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甫古体诗典范地位在江户后期形成的一个侧面——论赖山阳的杜诗批点
1
作者 赵毅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3期56-68,共13页
自明人邵傅《杜律集解》在江户时期流行以来,日本杜诗学者大多将批评的目光放在了杜甫的格律近体诗上。生活在江户后期的赖山阳是第一位大量批点杜甫古体诗歌的日本文人。其批点将杜诗与原先的古体诗范式进行了比较和评判,重新定义了杜... 自明人邵傅《杜律集解》在江户时期流行以来,日本杜诗学者大多将批评的目光放在了杜甫的格律近体诗上。生活在江户后期的赖山阳是第一位大量批点杜甫古体诗歌的日本文人。其批点将杜诗与原先的古体诗范式进行了比较和评判,重新定义了杜甫古体诗的格调渊源,大量阐发了杜甫古诗中忠君爱国、政教伦理的思想内容,从而有意自文学本体与内在精神两方面树立起杜甫古体诗的典范地位。文章从赖山阳的杜诗批点切入,考察了杜甫古诗典范地位在江户时期形成的一个侧面,进而归纳日本杜诗学在江户后期的特点及新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古体诗 江户时代 诗学批点 文学典范
下载PDF
论清末民国社、刊共生型旧体文学团体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雨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188,共7页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 清末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报刊与社团呈共生状态的旧体文学团体,它们是近现代社会大变革的“新陈代谢”中反映旧体文学艰难生存状况的一个截面,也是这一历史阶段特有的文化现象。辛亥革命之前至五四运动之后,身份庞杂的转型期知识群体始终在寻觅着适宜旧体文学生存、传播的新土壤,试图将传统诗词社移植、嫁接至报刊这种新兴媒介中。社、刊之间的结合共生使得文艺报刊相继成了文人墨客怡情遣兴、释恨排忧的“游戏场”,新兴中小知识分子振兴国学、维持风雅的“宣传阵地”,以及令传统文人旧经验、旧志趣得以栖身且青年旧学爱好者兴趣得以发展的精神世界“后花园”,反映出旧体文学内部的自我变革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刊共生 旧体文学 文学团体 转型期变革
下载PDF
萧梁中前期的“学谢”之风及其文本样态
3
作者 李傲寒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80,共10页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 在萧梁中前期,晋宋体渐有复兴之势,效仿晋宋体代表作家谢灵运成为创作潮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所爱赏的刘孝绰、王筠等东宫学士和在建康文士群中有一定地位的何逊等人均有“学谢”之作。然这些作品在抒情特点、语言风格、结构层次等方面和谢灵运之作有所不同。谢诗在梁代中前期被推崇和学习,与当时文学主流审美中崇尚典丽雍容、爱好秀句等倾向密切相关。然而自宋齐以来形成的重视抒情之风、新体诗流畅浅丽的语言风格、梁代之后对文本结构清晰的重视,又使得梁初文士的创作没有对谢灵运的原作亦步亦趋,而是根据时代审美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复合的文学审美最终造就了具有多个时代印记的文本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萧梁中前期 《诗品》 晋宋体 文本样态
下载PDF
明式家具发展缘由探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孙迟 杨丽橘 张蕾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6年第10期18-19,共2页
明式家具在我国古代家具设计及制造方面堪称鼎盛时期,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并成为我国古代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与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思想的进... 明式家具在我国古代家具设计及制造方面堪称鼎盛时期,而且在世界家具史上也独树一帜,享有盛誉,并成为我国古代历史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与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表现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思想的进步与转变;手工业制度的改善;家具设计体现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木材的丰富和木工工具的提高;榫卯结构的发展;园林建筑的风靡流行与家具使用的需求量的增多;文人思想的注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式家具 鼎盛时期 文人思想 榫卯结构
下载PDF
“海宇混一”鼓舞下的元代盛世文风 被引量:15
5
作者 查洪德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0-100,共11页
盛世文风非元代所独有,前之宋,后之明,都出现了盛世诗文。宋、明两代的盛世文风,都被认为是粉饰太平,歌时颂圣,缺乏实际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但元代的盛世文风却不同,它不是强大政治力量介入的结果,而是文人们自觉的倡导。元代文人描述其... 盛世文风非元代所独有,前之宋,后之明,都出现了盛世诗文。宋、明两代的盛世文风,都被认为是粉饰太平,歌时颂圣,缺乏实际内容,是没有价值的。但元代的盛世文风却不同,它不是强大政治力量介入的结果,而是文人们自觉的倡导。元代文人描述其"盛世",主要说大元"海宇混一"、"华夷一统",其疆域之大,跨越汉唐,而不是对政治和朝政的颂扬。创造不负于时代的文风,是元代文人们要自觉肩负起的历史责任,因而他们呼唤盛世之文,批评种种有悖于盛世文风的文学风气。"盛世之文"实际上是这一部分文论家的文学理想,其作品并非一味美化现实,并非不反映现实问题。它是一种文风追求,而不是对诗文内容的规定。文学史研究中与元代盛世诗文相关的一些非客观的认识,都是应该(?)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思潮 盛世之文 治世之音 盛世文风
