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胶体液和晶体液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对比研究
1
作者 黄浩 郭永明 +3 位作者 万展鸥 张璐 林湘 纪云航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人工胶体液和晶体液在容量反应性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ICU住院138例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扩容(A)组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扩容(B)组。...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人工胶体液和晶体液在容量反应性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ICU住院138例脓毒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扩容(A)组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扩容(B)组。比较两组治疗72小时后,电解质、肌酐、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动脉血气分析、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VI)、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中心静脉压(CVP)、水肿情况。结果A组GEDI较B组增加,A组肌酐、乳酸、EVLW、PVPI、水肿较B组少,剩余碱较B组更高,电解质、APTT、PT、CI、SVI、CVP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使用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扩容较晶体液显著改善循环血容量,减少毛细血管渗漏、血管外肺水,减少水肿发生及肾损害,更能显著改善代酸和降低乳酸水平,不增加对凝血功能、电解质及心功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 晶体液 感染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射流参数对双孔液态CO_(2)相变冲击岩石裂纹扩展的影响
2
作者 于建新 王云蒙 +1 位作者 王金星 陈晨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158,共13页
液态CO_(2)相变作用时的射流形状与冲击方向影响着破岩效果。基于自行构建的试验系统,结合LS-DYNA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孔液态CO_(2)在不同气流释放方向组合下的岩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双孔X方向相背冲击时,岩石裂纹并不能在两孔之间... 液态CO_(2)相变作用时的射流形状与冲击方向影响着破岩效果。基于自行构建的试验系统,结合LS-DYNA数值模拟,研究了双孔液态CO_(2)在不同气流释放方向组合下的岩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双孔X方向相背冲击时,岩石裂纹并不能在两孔之间扩展贯通。双孔X方向相对冲击时,两孔之间形成贯穿裂纹。双孔Y方向同向冲击时,裂纹沿初始冲击方向扩展,并在孔周围扩展形成多条裂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释放口组合冲击作用下,X方向相对冲击时裂纹在两孔之间形成贯穿,初始裂纹继续扩展贯穿至前后侧面。X方向相背冲击下的试样裂隙主要向预留孔四周扩展。Y方向同向冲击下试样内部裂隙沿初始气流冲击方向的反方向扩展,并未形成贯穿裂纹。从裂纹定向扩展效果而言,双孔X方向相对冲击效果最好,Y方向同向冲击次之,X方向相背冲击最差。从顶面主裂纹扩展数量而言,X方向相背冲击最多,Y方向同向冲击次之,X方向相对冲击最少。研究结果可为CO_(2)冲击致裂技术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CO_(2) 相变冲击 裂纹扩展 损伤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进展研究
3
作者 谢作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9期169-171,共3页
脓毒性休克临床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主要引发原因为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循环衰竭或者细胞代谢异常。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加强监测并实施液体复苏对于保持循环稳定有重要意义,能够使血管内容量不足得到有效纠正,既有助于保... 脓毒性休克临床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主要引发原因为病毒、细菌等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循环衰竭或者细胞代谢异常。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加强监测并实施液体复苏对于保持循环稳定有重要意义,能够使血管内容量不足得到有效纠正,既有助于保证组织灌注,还可使心输出量(CO)增加,避免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现象,降低患者病死风险,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脓毒性休克患者实际诊疗过程中同一患者不同疾病时期以及不同患者感染因素、病理生理特征、宿主遗传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在为脓毒性休克患者实施液体复苏治疗时,必须对患者疾病情况以及容量反应性加强监测,根据监测结果以及患者所处病情阶段制定个体化、针对性的液体复苏方案,最终使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风险有效降低,有效促进其预后改善,帮助患者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监测 液体复苏 血容量不足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悬浮污泥过滤工艺优化与应用
4
作者 曲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10期90-95,共6页
某油田采用SSF(悬浮污泥过滤)技术处理采出水,设计出水执行Q/SY DQ 0605—2006《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8·3·2”标准。近年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出站水质达标率低,为提高出站水质,该油田组织... 某油田采用SSF(悬浮污泥过滤)技术处理采出水,设计出水执行Q/SY DQ 0605—2006《大庆油田油藏水驱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中规定的“8·3·2”标准。近年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出站水质达标率低,为提高出站水质,该油田组织开展了现场调研,对采出水进行分析及处理工艺评价,找出了影响达标率的4个关键因素,制定了相应优化对策。依据调研情况,从3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研究:优化药剂,开展水处理工艺药剂筛选,优选杀菌剂,提升杀菌效果,同时筛选SSF工艺药剂,提升悬浮污泥层密实度;优化工艺,开展SSF工艺污泥层构建现场试验及水力冲击试验,并重新校核SSF工艺处理能力;优化管理,调整工艺运行参数,延长沉降段沉降时间,定期组织容器清淤、收油、排泥工作,提高油、悬浮物固体的去除率。通过以上工作,实现了出站水质中菌类浓度达标率100%,滤后含油浓度达标、悬浮物固体浓度下降,逐步提高了出站水质达标率。结果表明,对SSF处理工艺进行的优化与应用能够促进出站水质指标的提升,对今后采出水站优化运行、改扩建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污泥过滤 达标率 药剂筛选 污泥层构建 水力冲击 液位运行
