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onic liquids as efficient phase-transfer catalysts for the solid base-promoted monoalkylation of diethyl malonate 被引量:1
1
作者 Hui Sun Juan Li Xiao Chen Cai Dong Jiang Li Yi Da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79-282,共4页
Ionic liquids (ILs) based on 1,3-dialkylimidazolium and tetraalkylammonium cations were employed as a series of efficient, environmentally benign phase-transfer catalysts (PTCs) for the base-promoted monoalkylatio... Ionic liquids (ILs) based on 1,3-dialkylimidazolium and tetraalkylammonium cations were employed as a series of efficient, environmentally benign phase-transfer catalysts (PTCs) for the base-promoted monoalkylation of diethyl malonate.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heterogeneous bases on yields was studied. Good yields and high selectivity were obtained. Solvent-free, mild reaction condition, short reaction time, and easy purification were the merits of this method. The catalytic system (IL-hase) could also be recycled after the extraction of products with e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onic liquids phase-transfer catalysis Diethyl malonate ALKYLATION
下载PDF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s/water interfacial phase transfer induced by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2
作者 NIU Dongxiao CHEN Jiajia +2 位作者 WANG Wei YANG Xinju HU Ju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40-244,共5页
To investigate the affect of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DCEF) on the interfacial phase,in this paper,a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 (HIL)/water as liquid-liquid two-phase binary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deio... To investigate the affect of 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eld (DCEF) on the interfacial phase,in this paper,a hydrophobic ionic liquid (HIL)/water as liquid-liquid two-phase binary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deioned water and l-butyl-3-methyl 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and the topographies of the HIL nanodroplets and nanolayers in ambient water are observed by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The results show the AFM exerting the DCEF can enhance the intersolubility of the HIL/water binary system and induce their interfacial phase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直流电场 水界面 相转移 疏水性 电场诱导 原子力显微镜 HIL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HEAT TRANSFER OF AIR-WATER TWO PHASE FLOW IN A SMALL TUBE
3
作者 刘振华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1997年第2期47-52,共6页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on heat transfer of airwater two phase laminar annular flow through a uniformly heated vertical small tube. Analysis ascertains that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has been performed on heat transfer of airwater two phase laminar annular flow through a uniformly heated vertical small tube. Analysis ascertains that the mechanism of heat transfer is the evaporation of a very thin liquid film attached on the tube wall. The predictions of analytical solutions are quite good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LM evaporation TWO phase FLOW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convection liquid FILM laminar FLOW
