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nO_x-CeO_2 catalysts for NH_3-SCR at low temperature 被引量:47
1
作者 Xiaojiang Yao Kaili Ma +4 位作者 Weixin Zou Shenggui He Jibin An Fumo Yang Lin Do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59,共14页
This work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nOx‐CeO2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NH3 (NH3‐SCR) at low temperature.... This work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preparation method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MnOx‐CeO2 catalysts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 by NH3 (NH3‐SCR) at low temperature. Five different methods, namely, mechanical mixing, impregnation,hydrothermal treatment, co‐precipitation, and a sol‐gel technique, were used to synthesizeMnOx‐CeO2 catalysts.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and an NH3‐SCR model reaction waschosen to evaluate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paration methodsaffecte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the order: hydrothermal treatment > sol‐gel > co‐precipitation> impregnation > mechanical mixing. This order correlated with the surface Ce3+ and Mn4+ content,oxygen vacancies and surface adsorbed oxygen species concentration, and the amount of acidic sitesand acidic strength. This trend is related to redox interactions between MnOx and CeO2. The catalystformed by a hydrothermal treatment exhibited excell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ptimal catalyticperformance, and good H2O resistance in NH3‐SCR reaction. This was attributed to incorporationof Mnn+ into the CeO2 lattice to form a uniform ceria‐based solid solution (containing Mn‐O‐Cestructures). Strengthening of the electronic interactions between MnOx and CeO2, driven by the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conditions during th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also improved the catalyst characteristics. Thus, the hydrothermal treatment method is an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route to synthesizing low‐temperature denitrification (deNOx)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x‐CeO2 catalyst Preparation method nitrogen oxides lowtemperature NH3‐SCR Electron interaction Surface acidity
下载PDF
盾尾刷更换时液氮冻结温度场及冻结参数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平 毛一祥 姚梦威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为合理确定高水压下液氮冻结止水更换盾尾刷的冻结设计参数及掌握温度场变化规律,结合某过江通道长距离盾构掘进过程中盾尾刷更换时的液氮冻结止水工程,利用ADINA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液氮冻结止水及盾尾刷更换数值模型,模拟温度-时... 为合理确定高水压下液氮冻结止水更换盾尾刷的冻结设计参数及掌握温度场变化规律,结合某过江通道长距离盾构掘进过程中盾尾刷更换时的液氮冻结止水工程,利用ADINA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液氮冻结止水及盾尾刷更换数值模型,模拟温度-时间变化曲线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对土层、去路液氮温度、冻结管长度、冻结管间距、冻结方式进行敏感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冻结效果随土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在卵石层、砾砂层、粉细砂层3种土层中,粉细砂层的冻结效果最差,卵石层最好;2)在有限的冻结时间内,去路液氮温度的不同,只影响土体从开始冻结至越过0℃完成相变这期间的降温速度,不影响完成冻结以后的土体降温速率;3)冻结管长度对土层冻结的影响较小,可以采用较短的冻结管,以降低施工成本和液氮消耗量,但不能过短,应保证其纵向有足够的支撑范围,经计算分析,当冻结管长度为1.52 m时,能在轴面处满足2.0 m的冻结壁厚度要求;4)冻结管间距对冻结效果影响大,冻结管越密,冻结速度越快,效果越好;5)在相同条件下,双环预埋冻结管液氮冻结效果优于管片上直接打孔液氮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压砂性地层 盾尾刷更换 液氮冻结法 数值分析 温度场
