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Approach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Literary Works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福珍 《海外英语》 2016年第23期143-144,147,共3页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expressions and idioms that carry typically culture messages. The peculiarity of one culture cannot be understood or accepted by readers from another culture. The uniqueness very likely m...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expressions and idioms that carry typically culture messages. The peculiarity of one culture cannot be understood or accepted by readers from another culture. The uniqueness very likely makes misunderstanding and may lead to cultural vacancy in other cultures. Due to th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it is hard for a translator to achieve complete equivalence at the level of wor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approaches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literary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ture-loaded Words Translation approaches literary Work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Literary Theory in Teaching Literature——A Case Study From "Approaching Fiction" in China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tudies
2
作者 YANG Chu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5年第9期730-735,共6页
关键词 文学作品 课堂教学 政治学 中国 应用 大学 英语教师 专业术语
下载PDF
体认(互文)修辞学路径:互文辞格新解
3
作者 刘兴兵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2-73,112,共13页
文章基于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结合修辞和互文辞格的特点,对现实进一步细化,并对认知进行了具体描述,初步构建了体认(互文)修辞学路径,据此对汉语互文辞格进行了分类体认分析,得出了新的分类框架,并深入考察了不同类型互文的意义... 文章基于体认原则:现实—认知—语言,结合修辞和互文辞格的特点,对现实进一步细化,并对认知进行了具体描述,初步构建了体认(互文)修辞学路径,据此对汉语互文辞格进行了分类体认分析,得出了新的分类框架,并深入考察了不同类型互文的意义产生和理解的体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原则 修辞 互文辞格 研究路径 体认机制
下载PDF
文学翻译修辞意识断与续及其阐释
4
作者 陈卫斌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9-88,共10页
作为人类意识的活跃成分,修辞意识被认为是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及修辞形势的认识和觉知。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导致译者对原文内容和文体,包括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理解和觉知不到位,引发翻译中修辞意识中断进而导致阐释问题。译者、原... 作为人类意识的活跃成分,修辞意识被认为是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及修辞形势的认识和觉知。语言文化等诸多因素导致译者对原文内容和文体,包括对修辞现象和本质存在理解和觉知不到位,引发翻译中修辞意识中断进而导致阐释问题。译者、原作者、读者作为不同主体的认知差异是导致文学翻译修辞意识中断及阐释失效的主要原因。充分认识到接受心理是以继时态发挥即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真正有效的修辞话语并不会因为历时变迁而不再有接受者,而是可以被有效阐释。文学翻译实践表明,译者通过努力让修辞意识在译文中得以接续不失为关注作品文学性的有效之举,其旨在引发读者共鸣,促进翻译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修辞意识 意识中断 阐释失效 意识接续 有效阐释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文学存在方式的重构
5
作者 尹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12,136,共18页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的存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宏观层面而言,新媒介的出现总会继承旧媒介的优势,同时避开旧媒介的不足;媒介技术影响下的文学语境也在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与革新。从微观层面而言... 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的存在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从宏观层面而言,新媒介的出现总会继承旧媒介的优势,同时避开旧媒介的不足;媒介技术影响下的文学语境也在传统文学研究范式的基础上不断生成与革新。从微观层面而言,文本、作品和数据之间的逻辑转换,促成了数字时代文学研究语境的生成。数字时代的文学语言、文学文本和文学空间共同重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其一,数字媒介技术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学语言的表意特质和文学语言的表达方式这两个维度。而具有“数字修辞”功能的媒介往返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之间,既促成了形式各异的电子文本和数字文本的生成,又反身于数字人文与文学研究的数字审美范式。其二,基于数字技术而生成的数字文本,不仅可以为计算机所处理,而且依托互联网平台逐渐实现了客观知识世界文学文本的流动与对话。依托互联网平台和数字技术的“比特叙事”,将比特视为符号本体而进行叙事,其指涉方式的变化表征了主体的未定性、文本的交互性和视觉窗口的递归性。其三,聚焦符码、编码和解码的分析路径,基于从原子到比特的媒介转换,数字化的文学空间应运而生,同时也改变了文学创作方式、文学研究语境和文学批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数字修辞 比特叙事 数字文本 文学空间
