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mogenous metallic deposition regulated by abundant lithiophilic sites in nickel/cobalt oxides nanoneedle arrays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1
作者 Fenqiang Luo Dawei Xu +4 位作者 Yongchao Liao Minghao Chen Shuirong Li Dechao Wang Zhifeng Zhe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18,I0001,共9页
Although lithium(Li)metal delivers the highest theoretical capacity as a battery anode,its high reactivity can generate Li dendrites and"dead"Li during cycling,resulting in poor reversibility and low Li util... Although lithium(Li)metal delivers the highest theoretical capacity as a battery anode,its high reactivity can generate Li dendrites and"dead"Li during cycling,resulting in poor reversibility and low Li utilization.Inducing uniform Li plating/stripping is the core of solving these problems.Herein,we design a highly lithiophilic carbon film with an outer sheath of the nanoneedle arrays to induce homogeneous Li plating/stripping.The excellent conductivity and 3D framework of the carbon film not only offer fast charge transport across the entire electrode but also mitigate the volume change of Li metal during cycling.The abundant lithiophilic sites ensure stable Li plating/stripping,thereby inhibiting the Li dendritic growth and"dead"Li formation.The resulting composite anode allows for stable Li stripping/plating under 0.5 mA cm^(-2) with a capacity of 0.5 mA h cm^(-2) for 4000 h and 3 mA cm^(-2) with a capacity of3 mA h cm^(-2) for 1000 h.The Ex-SEM analysis reveals that lithiophilic property is different at the bottom,top,or channel in the structu re,which can regulate a bottom-up uniform Li deposition behavior.Full cells paired with LFP show a stable capacity of 155 mA h g^(-1) under a current density of 0.5C.The pouch cell can keep powering light-emitting diode even under 180°bending,suggesting its good flexibility and great prac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cobalt oxides Nanoneedle arrays Lithiophilic sites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a nickel-rich LiNi0.6Co0.2Mn0.2O2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under different cut-off voltages 被引量:14
2
作者 Kai-lin Cheng Dao-bin Mu +3 位作者 Bo-rong Wu Lei Wang Ying Jiang Rui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A spherical-like Ni0.6Co0.2Mn0.2(OH)2precursor was tuned homogeneously to synthesize LiNi0.6Co0.2Mn0.2O2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The effects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A spherical-like Ni0.6Co0.2Mn0.2(OH)2precursor was tuned homogeneously to synthesize LiNi0.6Co0.2Mn0.2O2as a cath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The effects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rystal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as-prepared LiNi0.6Co0.2Mn0.2O2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as-prepared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laser particle size analysis, charge–discharge tests, and cyclic voltammetry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herical-like LiNi0.6Co0.2Mn0.2O2material obtained by calcination at 900°C displayed the most significant layered structure among samples calcin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with a particle size of approximately 10 μm. It delivered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89.2 mAh•g−1at 0.2C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of 94.0% after 100 cycles between 2.7 and 4.3 V. The as-prepared cathode material also exhibited good rate performance, with a discharge capacity of 119.6 mAh•g−1at 5C. Furthermore, within the cut-off voltage ranges from 2.7 to 4.3, 4.4, and 4.5 V, 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ies of the calcined samples were 170.7, 180.9, and 192.8 mAh•g−1, respectively, at a rate of 1C. The corresponding retentions were 86.8%, 80.3%, and 74.4% after 200 cycles, respectively. © 2017,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NATION Cathodes cobalt Crystal structure Cyclic voltammetry Electric batteries Electric discharge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Electrodes Ions lithium lithium alloys lithium compounds manganese nickel Particle size Particle size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condary batteries X ray diffraction
