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re-Element Pegmatites Rocks Rich and Li of the Aïr Massif of the Tchirozerine: Minera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Agadez Region-Northem Niger
1
作者 Ntoumbé Mama Hamza Bassara +2 位作者 Amaya Adama Awona Paul Zéphyrin Nomenjanahary Limbisoa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4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The lithium potential in the Aïr massif is represented by mineral index of spodumene pegmatites and, lepidolite pegmatites. The mineral deposits of lithium occur in cluster or veins that cut the host rock or are ... The lithium potential in the Aïr massif is represented by mineral index of spodumene pegmatites and, lepidolite pegmatites. The mineral deposits of lithium occur in cluster or veins that cut the host rock or are located near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greenstone belt and granitic massif. The evidence of lithium is in the form of clusters or disseminated and stockwerk.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how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Air Massif pegmatites and indicate the same homogenous source during the magma-generation process. The pegmatite rock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wide exposure and composition, well appearance, and economically hosting of significant rare earth metals such as Sn and W. The mineralogical and petrograph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eight pegmatites rocks samples observed have a relative similarity, while a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shapes attributed to the ratio in the pegmatite rocks of the minerals. The occurrence of the kink band indic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ectonic processes which affected the Aïr massif after the emplacement of late magmatic or post-magmatic pegmatites by injection into fractured rock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rust. The Air Massif pegmatite has higher concentrations Li and of all trace elements except Hf and occasionally Zr, Ti, Sn and Mg of for the economic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MATITE lithium Rare elements Hydrothermal Processes Aïr Massif
下载PDF
Is lithium potentially a trace element?
2
作者 Takeshi Terao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Lithium, a naturally occurring elemen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s for psychiatric treatment. Several studies showed that micro-dose lithium(e.g., lithium in drinking water) could have anti-aging and anti-dem... Lithium, a naturally occurring elemen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settings for psychiatric treatment. Several studies showed that micro-dose lithium(e.g., lithium in drinking water) could have anti-aging and anti-dementia effects in addition to an anti-suicidal effect, although antimania and psychosis or anti-cancer effects are yet to be determined. Although these studies do not provide conclusive evidence, further studies are warran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lithium is trace element. If so, future studies would need to determine what levels are required to maintain mental h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TRACE element SUICIDE MICRODOSE Aging DEMENTIA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Behavior of Rare Earth Element Cerium in Aluminum-Lithium Alloys by Internal Friction Method
3
作者 张敏刚 严隽民 +1 位作者 柴跃生 金志浩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4-209,共5页
