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粗提物对鲫的抗应激及免疫保护功效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文博 方平 +4 位作者 林小涛 夏磊 齐长宝 汪建国 孙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共4页
采用腹腔注射和混饲投喂两种方式研究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粗提物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抗应激和免疫保护功效。将一部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实验鲫,分别在第14 d、28 d、35 d、42 d、56 d采... 采用腹腔注射和混饲投喂两种方式研究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粗提物对鲫(Carassius auratus)的抗应激和免疫保护功效。将一部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实验鲫,分别在第14 d、28 d、35 d、42 d、56 d采集血样;将另一部分粗提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按0.5%和2%的浓度配成针剂腹腔注射鲫,分别在第3 d、7 d、14 d、21 d、28 d采集血样。结果显示:投喂实验中药物组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水平均呈先升后降趋势,除第14 d外,药物组皮质醇水平都低于同期对照组。在最后一次采样中(56 d),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47.85 ng/mL、79.41 ng/mL和66.47 ng/mL。腹注实验中对照组皮质醇水平一直呈上升趋势,最后一次采样(28 d)高达274.23 ng/mL,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投喂甘草提取物56 d后,用Aeromonas hydrophila对鲫进行人工感染,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一周后的死亡率分别为45.0%和5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P<0.05)。腹注甘草提取物后第28 d,鲫受A.hydrophila菌人工感染,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为60.0%、55.0%和35.0%,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表明,投喂和腹注甘草粗提物后,可明显提高鲫的抗应激能力,并能增强鱼体对A.hydrophila的抵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 粗提物 抗应激 免疫 鲫(Carassius auratus)
下载PDF
芍药甘草复方配伍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岚 张梁 +2 位作者 冯怡 徐德生 林晓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以甘草酸、甘草苷为指标性成分,运用药动学方法分别比较芍药甘草效应组分和甘草酸效应组分、甘草黄酮效应组分灌胃给药后大鼠药动学参数。结果:给予芍药甘草效应组分的大鼠与单独给予甘草酸效...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以甘草酸、甘草苷为指标性成分,运用药动学方法分别比较芍药甘草效应组分和甘草酸效应组分、甘草黄酮效应组分灌胃给药后大鼠药动学参数。结果:给予芍药甘草效应组分的大鼠与单独给予甘草酸效应组分大鼠比较,甘草酸AUC显著增加,Tmax延长,Cmax明显增加,且体内消除速率显著减慢;与单独给予甘草黄酮效应组分大鼠比较,甘草苷AUC显著增加,Cmax明显增加,Tmax提前。结论:芍药甘草效应组分配伍使用,指标性成分体内吸收增加。从药动学角度揭示了验证了芍药甘草效应组分最佳配比的合理性,为深入研究组方原理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 药动学 芍药苷 甘草酸 甘草黄酮 大鼠
下载PDF
丁香、甘草与迷迭香的抑菌作用及其在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周和 徐燕 吴传茂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0,共3页
该文研究了从丁香、甘草及迷迭香中提取抑菌防腐物质的方法及其抑菌效力、最低抑菌浓度(MIC)、活性pH范围及热稳定性等性能。经组合后取代苯甲酸应用于酱油防腐,存放2个月后检测卫生指标,全部合格。
关键词 抑菌作用 丁香 迷迭香 甘草 酱油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甘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国会 石德成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以药用植物甘草为材料,采用砂基培养法培养幼苗,以含有不同浓度NaCl的营养液对其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NaCl处理对甘草叶片水分状况、质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甘草幼苗叶... 以药用植物甘草为材料,采用砂基培养法培养幼苗,以含有不同浓度NaCl的营养液对其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NaCl处理对甘草叶片水分状况、质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加,甘草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持续下降,质膜相对透性明显增加,POD、SOD2种保护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盐胁迫 相对含水量 保护酶
下载PDF
甘草甜素药理作用研究动态 被引量:13
5
作者 曲中堂 项昭保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68-2570,共3页
