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色品种绿茶成分与茶汤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潘顺顺 李家贤 +4 位作者 孙世利 赵超艺 黄华林 晏嫦妤 凌彩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0,共4页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 以福鼎大白、翠玉、金萱3个绿茶品种做对比,研究了绿茶品种青心1号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与绿茶茶汤色泽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心1号绿茶汤色绿艳持久,且极耐冲泡,该品种茶树鲜叶和干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都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各品种干茶黄酮类和茶多酚含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干茶中的叶绿素类和黄酮类含量之和与茶汤持绿性呈正相关.因此,茶叶中叶绿素、黄酮类和茶多酚对绿茶汤色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鲜叶和干茶中叶绿素和黄酮类含量越高,茶汤越翠绿、持久,黄酮类含量越高则越偏黄亮,茶多酚含量越高,茶汤色泽越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冲泡 成分 汤色 相关性
下载PDF
绿茶汤色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立祥 梅玉 +1 位作者 常珊 董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3-126,共4页
采用色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10种绿茶汤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品茶师间对绿茶评分与评价呈现较高度一致,差异性较小。色差分析绿茶汤色各组间明亮度(L)、茶汤绿度(a)和茶汤黄度(b)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亦存在差异;但绿茶汤色各组间色... 采用色差分析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10种绿茶汤色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品茶师间对绿茶评分与评价呈现较高度一致,差异性较小。色差分析绿茶汤色各组间明亮度(L)、茶汤绿度(a)和茶汤黄度(b)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亦存在差异;但绿茶汤色各组间色差衍生指标a/b具有高度一致性。统计分析显示:品茶师茶汤评分与茶汤明亮度(L)和茶汤黄度(b)相关性较小,与茶汤绿度(a)相关性较大;而与色差衍生指标a/b达极显著相关。应用逐步回归对色差的衍生指标色相(a/b)进行绿茶汤色感官评分表征,相关性均达极显著,其决定系数均可达80%以上。应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对色差亮度(L值)和色差的衍生指标色相(a/b)进行绿茶汤色感官评分表征,相关性均达显著以上,其决定系数均可达95%以上。文中还对绿茶汤色的表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色差 汤色 感官审评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纳滤膜浓缩绿茶提取液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岳鹏翔 王继先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应用纳滤膜技术进行浓缩绿茶提取液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膜的渗透通量受绿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随操... 应用纳滤膜技术进行浓缩绿茶提取液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膜的渗透通量受绿茶提取液的性质影响很大 ,并且随操作压力的增大、操作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随浓缩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茶叶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截留率随操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加 ,随操作温度的上升、浓缩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改善操作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提取液 纳滤膜 浓缩 操作条件 茶饮料
下载PDF
罐装绿茶饮料防褐变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梁月荣 陆建良 马辉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0-262,共3页
