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探讨高血压肝阳上亢证"肝肠同治"策略
1
作者 金华 张蕾蕾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7-261,共5页
从肝阳上亢到肝阳化风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演变特征,气机升降异常是其核心病机;联系《医学入门》"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并溯源其依据,分析肝、肠两个器官在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关联基础;提出肝升肠降方可调畅气机,阐释肝肠... 从肝阳上亢到肝阳化风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演变特征,气机升降异常是其核心病机;联系《医学入门》"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并溯源其依据,分析肝、肠两个器官在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关联基础;提出肝升肠降方可调畅气机,阐释肝肠同治是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肝阳上亢 肝与大肠相通 肝肠同治
下载PDF
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应用与中医实践
2
作者 陶飞宝 施维群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除酒精或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病理综合征,随着近年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MAFLD的流行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第一大原因。MAFLD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及肝外...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一种除酒精或其他明确肝损伤因素导致的肝脏病理综合征,随着近年饮食及生活习惯的改变,MAFLD的流行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及肝酶异常的第一大原因。MAFLD具有起病隐匿、发病率高及肝外不良影响等特点,发病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医学将MAFLD命名为“肝癖”,认为因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等,最终出现痰瘀互结,阻滞肝脏经络最终导致MAFLD。“肝与大肠相通”理论是目前治疗MAFLD的新思路,通畅肠腑、降浊升清,可协调肠腑、肝脏气机,从而辅助提高MAFLD治疗效果。遂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的内涵、应用及医案举例等入手,剖析“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为临床治疗MAFLD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 辨治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应用 中医实践
下载PDF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探讨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诊治思路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可欣 冯文烨 吴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4-208,共5页
慢性肺系病和功能性便秘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易合并出现。对二者分别进行干预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模式,但疗效及安全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中... 慢性肺系病和功能性便秘均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且易合并出现。对二者分别进行干预是现代医学的常规治疗模式,但疗效及安全性均不能令人满意。课题组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中医药治疗慢性肺系病合并功能性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和“整体观念”指导下,提出慢性肺系疾病合并功能性便秘的病机涉及肺失宣肃致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致肺气上逆、脾失健运、肾精亏损、气血两虚、久病瘀滞等方面,治疗当以“肺肠合治”为总则,辅以健脾益肾、补气养血以扶本虚,行气化瘀以祛实邪,并据此整理临床常用方药,系统总结了本病的中医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整体观念 慢性肺系病 功能性便秘 诊治
下载PDF
基于“肺合大肠”理论探讨肺纤维化中医病机
4
作者 董亚伟 朱中博 +6 位作者 杨帆 马泉 李红梅 张艳美 何兰兰 张旭辉 刘喜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9-23,共5页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 肺纤维化是一种以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病理性增殖转型、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高且尚无较好治疗方法。本文以“肺合大肠”的中医认识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基础,以“肺合大肠”的现代医学认识即“肠-肺轴”理论为关键点,结合二者探讨相关机制,初步阐述中医药调控“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的内涵,为临床通过“肠-肺轴”治疗肺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合大肠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肠-肺轴 肺纤维化 肠道微生物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析肠癌肝肺转移病因病机
5
作者 陈欣 郑琦 +4 位作者 席玉棚 王成磊 郭秋均 郑红刚 花宝金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8-44,共7页
大肠癌的肝肺转移主要归因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大肠与肝、肺二脏之间的关联。癌毒初始聚积于大肠,随着病情进展,沿经脉扩散至肝脏和肺部。若肝气郁结或肝血亏虚,则气血瘀滞,癌毒易于积聚并扩散至肝。肺主一身之气,大肠糟粕积聚,传导... 大肠癌的肝肺转移主要归因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大肠与肝、肺二脏之间的关联。癌毒初始聚积于大肠,随着病情进展,沿经脉扩散至肝脏和肺部。若肝气郁结或肝血亏虚,则气血瘀滞,癌毒易于积聚并扩散至肝。肺主一身之气,大肠糟粕积聚,传导失职致使肺宣发肃降失常,易于侵袭入肺,在此过程中,或因痰湿阻滞气机,瘀血阻碍血行,或因肝气犯肺,气血运行不畅,进一步助长癌毒的扩散和转移。本文从肝通大肠的经络、五行及藏象内涵角度和肺合大肠的脏腑、经络、体用及气化关系角度,阐述大肠癌肝肺转移发生的具体病因病机,临床上对预防大肠癌患者发生肝肺转移、遏制疾病进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转移 肝通大肠 肺合大肠 藏象 气化 相辅相助 互克互制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肝-肠-菌-高血压病相关性
6