下载PDF
高电压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与电化学机理
3
作者 李美萱 成建凤 +15 位作者 黄国勇 徐盛明 郁丰善 翁雅青 曹才放 温嘉玮 王俊莲 王春霞 顾斌涛 张袁华 刘斌 王才平 潘剑明 徐泽良 王翀 王珂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86-5094,共9页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 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平台为4.7V (vs.Li/Li^(+)),是目前输出电压最高、成本较低且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铝掺杂的镍锰酸锂(Li Ni_(0.45)Al_(0.05)Mn_(1.5)O_(4),简...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Li 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工作电压平台为4.7V (vs.Li/Li^(+)),是目前输出电压最高、成本较低且环保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铝掺杂的镍锰酸锂(Li Ni_(0.45)Al_(0.05)Mn_(1.5)O_(4),简称Al@LNMO)样品,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掺铝对镍锰酸锂电化学特性的影响。DFT计算结果表明,铝掺杂可以降低镍锰酸锂的带隙,提高其电导率。XRD和FTIR表征证明,合成的Al@LNMO的晶体结构为F3dm。此外,电化学循环测试表明,Al@LNMO在25℃和50℃温度下、1C倍率下的初始比放电容量分别为137.1m Ah/g、138.0m Ah/g;经过1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2.9%和79.1%;并且,Al@LNMO在50℃下的容量保持率与在25℃下的容量保持率相近。这表明Al@LNMO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掺杂镍锰酸锂 电化学 复合材料 分子模拟 高电压
下载PDF
废旧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
4
作者 朱俊峰 田俊行 +4 位作者 吴科奇 王峰 姜煜煜 孙学义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8-583,共16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高能量密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即将迎来“退役”高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中最为关键的电极材料之一,其高效绿色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资源、环境、经济及战略意义。目前传统的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回收技术以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为主,这些方法可以从废弃的正极材料中提取高附加值金属,但普遍存在污染大、能耗高、循环周期长等问题。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能够直接对废旧正极材料进行修复,实现正极材料的结构、组分及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恢复,因其具有工艺简单、绿色高效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围绕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系统阐述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和修复机理,详细分析焙烧温度、焙烧气氛以及补锂工艺对固相修复再生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指出了目前固相直接修复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酸锂 正极材料 直接修复再生 固相法
下载PDF
双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5
作者 郭金梅 朱华丽 +3 位作者 沈瑞 朱敏丹 卢朝操 陈召勇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5,132,共7页
为提高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通过表面包覆聚并苯(PAS)复合钾氯共掺杂对NCM523材料进行双重改性,利用XRD、SEM、TEM等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PAS包覆量复合K... 为提高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的可逆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通过表面包覆聚并苯(PAS)复合钾氯共掺杂对NCM523材料进行双重改性,利用XRD、SEM、TEM等分析方法和恒电流充放电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PAS包覆量复合K、Cl共掺杂NCM523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2%PAS包覆复合1%K和Cl共掺的NCM523材料在0.1 C首次放电容量为209.5 mAh/g;1 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保持率比未改性的NCM523提高了19%;5 C倍率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58.1 mAh/g,比未改性的NCM523提高了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镍钴锰酸锂 表面包覆 掺杂
下载PDF
过渡金属比例对锂离子电池LiNi_(x)Co_(y)Mn_(z)O_(2)层状材料电化学性能及热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梁晨 童邦 +3 位作者 李师 魏泽森 孙金华 王青松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936-1950,共15页
为了揭示LiNi_(x)Co_(y)Mn_(z)O_(2)(NCM)的性能随过渡金属(TM)成分的变化规律,系统研究TM比例对不同NCM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热行为的影响。镍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可逆容量,但速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变差。在富镍NCM中,Li^(+)... 为了揭示LiNi_(x)Co_(y)Mn_(z)O_(2)(NCM)的性能随过渡金属(TM)成分的变化规律,系统研究TM比例对不同NCM材料的结构、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热行为的影响。镍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可逆容量,但速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变差。在富镍NCM中,Li^(+)的动力学抑制和电子导电性差是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通过原位和非原位微量热法对不同NCM的热行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着Ni含量的降低,材料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通过对NCM中Li剩余量的分析,对相变相关的氧释放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富镍材料在脱锂后出现更严重的结构恶化,起始温度更低,热释放量更多。综合表征表明,LiNi_(0.5)Co_(0.3)Mn_(0.2)O_(2)在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酸锂 热稳定性 结构演变 三元材料 锂离子电池安全
