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stability of lith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LiFSI)–potass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KFSI) system with LiCoO_2 at high voltage
1
作者 张舒 李文俊 +3 位作者 凌仕刚 李泓 周志彬 陈立泉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567-574,共8页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impedance variation, and cathode surface evolution of the Li/LiCoO2 cell using Li FSI–KFSI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are reported. It is found that this battery shows poor cycling performance, ... The cycling performance, impedance variation, and cathode surface evolution of the Li/LiCoO2 cell using Li FSI–KFSI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are reported. It is found that this battery shows poor cycling performance, with capacity retention of only about 67% after 20 cycles. It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of the instability. It is noticed that the polarization voltage and the impedance of the cell both increase slowly upon cycling. The structure and the properties of the pristine and the cycled LiCoO2 cathodes a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Raman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It is found that the LiCoO2 particles are corroded by this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and the decomposition by-product covers the surface of the LiCoO2 cathode after 20 cycles. Therefore, the surface side reaction explains the instability of the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with LiCo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molten salt electrolyte lith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 potass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
下载PDF
双氟磺酰亚胺锂添加量对电解液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吴圣明 吕亮 +1 位作者 周怡 郭营军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38,共4页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 添加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可以改善电解液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但是会腐蚀铝箔。调整电解液中LiFSI和六氟磷锂(LiPF_(6))的比例,研究LiFSI添加量对铝箔腐蚀和电池性能的影响。CV测试结果表明,随着LiFSI添加量的增加,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效果增强,LiFSI质量分数为12.5%时,铝箔在25℃、45℃下,分别于3.5 V左右、3.8 V左右开始发生腐蚀。循环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LiFSI质量分数为6.0%、LiPF_(6)质量分数为6.5%时,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2.50~3.65 V以0.5 C充电、1.0 C放电,25℃下循环3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铝箔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六氟磷酸锂(LiPF_(6)) 腐蚀 电解液
下载PDF
异氰酸酯抑制LiTFSI电解液铝集流体腐蚀研究
3
作者 周静 王青磊 +6 位作者 马奔 李晨阳 许梦霞 王淑渝 苏丽 上官雪慧 李法强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商用锂电池普遍采用六氟磷酸锂(LiPF_(6))电解液,但其热稳定性差、易水解。相比之下,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热稳定性好、不易水解,有望替代LiPF_(6)。然而,LiTFSI电解液对集流体铝箔腐蚀,阻碍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通过添加适量... 商用锂电池普遍采用六氟磷酸锂(LiPF_(6))电解液,但其热稳定性差、易水解。相比之下,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LiTFSI)热稳定性好、不易水解,有望替代LiPF_(6)。然而,LiTFSI电解液对集流体铝箔腐蚀,阻碍了其大规模实际应用。通过添加适量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研究表明,IPDI能够在铝集流体表面生成氮化铝(AlN)保护层,有效地抑制LiTFSI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同时,IPDI的引入可有效提高电解液的氧化稳定性,拓宽电化学窗口。此外,添加适量IPDI可改善LiTFSI电解液与锂金属的兼容性,抑制锂枝晶生长,提高Li/Cu沉积剥离库伦效率(CE)。更重要的是,IPDI的引入显著提升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Li/LiFePO_(4)电池充放电循环40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8%。本工作为抑制LiTFSI电解液对铝箔的腐蚀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方向,能够促进LiTFSI电解液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异氰酸酯 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 铝箔 腐蚀
