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liquid-liquid extraction-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solid-phase extraction-high-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in detection of urinary morphine 被引量:1
1
作者 Ali Ahadi Alireza Partoazar +1 位作者 Mohammad Hassan Abedi Khorasgani Seyed Vahid Shetab Boushehri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5期362-367,共6页
Liquid-liquid extraction-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LLE-TLC) has been a common and routine combine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drugs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tr... Liquid-liquid extraction-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LLE-TLC) has been a common and routine combined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drugs in biological materials.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tra- ditional LLE method. 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HPTLC) has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LC. The present work studied the higher efficiency of a new SPE-HPTLC method over that of a routine LLE-TLC method, in extraction and detection of urinary morphine. Fifty-eight urine samples, primarily identified as mor- phine-positive samples by a strip test, 'were re-screened by LLE-TLC and SPE-HPTLC. The results of LLE-TLC and SPE-HPTLC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HPTLC detected 74% of total samples as morphine-positive samples whereas the LLE-TLC detected 48% of the same samples. We further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codeine abuse on TLC analysis of urinary morphine.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morphine detection in urine, the present combined SPE-HPTLC method is suggested as a replacement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urinary morphine by many reference labora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ine detection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solid-phase extraction high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下载PDF
Dynamic study in partial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of Si_3N_4
2
作者 邹家生 初雅杰 +1 位作者 许志荣 陈光 《China Welding》 EI CAS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Dynamics in partial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PTLP bonding) of Si_3N_4 ceramic with Ti/Cu/Ti multi-interlayer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micro-analysis of joint interfa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wth o... Dynamics in partial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PTLP bonding) of Si_3N_4 ceramic with Ti/Cu/Ti multi-interlayer wa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micro-analysis of joint interfa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wth of reaction layer and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ion do at the same time. Growth of reaction layer and moving of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interface obey the parabolic law governed by the diffusion of participating elements during the PTLP bonding. Coordination of the above two dynamics process is done through time and temperature. When reaction layer thickness is suitable and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is finished, the high bonding strength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a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silicon nitride ceramic isothermal solidification reaction layer KINETICS
