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喂不同饵料对斑鳜生长及消化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赖铭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23-2534,共12页
【目的】探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摄食配合饲料后其生长与消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开展以配合饲料替代传统饵料鱼的斑鳜规模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驯化和未驯化斑鳜苗种各18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活饵鱼,饲养20周后饥饿24... 【目的】探明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摄食配合饲料后其生长与消化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开展以配合饲料替代传统饵料鱼的斑鳜规模养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驯化和未驯化斑鳜苗种各180尾,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活饵鱼,饲养20周后饥饿24 h,测定分析其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肠道组织结构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至饲养20周后,饲料组斑鳜的存活率、脏体比与活饵组斑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及饲料系数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P<0.05,下同);饲料组斑鳜肠道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活饵组斑鳜,胰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而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此外,饲料组斑鳜肠道的肌层厚度和黏膜褶皱高度均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但二者间的肠黏膜褶皱数无显著差异。在肠道微生物群落方面,饲料组斑鳜肠道微生物群落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但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2种饵料投喂模式下斑鳜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和放线菌门为绝对优势菌门,其相对丰度之和在98.00%以上;在属分类水平上,饲料组斑鳜肠道内的伯克霍尔德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活饵组斑鳜,而鞘氨醇盒菌属和支原体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活饵组斑鳜。【结论】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投喂斑鳜,其生长速度显著降低,肠道组织结构、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出现适应性变化,尤其是配合饲料的投喂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稳定性。可见,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养殖斑鳜具有可行性,但还需进一步优化饲料营养组分及投喂策略,提高配合饲料养殖下斑鳜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鳜 配合饲料 活饵 生长性能 消化酶活性 肠道组织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活饵与饲料投喂对幼鳜肠肽酶活力及小肽转运、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曾萌冬 马晨夕 +1 位作者 赵亮亮 赵金良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2,共10页
以初始体重(6.77±0.64)g的鳜(Siniperca chuatsi)为实验对象,从消化道肠肽酶活力和小肽转运吸收方面比较研究鳜对活饵与饲料消化吸收能力的差异。实验采用3种分组投食策略,将鳜分活饵组(仅投喂活饵鱼)、饲料组(仅投喂饲料)、复投... 以初始体重(6.77±0.64)g的鳜(Siniperca chuatsi)为实验对象,从消化道肠肽酶活力和小肽转运吸收方面比较研究鳜对活饵与饲料消化吸收能力的差异。实验采用3种分组投食策略,将鳜分活饵组(仅投喂活饵鱼)、饲料组(仅投喂饲料)、复投活饵组(以下简称复投组,先投喂饲料后活饵鱼)。活饵组、饲料组分别饲养22d,复投组经5d驯饲、15d饲料和2d活饵喂养。饲养结束时在各组进食0.5h、1h、2h、3h、6h、12h、16h时分别取样肠和幽门盲囊,测定氨肽酶和羧肽酶含量与活力,小肽转运载体基因Pept1a、Pept1b和Pept2 mRNA表达水平,及进食12h后肠内容物及粪便中残余小肽含量。