目的综述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为甘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归纳和总结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甘草甜素具有较多和较强的药理活性,甘草有长期作为民族用药的历史,是一种有价值的开发保健品... 目的综述甘草甜素的药理作用,为甘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归纳和总结多年来的研究结果和国内外的文献。结果与结论甘草甜素具有较多和较强的药理活性,甘草有长期作为民族用药的历史,是一种有价值的开发保健品和药品的药用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甜素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超声提取甘草色素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瑛 袁守亮 卢士林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6年第1期40-41,共2页
采用超声法对新疆野生甘草色素进行提取,并对其在酸碱、金属离子等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色素耐热、耐光性较高,在碱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为甘草色素这种具有功能型性质的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更充... 采用超声法对新疆野生甘草色素进行提取,并对其在酸碱、金属离子等的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色素耐热、耐光性较高,在碱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为甘草色素这种具有功能型性质的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更充分地利用甘草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色素 稳定性 超声法提取
下载PDF
甘草2种类型愈伤组织的细胞学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曹君迈 赵海燕 杨欢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1-1613,共3页
[目的]比较甘草茎段愈伤组织和根段愈伤组织在细胞学显微结构方面的差异。[方法]以有再分化能力的甘草芽愈伤组织和无再分化能力的甘草根段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非生物制片技术与生物制片技术对二者培养24 d,再用涂片法和石蜡法分别... [目的]比较甘草茎段愈伤组织和根段愈伤组织在细胞学显微结构方面的差异。[方法]以有再分化能力的甘草芽愈伤组织和无再分化能力的甘草根段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非生物制片技术与生物制片技术对二者培养24 d,再用涂片法和石蜡法分别进行线粒体和细胞骨架的活体染色观察。[结果]观察发现,2种愈伤组织中都存在运动型线粒体,且2种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细胞中运动型线粒体数目存在显著差异。芽的细胞具有运动活性的线粒体数目多于根细胞,芽较根细胞的细胞骨架网状结构较密集,说明芽诱导的愈伤组织细胞中各项生理活动旺盛,启动分化所需的能量充足,易进行再分化,而胚根诱导的愈伤组织则相反。[结论]2种类型愈伤组织脱分化结构的差异对其再分化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愈伤组织 细胞学结构 线粒体 细胞骨架
下载PDF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甘草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秀英 张大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研究氮素营养对甘草各生长阶段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解决栽培甘草质量差、成本高的困境和实施甘草的GAP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1、2年生甘草株高、茎基直径、主根长、主根直... [目的]研究氮素营养对甘草各生长阶段农艺性状的影响,为解决栽培甘草质量差、成本高的困境和实施甘草的GAP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1、2年生甘草株高、茎基直径、主根长、主根直径、叶长叶宽、分枝数和节间长度的动态变化。试验共设6个氮素处理,纯N用量分别为0(N0)、2.999(N1)、7.496(N2)、14.993(N3)、22.489(N4)、29.985g/m3(N5),折合尿素用量分别为0、6.518、16.296、32.592、48.889、65.185 g/m3。[结果]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甘草株高、茎基直径、复叶小叶叶面积、主根长及主根粗都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株高以N4处理最好;小叶长和宽都以N3处理最好,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N3和N4处理间的分枝数差异不显著,但与N0、N5之间差异极显著;1年生甘草,N1处理节间长度最小,N3次之,N5处理最大,N1、N3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2年生甘草,N2处理节间长度最小,N4处理最大,N2和N3处理间、N4和N5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N2、N3处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结论]适量增施N肥对甘草株高、茎基直径、主根长、主根粗、复叶小叶的叶面积都有促进作用,且以氮素用量为14.993 g/m3时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氮肥 施用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离子束注入甘草种子的当代刺激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祥胜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7年第2期73-75,共3页