下载PDF
基于氧化物-金属多层膜固态化合方法制备MCNO薄膜
7
作者 赵媛媛 王园园 +4 位作者 王荣新 王志鹏 朱煜 宋贺伦 向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232,共10页
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高度实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在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测微辐射热计(Microbolometer)具有工作范围宽、响应速率快且器件结构简单等优点。相较于非晶硅和氧化... 红外热成像技术具有高度实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在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测微辐射热计(Microbolometer)具有工作范围宽、响应速率快且器件结构简单等优点。相较于非晶硅和氧化钒等常见热敏层材料,立方尖晶石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锰钴镍氧化物(Mn-Co-Ni-O,MCNO)具有更高的TCR系数。使用磁控溅射法-电子束蒸发复合法在蓝宝石(Al_(2)O_(3))衬底上制备MCNO薄膜,结合XRD、SEM和电学性能测试,分析和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450℃沉积5 h得到厚度为450 nm的MCNO薄膜样品,随后在真空腔内原位退火1 h,再使用管式退火炉在空气氛围中进行60 min 850℃后退火,MCNO薄膜呈现出良好性能,(111)晶相的XRD半峰宽为0.48,晶格常数为8.71A(1A=10^(-10) m),晶粒平均大小为81.7±24 nm。使用四探针法测试MCNO薄膜室温下电阻率为642.19Ω·cm,室温下(295 K)电阻温度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ance,TCR)系数为-4.20%/K。在6~8.5μm波长范围内,最高吸光度为1.50。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多层复合方法用于制备MCNO薄膜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优化MCNO薄膜组份与掺杂配比以及结构-性能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钴镍氧化物 磁控溅射 电子束蒸发 逐层沉积 退火温度 固相合成
下载PDF
球磨辅助柠檬酸-过氧化氢体系浸出废旧锂电池中有价金属研究
8
作者 王红亮 陈燕彬 +3 位作者 玉日泉 周梦轩 谷姝甜 席莉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35,共4页
采用球磨辅助柠檬酸-过氧化氢体系浸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结果表明:球磨对反应液体施加机械能,诱导其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诱发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缩短浸出时间;在浸出时间30 min、浸出温度60℃、柠檬酸浓度0.8 m... 采用球磨辅助柠檬酸-过氧化氢体系浸出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结果表明:球磨对反应液体施加机械能,诱导其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诱发化学反应,提高反应速率,缩短浸出时间;在浸出时间30 min、浸出温度60℃、柠檬酸浓度0.8 mol/L、H_(2)O_(2)质量分数20%、液固比6∶1、球磨机转速60 r/min条件下,锂浸出率99.6%、镍浸出率99.5%、钴浸出率99.3%、锰浸出率98.5%。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可为废旧锂电池回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活化 球磨 柠檬酸 湿法浸出 废旧锂电池 正极材料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镍-锰二元正极材料LiNi_(0.5)Mn_(1.5)O_(4)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多伦 谢红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1-266,共6页
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因无钴,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电压平台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具有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其制备方法有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共沉淀法等。综述了各种制备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方法的... 尖晶石型LiNi_(0.5)Mn_(1.5)O_(4)因无钴,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电压平台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具有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其制备方法有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共沉淀法等。综述了各种制备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近年来针对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镍锰酸锂 正极材料 制备 改性 绿色材料
下载PDF
高电压正极材料镍锰酸锂的改性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明铝 吴华城 +2 位作者 吴佳霓 白哲 李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具有高工作电压、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自身存在Mn溶解导致结构破坏和循环性能衰减较快的缺点。重点阐述了通过晶型结构控制、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性方法提高... 尖晶石型镍锰酸锂具有高工作电压、高安全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成为近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自身存在Mn溶解导致结构破坏和循环性能衰减较快的缺点。重点阐述了通过晶型结构控制、离子掺杂和表面包覆等改性方法提高镍锰酸锂材料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镍锰酸锂材料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锰酸锂 掺杂改性 表面包覆
