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polymer-assisted Polypropylene Separator for Fast and Uniform Lithium Ion Transport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被引量:2
1
作者 Yan Yan Qing-Ran Kong +5 位作者 Chuang-Chao Sun Jia-Jia Yuan Zheng Huang Li-Feng Fang Bao-Ku Zhua You-Zhi Song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313-1324,共12页
In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separators play a vital role in lithium-ion(Li+)transport,and thus affect rate performance,battery life,and safety.Here,a new kind of multifunctional copolymer poly(acrylonitrile-co-lith... In lithium-ion batteries(LIBs),separators play a vital role in lithium-ion(Li+)transport,and thus affect rate performance,battery life,and safety.Here,a new kind of multifunctional copolymer poly(acrylonitrile-co-lithium acrylate-co-butyl acrylate)(PAAB-Li)is synthesized through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and is used to form homogeneous-covered separator based on PP matrix by a simple dip-annealing process.Compared to the bare PP separator,the modified separators with PAAB-Li enable higher ionic conductivity,higher lithium ion transference number(increased from 0.360 to 0.525),and lower interface impedance(reduced from 155Ω to 34Ω).It has been indicated that PAAB-Li functional layer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fast transport of Li+and improves the compatibility of the separator/electrolyte-electrode interface.The LiCo02/graphite cells with the PAAB-Li-assisted separator demonstrate excellent cycle stability and rate performance.In addition,the Li symmetric cells with the modified separator stably cycle over 800 h,indicating the functional layer effectively suppresses the lithium dendrite growth.This facile strategy can be easily applied to LIBs requiring high safety and even be scalable to Li metal batteries.Moreover,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the PAAB-Li functional layer promoting fast and uniform Li+transport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lectrolytes Polypropylene separator lithium ion transport Dendrite-free lithium-ion battery
原文传递
Lithium-ion transport in inorganic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健 赵予生 +1 位作者 施思齐 李泓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39-173,共35页
An overview of ion transport in lithium-ion inorganic solid state electrolytes is presented, aimed at exploring and de signing better electrolyte materials. Ionic condu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es of t... An overview of ion transport in lithium-ion inorganic solid state electrolytes is presented, aimed at exploring and de signing better electrolyte materials. Ionic conductivit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dices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organic solid state electrolytes.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solid state electrolytes is presented in terms of their role in a working cell (to convey ions while isolate electrons), and the history of solid electrolyte development is briefly summarized. Ways of using the available theoretical model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characterize lithium-ion transport in solid state elec- trolytes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Then the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ionic conductivity are itemized, including mainly structural disorder,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interface effects between a solid electrolyte and an electrode. Finally, strategies for future material systems, for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for theory and calculation are proposed, aiming to help accelerate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ew solid electrol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ion batteries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ionic conductivity ion transport mechanism
下载PDF
Interfacial nitrogen engineering of robust silicon/MXene anode toward high energy 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3
