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use models in liver cancer research: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被引量:16
1
作者 Martijn WH Leenders Maarten W Nijkamp Inne HM Borel Rinke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5期6915-6923,共9页
Primary liver cancer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malignancies worldwide. Due to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etiological factors the incidence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varies among the world, with a peak in East-As... Primary liver cancer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lethal malignancies worldwide. Due to 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etiological factors the incidence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varies among the world, with a peak in East-Asia. As this disease is still lethal in most of the cases, research has to be done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offering insights for possible treatment options. For this purpose, animal models are widely used, especially mouse model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ouse models used in liver cancer research, with emphasis on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e used in this field. We focus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s this is by far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accounting for 70%-85% of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癌细胞 治疗 临床
下载PDF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o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 and lipiodol mixture transfect liver cancer in rats 被引量:5
2
作者 Han-PingWu Gan-ShengFeng YuanTi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6期2408-2412,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o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 (ASODN) in Walker-256 cell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liver, lung and kidney tissues after being infused alone or mixed with lipiodol via ... AIM: 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and stability of 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 (ASODN) in Walker-256 cell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in liver, lung and kidney tissues after being infused alone or mixed with lipiodol via hepatic artery in a rat liver tumor model.METHODS: 5'-Isothiocyananate (FITC)-labele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SODN was added into Walker-256 cell culture media. Its distribution in cells was observed by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alker-256 carcinosarcoma was transplanted into Wistar rat liver to establish a liver cancer model. 5'-FITC-labeled VEGF ASODN mixed with (mixed group, n = 6) or without (TAI group, n = 6)ultra-fluid lipiodol was administrated via hepatic artery.Frozen samples of liver, lung and kidney tissue were taken from rats after 1, 3 and 6 d, respectively. The distribution of ASODN was observed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RESULTS: ASODN could enter cytoplasm within 2 h and nuclei within 6 h. Accumulation of ASODN reached the peak point in nuclei at 12 h, and then disappeared gradually. No fluorescence could be seen in cells at 48 h. In vivo experiment, on d 1 and 3 the fluorescence staining in liver was stronger in mixed group than in TAI group and more fluorescence could be detected in lung and kidney in TAI group than in mixed group. On d 6, no fluorescence could be detected in TAI group, but faint fluorescence could be seen in mixed group. ASODN could be seen in cancer cells and normal hepatic cells. In mixed group, ASODN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liver tumor tissues.CONCLUSION: ASODN can transfect Walker-256 cells.ASODN mixed with lipiodol infusion via hepatic artery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动脉灌注 缺氧再灌注损伤 肝癌 病毒转染 小鼠 动物实验
下载PDF
Primarily screening and analyzing EST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rats' primary liver cancer 被引量:9
3
作者 Dandan Liu Lijuan Zhi +9 位作者 Mingxia Ma Dan Qiao Meijuan Wang Yawei Wang Baijie Jin Anqi Li Guting Liu Yiqing Zhang Yanyan Song Hongxu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1-78,共8页
Objective: To screen and analyze key express sequence tags (ESTs) which were differentially displayed in every period of SD rat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and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arcinogenesis. Met... Objective: To screen and analyze key express sequence tags (ESTs) which were differentially displayed in every period of SD rats'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and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arcinogenesis. Methods: Using diethylnitrosamine (DENA) as a cancerigenic agent, animal models with different phases of primary hepatic cancer were constructed in SD rats. Rats were respectively sacrificed at d 14, d 28, d 56, d 77, d 105 and d 112 after the rats received DENA by gavage, then the livers were harvested. One part of the livers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pathological changes, while the other was reserved for molecular mechanism studies on hepatocarcinogenesis.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isolated from both normal and morbid tissues by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technique (DDRT-PCR). After the fragments were sequenced, bioinformat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Results: Twelv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cDNA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Nine fragments had the homology with known cDNA clones, especially EST-7 was similar to BN/SsNHsdMCW mitochondrion gene and the identity was 100% which suggested EST-7 may be the part of BN/SsNHsdMCW mitochondrion gene. In contrast, other three fragments (EST-1, EST-3 and EST-5) had extremely low identity to any genes registered in GENBANK databases. Conclusions: BN/SsNHsdMCW mitochondrion gene was expressed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Moreover, EST-I, EST-3 and EST-5 were sugges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at hepatocarcinogenesis, and thus may be candidates of new targets of oncogenes or cancer suppressor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mal model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DDRT-PCR (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ESTs (express sequence tags) mitochondrion gene
下载PDF
Lymph node mapping in rabbit liver cancer with nanocarbon and methylene blue injecta 被引量:2
4
作者 Zhong Li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5期400-403,共4页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value of lymph node mapping in rabbit liver cancer with nanocarbon and methylene blue injecta.Methods:Rabbit liver canc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transplanting VX2 cells with laparotomy in ce...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value of lymph node mapping in rabbit liver cancer with nanocarbon and methylene blue injecta.Methods:Rabbit liver canc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transplanting VX2 cells with laparotomy in celiac planting method.Twenty Japan whit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Each group had 10 rabbits.Lymph node mapping in (wo groups rabbit liver cancer were observed.Two groups rabbit liver cancer and local lymph nodes were removed.The number and location of local lymph nodes were recorded,and then the samples were obtained from both groups.Results:The lymph nodes dyed time was(100.50±29.92) s in nanocarbon group,and(11.20+4.18) s in methylene blue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00).In the comparison of lymph node fading time,nanocarbon group was(2.22±0.74) h,methylene blue group was(1.63+0.54) h,nanocarb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e methylene blue group,but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8).The accuracy was 87.5% (35/40) in methylene blue group,while,the nanocarbon group was 87.2%(34/39),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1.000).Conclusions: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pplication of nanocarbon injection and methylene blue injection during resection of liver cancer and local lymph nodes in rabbit liver cancer model has obvious tracer function in liver cancer and lymphatic drainage. It can reduce the complexity and risk of the operation,and avoid the blindness in the process of tradition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surgery.Besides,the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mber of residual lymph nodes after operation.It can achieve the lymph node dissection more thoroughly, promptly,easily and saf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ARBON injecta METHYLENE blue injecta LYMPH MAPPING LYMPH node DISSECTION liver cancer model