研究了4种不同化合物对绿茶水高温灭菌过程防褐变的作用,证明四硼酸钠和亚硫酸钠能够 显著抑制高温灭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L-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有显 著抑制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抗坏血... 研究了4种不同化合物对绿茶水高温灭菌过程防褐变的作用,证明四硼酸钠和亚硫酸钠能够 显著抑制高温灭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L-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中茶多酚的氧化有显 著抑制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抗坏血酸与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组合处理对绿茶水的保质效果 优于L-抗坏血酸单独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饮料 抗褐变 罐装 质量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对绿茶汤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孙其富 梁月荣 陆建良 《茶叶》 2007年第4期211-213,共3页
利用风味酶对茶饮料增香是改善茶饮料品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采用GC/MS分析了酶解温度、时间和加酶量对绿茶茶汤糖苷类香气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处理对绿茶茶汤具有明显的增香作用,绿茶茶汤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加酶量15u/... 利用风味酶对茶饮料增香是改善茶饮料品质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采用GC/MS分析了酶解温度、时间和加酶量对绿茶茶汤糖苷类香气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酶解处理对绿茶茶汤具有明显的增香作用,绿茶茶汤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加酶量15u/L、50℃、酶解时间100~1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汤 酶解 增香 液/质连用
下载PDF
不同灭菌处理对绿茶茶汤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其富 梁月荣 陆建良 《茶叶》 2004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研究了不同灭菌温度以及添加 L—抗坏血酸对绿茶茶汤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经高温灭菌处理相比 ,茶汤经高温灭菌后 ,茶多酚总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 ;不同温度灭菌处理中表型儿茶素 EGC、E... 研究了不同灭菌温度以及添加 L—抗坏血酸对绿茶茶汤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经高温灭菌处理相比 ,茶汤经高温灭菌后 ,茶多酚总量显著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 ;不同温度灭菌处理中表型儿茶素 EGC、EC、EGCG、ECG含量随灭菌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非表型儿茶素 GC、C、GCG、CG含量则上升 ;灭菌前添加 L—抗坏血酸可以抑制高温处理过程中表型儿茶素向非表型儿茶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茶汤 生化成分 灭菌处理 儿茶素 抗坏血酸
下载PDF
绿茶酒的研制 被引量:26
7
作者 高飞 《酿酒科技》 2004年第2期105-106,共2页
采用绿茶、60度优质口子酒、蔗糖、柠檬酸、Vc等为原辅料研制生产绿茶酒,工艺包括研磨、浸提、过滤、勾兑和杀菌。茶叶研磨径粒0.246mm为宜;浸提按料液比1∶20加入纯净水,微波处理2次,每次3min,再用50℃水浴浸提1次10min,茶多酚浸出率达... 采用绿茶、60度优质口子酒、蔗糖、柠檬酸、Vc等为原辅料研制生产绿茶酒,工艺包括研磨、浸提、过滤、勾兑和杀菌。茶叶研磨径粒0.246mm为宜;浸提按料液比1∶20加入纯净水,微波处理2次,每次3min,再用50℃水浴浸提1次10min,茶多酚浸出率达90%以上;选用400目滤布过滤;将60度优质口子酒降度至22度与茶汁勾兑;杀菌条件60℃22min与茶汁勾兑。(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白酒 浸提 勾兑 杀菌
下载PDF
绿茶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吴正奇 裴成安 《饮料工业》 1999年第5期14-15,20,共3页
比较了明矾、硅胶、高岭土、碱式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5 种物质对绿茶汁的澄清效果, 发现碱式氯化铝的澄清效果较好; 通过L9 (34) 正交实验优化, 碱式氯化铝澄清绿茶汁适宜的条件为: pH= 6 , 用量0-1 % 和温度15 ℃。
关键词 绿茶汁 澄清 碱式氯化铝 茶饮料
下载PDF
罐装绿茶饮料防褐变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梁月荣 陆建良 马辉 《饮料工业》 1999年第2期20-21,34,共3页
研究了4种不同化合物对绿茶水高温灭菌过程防褐变的作用。证明四硼酸钠和亚硫酸钠能够显著抑制高温灭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L-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茶多酚的氧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抗坏血酸与... 研究了4种不同化合物对绿茶水高温灭菌过程防褐变的作用。证明四硼酸钠和亚硫酸钠能够显著抑制高温灭菌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L-抗坏血酸和半胱氨酸对高温灭菌过程茶多酚的氧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茶汤亮度明显提高。L-抗坏血酸与半胱氨酸和亚硫酸钠组合处理对绿茶水的保质效果优于L-抗坏血酸单独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饮料 茶饮料 褐变 罐装茶 罐装绿茶
下载PDF
