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人游幕与清初戏曲——兼论万树词人与戏曲家身份 被引量:1
1
作者 朱丽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6-162,200,共7页
清代戏曲的发展与文人游幕密切相关。伴随游幕文人的踪迹,昆曲从江南传播到全国各地。由于特殊的时代政治原因,易代之初,昆曲在岭南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在昆曲从江南到岭南的传承绵延中,游幕文人万树起到了重要作用。因幕府娱乐文化之... 清代戏曲的发展与文人游幕密切相关。伴随游幕文人的踪迹,昆曲从江南传播到全国各地。由于特殊的时代政治原因,易代之初,昆曲在岭南迅速恢复并蓬勃发展。在昆曲从江南到岭南的传承绵延中,游幕文人万树起到了重要作用。因幕府娱乐文化之需,万树开始尝试谱曲;因游幕生存之需,他倾力谱写戏曲传奇。总督府所提供的丰厚的资金支持则为创作戏曲提供了必要前提。吴棠桢、吕黍字、来集之、金烺、宋俊等大批江南文士追随吴兴祚的宦迹从无锡到福建,到广东,受万树影响,这些总督府的幕客皆染指于谱曲,形成了一个继承吴炳粲花衣钵的戏曲流派,不仅促进了岭南曲坛的空前繁荣,而且直接导致了岭南剧曲——粤剧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游幕 万树 戏曲
下载PDF
论海盐腔传奇的崛起与南戏品质内涵的转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振林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3-69,共7页
海盐腔的崛起,是民间南戏向文人传奇过渡的重要标志。它把南戏由"村坊小曲"、"里巷歌谣"搬演的戏文重新变成宣扬伦理教化的工具;"以时文为曲",则逐渐褪去了南戏的"本色"而走向"绮词"... 海盐腔的崛起,是民间南戏向文人传奇过渡的重要标志。它把南戏由"村坊小曲"、"里巷歌谣"搬演的戏文重新变成宣扬伦理教化的工具;"以时文为曲",则逐渐褪去了南戏的"本色"而走向"绮词";它逐步整饬和律化南戏的曲词,使南戏的演唱体制发生了根本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腔 南戏 文人传奇 教化 律曲
下载PDF
传奇、昆剧、乱弹关系新说
3
作者 路应昆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67-75,共9页
传奇、昆剧、乱弹是明清戏曲的三个主要种类。传奇完全按文人的旨趣打造,定位于"高雅",是文人戏曲的典型形式(传奇并非只是剧本)。乱弹完全由艺人创作,定位于"通俗",体现的是普通人的欣赏需求。昆剧主要指民间昆班... 传奇、昆剧、乱弹是明清戏曲的三个主要种类。传奇完全按文人的旨趣打造,定位于"高雅",是文人戏曲的典型形式(传奇并非只是剧本)。乱弹完全由艺人创作,定位于"通俗",体现的是普通人的欣赏需求。昆剧主要指民间昆班的演唱,其主体来自传奇,但服务对象已从文人转变为公众戏场上的"广大观众",故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向"通俗"。乱弹曾得到昆剧的很多滋养,故昆剧也可说是传奇与乱弹之间的"过渡"。昆剧主体是在传奇从文人圈子流入普通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把昆剧的创始远推到元末顾坚的做法不尽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史 传奇 昆剧 乱弹 文人戏曲 民间戏曲
下载PDF
论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影响
4
作者 冉献东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文人画家是有士大夫气息,高蹈于山林、胸中有气味的中国传统文人精英。文人画家历来鄙视专业画家与画工。戏剧票友视戏剧为修身养性的雅趣,是娱己娱人的享乐方式,其内心视那些专业戏剧演员为“戏子”、“贱业”。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利... 文人画家是有士大夫气息,高蹈于山林、胸中有气味的中国传统文人精英。文人画家历来鄙视专业画家与画工。戏剧票友视戏剧为修身养性的雅趣,是娱己娱人的享乐方式,其内心视那些专业戏剧演员为“戏子”、“贱业”。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利用自己话语霸权把他们的审美好恶强加给了绘画和戏剧,并影响了绘画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从而造就了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取向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画家 戏剧票友 传统美学 影响
下载PDF
士人会馆——北京旧城会馆建筑文化内涵三题
5
作者 张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45-49,共5页
通过对北京安徽会馆、湖广会馆为代表的士人会馆群的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在剖析会馆建筑本身的 建筑、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做出了比较切实的考察和分 析,论述了会馆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士... 通过对北京安徽会馆、湖广会馆为代表的士人会馆群的个案分析和比较研究,在剖析会馆建筑本身的 建筑、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做出了比较切实的考察和分 析,论述了会馆文化的多元性以及士人会馆建筑的形态、构成与意义;分析了以会馆戏台为物质形态的地方戏曲 文化在清代文化整合中的作用和地域文化的互动;揭示出住屋不仅是一个架构,更是一连串复杂目的连缀而成 的系统,建造住屋是个文化现象,其外形和组织受到其所属的文化背景的极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会馆 文化内涵 会馆群 戏台