下载PDF
Study on Internal Supersonic Flows with Pseudo-shock Wave Using Liquid Crystal Flow Visualization Method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东屏 兆文忠 +1 位作者 杉山弘 东条启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The flo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using shear-sensitive liquid crystal is appli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 Mach 2 internal supersonic flow with pseudo-shock wave (PSW) in a pressure-vacuum supersonic wind tunnel. It... The flow visualization technique using shear-sensitive liquid crystal is appli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 Mach 2 internal supersonic flow with pseudo-shock wave (PSW) in a pressure-vacuum supersonic wind tunnel. It provides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mainly concerning the overall flow structure, such as the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reattachment locations and the dimensionalities of the flow. Besides, it can also g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urface streamlines, vortices in separation region and the corner effect of duct flow. Two kinds of crystals with different viscosities are used in experiments to analyze the viscosity effect.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schlieren picture, confirm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liquid crystal in flow-visu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flow visualization 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pseudo-shock-wave shock wave/turbulent boundary layer interaction shear-sensitive liquid crystal comer effect
下载PDF
充液管结构人员抗爆炸冲击防护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钰 鲁殊凡 +3 位作者 索涛 侯兵 范志强 李元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74-2382,共9页
区域冲突和恐怖袭击等爆炸环境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频频发生,且爆炸引起的人体损伤也已成为现代战争中士兵的主要致伤形式。针对人体抗爆炸冲击波防护的迫切需求,设计制作模拟人体的硅胶试验段,利用激波管试验研究一种柔性充液管结构的... 区域冲突和恐怖袭击等爆炸环境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频频发生,且爆炸引起的人体损伤也已成为现代战争中士兵的主要致伤形式。针对人体抗爆炸冲击波防护的迫切需求,设计制作模拟人体的硅胶试验段,利用激波管试验研究一种柔性充液管结构的冲击波衰减作用,探索将冲击波的能量转化为管内的液体内能和动能,实现冲击波能量的有效转移和耗散。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协调冲击波作用下的液体流动耗能和液体自身吸能(凝胶化),最高可以衰减35%的超压峰值和30%的比冲量。相关研究对于提高人员爆炸冲击防护水平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液管结构 冲击波防护 激波管 超压 冲量
下载PDF
高温加热-液氮冷冲击处理后花岗岩声发射演化特征及损伤本构模型
7
作者 薛熠 张智豪 +5 位作者 刘嘉 蔡承政 张志镇 高峰 时旭阳 张云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9-1859,共11页
通过液氮(LN_2)压裂在储层中形成大规模裂隙网络,可以有效提高干热岩储层的热能提取效率。为研究液氮冷冲击作用对不同温度储层的压裂机理和致裂效果的影响,对经过高温加热(25℃~400℃)和液氮冷冲击处理后的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 通过液氮(LN_2)压裂在储层中形成大规模裂隙网络,可以有效提高干热岩储层的热能提取效率。为研究液氮冷冲击作用对不同温度储层的压裂机理和致裂效果的影响,对经过高温加热(25℃~400℃)和液氮冷冲击处理后的花岗岩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了花岗岩力学强度及声发射等多项参数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构建了考虑声发射参数的损伤本构模型,用于评价和预测高温加热-液氮冷冲击处理后花岗岩的变形和强度特征。结果表明:高温和液氮冷冲击的联合作用显著劣化了花岗岩力学性能,峰值强度逐渐降低,最大降幅达到32.8%。同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不同矿物颗粒之间的热膨胀变形存在差异,导致矿物颗粒之间变形不协调。随着初始加热温度的升高,声发射最大b值平均值显著上升,最大增幅达到32.2%,且声发射振铃计数的初始静默阶段对应的应变量大幅度降低,最大降幅达到54.3%。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液氮冷冲击作用使得微裂纹的生长更为密集,花岗岩在外部荷载作用下,微裂隙不断扩展贯通,更容易形成剪切变形,发生剪切破坏的起始应力水平逐渐下降,最大降幅达到62.3%,同时RA-AF散点值在剪切区域占比增加,最大增幅达到29.5%。此外,本文以声发射振铃累计计数为变量构建了考虑声发射参数的损伤本构模型,能够描述不同高温和液氮冷冲击处理后花岗岩各力学参量在变形破坏过程中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声发射 高温加热-液氮冷冲击 损伤破坏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床旁超声参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中的指导价值
8