下载PDF
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in confined liquid titanium
3
作者 张迪 段云瑞 +6 位作者 郑培儒 马英杰 钱俊平 李志超 黄建 蒋妍彦 李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391-398,共8页
We report the layering and 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of liquid titanium confined between two parallel panel walls.Abnormal changes in the volume and the potential energy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the liquid–liqu... We report the layering and 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of liquid titanium confined between two parallel panel walls.Abnormal changes in the volume and the potential energy confirm the existence of the 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liquid titanium. The typical feature of the 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is layering, which is induced by the slit size,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We highlight the fact that the slit size and pressure will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layers. In addition, with the change in the slit size, the density of the confined liquid expresses a fluctuating law. The phase diagram of the layering transition is drawn to clearly understand the layering. This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of liquid metal in a confined 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TANIUM layering transition liquidliquid phase transition confined space
下载PDF
中国电科11所碲镉汞薄膜材料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折伟林 邢晓帅 +7 位作者 邢伟荣 刘江高 郝斐 杨海燕 王丹 侯晓敏 李振兴 王成刚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3-494,共12页
碲镉汞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量子效率高、带隙连续可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领域,本文报道了近年来中国电科11所在碲镉汞薄膜材料制备方面的技术进展。在碲锌镉衬底材料制备方面,已突破Φ135mm碲锌镉晶体生长技术,碲锌镉衬底平均... 碲镉汞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量子效率高、带隙连续可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领域,本文报道了近年来中国电科11所在碲镉汞薄膜材料制备方面的技术进展。在碲锌镉衬底材料制备方面,已突破Φ135mm碲锌镉晶体生长技术,碲锌镉衬底平均位错腐蚀坑密度(EPD)<1×10^(4)cm^(-2),具备了80mm×80mm规格碲锌镉衬底的批量生产能力。在液相外延碲镉汞薄膜制备方面,富碲水平液相外延碲镉汞薄膜平均位错腐蚀坑密度EPD<4×10^(4)cm^(-2),具备80mm×80mm规格碲镉汞薄膜的制备能力;富汞垂直液相外延实现高质量双层异质结碲镉汞薄膜材料批量化制备,该种材料的半峰宽(FWHM)控制在(20~40)arcsec范围内,碲镉汞薄膜厚度极差≤±06μm。在分子束外延碲镉汞薄膜方面,实现了6 in硅基碲镉汞材料制备,组分标准偏差≤00015,表面宏观缺陷密度≤100cm^(-2);碲锌镉基碲镉汞材料已具备50mm×50mm制备能力,组分标准偏差为0002,厚度标准偏差为0047μm。从探测器验证结果来看,基于富碲水平液相外延碲镉汞薄膜实现了1 k×1 k、2 k×2 k等规格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工程化制备;采用双层异质结碲镉汞薄膜实现了高温工作、长波及甚长波探测器的制备;使用分子束外延制备的碲镉汞薄膜实现了27 k×27 k、54 k×54 k、8 k×8 k等规格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研制,在宇航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锌镉 碲镉汞 双层异质结 红外探测 液相外延 分子束外延
下载PDF
双层桨耦合混沌搅拌强化铜渣提取有价金属模拟研究
5
作者 姚钦文 杨凯 +2 位作者 张晓雪 许威 肖清泰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4期55-64,共10页
铜冶炼渣作为火法炼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经常需要大量堆存且难以处理。为了强化铜冶炼渣提取有价金属元素的过程,结合双层刚性组合桨与混沌转速方法,对铜冶炼渣湿法提取有价金属元素工艺过程的固-液混合性能进行水模型研... 铜冶炼渣作为火法炼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之一,经常需要大量堆存且难以处理。为了强化铜冶炼渣提取有价金属元素的过程,结合双层刚性组合桨与混沌转速方法,对铜冶炼渣湿法提取有价金属元素工艺过程的固-液混合性能进行水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下层叶轮叶片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卷起沉底颗粒加快混合过程,但增强复杂的上升流场与均相流场之间的干涉会对固相悬浮产生影响,下层叶轮的上升流场对稳定悬浮时间的影响强于上层叶轮的均相流场,在转速阈值为200 r/min,换速间隔为5 s的Logistic混沌转速条件下,上层桨叶为圆二叶、下层桨叶为圆四叶的搅拌桨对湿法浸出有利,达到稳定悬浮的时间为55.2 s,最多悬浮颗粒数为120粒,混合能耗W、单位混合能耗W*以及单位混合功率P*分别为322.38 J,2.69 J和487.78×10^(-4) J/s,对比各项指标最低值,优化幅度均在10%以上,可在较低能耗下,有效提高铜冶炼渣与浸出液的混合程度,并通过增大反应接触面积,提高有价金属元素的提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渣 固-液两相 混沌搅拌 双层桨 混合能耗