下载PDF
民国文人的戏曲情结
6
作者 叶艳宁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33-36,共4页
戏曲艺术,在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上,始终以高于现实的迷离光华映照着人世的悲欢离合。而民国时期正是中国发生剧变的特殊年代,在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转型时期,无数文人对戏曲艺术都进行了积极而热情的探索,正是因为他们的关注,戏曲艺术才... 戏曲艺术,在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上,始终以高于现实的迷离光华映照着人世的悲欢离合。而民国时期正是中国发生剧变的特殊年代,在这样一个开放、包容的转型时期,无数文人对戏曲艺术都进行了积极而热情的探索,正是因为他们的关注,戏曲艺术才具备了崭新的时代气质,也才成就了历史上戏曲和文人的一段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戏曲艺术 文人 名士
下载PDF
王九思《杜甫游春》:志士品格·诗人情怀·曲家本色
7
作者 郑雅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5-37,42,共4页
明代文学家王九思的杂剧创作以《杜甫游春》最为有名。此剧情节简单,时代感强,是王九思以失意文人士大夫的视角来关照现实政治、抒发满腹不平的抒情诗剧,是明代杂剧走向案头化的开始和标志。本剧继承标准的北曲一本四折形式,以豪放泼辣... 明代文学家王九思的杂剧创作以《杜甫游春》最为有名。此剧情节简单,时代感强,是王九思以失意文人士大夫的视角来关照现实政治、抒发满腹不平的抒情诗剧,是明代杂剧走向案头化的开始和标志。本剧继承标准的北曲一本四折形式,以豪放泼辣的曲风,和康海《中山狼》一起完成了北杂剧的光荣终结,开启了杂剧文人化、抒情化、案头化的流变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九思 杜甫游春 士大夫之剧 抒情剧 北曲特色 影响
下载PDF
现代启蒙精神与文人史剧——论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戏曲创作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宇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74-77,共4页
现代启蒙精神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历史文人为题材的戏曲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使之获得了短暂的繁荣,但也因忽略戏曲的民族性和娱乐性而面临生存困境。回顾我国80年代现代启蒙精神对文人史剧影响的得与失,对未来戏曲创新发展... 现代启蒙精神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历史文人为题材的戏曲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使之获得了短暂的繁荣,但也因忽略戏曲的民族性和娱乐性而面临生存困境。回顾我国80年代现代启蒙精神对文人史剧影响的得与失,对未来戏曲创新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启蒙精神 文人史剧 现代意识 主体性
下载PDF
论梨园戏小梨园的市井文人价值取向──以《陈三五娘》《董生与李氏》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文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6,共8页
如果深入细究小梨园经典剧目,会发现梨园戏的"才子佳人"模式有别于正统文人戏的样式,即并不表现为"士大夫文人"戏,而是呈现为"市井文人"式的独特文化取向,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逻辑。本文拟从这一个视角,选... 如果深入细究小梨园经典剧目,会发现梨园戏的"才子佳人"模式有别于正统文人戏的样式,即并不表现为"士大夫文人"戏,而是呈现为"市井文人"式的独特文化取向,蕴含着不同的伦理逻辑。本文拟从这一个视角,选取传统剧目《陈三五娘》与新编戏《董生与李氏》为例子,通过以市井文人价值取向来选择传统文本,以及市井文人价值取向在结构、人物、语言上的呈现,分析小梨园的剧种特色,以此回应中国戏曲回归传统、回归古典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戏 小梨园 市井文人 价值取向 陈三五娘 董生与李氏
下载PDF
文人意趣与天机的融合:汤显祖剧作幽默风格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海英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1-95,127,共6页