结果表明:各组羧肽酶、氨肽酶含量变化无显著性规律,酶活力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活饵组肽酶活力峰值显著高于复投组高于饲料组(P<0.01),复投组由饲料转喂活饵后,肠道肠肽酶活力显著上升;各组前肠、中肠及幽门盲囊Pept1a、Pept1b mRNA表达显著高于后肠(P<0.01),后肠则以Pept2 mRNA高表达(P<0.01)。在复投组摄食活饵后,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水平较饲料组迅速回升(P<0.01);摄食12h,复投组肠内容物小肽含量显著高于活饵组和饲料组,小肽吸收效率随消化时间延长而上升。饲料组粪便中小肽含量显著高于活饵组与复投组,未转运的小肽中含必需氨基酸居高。综上所述,投喂鳜配合饲料,对肠肽酶活力、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和小肽吸收速率均产生不利影响,鳜对饲料蛋白的分解和小肽转运吸收效率显著低于活饵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饵 饲料投喂 肠肽酶 小肽 转运吸收
下载PDF
葛氏鲈塘鳢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3
作者 刘铁钢 李秀颖 +2 位作者 刘艳辉 杨炳坤 祖岫杰 《河北渔业》 2023年第11期33-35,46,共4页
为完善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对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水温14~18℃时,采捕天然湖库葛氏鲈塘鳢亲鱼,培育密度为1.0~2.0 kg/m^(2),通过微流水刺激、投喂小型鱼虾等方法培... 为完善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规模化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对其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水温14~18℃时,采捕天然湖库葛氏鲈塘鳢亲鱼,培育密度为1.0~2.0 kg/m^(2),通过微流水刺激、投喂小型鱼虾等方法培育亲鱼,达到平均成活率82.3%,平均成熟率71.1%。采用催产药物HCG、LRH—A 2、DOM混合组合,一次注射催产,平均催产率84.7%、受精率85.1%、孵化率87.2%。开口饵料以枝角类为佳,蛋黄、轮虫次之。采用活饵3个多月培育,苗种体长5~10 cm,平均体重2.7 g/尾,水花至夏花成活率为61.2%,夏花至秋片成活率为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hni) 人工繁殖 药物组合 开口饵料 活饵培育
下载PDF
增殖放流鱼苗野化训练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胡庆松 王熠 +2 位作者 祖西龙 陈雷雷 李俊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2年第6期7-16,共10页
为提高海洋牧场增殖放流苗种的适应性和放流存活率,设计了一种增殖放流鱼苗野化训练装置,并以条石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装置的应用试验。根据躲避敌害与捕食活饵的训练需求,结合鱼苗与敌害的体型差异,选用2.5 cm和3.3 cm两种孔径的格栅作... 为提高海洋牧场增殖放流苗种的适应性和放流存活率,设计了一种增殖放流鱼苗野化训练装置,并以条石鲷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装置的应用试验。根据躲避敌害与捕食活饵的训练需求,结合鱼苗与敌害的体型差异,选用2.5 cm和3.3 cm两种孔径的格栅作为避敌格栅;为了减少仓门开闭过程中对鱼苗和活饵的影响,仓门的运动幅度不宜过快过大,设定活饵仓门的最大开门角度为45°、时间为5 min,选用0.6 r/min的电机作为仓门驱动电机。结果显示:采用成年黑鲷等大型鱼类作为敌害进行避敌训练时,条石鲷鱼苗能够利用野化训练装置躲避敌害;利用脊尾白虾等活饵进行捕食训练时,条石鲷鱼苗经历了从认知食物到积极分食两个阶段,捕食能力提升过程明显。结合现场观察并通过基本生长指标和鱼苗死亡情况的对比,可以分析出野化池鱼苗相对于对照池鱼苗,摄食积极,攻击性强。研究表明,在选定的野化训练模式下,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条石鲷鱼苗行为特征的改善,同时验证了增殖放流鱼苗野化训练装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放流鱼苗 野化训练装置 捕食活饵 躲避敌害
下载PDF
牛蛙蝌蚪食性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晓玲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对 46尾牛蛙 (Ranacatesbeiana )蝌蚪肠内食物镜检表明 :蝌蚪食物由大量腐殖质、人工配合饲料、饵料生物组成。饵料生物共计 1 3大类 87种 ,其中硅藻门 1 7种、绿藻门 35种、蓝藻门 1 0种、褐藻门 5种、金藻门 5种、黄藻门 4种、甲藻门 ... 对 46尾牛蛙 (Ranacatesbeiana )蝌蚪肠内食物镜检表明 :蝌蚪食物由大量腐殖质、人工配合饲料、饵料生物组成。饵料生物共计 1 3大类 87种 ,其中硅藻门 1 7种、绿藻门 35种、蓝藻门 1 0种、褐藻门 5种、金藻门 5种、黄藻门 4种、甲藻门 2种、原生动物 4种以及轮虫、枝角类、虫卵、水生昆虫、浮游植物未定种各 1种。不同发育期蝌蚪肠道内的饵料生物组成和优势种群各不相同 ,结果提示 ,牛蛙蝌蚪是一种以摄食腐殖质或配合饲料为主 ,饵料生物为辅的杂食类型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蛙蝌蚪 食性 饵料生物 优势种群 性状 采样 生物量