下载PDF
译者行为互动关系分析
6
作者 周领顺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2,共6页
本文借用译者行为“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结合文学翻译和应用翻译实例,分析了译者行为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证明人本路径译者行为研究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方法和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对于解决问题与解释现象... 本文借用译者行为“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关系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结合文学翻译和应用翻译实例,分析了译者行为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证明人本路径译者行为研究的个性化特征、分析方法和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对于解决问题与解释现象的普适性和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研究 互动关系 文学翻译 应用翻译 “文本-行为-社会”三位一体分析方法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倚夜”结纂的层次及其意义
7
作者 许中荣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金瓶梅词话》具有鲜明的“倚夜”结纂特征。小说中大量的涉夜文本,呈现为写实、修辞、象征三个层次的文本形态。它不仅是日常夜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有意识地运用月、灯烛等光源构建小说叙事,摹写人物形象,营造小说氛围。此外,小说还透... 《金瓶梅词话》具有鲜明的“倚夜”结纂特征。小说中大量的涉夜文本,呈现为写实、修辞、象征三个层次的文本形态。它不仅是日常夜生活的生动写照,也有意识地运用月、灯烛等光源构建小说叙事,摹写人物形象,营造小说氛围。此外,小说还透过夜宴、元宵观灯等渲染夜晚的瞬息繁华、如梦似幻,彰显“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悲凉意蕴,赋予小说鲜明的“寓言”特征。可以说,“夜晚”是我们阅读《金瓶梅》、打开小说之门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倚夜”结纂 日常写实 文学修辞 主题深化
下载PDF
修辞批评的戏剧主义范式运用举隅——以中国形象片《角度篇》解说词为例
8
作者 陈晓东 汪程 《绥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与传播形象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理论的研究范式“五位一体”作为研究方法,将《角度篇》的英文解说词作为“戏剧”,探究其修辞动机。研究表明,该宣传片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 国家形象宣传片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与传播形象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戏剧主义修辞批评理论的研究范式“五位一体”作为研究方法,将《角度篇》的英文解说词作为“戏剧”,探究其修辞动机。研究表明,该宣传片从中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炼素材,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了向往和平、追求进步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了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主义 修辞批评 《角度篇》解说词 同一 术语屏
下载PDF
Story Theme in Literary Stylistics and Functional Stylistics
9
作者 LI Han-b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8年第7期1079-1089,共11页
Story Theme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concepts in both literary criticism study and stylistic study.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tory theme might be summarized as being subjective and inter-subjective,social and ... Story Theme has been one of the major concepts in both literary criticism study and stylistic study.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tory theme might be summarized as being subjective and inter-subjective,social and generalized,pervasive throughout the whole text but covered,conventional and recoverable,and multi-faceted.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wo stylistic approaches to story theme study.Literary stylistic approach focuses on the covert side and multi-levelness of story theme;while functional stylistics attaches much importance to the mechanisms that function to realize story t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RY THEME literary STYLISTIC approach FUNCTIONAL STYLISTIC approach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Pragmatics
10