汤显祖的诗文与戏剧创作都追求真意趣,不做假文章。其"四梦"鲜明的幽默风格,也反映出作者对"意趣"的追求和对天机也即人的自然天性的珍视:对官场的不合理现象以及荒唐人事的讽刺,深刻地揭示了彼时的政治黑暗;"... 汤显祖的诗文与戏剧创作都追求真意趣,不做假文章。其"四梦"鲜明的幽默风格,也反映出作者对"意趣"的追求和对天机也即人的自然天性的珍视:对官场的不合理现象以及荒唐人事的讽刺,深刻地揭示了彼时的政治黑暗;"淹痛经史"基础上文字游戏式的戏谑,颇具文人风趣之妙;对男女大欲插科打诨式的调侃可谓雅俗共赏,流露出一派灵动的"天机"。同时,汤显祖通过讽刺、引用、双关等手法的运用,最终使剧作达到了"摩欢则令人神荡"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剧作 幽默风格 文人意趣 自然天性 文字游戏
下载PDF
论文人家乐文化在清代宫廷戏曲中的呈现
11
作者 夏心言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4-49,共6页
宫廷戏曲与文人家乐是明清时期分属不同阶层的两种戏曲类型。但它们具有共通之处,例如私人所有性、艺术专业性、私家娱乐性。清代宫廷戏曲中帽儿排、花唱等灵活多样的临时演出形式,继承了文人家乐对清曲的重视;宴戏作为宫廷戏曲的又一形... 宫廷戏曲与文人家乐是明清时期分属不同阶层的两种戏曲类型。但它们具有共通之处,例如私人所有性、艺术专业性、私家娱乐性。清代宫廷戏曲中帽儿排、花唱等灵活多样的临时演出形式,继承了文人家乐对清曲的重视;宴戏作为宫廷戏曲的又一形式,发展了文人家乐依托于家庭生活需求的演出安排;帝王对宫廷戏曲的指导则蕴含着文人趣味。这一传承过程中,不变的是雅文化话语体系对戏曲的主导,从中可以看到文人文化对于宫廷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廷戏曲 家乐 文人戏 昇平署 清代
下载PDF
从本事取材看明代南杂剧的文人化
12
作者 赵明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0-82,共3页
明代中叶,继元杂剧、明初宫廷杂剧之后而兴起的南杂剧,其创作特色有着鲜明的文人化倾向。文章将以本事取材的角度探讨这一倾向的表现和内涵。
关键词 明代南杂剧 本事 文人化
下载PDF
晚明艺术的娱乐功用观念辨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衍发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14-122,共9页
晚明艺术的娱乐功用观念是在阳明心学思潮影响下的晚明文人"师心尚性"的产物,并发展为晚明艺术所共有的功能特征。晚明戏曲或书画艺术被晚明文人作为审美游戏的工具,担负着自娱和娱人的双重功能。这表明,晚明文人对艺术本身... 晚明艺术的娱乐功用观念是在阳明心学思潮影响下的晚明文人"师心尚性"的产物,并发展为晚明艺术所共有的功能特征。晚明戏曲或书画艺术被晚明文人作为审美游戏的工具,担负着自娱和娱人的双重功能。这表明,晚明文人对艺术本身的审美情感等艺术功用的本体认识更加深入和自觉,而且这种观念已不只局限于他们所持的艺术观点,而扩大成为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了,从而推动了晚明艺术与理论的双重繁荣,在中国艺术史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功用 自娱娱人 戏曲艺术 书画艺术 晚明文人
下载PDF
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
14
作者 杨绍固 武文瑜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4-60,共7页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 我国现存七部涉及屠夫形象的元代戏曲,从性格、品质、思想三个方面呈现了元代市井屠夫的真实面貌。相较于前代,元代文人在刻画“屠夫”一类人物形象时,不仅展现出去传奇化而近世俗化的新特点,还摆脱了杀生有罪观,注重表现屠夫的正面品质。同时,元代戏曲中的屠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的精神世界,即他们对儒家政治理想的坚守和对道家超脱世俗的向往。元代戏曲中的屠夫书写为人们了解元代社会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戏曲 屠夫形象 新变 文人思想
下载PDF
词曲非小道——略论中国古代文人戏曲接受的审美趣向
15
作者 王良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5-21,共7页
因为文化素养的不同,中国古代文人在戏曲语言和音乐的接受上明显有别于普通观众,表现出对典雅曲词的热衷和精审音律的执着等审美趣向。在理论导向上,很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同时又精通音律的文人甚至建立了以曲词的典雅和音律的精审与否... 因为文化素养的不同,中国古代文人在戏曲语言和音乐的接受上明显有别于普通观众,表现出对典雅曲词的热衷和精审音律的执着等审美趣向。在理论导向上,很多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同时又精通音律的文人甚至建立了以曲词的典雅和音律的精审与否为标准品评戏曲的倾向。而文化素养较低的普通文人则通过符合上述标准的各类戏曲选本的接受,间接地表现出对这个标准的认同。文人受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戏曲审美观,一方面受长期以来诗词接受的惯性影响,另一方面也和大量戏曲剧本得以刊刻有关。毕竟,作为案头读物的戏曲剧本比舞台上的戏曲演出更容易被发现曲词的文法和音律的是否合律依腔等方面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文人受众 审美趣向 曲词 音律
下载PDF