作者 司美龙 金华 +2 位作者 刘敏科 刘志军 何彦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0-24,共5页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学多从肝、肾、脾及气血等方面辨治,收到较好临床疗效,其现代科学内涵仍需进一步阐明。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血压明显相关,又与中医肝气疏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肝-肠-菌”轴有可能成...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中医学多从肝、肾、脾及气血等方面辨治,收到较好临床疗效,其现代科学内涵仍需进一步阐明。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宿主血压明显相关,又与中医肝气疏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肝-肠-菌”轴有可能成为高血压病调控的新途径。本文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就肝-肠-菌-高血压病的相关性展开论述,以期为高血压病从肝论治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 高血压病 肠道菌群 中医理论
下载PDF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血清Endocan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张洪薇 王再见 +6 位作者 谢春娥 雷雪 李彤 高玉璇 邹茂琳 王悦卿 李会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95-899,905,共6页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127例IBS-D患者作为IBS-D组,另以同期2...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127例IBS-D患者作为IBS-D组,另以同期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收集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辨证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IBS-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IBS-D患者的血清Endocan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医证型与血清Endoca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27例IBS-D患者中,以大肠湿热证[29.9%(38/127)]、肝郁脾虚证[28.3%(36/127)]多见,其次为寒热错杂、脾虚湿盛证和脾肾阳虚证。IBS-D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Endoca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IBS-D不同证型间血清Endoca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ndocan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证(6.31±0.48)ng/mL、肝郁脾虚证(5.04±0.57)ng/mL、脾虚湿盛证(3.11±0.42)ng/mL、寒热错杂证(2.96±0.38)ng/mL、脾肾阳虚证(2.92±0.35)ng/mL,其中大肠湿热证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均<0.05),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均明显高于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盛证患者(P均<0.05),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盛证患者间血清Endoca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与血清Endocan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IBS-D患者机体存在轻度炎症反应,血清Endocan水平可作为IBS-D的中医辨证分型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大肠湿热证 肝郁脾虚证
下载PDF
潘月丽运用“肝肾大肠同调”法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经验
8
作者 崔正九 周旭 +4 位作者 袭雷鸣 王欣欣 张昊晨 刁娟娟 潘月丽(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618-622,共5页
潘月丽教授认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机总归气虚、血瘀、湿热,其产生与肝、肾、大肠密切相关,故提出“肝肾大肠同调”的治疗理念,认为“补气更需补肾,活血不离疏肝,清利湿热宜通肠腑”。补肾常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或在他方基础上加用菟丝子... 潘月丽教授认为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病机总归气虚、血瘀、湿热,其产生与肝、肾、大肠密切相关,故提出“肝肾大肠同调”的治疗理念,认为“补气更需补肾,活血不离疏肝,清利湿热宜通肠腑”。补肾常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或在他方基础上加用菟丝子、淫羊藿、肉苁蓉等补肾之品;活血常选血府逐瘀汤或桃核承气汤加减,善用青皮、香附、佛手等疏肝行气之品;清热利湿常用润下药物,以通利肠腑,给邪气以出路。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肝肾大肠同调 气虚 血瘀 湿热 潘月丽
下载PDF
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论认识
9
作者 于晨阳 祝翠燕 +3 位作者 于京芳 朱冉 王富乐 张铁峰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28-34,共7页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全球流行率逐年升高,但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中医学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归属于“臌胀”“肝癖”“痰浊”“积聚”等,认为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是本病主要特点,痰、湿、浊、瘀、热为本病主要病理因素。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与肝脏功能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揭示了肠-肝轴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相关,饮食、抗生素、益生菌及益生元、粪菌移植、微生态制剂、噬菌体等干预措施均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从现代医学对肠道菌群生理功能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现代医学“肠”的消化吸收、调节代谢、改善免疫等功能可属于中医“脾主运化”“脾主升清”功能的范畴。文章从中医“肝脾相关”“肝与大肠相通”“肝从左升,肺从右降,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理论视角出发,就中医学对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认识及相关治疗作一综述,阐述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理念,以期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肝脾相关 肝与大肠相通 肺与大肠相表里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功能性便秘的防治
10