下载PDF
不同正极材料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军 韩路豪 +1 位作者 王子阳 姚斌 《建筑电气》 2024年第2期38-44,共7页
为探究不同正极材料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针对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相同容量的不同正极材料大容量52 Ah磷酸铁锂电池(LFP)和53 Ah三元锂离子电池(NCM)的热失控进行实验,通过热失控行为、热失控特征参数等参数对比二者的宏观行... 为探究不同正极材料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针对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相同容量的不同正极材料大容量52 Ah磷酸铁锂电池(LFP)和53 Ah三元锂离子电池(NCM)的热失控进行实验,通过热失控行为、热失控特征参数等参数对比二者的宏观行为与特征。实验结果表明:NCM热失控比LFP更剧烈;SOC越大,NCM与LFP更易发生热失控且热失控更剧烈,NCM热失控对SOC的变化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荷电状态 特征参数 温升 正极材料
下载PDF
18650三元锂电池热失控危险性及燃烧痕迹特征研究
12
作者 吴俊涛 李芳 杨生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6-901,共6页
为了研究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风险,选取18650镍钴锰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搭建电池热失控过程特征参数测量试验平台,探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电滥用、热滥用情况下的热失控过程及燃烧痕迹特征。结果表明:锂电池正极集流板对电池... 为了研究三元锂电池的热失控风险,选取18650镍钴锰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搭建电池热失控过程特征参数测量试验平台,探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荷电状态、电滥用、热滥用情况下的热失控过程及燃烧痕迹特征。结果表明:锂电池正极集流板对电池过充、短路发生热失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荷电量在25%以上时,电池热失控受损程度与荷电量成正比;可以结合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前后电压、温度变化以及电池爆炸燃烧的特征现象,利用温度曲线特征峰判断发生热失控的电池状态,并结合X射线、电压变化来判断电池发生的故障状态,追溯锂电池发生火灾位置。研究成果可为锂电池设计、锂电池火灾扑救以及火灾调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三元锂电池 过充 热失控 温度 燃烧痕迹
下载PDF
废旧锂电池极片热解试验研究
13
作者 周起帆 王海北 +2 位作者 黄胜 郑朝振 邓超群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废旧锂电池作为一种二次资源,蕴藏巨大的回收价值。本文结合其主要成分热解性质,开展废旧锂电池极片的热解试验。废弃锂电池破碎分选后,正负极片热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时间、真空度和气氛等。试验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400℃,热... 废旧锂电池作为一种二次资源,蕴藏巨大的回收价值。本文结合其主要成分热解性质,开展废旧锂电池极片的热解试验。废弃锂电池破碎分选后,正负极片热解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时间、真空度和气氛等。试验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400℃,热解时间为0.75 h时,真空和氮气气氛可获得良好的热解效果,黑粉产率为75%~78%,镍、钴、锰等主要金属的回收率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电池 热解 极片 黑粉
下载PDF
镍钴锰酸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14
作者 吴闰生 刘冬阳 +3 位作者 刘洪涛 杜志鹏 余英杰 赖俊杰 《新余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温度情况下放电电压随容量的变化,发现在高倍率3 C和低温-10℃时,电压变化最大。同时,不同放电倍率及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压关系和容量与电压关系类似。锂离子电池在0.5 C充电1 C和3 C... 研究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不同温度情况下放电电压随容量的变化,发现在高倍率3 C和低温-10℃时,电压变化最大。同时,不同放电倍率及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压关系和容量与电压关系类似。锂离子电池在0.5 C充电1 C和3 C放电时,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分别达1636周和819周,循环寿命优异。放电倍率越大,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越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镍钴锰酸锂 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
下载PDF
YS/T 1569.1-2022《镍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镍含量的测定丁二酮肟重量法》行业标准解读
15
作者 万思成 戴海桃 刘志鹏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6期49-51,共3页
镍锰酸锂是脱胎于锰酸锂的一类尖晶石高压正极材料,产品的化学组成与其在电池内的性能息息相关。本文对推荐性行业标准YS/T 1569.1-2022《镍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重量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主要核心内容进行... 镍锰酸锂是脱胎于锰酸锂的一类尖晶石高压正极材料,产品的化学组成与其在电池内的性能息息相关。本文对推荐性行业标准YS/T 1569.1-2022《镍锰酸锂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重量法》进行了介绍,并对主要核心内容进行了解读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S/T 1569 镍锰酸锂 化学分析方法 行业标准
下载PDF
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空间预测
16
作者 朱青 张琳 《汽车文摘》 2024年第10期51-55,共5页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装车量迅速升量,现有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约为5~8年,未来我国将面临着动力电池大规模的集中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通过数据测算,保守预计至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将达380.3 GW&...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装车量迅速升量,现有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约为5~8年,未来我国将面临着动力电池大规模的集中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通过数据测算,保守预计至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将达380.3 GW·h,回收市场总规模可达787.9亿元,其中,梯次利用市场的规模有望在2025年后实现快速增长,再生利用市场将成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竞争的主场景,为全行业前期发展贡献核心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回收 市场规模预测 磷酸铁锂电池 三元锂电池 梯次利用 再次利用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湿法回收工艺优化研究
