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professional women image in modem literature
1
作者 Yu Chen Xiaoyan F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3年第12期3-5,共3页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professional women image in modem literature in the im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at women are always given the weak, meek attitude. Virtuous, dignified and elegant is 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professional women image in modem literature in the impress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at women are always given the weak, meek attitude. Virtuous, dignified and elegant is the good to requirements right woman, whether going shyly and sniffing the plum, or the lady laughing as if daring according to water lines and being. When faced with love, women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mostly appeared as the role of attachment or victims, their character sketched vain traces as a faint smudge of i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fessional woman female consciousness literature about
下载PDF
Research on Cultural Connotation of"Folk Literature"
2
作者 Cheng Y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6-322,共7页
Fork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 ost special and prom inent literary phenom ena in C hinese narrative literature. W ith ordinary people as protagonists,the literature w ould lay out the experiences and know ledge of or... Fork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 ost special and prom inent literary phenom ena in C hinese narrative literature. W ith ordinary people as protagonists,the literature w ould lay out the experiences and know ledge of ordinary people,w idely reflecting the various aspects of social life,especially the scenes of life at the edge of the society. T he article w ants to explain fork literature's deeply cultural connotation from the follow ing aspects:aesthetic value of language; life consciousness; death consciousness and hum anity conce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文学 民间 社会生活 审美价值 生命意识 人文观念
下载PDF
对海外华文文学史料整理与研究的若干思考:个体与学科的双重自觉
3
作者 王列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共11页
从史料学的意识觉醒,到史料学的倡导、建设与发展,中间似乎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个体的自觉,到学科的自觉;从理论的探讨,到全面的建设。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也大致如此。建立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是学科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标志... 从史料学的意识觉醒,到史料学的倡导、建设与发展,中间似乎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从个体的自觉,到学科的自觉;从理论的探讨,到全面的建设。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发展,也大致如此。建立海外华文文学史料学,是学科建设与完善的重要标志,也是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发展的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史料整理与研究 学科发展 个体自觉 学科自觉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的价值意蕴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司国庆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民间文学作为活态文化资源,是由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既反映了历史事实,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鄂伦春族有着悠久深厚的民间口头文学传统,其中,莫日根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正义、反对邪恶的普遍性精神品格。中华民族悠... 民间文学作为活态文化资源,是由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既反映了历史事实,又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鄂伦春族有着悠久深厚的民间口头文学传统,其中,莫日根传说反映了中华民族崇尚正义、反对邪恶的普遍性精神品格。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鄂伦春人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认同存储于民间叙事和社群记忆体系之中。鄂伦春民间故事与其他民族民间故事中核心母题具有一定相似性,既反映了中华各民族密切交流、文化互嵌的事实,也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认同。正确认识与理解这一文化事实,对于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鄂伦春 民间文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上篇的“文学自觉”阐释
5
作者 郭笑岩 寇鹏程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 “文学自觉”这一命题含义模糊,通过对《文心雕龙》上篇的阐发可以解决“文学自觉”含义的泛化。《文心雕龙》上篇以“大文学观”为基础,修正了“纯文学”视野对文学的狭窄定义。上篇的篇目呈现层次分明的“文体序列”,可以衡量文章的“自觉”程度,规定了文章书写的广度、深度和表达的自由度。上篇的结构体现以文章为中心的“阐释空间”,通过理想作者和理想读者的建构来确立文章的“正体”,形成一套独特的“文学自觉”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自觉” 大文学观 文体序列 文章正体
下载PDF
凝聚性结构、德育功能与共同体关联——文化记忆视域下彝族文学的人类学阐释
6
作者 李宁阳 梅军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6-65,共10页