外源果胶酶对绿茶液微滤过程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黄静 肖文军 《茶叶通讯》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膜孔径为0.2μm,膜表面积为0.1m2的SiO2的陶瓷膜对浓度为2%的绿茶液加入外源果胶酶,在温度为35℃,压力为0.3mPa的条件下微滤,研究了外源酶对绿茶液微滤工效、料液品质及微滤过程对外源酶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微滤的平均膜通... 以膜孔径为0.2μm,膜表面积为0.1m2的SiO2的陶瓷膜对浓度为2%的绿茶液加入外源果胶酶,在温度为35℃,压力为0.3mPa的条件下微滤,研究了外源酶对绿茶液微滤工效、料液品质及微滤过程对外源酶酶促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酶微滤的平均膜通量提高30ml/min,终点膜通量提高30ml/min。同时,微滤中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糖、儿茶素的得率分别提高5.4%、2.2%、1.7%、1.0%、6.2%、10.1%;微滤过程有利于提高外源酶作用效果,微滤后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的得率比酶促平衡原料液分别提高9.6%、14.2%、1.1%、6.0%、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液 外源果胶酶 微滤 工效 得率 酶促反应
下载PDF
柠檬绿茶营养保健果冻的研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贾娟 《农产品加工(下)》 2013年第5期35-37,40,共4页
研究制作柠檬绿茶保健果冻工艺,为保健果冻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柠檬和茶叶为主要原料,选择柠檬茶营养保健果冻加工工艺,利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配方,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检验,确定了某些合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柠檬汁... 研究制作柠檬绿茶保健果冻工艺,为保健果冻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柠檬和茶叶为主要原料,选择柠檬茶营养保健果冻加工工艺,利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配方,并对其进行感官品质检验,确定了某些合理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柠檬汁添加量为12%,绿茶滤液添加量为20%,复合胶粉添加量为1.0%,蔗糖添加量为12%。该产品具有柠檬和茶的风味,口感爽滑,色泽均匀,酸甜适度,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具有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 绿茶 保健 果冻 最佳工艺
下载PDF
复合苦丁茶与纯苦丁茶的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比较
12
作者 蔡利娅 周跃斌 《茶叶通讯》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采用感官审评、比色法、全量法及茚三酮法对复合苦丁茶、纯苦丁茶及所拼配绿茶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合苦丁茶的氨基酸和黄酮类含量高于绿茶。
关键词 苦丁茶 绿茶 黄酮类 比色法 含量 化学分析 化学成分 感官审评 全量 氨基酸
下载PDF
玉米须保健复方茶饮品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崔石阳 姜帆 +4 位作者 高辰哲 吴溪 王琳 刘冬 韩建春 《农产品加工(下)》 2016年第7期4-8,共5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玉米须保健复方茶饮品加工工艺中的最佳物料比、最佳浸提条件,确定饮品的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茶汤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水比1∶90,浸提时间20 min,浸提温度90℃,浸提p H值6.0;绿茶汁与玉米须汁的配比...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玉米须保健复方茶饮品加工工艺中的最佳物料比、最佳浸提条件,确定饮品的最佳调配比例。结果表明,茶汤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茶水比1∶90,浸提时间20 min,浸提温度90℃,浸提p H值6.0;绿茶汁与玉米须汁的配比1∶3.5,抗坏血酸添加量0.02%,白砂糖添加量1.5%,柠檬酸钠添加量0.020%,复合稳定剂0.2%,羧甲基纤维素钠与海藻酸钠的配比为0.1%∶0.1%。该产品汤色清淡、滋味清甜、鲜纯、香气清雅,口味更接近于茶的自然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绿茶 浸提工艺 保健
下载PDF
松针绿茶复合保健果冻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单垣恺 高亮 +2 位作者 苏美玲 刘畅 李欣芮 《农产品加工》 2016年第5期42-44,49,共4页