下载PDF
基于[bmim][BF_(4)]相转移催化的氟代碳酸乙烯酯高效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方涛 钱刚 +2 位作者 周兴贵 段学志 张晶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3-1551,共9页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工业制备方法主要为卤素交换法,即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与氟化钾(KF)通过取代反应制备FEC。该工艺中,取代反应速率受限于KF相际传质速率,且CEC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酸亚乙烯酯... 氟代碳酸乙烯酯(FEC)是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的重要组分之一,其工业制备方法主要为卤素交换法,即氯代碳酸乙烯酯(CEC)与氟化钾(KF)通过取代反应制备FEC。该工艺中,取代反应速率受限于KF相际传质速率,且CEC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酸亚乙烯酯副产物。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PTC)结构对KF相际传质速率和CEC制FEC主副反应能垒的影响规律和调控机制。优化条件下,PTC为[bmim][BF_(4)](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溶剂为乙腈,反应温度为乙腈回流温度(81.6℃),n(KF)∶n(CEC)=2.5∶1,此时FEC收率高达91.94%(摩尔分数)。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在乙腈中[bmim][BF_(4)]能与KF形成配合物,增加K+和F-的核间距并降低KF的溶解自由能,从而强化相际传质并降低取代反应能垒,实现CEC经KF取代高效制备F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相转移催化 配合物 传质 氟代碳酸乙烯酯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高雷诺数下洗涤冷却管内垂直环状降膜流动传热
5
作者 王亮 王亦飞 +3 位作者 黄悬悬 李婷婷 曾杰 于广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为了研究高雷诺数(R_(e)=1.81×10^(4)~4.23×10^(4))下洗涤冷却管内降液膜的传热特性与机理,对管内液膜厚度分布与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槽缝宽度与液膜Re越大,液膜越厚;液相出口温度随壁面温度而上升,最大传热... 为了研究高雷诺数(R_(e)=1.81×10^(4)~4.23×10^(4))下洗涤冷却管内降液膜的传热特性与机理,对管内液膜厚度分布与传热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槽缝宽度与液膜Re越大,液膜越厚;液相出口温度随壁面温度而上升,最大传热系数约为3.7×10^(3)W·(m^(2)·K)^(-1);传热系数随进口温度上升而下降,最大传热系数约为8.3×10^(3)·W(m^(2)·K)^(-1);液膜Re的增加使传热系数上升,最大传热系数约为9.4×10^(3)W·(m^(2)·K)^(-1);表征传热系数h+与液膜Re近似于正比例关系;通过研究气液两相传热发现,传热过程在液膜入口段0~0.1 m处最剧烈;传热系数随气相温度上升而先升高后降低,最大传热系数约为899 W×(m^(2)·K)^(-1);计算数据与试验关联式的最小误差约在10%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降膜 高雷诺数 液膜分布 对流传热 气液相变
下载PDF
固液相变材料的封装制备及在建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成鑫磊 穆锐 +3 位作者 孙涛 刘元雪 胡志德 蒋昊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83,共15页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绿色建造节能的突出性问题。相变储能技术是指通过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的热储能方式,最终实现调控温度的目标。近年来,相变材料凭借其...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环境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但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绿色建造节能的突出性问题。相变储能技术是指通过相变材料的储热特性来储存或释放热量的热储能方式,最终实现调控温度的目标。近年来,相变材料凭借其储热密度高、等温相变等特性,常以潜热形式放出或吸收热量,从而在建筑领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相变储能技术在建筑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相变材料的制备、复合、封装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相变材料与建筑材料、构件结合使用,为建筑领域的保温储能材料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鉴于此,本文从建筑领域中常见的相变材料出发,以固液相变材料为例,对相变材料的传热理论、封装方法、传热储能、工程应用等几个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综述,提出了相变材料未来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面临的风险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相变材料 传热机理 封装 保温隔热应用
下载PDF