彝族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志属性、道德教育功能与共同体特性。第一,它是构建文化记忆基础的凝聚性结构,作为彝族历史记忆和知识图谱的载体和表征;第二,它是彝族文化主体传承和传播其道德精神的特殊文本,发挥着从个人品德到社会公德的重... 彝族文学具有显著的民族志属性、道德教育功能与共同体特性。第一,它是构建文化记忆基础的凝聚性结构,作为彝族历史记忆和知识图谱的载体和表征;第二,它是彝族文化主体传承和传播其道德精神的特殊文本,发挥着从个人品德到社会公德的重要德育功能;第三,它是共同体关联的交融记忆场,由内而外、从抽象到具体,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现了彝族主动而深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关注这类民族文学中的主位认知与自觉表达,不断拓展和深化关于它们的研究,能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丰富的经验支撑和更强力的文化支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学 凝聚性结构 民族志功能 德育功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澳门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史述评
7
作者 杨青泉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澳门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历史自20世纪30年代发端,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再到建设的三个阶段。从对古近代文学和旧体文学、汉语新文学、外语文学三类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到,澳门文学的作品辑集与文学研究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澳门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历史自20世纪30年代发端,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再到建设的三个阶段。从对古近代文学和旧体文学、汉语新文学、外语文学三类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到,澳门文学的作品辑集与文学研究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因为澳门文学本身的复杂性,还存在若干值得反思和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同时,应当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澳门文学研究融入当代中国文学学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文献整理与研究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三国时期灾异文学初探
8
作者 李洪亮 张宸睿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76-82,共7页
“灾异”是一个合成词,对应“灾”和“异”两种概念。三国时期灾异频繁发生且灾异种类繁多,而文人也注重创作灾异题材的作品,这直接促进了三国灾异文学的繁荣。三国时期的灾异文学,依据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气象类灾害、生物性... “灾异”是一个合成词,对应“灾”和“异”两种概念。三国时期灾异频繁发生且灾异种类繁多,而文人也注重创作灾异题材的作品,这直接促进了三国灾异文学的繁荣。三国时期的灾异文学,依据内容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类,即气象类灾害、生物性灾害、异象类和地质性灾害。三国时期灾异文学在彰显文人的生命意识,在对当时某些重要的历史活动的认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异文学 生命意识 社会历史价值
下载PDF
身份意识与张溥文学复古观念的多元形态
9
作者 田明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161-176,M0008,共17页
张溥一生曾经历八股选家、文社领袖、馆阁词臣、经史学者等多种身份变化。身份意识导致其文学复古观念在不同人生阶段有所侧重,呈现出多元形态。其中既有对八股文写作的“尊经”规范意识,也有对经史之学复兴的期待,还有对文章经世传统... 张溥一生曾经历八股选家、文社领袖、馆阁词臣、经史学者等多种身份变化。身份意识导致其文学复古观念在不同人生阶段有所侧重,呈现出多元形态。其中既有对八股文写作的“尊经”规范意识,也有对经史之学复兴的期待,还有对文章经世传统的延续,以及扩大辞章取法典范的用意。张溥对“文学复古”话题的多元理解和呈现,涉及万历以后“文柄”在中央馆阁与地方文社之间的互动、明末文人知识结构的调整与经学复古、“辞章”之学范式在明末的多元化等多种话题,同时折射出明末文学复古的复杂图景与多重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溥 文学复古 身份意识 经学与文学
下载PDF
生命的长度、温度与容量——论新时期以来灾害报告文学中的生命意识
10
作者 张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在新时期以来的灾害报告文学中,创作者往往善于通过描摹险境中生命个体的不同状态,去呈现生命的长度、温度与容量。具体来说,读者在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超乎寻常的生命奇迹,这无疑会刷新人们对于“生命长度”的认知。但是“惜命”... 在新时期以来的灾害报告文学中,创作者往往善于通过描摹险境中生命个体的不同状态,去呈现生命的长度、温度与容量。具体来说,读者在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超乎寻常的生命奇迹,这无疑会刷新人们对于“生命长度”的认知。但是“惜命”绝不等同于“偷生”,所以作家们也纷纷鞭挞了由灾害所映射出的人性之恶。与之构成对比的则是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牺牲奉献者,他们用破家为国的行为向人们展现了“生命的温度”,而这种“生命的温度”还体现在人们对逝者的伦理关怀上。除此之外,一些作品也借由对待特殊人群乃至万物众生的态度显示出了对生命十足的尊重,并由此扩展了灾害报告文学的“生命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以来文学 灾害报告文学 生命意识 人性伦理
下载PDF
“元白”的谏臣意识与文学实践
11
作者 李艳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8-32,共5页
谏议制度在唐代达到成熟,设有制度严密、分工明确的谏院与谏臣,给予了谏官宽松的谏议环境以及极大的谏诤权力,保障谏议活动的开展。然而,中唐以后,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皇帝的昏庸,谏议制度的实施阻碍重重。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谏官... 谏议制度在唐代达到成熟,设有制度严密、分工明确的谏院与谏臣,给予了谏官宽松的谏议环境以及极大的谏诤权力,保障谏议活动的开展。然而,中唐以后,由于社会的动荡以及皇帝的昏庸,谏议制度的实施阻碍重重。元稹和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谏官,他们有着强烈的谏臣意识,表现在他们的谏诤活动和文学作品中。“元白”的谏议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极具特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任职前,文学作品带有强烈的谏臣意识;第二阶段为任职中,文学作品具有谏臣进谏的语言艺术;第三阶段为罢职后,以“以诗谏诤”的心态来进行文学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议制度 谏臣意识 “元白” 文学
下载PDF
后人类文艺的微观解读:元宇宙视域下的文体创新与意识嬗变
12
作者 姜欣言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8-25,共8页