The behavior of rare earth element Ce in 2090 Al Li alloys w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low frequency internal fri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re earth element Ce can increase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grain bounda... The behavior of rare earth element Ce in 2090 Al Li alloys w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low frequency internal fri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are earth element Ce can increase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grain boundary and improve the grain boundary strength of alloys.Rare earth element Ce can decrease the tendency of softening of elastic modulus of 2090 Al Li alloys after heat cycle and keep high elastic modulus of initial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nal friction Aluminium lithium alloy Rare earth element Grain boundary
下载PDF
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铍矿石中的铍及主量元素
4
作者 郭琳 于汀汀 +1 位作者 孙红宾 朱云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5,共10页
广泛赋存在花岗伟晶岩和热液石英脉中的铍矿石是铍最重要的矿物载体,目前铍矿石系统分析仍以传统化学法为主,影响分析效率,亟待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的铍矿石中多元素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 广泛赋存在花岗伟晶岩和热液石英脉中的铍矿石是铍最重要的矿物载体,目前铍矿石系统分析仍以传统化学法为主,影响分析效率,亟待开发一种简单高效的铍矿石中多元素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偏硼酸锂熔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铍矿石中铍及主量元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使用4∶1熔剂-样品比,950℃下熔融15min后,通过超声提取制备溶液。偏硼酸锂熔融法能有效地分解铍矿石中的氧化物,克服了传统酸溶或碱熔无法检测硅、钠、钾等元素的局限。本方法通过校准曲线与样品基体匹配,加入铕作内标等措施消除基体效应,实现了各元素(以氧化物计)低至0.003%~0.2%的检出限,满足铍精矿质量检测需求。对绿柱石、香花石、日光榴石样品(BeO含量范围为0.14%~13.33%)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83%,与混合酸酸溶分析方法的测定值相对偏差为0.06%~21.28%。通过标准物质GBW07150、GBW07151和GBW07183验证,本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多种类型铍矿石样品中铍及主量元素的快速连续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矿石 主量元素 偏硼酸锂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大柴旦热泉成因及其富硼锂机制研究进展
5
作者 莫生鹏 李庆宽 +3 位作者 李雯霞 袁秦 秦占杰 都永生 《盐湖研究》 CSCD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大柴旦热泉成因及其硼锂富集机制研究是系统揭示该区域富硼锂盐湖卤水矿床成矿规律的关键环节,同时对青藏高原同类型富硼锂热泉深部水文过程的精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地热学的视角梳理并评述了大柴旦热泉成因的研究现状,重... 大柴旦热泉成因及其硼锂富集机制研究是系统揭示该区域富硼锂盐湖卤水矿床成矿规律的关键环节,同时对青藏高原同类型富硼锂热泉深部水文过程的精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地热学的视角梳理并评述了大柴旦热泉成因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大柴旦热泉的水源补给端元、热源及其储热机制、热泉的硼锂物源及其富集过程。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大柴旦热泉水源以大气降水为主,在高山区为冰雪融水,补给高程约为5980 m,热储温度约为194.5℃,循环深度约为7630 m,上升过程中混入了约66%的冷水;岩浆流体的补给或岩浆脱气过程可能为热泉提供了热量;热泉中硼锂的物源可能来自花岗岩源岩的高温水岩淋滤、岩浆流体补给或岩浆脱气输入以及风成沉积物中易溶盐类矿物溶解的共同贡献。大柴旦热泉地热系统及其战略资源元素富集过程的整体研究仍比较薄弱,尤其是不同补给端元贡献的定量研究,硼锂岩石地球化学行为的厘定,深部水岩作用的模拟等仍需要进一步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泉成因 岩浆流体 硼锂物源 地热系统 大柴旦
下载PDF
锆石微量元素示踪锂成矿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6
作者 胡方泱 杨雷 +1 位作者 陈国辉 吴福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5-1636,共22页
锂成矿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锆石作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副矿物,其微量元素成分演化可以记录岩浆演化过程。本文以松潘-甘孜构造带可尔因地区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锆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 锂成矿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锆石作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副矿物,其微量元素成分演化可以记录岩浆演化过程。本文以松潘-甘孜构造带可尔因地区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锆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锆石的形态结构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与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而伟晶岩中的锆石受到不同程度热液作用影响。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从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到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到无锂辉石伟晶岩到锂辉石伟晶岩,锆石中的稀有金属元素(Li、Sn、Nb、Ta和Hf)和U含量逐渐升高,锆石的Zr/Hf比值逐渐降低。除此之外,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和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较低的Fe含量,而无锂辉石伟晶岩和锂辉石伟晶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升高的Fe含量,且锆石Fe含量与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反映出热液作用越强,稀有金属含量越高的特征。