亚毫米气泡和常规尺寸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与传质特性对比
7
作者 崔怡洲 李成祥 +4 位作者 翟霖晓 刘束玉 石孝刚 高金森 蓝兴英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10,F0004,共15页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亚毫米气泡鼓泡塔与常规鼓泡塔在流动和传质特性上的区别,并建立了适用于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鼓泡塔,相同操作条件下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气泡尺寸分... 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亚毫米气泡鼓泡塔与常规鼓泡塔在流动和传质特性上的区别,并建立了适用于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流动和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鼓泡塔,相同操作条件下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气泡尺寸分布更窄,平均尺寸降至前者3%左右,气含率提高2倍以上,比表面积提高2个数量级。另外亚毫米气泡气液两相流中气液径向分布更均匀,轴向返混程度更小。亚毫米气泡鼓泡塔的相界面积是强化传质的关键控制因素,其液相传质系数虽低于常规鼓泡塔,但依靠巨大的相界面积,其体积传质系数是常规鼓泡塔的10倍左右。针对大规模鼓泡塔反应器的模拟结果也表明,亚毫米气泡可使反应器达到更均匀的气含率分布,受初始气液分布的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毫米气泡 鼓泡塔 气液两相流 传质 数值模拟 过程强化
下载PDF
硅基微柱簇阵列微通道流动沸腾实验研究
8
作者 曲玖哲 杨鹏 +4 位作者 杨绪飞 张伟 宇波 孙东亮 王晓东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40-2851,共12页
为实现硅基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强化,分别设计并加工了具有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以丙酮为工质开展热通量200~650 kW·m^(-2)的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微... 为实现硅基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强化,分别设计并加工了具有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结构的微通道换热器,以丙酮为工质开展热通量200~650 kW·m^(-2)的流动沸腾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并联微通道,稀疏微柱簇和致密微柱簇微通道具有更强的两相换热性能;在质量流速43 kg·m^(-2)·s^(-1)的条件下,稀疏微柱簇微通道与致密微柱簇微通道的平均传热系数分别可达到18.6和17.8 kW·m^(-2)·K^(-1),稀疏微柱簇微通道PEC最大可达到1.49。微柱簇阵列随热通量的增加呈现出三种不同流型,可视化研究表明,稀疏微柱簇内产生的汽相更倾向发生微柱簇绕流,而致密微柱簇内产生的汽相更倾向包裹住微柱簇,这使得前者表现出更强的两相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微柱簇阵列 相变 气液两相流 强化换热 气泡行为
下载PDF
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传质特性的数值分析
9
作者 曾乐翔 裴东号 +1 位作者 王现刚 曹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2,48,共7页
为了揭示CO_(2)多气泡上升行为和气液传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VOF(流体体积法)多相流模型结合自定义程序,实现气泡流动与传质的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出现了聚并、破碎、自由上升和排斥等相互作用现象,气泡尾... 为了揭示CO_(2)多气泡上升行为和气液传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VOF(流体体积法)多相流模型结合自定义程序,实现气泡流动与传质的耦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CO_(2)多气泡上升过程出现了聚并、破碎、自由上升和排斥等相互作用现象,气泡尾流经历对称脱落、过渡态和周期性脱落3个阶段,气泡初始间距、气泡初始大小和液相物性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多气泡的运动和传质过程。初始间距较小时气泡易聚并,聚并过程减小了气液接触面积,不利于传质;初始直径较小时气泡运动越不稳定,停留时间长,可以促进气液传质;液相黏度越大阻力越大,抑制了气相在尾流的扩散,不利于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气泡 气液两相流 传质 数值模拟 聚并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传热的液氢管道流动特性仿真研究
10
作者 刘凯 陈叔平 +5 位作者 赵国锋 王鑫 吴宗礼 姚淑婷 王玉洋 马晓勇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5期580-588,共9页
液氢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气液两相流现象,严重影响液氢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液氢管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液氢管道主要传热结构,优选合适的支撑与管道接头形式,并探究液氢管道流动特性,着重分析入口流速、入... 液氢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极易发生气液两相流现象,严重影响液氢输送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针对这一问题,建立液氢管道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液氢管道主要传热结构,优选合适的支撑与管道接头形式,并探究液氢管道流动特性,着重分析入口流速、入口压力等工艺参数对液氢管道截面含气率和温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三角形支撑与Bayonet接头的绝热效果较优;液氢管道输送过程中截面含气率随入口流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佳入口流速,针对内管Φ32 mm的液氢管道,最佳入口流速为4 m/s;液氢管道入口压力增大,截面含气率减小,也可有效降低液氢温升。在液氢管道工艺设计和工程应用中应确定合理的入口流速和压力,以确保液氢管道安全高效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管道 传热 气液两相流 截面含气率 热-流耦合