后人类文艺是一种以后人类主义为核心,以元身美学为指向,创造文学、影视等文艺与报纸网络多媒介嵌套,催生科技与人文耦合的新时空体云文艺。元宇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媒介及媒介化社会形态,它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 后人类文艺是一种以后人类主义为核心,以元身美学为指向,创造文学、影视等文艺与报纸网络多媒介嵌套,催生科技与人文耦合的新时空体云文艺。元宇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媒介及媒介化社会形态,它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空间,令我们以虚拟“化身”进入其中。元宇宙视域下的后人类文体创新利用元宇宙的技术平台,创造出具有沉浸式、交互式、多维式、碎片化等特征的超媒介文艺,满足用户的参与感、创造感、探索感,促进文艺的多元化、跨界化、融合化。后人类文艺在元宇宙这种新的媒介形式和社会形态中,展现出了不同于传统文艺的身份、价值、伦理、审美等意识表达,以及对人类的认知、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人类文艺 元宇宙 文体创新 意识嬗变
下载PDF
论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创作意图和价值观倾向
13
作者 马跟帅 李思远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217-222,共6页
国内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主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解读,而很少深入探究其宗教渊源。现有的宗教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意象、隐喻等层面,或结合历史研究进行探讨。本文从宗教意识与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关联性入手,以梁实秋《暴风雨》译... 国内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文主义角度对其作品进行解读,而很少深入探究其宗教渊源。现有的宗教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意象、隐喻等层面,或结合历史研究进行探讨。本文从宗教意识与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关联性入手,以梁实秋《暴风雨》译本为研究对象,参考基督教经典、詹姆斯钦定版《圣经》,分析其戏剧创作时有意或无意识的宗教认知流露与其宗教渊源,探究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价值观倾向。本文主要研究:1.宗教意识在剧中角色身上的体现;2.宗教意识在《暴风雨》中所涉及主题上的体现;3.剧作家莎士比亚对宗教的态度和宗教意识的流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风雨》 莎士比亚 英国文学 宗教意识
下载PDF
论《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中的生命意识
14
作者 徐国庆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5-81,共7页
通过文本分析,挖掘华文文学作家周励的散文集《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中蕴含的浓厚生命意识:关于历史与当下的生命之寻,关于他者与自身的生命之思以及彰显激情与热爱的生命之力。通过对生命意识的分析,揭示周励对不同历史时期与生命... 通过文本分析,挖掘华文文学作家周励的散文集《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中蕴含的浓厚生命意识:关于历史与当下的生命之寻,关于他者与自身的生命之思以及彰显激情与热爱的生命之力。通过对生命意识的分析,揭示周励对不同历史时期与生命个体的真挚情感,浓厚的人文关怀以及坚定的非虚构创作姿态,以期对周励的华文文学创作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励 《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生命意识 华文文学
下载PDF
Language of Indifference:The Voice of the Powerless in the Select Works of Filipino Artists
15
作者 Cynthia Lyn P.Curada 《Sociology Study》 2020年第4期167-172,共6页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elements of nationalist consciousness as the language of indifference in Philippine literature through the works of select contemporary Filipino writers.Identified masterpieces of the Don Carl... The study focused on the elements of nationalist consciousness as the language of indifference in Philippine literature through the works of select contemporary Filipino writers.Identified masterpieces of the Don Carlos Palanca Memorial Awards for Literature 1 awardees that have Marxist tendencie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Marxist Literary Approach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of nationalist consciousness and to deduce the implicat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of literature and society.The elements of nationalist consciousness were identified by taking in consideration the main struggles of the characters which were revealed in the characters’lines.These were classified using a researcher-made checklist.Common and recurring themes like class struggle,injustice,wanton disregard for human worth,indifference,moral degradation,political unrest,insurgency,inequality,exploitation,harassment,police brutality,poverty,and violence were considered negative elements as they mirror the struggles of the oppressed and abused characters.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of the study lies in its richness in values,realities,and insights into human experiences as it ascertained the socio-economic problems embedded in the works.Evidently as concluded,reforms,justice,and true peace were found absent in the works and these were the essential values that the characters and personas tried to find as they relate with other characters.Fundamentally,literature and society are inseparable and that literary prisms can be vehicles of change in the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ist Literary Approach nationalist consciousness language of indifference Philippine literature
下载PDF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野下再思《黑暗传》论争
16