下载PDF
锁阳城土遗址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研究
3
作者 张虎元 易泉 +2 位作者 刘洪丽 李小雅 于洪亮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共13页
在风化因子的持续作用下,土遗址微观结构持续劣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病害的发育。微观结构的特征反映了土遗址材料内在的劣化程度,为研究土遗址风化程度与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关系,采取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方位城墙土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测... 在风化因子的持续作用下,土遗址微观结构持续劣化并最终导致宏观病害的发育。微观结构的特征反映了土遗址材料内在的劣化程度,为研究土遗址风化程度与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关系,采取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方位城墙土样,采用低温液氮吸附试验测定了土样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孔径分布,并基于FHH分形模型计算样品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锁阳城土遗址不同样品比表面积偏差率高,比表面积数值和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孔隙容积变异系数高,离散程度大,存在差异性劣化行为;土样的孔隙形态呈狭缝状、楔形、“墨水瓶”孔、管状孔等多种复杂形态,小于2.765 nm的孔隙大都为封闭透气孔。结合分形维数可知,锁阳城土样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孔隙空间结构不规则,非均质性强,表面粗糙程度大,且分形维数和锁阳城土遗址劣化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关于土样孔隙的定量表征对于土遗址风化劣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阳城土遗址 低温氮吸附试验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特征 风化
下载PDF
典型压电材料在液氮低温环境下的压电性能
4
作者 刘岳鹏 朱子环 +1 位作者 周磊 王晓宇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24年第11期30-34,共5页
对压电材料进行阻抗测试可以获取压电振子等效电路的谐振频率和模型参数。对压电材料在室温及液氮低温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压电材料在室温与液氮低温下的谐振频率、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介质损耗等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对压电材料进行阻抗测试可以获取压电振子等效电路的谐振频率和模型参数。对压电材料在室温及液氮低温下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压电材料在室温与液氮低温下的谐振频率、介电常数、机电耦合系数、介质损耗等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液氮低温环境下,压电材料的谐振电阻、谐振频率、介质损耗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大,介电常数、平面机电耦合系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小,液氮低温环境会对BaTiO3及钛酸锶钡的介质损耗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液氮低温环境 等效电路 谐振频率 介质损耗
下载PDF
低温液相法从脱硫废渣中制备不溶性硫磺
5
作者 陈惜明 凤闰闰 +1 位作者 敖青霞 耿燕杰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159-161,共3页
HPF脱硫废渣是煤气脱硫工序的副产物,含有焦油、铵盐、酚、萘等多种杂质,是煤化工企业难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萃取-结晶技术,得到了纯度高于99.97%的高纯度硫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用提纯的硫磺制备了不溶性硫磺,通过三因素三水... HPF脱硫废渣是煤气脱硫工序的副产物,含有焦油、铵盐、酚、萘等多种杂质,是煤化工企业难以处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萃取-结晶技术,得到了纯度高于99.97%的高纯度硫磺。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用提纯的硫磺制备了不溶性硫磺,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得到了低温液相法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化学分析、差热、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定性。试验结果表明,不溶性硫磺晶体结构和普通硫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正交试验 低温液相法 不溶性硫磺
下载PDF