下载PDF
微通道内气液磺化及其传质特性研究
11
作者 张坤 张鸿 +3 位作者 张玮 胡恒 于嘉朋 李耀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2,108,共7页
以气相SO3作磺化剂,设计了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气液微磺化系统。依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微通道内伴有磺化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表征,并测量液膜厚度;通过湍流扩散系数考察湍流对传质的影响,并以此... 以气相SO3作磺化剂,设计了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气液微磺化系统。依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微通道内伴有磺化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表征,并测量液膜厚度;通过湍流扩散系数考察湍流对传质的影响,并以此计算液相传质系数和Hatta数。结果表明,微通道内伴有反应气液两相呈带波浪环状流,液膜平均厚度在90~160μm之间;增加液相流量会增大湍流扩散系数,从而增大传质系数。同时,传质系数会随十二烷基苯(DDB)转化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在反应后期,反应产物将严重阻碍传质过程;此外,Hatta数计算结果表明,其值均大于3,表明微通道中磺化反应仍然是一个快速但受扩散控制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气液磺化 传质特性 气液两相流型 十二烷基苯磺酸
下载PDF
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热裂解转移率
12
作者 张改红 徐月莹 +3 位作者 石栋栋 杨鹏飞 黄申 毛多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26,457,共8页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作为糖基供体与异丁香酚(Ⅱ)进行反应,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了异丁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然后在甲醇钠中脱乙酰化得到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Ⅳ)。将化合物Ⅳ加入卷烟...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作为糖基供体与异丁香酚(Ⅱ)进行反应,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了异丁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然后在甲醇钠中脱乙酰化得到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Ⅳ)。将化合物Ⅳ加入卷烟中,测试了其在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合成Ⅲ采用离子液体催化法(收率56.8%)优于相转移催化法(收率43.5%)。离子液体催化法反应条件为: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为催化剂、氯仿为溶剂、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n(Ⅰ)∶n(Ⅱ)=0.8∶1,n(Ⅰ)∶n(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1∶1、室温、反应时间8 h。在上述条件下,化合物Ⅲ的收率为56.8%。化合物Ⅲ在甲醇钠/甲醇溶液中反应脱去四乙酰基,得到化合物Ⅳ,收率87.6%。卷烟燃吸过程中,化合物Ⅳ热裂解为异丁香酚,异丁香酚向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相转移催化 糖苷化 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 热裂解转移率 香料与香精
下载PDF
过滤双流体模型的水平管道内稠油输送数值模拟
13
作者 陈羽佳 王淑彦 +3 位作者 邵宝力 袁子涵 谢磊 马一玫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793,共9页
针对介观尺度下蜡晶颗粒聚团在管壁形成宏观尺度下石蜡层的现象,采用过滤双流体模型研究水平管道输送伴有固态沥青质的稠油的液固两相流流动和传热特性.对比均匀结构曳力模型和亚格子曳力模型的模拟结果,获得了颗粒相时均体积分数、颗... 针对介观尺度下蜡晶颗粒聚团在管壁形成宏观尺度下石蜡层的现象,采用过滤双流体模型研究水平管道输送伴有固态沥青质的稠油的液固两相流流动和传热特性.对比均匀结构曳力模型和亚格子曳力模型的模拟结果,获得了颗粒相时均体积分数、颗粒相压力和过滤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等参数分布规律.同时分析了壁面温度对稠油温度分布和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均匀模型Gidaspow model相比,过滤模型能够揭示蜡晶颗粒非均匀流动结构对液固两相流的变化规律.Filtered modelⅡ的结果更加接近于试验结果,Filtered modelⅡ的结果随着蜡晶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当蜡晶颗粒相体积分数增加到12%时,加入壁面修正的亚格子模型的误差仅为4.1%.而ZAMBRANO等人模拟结果与试验压降的误差为12.9%.亚格子尺度模型能够详细地再现沥青质颗粒聚团的介观尺度流动行为,为稠油输送过程中的蜡晶聚集以及流动过程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过滤双流体模型 水平管道 液固两相流 传热