以松针和绿茶为原料,以黄酮为功能因子,研制松针绿茶复合保健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适宜于果冻生产的松针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135 min,料液比1∶22(g∶m L);果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松针提取液添加量10%,绿茶提... 以松针和绿茶为原料,以黄酮为功能因子,研制松针绿茶复合保健果冻。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适宜于果冻生产的松针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75℃,浸提时间135 min,料液比1∶22(g∶m L);果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松针提取液添加量10%,绿茶提取液添加量20%,白砂糖添加量12%,复配胶添加量1.4%。该产品具有松针和绿茶的风味,口感爽滑、色泽均匀、酸甜适度,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针 绿茶 复合保健 果冻 工艺
下载PDF
棉机织物绿茶染色及染后织物抗菌性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彩玲 贺娟 于湖生 《山东纺织科技》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文章利用绿茶提取的染液对棉机织物进行染色,对比不同染色方法的染色效果和色牢度。抗菌实验证明绿茶染液染色后的棉织物具有抗菌性。
关键词 绿茶染液 染色 棉机织物 抗菌
下载PDF
浓香型苦丁茶酒的研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钟怀利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1,共2页
苦丁茶分别采用加水煮沸与酒精浸提制成浓茶汁,两种茶汁合并、精滤后得茶叶调味酒。将调味酒稀释后兑入到38%(v/v)浓香型基酒中,用冰糖、甜味剂、柠檬酸勾调,再用10%的明胶悬浮液使酒液澄清,得酒精度20%(v/v)的苦丁茶酒。该酒既保持了... 苦丁茶分别采用加水煮沸与酒精浸提制成浓茶汁,两种茶汁合并、精滤后得茶叶调味酒。将调味酒稀释后兑入到38%(v/v)浓香型基酒中,用冰糖、甜味剂、柠檬酸勾调,再用10%的明胶悬浮液使酒液澄清,得酒精度20%(v/v)的苦丁茶酒。该酒既保持了浓香型酒的特点,又有茶饮料的风格。(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 配制 苦丁茶酒 浓香型白酒
下载PDF
苦丁茶保健酒的研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才向东 李福军 +1 位作者 白杨 刘贵荣 《酿酒》 CAS 2007年第6期81-83,共3页
适量饮酒即能助兴,也能养生,而茶有清热止渴、祛毒提神之功效,如果能集酒与茶的优势于一体,既保持了酒的民族性,又弘扬了茶文化的精粹。基于此,我们研究了苦丁茶酒的配方和工艺条件,生产出明目益智、生津止渴、抗病防癌之功效的苦丁茶酒。
关键词 苦丁茶 绿茶 保健
下载PDF
速溶绿茶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覃丽 庞承新 《河池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介绍采用新鲜蒸馏水以1:10的浸提比,60℃的浸提温度,40 min的浸提时间,添加9%的β-环状糊精作为提取剂,进行水浴浓缩,真空干燥(50~70℃,真空度65~80Kpa)的方法制得的速溶绿茶,既保证了较高的得率,且速溶绿茶的品质也较佳.
关键词 速溶绿茶 生产技术研究 Β-环状糊精 新鲜蒸馏水 浸提温度 浸提时间 真空干燥 提取剂 真空度 水浴 得率
下载PDF
贵州小叶苦丁茶多种类品系分类及其制茶机理
19
作者 郑文佳 龙明树 +2 位作者 赵志青 罗显扬 刘晓霞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解决贵州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中产品种类单一的难题,本项目研究以试验加工对比法为主,结合成分变化测量及其机理形成分析法为辅,归纳总结了6大茶类工艺技术中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品质特征;提出其分类学理论,建立了贵州小叶苦丁茶2个种... 为了解决贵州小叶苦丁茶产业发展中产品种类单一的难题,本项目研究以试验加工对比法为主,结合成分变化测量及其机理形成分析法为辅,归纳总结了6大茶类工艺技术中贵州小叶苦丁茶的品质特征;提出其分类学理论,建立了贵州小叶苦丁茶2个种类的产品品系;新创高档贵州小叶苦丁红茶、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红茶和精品贵州小叶苦丁绿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小叶苦丁茶 贵州小叶苦丁绿茶 贵州小叶苦丁红茶 种类 品系
下载PDF
几种天然活性物质对食用肉抑菌保鲜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永宁 袁玉莲 +3 位作者 张小坡 谢立君 王明 泉本胜利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6-69,共4页
利用天然可食用物质——绿茶(1.5%)、蔗糖(3%)(采用磷酸盐-乳酸缓冲系统配制),对冷却肉处理,然后进行冷藏保存[(8±1)℃,6d]。通过食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食肉浸出液pH值变化对其腐败过程加以监测。结果表明... 利用天然可食用物质——绿茶(1.5%)、蔗糖(3%)(采用磷酸盐-乳酸缓冲系统配制),对冷却肉处理,然后进行冷藏保存[(8±1)℃,6d]。通过食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食肉浸出液pH值变化对其腐败过程加以监测。结果表明:在冷藏过程中:(1)由茶汁和蔗糖处理的食肉样品,在4d内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达75%;到6d时,抑制作用均减弱,蔗糖的抑制效果降至12.6%;(2)由蔗糖处理的样品,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非常稳定,具有一定的抑制蛋白质降解功能;而茶汁处理的样品TVB-N含量有所增加,抑制蛋白质降解作用不明显;(3)食肉浸出液的pH有明显改变,蔗糖处理的浸出液pH稳定,其余浸出液pH值均有所增加,顺序为蔗糖<茶汁<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汁 挥发性盐基氮 抑菌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