作者 刘帅 王泽熙 +2 位作者 徐梅先 岳燕科 曹利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96-800,819,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中的指导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治疗...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中的指导价值,并分析其对患儿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床旁超声监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床旁超声参数、组织灌注指标、乳酸、乳酸清除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IL)-23/IL-17炎症轴、累计输液量、尿量、液体正平衡量等差异,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28 d内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6 h、12 h、24 h后两组HR、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度明显下降,MAP及CVP、下腔静脉内径最大径、最小径及每搏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 h、12 h、24 h HR、Pv-aCO_(2)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6 h、12 h、24 h乳酸低于对照组,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6 h、12 h、24 h HMGB1、IL-23、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12 h、24 h液体正平衡量、累计输液量低于对照组,尿液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在儿童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方面具有一定指导价值,可改善患儿组织灌注指标,并降低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病情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床旁超声 脓毒性休克 液体管理 指导价值 预后
下载PDF
碳酸氢钠林格液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郭卫东 高尚兰 姚童翔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 目的:比较碳酸氢钠林格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用于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分为A、B组,每组40例。A组接受碳酸氢钠林格液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B组接受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复苏处理后0、1、3、6、12、24、48 h乳酸清除率,复苏第0、6、12、24、48 h电解质指标(K^(+)、Na^(+)、Cl^(-)),血流动力学恢复稳定时间(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0、6、12、24、48 h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评分),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0~48 h,两组乳酸清除率均呈升高趋势,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水平有随时间升高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Cl^(-)水平低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组中心静脉压恢复时间、平均动脉压恢复时间、ICU住院时间更短,死亡率更低(P<0.05)。qSoFA评分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且A组12、24、48 h qSoFA评分低于B组(P<0.05)。A组48 h内所用液体总量少于B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4)。结论:碳酸氢钠林格液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脓毒性休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林格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下载PDF
防回油冲击液压油箱结构改进
10
作者 程昱杰 陈冬京 +2 位作者 张昊天 张晋 周东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2,共7页
液压系统有向集成化、轻量化发展的趋势。液压油箱小型化,会导致油液回油时产生回油冲击,造成油箱内部发生卷气现象,使油液中气体污染物含量增高,影响油液品质,甚至在油箱透气帽处发生油液飞溅现象,影响系统密封性。针对油箱的使用工况... 液压系统有向集成化、轻量化发展的趋势。液压油箱小型化,会导致油液回油时产生回油冲击,造成油箱内部发生卷气现象,使油液中气体污染物含量增高,影响油液品质,甚至在油箱透气帽处发生油液飞溅现象,影响系统密封性。针对油箱的使用工况,分析仿真模型的适用条件,建立AGV小车油箱的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初始情况和结构改进后油箱内部的油液运动状态。对AGV小车进行验证性实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回油液面状态相近,仿真模型计算效果良好,基于仿真模型得到能够减轻该油箱回油冲击的油箱结构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油冲击 矩形液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晓宇 王紫薇 要丽琴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50-453,560,共5页
目的探究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在重症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4例,予以30 mL/kg液体复苏治疗。分别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进行分组,... 目的探究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3年4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在重症科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4例,予以30 mL/kg液体复苏治疗。分别根据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及液体负平衡量进行分组,记录患者的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血乳酸、机械通气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占比、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不同时间完成液体复苏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分析:1 h<T<3 h组患者液体复苏3 h后SOFA评分低于T≤1 h组、T≥3 h组(P<0.05)。各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比较,1 h<T<3 h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最低,T≤1 h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液体负平衡量脓毒症患者的预后状况分析:V<500 mL/24 h组患者液体复苏3 h后SOFA评分低于V≥500 mL/24 h组(P<0.05)。V<500 mL/24 h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低于V≥500 mL/24 h组(P<0.05)。两组生存曲线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液体复苏3 h后SOFA评分、液体负平衡量、液体复苏完成时间是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脓毒症休克患者在1~3 h内完成液体复苏,且液体复苏后维持<500 mL/24 h的液体负平衡量,有助于降低患者的28 d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完成时间 液体负平衡量 28 d病死率
