李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10-12,共3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硬度等测试手段,研究了Al-Zn-Mg合金在120 MPa液态模锻成形,经T6处理后的合金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试样热处理后,在晶内析出了细小球形GP区及η'过渡相;在α-Al相的基体上析出了η-MgZn2相,使试样的力... 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硬度等测试手段,研究了Al-Zn-Mg合金在120 MPa液态模锻成形,经T6处理后的合金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试样热处理后,在晶内析出了细小球形GP区及η'过渡相;在α-Al相的基体上析出了η-MgZn2相,使试样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析出相 液态模锻 AL-ZN-MG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Co-Bi_2(MoO_4)_3应用于环己烷催化氧化制环己酮和环己醇
13
作者 贾太轩 张继昌 +2 位作者 石蔚云 宋海香 刘自力 《工业催化》 CAS 2011年第8期24-27,共4页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Co-Bi_2(MoO_4)_3催化剂,以环己烷的液相选择性氧化为探针反应评价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金属原子数的最佳配比为n(Mo)∶n(Bi)∶n(Co)=1.5∶1.0∶0.2,在一定转化率前提下,有效减缓Bi_2(MoO_4)_3氧化性的同时,环己酮和... 采用沉淀法合成了Co-Bi_2(MoO_4)_3催化剂,以环己烷的液相选择性氧化为探针反应评价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金属原子数的最佳配比为n(Mo)∶n(Bi)∶n(Co)=1.5∶1.0∶0.2,在一定转化率前提下,有效减缓Bi_2(MoO_4)_3氧化性的同时,环己酮和环己醇选择性分别达到74.1%和22.2%。铋钼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为Bi_2(MoO_4)_3,少量Co^(2+)对其改性,催化剂产生了新的活性中心,环己酮的选择性明显增加,Bi、Mo和Co之间存在协同作用。XRD和FT-IR从不同侧面揭示了Co-Bi_2(MoO_4)_3的微观结构和内在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环己烷 液相选择性氧化 沉淀法 Co-Bi2(MoO4)3 环己酮 环己醇
下载PDF
中碳CrMo钢中Ti、Nb液析形貌及生成机理分析
14
作者 蒋乔 张健 倪燕红 《特殊钢》 2024年第2期18-23,共6页
通过观察微合金Ti、Nb、V在42CrMo钢连铸坯中的液析形貌,以及液析经加热轧制后的变化,同时,采用热力学计算的方式推导液析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含w[Ti]0.012%、w[Nb]0.030%、w[V]0.030%、w[N]0.003 5%的42CrMo钢410 mm×530 mm连... 通过观察微合金Ti、Nb、V在42CrMo钢连铸坯中的液析形貌,以及液析经加热轧制后的变化,同时,采用热力学计算的方式推导液析生成机理。结果表明,在含w[Ti]0.012%、w[Nb]0.030%、w[V]0.030%、w[N]0.003 5%的42CrMo钢410 mm×530 mm连铸坯中,可观察到Ti、Nb以复合碳氮化物的形式析出,形成微米级液析,w[Ti]较高(70%~83%)的多呈多边形块状,w[Nb]较高(70%~85%)的多呈薄膜状或不规则块状,液析中基本不含V元素;Ti和Nb的碳氮化物液析可互溶并共同生长,Nb含量较高的液析以Ti含量较高的液析为核心长大为块状,部分液析以含硫夹杂物为核心形核并长大;连铸坯心部的碳氮化物液析较多,并且尺寸较大(最长达35μm),连铸坯表面的数量较少,尺寸较小(10μm以下);连铸坯经1 200℃加热并轧制后,液析可部分回溶,数量减少,尺寸减小,并且在轧制过程中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 NB CrMo 微合金 中碳钢 液析
下载PDF
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的合成与表征
15
作者 阮文科 杨芷微 +2 位作者 周康樂 吕慧芳 谢木标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钙钛矿量子点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近几年已成为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全无机钙钛矿类量子点为例设计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实验涵盖了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表征以及利用钙钛矿... 钙钛矿量子点由于具有独特的电子和发光性质,近几年已成为生物标记、发光二极管、激光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全无机钙钛矿类量子点为例设计一个研究型综合实验,实验涵盖了CsPbBr_(3)钙钛矿量子点的制备、表征以及利用钙钛矿量子点荧光性质进行LED器件封装等内容,旨在用简单实验揭开钙钛矿量子点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该实验既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钙钛矿量子点材料基本知识和应用,还能让学生熟悉液相沉淀法和掌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荧光光谱仪等仪器的相关原理及操作,对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创新思维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实验 液相沉淀法 CsPbBr_(3)量子点 发光性能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CuO-ZnO-ZrO_2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荣 叶丽萍 +3 位作者 黄金花 孙蕴婕 李帅 李建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 O-Zn O-ZrO_2催化剂,考察了加料方式、焙烧温度和沉淀剂种类对Cu O-Zn O-ZrO_2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XRD、H_2-TPR、BET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择较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Cu O-Zn O-ZrO_2催化剂进...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 O-Zn O-ZrO_2催化剂,考察了加料方式、焙烧温度和沉淀剂种类对Cu O-Zn O-ZrO_2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通过XRD、H_2-TPR、BET等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择较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Cu O-Zn O-ZrO_2催化剂进行了液相丙烯低温脱除CO活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并流方式,焙烧温度为400℃,以(NH_4)_2CO_3为沉淀剂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较大的BET比表面积,更小的活性组分晶体颗粒,以及较好的氧化还原性能。在反应温度为50℃,压力为3MPa,体积空速为8.0 h^(-1)的条件下,连续反应1 500 min,较佳制备条件制得的Cu O-Zn O-ZrO_2催化剂在液相丙烯杂质脱除中,10μL/L CO转化率均在99.7%以上,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O-Zn O-ZrO_2 催化剂 制备条件 液相丙烯