作者 Xiang Han Weijun Zhou +8 位作者 Minfeng Chen Jizhang Chen Guanwen Wang Bo Liu Linshan Luo Songyan Chen Qiaobao Zhang Siqi Shi Ching-Ping Wo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727-735,共9页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carbonate electrolyte by solid-state electrolyte (SSE) will offer improved safe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To further improve the energy density,Silicon (Si) is attractive for next generati... Replacing the conventional carbonate electrolyte by solid-state electrolyte (SSE) will offer improved safe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To further improve the energy density,Silicon (Si) is attractive for next generation solid-state battery (SSB) because of its high specific capacity and low cost.High energy density and safe Si-based SSB,however,is plagued by large volume change that leads to poor 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slow lithium ions transportation at the multiple interfaces between Si and SSE.Herein,we designed a self-integrated and monolithic Si/two dimensional layered T_(3)C_(2)T_(x)(MXene,T_(x) stands for terminal functional groups) electrode architecture with interfacial nitrogen engineering.During a heat treatment process,the polyacrylonitrile not only converts into amorphous carbon (a-C) that shells Si but also forms robust interfacial nitrogen chemical bonds that anchors Si and MXene.During repeated lithiation and delithiation processes,the robust interfacial engineered Si/MXene configuration enhances the mechanical adhesion between Si and MXene that improves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form stable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In addition,the N-MXene provides fast lithium ions transportation pathways.Consequently,the Si/MXene with interfacial nitrogen engineering (denoted as Si-N-MXene) deliveres high-rate performance with a specific capacity of 1498 m Ah g^(-1) at a high current of 6.4 A g^(-1).A Si-N-MXene/NMC full cell exhibited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80.5%after 200 cycles.The Si-N-MXene electrode is also applied to SSB and shows a relative stable cycling over 100 cycles,demonstrating the versatility of this conce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y Monolithic Si/MXene anode Interfacial nitrogen engineering lithium ions transportation
下载PDF
Engineering two-dimensional pores in freestanding TiO_2/graphene gel film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 ion battery
4
作者 Xiaojun Yan Yuanyuan Wang +6 位作者 Congcong Liu Min Guo Jingying Tao Jing Cao Dongju Fu Liyi Dai Xiaowei Y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76-182,共7页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 electrode with superior ions transport pores is the important premise for high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unique solut... As the key component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an electrode with superior ions transport pores is the important premise for high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ed a unique solution process to prepare freestanding TiO_2/graphene hydrogel electrode with tunable density and porous structures. By incorporating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RTILs), even upon drying, the non-volatile RTILs that remained in the gel film would preserve the efficient ion transport channels and prevent the electrode from closely stacking, to develop dense yet porous structures. As a result, the dense TiO_2/graphene gel film as an electr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displayed a good gravimetric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nd more importantly a high volumetric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graphene gel electrode Pore engineering ions transport channels lithium ion battery Volumetric performance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杲齐新 赵景腾 李国兴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66-2184,共19页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之源备受关注,然而,在高倍率充电时引发的镀锂、机械效应和放热等一系列问题会导致电池容量和功率的衰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合理地设计有利于锂离子快速传输的电极材料和电解... 