下载PDF
PMMA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在石墨/LiNi_(0.8)Mn_(0.1)Co_(0.1)O_(2)电池中的研究
4
作者 程鹏飞 范超君 +2 位作者 刘倩彤 范伟贞 史利涛 《电池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是当前最具商业化应用前景之一的准固态电解质,可以缓解甚至解决锂离子电池存在的漏液、挥发、燃烧等潜在安全问题。本文通过高温原位固化技术制备了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是当前最具商业化应用前景之一的准固态电解质,可以缓解甚至解决锂离子电池存在的漏液、挥发、燃烧等潜在安全问题。本文通过高温原位固化技术制备了一种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双(氟磺酰)亚胺锂为导电盐、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混合溶剂为增塑剂的GPE。通过热重分析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GPE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表征,采用计时安培法和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了PMMA基GPE对Al集流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PMMA基GPE在室温拥有较高的电导率,达到6.61 mS/cm,同时可以将碳酸酯电解液的挥发温度由100.3℃提高至138.1℃。PMMA基GPE在高电位下对Al箔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4.3 V vs.Li/Li+以下不会发生铝箔腐蚀,而且在商用石墨/LiNi_(0.8)Mn_(0.1)Co_(0.1)O_(2)软包电池中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甲基丙烯酸甲酯 双(氟磺酰)亚胺锂 原位固化
下载PDF
Lithium(fluorosulfonyl)(n-nonafluorobutanesulfonyl)imide for stabilizing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in sulfonamide electrolytes
5
作者 Hao Wu Ziyu Song +2 位作者 Wenfang Feng Zhibin Zhou He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7期9507-9518,共12页
Recharge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RLMBs)have been regarded as promising successors for contemporary lithium-ion batteries,in view of their high gravimetric and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ies.Conventional non-aqueous l... Recharge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RLMBs)have been regarded as promising successors for contemporary lithium-ion batteries,in view of their high gravimetric and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ies.Conventional non-aqueous liquid electrolytes containing organic carbonate solvents possess high chemical reactivities with metallic lithium anode and high flammability,which induces considerable safety threats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e.g.,overcharging and thermal runaway).Herein,we propose the utilization of fluorinated sulfonamide(i.e.,N,N-dimethyl fluorosulfonamide(DMFSA))as solvent,together with lithium(fluorosulfonyl)(n-nonafluorobutanesulfonyl)imide(LiFNFSI)as co-salt and/or electrolyte additive for accessing safer and highperforming RLMBs.Comprehensive physical(e.g.,thermal transition,viscosity,and ionic conductivity)and electrochemical(e.g.,anodic stability on different electrodes)characteriz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aiming to reveal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lfonamide-based electrolytes and the particular role of LiFNFSI on the stabilization of LiCoO_(2) cathode.