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ductive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analysis of livelihood strategy and land use transition 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9
1
作者 ZHANG Bai-lin JIANG Guang-hui +2 位作者 CAI Wei-min SUN Pi-ling ZHANG Feng-r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12期2540-2554,共15页
In China, rural settlements are usually multifunctional complex of natural societies and they also play important productive function.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productive function of thr... In China, rural settlements are usually multifunctional complex of natural societies and they also play important productive function.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productive function of three rural settlements, i.e.,Hetaoyuan, Dawengshan, and Gaoqiao, in the Yimeng Mountain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eastern China.Residents lived in this three types of rural settlements were all involv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i.e., grain threshing, drying and storage), which had remained dominant in Hetaoyuan. Dawengshan became an industrial-oriented settlement, while Gaoqiao became a commercial-oriented settlement. This evolution was reflected in the livelihood strategy changes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the transi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changes. The choice of livelihood strategy was affected by the livelihood assets and policies, which resulted in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productive func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and adjustment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polic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rural life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settlements Productive functio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livelihood strategy Land use transition Eastern China
下载PDF
风险认知、生计资本与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研究——以兰州市八里镇移民安置区农户为例
2
作者 朱莉 韩秀丽 《农业展望》 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
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对深化农村改革影响深远。研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生计资本在风险认知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的调节作用,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 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对深化农村改革影响深远。研究风险认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生计资本在风险认知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的调节作用,引导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兰州市八里镇移民安置区农户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风险认知与生计资本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而分析生计资本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在宅基地退出决策中具有显著的规避风险的意识,农户在宅基地退出中产生的风险认知对退出意愿有负向作用,而生计资本则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正向作用;此外,生计资本还可以缓解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中的风险认知。基于此,加快推进农户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应完善农户宅基地退出后的各项保障政策、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科学的风险意识以及构建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认知 生计资本 宅基地退出意愿 移民安置区
下载PDF
乡土的图像:重庆传统聚落农业生计景观类型研究
3
作者 王平妤 李超越 《园林》 2024年第7期57-65,共9页
重庆乡村聚落蕴含人们适应山地生态自然系统的聚居智慧,呈现出不同农业生计景观形态。乡土景观图像反映了独特的生态美景现象。利用遥感影像和实地采集的点云数据与GIS信息,结合宏观地形区层级、中观流域层级、微观聚落单元层级的划分,... 重庆乡村聚落蕴含人们适应山地生态自然系统的聚居智慧,呈现出不同农业生计景观形态。乡土景观图像反映了独特的生态美景现象。利用遥感影像和实地采集的点云数据与GIS信息,结合宏观地形区层级、中观流域层级、微观聚落单元层级的划分,传统聚落生计要素的图像、景观指数分析,揭示了重庆不同区域传统聚落的乡村聚落人地关系特征,根据聚落与耕地之间的伴生关系、耕地分类模式,总结出农业生计景观中4种典型类型,提出生计景观类型的保护发展思路。研究聚落在自然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生活模式和视觉语言,对描摹重庆农业文化景观画像,推动和指导区域文化景观保护和发展,提升地方文化辨识度,塑造和美乡村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聚落 生计景观 乡土景观类型 景观图像 景观可视化
下载PDF
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微尺度分析——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的实证 被引量:58