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之源备受关注,然而,在高倍率充电时引发的镀锂、机械效应和放热等一系列问题会导致电池容量和功率的衰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合理地设计有利于锂离子快速传输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本文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快充技术的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快充锂离子电池的理化基础,为实现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提供了理论指导;其次介绍了在高充电倍率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衰减机制;最后着重从电极材料和电解质角度总结了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研究策略。基于对最新进展的系统理解和分析,本综述可为设计具有优异倍率性能的快充锂离子电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快速充电 电极材料 电解质 锂离子传输
下载PDF
无机填料在复合固态电解质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国洪瑶 吴晓萌 +1 位作者 吴勇民 汤卫平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共8页
全固态锂电池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而固态电解质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组成的无机/有机固体复合电解质因其优良的可设计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锂离子传导能力是复... 全固态锂电池以其良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而固态电解质是决定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由聚合物基体和无机填料组成的无机/有机固体复合电解质因其优良的可设计性而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锂离子传导能力是复合电解质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而无机填料对提升锂离子传导有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典型无机填料的种类,总结了不同种类填料对加速锂离子输运过程的作用机理,讨论了无机填料的添加量、颗粒大小、分散性、形态对提升离子电导率的影响规律。除此之外,还归纳了无机填料对电化学窗口、锂离子迁移数、力学性能等其他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复合固态电解质 无机填料 离子输运机制 纳米尺度设计
下载PDF
固态锂电池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谭启和 苏秋苹 翁景峥 《河南化工》 CAS 2023年第7期1-4,12,共5页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锂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因此其关键部件固态电解质(SSE)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固态电解质可分为三大类:无机陶瓷电解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和固体复合电解质... 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锂电池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了传统的液态电解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因此其关键部件固态电解质(SSE)受到了相当大的关注。固态电解质可分为三大类:无机陶瓷电解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和固体复合电解质。介绍了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机制,展望了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电池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离子输运机制
下载PDF
揭示金属锂负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因素:电子转移和锂离子输运
8
作者 张梦天 曲浩天 周光敏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6-786,共11页
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电池中最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严重的且无法避免的锂枝晶生长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的发展。结构化碳基集流体负极结构能改善锂离子的输运,还能减缓电子转移的速度,同时已被证明能有效... 锂金属负极被认为是下一代储能电池中最有应用前景的负极材料。然而,严重的且无法避免的锂枝晶生长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阻碍了其实际应用的发展。结构化碳基集流体负极结构能改善锂离子的输运,还能减缓电子转移的速度,同时已被证明能有效地抑制锂枝晶生长,但仍需更深入地理解基本的电化学原理来研究电荷转移和离子输运的协同作用。本文模拟并量化了控制锂离子电化学行为的两个关键过程,即电子转移和锂离子输运因素。通过有限元法可视化了三维电池模型(锂//电解液//锂)中的局部沉积速率,过电位以及锂离子浓度,揭示了锂离子输运速度和电子转移之间的竞争关系。当电子转移相对较慢时,负极表面附近有足够的锂离子可以发生反应,锂负极的沉积行为则由电子转移控制。然而,在锂离子的输运速率低于电子转移速率的情况下,负极表面的锂离子将会持续消耗,出现锂离子耗尽的情况,锂离子输运将主导锂负极的沉积过程,最终导致锂枝晶形貌。因此,在快充条件下和实际应用中,降低锂负极的反应活性和加速锂离子输运是获得锂金属负极均匀沉积形貌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锂负极 有限元法 电子转移 锂离子输运
下载PDF
改性LiClO_4-(PEO)_(20)电解质锂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如琪 刘庆国 +3 位作者 仇卫华 张蕴 赵月娥 杨蕾玲 《电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1-46,共6页
采用交流阻抗和恒电位计时电流法测定了LiClO4·(PEO)20·(PC)12·(EC)12高分子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在非水溶液和高分子电解质中,锂是热力学不稳定的,表面生成一层固体电解质钝化膜,严重地... 采用交流阻抗和恒电位计时电流法测定了LiClO4·(PEO)20·(PC)12·(EC)12高分子电解质的锂离子迁移数。在非水溶液和高分子电解质中,锂是热力学不稳定的,表面生成一层固体电解质钝化膜,严重地影响了锂离子迁移数的准确测定。本方法避免固体电解质钝化膜的影响,给出正确的锂离子迁移数测定值,实验表明,LiClO4·(PEO)20·(PC)12·(EC)12电解质的电导率为0.8×10-3/cm,锂离子迁移数为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电解质 离子迁移数 PEO 高聚酸锂
下载PDF
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界面结构与锂离子传递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文 龚克成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56-260,共5页