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lfonamide-based electrolytes exhibit superior flame-retardant abilities and decent ionic conductivities(>1 mS·cm^(-1)at room temperature).The incorporation of LiFNFSI as co-salt and/or electrolyte additive could significantly suppress the side reactions occurring at the cathode compartment,through the preferential decompositions of the FNFSI-anion.This work is anticipated to gi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n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LiFNFSI in the sulfonamide-based electrolytes,and also spurs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ergy and safer RL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lithium(fluorosulfonyl)(n-nonafluorobutanesulfonyl)imide SULFONAMIDE non-flammable electrolyte cathode stabilization
原文传递
N,N-Dimethyl fluorosulfonamide for suppressed aluminum corrosion in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based electrolytes
6
作者 Hao Wu Ziyu Song +3 位作者 Xingxing Wang Wenfang Feng Zhibin Zhou Heng Zh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6期8269-8280,共12页
Effective passivation of aluminum(Al)current collector at high potentials(>4.0 V vs.Li/Li^(+))is of essence for the long-term operation of lithium-based batteries.Unfortunately,the non-aqueous liquid electrolytes c... Effective passivation of aluminum(Al)current collector at high potentials(>4.0 V vs.Li/Li^(+))is of essence for the long-term operation of lithium-based batteries.Unfortunately,the non-aqueous liquid electrolytes comprising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LiTFSI)and organic carbonates are corrosive toward Al current collector at high potentials(>4.0 V vs.Li/Li^(+)),despite their intriguing features(e.g.,good chemical stability and high ionic conductivity).Herein,we propose the utilization of N,N-dimethyl fluorosulfonamide(DMFSA)as electrolyte solvent for suppressing Al corrosion in the LiTFSI-based electrolytes.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electrolyte of 1.0 M LiTFSI-DMFSA shows decent ionic conductivities(1.76 mS·cm^(−1)at 25℃)with good fluidities(2.44 cP at 25℃).In particular,the replacement of organic carbonates(e.g.,ethylene carbonate and ethyl methyl carbonate)with DMFSA leads to significant suppressed Al corrosion.Morphological and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zations utiliz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reveal that DMFSA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species(i.e.,aluminum fluoride(AlF_(3)))on the surface of Al electrode,which effectively inhibits continuous exposure of fresh Al surface to electrolyte during cycling.This work provides not only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n the Al corrosion in LiTFSI-based electrolyte but also an elegant path to stabilize the Al current collector at high potentials(>4.0 V vs.Li/Li^(+)),which may give an impetu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hium-based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current collector corrosion inhibition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lithium-based batteries
原文传递
双氟磺酰亚胺锂盐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宇宁 马德龙 +4 位作者 马松 王德楼 董玉灿 王才朋 冉升亮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电解质锂盐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关键部分,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巨大。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与锂盐正极、石墨负极适应性好,且对环境友好,低温性能、安全性能高,是目前最有产业化前景的锂电池新型电解质锂盐。本文归纳整理了当前... 电解质锂盐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中的关键部分,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巨大。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与锂盐正极、石墨负极适应性好,且对环境友好,低温性能、安全性能高,是目前最有产业化前景的锂电池新型电解质锂盐。本文归纳整理了当前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工艺和提纯技术,并总结了其应用于新型锂电池中的性能,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酰亚胺锂 合成 性能 提纯 新工艺