下载PDF
元代科举与元代文学发展 被引量:5
6
作者 任红敏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元初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科举长期废而不行。士子文人失去传统的上进之路,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文人因此而疏离了政治和权力,淡出了治国和明道,唤醒了独立人格意识,以纯文人的心态和眼... 元初重经济、义理而斥词章的学术取向和人才倾向,科举长期废而不行。士子文人失去传统的上进之路,对元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文人因此而疏离了政治和权力,淡出了治国和明道,唤醒了独立人格意识,以纯文人的心态和眼光读书和创作;元代中期,自元仁宗恢复科举制度后,吸引了各族文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从而兴起了一个全面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元代科举吸引各族士子文人参加,是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依然有着无法言说的吸引力,尽显大国气象和盛世之感,促成了元代盛世的时代精神和"平、易、雅、正"盛世文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人 科举 文学发展 盛世文风
下载PDF
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史观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志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严羽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断代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史观。他以"悟""气象"和"词、理、意兴"等审美范畴作为不同朝代诗歌的品评标准,以汉魏晋盛唐诗歌为典范。严羽要求"辨体制",阐述了诗体... 严羽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断代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史观。他以"悟""气象"和"词、理、意兴"等审美范畴作为不同朝代诗歌的品评标准,以汉魏晋盛唐诗歌为典范。严羽要求"辨体制",阐述了诗体的起源与流变规律。他重视以楚辞为本的"起",辨析楚辞汉魏晋的诗体源流,又强调体制的"变",阐明了汉魏晋诗歌在开创诗体中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正本清源。他的"五唐分期"说、"以盛唐为法"和"扬唐抑宋"的宗唐观,对明清产生了重要影响。严羽在诗歌正变观的基础上,还体现了辨证意识,他以朝代评诗只是大体而言的。对于宋代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等,他也能给予肯定。中唐的柳宗元也因他的肯定而确立了诗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体制 五唐分期 以盛唐为法
下载PDF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杜晓勤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6-67,共22页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与史实并不相符。在此历史条件下,唐太宗要想进行诗歌创作,客观上就只能多从齐梁诗歌或受齐梁诗风影响的齐周、陈隋诗歌中汲取艺术养料了。另一方面,唐太宗主观上也对齐梁以来的南方文化艺术颇为推崇,他不仅重用江左文人,而且能以较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齐梁诗风,创作中更是多有学南之举。唐太宗对齐梁诗风的这种态度及其艺术实践,为唐初诗人如何合理地改造齐梁诗、形成唐诗新品格,进行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艺术尝试,具有深远的诗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太宗 贞观诗坛 齐梁诗风 《隋书·文学传序》
下载PDF
曹丕与中国文学的独立自觉时代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海泉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5-99,共5页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具体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文学价值 文学观念 文体特征 “文气”说 文学自觉时代
下载PDF
论建安七子后期文学创作的幕僚侍从色彩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鹏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建安七子生活后期或成为汉廷的忠实幕僚(孔融),或成为曹府的幕宾侍从(孔融之外的六人),生活处境相似,思想相通,创作风格也更加接近,形成相对鲜明的群体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创作中的“幕僚侍从特色”,如奉命之作,幕僚色彩;谀媚之辞,侍... 