基于压汞-低温液氮联孔与核磁共振分析的煤中孔径分布对比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娜娜 刘会虎 桑树勋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煤中孔隙结构测量常用压汞法、低温液氮法和核磁共振法,因不同方法的原理和测试范围不同,导致结果无法统一使用,且压汞法中基质压缩效应会造成较大误差;为解决该问题,以沁水盆地晋城和长治矿区的3个高阶煤样为例,利用压汞、低温液氮吸... 煤中孔隙结构测量常用压汞法、低温液氮法和核磁共振法,因不同方法的原理和测试范围不同,导致结果无法统一使用,且压汞法中基质压缩效应会造成较大误差;为解决该问题,以沁水盆地晋城和长治矿区的3个高阶煤样为例,利用压汞、低温液氮吸附及核磁共振驰豫法分别测试煤样的孔隙结构,通过对压汞数据进行压缩性校正,与低温液氮数据在衔接孔径处拼接,对煤的孔隙结构进行了联合表征,并结合核磁共振对比分析了煤的孔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压汞数据校正后孔体积与低温液氮的结果更接近,偏差值在22.40%~38.51%;不同煤样采用联孔法进行孔隙结构分析的联孔位置在75~89 nm之间;联孔法煤样孔容积为0.00136~0.00458 cm^(3)/g,不同孔径孔容比例表现为过渡孔>大孔>中孔>微孔;与单一测试方法相比,联孔法与核磁共振法孔径分布更为接近,但同时也存在差异,联孔法表征的微孔、过渡孔、中孔和大孔平均分布比例分别为8.68%、45.58%、20.54%和25.20%,核磁法微孔、过渡孔、中孔和大孔平均分布比例分别为10.64%、64.21%、14.23%和10.92%,结果差异原因可能主要与压汞法、低温液氮法加压改变了煤的孔隙结构有关;通过核磁共振结果对比,联合校正后的压汞与低温液氮数据可提高煤中孔径分布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孔隙结构 孔径拼接 压汞法 低温液氮吸附法 低场核磁共振驰豫法
下载PDF
低渗透煤层微观孔隙结构与煤层气解吸规律
7
作者 胡雄 邬长武 +5 位作者 杨秀春 成前辉 朱文涛 马良 朱学光 徐博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5,共7页
为研究低渗透煤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气体解吸规律的关系,运用直接观测法、核磁共振法、液氮吸附法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8号煤层煤样的含气量、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分布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煤层气解吸特征与煤的孔径分布、... 为研究低渗透煤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气体解吸规律的关系,运用直接观测法、核磁共振法、液氮吸附法等实验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8号煤层煤样的含气量、孔隙度、渗透率、孔径分布等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煤层气解吸特征与煤的孔径分布、孔的形态、孔的连通性以及比表面积、煤岩成分等因素有关;研究区相隔小于10 m的2套煤层,其孔隙特征、气体解吸规律差异均较大。其中,亮煤的微孔形态以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孔和墨水瓶孔为主,微孔及吸附孔占比为39.2%,煤体微裂缝相对发育,但微孔与介孔的连通性较差,暗淡煤的微孔形态以一端开口的圆筒形孔为主,微孔及吸附孔占比为33.2%,微裂缝不发育,不同孔间连通性差。亮煤气体解吸初期产量大,后期衰减快,气体产出具有明显的阵发式特征;暗淡煤气体解吸初期产量小,约为亮煤的1/2,后期产量递减相对平缓。低渗煤层的开发对策应充分考虑煤层的孔隙结构、孔型、渗透性,应力敏感性、裂缝充填物种类等因素,在精细表征孔隙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煤层气不同解吸期特征,结合地质、开发条件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该研究对认识煤层气产气机理及其控制因素,提高煤层气开采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气体解吸 孔径分布 液氮吸附 煤层气 低渗透
下载PDF
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研究
8
作者 王奥 刘健 孙安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从轴部向两翼逐渐减小,平均孔直径则逐渐增大;最可几孔径均分布在2 nm左右,向斜轴部最可几孔径小于两翼;通过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得出,随着两翼距离向斜轴部越近,分形维数数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同一向斜不同位置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低温氮气吸附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吸附能力
下载PDF
脱气时间对中煤级煤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
9
作者 颜志丰 张旭峰 +5 位作者 唐书恒 张松航 丁占成 张振国 高莲凤 侯海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脱气时间的实验,选择的脱气时间分别为2 h,3 h,4 h,5 h,6 h,9 h,12 h,24 h。选取三种中煤级煤岩样品为实验材料,分别为济宁三号井气煤、张北矿气煤以及临涣矿焦煤。研究不同脱气时间下中煤级煤样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孔隙结构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脱气时间。通过分析煤样的吸附曲线、吸附-脱附曲线“滞后环”、阶段孔容曲线、平均孔径等参数,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发生变化时,煤样孔隙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为2 h和3 h时吸附-脱附曲线的类型以H3为主,其孔隙结构简单。煤样测定的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3 h达到最大值,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5 h达到最小值。在脱气3 h时,水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挥发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较低,此时煤样的孔隙结构更佳。三种中煤级煤样最佳脱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氮吸附 脱气时间 中煤级煤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下载PDF