下载PDF
基于电池冷却用新型脉动热管性能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李新泽 张双星 +1 位作者 杨洪海 杜文静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2232,共11页
提出一种电池冷却用C形脉动热管(pulsating heat pipe,PHP),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和包裹特性。选择甲醇、丙酮、去离子水、乙醇和甲醇-丙酮混合物为PHP工质,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和充液率(filling rate,FR)工况下PHP的性能。结果表明,FR... 提出一种电池冷却用C形脉动热管(pulsating heat pipe,PHP),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和包裹特性。选择甲醇、丙酮、去离子水、乙醇和甲醇-丙酮混合物为PHP工质,实验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和充液率(filling rate,FR)工况下PHP的性能。结果表明,FR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C形PHP稳定运行,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热阻、传热极限等指标,选取合适的FR。实验研究范围内,C形PHP最佳FR在45%左右。综合考虑蒸发温度与热阻,甲醇-丙酮混合物C形PHP具备更好的性能,能够满足第二代Mirai电池冷却需求,可将其表面温度控制在84℃以下,允许的电池最大体积功率密度为6 kW/L。依据应用场合选择工质和布置方式后,PHP能保证受控对象的安全运行。相关结论为电池热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传热 热力学性质 气液两相流 相变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板管型蒸发式冷凝器的流动与换热研究
15
作者 孙凯 刘湘云 +3 位作者 柯秀芳 陈观生 刘良德 吴宏伟 《节能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13-218,236,共7页
为了研究板管型蒸发式冷凝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优化其板片凹陷孔的结构,本研究采用商用软件Fluent对气液流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控制变量、逐层优化的方法,研究了各雷诺数(Re)下板片凹陷孔的不同深度(H)和小直径(D_(1))对板片流... 为了研究板管型蒸发式冷凝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优化其板片凹陷孔的结构,本研究采用商用软件Fluent对气液流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控制变量、逐层优化的方法,研究了各雷诺数(Re)下板片凹陷孔的不同深度(H)和小直径(D_(1))对板片流动与换热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所有Re的条件下,努塞尔数(Nu)随着H的增大而增大,且存在一个最佳值——H=3 mm,当H继续增加时,Nu反而开始下降。在确定H的最佳值后,发现在所有Re的条件下,不同D_(1)对Nu的变化影响也存在一个最佳值D_(1)=6 mm,使得换热效果最好。通过实验验证,最佳尺寸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虽然Re越大,换热效果越好,但也带来了更高的能耗,因此在最佳结构下需要在能耗和效率之间做出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式冷凝器 数值模拟 强化换热 结构优化 气液两相
下载PDF
液相法合成MOF-808催化糠醛转移加氢研究
16
作者 王彤 夏晓光 左艳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1,共8页
采用简单易行的常压液相合成法,通过调节氧氯化锆和均苯三甲酸的比例,制备得到MOF-808-x,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一系列表征。以糠醛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MOF-80... 采用简单易行的常压液相合成法,通过调节氧氯化锆和均苯三甲酸的比例,制备得到MOF-808-x,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其结构、形貌进行一系列表征。以糠醛加氢为探针反应,考察了MOF-808-x在异丙醇为氢供体体系中催化糠醛转移加氢制糠醇反应性能,并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合成催化剂适宜的原料配比可以提高反应活性。以MOF-808-1为催化剂时,在100℃反应2 h,糠醛转化率为100%,糠醇选择性>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法 金属有机框架 糠醇 转移加氢
下载PDF
凝相粒子相变及微观传热对喷管内两相流动换热的影响规律研究
17
作者 卢昱皓 轩梓灏 +3 位作者 沈法权 胡成卓 方文振 陶文铨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9-536,共8页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燃气中氧化铝凝相粒子与环境间的传热及凝固过程影响了喷管两相流动换热过程。构建了凝相粒子的微观传热模型—粒子与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及液-固相变模型,并将粒子微观传热模型与喷管内一维两相非平衡流动模... 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燃气中氧化铝凝相粒子与环境间的传热及凝固过程影响了喷管两相流动换热过程。构建了凝相粒子的微观传热模型—粒子与环境间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及液-固相变模型,并将粒子微观传热模型与喷管内一维两相非平衡流动模型进行耦合计算,获得了考虑凝相粒子相变及微观传热对喷管内非平衡两相流动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基于Drake模型计算喷管内粒子与环境间对流换热的精度最高,对于粒子而言辐射传热远小于对流传热,占比仅为0.041%。考虑粒子液-固相变时,计算得到的气相和凝相粒子出口温度显著高于不考虑相变的,而出口速度则略为升高。当喷管入口温度为3000 K时,与无相变的结果相比较,气相和凝固粒子的出口温度分别高出25.5%和26.7%,而出口速度则分别高出1.2%和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管 两相流动 液-固相变模型 对流换热 辐射换热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制备梯度多孔镍电极及其电解水制氢性能