下载PDF
多样化算力对服务器的散热挑战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 阮迪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2期46-54,共9页
多样化算力对于服务器散热设计提出严峻挑战,在对服务器散热问题进行解析之后,给出了通用算力和智算算力服务器散热受限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质是否相变的角度对常用的散热技术重新进行梳理与分类;对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技术规模商用受限的... 多样化算力对于服务器散热设计提出严峻挑战,在对服务器散热问题进行解析之后,给出了通用算力和智算算力服务器散热受限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质是否相变的角度对常用的散热技术重新进行梳理与分类;对冷板式和浸没式液冷技术规模商用受限的核心限制因素进行分析与介绍;对常用的无源两相散热技术的问题和使用前景进行概述。最后,提出推动跨层级的合作会更有效的应对服务器散热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算力 服务器 散热 液冷 无源两相散热 跨层级合作
下载PDF
不同类型搅拌桨制备银粉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潘正彬 肖依婷 +6 位作者 孔博 高希 余佳 张慕伸 兰芳 郑鹤立 郑安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4期59-62,共4页
利用双层反应釜进行液相还原法制备银粉颗粒,以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研究不同转速和搅拌桨类型对银粉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对银粉的形貌、粒度及晶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 利用双层反应釜进行液相还原法制备银粉颗粒,以硝酸银为银源,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研究不同转速和搅拌桨类型对银粉特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对银粉的形貌、粒度及晶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表征。结果表明,反应器内的流场对银粉的形貌和粒径的改善效果显著。用0.5 mol/L硝酸银溶液、0.6 mol/L的抗坏血酸溶液及PVP为原料,在四叶桨400 r/min的搅拌下,制备出结晶性良好、平均粒径在352 nm的球形银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反应釜 液相还原法 银粉 桨型 球形
下载PDF
热冲压镀锌钢板镀层组织分析与应用
8
作者 魏元生 熊自柳 +1 位作者 宋帅 董伊康 《河北冶金》 2024年第6期34-39,共6页
镀锌热成形钢是继铝硅镀层后一种新的镀层热成形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及阴极保护性能、防止钢板加热时表面高温氧化起皮和脱碳、优良的外观和冲压性能、较好的焊接和涂镀性能等优点。锌基镀层化学成分为99%Zn、<1%Al及其他杂质,当镀... 镀锌热成形钢是继铝硅镀层后一种新的镀层热成形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及阴极保护性能、防止钢板加热时表面高温氧化起皮和脱碳、优良的外观和冲压性能、较好的焊接和涂镀性能等优点。锌基镀层化学成分为99%Zn、<1%Al及其他杂质,当镀层温度<600℃时,Al与基体中的Fe在镀层与铁基体界面处生成约1μm厚的Fe 2Al 5抑制层,阻止基体中的Fe原子向镀层中扩散;镀层温度800℃时,镀层中的Al元素基本都迁移至镀层表面,形成连续的Al 2O 3薄膜阻碍Zn的蒸发。镀层温度增加≥700℃后,抑制层破坏,大量Fe元素扩散进入镀层形成Al、Fe化合物相,镀层体密度变化增厚。镀锌热成形钢的奥氏体化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入模成形温度对零件的耐腐蚀性、镀层液相脆性LME防控有直接影响,最佳的工艺参数为加热温度880℃、加热时间360 s、入模成形温度≤700℃。镀锌热成形钢板的焊接及涂装性能良好,在汽车车身安全结构件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 镀锌层 抑制层 扩散 入模温度 液相金属脆性
下载PDF
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形状对流体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玉才 吴玉林 +5 位作者 潘爱先 李莉 曲衍国 于京诺 王亮申 何希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7-71,共5页
给出了考虑离心力作用时的叶片近壁表面固液两相流体粘性流动的分析方法,以实泵为例从理论上分析和阐述了叶片形状对流体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明确了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泵的水力效率及其动力性... 给出了考虑离心力作用时的叶片近壁表面固液两相流体粘性流动的分析方法,以实泵为例从理论上分析和阐述了叶片形状对流体的动力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明确了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泵的水力效率及其动力性能和理论扬程。同时给出了叶片型线的优劣评价依据和如何实现或获得一条合理叶片型线的方法。所得结论对离心式固液两相流泵叶片型线的选型和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 固液两相流泵 边界层 动力特性 对比试验 叶片型线
下载PDF
纯相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对磷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发之 汪雪春 +4 位作者 杨佩佩 李海斌 圣丹丹 胡婷婷 谢志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3-480,共8页