热液导致伟晶岩中锆石的U-Pb体系受到改造,使得获得的年龄不可靠,而伟晶岩铌钽矿U-Pb年龄(210 Ma)相对可靠。基于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太阳河花岗闪长岩与锂成矿伟晶岩没有成因联系,二云母花岗岩与锂成矿伟晶岩具有成因联系,但是二云母花岗岩不是成矿伟晶岩的直接母岩。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Li_(锆石)/Li_(全岩)接近甚至超过1,指示其与全岩成分不平衡,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曾形成富锂熔体,且富锂熔体的形成与液态不混溶作用无关,而是岩浆分异的结果。富锂熔体可能在区域拆离断层作用下从岩浆体系中分离,随后不断演化形成了锂辉石伟晶岩,而残余岩浆逐渐冷却结晶形成了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基于锆石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示踪锂成矿过程,并且利用碎屑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还可以指示区域富锂岩浆的存在及其形成时代,有望成为示踪区域锂成矿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微量元素 锂成矿 岩浆-热液演化 松潘-甘孜构造带
下载PDF
短冠磨牙远中邻牙合缺损髓腔固位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7
作者 赵苑苑 尚卫华 +2 位作者 贺婧艺 李薇鑫 王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75-1579,共5页
背景:对于牙冠高度正常的牙齿,不同髓腔固位深度及不同修复材料的髓腔固位冠修复对牙体组织应力大小及抗折性有影响,对于短冠磨牙缺损利用髓腔修复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及体外抗折性实验。目的:建立根管治疗后短冠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 背景:对于牙冠高度正常的牙齿,不同髓腔固位深度及不同修复材料的髓腔固位冠修复对牙体组织应力大小及抗折性有影响,对于短冠磨牙缺损利用髓腔修复的研究多集中在临床观察及体外抗折性实验。目的:建立根管治疗后短冠磨牙髓腔固位冠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髓腔固位深度及修复材料的修复体对牙本质等效应力分布及大小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完整短冠下颌第一磨牙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髓腔固位深度(h=2,3,4 mm)、不同修复材料(氧化锆、二硅酸锂)的髓腔固位冠修复短冠磨牙远中邻牙合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斜向加载,观察等效应力分布情况,计算牙本质等效应力峰值及近中髓室壁近髓室底等效应力平均值。结果与结论:①等效应力集中部位:完整短冠磨牙及修复后各模型应力主要集中在近中根近中颈部及近中根舌侧颈部,修复后各模型垫底层对应的近中髓室壁近髓室底处均有应力集中区,其中以髓腔固位深度4 mm组应力集中明显;②在相同修复材料下,修复后各模型牙本质等效应力峰值均以髓腔固位深度3 mm组最小,近中髓室壁近髓室底处牙本质等效应力平均值均为髓腔固位深度3 mm组最小;③在相同固位深度下,氧化锆组及二硅酸锂组牙本质等效应力峰值及近中髓室壁近髓室底处牙本质等效应力平均值均相差不大;④结果表明,在此次实验条件下,短冠磨牙缺损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时固位深度为3 mm更有利于保护剩余牙体组织,修复材料选择氧化锆或二硅酸锂对牙本质应力影响区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冠磨牙 下颌第一磨牙 髓腔固位冠 固位深度 氧化锆 二硅酸锂 有限元分析 等效应力
下载PDF
锂电池极片辊压过程力学行为与结构
8
作者 谢欣兵 杨凯悦 杜晓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99-1706,共8页
辊压是锂离子电池极片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结果将会影响电池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极片作为一种由集流体(金属)和涂层(非金属)组成的复合材料,无疑增加了辊压变形机理的复杂性。本研究采用离散元(DEM)模型表征锂电池正极片涂层部分,对... 辊压是锂离子电池极片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结果将会影响电池的一致性和安全性。极片作为一种由集流体(金属)和涂层(非金属)组成的复合材料,无疑增加了辊压变形机理的复杂性。本研究采用离散元(DEM)模型表征锂电池正极片涂层部分,对极片辊压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制备了锂电池正极片,并完成了不同程度压下的辊压实验。辊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展现了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整个辊压过程极片的形貌演变,揭示了辊压变形的实质,获得了辊压过程涂层与集流体结合界面处的载荷,并对界面结合处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DEM模型模拟可以获得极片微结构演化过程和真实力学行为;随着辊压压下量的不断增加,集流体所受最大应力呈线性上升趋势;涂层部分活性颗粒间紧密度明显增加是辊压变形的根本原因;部分涂层活性颗粒嵌入集流体表面,使集流体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并伴有应力集中现象。为进一步探索极片辊压过程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有价值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极片辊压 离散元法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锂电池极片辊压过程探究
9
作者 杨凯悦 谢欣兵 杜晓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70-2579,共10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锂电池肩负了前所未有的降碳使命。辊压工艺是锂电池极片成形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会对锂电池极片的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而极片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又直接关系到锂电池的整体性能表现。因此,本...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锂电池肩负了前所未有的降碳使命。辊压工艺是锂电池极片成形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会对锂电池极片的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而极片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又直接关系到锂电池的整体性能表现。因此,本研究特针对辊压工艺对锂电池极片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开展研究。考虑到锂电池极片并非单一均匀的物质,而是由各种形状和粒径的粉末颗粒复杂地堆叠、粘接、嵌合而成的异质性结构。本研究采用离散元法,并根据真实极片颗粒形状及粒径分布建立锂电池正极片模型,揭示辊压过程中极片变形的实质,探求极片微观结构及其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辊压程度的均匀增加,极片孔隙率呈现出先线性减小,后缓慢减小的规律。极片密度是线性增大的;辊压会使得极片颗粒之间的配位数增加,并且活性材料镍钴锰酸锂(NCM)的配位数增大速度要大于黏结剂形成的胶相(carbon binder domain, CBD);辊压还使得锂电池极片的内应力呈现类指数的增大规律,其中z方向的应力增大速度明显大于x、y方向应力增大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极片 极片辊压 离散元方法