4
作者 张佰林 张凤荣 +1 位作者 周建 曲衍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72-1279,共8页
从微尺度考察农村居民点演变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构建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分析框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方法,以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功能一... 从微尺度考察农村居民点演变为解决当前农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视角。构建农村居民点功能演变的分析框架,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影像相结合方法,以山东省沂水县核桃园村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农业生产功能一直是农村居民点生产功能的主导,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农业生计主导阶段(1949~1977年),农户以种植业为主要生计来源,利用庭院及房前屋后种植蔬菜;生计多样化阶段(1978~1999年),农户生计策略演变为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相结合,农户在宅基地内修建猪圈养猪,在庭院内散养家禽;生计非农转化阶段(2000~2012年),农户以种植和外出务工相结合为生计策略,将庭院硬化用来晾晒粮食、猪圈改造为储物间存放粮食和农机具。农村居民点用地一直以宅基地为主导,缺乏非农生产用地;随着生计成果的逐渐丰富,农户对农村居民点生活功能追求不断强化,表现在对住宅建筑材料的优化、居住空间的扩展及旧住宅的翻新。农村居民点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功能承载状况是与农户生计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应充分尊重这一客观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生计 生活功能 农业生产功能 非农生产功能 核桃园村
下载PDF
定居与流动:布努瑶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 被引量:22
5
作者 秦红增 唐剑玲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8,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布努瑶族农民打破了旧的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生计方式,转向新型的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这一生计方式的转变,使其文化特质由定居转向流动。由此证明了作物、生计与文化的共变规则。
关键词 布努瑶 生计转型 文化变迁 定居 流动
下载PDF
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及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何仁伟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1-230,共10页
通过对凉山州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和空间差异的评价,分析影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将凉山州与四川省农户生计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农户生计发展水平与山区聚落的地理条件具有显著相关性;凉山州县域农户生计发展水平有较强的空间... 通过对凉山州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水平和空间差异的评价,分析影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将凉山州与四川省农户生计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农户生计发展水平与山区聚落的地理条件具有显著相关性;凉山州县域农户生计发展水平有较强的空间关联,空间差异明显.最后,对提高山区聚落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发展能力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聚落 农户 可持续生计 评价 空间差异 凉山州
下载PDF
定居工程实施背景下牧民的生计风险及应对策略——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海英 李波 +1 位作者 邬志龙 代旭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7-252,共6页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和新疆自治区的重要牧区之一,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牧民定居工程等农牧业重大政策实施过程中,当地农牧户也面临各种生产生活压力,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本文通过对阿勒泰地区牧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探讨了牧民面临的主要... 阿勒泰地区是全国和新疆自治区的重要牧区之一,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牧民定居工程等农牧业重大政策实施过程中,当地农牧户也面临各种生产生活压力,暴露于各种风险之中.本文通过对阿勒泰地区牧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探讨了牧民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并采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牧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牧民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为市场风险、就业风险、子女教育/婚姻风险、医疗风险等,牧民最担心的生计风险为子女教育/婚姻问题,其次是医疗风险.2)牧民最常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是政府救济,也会采取寻求他人帮助、社会保险、出售资产、外出务工等应对策略,最少采用的应对策略是孩子辍学.3)金融资本、人力资本是影响牧民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物质资本、自然资本次之,社会资本影响最弱.从提高牧民生计风险抵御能力角度出发,提出了促进牧民稳定定居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居工程 阿勒泰地区 生计风险 应对策略 生计资本 Probit回归模型
下载PDF
陕西安康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策略与适应力感知 被引量:93
8
作者 黎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4-52,共9页