综述了近年纳米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成就。着重讨论了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中聚合物、无机物及增塑剂对体系的界面结构和锂离子传递的影响。指出采用适当的复合方式,利用各组分间性能的互补,是获得具有高导电性及良好机械性能聚合... 综述了近年纳米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成就。着重讨论了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中聚合物、无机物及增塑剂对体系的界面结构和锂离子传递的影响。指出采用适当的复合方式,利用各组分间性能的互补,是获得具有高导电性及良好机械性能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 聚合物 电解质 界面结构 锂离子传递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质中的Li^+迁移特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吉诗 王莉 +2 位作者 何向明 姜长印 万春荣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7-1474,共8页
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Li+的迁移特性对电池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凝胶、聚合物和非水液态电解质中Li+迁移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Li+迁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重点和新的研... 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Li+的迁移特性对电池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凝胶、聚合物和非水液态电解质中Li+迁移特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Li+迁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重点和新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非水电解质 电导率 Li^+迁移数
下载PDF
基于多米诺效应的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分析方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青松 曹文杰 +1 位作者 罗星娜 姜乃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2-907,共6页
常用实验手段测得单节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无法真实反映航空运输包装件内大量锂离子电池因发生多米诺效应导致热量散失及传递过程间歇性变化。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米诺效应的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等效分析方法,即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 常用实验手段测得单节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无法真实反映航空运输包装件内大量锂离子电池因发生多米诺效应导致热量散失及传递过程间歇性变化。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米诺效应的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等效分析方法,即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对3×3排布的典型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发生的多米诺效应及各节电池表面温度进行分析。利用FLUENT使用标准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曲线用于同等实验条件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传播仿真模拟,采用二分法逐次修正标准热释放速率、使仿真和实验的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相符。将获得等效的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曲线再次应用于仿真,得到各电池的最高温度及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和实验数据相吻合,验证了修正后的等效热释放速率模型可靠性。该方法可适用于各型号及不同数量包装件内锂离子电池热释放速率获取,指导航空运输锂离子电池火灾防控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放速率 多米诺效应 热失控 锂离子电池 航空运输
下载PDF
锂电池基础科学问题(Ⅵ)——离子在固体中的输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浩 高健 +1 位作者 王少飞 李泓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3年第6期620-635,共16页
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需要在电极活性材料、电极与液态电解质接触界面产生固体的电解质层,全固态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以及导电添加剂、黏结剂、活性颗粒形成的固固界面传输。一般而言,固相内部及固相之间的离子传输是电池动力学过程中相... 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需要在电极活性材料、电极与液态电解质接触界面产生固体的电解质层,全固态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以及导电添加剂、黏结剂、活性颗粒形成的固固界面传输。一般而言,固相内部及固相之间的离子传输是电池动力学过程中相对较慢的步骤,因此离子在固体中的传输是锂电池材料研究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本文小结了固体离子学基础知识中关于离子在固体中的传输机制、驱动力、影响离子电导率的几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简介了锂离子在正极、负极、固态电解质中的输运特性,讨论了内源锂和外源锂输运特性的差异以及尺寸效应对于离子输运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电导率 输运 锂离子电池 缺陷 扩散
下载PDF
电量影响下的锂离子电池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张青松 戚瀚鹏 +1 位作者 罗星娜 姜乃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7-849,共3页
利用燃烧实验平台对18650型锂离子电池进行燃烧实验,对其不同阶段的响应温度进行分析。电池容量分别为2 800、2 200、1 500mAh,荷电状态由0开始每次增加10%。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受热燃烧过程可分初爆和二次燃烧阶段,其热稳定性随着额... 利用燃烧实验平台对18650型锂离子电池进行燃烧实验,对其不同阶段的响应温度进行分析。电池容量分别为2 800、2 200、1 500mAh,荷电状态由0开始每次增加10%。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受热燃烧过程可分初爆和二次燃烧阶段,其热稳定性随着额定容量及荷电状态值的增大而不断降低。提出通过对空运锂离子电池额定容量和荷电状态进行限制而缓解运输风险的安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稳定性 空运 火灾爆炸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用新型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嫚 邓锦勋 吴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8-50,共3页