下载PDF
液氯钢瓶防震胶圈拆装机的设计与使用
12
作者 刘建东 《氯碱工业》 CAS 2024年第6期18-19,共2页
根据液氯钢瓶防震胶圈的结构特性和拆装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机械传动和自动控制的胶圈拆装机。该设备采用PLC进行自动控制,提高了拆装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 液氯钢瓶 防震胶圈 拆装设备 机械传动 PLC控制系统
下载PDF
基于雷电冲击的绝缘液体放电后续冲击波现象观测与分析
13
作者 郦申聪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7期338-340,共3页
阐述利用纹影照相技术在变压器油中观测冲击波现象,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在正雷击电压下,在5mm,10mm,15mm的非均匀间隙下进行。结果表明,在传播过程中,冲击波的传播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表明冲击波的压力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 阐述利用纹影照相技术在变压器油中观测冲击波现象,以及实验装置的设计。实验在正雷击电压下,在5mm,10mm,15mm的非均匀间隙下进行。结果表明,在传播过程中,冲击波的传播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表明冲击波的压力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同时提出一种描述冲击波压力与传播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简化函数,用于估计由于电子和热能耗散而产生的流注内的初始压力。流注通道内的压力剖面可以更好地了解液体排放的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液体 流注 冲击波 纹影照相技术 冲击波速度
下载PDF
钢/铝双金属固-液复合工艺研究
14
作者 张达 周建溢 +4 位作者 孙建波 黄志求 张云龙 焦玉凤 胡明 《铸造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593-599,共7页
研究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钢/铝复合材料,预先对钢基体表面预处理,在浇铸过程中改变钢基体的移动速度,使得铝液与钢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及导热仪检测分析钢/铝复合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及导热性,用万能力... 研究冲击射流固-液复合法制备钢/铝复合材料,预先对钢基体表面预处理,在浇铸过程中改变钢基体的移动速度,使得铝液与钢基体产生不同程度强化换热作用。利用SEM、XRD、EDS及导热仪检测分析钢/铝复合层的组织形貌、成分及导热性,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测量其剪切强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钢基体移动速度升高,铝液对钢基体冲击射流换热量减小,复合界面由Fe/Al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钢基体表面镀锌层起到了润湿、漫流、保护作用,有效提升了钢/铝之间结合强度。在浇铸温度810℃,钢基体移动速度为12 mm/s时,测得结合强度为19.1 MPa,测得最高热导率为88.23 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强化换热 钢/铝双金属 固-液复合 镀锌
下载PDF
Spray Atomization and Structure of Supersonic Liquid Jet with Various Viscosities of Non-Newtonian Fluids 被引量:1
15
作者 Jeung Hwan Shin Inchul Lee +1 位作者 Heuydong Kim Jaye Koo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2年第4期297-304,共8页
Thes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re designed to study shock wave characteristics and spray structure. Supersonic liq- uid jets injected into ambient fields are empirically studied using projectile impacts in a two-s... Thes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re designed to study shock wave characteristics and spray structure. Supersonic liq- uid jets injected into ambient fields are empirically studied using projectile impacts in a two-stage light gas gun. This study looks primarily at the design of the nozzle assembly, the tip velocity of the high speed jet, the structure of the spray jet and the shock wave generation process. The supersonic liquid jets were visualized using an ultra high-speed camera and the schlieren system for visualization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shock wave angle. The experimental re- sults with straight cone nozzle types and various non-Newtonian fluid viscositie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nozzle geometry on the jet behavior are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ck wave generation and spray jet structure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nozzle geometry. The expansion gases accelerated the projectile, which had a mass of 6 grams, from 250 m/s. As a result,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jet velocity appeared in the liquid jet with high viscosity properties. Supersonic liquid jets, which occurred at the leading edge the shock waves and the compression waves in front of the jets, were observed. Also, the shock wave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atomization process for each spray dropl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o-Stage Light Gas GUN PROJECTILE Impact Non-Newtonian Fluid SUPERSONIC liquid Jet shock Wave SMD