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理论出发,借鉴脆弱性研究中的适应性理论来研究我国易地移民搬迁农户的适应策略和适应力,构建了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性分析框架,并以陕西安康移民搬迁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安康搬迁农户的调查数据... 从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理论出发,借鉴脆弱性研究中的适应性理论来研究我国易地移民搬迁农户的适应策略和适应力,构建了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性分析框架,并以陕西安康移民搬迁工程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安康搬迁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安康移民搬迁农户的生计适应策略、适应力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安康移民搬迁农户在搬迁之后采用了四种生计适应策略,即传统生计专业化型、非农专业化、补贴依赖型和多样化生计,这四种类型占全部搬迁农户样本的比例分别为:28.6%、34.3%、18.3%和18.8%。搬迁农户的适应力感知类型与搬迁类型、安置类型存在着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尤其是搬迁农户收入等级类型与适应力感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越是高收入户,越表示收入增加,搬迁后"稳得住、能致富"的情况则越好;而贫困户搬迁之后的生计适应、生计安全状况令人担忧。此外,搬迁农户不同的生计适应策略与其适应力感知也存在着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总体上看,搬迁之后,非农专业化和传统生计专业化的农户收入减少的更少、表示收入增加的更多、适应力更好,而补贴依赖型、生计多样化型农户的适应状况要差一些。本文进一步采用MULTINOMINAL 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安康移民搬迁农户适应力感知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府主导的移民安置方式、搬迁类型、搬迁农户所获得的扶贫项目数对搬迁农户生计适应情况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搬迁农户也没有随着搬迁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其适应力;当地搬迁农户劳动力也存在一些闲置、土地林地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等。当地地方政府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移民搬迁方案和对移民搬迁农户的精准帮扶措施,发展后续产业,提高其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搬迁工程 移民搬迁农户 生计适应策略 适应力感知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牧民与草原生态环境关系的重塑:以新疆北部牧区为例
9
作者 罗意 古力扎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0,共9页
21世纪以来,新疆北部牧区牧民在非农产业务工就业和进入城镇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了“半农(牧)半工”的生计模式,进而促成牧区社会进入后定居时代。调查发现,定居后牧民面临着农牧业生产边际效益下降与草原生态环境快速退化双重暴露... 21世纪以来,新疆北部牧区牧民在非农产业务工就业和进入城镇生活的现象十分普遍,形成了“半农(牧)半工”的生计模式,进而促成牧区社会进入后定居时代。调查发现,定居后牧民面临着农牧业生产边际效益下降与草原生态环境快速退化双重暴露的困境,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关系从平衡走向了失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新疆北部牧区牧民生计方式持续调整和优化,为重塑牧民与草原生态环境关系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应持续优化牧民生计方式,推动新疆北部牧区走绿色发展之路,最终实现牧民与草原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牧区 生计方式 后定居时代 草原生态环境
下载PDF
晚清支付结算体系的紊乱对经济民生的危害与启示
10
作者 常华兵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69-73,共5页
晚清时期货币本位制的模糊、金属货币兑换的繁杂以及在华中外纸货币的滥发造成了支付结算体系的紊乱,从而扰乱了晚清的国家财税秩序,恶化了对外贸易收支,增加了外债偿还负担,阻滞了工商企业的发展。本文研究的启示是,必须紧跟世界潮流,... 晚清时期货币本位制的模糊、金属货币兑换的繁杂以及在华中外纸货币的滥发造成了支付结算体系的紊乱,从而扰乱了晚清的国家财税秩序,恶化了对外贸易收支,增加了外债偿还负担,阻滞了工商企业的发展。本文研究的启示是,必须紧跟世界潮流,坚决实施对支付结算各方的权益保护和信用维持,与时俱进地进行支付结算工具与方式的持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本位 支付结算 经济民生 危害 启示
下载PDF
海洋文化视角下的明代福建海防所城聚落形态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志森 吴正鹏 +1 位作者 吴智鑫 谭立峰 《新建筑》 2019年第5期118-122,共5页
所城是明代海防军事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海洋文化的视角,探讨了明代福建海防所城聚落形态及其演变机制。研究表明,明代福建所城形态受其地形地势的制约,平面形态由防御战术需要所确定,总体趋向团状。海防所城的兴衰受制于国际海... 所城是明代海防军事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海洋文化的视角,探讨了明代福建海防所城聚落形态及其演变机制。研究表明,明代福建所城形态受其地形地势的制约,平面形态由防御战术需要所确定,总体趋向团状。海防所城的兴衰受制于国际海洋局势和国家海防制度的变迁,而近海防御及商舶贸易等海洋文化因素共同推动了所城聚落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最终向生活性聚落转化。该研究有助于挖掘明代海防历史景观的海洋文化基因,赓续被历史遮蔽的海洋文化传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文化理论体系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海防所城 聚落形态 演变机制 生活性聚落
下载PDF
解决“三个群体”的困境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12
作者 刘定福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前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以下简称"三个群体"),竞争力缺乏、经济收入低、社会心理复杂而矛盾。切实解决好"三个群体"的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解决 “三个群体” 民生 和谐社会 建设
下载PDF
水污染防治中国有渔场征占的补偿安置方式探析——以湖北省NH渔场的IRR模式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庞亚威 何志扬 邵真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8-103,共6页