将内蒙本地产甘草种子用浓硫酸处理,吹干,再经离子束注入处理,结果显示其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表现"马鞍型"曲线特征,拐点在4×1016ion/cm2剂量。离子束注入对10d龄的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在30d龄幼苗的茎高、主根长、侧根数... 将内蒙本地产甘草种子用浓硫酸处理,吹干,再经离子束注入处理,结果显示其发芽率和出苗率均表现"马鞍型"曲线特征,拐点在4×1016ion/cm2剂量。离子束注入对10d龄的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在30d龄幼苗的茎高、主根长、侧根数和全株干重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刺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注入 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刺激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注入前甘草种子处理技术研究
10
作者 张祥胜 王瑞斌 熊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3期29-31,共3页
为克服离子束注入甘草技术的不足,在甘草种子催芽前处理技术摸索的基础上,进行了离子束注入研究。重复实验表明:甘草种子可以直接以浓硫酸处理1.5-2h,使得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在发芽率和胚根长方面优于原用种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低能(30k... 为克服离子束注入甘草技术的不足,在甘草种子催芽前处理技术摸索的基础上,进行了离子束注入研究。重复实验表明:甘草种子可以直接以浓硫酸处理1.5-2h,使得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在发芽率和胚根长方面优于原用种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低能(30keV)N+离子束注入技术,发现如果种子不经浓硫酸处理,离子束注入并不能提高发芽率;酸处理后注入与注入后再酸处理效果相当,只是后者发芽率略低。本试验为种皮坚韧的植物种子进行离子束注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注入 离子束生物工程 甘草 种子处理
下载PDF
N^+注入对甘草幼苗部分耐旱特征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魏胜林 张祥胜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23-827,共5页
植物幼苗主根、侧根及下胚轴的生长和根冠比值的大小是幼苗耐旱的重要特征。对甘草干种子注入能量为25 keV、注量为600×2.6×1013-3600×2.6×1013/cm2的N+,其中1800×2.6×1013/cm2的N+注入量能有效提高甘草... 植物幼苗主根、侧根及下胚轴的生长和根冠比值的大小是幼苗耐旱的重要特征。对甘草干种子注入能量为25 keV、注量为600×2.6×1013-3600×2.6×1013/cm2的N+,其中1800×2.6×1013/cm2的N+注入量能有效提高甘草6 d幼苗的主根生长和30 d幼苗根冠比干重和鲜重,促进侧根发生;也能明显刺激6 d和30 d幼苗的下胚轴和主根、茎高的生长。该参数可以作为沙漠化地区建立甘草植被发挥离子束注入当代效应的N+辐照的能量、注量的参考参数。在实验注入N+的参数范围内甘草幼苗耐旱特征的应答也表现出“损伤-修复-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注入 甘草 根发育 耐旱特征
下载PDF
甘肃甘草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生物活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田艳花 杨兆艳 +2 位作者 刘林凤 刘娜丽 郭芸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6-302,共7页
以甘肃道地甘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热水法提取甘草粗多糖的工艺条件,粗多糖经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获得甘草多糖(GCP2),利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技术(HPSEC-LLS)和红... 以甘肃道地甘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超声波辅助热水法提取甘草粗多糖的工艺条件,粗多糖经DEAE-52阴离子交换柱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获得甘草多糖(GCP2),利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技术(HPSEC-LLS)和红外光谱技术对GCP2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和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评价了GCP2的体外抗氧化性能和对6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甘草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70℃、时间为85 min、液料比为13∶1、超声功率600 W,多糖平均提取得率为4.23%;GCP2是以α-糖苷键为主的还原性多糖,浅黄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摩尔比为0.166∶5.56∶1.60。HPSEC-LLS分析结果表明GCP2是由3种不同组分组成的聚合物构成,其中主要组分的重均分子量为1.378×105g/mol,红外光谱显示GCP2具有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具有α-吡喃糖苷键。甘草多糖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活性大小与多糖的浓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IC_(50)值分别为3.48 mg/m L和3.43 mg/m L,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抑菌作用。实验结果显示,GP2对6种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多糖 超声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纯化 抗氧化与抑菌活性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甘草中9个主要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48
13