下载PDF
Mechanism of drilling rate improvement using high-pressure liquid nitrogen jet 被引量:1
16
作者 HUANG Zhongwei WU Xiaoguang +2 位作者 LI Ran ZHANG Shikun YANG Ruiyue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4期810-818,共9页
To address the high rock strength and low drilling rate issues in deep oil/gas and geothermal exploitation,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s on three kinds of rock samples(granite, shale and sandstone) subjected... To address the high rock strength and low drilling rate issues in deep oil/gas and geothermal exploitation, we performed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s on three kinds of rock samples(granite, shale and sandstone) subjected to liquid nitrogen(LN2) cooling and conducted rock-breaking experiments using LN2 jet. Rock-brea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LN2 jet, heat transfer features between LN2 and rock and thermal stress evolution in rock were analyzed. A novel high-pressure LN2 jet assisted drilling method was proposed accordingly.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LN2 thermal shock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uniaxial compression strength and elastic modulus of rock. Rock damage and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deterioration become more pronounced with increasing rock temperature. The LN2 jet has merits of high rock-breaking efficiency and low threshold rock-breaking pressure. Rock failure under LN2 jet impact is characterized by large volume breakage and the rock-breaking performance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with increase of rock temperature. Under the impact of LN2 jet, the damage of granite is the most remarkable among the three rock samples. Thus, this method works better for high temperature granite formations. I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speeding up drilling rate in deep hot dry rock geothermal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nitrogen JET cold shock JET impact rock-breaking experiment assisted DRILLING DRILLING RATE IMPROVEMENT
下载PDF
高温熔融锡液遇水爆炸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国剑 单梦琪 +1 位作者 周宁 王政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研究低熔点金属锡遇水爆炸机理及能量转化过程,搭建了一套由高频熔融炉、高速摄像机和信号采集仪等组成的可视化实验平台,监测锡与水的质量比为5、10、15和20时熔融锡液与水接触反应过程,并选取中高熔点金属铝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对比实... 为研究低熔点金属锡遇水爆炸机理及能量转化过程,搭建了一套由高频熔融炉、高速摄像机和信号采集仪等组成的可视化实验平台,监测锡与水的质量比为5、10、15和20时熔融锡液与水接触反应过程,并选取中高熔点金属铝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同时,结合能量守恒定律、爆炸冲击理论建立数学计算模型,用于定量分析爆炸冲击波能量。结果表明:质量比为5时,熔融锡液与水反应触发2次蒸汽爆炸;由相同条件下熔融铝液遇水爆炸实验,反应剧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金属碎化程度和金属热扩散率有关。此外,高温熔融锡液遇水爆炸过程中,0.45%~10.91%热能转化为冲击波能量。随着质量比的增加,冲击波能量转化率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当质量比为10时,冲击波能量转化率最大。由锡/铝遇水爆炸实验的冲击波压力曲线可知,当质量比小于12.69时,锡液遇水爆炸实验的冲击波能量转化率高于铝液遇水爆炸实验的冲击波能量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机理 能量转化率 高温熔融锡液 蒸汽爆炸 冲击波
下载PDF
Studies of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impact of a gaseous jet on liquid–water column
18
