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与宋元明文学的流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晔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51,共10页
对于科举礼部试来说,唐宋解试是一种资格考试,而明清乡试是一种科名考试。宋元明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使参加礼部试的解额,从应届的考试资格变为永久的社会身份,进而改变了近世人才及文学流动的基本模式。在阶层流动上,从唐宋的循环式流... 对于科举礼部试来说,唐宋解试是一种资格考试,而明清乡试是一种科名考试。宋元明落第再试制度的沿革,使参加礼部试的解额,从应届的考试资格变为永久的社会身份,进而改变了近世人才及文学流动的基本模式。在阶层流动上,从唐宋的循环式流动,变为明清的进阶式流动;在地理流动上,从唐宋的直线式流动,变为明清的折线式流动。由此推动了两个重大的社会变化,即举人阶层的形成和省城文化圈的兴起。它们分别从阶层和地域两个维度,促进了近世文学的转型与继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制度 落第再试 社会流动 举人阶层 省城文学
下载PDF
东晋时期东-西“文学走廊”的形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洪文莺 梅新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3,192,共9页
东晋时期的东-西"文学走廊",东起扬州治所兼首都建康,西迄荆州治所江陵,既是借助长江水道地理优势与"荆扬之争"历史机遇双重支撑的产物,同时也是两晋易代迁都之后中国南北文学中心历史性转换的结果,在建构建康-江... 东晋时期的东-西"文学走廊",东起扬州治所兼首都建康,西迄荆州治所江陵,既是借助长江水道地理优势与"荆扬之争"历史机遇双重支撑的产物,同时也是两晋易代迁都之后中国南北文学中心历史性转换的结果,在建构建康-江陵两大文学中心以及重构整个东晋文学版图中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界重在南-北文学中心迁移与交融研究,而忽视了东-西文人群体的双向互动与深远影响。事实上通过对这一东-西"文学走廊"形成机缘、文人互动与文学交融的还原与探索,不仅有益于重新认识这一东-西"文学走廊"本身的重要价值,而且有助于深入诠释东晋文学版图的内在结构及其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文学走廊 文人流动 文学交融 文学版图
下载PDF
元代南士北游原因探究
3
作者 王晓锋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72-75,共4页
元代时期,南人地位较低,入仕机会也很少,但并未阻碍南士北游的热情。究其原因,文人内在精神的自觉驱动是其北游热情的重要动力,其时的外部社会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这一行为的进行。在艰苦的境地中,南士依旧选择北游,表明着文人对... 元代时期,南人地位较低,入仕机会也很少,但并未阻碍南士北游的热情。究其原因,文人内在精神的自觉驱动是其北游热情的重要动力,其时的外部社会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这一行为的进行。在艰苦的境地中,南士依旧选择北游,表明着文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逆境中的自我调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士北游 文人心态 历史条件
下载PDF
三国果报故事之流变
4
作者 陈冰如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三国果报故事首见于《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复见于《三国志平话》以及明代《喻世明言》,由只字片言逐渐发展为完整的话本小说《三国因》,呈现出系统的嬗变轨迹。在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文人性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议论性、准... 三国果报故事首见于《五代史平话·梁史平话》,复见于《三国志平话》以及明代《喻世明言》,由只字片言逐渐发展为完整的话本小说《三国因》,呈现出系统的嬗变轨迹。在演变过程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文人性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议论性、准确性和个性化。三国果报故事一直被因袭,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蕴藏商业潜能的题材,符合接受群体的审美趣味,满足编创者娱乐与劝惩的创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因果报应 流变 文人性
下载PDF
论“气”对中国传统文人建筑的塑造作用
5
作者 申友林 《中外建筑》 2019年第11期34-36,共3页
文人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气是中国哲学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庄子认为气是万物构成的基础。本文从气的流动与建筑的关系入手,提出建筑是人的"气"的外向物化表达、景致是对自然之气的内向拾取、气于建筑内循环... 文人建筑是中华传统建筑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而气是中国哲学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庄子认为气是万物构成的基础。本文从气的流动与建筑的关系入手,提出建筑是人的"气"的外向物化表达、景致是对自然之气的内向拾取、气于建筑内循环流动构成建筑场景的转换三个层面阐述中国建筑与古代文人之间的关系。并以南京三合宅为例,论述了文人"气"呈现出的三种空间氛围:融入山林的隐、气质彰显的雅、气韵生动的趣的三种表现手法。指出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应该停在符号层面而应该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建筑 流动 空间氛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