采用乙醇辅助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纯相Ca-Al-LDH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考察了Ca-Al-LDH的投加量、吸附时间、p H值、无机电解质(Na2CO3,KCl,Na2SO4,KNO3)和温度等因素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相Ca-Al-LDH对磷酸根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 采用乙醇辅助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纯相Ca-Al-LDH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考察了Ca-Al-LDH的投加量、吸附时间、p H值、无机电解质(Na2CO3,KCl,Na2SO4,KNO3)和温度等因素对磷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相Ca-Al-LDH对磷酸根离子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最大饱和吸附量可达160.78 mg/g,当p H值为5.1、温度为45℃、吸附时间为600 min、LDH投加量为0.6 g/L、磷初始浓度为80 mg/L时,磷的去除率高达95.88%;无机阴离子会抑制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当Cl-浓度从2.5 g/L升高到25 g/L时,Ca-Al-LDH对磷酸盐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从69.96 mg/g降至53.18 mg/g,降低了23.99%;当SO2-4浓度从2.5 g/L升高到25 g/L时,Ca-AlLDH对磷酸盐的最大饱和吸附量降低了24.79%,其它无机阴离子对磷在吸附剂上的吸附也有一定的影响。Ca-Al-LDH对水中磷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技术手段对制备的纯相Ca-Al-LDH及其吸附磷酸根后的产物进行表征,揭示了Ca-Al-LDH对磷酸根的吸附可能是静电吸引、化学吸附和阴离子插层等过程协同作用的吸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辅助液相共沉淀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磷吸附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高科 余国文 +1 位作者 周传斌 刘颖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648,共3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将抗菌铜离子与钠基蒙脱石合成抗菌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溶液浓度、pH值及反应时间等对合成抗菌材料中铜离子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较佳反应条件为:CuCl2溶液的浓度0 1mol·L...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将抗菌铜离子与钠基蒙脱石合成抗菌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溶液浓度、pH值及反应时间等对合成抗菌材料中铜离子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较佳反应条件为:CuCl2溶液的浓度0 1mol·L-1,在自然pH值下反应约1h。实验还测定抗菌层状硅酸盐的抗菌性能: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性能良好,但抗霉菌性能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 液相离子交换法 抗菌性能
下载PDF
LNAPLs污染物在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汉乐 马腾飞 程亚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1-34,83,共5页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的运移机制与分布特性。首先,在二维砂槽上进行LNAPL的入渗试验,试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把LANPL的扩散过程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 文章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层状非均质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LNAPL)的运移机制与分布特性。首先,在二维砂槽上进行LNAPL的入渗试验,试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把LANPL的扩散过程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用AutoCAD对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得出不同时刻LNAPL的入渗锋面变化图。结果发现,介质结构突变面改变了LNAPL的迁移模式。在LNAPL由中砂进入细砂层后,由于受到毛细作用的增强,其运移速度加快;而由中砂进入粗砂,受粗砂介质阻滞作用增强的影响,LNAPL运移速度变小。当LNAPL由干砂进入湿润砂体时,由于孔隙水浮托力增大,LNAPL先产生纵向运移,随后以横向迁移的形式在地下水位上部聚积。当达到一定厚度后,LNAPL的压头足以克服浮托力,驱替孔隙水进入砂土孔隙。另外,LNAPL的厚度足够大时,方可克服饱水层受到的浮托力,在地下水位上形成LNAPL池,并因孔隙水向周围砂体排泄,LNAPL池周围的水位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APL 层状非均质 运移机制 分布特性 毛细作用
下载PDF
Al/Ti/Al复合层原位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连接陶瓷 被引量:8
13
作者 邹贵生 吴爱萍 +3 位作者 任家烈 杨俊 梁陈剑 李晓宁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81-985,共5页