作者 Jian Wang Wen-Jun Ruan +1 位作者 Hao Wang Li-Li Zhang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6期293-301,共9页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were presented on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gaseous jet impinging on liquid–water column. The effects of the impinging process on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Both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were presented on th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gaseous jet impinging on liquid–water column. The effects of the impinging process on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rocket engine were also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quid–water had better flame and smoke dissipation effect in the process of gaseous jet impinging on liquid–water column.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aseous jet and the liquid–water column resulted in two pressure oscillations with large amplitude appearing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f the rocket engine with instantaneous pressure increased by 17.73% and 17.93%, respectively. To analyze the phenomena, a new computational method was proposed by coupling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MIXTURE model with the phase change equations of water and the combustion equation of propella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generation of gas, the accelerate gas flow, and the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gaseous jet and liquid–water column.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a cavity would be formed in the liquid–water column when gaseous jet impinged on the liquid–water column.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cavity increased obviously after each pressure oscillation.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impingement, the gaseous jet was blocked due to the inertia effect of high-density water, and a large amount of gas gathered in the area between the nozzle throat and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The shock wave was formed in the nozzle expansion section. Under the dual action of the reverse pressure wave and the continuously ejected high-temperature gas upstream, the shock wave moved repeatedly in the nozzle expansion section, which led to the flow of ga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being blocked, released, re-blocked, and re-released. This was also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essure oscillations in the combustion cha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eous JET liquid–water COLUMN pressure OSCILLATIONS shock WAVE
下载PDF
船舶非满载罐体内液体横向运动冲击的动力响应
19
作者 陈雷 王向阳 王雪婷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37-144,共8页
为提高储罐运输液体的安全性,考虑船舶运动与非满载罐体内液体介质晃动的耦合作用,以40 m 3的卧式筒形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储罐内液体与罐体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分析船舶转向或遭遇强横风时罐内液体的冲击动力响应,监测不同充... 为提高储罐运输液体的安全性,考虑船舶运动与非满载罐体内液体介质晃动的耦合作用,以40 m 3的卧式筒形储罐为研究对象,建立储罐内液体与罐体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分析船舶转向或遭遇强横风时罐内液体的冲击动力响应,监测不同充装率和横向激励下罐内液体的瞬时横向冲击载荷与液体的质心位置变化,分析安装不同高度的防波板对罐内液体冲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时域内,罐体内液体的横向运动冲击呈周期性变化,液体的瞬时横向冲击载荷随横向激励的增大而增大,随充装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罐内液体的质心位置随充装率和横向激励变化,质心位置的水平位移变化较大;设置防波板可明显减弱液体的晃动程度,罐内液体的冲击强度随防波板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 液体冲击 晃动 时域响应 防波板
下载PDF
信息效率与流动性溢价关系研究
20
作者 金秀 侯羽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5-742,共8页
从信息效率维度对信息与流动性溢价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机构持股比例角度进行验证,进一步讨论市场流动性冲击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流动性溢价;低信息效率下流动性溢价更高,低机构持股比例股票由于信息效率低... 从信息效率维度对信息与流动性溢价关系进行研究,并从机构持股比例角度进行验证,进一步讨论市场流动性冲击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流动性溢价;低信息效率下流动性溢价更高,低机构持股比例股票由于信息效率低表现出更高的流动性溢价;在市场流动性冲击下,流动性溢价在低信息效率情形下跳跃式增加,信息效率与流动性溢价关系明显增强.研究结论对完善和丰富信息与流动性溢价关系研究有一定理论价值,为投资者配置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监管机构对市场进行监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效率 流动性溢价 流动性冲击 机构持股 股票市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