18
作者 王见 宋嘉薇 +6 位作者 董东东 刘太楷 王先彬 闫星辰 毛杰 邓春明 张楠楠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487-494,共8页
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碱式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之一。对镍电极进行多孔化处理,可有效提高其析氢效率并降低制氢能耗。然而,现有报道仅研究了孔隙率、平均孔径等对电极析氢性能的影响,缺乏针对梯度多孔电极孔隙尺寸和分布等影响的研究。为... 镍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碱式电解水制氢电极材料之一。对镍电极进行多孔化处理,可有效提高其析氢效率并降低制氢能耗。然而,现有报道仅研究了孔隙率、平均孔径等对电极析氢性能的影响,缺乏针对梯度多孔电极孔隙尺寸和分布等影响的研究。为此,设计了4组具有不同孔隙尺寸和排布方式的多孔电极模型,并且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制备高精度成型电极样品,表征了样品的表面形貌、截面微观组织、电化学性能及稳定性,深入分析和研究了样品的析氢性能。结果表明,4组样品均呈现出粗糙微观表面,为析氢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所有样品均表现出优异的电解稳定性,经测试后未见明显的性能衰减。梯度多孔结构有利于气液传质,减小气泡层电阻,降低析氢过电位。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梯度多孔样品的析氢过电位虽仅为406 mV,但气液传质效果较差,而气泡层电阻较大的均匀多孔样品的析氢过电位却高达766 mV。梯度多孔结构的构筑可显著提高镍电极的析氢动力学特性,梯度多孔样品的Tafel斜率最低为129 mV∙dec^(−1),明显低于均匀多孔电极的Tafel斜率168和211 mV∙dec^(−1)。析氢过程受Volmer步骤控制,尽管镍电极析氢动力学特性得到提升,但并未改变镍电极的析氢机理,所有样品的Tafel斜率均高于120 mV∙dec^(−1)。因此,引入梯度多孔结构可有效降低镍电极材料的析氢过电位,提升析氢性能。本研究为镍电极的结构优化设计及析氢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电解水 激光选区熔化 梯度多孔结构 孔隙尺寸 电解性能 析氢动力学 气液传质 析氢性能
下载PDF
薄壁颈管气相液氮罐设计漏热计算及验证
19
作者 施敏海 庞嘉炜 +2 位作者 陈光奇 陆晓莉 魏裕隆 《低温与特气》 CAS 2024年第3期38-42,共5页
为适应生物样本低温储存的发展需求,试制了有效容积375 L、320 mm大口径偏口气相液氮罐。为降低漏热,达到蒸发率指标的设计要求,采用薄壁颈管结构的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结构,给出了固体导热、辐射传热及残余气体自由分子导热的漏热估算... 为适应生物样本低温储存的发展需求,试制了有效容积375 L、320 mm大口径偏口气相液氮罐。为降低漏热,达到蒸发率指标的设计要求,采用薄壁颈管结构的优化设计。根据设计结构,给出了固体导热、辐射传热及残余气体自由分子导热的漏热估算方法及结果,漏热设计计算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蒸发率指标。对一批试制品的初样产品的测试验证表明,其静态液氮蒸发率在(1.15~1.32)%/d,符合设计要求,产品主要性能指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 液氮容器 低温生物保存 传热 漏热 静态日蒸发率
下载PDF
气液两相流对直接接触膜蒸馏传质强化和阻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会宁 马淑洁 +2 位作者 张伟 张忠明 张少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5-603,共9页
系统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对板框式膜组件内直接接触膜蒸馏过程的传质强化特性和阻垢性能,结合对流道内气泡尺寸和流动特性的观察和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进料温度、进料浓度、进气流量和进料流量条件下鼓泡对膜蒸馏的传质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 系统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对板框式膜组件内直接接触膜蒸馏过程的传质强化特性和阻垢性能,结合对流道内气泡尺寸和流动特性的观察和定量分析,讨论了不同进料温度、进料浓度、进气流量和进料流量条件下鼓泡对膜蒸馏的传质强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鼓泡强度下,低进料温度和高进料浓度的系统由于温差极化和浓差极化更严重,鼓泡对传质的强化效果更显著;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加,气泡尺寸增大,气泡的上升速度随气泡尺寸先增大后减小,对膜通量的提高比也先增加后减小.50~100 mm^(2)的气泡具有最快的上升速度,对膜面边界层扰动最强,传质强化效果最好;大于100 mm^(2)的气泡由于体积过大,受到来自隔网、壁面的阻力也会更大,导致气泡的上升速率减小,且过大的气泡尺寸使料液与膜壁接触面积减小,导致有效传质面积减小,强化效果减弱.随着进料流量提高,隔网对气泡的剪切作用增强,气泡变小,最佳进气流量增大.研究结果也表明鼓泡能提升高盐溶液浓缩过程的水通量,推迟晶体在膜面沉积发生的时间,显著减缓结垢层的增长速度.研究结果将为气液两相流对膜分离过程的传质强化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膜蒸馏 过程强化 气液两相流 极化现象 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