用Al/Ti/Al复合层作连接材料,通过连接温度下原位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真空连接Si3N4陶瓷。研究了Al与Ti的厚度匹配和工艺参数对接头显微组织及其强度的影响和接头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当原位生成的连接层金属组织为Al3Ti/Ti/Al3Ti时,由于... 用Al/Ti/Al复合层作连接材料,通过连接温度下原位生成金属间化合物真空连接Si3N4陶瓷。研究了Al与Ti的厚度匹配和工艺参数对接头显微组织及其强度的影响和接头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当原位生成的连接层金属组织为Al3Ti/Ti/Al3Ti时,由于纯金属间化合物Al3Ti脆性大,且其与剩余Ti片的结合强度低,陶瓷接头强度低;当连接层金属组织为大量Al3Ti颗粒加少量Al基固溶体时,连接层金属能获得良好的强化效果,与用纯Al连接的接头相比,接头室温和高温强度显著提高。Al与Ti的厚度匹配和连接参数适当时,接头室温和600℃剪切强度可分别达到89.4MPa和29.7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Al/Ti/Al复合层 金属间化合物 过渡液相扩散连接 高温强度
下载PDF
平板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流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董文才 郭日修 +3 位作者 朱凤荣 李长龄 陈炜然 吴梵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4-37,共4页
在低湍流度水槽里 ,利用片光源显示了平板气液两相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流场结构 ,研究了平板安装位置、来流速度、喷气方式等参数对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影响 .利用激光测速技术测量了平板水平放置时气泡流最外缘处的水平速度及厚度 .... 在低湍流度水槽里 ,利用片光源显示了平板气液两相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流场结构 ,研究了平板安装位置、来流速度、喷气方式等参数对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影响 .利用激光测速技术测量了平板水平放置时气泡流最外缘处的水平速度及厚度 .结果表明 :平板喷气减阻的原因在于喷气改变了平板湍流边界层的流动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湍流边界层 流动显示 激光测速技术 气泡 平板喷气减阻
下载PDF
Al_2O_(3P)/6061Al复合材料瞬间液相扩散连接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卫红 孙大谦 +1 位作者 孙德新 贾树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0,共4页
用纯金属作中间层TLP连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接头存在增强相偏聚区,是接头力学性能的薄弱区域。控制增强相偏聚区是改善接头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文中尝试用Cu,Al金属复合中间层TLP连接Al2O3P/6061Al复合材料,探讨了其接头的显... 用纯金属作中间层TLP连接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接头存在增强相偏聚区,是接头力学性能的薄弱区域。控制增强相偏聚区是改善接头力学性能的一种有效途径。文中尝试用Cu,Al金属复合中间层TLP连接Al2O3P/6061Al复合材料,探讨了其接头的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用Cu,Al金属复合中间层能够控制接头增强相偏聚,改善接头抗剪强度。在连接温度600℃,保温时间60 min的工艺条件下,10μm Al/10μm Cu/10μm Al复合中间层接头增强相偏聚明显下降,接头抗剪强度110 MPa;1.5μm Cu/10μm Al/1.5μm Cu复合中间层接头无明显的增强相偏聚,接头抗剪强度12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中间层 铝基复合材料 瞬间液相扩散连接
下载PDF
液相沉积中间层对2种钛瓷粉的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宇 吴占敖 +3 位作者 殷恒波 葛超群 花曼曼 姜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在纯钛表面液相沉积法制备SiO2中间层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0个纯钛试件平均分为4组(n=10),喷砂后A、B组用液相沉积法在试件表面制备SiO2中间层,C、D组不作表面处理,测各组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参照IS0 9693(1999)Amd.1... 目的:探讨在纯钛表面液相沉积法制备SiO2中间层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将40个纯钛试件平均分为4组(n=10),喷砂后A、B组用液相沉积法在试件表面制备SiO2中间层,C、D组不作表面处理,测各组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参照IS0 9693(1999)Amd.1 2005(E)标准在A、C组试件中份烧结Duceratin瓷粉,在B、D组试件中份烧结Ti-22瓷粉,测各组试件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并对钛瓷结合界面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各组试件表面粗糙度差异无显著性,A、B组钛瓷结合强度高于C、D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A、B组之间及C、D组之间钛瓷结合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各组试件钛瓷结合界面均未见明显氧化层。结论:通过液相沉积法在纯钛表面制备SiO2中间层可提高Duceratin及Ti-22两种常用钛瓷粉的钛瓷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沉积 中间层 纯钛 钛瓷 结合强度
下载PDF
二维纳米材料的自上而下制备:可控液相剥离 被引量:5
17
作者 邵姣婧 郑德一 +1 位作者 李政杰 杨全红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14,共18页