下载PDF
配合饲料与活饵料鱼养鳜效益比较
6
作者 黄永涛 吴凡 +6 位作者 吴遵霖 夏晨 张从义 李圣华 朱丽娅 姬娅婵 林华 《养殖与饲料》 2022年第1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索配合饲料替代活饵料鱼养鳜,节约活饵料鱼配套池塘养殖面积和活饵鱼资源,降低活饵料鱼养殖的饲料投喂和水体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采取对比新兴配合饲料与传统活饵料鱼养鳜这2种不同的养殖方式,通过记录2种养殖方式的... [目的]探索配合饲料替代活饵料鱼养鳜,节约活饵料鱼配套池塘养殖面积和活饵鱼资源,降低活饵料鱼养殖的饲料投喂和水体排放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采取对比新兴配合饲料与传统活饵料鱼养鳜这2种不同的养殖方式,通过记录2种养殖方式的投入、产量及产值,分析比较其经济效益。[结果]活饵料鱼养鳜投入与产出比为1∶(1.33~1.88),配合饲料养鳜投入与产出比为1∶(2.28~2.39);配合饲料养鳜效益是活饵料鱼养鳜效益的1.33~3.39倍。[结论]配合饲料养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优于活饵料鱼养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活饵料鱼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投喂配合饲料和活饵对翘嘴鳜形体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汪福保 孙成飞 +4 位作者 董浚键 王淼 程光兆 卢迈新 叶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111,共10页
为了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在投喂配合饲料和活饵(以下分别简称饲料鳜和活饵鳜)后形体和肉质的差异,对两种饵料养殖的翘嘴鳜的形体指标、肌肉和肝脏的常规营养成分、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特性分别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饲... 为了研究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在投喂配合饲料和活饵(以下分别简称饲料鳜和活饵鳜)后形体和肉质的差异,对两种饵料养殖的翘嘴鳜的形体指标、肌肉和肝脏的常规营养成分、肌肉氨基酸、脂肪酸和质构特性分别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饲料鳜饵料转化率显著高于活饵鳜,形体指标中肥满度、脏体比与脂体比显著低于活饵鳜,而空壳率、肠胃体比、精体比和卵体比显著高于活饵鳜,肝体比差异不显著。(2)饲料鳜肌肉中无氮浸出物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活饵鳜,粗脂肪显著低于活饵鳜,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差异不显著。饲料鳜肝脏中水分、粗灰分显著高于活饵鳜,而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肝糖原显著低于活饵鳜。(3)饲料鳜和活饵鳜肌肉中氨基酸组成、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之间差异不显著。饲料鳜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C18:2n6c、C20:5n3(EPA)、C22:6n3(DHA)显著高于活饵鳜,而饱和脂肪酸(SFA)中的C15:0、C17:0、C21:0、C22:0,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的C18:3n3、C20:3n6、C20:4n6、C22:2和反式脂肪酸及ω-6/ω-3比值显著低于活饵鳜。翘嘴鳜肌肉脂肪酸组成与饵料相关(R^(2)>0.95)。饲料鳜多烯指数(PI)、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和血栓形成指数(IT)优于活饵鳜。(4)肌肉质构特性方面,饲料鳜在咀嚼性和硬度上显著高于活饵鳜,肉质口感占优;弹性、粘性、回复性和黏聚性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使用配合饲料养殖翘嘴鳜在饵料转化率、形体指标、脂肪酸营养价值和肉质口感上明显优于活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配合饲料 活饵 营养价值 质构特性
下载PDF
配合饲料替代活饵对鳜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小肽转运载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曾萌冬 徐俊 +1 位作者 宋银都 赵金良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8-237,共10页
