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异变”时空下民族“隐言”的表达--以《中国文艺》为中心 |
高姝妮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运”而不“动”:华北沦陷区日伪铁路“爱护村运动”及其效果 |
符静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抗战后期中共沦陷城市工作政策探析——以晋察冀和山东分局城工部门工作为中心 |
王富聪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4
|
《中国文艺》诗歌的民族“隐喻” |
高姝妮
|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
2023 |
0 |
|
5
|
我国南北方地区中医防治流行性感冒用药的差异研究 |
张萌
张诏
|
《中医药导报》
|
2015 |
7
|
|
6
|
张深切移居北京的背景及其“文化救国”实践——抗战时期居京台籍文化人研究之一 |
张泉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06 |
5
|
|
7
|
权力、金钱与立场的博弈——从新民会的全联会看日伪在华北沦陷区的基层统治矛盾 |
符静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8
|
日伪新民会与华北沦陷区的奴化教育 |
杨琪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9
|
华北沦陷区的“鲁迅接受” |
赵献涛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0
|
日伪时期南京的翻译文学 |
赵献涛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1
|
华北历史民俗文献述论 |
萧放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2
|
华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 |
赵献涛
|
《惠州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3
|
东北沦陷区的翻译文学 |
赵献涛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4
|
深化中国沦陷区文学研究的一种方式——东亚场域中共时的殖民体制差异/历时的时代转换维度 |
张泉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15
|
东北沦陷区朝鲜作家的自然抒写和文学治愈 |
裴虹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9 |
0 |
|
16
|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变革与抗日动员 |
尹志兵
侯秀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7
|
“异态”时空下的“苦难”叙事——论《中国文艺》的“写实小说” |
高姝妮
|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
2021 |
0 |
|
18
|
论沦陷时期北平文学的“文艺大众化” |
高姝妮
|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
2021 |
0 |
|
19
|
论四十年代公孙嬿的“色情小说” |
高姝妮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22 |
0 |
|
20
|
生长在华北沦陷区的反日文学——重读关永吉《牛》 |
李曼蓉
|
《宜宾学院学报》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