作者 张友波 徐嵬 +3 位作者 杨秀伟 杨鑫宝 王文全 刘亚明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4-219,229,共7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草药材中芹糖基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尔酮B、甘草素、刺甘草查尔酮、异甘草素和甘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甘草药材中芹糖基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尔酮B、甘草素、刺甘草查尔酮、异甘草素和甘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TM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20 min)、360 nm(20~30 min)、276 nm(30~35 min)、370 nm(35~48 min)、248 nm(48~55 min),柱温为40℃。结果:芹糖基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基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查尔酮B、甘草素、刺甘草查尔酮、异甘草素和甘草酸的浓度分别在13.1-262μg.mL-1(r=0.9994)、8.3-100μg.mL-1(r=0.9997)、5.2~104μg.mL-1(r=0.9997)、0.96~11.5μg.mL-1(r=0.9995)、0.31~10.00μg.mL-1(r=0.9999)、1.11~22.2μg.mL-1(r=0.9991)、0.23~7.25μg.mL-1(r=0.9998)、0.52~10.40μg.mL-1(r=0.9996)、25.25~808.0μg.mL-1(r=0.9995)与各自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103.6%、104.5%、104.9%、100.4%、102.2%、101.5%、100.4%、98.5%、101.7%。结论:本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更好地用于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甘草 甘草素 甘草酸 芹糖基甘草苷 芹糖基异甘草苷 甘草查尔酮B
原文传递
氯化钠胁迫对甘草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万春阳 王丹 +2 位作者 侯俊玲 王文全 李卫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8-122,共5页
目的:探讨NaCl胁迫对甘草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甘草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培养,以含有不同质量浓度NaCl的营养液对其进行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处理,分别于胁迫后10,20,30,40 d动态取样,测定甘草的生长、生理指标... 目的:探讨NaCl胁迫对甘草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药用植物甘草为材料,采用水培方式培养,以含有不同质量浓度NaCl的营养液对其进行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处理,分别于胁迫后10,20,30,40 d动态取样,测定甘草的生长、生理指标和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果:处理20,30,40 d时,0.6%和0.8%处理组的甘草植株株高、甘草根鲜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30,40 d时,0.6%和0.8%处理组的甘草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20 d,0.6%和0.8%处理组的甘草叶片SOD酶活性和叶绿体色素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30 d,0.6%和0.8%NaCl处理的甘草中甘草酸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处理20 d和30 d,0.6%,0.8%NaCl处理的甘草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NaCl胁迫下,甘草生长受到了抑制,并通过提高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叶绿体色素含量和促进次生代谢产物积累,来提高自身耐盐性,同时也提高了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钠 甘草 生长 生理 甘草酸 甘草苷
原文传递
短时外源甘草酸刺激下的甘草次生代谢产物影响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项妤 刘春生 +2 位作者 刘勇 刘颖 李妍芃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66-1270,共5页
试验拟在人工模拟的高甘草酸含量环境下,探寻甘草中次生代谢产物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筛选出与甘草酸含量明显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根部浸泡甘草酸铵溶液,分析浸泡后72 h内甘草根中4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统计学软件分析各成分与... 试验拟在人工模拟的高甘草酸含量环境下,探寻甘草中次生代谢产物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筛选出与甘草酸含量明显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根部浸泡甘草酸铵溶液,分析浸泡后72 h内甘草根中4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统计学软件分析各成分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浓度1.0 mmol·L^(-1)甘草酸的根部浸泡对于在甘草中模拟高甘草酸含量环境是切实可行的,且在短时外源甘草酸刺激时,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外源甘草酸刺激对甘草植株体内甘草酸的合成积累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甘草酸的积累与甘草苷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次生代谢产物 甘草酸 甘草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