作者 Xin Qiu 《Review of Educational Theory》 2020年第4期44-48,共5页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short stories written by American romantic writer 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pragma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 featu... The Minister’s Black Veil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short stories written by American romantic writer 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pragma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novel,such as words and sentences,grammar,semantic ambiguity,rhetoric and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based on cooperative principle,so as to explore the superb writing style and literary art of the novel,better understand and appreciate this literary work,and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erary pragmatics Linguistic features Semantic ambiguity rhetorIC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下载PDF
“文学扮演”与《春秋》斧钺--杨维桢《史义拾遗》补拟创作表微
11
作者 卜兴蕾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2-171,共10页
杨维桢曾著《史义拾遗》一书,被四库馆臣归入史部,但书中“补辞”“拟辞”“设辞”之类文章实有别于常规史论,不仅蕴有作者与众不同的历史思考,也包含独特的文学价值。此类补拟文章的创作手法,是通过介入特定的历史现场,借助扮演古人的... 杨维桢曾著《史义拾遗》一书,被四库馆臣归入史部,但书中“补辞”“拟辞”“设辞”之类文章实有别于常规史论,不仅蕴有作者与众不同的历史思考,也包含独特的文学价值。此类补拟文章的创作手法,是通过介入特定的历史现场,借助扮演古人的方式,重审历史旧案,申说《春秋》大义。在论史模式上,既沿袭胡寅、朱熹重视义理的理学家传统,又凭借优孟衣冠作“文学扮演”,展现文学家的趣味。这一系列文章史识独异、文心奇巧、持义严正,具有多重意蕴,并非单纯的游戏笔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维桢 《史义拾遗》 论史方式 文学扮演 《春秋》义法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与李奎报的“九不宜体”观
12
作者 朴性日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1-67,共7页
“九不宜体”出自《东国李相国集》之“论诗中微旨略言”文章之中,是高丽王朝后期文人李奎报提出来的。高丽后期古代韩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自觉时代,除了《东国李相国集》外,能代表高丽后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有:李仁老《破闲集》、崔滋《... “九不宜体”出自《东国李相国集》之“论诗中微旨略言”文章之中,是高丽王朝后期文人李奎报提出来的。高丽后期古代韩国文学批评史上的自觉时代,除了《东国李相国集》外,能代表高丽后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有:李仁老《破闲集》、崔滋《补闲集》、李齐贤《栎翁稗说》等,这些文集的大部分主要论点是创作上所呈现出的精神修养,因而当时文艺批评的主流论题有两点:一个是分析作者本人的天赋性,另一个是在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作者本人的修养。颇为有趣的是,通过考察发现,在强烈批判过度作诗技巧方面,“九不宜体”与梁朝刘勰《文心雕龙》有相似之处。文章以《文心雕龙》为视角,评析了李奎报之“九不宜体”,主要部分由三个论点组成:其一是探讨批评在诗文写作中的用事,其二是分析批判在过度修辞技巧上的问题,其三是从《文心雕龙·通变》角度去看“九不宜体”之“新意”。最后以刘勰《文心雕龙》为鉴,认为“九不宜体”是属于作者李奎报本人的经历,也是属于当时文风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不宜体 《文心雕龙》 用事 过度修辞 新意
下载PDF
接受与批评:北周隋唐学者的庾信骈文观
13
作者 刘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自北周至隋唐,众多学者对庾信骈文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和深层次的发掘,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接受。具体来说,北周隋唐学者的接受视点主要集中于庾氏骈文的修辞造诣、行文技法及其对当代或后世的影响方面,偶尔兼及庾信的德行人品。当然,贬抑... 自北周至隋唐,众多学者对庾信骈文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和深层次的发掘,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接受。具体来说,北周隋唐学者的接受视点主要集中于庾氏骈文的修辞造诣、行文技法及其对当代或后世的影响方面,偶尔兼及庾信的德行人品。当然,贬抑批评庾信骈文的言论亦不少见,尤其是唐初史家的论调最为尖刻,他们批判庾信骈文一意追趋藻饰声律,却忽略政治教化功能。北周隋唐学者对于庾信之作,无论接受还是批评,都体现出对庾信骈文文体的深度省思,对后世骈文理论与批评多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周隋唐学者 庾信骈文 修辞技巧 文学成就 接受与批评
下载PDF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历程、经验与进路
14
作者 李昊灿 李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5-132,共8页
文艺工作与党的建设、国家事业紧密相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历程经历了孕育形成、继承发展、推进转化和守正创新四个阶段。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历程,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 文艺工作与党的建设、国家事业紧密相连。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历程经历了孕育形成、继承发展、推进转化和守正创新四个阶段。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百年历程,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基本经验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文艺工作的根本保证,始终锚定民族复兴的伟业远景是文艺工作的根本方向,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文艺工作的根本立场,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实践品质是文艺工作的根本方法。梳理与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历程和经验可以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借鉴。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工作要积极从“谁领导”“为了谁”“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五方面着手,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坚持“二为”方向、创作文艺精品引领社会风尚、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队伍、立足时代扎根人民生活,以此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文艺工作 历史经验 时代进路