17
作者 何兴 马海硕 +2 位作者 韩策 孙智鹏 马天翼 《时代汽车》 2024年第7期118-120,共3页
锂电池材料,尤其是具有更高价值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其回收利用是当前锂电池产业链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形成产业链高效率闭环所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在材料回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回收效率,更需要回收的产物能够高效形成用于电池原... 锂电池材料,尤其是具有更高价值的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其回收利用是当前锂电池产业链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形成产业链高效率闭环所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在材料回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高回收效率,更需要回收的产物能够高效形成用于电池原材料合成的前驱体,来降低由回收料到再生材料的生产周期和成本,提高回收效率。本文针对一种锂电池用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湿法萃取回收方法,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对该种回收方法的最适宜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回收方法能够获得结构更规整的产物,并具有更出色的振实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镍钴锰三元材料 回收利用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废旧镍钴锰电池浸出液中镍钴锰元素选择性回收工艺研究
18
作者 杨凯 朱成平 +3 位作者 李捷 李航 武姣娜 方钊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131,共5页
研究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浸出液中金属离子的分离回收工艺,通过硫化物选择性沉淀实现了浸出液中镍、钴离子与锰离子的高效分离与回收。研究了pH值、硫化钠加入系数、沉淀温度、沉淀时间对镍、钴、锰离子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淀温度2... 研究了废旧锂离子电池浸出液中金属离子的分离回收工艺,通过硫化物选择性沉淀实现了浸出液中镍、钴离子与锰离子的高效分离与回收。研究了pH值、硫化钠加入系数、沉淀温度、沉淀时间对镍、钴、锰离子沉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沉淀温度25℃、硫化钠加入系数1.5、pH值5.0、沉淀时间6 min条件下,镍、钴、锰、铝离子沉淀率分别为99.73%、100%、2.77%、1.24%;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镍离子沉淀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硫化钠加入系数>pH值>沉淀温度>沉淀时间;对钴离子沉淀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硫化钠加入系数>沉淀温度>pH值>沉淀时间。在沉淀温度70℃、硫化钠加入系数2.5、pH值6.0、沉淀时间12 min条件下,锰、铝离子沉淀率分别为99.77%、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选择性回收 硫化钠 沉淀法
下载PDF
电化学阻抗谱识别不同化学体系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放放 冯祥明 +3 位作者 赵光金 夏大伟 胡玉霞 陈卫华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9-614,共6页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可充分提高动力电池的经济性,然而目前动力电池标识信息混乱、电池荷电状态差异和工作电压重叠均导致无法直接或依据开路电压准确分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为此,基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梯次利用可充分提高动力电池的经济性,然而目前动力电池标识信息混乱、电池荷电状态差异和工作电压重叠均导致无法直接或依据开路电压准确分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镍钴锰三元动力电池。为此,基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等效电路,建立了容量与动力电池界面电容、反应电阻、韦伯阻抗和液相电阻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动力电池容量对电化学阻抗实部和虚部的影响探讨了利用阻抗法快速识别退役动力锂离子电池化学体系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电化学阻抗实部与虚部的比值与电池容量无关,据此可利用该比值随频率的变化差异快速识别不同化学体系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从而避免依据充放电判断电池化学体系的低效率。此外,软包装磷酸铁锂和镍钴锰三元电池的测试结果也表明10 Ah、12.5 Ah和50 Ah的磷酸铁锂电池阻抗虚部与实部比值随交流信号频率的变化基本相同,但与镍钴锰三元电池明显不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阻抗谱 磷酸铁锂 镍钴锰酸锂
下载PDF
退役三元锂电池材料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晓川 包申旭 +1 位作者 李政希 唐华英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8-103,共6页
采用硫酸浸出退役三元锂电池材料,分别考察了硫酸用量、搅拌速率、还原剂用量、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浸出电位等因素对原料中Ni、Co、Mn、Li浸出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浸出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10%、搅... 采用硫酸浸出退役三元锂电池材料,分别考察了硫酸用量、搅拌速率、还原剂用量、浸出液固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浸出电位等因素对原料中Ni、Co、Mn、Li浸出的影响,确定了优化的浸出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为理论量的110%、搅拌速率250 r/min、还原剂用量为原料的70%、浸出液固比5∶1、浸出时间4 h、浸出温度85℃、浸出电位250 mV的优化浸出条件下,原料中Ni、Co、Mn和Li的浸出率均高于99%。本工艺研究为退役三元锂电池材料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三元锂电池 硫酸浸出 焦亚硫酸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