下载PDF
颗粒在液相中溶解-析出过程的蒙特卡罗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鲍寅祥 张晓泳 周科朝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模拟规则,对单个圆形颗粒在液相中被溶解并形成溶质、溶质扩散、以及溶质析出等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颗粒溶解度随模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相应趋于饱和;升高模拟温度会加快颗...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通过建立合理的模拟规则,对单个圆形颗粒在液相中被溶解并形成溶质、溶质扩散、以及溶质析出等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颗粒溶解度随模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液相中的溶质浓度相应趋于饱和;升高模拟温度会加快颗粒的溶解速率,使溶质在液相中达到饱和所需要的时间缩短,饱和浓度值相应增加;尺寸越小的颗粒表现出越高的溶解活性,通过对不同初始尺寸的颗粒在液相中达到溶解平衡过程的模拟,所得平衡尺寸及饱和浓度之间的关联性与Gibbs-Thomson关系较为吻合。上述模拟结果均与实际溶解情况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方法 模拟 溶解-析出过程 颗粒 液相
下载PDF
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α-MnO_2粉体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孟 朱协彬 +3 位作者 陈海清 孙坤 徐灏 陈静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0-22,40,共4页
本文以硫酸锰和高锰酸钾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a-MnO2,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温度和pH等因素研究a-MnO2的制备工艺条件.经XRD、SEM表征分析表明:硫酸锰和高锰酸钾在80-90℃,反应4—6hpH值1~2,得到棒径约为10~20nm、分散均匀的a-M... 本文以硫酸锰和高锰酸钾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a-MnO2,通过调节反应时间、温度和pH等因素研究a-MnO2的制备工艺条件.经XRD、SEM表征分析表明:硫酸锰和高锰酸钾在80-90℃,反应4—6hpH值1~2,得到棒径约为10~20nm、分散均匀的a-MnO2,该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现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淀法 a-MnO 制备 工艺条件
下载PDF
液相沉淀法制备的棒状α-MnO_2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孟 朱协彬 +3 位作者 陈海清 孙坤 王舰 张垒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4-48,共5页
采用硫酸锰和高锰酸钾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α-MnO2,经XRD、SEM、差热热重、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锰和高锰酸钾在80℃的条件下,反应4h,得到分散均匀、棒径约10 ~20 nm的α-MnO2粉体,在1 mol/L的Na2SO4电解... 采用硫酸锰和高锰酸钾为原料,用液相沉淀法制备α-MnO2,经XRD、SEM、差热热重、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硫酸锰和高锰酸钾在80℃的条件下,反应4h,得到分散均匀、棒径约10 ~20 nm的α-MnO2粉体,在1 mol/L的Na2SO4电解液中扫描速度为75 mV/s,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特性,300 mA/g恒流充放电,比电容为112.6 F/g,阻抗为0.75 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淀法 α-MnO2 比电容
下载PDF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Carbide Precipitation of Functional Gradient Semi-solid 9Cr18 Steel 被引量:1
20
作者 Yong-Jin Wang Ren-Bo Song Ren-Feng Song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8期823-830,共8页
The uniqu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carbide evolution in 9Cr18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emi-solid forming and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The functional gradient thixoforging 9Cr18 component was divided into inn... The unique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carbide evolution in 9Cr18 steel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semi-solid forming and subsequent heat treatment. The functional gradient thixoforging 9Cr18 component was divided into inner area and edge area.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was different at each area. After semi-solid cooling, the solid particles in the inner area were retained as meta-austenite. During annealing, M_(23)C_6 carbide began to precipitate when temperature reached 700 °C.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when temperature reached 800 °C. The occurrence of M_(23)C_6 carbide and martensite structure would be harmful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nner area. In the edge area, the liquid underwent eutectic transformation to form bar-shape M_7C_3 carbide and secondary austenite after semi-solid cooling. The width of bar-shape carbide would decrease during annealing. By controlling the carbide evolution, we could tailor the functional gradient material with required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solid forming Solid/liquid phase ANNEALING Carbide 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