下载PDF
磷酸铁锂电池组在电网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研究
10
作者 陈悦林 马宏忠 +2 位作者 朱沐雨 宣文婧 王思涵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04-2712,共9页
调峰是电池储能电站重要运行的工况,电池冷却对储能电站电池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实际调峰工况下的产热以及电池的液冷冷却进行研究,建立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 调峰是电池储能电站重要运行的工况,电池冷却对储能电站电池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实际调峰工况下的产热以及电池的液冷冷却进行研究,建立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产热模型以及液冷冷却模型,其次对磷酸铁锂电池组在调峰工况下的液冷模型进行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最后,采用调节冷却液流向以及合理调节流量等方式对液冷冷却进行优化。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合理设置不同冷却管冷却液流向可有效提高液冷散热的均温性,通过仿真温度云图的对比并创新地采用ΔT (最大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来体现不同方案均温性的优劣;增大流量虽然有助于降温,但液冷倍率达到2.0以上时,冷却效果增加有限,但能耗大大增加,通过仿真结果提出最佳的流量范围为1.5~2.0。本文所提方案均已通过实验验证,并在储能电站电池冷却进行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调峰 液冷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挤压/冲击工况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失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顾丽蓉 王敬德 +3 位作者 张新春 黄子轩 齐文睿 张英杰 《高压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63,共10页
锂离子电池在受到挤压、冲击载荷时会发生内部短路而引发热失控,因此,研究电池失效影响因素对电池结构耐撞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平面压缩和局部压痕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挤压/冲击工况下锂离子电... 锂离子电池在受到挤压、冲击载荷时会发生内部短路而引发热失控,因此,研究电池失效影响因素对电池结构耐撞性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圆柱形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制的平面压缩和局部压痕实验系统,研究不同挤压/冲击工况下锂离子电池的力-电-热响应,并与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基于显式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加载速度、压头形状和压头直径对锂离子电池失效行为和力学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局部压痕相较于平面压缩更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失效;随着压头直径的减小,电池的峰值力显著降低,失效位移相应减小;失效位移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冲击速度超过15 m/s时,失效位移开始减小。研究结果将对锂离子电池的耐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失效机理 力学响应 冲击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镁掺杂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9)0Co_(0.05)Mn_(0.05)O_(2)的合成与性能
12
作者 陈胜 胡祖飞 +2 位作者 曹洪美 赵振华 张宇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76,共9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Mg掺杂的LiNi_(0.9)0Co_(0.05)Mn_(0.05)O_(2)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Mg掺杂的LiNi_(0.9)0Co_(0.05)Mn_(0.05)O_(2)正极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对其物相结构、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Mg元素虽然会降低材料的可逆容量,但是可扩大材料晶胞体积,抑制不可逆相变,改善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稳定性,可有效提升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其中,3%摩尔分数掺杂量的LiNi_(0.9)0Co_(0.05)Mn_(0.05)O_(2)正极材料结构稳定,容量损失较少,综合性能表现较好,在0.1 C、2.8~4.3 V电压范围内,首周充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97.3 mA∙h/g,100周的循环保持率达到了93.6%,且5 C下放电比容量为161.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元素掺杂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储能锂电池模组温度场数值计算与散热系统优化设计
13
作者 肖威 吴晓文 +1 位作者 孙静玲 陈炜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9-1166,共8页