作者 杨欣怡 刘启鸿 +5 位作者 黄雅滢 杨正宁 林湖灿 胡露楠 林梦莹 柯晓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47-49,共3页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病程长,病情迁延,常伴有情志异常。情志因素成为功能性便秘发病及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异常致肝气郁结,气机疏泄失常,大肠腑气不通,从而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然便秘日久,其本在脾虚,...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病程长,病情迁延,常伴有情志异常。情志因素成为功能性便秘发病及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情志异常致肝气郁结,气机疏泄失常,大肠腑气不通,从而引起功能性便秘的发生。然便秘日久,其本在脾虚,脾失健运,升清降浊失常,又脾病及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情志焦虑、抑郁等。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不仅包含肝病传脾、实脾防传和脾病及肝、肝脾相互影响的内涵,还不应缺少“肝与大肠相通”的新内涵。现代医学认为肝脏和胃肠道在解剖学上及功能上存在内在联系,“肠-肝”轴学说可为“肝与大肠相通”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文章尝试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及在其指导下运用“肝脾同调”法治疗功能性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肝与大肠相通 肝脾同调 肠-肝轴 情志
下载PDF
基于烟草对癌变的影响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
11
作者 朱晶 秦丹梅 钱蓉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 通过分析烟草对人体各部位癌症发病率的影响,探讨肺肠轴理论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7年—2021年来院就诊的137591人中的2477例肿瘤患者的一般信息、吸烟史、肿瘤原发部位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肿瘤发... 目的 通过分析烟草对人体各部位癌症发病率的影响,探讨肺肠轴理论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的关系。方法 收集从2017年—2021年来院就诊的137591人中的2477例肿瘤患者的一般信息、吸烟史、肿瘤原发部位等,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肿瘤发病率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吸烟可提高消化系统癌症的病发率,仅次于呼吸道并远高于其他部位的癌症病发率。这一现象符合“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中肺肠轴学说。结论 肺系疾病易引发肠道疾病,而肠道疾病也易引发肺系疾病,此现象可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解释,肺-肠轴理论可作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肠轴 癌症 诊断学 烟草
下载PDF
名中医闫雪洁从“制木安金”法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12
作者 林泳妤 闫雪洁 +2 位作者 考延磊 郭雅麟 于惠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407-1410,共4页
本文介绍山东省名中医闫雪洁教授基于“制木安金”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溃疡性结肠炎以其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以及易恶变的发病特点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行文分别从讨论金与木之生克乘侮,肝、肺、大肠三者关系... 本文介绍山东省名中医闫雪洁教授基于“制木安金”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溃疡性结肠炎以其反复发作、病程缠绵难愈以及易恶变的发病特点已经成为消化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行文分别从讨论金与木之生克乘侮,肝、肺、大肠三者关系以及临床遣方用药来探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机要,并附典型医案。闫雪洁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大肠,又与肝、肺密切相关,病机关键为肝失疏泄、肺失通调、大肠失于传导。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属木,肺与大肠同属金,金克木,而木侮金,治疗时应从缓解焦虑情绪、改善肝对肺与大肠的影响入手,治以疏肝郁、调肺气、运大肠,运用“制木安金”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根据临床情况处方用药,因人制宜,标本兼顾,临床收效显著,以期减少患者病痛,缓解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制木安金 生克乘侮 大肠
下载PDF
从肝肠相通探讨柴金理气汤在慢性胆囊炎的应用
13
作者 李媛 米思璇 赵建更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8期3672-3674,共3页
近年来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逐年增长,且病程较长,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中医治疗此病多从肝、脾、胃入手辨证论治。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入手对以上脏腑论治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有关胆囊炎与肝-肠循环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中医... 近年来慢性胆囊炎发病率逐年增长,且病程较长,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中医治疗此病多从肝、脾、胃入手辨证论治。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入手对以上脏腑论治的研究较少。近年来,有关胆囊炎与肝-肠循环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中医药在胆囊炎治疗,特别是在早期治疗方面的作用被广泛发掘。基于此,笔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出发,将中医学肝肠相通理论与现代医学中肝肠循环相关理论相结合,阐述柴金理气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科学内涵,以期为柴金理气汤防治慢性胆囊炎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胀 慢性胆囊炎 柴金理气汤 肝肠相通 肝肠循环
下载PDF
《黄帝内经》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临床体会 被引量:4
14
作者 付琳 《光明中医》 2023年第3期549-551,共3页