作者 宋旭红 田诗琪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97,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认同则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步骤。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强化文化认同和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强化民族认同、维护国家统一具有重要作用。文化认同则是民族认同的核心内容,是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步骤。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强化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此意义上重新思考某些文学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民间文学作品《黑暗传》的相关论争恰好提供了一个例子。首先,《黑暗传》文类归属问题的大背景是中国学界对源自西方之史诗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与创新发展,而这个过程的完成极大地得益于我国民族文学史诗作品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同时反过来说,《黑暗传》的例子也说明,当我们对作品进行民族属性判定之时往往必然要触碰到交融共生、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色;而通过被纳入中华民族文学版图,我们的各民族文学就可以以更清晰有力的定位获得进入世界文学国际视野的通道。这一民族性与世界性双重视野良性互动的过程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文学研究领域发挥主导性作用的体现,也是我们在文学领域继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黑暗传》 史诗 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文学
下载PDF
汉魏六朝文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
17
作者 傅刚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10,123,共11页
本文认为,汉魏六朝文学批评性质应该在前后期的比较中考察才能得以确定。总体而言,先秦文献所论有关文章写作的意见,绝不可等同于后世的文学批评,实际只是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关注文事的人对写作在社会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有越来越深刻的认... 本文认为,汉魏六朝文学批评性质应该在前后期的比较中考察才能得以确定。总体而言,先秦文献所论有关文章写作的意见,绝不可等同于后世的文学批评,实际只是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关注文事的人对写作在社会活动中起到的作用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先秦时期,文章写作作用的认识,就是文学观念的萌芽和发展期,所以这一时期的批评只能用文章写作的论述来概括。自战国策士至秦汉,尤其是西汉,“文人的写作”开始产生,而西汉的文学批评,就与先秦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西汉人的文章写作活动以及对文章写作价值的认识,都在为文学的自觉作准备。若从汉魏六朝大范围论,都可以概括为“文学自觉时期写作的批评”,随着魏晋以后文学一科的独立和成熟,文艺性文体日渐成为文人主要表达情感的文体,文学批评也因此而走向成熟,批评的系统化、理论化达到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魏六朝 文学批评 文学自觉 文人身份 文艺性
下载PDF
“共同体”书写:“民族意识”与抗战文学的勃兴
18
作者 马率帅 赵学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27-133,共7页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关系密切,特别是抗战期间的“民族意识”,大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中抗战文学的兴起。同样抗战文学因为对“共同体”的认知与书写,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觉”的发生,也在培养和加强中华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 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与民族国家关系密切,特别是抗战期间的“民族意识”,大大地推动了现代文学中抗战文学的兴起。同样抗战文学因为对“共同体”的认知与书写,促进了中华民族“自觉”的发生,也在培养和加强中华民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者表现为一种互渗互动的关系。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抗战文学中的民族意识、抵抗意识产生的根源及发展过程;二是民族意识如何作用或影响抗战文学等现代文学;三是在具体“抗战”情境中,相关作家作品如何书写或表现民族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文学 民族意识 共同体
下载PDF
关于劳伦斯、乔伊斯、康拉德三位经典作家的对话——阮炜教授20世纪英国文学访谈录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照成 阮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5期15-24,共10页
阮炜教授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博士,在现当代英语文学、中西文化文明比较和西方古典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20世纪英国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英文系的英美文学教程,还是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都必然会涉及这些内... 阮炜教授为英国爱丁堡大学文学博士,在现当代英语文学、中西文化文明比较和西方古典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20世纪英国文学作为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英文系的英美文学教程,还是中文系的外国文学课,都必然会涉及这些内容。就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三位重要代表性作家劳伦斯、乔伊斯、康拉德,高照成博士对英国文学专家阮炜教授进行了一次较有深度的专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英国文学 劳伦斯 乔伊斯 康拉德 意识流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元代雅俗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红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元代多族共居,多元文化并存且共同发展,北方草原文化、西域商业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蒙古、色目等民族的儒士文人认同并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华夏正统意识,在认可认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共同的生态领域,形成... 元代多族共居,多元文化并存且共同发展,北方草原文化、西域商业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交汇融合,蒙古、色目等民族的儒士文人认同并向往中原文化,接受华夏正统意识,在认可认同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有了共同的生态领域,形成了新的国家文化观念。元代文人同属于这一文化领域,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多民族多元文化的融会,发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文学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尤其是雅俗文学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时期鲜明而独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 多元文化 雅俗文学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