储能电池热失控是引发储能电站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储能电池的热管理对电池使用效率、寿命以及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以60系列大圆柱电池单体为基本单元、额定电量为11.52 kWh的储能电池模组,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池模组... 储能电池热失控是引发储能电站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储能电池的热管理对电池使用效率、寿命以及运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以60系列大圆柱电池单体为基本单元、额定电量为11.52 kWh的储能电池模组,基于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电池模组热流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分析电池模组内部风道空气流速以及电池组温度场分布规律,并开展储能电池模组原型充放电温升试验,验证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优化储能电池模组的温度场分布,通过调整散热孔排布方式对电池模组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一种侧面U形开孔结构,储能电池模组的温度一致性和电芯最大温度得到了显著改善。优化后,模组电芯最大温差降低2.6℃,温度标准偏差降低1.18,研究结论可为储能电池模组温升计算与散热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温度场计算 有限元方法 散热系统优化
下载PDF
极化电极均匀化设计调控铌酸锂周期极化占空比
14
作者 刘齐鲁 郑名扬 +6 位作者 高洋 张龙喜 宋于坤 王孚雷 刘宏 王东周 桑元华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9-457,I0004,共10页
准相位匹配(QPM)理论上能够充分利用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无走离效应,在光学频率转换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铌酸锂晶体(LiNbO_(3),LN)具有高非线性光学系数、宽通光范围和低生长成本,因此基于铌酸锂铁电畴结构设计获得的周期极化铌酸... 准相位匹配(QPM)理论上能够充分利用晶体的非线性光学系数、无走离效应,在光学频率转换中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铌酸锂晶体(LiNbO_(3),LN)具有高非线性光学系数、宽通光范围和低生长成本,因此基于铌酸锂铁电畴结构设计获得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PPLN)成为准相位匹配技术的理想选择。目前制备PPLN晶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外加电场极化法,制备过程中,电极结构的参数对极化过程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实时监测下的电场极化过程,结合有限元分析,对不同电极结构的空间电场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电极边缘出现电场极大值,而电极内部的电场分布相对均匀。基于这一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多通道电极结构的设计方案,以实现极化空间内部电场的均匀分布。本研究采用十通道电极进行极化实验,通过表征每个通道的占空比,发现内部八个通道的占空比大小均匀且在50%±5%范围,通过晶体的倍频实验验证发现十通道周期极化样品中中间通道相对边缘通道的非线性转换效率明显提升并分布均匀,证明其中间通道具有占空比可控的均匀极化结构,为极化空间电场均匀化设计提供了一种高效合理的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铌酸锂 周期极化铌酸锂 非线性光学 空间电场分布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锂电池极片变形特性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15
作者 刘志辉 马力智 +2 位作者 张家豪 张志坚 陈飞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为了改善锂电池极片在烘干过程中出现变形的问题,以及利用热空气压力差使极片悬浮的变形问题,从锂电池极片的角度探索极片的变形规律,从根本上解决极片的干燥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极片的力学特性,着重了解极片在不同气压下的... 为了改善锂电池极片在烘干过程中出现变形的问题,以及利用热空气压力差使极片悬浮的变形问题,从锂电池极片的角度探索极片的变形规律,从根本上解决极片的干燥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极片的力学特性,着重了解极片在不同气压下的变形情况,并基于修正的拉格朗日描述系统推导出的三角形平面单元增量平衡方程分析几何非线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极片在类似简支梁状态下受到的外部压力及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横向静变形情况。比较计算得出的变形数据与实验测得的具体数值,发现设计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实验数值接近,证明在极片静止变形中,使用力学特性方法研究极片的变形非常有效。研究结果可为设计锂电池的烘干设备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极片 静变形 非线性有限元
下载PDF
南漳县西部梁山组富锂黏土岩沉积环境分析
16
作者 闫博 董义方 蒋臣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4期68-70,共3页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隶属于襄阳市,地处汉江以南、荆山东麓,居于鄂西北山区向汉江中游过渡的地带,矿产资源丰富。通过研究南漳县西部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揭示梁山组富锂黏土岩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区梁山组...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隶属于襄阳市,地处汉江以南、荆山东麓,居于鄂西北山区向汉江中游过渡的地带,矿产资源丰富。通过研究南漳县西部梁山组富锂黏土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揭示梁山组富锂黏土岩的沉积环境特征。研究区梁山组富锂黏土岩中,Rb/K含量比为0.002 7~0.005 8,平均值为0.004 3;Sr/Ba含量比为0.65~4.76,平均值为1.55;Sr含量为32.2~728.0 mg/kg,平均值为190 mg/kg;大多数样品Ba含量均小于300 mg/kg,显示梁山组富锂黏土岩沉积时水体为淡水-微咸水环境。研究区梁山组富锂黏土岩中,U/Th含量比为0.21~0.60,V/(V+Ni)含量比为0.73~0.94,平均值为0.86,显示弱氧化还原的沉积环境。样品中,Sr含量指示梁山组富锂黏土岩沉积时水体温度为30℃左右。多数样品Sr/Cu含量比为0.95~5.89,总体显示出湿热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组 富锂黏土岩 沉积环境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南漳县
下载PDF
云南腾冲高分异花岗岩锂、铷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17
作者 欧阳黎明 李欢 +2 位作者 周剑琪 谢一鸣 刘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2-993,共12页