随着我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湖泊水污染防治中征占国有渔场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在此领域的补偿安置活动却面临着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款分配矛盾、叠加转制改革过程中的利益纠纷,以及渔业职工生计恢复与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湖泊水污染防治中征占国有渔场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在此领域的补偿安置活动却面临着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款分配矛盾、叠加转制改革过程中的利益纠纷,以及渔业职工生计恢复与持续发展困难等问题。以湖北省国有NH渔场补偿安置活动为例,分析总结了征占国有渔场采用"贫困、风险和重建"模式(Impoverishment,Risk and Reconstruction Model,简称IRR模式)的实践经验,结果表明,政府应当明确渔场渔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补偿属性、完善征占国有渔场的法规和政策、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及资金分配使用办法、结合国有渔场转制改革保障职工权益,以及采用多样化安置方式等策略,以化解当前面临的补偿安置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退渔还湖 征占国有渔场 补偿安置 生计恢复与发展 湖泊
下载PDF
传统聚落对垂直地带性的空间适应策略——以傈僳族的立体人居模式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晓蝶 杨宇亮 《住区》 2019年第5期34-40,共7页
本文以"主位"空间视角,从垂直地带性对生计方式的限定为切入点,以傈僳族聚落的立体人居模式为例,选取典型聚落同乐村,探讨立体人居模式对傈僳族聚落、民居空间特征的影响及其成因。基本结论如下:垂直地带性通过生计方式为中... 本文以"主位"空间视角,从垂直地带性对生计方式的限定为切入点,以傈僳族聚落的立体人居模式为例,选取典型聚落同乐村,探讨立体人居模式对傈僳族聚落、民居空间特征的影响及其成因。基本结论如下:垂直地带性通过生计方式为中介深刻影响了聚落空间;傈僳族的垂直生计方式形成典型的立体人居模式,垂直地带性为该模式提供了可能性、限制性与选择性;聚落空间的垂直地带性是复杂地理环境中的普遍人居模式。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学思维对于完善人居环境科学研究范式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传统聚落 垂直地带性 生计方式 立体人居 傈僳族 同乐村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俞林伟 韩辰 +1 位作者 金杰克 于海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3,157,共11页
本文基于生计资本理论,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维度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远大于落... 本文基于生计资本理论,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5个维度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民工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的居留意愿远大于落户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的状况,差异体现在农民工自身长久利益的驱动等方面。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体现在经济条件优越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工有更强的居留和落户意愿。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体现,城市公共服务的有效保障和社会资本的累积会增强农民工的落户意愿。作为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家承包地和宅基地的生计保障功能可以让农民工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但不利于其在城市落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保障农民工的自然资本以促使其安心落户城市,提升农民工的物质资本以实现其安居乐业,改善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以增强其城市生存能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以实现其在流入地的心理社会融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生计资本
下载PDF
良渚古城遗址区民生差异化发展现状与振兴策略研究——基于三个典型边缘聚落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志豪 马锡栋 +1 位作者 郭少卿 都铭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4期64-75,共12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多数大遗址的保护建设都与当地的边缘聚落出现了明显矛盾。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著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的建立与村落城镇化之间产生了“保护限制村落发展,发展破坏遗址保护”的悖论。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多数大遗址的保护建设都与当地的边缘聚落出现了明显矛盾。作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著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的建立与村落城镇化之间产生了“保护限制村落发展,发展破坏遗址保护”的悖论。与此同时,保护区周围的大部分村落的发展趋势均出现了明显差异。然而,目前相关政府与机构对于各个边缘聚落出现众多差异化问题及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也未能做出有效、及时的应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内的朱村村、黄泥口村及华兴社区为例,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了不同类型边缘聚落民生发展的居民需求结构,并据此设计了不同类型需求的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居民访谈的形式,对各个村落自身发展与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协同进行评估。最后,通过比较研究三个村落的评价结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边缘聚落提出相应的振兴策略,以期为我国大遗址区域的保护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古城遗址 边缘聚落 民生需求 比较研究 振兴策略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陶霞飞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108,共11页