聚合物电解质膜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聚合物的改性 ,能够改善聚合物电解质膜综合性能。本文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HFP) ]为基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NMP)作溶剂 ,γ-丁内酯 (γ-BL)作添加剂 ,用倒相湿法... 聚合物电解质膜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聚合物的改性 ,能够改善聚合物电解质膜综合性能。本文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 [P(VDF-HFP) ]为基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NMP)作溶剂 ,γ-丁内酯 (γ-BL)作添加剂 ,用倒相湿法制备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 ,并对其离子传递、膜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用限制扩散方法测定了该电解质膜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为 5 .6 8× 1 0 - 1 0 cm2·s- 1 ;用稳态极化法测定了该电解质膜的迁移数为 0 .6 1 ;用交流阻抗法测得该电解质膜的室温最高电导率可达 1 .73× 1 0 - 3 S· cm- 1。测试结果表明 ,该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较好的离子传输性质和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复合聚合物 电解质膜 锂离子电池 离子传递 性能
下载PDF
锂电池热失控火灾与变动环境热失控实验 被引量:36
16
作者 贺元骅 孙强 +1 位作者 陈现涛 应炳松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1,共5页
基于锂电池热失控火灾特性实验,总结电荷量为20%、30%、50%、70%、100%的18650型锂离子热失控特性,包括热失控传播、热释放速率、温度、质量损失、释放的气体。分析驾驶舱、客舱和货舱内锂电池热失控危险特性及内部灭火与通风系统等设... 基于锂电池热失控火灾特性实验,总结电荷量为20%、30%、50%、70%、100%的18650型锂离子热失控特性,包括热失控传播、热释放速率、温度、质量损失、释放的气体。分析驾驶舱、客舱和货舱内锂电池热失控危险特性及内部灭火与通风系统等设施承受锂电池火灾的能力。介绍模拟飞行变动环境下热失控实验,为大规模锂电池相关实验的开展以及飞机灭火系统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电荷量 航空运输
下载PDF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锂电池航空运输火灾事故树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杜珺 王瑞红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4年第3期119-122,127,共5页
通过分析FAA收录的自1991年3月21日~2013年7月23日的锂电池航空运输事故,重点分析起火冒烟事故,编制了锂电池航空运输火灾事故树。通过事故树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三角模糊数的原理,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事故树进行... 通过分析FAA收录的自1991年3月21日~2013年7月23日的锂电池航空运输事故,重点分析起火冒烟事故,编制了锂电池航空运输火灾事故树。通过事故树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三角模糊数的原理,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事故树进行定量分析,解决了事故树分析方法不能确定事件精确发生概率的问题,求得了事故树各基本事件及顶事件的概率。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提出了控制锂电池航空运输火灾事故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航空运输 事故树分析 火灾事故 三角模糊数
下载PDF
DOL/DME基LiTFSI电解液的离子传输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仕昭 谢凯 洪晓斌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用毛细管法、电导率测定等方法,测定了高浓度1,3-二氧戊环(DOL)/乙二醇二甲醚(DME)基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LiTFSI)电解液的离子传输性能,以Eyring的传输过程模型和Jones-Dole方程,分别讨论了温度和锂盐浓度对黏度的影响,以修正的Cast... 用毛细管法、电导率测定等方法,测定了高浓度1,3-二氧戊环(DOL)/乙二醇二甲醚(DME)基二(三氟甲基磺酸)亚胺锂(LiTFSI)电解液的离子传输性能,以Eyring的传输过程模型和Jones-Dole方程,分别讨论了温度和锂盐浓度对黏度的影响,以修正的Casteel-Amis方程讨论了锂盐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3.0 mol/L LiTFSI/DOL+DME电解液粘性流动的活化能为10.64 kJ/mol;当锂盐浓度大于1.50 mol/L时,DOL/DME基LiTFSI电解液的黏度会急剧上升;当锂盐质量摩尔浓度为1.50 mol/kg时,DOL/DME基LiTFSI电解液具有最高的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电解液 离子传输性质 温度 锂盐浓度
下载PDF
四苯硼酸钾衍生物为载体的锂离子选择性电极 被引量:3
19
作者 柴雅琴 袁若 +1 位作者 沈国励 俞汝勤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937-939,共3页
合成了3种四苯硼酸钾衍生物,并以此作载体研制了PVC膜锂离子选择性电极。其中四(对-甲氧基苯基)硼酸钾作载体的电极对锂离子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2×10-5~1.0×10-1mol/L;检测下限1.4×10-5mol/L;斜率55.6... 合成了3种四苯硼酸钾衍生物,并以此作载体研制了PVC膜锂离子选择性电极。其中四(对-甲氧基苯基)硼酸钾作载体的电极对锂离子响应的线性范围为5.2×10-5~1.0×10-1mol/L;检测下限1.4×10-5mol/L;斜率55.6±0.3mV/pLi(20℃),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视性。研究了这些载体溶剂聚合膜的Li+离子的传输实验,对含四(对-甲氧基苯基)硼酸钾载体的膜传输离子的次序为Li+>Na+>K+,其次序与载体膜响应离子的选择性次序一致。电极用于碳酸锂片剂中锂含量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选择电极 四苯硼酸钾 衍生物
下载PDF
轨道交通领域锂离子动力电池应用初探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学杰 《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 2012年第5期21-25,共5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材料的基础知识,对叠层结构的大容量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工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并展望了未来时期轨道交通行业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轨道交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