为了厘定云南腾冲地区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锂、铷的赋存状态以及工艺矿物学特征,并为区域关键金属综合利用提供解决方案,选取水城矿区代表性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矿石自动测定系统,开展单矿物化学成分、物相、元素赋... 为了厘定云南腾冲地区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锂、铷的赋存状态以及工艺矿物学特征,并为区域关键金属综合利用提供解决方案,选取水城矿区代表性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及矿石自动测定系统,开展单矿物化学成分、物相、元素赋存状态、矿物嵌布粒度等岩矿相学及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i主要赋存在云母类矿物中,Rb主要赋存在长石以及云母类矿物中;云母主要为铁锂云母,其次为白云母,多为形态较规则的片状,与长石、石英相互之间的镶嵌关系较简单;长石以钾长石居多,其次为钠长石,均与云母的镶嵌关系较简单,预计经适度磨矿后云母与长石即可获得较充分的解离;经理论计算,云母精矿产率为5.76%~6.60%;Li_(2)O和Rb_(2)O的品位分别为0.62%~0.73%和0.53%~0.55%;Li_(2)O和Rb_(2)O的回收率分别为91.11%~91.30%和38.20%~39.56%。云母具有不均匀中细粒嵌布的特点,所以选择74μm的磨矿细度较为适宜,此时样品中95%左右的云母可获得解离。云母与石英、长石相互之间的结合力相对较低,有利于磨矿过程中矿物的解离,因此,实际选矿过程中选择的磨矿细度可适度放粗。云南腾冲地区花岗岩中锂、铷等关键金属具有较好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应引起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金属 元素赋存状态 综合利用 高分异花岗岩 锂铷矿石
下载PDF
基于元素注意门控复用的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18
作者 刘倍源 彭晓丽 +2 位作者 温崇 唐晨霞 陈雪晶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408,共5页
为了提高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元素注意门的电池荷电状态递归神经网络,为输入向量的每个特征元素分配不同的重要程度,验证并分析不同神经元数量和隐藏层层数下的测试结果,利用确定的最优参数设置进行不... 为了提高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SOC)估计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元素注意门的电池荷电状态递归神经网络,为输入向量的每个特征元素分配不同的重要程度,验证并分析不同神经元数量和隐藏层层数下的测试结果,利用确定的最优参数设置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电池SOC估算,在不同电池特征参数下对SOC估计任务的重要性进行可视化分析。相同数据集的SOC估计精度表明,提出的网络模型在SOC估计任务中精度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 门控循环 神经网络 元素注意门
下载PDF
碱熔-标准物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硅酸盐岩中10种主量元素
19
作者 李佳 谢小敏 +3 位作者 刘俊玲 高婧 黄文静 张雷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2-298,共7页
硅酸盐岩元素的准确测定是其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的基础,其主量元素含量通常可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但其测定方法的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尤其是样品前处理和基体干扰的有效消除两方面。前处理过程中,考察不... 硅酸盐岩元素的准确测定是其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的基础,其主量元素含量通常可以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但其测定方法的系统性研究相对缺乏,尤其是样品前处理和基体干扰的有效消除两方面。前处理过程中,考察不同熔剂用量对硅酸盐岩样品的分解能力,发现当熔剂与样品比例达到6∶1后,熔珠为纯色透明,经稀硝酸提取后溶液澄清,确定了硅酸盐岩前处理时熔剂与样品的最佳配比。测定过程中,通过考察基体匹配法和标准物质法两种基体干扰消除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发现当采用与岩性一致或者接近的标准物质绘制校准工作曲线时,基体干扰消除效果更好,更适用于测定硅酸盐岩10种主量元素含量。据此,建立了硅酸盐岩经偏硼酸锂熔融,稀硝酸振荡提取处理,以标准物质法绘制校准工作曲线,采用ICP-AES法同时测定SiO_(2)、Fe_(2)O_(3)、Al_(2)O_(3)、CaO、K_(2)O、MgO、Na_(2)O、TiO_(2)、P_(2)O_(5)、MnO 10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对岩石标准物质GBW07107进行分析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7%~0.75%,方法检出限为0.001%~0.016%,满足硅酸盐岩样品元素定量分析的要求,而且操作简单快速,环境污染小,适用于大批量样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岩 主量元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偏硼酸锂碱熔 基体干扰消除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High Specific Energy Cath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Sulfur Batteries
20
作者 郑伟 胡信国 张翠芬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593-599,共7页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ing survey, research actualit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cific energy and power lithium sulfu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as presented systemically. By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 of s...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ing survey, research actuality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cific energy and power lithium sulfur rechargeable batteries was presented systemically. By introducing the character of sulfur composite material and discussing some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s, it may provide some foundation for people to go deep into researching and empoldering the sulfur composite mater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battery elemental sulfur composite material POLYSULFIDE high specific ener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