下载PDF
催化剂在双氟代磺酰亚胺钾合成中的应用
8
作者 赵之朋 王德楼 +1 位作者 冉升亮 刘宇宁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8期208-210,共3页
主要介绍催化剂在双氟磺酰亚胺钾合成中的应用。通过在双氟磺酰亚胺钾中添加特定的催化剂,使双氟磺酰亚胺钾在合成中可以不使用氟化氢,从而获得一种纯度高、收率高、工艺简单、环保性高、无氟化氢产生、危险系数低的双氟代磺酰亚胺钾的... 主要介绍催化剂在双氟磺酰亚胺钾合成中的应用。通过在双氟磺酰亚胺钾中添加特定的催化剂,使双氟磺酰亚胺钾在合成中可以不使用氟化氢,从而获得一种纯度高、收率高、工艺简单、环保性高、无氟化氢产生、危险系数低的双氟代磺酰亚胺钾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双氯代磺酰亚胺钾 双氟代磺酰亚胺钾 催化剂 纯度 收率
下载PDF
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强 戚兴国 +5 位作者 容晓晖 胡勇胜 周志彬 李泓 陈立泉 黄学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713-718,共6页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 本工作采用(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FSO2)(CF3SO2)N],Li FTFSI}和聚氧乙烯(PEO)分别作为导电锂盐和聚合物主链,通过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了新型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s),并采取示差扫描量热(DSC)、热重(TGA)、线性扫描伏安(LSV)、交流阻抗(EIS)和恒电位直流(DC)极化等方法研究了Li FTFSI/PEO(EO/Li^+摩尔比为16)电解质的理化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Li FTFSI/PEO电解质具有较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σ≈10^(-5) S/cm),较高的氧化电位(4.63 V vs.Li/Li^+),并且耐热温度高达256℃。锂硫电池测试结果表明,该类SPEs展现出相对高的首周放电比容量(881 m A·h/g),有效地抑制了多硫离子的"穿梭效应",表现出良好的电池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磺酰)(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聚氧乙烯 锂硫电池
下载PDF
双(多氟烷氧基磺酰)亚胺碱金属盐的合成、表征及锂盐电解液的性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恒 刘成勇 +4 位作者 巩守哲 冯文芳 徐飞 聂进 周志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4-811,共8页
制备并表征了双(三氟乙氧基磺酰)亚胺{[N(SO2OCH2CF3)2]-, TFESI-}和双(六氟异丙氧基磺酰)亚胺({N[SO2OCH(CF3)2]2}-, HFPSI-)2个阴离子的10种碱金属盐,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 TGA)研究了其相变行为和... 制备并表征了双(三氟乙氧基磺酰)亚胺{[N(SO2OCH2CF3)2]-, TFESI-}和双(六氟异丙氧基磺酰)亚胺({N[SO2OCH(CF3)2]2}-, HFPSI-)2个阴离子的10种碱金属盐,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 TGA)研究了其相变行为和热稳定性。测试了LiTFESI和LiHFPSI与碳酸乙烯酯( EC)/碳酸甲乙酯(EMC)(3:7,体积比)组成的电解液的电导率、氧化电位及对铝箔的腐蚀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碱金属盐均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热分解温度(&gt;200℃)及较低的熔点(117~211℃); LiTFESI-EC/EMC和LiHFPSI-EC/EMC电解液均具有较高的电导率和氧化电位,并对铝箔具有良好的钝化性能,有可能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导电盐或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乙氧基磺酰)亚胺阴离子 双(六氟异丙氧基磺酰)亚胺阴离子 碱金属盐 非水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C3mim][NTf2]/DEC/[Li][NTf2]体系的基础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惠淑荣 赵丽薇 +1 位作者 刘青山 宋大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81,共11页
本文通过传统方法合成了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疏水型离子液体,在离子液体中加入碳酸二乙酯和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盐制备了八个体系。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考察了上述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考察了体系的半稳定态温度随着锂盐... 本文通过传统方法合成了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疏水型离子液体,在离子液体中加入碳酸二乙酯和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盐制备了八个体系。通过差式扫描量热仪考察了上述体系的热力学性质。考察了体系的半稳定态温度随着锂盐的加入后的变化情况,以及玻璃化温度随离子液体与碳酸二乙酯的比例的变化情况。