建安七子生活后期或成为汉廷的忠实幕僚(孔融),或成为曹府的幕宾侍从(孔融之外的六人),生活处境相似,思想相通,创作风格也更加接近,形成相对鲜明的群体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创作中的“幕僚侍从特色”,如奉命之作,幕僚色彩;谀媚之辞,侍从色彩;思想压抑,情绪烦闷;同题共咏,为文造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七子 幕僚侍从色彩 文学创作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制度视野下的辞赋创作——以清代乾嘉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福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4-71,共8页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 清代是古代赋学的集大成期,无论是辞赋创作还是赋论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赋学的繁荣除了统治者的辞赋创作与提倡外,科举试赋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特别是乾嘉时期,针对律赋创作的疲苶倾向,赋论家提出"以古文为时文"的创作要求,既是辞赋文体自身的救赎,也是应合科举试赋的统治阶级意向的表现,对后期辞赋创作及古代赋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赋论强调"丽则"的观念也可以说是统治政策在文体风格方面的必然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时期 科举试赋 以古文为时文 丽则
下载PDF
论清代顺康之际文坛的娱世闲情风尚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洪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4期4-14,共11页
顺治后期到康熙前期,文坛风尚出现明显的转折。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稳固,悲愤兴寄的思潮逐渐消歇,抒写闲情、自娱娱人,渐成文坛主流——通俗文学尤甚。其表现是:无视社会矛盾,以娱乐消闲为旨归;趣味上迎合读者,手法上崇奇尚异,格调上不避... 顺治后期到康熙前期,文坛风尚出现明显的转折。随着清王朝统治的稳固,悲愤兴寄的思潮逐渐消歇,抒写闲情、自娱娱人,渐成文坛主流——通俗文学尤甚。其表现是:无视社会矛盾,以娱乐消闲为旨归;趣味上迎合读者,手法上崇奇尚异,格调上不避浅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康之际 文坛风尚 娱乐消闲 浅俗
下载PDF
清末民初文学变革与东北小说的文体构建
13
作者 薛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20,共7页
在清末民初的东北的历史语境下,传统与现代杂糅,在这一理性化背景下的文学活动也表现出同样的社会思想取向,即近代理性的渗透和现代性要素的培育,这是文学发生各种文体变化的思想背景,也是现代文学的生发根源。从文言、旧白话、欧化白... 在清末民初的东北的历史语境下,传统与现代杂糅,在这一理性化背景下的文学活动也表现出同样的社会思想取向,即近代理性的渗透和现代性要素的培育,这是文学发生各种文体变化的思想背景,也是现代文学的生发根源。从文言、旧白话、欧化白话到现代语体,是清末民初二三十年间东北小说文体变化遵循的基本路径,发生了一系列包括小说观念、结构技法、阅读期待等在内的变化。外来小说的文体示范带动了小说体式、技法的变化,为东北小说文体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新式教育为新文学打造了队伍,培育了东北小说创作、阅读、传播各环节的新生力量,推动了东北现代小说文体的选择和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文学变革 东北小说 文体
下载PDF
拓宽中国文学史编写的路子
14
作者 杨树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中国人从20世纪初开始编写文学史,有通史、断代史、地域史、民族史和文体史,甚至还有以语言、作品的作者类型为特征的专门史。其实,还可以文学的主题或题材的演变为其体例,如以各种文体历史题材的演变为体例,也就是"中国历史文学史... 中国人从20世纪初开始编写文学史,有通史、断代史、地域史、民族史和文体史,甚至还有以语言、作品的作者类型为特征的专门史。其实,还可以文学的主题或题材的演变为其体例,如以各种文体历史题材的演变为体例,也就是"中国历史文学史"。按这个思路,可以把中国历史文学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先秦至两汉文隐于史的阶段、魏晋至两宋文史分流的阶段、元至清史隐于文的阶段、民国初至今文史兼容的阶段。《中国历史文学》(先秦两汉)作为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成果已经出版,先行做了尝试性探索,其阐述的就是文隐于史的阶段。这种历史文学史体例,对于中国文学发展史研究来说,是一种新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体例 分期 历史文学 先秦两汉
下载PDF
盛唐茶诗风格浅析
15
作者 杨昇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16,共5页
盛唐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但从茶诗创作的角度而言,却只是初兴阶段,可它在中国茶诗的创作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盛唐的茶诗作者们奠定了后世茶诗的基本风度和格调:淡泊俭约随遇而安、和谐宁静崇尚自然、清幽闲适且充满禅意。它以其... 盛唐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但从茶诗创作的角度而言,却只是初兴阶段,可它在中国茶诗的创作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盛唐的茶诗作者们奠定了后世茶诗的基本风度和格调:淡泊俭约随遇而安、和谐宁静崇尚自然、清幽闲适且充满禅意。它以其独特的开创性,对后代诗人围绕着茶和茶事进行的创作,有着重大的引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 茶诗 风格 茶文化 禅文化
下载PDF
科技期刊的种类、载文要求与编校规范
16
作者 刘天明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6-71,共6页