脏腑表里理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通过医案举例,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强调该理论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得出应用此理论在辨证论治肺系、肠系相关疾病时,脏腑同治较脏病治脏、腑病治腑收效更佳。总之... 脏腑表里理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通过医案举例,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强调该理论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得出应用此理论在辨证论治肺系、肠系相关疾病时,脏腑同治较脏病治脏、腑病治腑收效更佳。总之,运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为临床疾病治疗肺系、肠系疾病扩宽了思路,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黄帝内经》 脏腑表里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探讨“肠道菌群-TLR4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晓娟 汪龙德 +3 位作者 毛兰芳 牛媛媛 靳三省 李正菊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9期69-71,共3页
近年来,由于肠道菌群在消化系疾病中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而备受关注。肠道微生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密切相关。“肠道菌群-TLR4信号通路”可通过"肠-肝轴"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而中医学“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与现代医... 近年来,由于肠道菌群在消化系疾病中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而备受关注。肠道微生物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密切相关。“肠道菌群-TLR4信号通路”可通过"肠-肝轴"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而中医学“肝与大肠相通”理论与现代医学“肠-肝轴”学说存在相通、相似之处。基于“肠道菌群-TLR4信号通路”“肝与大肠相通”探讨NAFLD的发病,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和阐明该病的发病机制,亦可为探索中医药治疗、预防该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TLR4信号通路 肝与大肠相通
下载PDF
A Novel Apprehension of the Primary Lung Meridian, Sinew Channel, Divergent Channel, Luo-Connecting Channel Acting as a Single Unit System to Serve Respiration Function Based on Modern Neurophysiology and Kinesiology
16
作者 Peter Chin Wan Fung Regina Kit Chee Kong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2期31-95,共65页
The TCM philosophy of a meridian and associated channels pertains to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one or more organs. We define the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Primary Meridian (LUM) together w... The TCM philosophy of a meridian and associated channels pertains to the specific function of one or more organs. We define the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Primary Meridian (LUM) together with th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Lung Sinew (LUSC), Divergent (LUDC), Luo-connecting (LULCC) Channels as a system of routes plus some parts of the body (such as muscles) to fulfil respiration, as a main function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 There is very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Lung associated channels in classical literature of TCM. With a clear focus on the function of respiration, we hav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biomedical consequence of stimulating the LUM, analysed the roles played by LUSC, LUDC, and LULCC. The updated LUM and LUDC include acupoints of other meridian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of performing satisfactory respiration starting from checking the quality of the inflow through the nose. The LUSC includes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plus the associated connective tissues) extending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The muscles of the limb (as part of the LUSC) embrace the nerves that provide routes for somatosensory reflexes and play the role of locomotion, providing voluntary respiration via the pectoralis muscles. The muscles of LUSC are bounded by stiff connective tissue layers, forming compartments, and are part of the pulley system for various body locomotions. Within a compartment, the interstitial fluid, blood, lymph flows must be potent to protect the associated nerves related to LUM;the healthy state of the LUSC also provides freedom of various types of locomotion. The LULCC exists because the vagus nerve has a part of it passing through the spinal cords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sacrum domain, with exiting nerve innervating two-third of the large intestine. The crucial steps of our deduction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are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evidence based on modern neurophysiology and kinesiology. We discover that all the four channels stated above work as a unit system to allow respiration to be possible under various postures/condition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complexity of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is eased off by providing 29 figures and 13 tables for the relevant muscles and nerves. In addition to respiration, the Lung system in TCM context includes interaction of this system with the sweat gland and neuroendocrine system;such aspects will be left to another study.