下载PDF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5
作者 文军 高晓鹰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8-52,共5页
本文以<苔丝>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坚持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 本文以<苔丝>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坚持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动态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批评 功能翻译理论 译者 读者 翻译 文化
下载PDF
修辞批评的女性主义范式:理论与操作 被引量:9
16
作者 邓志勇 王懋康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2,共5页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是当今西方修辞学重要的批评范式之一。它对女性主义文本进行评论,分析这类修辞是如何运作,揭示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现象,并挑战女性主义支配意识形态。本文首先介绍该范式产生的背景,然后论述其理论基础,最... 女性主义修辞批评是当今西方修辞学重要的批评范式之一。它对女性主义文本进行评论,分析这类修辞是如何运作,揭示社会上的性别歧视和不公平现象,并挑战女性主义支配意识形态。本文首先介绍该范式产生的背景,然后论述其理论基础,最后讨论其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范式 修辞批评 理论 操作
下载PDF
文学修辞批评两种模式及学科思考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翠云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8,共8页
文学修辞批评的出场方式有两种,分别向两个学科辐射:文艺学界在修辞诗学中延伸,修辞学界在修辞技巧和修辞诗学的双重视域中展开。两种模式同中有异,各具特色,为文学批评和学科建设带来丰富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文学修辞批评 修辞论美学 广义修辞学 学科思考
下载PDF
文学作品复译的原型观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孔喜 杨炳钧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89-92,共4页
源于Wittgenste in的原型概念表明,原型不等同于某一固定的原始形态或原始模型,而是无数样例的整合与抽象,它相当于家族相似性。基于此而创立的翻译原型论认为,文学翻译可视作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试图穷尽原作样例与译作样例,以期达到最佳... 源于Wittgenste in的原型概念表明,原型不等同于某一固定的原始形态或原始模型,而是无数样例的整合与抽象,它相当于家族相似性。基于此而创立的翻译原型论认为,文学翻译可视作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试图穷尽原作样例与译作样例,以期达到最佳样例甚至现实原型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充满着复译现象,不断有新的译作样例涌现。对文学作品的每一次复译其实质是译作原型整合过程的一部分,是对译作"理想原型"的向往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复译 翻译原型论
下载PDF
院校研究的基本范式:定性模式与定量模式 被引量:25
19
作者 刘献君 《现代大学教育》 2003年第3期7-11,共5页
院校研究有两种研究路向 ,一种是“ (问题 )—理论—假设—观察—理论— (问题 )”的研究路径 ,另一种是“(问题 )—观察—概括—理论—观察— (问题 )”的研究路径。从哲学方法论层面看 ,院校研究主要有四种研究范式 ,即经验主义、实... 院校研究有两种研究路向 ,一种是“ (问题 )—理论—假设—观察—理论— (问题 )”的研究路径 ,另一种是“(问题 )—观察—概括—理论—观察— (问题 )”的研究路径。从哲学方法论层面看 ,院校研究主要有四种研究范式 ,即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其中 ,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是定量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结构主义与人本主义是定性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不是绝对的两分 ,它们构成一个连续的系谱。实验法与文学法位于这一系谱的两个极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 定性模式 定量模式 定量研究 实验法 文学法
下载PDF
不可靠叙述:从叙事策略到文学观念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志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是当前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对于文本叙述可靠与否的判定,修辞派以隐含作者的观念为标准,认知派则以读者的规范为参照,而这两种研究方式的理论争鸣也引发了学界对二者进...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是当前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对于文本叙述可靠与否的判定,修辞派以隐含作者的观念为标准,认知派则以读者的规范为参照,而这两种研究方式的理论争鸣也引发了学界对二者进行综合的理论探求,不可靠叙述研究已然呈现出多维发展的景观。当前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探讨,基本上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应突破仅仅将不可靠叙述定位为叙事策略的限定,从文学观念的高度对其进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靠叙述 修辞方法 认知方法 叙事策略 文学观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