基于购房和定居的共时性决策假设,验证和控制了住房自有和定居意愿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并基于新迁移经济学和跨区域家庭生计策略理论,构建了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自有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流入地住房... 基于购房和定居的共时性决策假设,验证和控制了住房自有和定居意愿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并基于新迁移经济学和跨区域家庭生计策略理论,构建了递归双变量probit模型,探讨了农业转移人口住房自有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流入地住房自有对定居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以往相关研究都低估了住房自有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同时家庭收入、婚姻、家庭化流动、社会网络、居留时长、家乡经济权利、流动范围等都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证实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定居意愿是一种家庭为本的“小农理性”决策,是在社会制度排斥之下综合家庭成员发展需求、家庭定居能力以及定居收益和成本的家庭空间安排,是一种跨区域的家庭生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自有 定居意愿 家庭为本 小农理性 家庭生计策略
下载PDF
试论后李文化类型
18
作者 杨聪磊 袁广阔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后李文化可分为“后李”和“前埠下”两个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定居取向和流动取向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群体。“后李类型”人群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动植物资源,缩小了活动范围;“前埠下类型”人群在肉食来源上更多选择中型哺乳动物,持... 后李文化可分为“后李”和“前埠下”两个类型,它们分别代表了定居取向和流动取向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群体。“后李类型”人群能够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动植物资源,缩小了活动范围;“前埠下类型”人群在肉食来源上更多选择中型哺乳动物,持续追逐流动的猎物,缩短了在同一地点的停留时间。从目前发现来看,“后李类型”的来源可追溯至张马屯遗址,“前埠下类型”的产生可能与扁扁洞遗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李类型 前埠下类型 流动 定居 生计活动
原文传递
农户后顾生计来源及其居民点整合研究——基于重庆市西部郊区白林村471户农户调查 被引量:70
19
作者 王成 王利平 +3 位作者 李晓庆 李阳兵 邵景安 蒋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41-1152,共12页
农户生计资产决定着农户生计方式选择与生计策略行为,作为当前农户主要消费性投资行为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消费受制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产量,基于此引导农户的居民点建设消费行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已成为当前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 农户生计资产决定着农户生计方式选择与生计策略行为,作为当前农户主要消费性投资行为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消费受制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产量,基于此引导农户的居民点建设消费行为、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已成为当前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研究选取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为样点,采用"PRA(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3S"相结合的方法,以地理坐标为标识码,建立农户属性数据与地块的空间数据相链接的"农户—土地"数据库。运用该数据库,构建农户生计资产量化指标体系,量化农户生计资产进行农户分化,剖析不同农户的后顾生计来源及其住居意愿,开展农村居民点整合。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产的配置结构差异明显,8%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高于平均水平,23%的农户各项资产产值处于中等水平;以农户拥有的自然资产产值为主辅以其他各项资产产值,将农户划分为农业多样化发展型(16%)、农业专业化发展型(8%)、兼业化发展型(23%)、非农多样化发展型(31%)和非农专业化发展型(22%)5类;根据不同生计来源农户的住居意愿并结合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构建了社区型(非农多样化发展型与非农专业化发展型)、组团型(农业专业化发展型)、块状型(农业多样化发展型)和带状型(兼业化发展型)4种农村居民点整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点整合 生计资产 农户分化 后顾生计来源 住居意愿
原文传递
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演变——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晨光 张凤荣 张佰林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16-1323,共8页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 以农牧交错区的阿鲁科尔沁旗为例,选取7个典型村,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GIS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形态特征及其与农牧户生计的关系。结果表明:1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由纯牧型农村居民点演变而来。人口增加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和草原开垦耕种,农牧户生计策略转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结合,农村居民点向半农半牧型转变;2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类型逐渐多样化。从改革开放前居民点内部以农村宅基地占主导,到改革开放后居民点内部公共设施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迅速扩大;3由于农牧户生计活动的多样化和非农化,农村宅基地内部不但包括居住用地(住房),还包括生产性用地和生产辅助性用地(如牲畜的棚圈、菜园和粮草仓库等)。研究认为,半农半牧型农村居民点人均居民点用地和户均宅基地都远大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是与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和生计需求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计 农村居民点 参与式农村评估 土地利用形态演变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