中阶煤的孔隙特征研究
10
作者 董宪伟 李晓茜 +1 位作者 董轩萌 王福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明确煤体的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开采及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中阶煤孔隙特征,首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煤层表面,后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和压汞法分析孔隙结构,并对测得实验数据进行绘图,研究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钱家... 明确煤体的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开采及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中阶煤孔隙特征,首先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煤层表面,后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和压汞法分析孔隙结构,并对测得实验数据进行绘图,研究其分形特征。结果表明:钱家营焦煤(QJY)、宁夏1/3焦煤(NX)、东欢坨气煤(DHT)三种煤样的吸附等温曲线均属于Ⅱ类吸附曲线,且呈倒"S"型。东欢坨煤的比表面积最大,宁夏煤次之,钱家营煤的比表面积较小,煤的变质程度与比表面积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孔径在≥50 nm的孔含量与平均孔径呈正相关;3个煤样中孔径≤10 nm的孔容占比均最大,煤孔隙主要是由微孔组成。孔隙发育情况:DHT>NX>QJY;钱家营煤与东欢坨煤的分形维数都呈现出吸附孔D _(2)>渗流孔D 1的特征,其微小孔的孔隙结构比较复杂,且无规则性。宁夏煤吸附孔的分形维数D_(2)=2.890,在2~3之间,微小孔具有分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特征 低温液氮吸附法 压汞法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短期低温对大豆苗期生长和结瘤固氮的影响
11
作者 李天 余洁 +1 位作者 乔云发 苗淑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24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采用早熟大豆品种“黑河43”、晚熟大豆品种“东农53”进行盆栽试验,出苗后进行连续7d的低温处理(LT),昼夜温度设定为13℃/3℃,以25℃/10℃为对照,从大豆出苗28d开始,每7d进行破坏性取样共4次,测定地上部和根干物质量、根瘤生物量、全... 采用早熟大豆品种“黑河43”、晚熟大豆品种“东农53”进行盆栽试验,出苗后进行连续7d的低温处理(LT),昼夜温度设定为13℃/3℃,以25℃/10℃为对照,从大豆出苗28d开始,每7d进行破坏性取样共4次,测定地上部和根干物质量、根瘤生物量、全氮含量及根瘤固氮量,研究苗期短期低温对大豆生长、结瘤和固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出苗后7d短期低温胁迫会延缓大豆生长发育。出苗后28~42d大豆生物量显著低于CK处理,出苗后49d低温胁迫对两个大豆品种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2)与CK相比,低温对“东农53”和“黑河43”根瘤形成的显著抑制作用分别出现在苗后42d和35d,根瘤数量分别降低了58.8%和72.0%。出苗后49d,低温使“东农53”和“黑河43”根瘤干重分别减少48.9%和48.5%。(3)低温刺激了两个品种大豆的生物固氮能力。在出苗后49d,低温处理“东农53”和“黑河43”的生物固氮量、单位根瘤生物量的固氮量和单个根瘤的固氮量分别增加了89.9%、118.9%,249.3%、172.6%,150.6%、114.2%。生物固氮百分率分别增加了26.4个和24.5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大豆出苗后遭遇低温冷害会延缓生长发育,并抑制根瘤的形成与生长。低温胁迫解除后大豆生长逐步恢复。短期低温对大豆根瘤固氮量和根瘤固氮能力有刺激作用,对早熟品种“黑河43”刺激作用更明显。为了更好地适应东北大豆产区早春低温环境,推荐选用早熟品种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熟大豆 低温 根瘤 15N自然丰度法 生物固氮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体微孔多重分形特征研究
12
作者 金霏阳 陈学习 高泽帅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7,共9页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体微孔孔径多重分形的特征,根据低温液氮吸附实验数据,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4种不同变质煤体样品微孔的多重分形特征、以及孔隙特征与变质程度之间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4种煤样微孔均具备了多重分形的典型特征,... 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体微孔孔径多重分形的特征,根据低温液氮吸附实验数据,运用多重分形理论对4种不同变质煤体样品微孔的多重分形特征、以及孔隙特征与变质程度之间的关联展开研究。结果表明:4种煤样微孔均具备了多重分形的典型特征,变质程度越高煤样的微孔分布非均质性越强,其微小孔拥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将会为瓦斯气体提供更多的吸附位,拥有更大的解吸量;4种煤样的微孔孔径多分布在孔隙空间较为狭小的区域中,约为7~9 nm;微孔结构在弱变形作用下的非均质性明显,在此区域内,较大的孔径分布均一;但从整体看,其连通性与变质程度关系不明显且孔隙以聚集和分布不均匀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变质程度 煤孔隙结构 低温液氮吸附 孔径分布 分形维数