【目的】比较投喂活饵鱼和配合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肠道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摄食配合饲料后的消化、吸收生理变化,为提高鳜对配合饲料的利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 【目的】比较投喂活饵鱼和配合饲料对鳜(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消化功能及肠道PepT1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摄食配合饲料后的消化、吸收生理变化,为提高鳜对配合饲料的利用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5.92±1.41 g)和未驯化鳜鱼苗(初始平均体质量6.06±1.73 g)各300尾,分别使用配合饲料或活饵鱼喂养30 d,饲养结束后测定分析其生长性能、肌肉成分、消化道结构、消化酶活性及小肽转运载体(PepT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配合饲料组鳜的终末平均体质量、总摄食量、尾摄食量、饵料系数、日增重量、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存活率及肥满度均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P<0.01,下同),脏体比和肝体比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P<0.05,下同)。以配合饲料替代活饵鱼投喂鳜,对其肌肉成分有明显影响,具体表现为鳜肌肉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活饵鱼组鳜。在消化酶活性方面,配合饲料组鳜的幽门盲囊胰蛋白酶活性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但肝脏和肠道中的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配合饲料组鳜的肝细胞排列松散,肝细胞间有脂肪堆积,胃、肠道肌层及胃黏膜下层厚度极显著小于活饵鱼组鳜,肠道单个褶皱绒毛层杯状细胞数极显著多于活饵鱼组鳜,幽门盲囊褶皱间距极显著大于活饵鱼组鳜。PepT1基因在鳜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量表现为前肠>中肠>后肠,且在前肠表现为配合饲料组鳜极显著低于活饵鱼组鳜,在中肠和后肠则表现为差异不显著。【结论】鳜对配合饲料的摄食量和利用率均低于活饵鱼,消化道组织结构及其消化酶活性也因摄食配合饲料发生适应性变化。投喂配合饲料显著影响鳜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生长性能,因此,还需针对其摄食和代谢特性进一步改良配合饲料的营养组分或优化鳜的配合饲料驯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活饵鱼 生长性能 消化功能 小肽转运载体
下载PDF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多级种养模式的作用与功能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邢阿宝 崔海峰 +2 位作者 俞晓平 张雅芬 叶子弘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1-1039,共9页
为改善茭田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茭白田间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在茭白-中华鳖种养结合模式中引入活体饵料,筛选优化茭田套养中华鳖的多级种养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中华鳖对活体饵料的取食偏好性差异明显,中华鳖对泥鳅... 为改善茭田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茭白田间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本研究通过在茭白-中华鳖种养结合模式中引入活体饵料,筛选优化茭田套养中华鳖的多级种养结合模式。结果表明,中华鳖对活体饵料的取食偏好性差异明显,中华鳖对泥鳅和白条鱼的取食量较高(每天平均取食量分别为5.0 g和5.6 g),少量取食克氏螯虾(2.0 g)和螺蛳(0.4 g);组合饲喂时中华鳖对各饵料的取食总量高于单一饲喂,中华鳖个体生长率较好,表明活体饵料组合饲喂有利于中华鳖的生长发育。茭白-中华鳖多级种养田间调查发现,多级种养组合茭白田间虫害有所减少,捕食性昆虫数量增加;茭白-中华鳖-白条鱼组合的茭白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其中净茭率为69.5%,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合;而茭白-中华鳖-白条鱼-螺蛳模式更有利于中华鳖体重和甲背增长,说明多级种养结合有助于提高茭白经济性状和中华鳖产量;此外,多级种养结合中的茭白与中华鳖品质检测均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本研究为构建茭白田套养中华鳖的多级种养结合模式,实现田间茭白与中华鳖的绿色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茭白 活体饵料 取食量及偏好性 多级种养结合
下载PDF
简述毒饵诱杀隔离法防治插条地东方金龟子
10
作者 管钢诗 郑恩生 《林业勘查设计》 2009年第2期97-97,共1页
论述了东方金龟子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介绍了其对苗圃地插条的危害,提出防治措施。
关键词 诱杀 东方金龟子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苗圃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