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现代性视角下的记者工作现状探析
1
作者 贺琛 李淑晖 张雨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亦出现了媒介生态失衡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介公信力屡受质疑以及记者社会地位不断下降。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现代性"理论为媒介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亦出现了媒介生态失衡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介公信力屡受质疑以及记者社会地位不断下降。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的"流动现代性"理论为媒介生态环境变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基于这个视角,本文通过对记者的深度访谈、对叙事文本的梳理,分析了当前的记者工作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现代性 新闻工作 记者
下载PDF
“流动”的记者:原生新闻专业主义的修正——基于自媒体的新闻实践 被引量:8
2
作者 吴颖 陈堂发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9-175,共7页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学术界引起热议。中国传统传媒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套将媒介视为精英式的、垄断的技术,进而构建新闻业专业壁垒的实践性新闻话语体系。在自媒体时代,这一套垄断性话语... “新闻专业主义”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学术界引起热议。中国传统传媒语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一套将媒介视为精英式的、垄断的技术,进而构建新闻业专业壁垒的实践性新闻话语体系。在自媒体时代,这一套垄断性话语体系受到了挑战。基于自媒体话语空间实践,将媒介视为一套拥有自身运行方式的逻辑,在中国不断媒介化的社会环境中,面对自媒体结构性“下沉”而重构的新闻业,新闻专业主义已不再是仅属于专业媒体人的规训,因突破了原生新闻专业主义的壁垒,而成为自由表达和公共参与的社会文化,进而成为监督社会的新形态,然而非理性的情绪表达成为新型新闻专业主义的杂质。因此,媒介融合的理念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方法,并借此对社会的舆论形成监督和引导。自媒体所创造的新闻生产关系修正了原有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专业主义 自媒体 媒介化 流动性记者
下载PDF
流动的现代性社会中新闻伦理的理念反思与维度重构
3
作者 牛静 胡文韬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2,共10页
流动的现代性社会打破了线性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稳定的时空坐标,导致既有的秩序与规范加速液化。在此社会现实下,新闻业也呈现出流动性特征,表现为衣帽间式共同体建构复合型新闻生产场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再塑新闻生产流程、时空压缩形成... 流动的现代性社会打破了线性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稳定的时空坐标,导致既有的秩序与规范加速液化。在此社会现实下,新闻业也呈现出流动性特征,表现为衣帽间式共同体建构复合型新闻生产场域、数字化转型升级再塑新闻生产流程、时空压缩形成全球性的流动新闻实践。这些变化带来了复杂而又多变的伦理道德问题,究其原因是传统新闻伦理以职业封闭性、条例规则性和标准普适性为建构逻辑,在多重流变的传播语境下缺乏实践的解释力和规制的约束力。所以可以将建构开放的、动态的、可对话的新闻伦理视为伦理建构的一个思考路径,以此来协调流动的现代性社会中新闻实践的主体、技术与多元文化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伦理 流动性 现代性 维度重构
原文传递
液态新闻业:流动现代性的回响与新变
4
作者 郭毅 《传媒观察》 CSSCI 2023年第10期16-22,共7页
“液态新闻业”由荷兰学者杜兹率先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学家鲍曼“流动的现代性”和“流动的现代生活”的观点,描述了后现代社会新闻业的动态变迁。然而在坎图拉、科约宁、嘉德等学者对液态新闻业的补充论述中,对“液态新闻... “液态新闻业”由荷兰学者杜兹率先提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学家鲍曼“流动的现代性”和“流动的现代生活”的观点,描述了后现代社会新闻业的动态变迁。然而在坎图拉、科约宁、嘉德等学者对液态新闻业的补充论述中,对“液态新闻业”的阐释逐渐偏离了鲍曼和杜兹的早期论述。这些论述强调从固态到液态并非新闻业的线性进化,液态新闻业的出现也不代表固态新闻业的终结。“液态新闻业”最终成为一套在新闻业“变化”中审视“不变”的话语,而这也是“流动的现代性”中我国新闻界需要关注的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新闻 新闻理论 新闻文化 后现代 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