测量结果并没有观测到体系的熔点温度,表明碳酸二乙酯和锂盐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在离子液体中。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八个体系的基础性质,如:锂离子([Li]^+)自扩散系数随碳酸二乙酯浓度的变化规律,密度、粘度和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Vogel Fulcher Tamman (VFT),Final Vogel Fulcher Tamman (FVFT)和Arrhenius方程计算得到八个体系的粘度活化能、电导活化能等。在性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讨论了[Li]^+与[NTf2]^-/碳酸二乙酯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及碳酸二乙酯的引入对Li NTf_2/离子液体体系的微观结构影响,其中阴离子[NTf2]^-通过氧原子与锂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径向分布函数和对[Li]^+周围O原子的配位数的分析表明,碳酸二乙酯的引入,削弱了[Li]^+与[NTf2]^-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碳酸二乙酯的引入有利于[Li]^+的扩散,该结论与实验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碳酸二乙酯 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 基础性质
下载PDF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光谱学研究
12
作者 高卫东 王兆翔 +1 位作者 陈立泉 莫育俊 《光散射学报》 2003年第2期69-74,共6页
本文主要利用Raman光谱对由丙烯碳酸酯(PC)/聚丙烯腈(PAN)/双三氟甲基碘酸酰亚胺锂(LiTFSI)组成的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Li+离子与PC的缔合和PC对TFSI-阴离子结构的影响导致了Li+-PC-TFSI-离子团的生成。而在... 本文主要利用Raman光谱对由丙烯碳酸酯(PC)/聚丙烯腈(PAN)/双三氟甲基碘酸酰亚胺锂(LiTFSI)组成的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Li+离子与PC的缔合和PC对TFSI-阴离子结构的影响导致了Li+-PC-TFSI-离子团的生成。而在所有的PC分子和盐发生缔合之前,PAN却不能溶到PC中。一旦PAN开始溶于PC,电解质内与PC相关的微观结构将不再随盐的浓度的增加而改变。但Li+离子与PAN之间的作用却显得异常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合物电解质 光谱学 RAMAN光谱 丙烯碳酸酯 聚丙烯腈 双三氟甲基碘酸酰亚胺锂
下载PDF
基于LiFSI和LiTFSI电解液对铝箔腐蚀的抑制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双威 李春雷 +2 位作者 李世友 王鹏 雷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8-31,共4页
铝集流体的腐蚀是限制氟代磺酰亚胺锂盐在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铝集流体在氟代磺酰亚胺锂盐电解液中的腐蚀大致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铝集流体表面的氧化膜遭到破坏,暴露出活性更高的铝层;然后铝在较高的电位下产生的氧化产物... 铝集流体的腐蚀是限制氟代磺酰亚胺锂盐在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铝集流体在氟代磺酰亚胺锂盐电解液中的腐蚀大致分为两个步骤:首先铝集流体表面的氧化膜遭到破坏,暴露出活性更高的铝层;然后铝在较高的电位下产生的氧化产物溶解到电解液中,造成腐蚀。通过在氟代磺酰亚胺锂盐类电解液中加入含氟添加剂、使用高浓度电解液、改变电解液的溶剂组成和修饰亚胺阴离子结构等方法可抑制铝集流体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 双(氟磺酰)亚胺锂 电解液 铝集流体 腐蚀抑制
下载PDF
双(氟代磺酰)亚胺及其盐的制备、性能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锋波 张庆华 +1 位作者 詹晓力 陈丰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97-2105,共9页
双(氟代磺酰)亚胺及其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锂二次电池、离子液体、催化剂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了该类化合物某些碱金属盐含有结合水的原因,并归纳了... 双(氟代磺酰)亚胺及其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锂二次电池、离子液体、催化剂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该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从分子结构上分析了该类化合物某些碱金属盐含有结合水的原因,并归纳了目前合成无水型碱金属盐的方法;综述了它们作为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使用时的各项性能;最后介绍了它们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代磺酰)亚胺 锂盐 电导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锂盐对Li-MnO_2一次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新发 党海峰 +1 位作者 杨伟 薛建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7-300,共4页
研究电解液中的锂盐对锂二氧化锰(Li-MnO_2)一次电池内阻、开路电压、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的影响。锂盐为LiClO_4、LiBF_4、LiPF_6和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制备的Li-MnO_2电池,平均内阻分别为253 mΩ、277 mΩ、226 mΩ和293 mΩ... 研究电解液中的锂盐对锂二氧化锰(Li-MnO_2)一次电池内阻、开路电压、放电性能及安全性能的影响。锂盐为LiClO_4、LiBF_4、LiPF_6和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制备的Li-MnO_2电池,平均内阻分别为253 mΩ、277 mΩ、226 mΩ和293 mΩ,平均开路电压分别为3.31 V、3.25 V、3.26 V和3.29 V。在-25℃下,锂盐为LiTFSI制备的电池放电性能最好,1 000 mA恒流放电的中值电压、容量比锂盐为LiClO_4制备的电池分别约高0.13 V、78 m Ah。Li-MnO_2电池的放电性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差异减小。锂盐为LiTFSI制备的电池安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 放电 安全性能 锂二氧化锰(Li-MnO_2)电池