文章概述了科技期刊的种类,扼要论述了科技期刊的载文文体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就自然科学类科技期刊的编校规范,从期刊出版形式、载文题名、作者署名、载文摘要、载文结构及标题层次、载文表格、载文插图和载文参考文献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 文章概述了科技期刊的种类,扼要论述了科技期刊的载文文体及要求,在此基础上就自然科学类科技期刊的编校规范,从期刊出版形式、载文题名、作者署名、载文摘要、载文结构及标题层次、载文表格、载文插图和载文参考文献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释,并简要介绍了编校工作中应该注意的其他规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期刊 种类 文体 编校工作 规范
下载PDF
白话文学语言与“五四”闲话风散文
17
作者 王佳琴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74-77,共4页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五四"闲话风散文体式的出现和特征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白话文学语言为写作主体提供了自由的言说机制,使个体的"任心闲话"成为可能;白话文学语言颠覆了古典散文只用文言书写的格局,作者和...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五四"闲话风散文体式的出现和特征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白话文学语言为写作主体提供了自由的言说机制,使个体的"任心闲话"成为可能;白话文学语言颠覆了古典散文只用文言书写的格局,作者和读者在平等的交流中构筑了全新的话语关系,甚至出现了写给儿童的书信体散文,为散文增添了新的现代文体类型;文体层面上,白话文学语言实现了将闲话"移在纸上",形成闲话风散文亲切自然的风格。闲话风散文的特征及其在"五四"时期的发展轨迹与其时的文学语言变革有着重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话 文学语言 “五四” 闲话风散文 体式
下载PDF
《文心雕龙》“江山之助”说探究
18
作者 梁雅阁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63-67,共5页
江山之助"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此命题揭示出自然景物通过美的感召作用于诗人的内心,使诗人内心情感动荡,进而发于吟咏,形诸文字。但是,如何把自然景物完美地融入进文学创作中,宋齐以来的诗... 江山之助"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命题,此命题揭示出自然景物通过美的感召作用于诗人的内心,使诗人内心情感动荡,进而发于吟咏,形诸文字。但是,如何把自然景物完美地融入进文学创作中,宋齐以来的诗人多走偏颇之径。刘勰在此篇中揭示了齐宋文学在描写自然景物上的错误,并指出了山水景物描摹的典范,屈原在景物的描绘中融入情的寄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统一,是近代诗人应该效法的典范。刘勰欲借屈原的"江山之助"纠宋齐文风之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江山之助 屈原 宋齐文风
下载PDF
建安二十二年疫灾与建安文风的转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云波 石小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65-71,共7页
"建安文学"存世作品中,其抒情特色明显存在前后两个风格迥异的表现阶段,前期纵情写意、慷慨悲凉;后期则一反常态,既流露出寻求宗教避世的消极哀伤,又表现出渴求建言立功的急不可耐,究其矛盾成因,虽所涉驳杂,但爆发于建安二十... "建安文学"存世作品中,其抒情特色明显存在前后两个风格迥异的表现阶段,前期纵情写意、慷慨悲凉;后期则一反常态,既流露出寻求宗教避世的消极哀伤,又表现出渴求建言立功的急不可耐,究其矛盾成因,虽所涉驳杂,但爆发于建安二十二年的汉末大疫,无疑是造成"建安文学"士人集团凋零解体,进而催生存世文士悼时之悲的最直接动因。通过解读有关文献,对建安二十二年爆发的疫灾与建安文风转变的原因及影响之关联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二十二年 疫灾 建安文风 转变
下载PDF
滕固对中国艺术史“昌盛时期”的论述及其意义
20
作者 戚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7-80,共4页
20世纪,中国学术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重要时期。滕固作为现代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他以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学者的艺术风格对中国传统艺术史做了崭新的建构。他将唐宋(公元713—1320)划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昌盛时期... 20世纪,中国学术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重要时期。滕固作为现代艺术史研究的第一人,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他以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学者的艺术风格对中国传统艺术史做了崭新的建构。他将唐宋(公元713—1320)划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昌盛时期,这为后人对中国现代艺术史的研究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滕固 昌盛时期 艺术风格 创造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