二维纳米材料独特的结构特征赋予了其众多的优异性质,充分利用这些特性有利于实现新材料的制备和新产品的开发,而二维纳米材料的规模化可控制备是实现其广泛应用的必要前提。在众多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各类方法中,基于层状前驱体的液相... 二维纳米材料独特的结构特征赋予了其众多的优异性质,充分利用这些特性有利于实现新材料的制备和新产品的开发,而二维纳米材料的规模化可控制备是实现其广泛应用的必要前提。在众多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各类方法中,基于层状前驱体的液相剥离法以其较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操控性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阐述了二维纳米材料的优异特性及其潜在应用,并以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几种二维纳米材料为例,重点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基于三维层状晶体的液相剥离以制备二维纳米材料的方法,最后对各种液相剥离法的适用性进行总结,并对二维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纳米材料 层状晶体 自上而下制备法 液相剥离 自组装
下载PDF
昆明物理研究所大面积水平推舟液相外延碲镉汞薄膜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孔金丞 宋林伟 +8 位作者 起文斌 姜军 丛树仁 刘燕 荣徽宇 许江明 方东 赵鹏 姬荣斌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报道了近年来昆明物理研究所在富碲水平推舟液相外延碲镉汞外延薄膜制备技术方面的进展。2019年以来,突破了Ф120 mm碲锌镉晶体定向生长技术,使碲锌镉衬底沉积相和夹杂相密度≤5×103 cm^(-2),位错腐蚀坑密度(EPD)≤4.0×10^(4)... 报道了近年来昆明物理研究所在富碲水平推舟液相外延碲镉汞外延薄膜制备技术方面的进展。2019年以来,突破了Ф120 mm碲锌镉晶体定向生长技术,使碲锌镉衬底沉积相和夹杂相密度≤5×103 cm^(-2),位错腐蚀坑密度(EPD)≤4.0×10^(4)cm^(-2),Ф120 mm(111)晶圆衬底的Zn组份分布极差≤0.36%。基于碲锌镉衬底技术的进步,液相外延碲镉汞薄膜的最大生长尺寸达到了70 mm×75 mm,薄膜位错腐蚀坑密度均值为5×10^(4)cm^(-2),X射线双晶回摆曲线半峰宽(DCRC-FWHM)≤35 arcsec,部分可控制到25 arcsec以下;50 mm×60 mm尺寸长波碲镉汞薄膜的厚度极差≤±1.25μm,室温截止波长极差≤±0.1μm,中波碲镉汞薄膜相应指标分别为≤±1μm、≤±0.05μm。材料技术的进展促进了制冷型碲镉汞探测器产能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也支撑了高性能长波/甚长波探测器、高工作温度(HOT)探测器以及2048×2048、4096×4096等甚高分辨率高性能探测器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外延 碲锌镉衬底 碲镉汞薄膜
下载PDF
池沸腾孤立气泡生长过程中微液层蒸发影响的实验和模拟耦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丰 王超杰 +1 位作者 母立众 贺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14-2527,共14页
微液层蒸发是沸腾过程中重要的换热机理。本文旨在通过单个气泡池沸腾实验中测得的气泡动态参数探究孤立气泡生长过程中加热表面的换热机理。首先通过沸腾池和加热表面的严格设计实现了单个气泡沸腾。进一步通过对孤立气泡生长时序图像... 微液层蒸发是沸腾过程中重要的换热机理。本文旨在通过单个气泡池沸腾实验中测得的气泡动态参数探究孤立气泡生长过程中加热表面的换热机理。首先通过沸腾池和加热表面的严格设计实现了单个气泡沸腾。进一步通过对孤立气泡生长时序图像的处理,得到了气泡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气泡直径、纵横比以及气泡根部基圆半径的变化。对比发现,气泡生长速率与气泡根部基圆半径随时间的变化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大液层区域的变化相关程度较低,这表明微液层蒸发直接影响气泡体积变化,在孤立气泡沸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加热表面换热过程的数值模型,基于实验中测得的气泡动态参数对气泡底层的微液层厚度进行了预测;通过多次迭代计算并匹配气泡生长速率和加热棒的温度发现,当表面过热度为4.82 K时,气泡底层微液层厚度约为3.43μm,与相关文献中的微液层厚度测量值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微液层蒸发在孤立气泡沸腾换热过程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揭示了孤立气泡池沸腾过程中近壁面处的换热机制,为进一步的孤立气泡沸腾传热过程数值模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蒸发 气泡 气泡生长速率 基圆半径变化 微液层厚度预测
下载PDF
Mg-Al水滑石晶粒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琦 印万忠 刘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4,共5页
以水镁石和Al(NO3)3.9H2O为镁源和铝源,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Mg-Al水滑石,重点考察了溶液中Mg2+浓度、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Mg-Al水滑石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及晶面选择性生长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SEM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以水镁石和Al(NO3)3.9H2O为镁源和铝源,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Mg-Al水滑石,重点考察了溶液中Mg2+浓度、晶化时间和晶化温度对Mg-Al水滑石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及晶面选择性生长的影响规律,并通过XRD,SEM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提高Mg2+浓度,Mg-Al水滑石晶体结构规整性降低,对水滑石层板和层板叠合方向的发育和生长不利,晶粒尺寸减小;在Mg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晶化温度而延长晶化时间,或固定晶化时间而提高晶化温度,Mg-Al水滑石的晶体结构均趋于完整,晶粒尺寸显著增大,其沿a轴方向的生长速率比沿c轴方向的生长速率快,即[110]晶面的生长速率比[003]晶面的生长速率快。在Mg2+浓度为0.12mol/L,晶化时间为8 h,晶化温度为80℃的条件下,制得了粒度达到纳米级的Mg-Al水滑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水滑石 液相共沉淀 晶粒尺寸 晶面生长选择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