下载PDF
双盐电解液改善LiFePO4/石墨电池的高低温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斌 陈占军 黄文达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研究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六氟磷酸锂(LiPF6)和LiPF6/LiFSI电解液的黏度及电导率,并分别以LiFSI、LiPF6和LiPF6/LiFSI为电解质,研究电解液对磷酸铁锂(LiFePO4)/石墨电池高低温性能的影响。LiPF6/LiFSI双盐电解液提升了LiFePO4/石墨... 研究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六氟磷酸锂(LiPF6)和LiPF6/LiFSI电解液的黏度及电导率,并分别以LiFSI、LiPF6和LiPF6/LiFSI为电解质,研究电解液对磷酸铁锂(LiFePO4)/石墨电池高低温性能的影响。LiPF6/LiFSI双盐电解液提升了LiFePO4/石墨电池的高温和低温性能,其中n(LiFSI)∶n(LiPF6)=0.50∶0.50时,电池高低温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六氟磷酸锂(LiPF6)/LiFSI双盐 高低温 磷酸铁锂(LiFePO4)/石墨电池
下载PDF
离子型添加剂四丁基胺-双(氟磺酰)亚胺对锂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凤春 周万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29-2533,共5页
将离子型添加剂四丁基胺-双(氟磺酰)亚胺(TBA-FSI)应用于Li|Cu和Li|FePO_4二次锂电池,测试了含有TBA-FSI添加剂的1 mol/L LiTFSI 1,3-二氧戊烷/乙二醇二甲醚(DOL/DME,体积比1∶1)电解液与金属负极的界面匹配性.研究发现,与1 mol/L LiTFS... 将离子型添加剂四丁基胺-双(氟磺酰)亚胺(TBA-FSI)应用于Li|Cu和Li|FePO_4二次锂电池,测试了含有TBA-FSI添加剂的1 mol/L LiTFSI 1,3-二氧戊烷/乙二醇二甲醚(DOL/DME,体积比1∶1)电解液与金属负极的界面匹配性.研究发现,与1 mol/L LiTFSI DOL/DME相比,含有TBA-FSI添加剂的锂电池表现出更小的极化电压、稳定的界面阻抗和较长的循环寿命.这主要归功于TBA-FSI在金属锂表面还原生成富含LiF和Li3N等无机物的稳定固态电解质界面(SEI)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金属锂负极 锂枝晶 添加剂 四丁基胺-双(氟磺酰)亚胺
下载PDF
几种有前景锂盐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丽明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8-340,347,共4页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传统的六氟磷酸锂(LiPF_6)由于热稳定性差、对水敏感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锂盐越发迫切。就几种有良好运用前景的锂盐,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锂(...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传统的六氟磷酸锂(LiPF_6)由于热稳定性差、对水敏感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锂盐越发迫切。就几种有良好运用前景的锂盐,包括二氟草酸硼酸锂(LiDFOB),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及二氟磷酸锂(LiDFP),对其在导电性、热稳定性、与石墨负极的相容性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进行分析介绍,并对其今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电解质 二氟草酸硼酸锂 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 双氟磺酰亚胺锂 二氟磷酸锂
下载PDF
双氟磺酰亚胺锂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何立 杨东 赵姗姗 《有机氟工业》 CAS 2017年第2期12-16,共5页
双氟磺酰亚胺锂(简称LiFSI)作为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总结了近年来LiFSI的制备工艺,并介绍了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LiFSI的新制备方法。利用双氯磺酰亚胺为原料,经过氟化、成盐步骤和纯化... 双氟磺酰亚胺锂(简称LiFSI)作为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总结了近年来LiFSI的制备工艺,并介绍了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LiFSI的新制备方法。利用双氯磺酰亚胺为原料,经过氟化、成盐步骤和纯化处理,高收率地得到高品质的LiFSI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 制备 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双(氟磺酰)亚胺锂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薛峰峰 王建萍 +2 位作者 王鹏杰 马广辉 耿梦湍 《河南化工》 CAS 2016年第9期11-15,共5页
双(氟磺酰)亚胺锂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池电解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受到广泛关注。总结了双(氟磺酰)亚胺锂应用于新型锂电池中的性能,并对当前双(氟磺酰)亚胺锂合成工艺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双(氟磺酰)亚胺锂 合成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