下载PDF
基于压汞和低温氮吸附试验的致裂煤孔隙结构及分形特征研究
13
作者 陈思粮 江泽标 +2 位作者 权西平 杨希法 莫桥顺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为了研究致裂作用对煤岩孔隙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低温氮吸附法与压汞法对致裂前后煤样的孔隙形貌、孔径分布等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低温氮和压汞数据并结合分形理论,计算不同范围孔隙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经过致裂作用后,煤样孔容都有所增大... 为了研究致裂作用对煤岩孔隙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低温氮吸附法与压汞法对致裂前后煤样的孔隙形貌、孔径分布等特性进行研究;基于低温氮和压汞数据并结合分形理论,计算不同范围孔隙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经过致裂作用后,煤样孔容都有所增大,致裂煤的大孔孔容是原煤的1.4~2.2倍,微孔孔容是原煤的3.7~8.2倍;在压力小于13.8 MPa的低压区,原煤渗流孔、吸附孔分形维数均大于致裂煤,在压力大于13.8 MPa而小于137.9 MPa的高压区,原煤扩散孔分形维数均小于致裂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致裂 压汞 低温氮吸附 孔隙特征 分形特征
下载PDF
地下煤制气制取液化天然气和液氢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恩斌 鲁绪栋 +3 位作者 季永强 彭杰 郝天舒 李茜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目的脱除地下煤制气中的酸气,将地下煤制气中的CH_(4)和H_(2)分离出来并液化。方法对常见的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确定采用低温精馏法对煤制气进行脱酸气、分离CH_(4)和H_(2)并液化。根据低温精馏法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地下煤制气脱酸... 目的脱除地下煤制气中的酸气,将地下煤制气中的CH_(4)和H_(2)分离出来并液化。方法对常见的分离方法进行对比,确定采用低温精馏法对煤制气进行脱酸气、分离CH_(4)和H_(2)并液化。根据低温精馏法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地下煤制气脱酸气、分离CH_(4)和H_(2)并液化的工艺流程,该工艺主要由两个精馏塔、一个两相分离器和三级氦膨胀制冷系统组成。同时利用HYSYS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最优参数。结果该工艺可以将地下煤制气中CO_(2)的摩尔分数脱除到0,H_(2)S的摩尔分数脱除到3.65×10-14,满足处理要求。同时可以实现CH_(4)回收率为99.97%,加压液化天然气(PLNG)的摩尔分数为99.97%,H_(2)的回收率为98.30%,液氢(LH_(2))的摩尔分数为99.99%。结论该工艺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煤制气制取PLNG和LH_(2),且所需能耗较传统工艺能耗降低了11.64%,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煤制气 低温精馏法 脱酸气 加压液化天然气 液氢
下载PDF
高压液氧装置用快速阀的设计与研究
15
作者 吴斌彬 张大辉 +5 位作者 华霆锋 刘嘉豪 李刚 王芳 钱锦远 李文庆 《阀门》 2024年第9期1077-1081,共5页
高压液氧快速阀是测试装置能源供给系统中液氧储罐与试验段连接的关键设备,对液氧装置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该阀门需满足超低温、超高压、大流量工况下快速启闭和双向密封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冲击与汽蚀,阀座密封面使用等离子熔覆... 高压液氧快速阀是测试装置能源供给系统中液氧储罐与试验段连接的关键设备,对液氧装置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该阀门需满足超低温、超高压、大流量工况下快速启闭和双向密封的工作要求。为了提高冲击与汽蚀,阀座密封面使用等离子熔覆堆焊;采用椭圆形环槽金属密封垫以应对液氧的特殊工况。设计一种双向阀瓣导向结构满足双向高压差和快速启闭的要求,阀杆密封采用复合式多重密封结构,执行器采用高压双气缸串联设计。通过超低温浸渍法对其性能测试,各项结果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液氧 超低温浸渍法
下载PDF
超高纯氢低温提纯工艺研究
16
作者 黄天亮 陈既东 +4 位作者 段罗斌 徐国稳 胡咸军 陈杰 熊联友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4期429-435,共7页
氢能是正在大力发展的重要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氢气纯度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燃料电池和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大型氢液化装置在液氢制备和液氢加注过程中回收的纯度99%以上的氢气提纯需求,对于氢气纯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一般... 氢能是正在大力发展的重要清洁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对氢气纯度有较高的要求。随着燃料电池和半导体行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基于大型氢液化装置在液氢制备和液氢加注过程中回收的纯度99%以上的氢气提纯需求,对于氢气纯度的要求更加苛刻,一般纯度需求为5N~6N级别,这对于氢气高效提纯工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低温吸附法、变压吸附法、钯合金扩散法(膜分离)以及金属吸氢法等4种氢提纯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研究了液氮温区大颗粒活性炭对氢气和氮气的吸附效果;同时采用低温吸附方法设计了99%以上纯度向超高纯氢气(6N)的提纯工艺,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低温吸附流程工艺进行了建模分析与优化,目的在于探索和开发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大流量、高纯度、稳定可靠以及经济高效的超高纯氢提纯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吸附法 超高纯氢提纯 活性炭吸附实验 数值建模分析