</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Meridian Sinew DIVERGENT Luo-Connecting Channels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Muscles Sympathetic Nerves Parasympathetic Nerves Muscles of the Tongue PHARYNX Larynx Intercostal Muscles Inspiration and Expiration Muscles Swallowing Somatosensory and Segmental Reflexes Acupoints of the Lung Urinary Bladder Kidney Governing (DU) Conception (REN) Me-ridians Pulmonary Diseases Lung large-intestine Connection Acupuncture Bian Stone Therapy
下载PDF
“肝与大肠相通”的理论内涵初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梁煜 赵远红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61-265,共5页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首见于《医学入门》,揭示肝与大肠之间存在不同于传统表里、阴阳、相合的脏腑别通关系。中医认为肝和大肠在水谷精微的运化传导、升清降浊、情志疏泄,甚至胆汁正常降泄等方面存在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现代医学“肠肝...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首见于《医学入门》,揭示肝与大肠之间存在不同于传统表里、阴阳、相合的脏腑别通关系。中医认为肝和大肠在水谷精微的运化传导、升清降浊、情志疏泄,甚至胆汁正常降泄等方面存在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现代医学“肠肝轴”“脑肠轴”学说的提出从微观世界阐释了“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内涵,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尝试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证应用等方面论述肝与大肠的密切关系,试图揭示“肝与大肠相通”的理论内涵,为临证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与大肠相通 肠肝轴 脑肠轴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基于“肺合大肠”理论探讨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朴 张宁 +2 位作者 赵娴 刘奇 吕沛然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肺合大肠”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阐述了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生理上相互作用和经络上相互络属的表里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会出现多种炎性反应,免疫系统遭到抑制,出现肺部疾患。针灸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 “肺合大肠”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阐述了肺与大肠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生理上相互作用和经络上相互络属的表里关系。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发生紊乱时,会出现多种炎性反应,免疫系统遭到抑制,出现肺部疾患。针灸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对呼吸系统疾病发挥效应。本研究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实验研究,基于肺合大肠理论与呼吸系统疾病和肠道菌群的对应关系探讨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行性以及针灸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肺合大肠 肠道菌群 呼吸系统疾病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从肝论治放射性肠炎 被引量:3
19
作者 秦晓艳 曹璐畅 李杰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4期487-489,494,共4页
放射性肠炎是腹部及盆腔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后产生的常见肠道并发症,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从阴阳属性、五行生克、经络循行角度出发,相应于西医“肝-肠轴”学说,阐明肝与大肠气血相... 放射性肠炎是腹部及盆腔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后产生的常见肠道并发症,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基于“脏腑别通”理论,从阴阳属性、五行生克、经络循行角度出发,相应于西医“肝-肠轴”学说,阐明肝与大肠气血相通、疾病互传、互治互用的病机基础,并根据放射性肠炎不同时期的症状表现,总结出急性放射性肠炎湿热为盛、慢性放射性肠炎血虚为主、气机失和贯穿始终的病理特点,提出选方用药时应结合患者症状斟酌损益,重视清热利湿、益阴养血、理气解郁等调肝之法的应用。若肝未受邪,则先安其地;既已受邪,则复其升降疏泄之道、濡养固藏之职,从而助肠腑肃降排泄功能恢复,促进疾病向愈,以期对后续放射性肠炎的中医治则治法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肠炎 肿瘤 放射治疗 脏腑别通 肝肠轴
下载PDF
基于“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对结直肠癌相关性情绪障碍的病机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鄢琬霖 王林嘉 +2 位作者 胡缤予 陈秋彤 赵凌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9期69-72,共4页
基于脏腑、经络、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视角分析肝与大肠的联系,从脏腑别通、五行生克及肝寄腑于大肠等方面探讨结直肠癌相关性情绪障碍的病机,旨在丰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相关性情绪障碍的中医理论及方... 基于脏腑、经络、五行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肝与大肠相通”理论视角分析肝与大肠的联系,从脏腑别通、五行生克及肝寄腑于大肠等方面探讨结直肠癌相关性情绪障碍的病机,旨在丰富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相关性情绪障碍的中医理论及方法,在此前提下促进情志疾病的中医治疗理论体系完善,为治疗癌症相关性情绪障碍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与大肠相通 情绪障碍 病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