晚明以来女性文人戏曲作家群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奇玉 郭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4-150,共7页
据现有资料,自明万历年问至民国初年,约有32位女性作家创作过戏曲作品。她们多来自于诗书之家,主要生活在江南一带,几乎都有诗文集遗世。现存女性创作的戏曲作品全本和残本39部,约占总数的一半。这些作品题材一般取自古人古事或身... 据现有资料,自明万历年问至民国初年,约有32位女性作家创作过戏曲作品。她们多来自于诗书之家,主要生活在江南一带,几乎都有诗文集遗世。现存女性创作的戏曲作品全本和残本39部,约占总数的一半。这些作品题材一般取自古人古事或身边的见闻,大多表现为对亲情和爱情的书写,个别作品直接抒发女性自我情感和反映当时较为重大的政治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戏曲 作家群体 古代女性 女性意识
原文传递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 被引量:2
17
作者 解玉峰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88,共11页
甲午海战后,中国由传统社会变为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渐次发生,知识阶层亦由传统士大夫阶层渐变为现代知识分子,其对民族文化表现为更为自觉的体认和担当。就昆曲方面而言,知识阶层在20世纪前半叶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在上... 甲午海战后,中国由传统社会变为现代社会的巨大转变渐次发生,知识阶层亦由传统士大夫阶层渐变为现代知识分子,其对民族文化表现为更为自觉的体认和担当。就昆曲方面而言,知识阶层在20世纪前半叶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一、在上海等现代城市组织数量以百计数的各种曲社;二、组织和建立各种类型的戏剧学社、学校或协会,以培训和教育艺人;三、在高等院校开展曲学授受,在中学则将昆曲列为教育科目,以实现"雅乐"的薪火传承。20世纪后半叶以来,国家权力在文化建构和文化生态的决定性意义已绝非此前可以比拟,昆曲的传承也被认为应以职业性的昆曲演员和剧团为主,文人阶层完全退居为边缘性人物,昆曲之生存遂日趋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曲社 昆曲传承 文人阶层
原文传递
论戏曲文体文人化中的著作权意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小岩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4-153,共10页
早期戏曲作者不重视作品的署名权。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戏曲文体文人化程度加深,戏曲刊本开始出现署别号或真名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戏曲作者逐渐有了著作权意识。而宋元南戏在元明两代删改过程中,著作权发生了转移,如高明、丹丘先生(朱权... 早期戏曲作者不重视作品的署名权。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戏曲文体文人化程度加深,戏曲刊本开始出现署别号或真名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戏曲作者逐渐有了著作权意识。而宋元南戏在元明两代删改过程中,著作权发生了转移,如高明、丹丘先生(朱权)等在有意无意之中被认为是一些作品的作者。在戏曲文人化的过程中,文人戏曲家越来越重视戏曲作品的著作权,汤显祖是代表之一。汤显祖对改本的激烈态度促成了晚明戏曲著作权观念的发展。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分别著录原作与改本,实际是承认了作者和改家各自的著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作权 戏曲 文人化 汤显祖 传世作品
原文传递
江南文人审美视野下的昆曲服饰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丽丽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0-183,共4页
昆曲集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之所长,经历代改良和传承,在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群体中广泛传播和发展。昆曲服饰是昆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戏曲表演体系的美学特征。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江南文人追求的雅致美、意境美、自然美等... 昆曲集宋元南戏和元杂剧之所长,经历代改良和传承,在明清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群体中广泛传播和发展。昆曲服饰是昆曲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戏曲表演体系的美学特征。在昆曲的发展过程中,江南文人追求的雅致美、意境美、自然美等审美融入了昆曲舞台艺术中,并引导了昆曲剧装制作的发展方向,使得昆曲服饰形成了色彩淡雅自然、设计构图虚实相间、图案搭配重写意和象征等艺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服饰 美学特征 江南文人审美 戏曲舞台艺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