下载PDF
基于低温氮吸附实验的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17
作者 方朝强 万金彬 +3 位作者 杨林 夏阳 肖占山 赵建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6,42,共9页
为研究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样品为例,基于低温氮吸附并结合扫描电镜、TOC与X衍射等实验方法,开展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储层段有机质富集且成熟度较好,利于... 为研究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样品为例,基于低温氮吸附并结合扫描电镜、TOC与X衍射等实验方法,开展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储层段有机质富集且成熟度较好,利于油气成藏;以黏土矿物为主,平均体积分数42.6%;低温氮吸/脱附曲线属Ⅱ+Ⅳ型复合曲线且产生H3型滞后环,表明孔结构复杂不规整,以狭缝平板孔、楔形孔为主;微小孔、中孔贡献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与孔体积;基于FHH分形模型,孔隙具有显著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在2.67~2.75,相关系数在0.92以上,表明孔隙空间较小、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较强。TOC与黏土矿物有利于中孔与微小孔的发育,是影响页岩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低温氮吸附实验 FHH分形模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针-板结构脉冲气泡放电等离子体固氮研究
18
作者 赵少伟 张丽 方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利用空气直接进行氧化固氮,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参数灵活可控、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本文利用双针-板电极在水中形成气泡放电等离子体,以空气为放电气体进行了固氮研究,分析了产物浓度和固氮能耗的影响因素.研...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可以利用空气直接进行氧化固氮,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参数灵活可控、避免温室气体排放等优点.本文利用双针-板电极在水中形成气泡放电等离子体,以空气为放电气体进行了固氮研究,分析了产物浓度和固氮能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中含有丰富的氮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激发态氮分子等活性物种,可高效合成硝态含氮产物.研究发现,脉冲参数、电极间隙、工作气体组分对气泡放电等离子体的固氮性能有重要影响.装置最高NO~-_x合成速率为19.2μmol/min,最小能耗约为11 MJ/mol.此外还发现,电极间隙为6 mm时,固氮性能最优;空气中增加适量氧气(氧气/氮气比例为0.4)可以增强产物合成,降低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纳秒脉冲放电 气液放电 固氮
下载PDF
低温下改性活性炭对铅锌冶炼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吸附性能研究
19
作者 卢笛 卢柳洁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519-523,共5页
针对传统技术在低温条件下烟气脱硝率低、活性炭吸附速率小等问题,结合温度条件改进研究了一种适用于低温条件的改性活性炭。分析铅锌冶炼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性质,利用氨气催化分离烟气中的NOx,通过扩孔和活化剂进行结构表征改性,增... 针对传统技术在低温条件下烟气脱硝率低、活性炭吸附速率小等问题,结合温度条件改进研究了一种适用于低温条件的改性活性炭。分析铅锌冶炼排放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性质,利用氨气催化分离烟气中的NOx,通过扩孔和活化剂进行结构表征改性,增加活性炭比表面积,刺激活性炭吸附能力,以适应低温条件环境。利用Langmuir模型与Freundilch理论,计算活性炭吸附容量与温度、自由度的平衡关系,提高NO_x吸附数据监测与计算的精准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碳酸钾与羟基铁改进后的活性炭对NOx的脱硝率达到70%~100%,吸附速率最快可达0.7 m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氮氧化物 烟气脱硝率 吸附速率 低温环境
下载PDF
芯片测试厂房液氮供应系统设计要点分析
20
作者 商丹 徐立 《化工设计》 CAS 2024年第4期31-34,1,共5页
在芯片低温测试过程中,需要用到液氮来进行变温测试。由于测试过程对液氮的流量、压力要求较为严苛,因此,整个液氮供应系统应该从设计上严格把控。本文针对目前芯片测试厂房中的液氮供应系统设计、设备选型、选材等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 芯片低温测试 液氮系统 系统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