下载PDF
增强子RNA FGB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5
作者 赵婉婷 刘桂英 蔡媛媛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648-652,共5页
目的研究增强子RNA(eRNAs)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明确eRNA FGB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下载获得10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GSE178120和28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GSE15921组织的基因... 目的研究增强子RNA(eRNAs)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调控作用,并进一步明确eRNA FGB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下载获得10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GSE178120和283例结直肠癌肝转移GSE15921组织的基因表达图谱,采用WGCNA分析、lasso回归分析、多重Cox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合生存分析,明确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核心eRNA基因。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和transwell法研究eRNA(FGB)基因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性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2个具有重要预后意义的eRNA(FGB和SLC38A4)(P<0.05),同时FGB(P=0.00423)对比SLC38A4(P=0.01478)的统计学意义更为显著。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明确FGB的过表达可以抑制结直肠细胞系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同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结论eRNA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调控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FGB参与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调控,这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肝转移 预测模型 增强子RNA FGB
下载PDF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丹 王璐 +1 位作者 邹丽君 张梦珂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4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两组均开展为期1个月的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并发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QOL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联合程序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人文关怀护理模式 程序护理 心理状态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庆梅 王学东 孟杨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目的探究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160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收治的160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研究组(n=80)。对照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癌症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评分、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评分、心理弹性水平、疼痛程度、心理应激程度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躯体疲乏、情感疲乏、认知疲乏CP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坚韧性、自强、乐观评分和疼痛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患者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CF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风险管理护理模式联合改良正念减压疗法干预PLC患者,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疲乏感和心理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知觉压力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风险管理护理模式 改良正念减压疗法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萧氏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8
作者 傅丽敏 黄伶俐 黄翠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9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萧氏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癌手术的9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机械分为(就诊先后顺序123循环分组)舒适护理组、加速康复组、联合... 目的:探讨萧氏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肝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癌手术的9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机械分为(就诊先后顺序123循环分组)舒适护理组、加速康复组、联合组,分别给予萧氏舒适护理、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萧氏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模式,比较三组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入院时及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存质量、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三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早于舒适护理组、加速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较舒适护理组、加速康复组显著短,住院费用较舒适护理组、加速康复组显著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较舒适护理组(53.33%)、加速康复组(50.00%)显著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三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联合组SAS、SDS评分较舒适护理组、加速康复组均显著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三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三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出院前联合组KPS评分较舒适护理组、加速康复组均显著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3.33%,较舒适护理组(63.33%)、加速康复组(56.67%)均显著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萧氏舒适护理模式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应用于肝癌患者可改善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舒适护理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理论 肝癌
下载PDF
三维干预模式在肝癌术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王路 卢瑞杰 +2 位作者 苏冰 刘婉 门翔 《癌症进展》 2024年第7期775-778,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干预模式在肝癌术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肝癌术后ACLF患者按照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三维干预模式)57例和对照组(常规干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目的探讨三维干预模式在肝癌术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肝癌术后ACLF患者按照干预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三维干预模式)57例和对照组(常规干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三维干预模式应用于肝癌术后ACLF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且能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干预模式 肝癌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下载PDF
基于JoinPoint回归模型的2000—2019年我国肝癌发病与死亡变化趋势
10
作者 王巨威 王静 +1 位作者 马丽君 李赞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分析2000—2019年我国肝癌发病与死亡趋势,为我国肝癌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9年全球健康数据交换(the 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GHDx)数据库中我国肝癌发病与死亡个案信息,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平... 目的分析2000—2019年我国肝癌发病与死亡趋势,为我国肝癌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19年全球健康数据交换(the 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GHDx)数据库中我国肝癌发病与死亡个案信息,运用JoinPoint回归模型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别描述全人群、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肝癌发病与死亡的变化趋势。结果2000—2019年我国肝癌发病和死亡总例数分别为4322652例和4093855例,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1.31/10万和9.68/10万。2000—2019年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2.11%),其中2000—2002年和2002—2005年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0.55%和-15.45%;2005—2010年和2010—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44%和3.39%;男性和女性人群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1.95%,-2.43%)。2000—2019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2.41%),其中2000—2005年呈下降趋势,APC为-13.52%,2005—2012年和2012—2019年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18%和3.64%;男性和女性人群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AAPC=-2.34%,-2.60%)。我国肝癌的年龄别发病率及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AAPC=5.94%,7.10%),其中男性年龄别发病率在10~40岁之间增长较快,80岁之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女性则整体呈上升趋势;男性年龄别死亡率在5~10岁之间增长率较大,女性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2000—2019年我国肝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男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于女性,且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及老年人群是肝癌重点关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发病率 死亡率 JoinPoint模型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理论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的影响
11
作者 万凌敏 黄颖丽 阳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应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论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行肝癌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中应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论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行肝癌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均持续干预1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感、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1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正性态度、缓解压力、自我决策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理论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肝癌介入患者中,能够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论 肝癌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肝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2
作者 郭春香 余力君 +2 位作者 杜琰 冯晓异 陈文慧 《当代医学》 202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建立适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癌致病因素、分子机制、药物药效研究的重要工具,是药物评价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从诱发性、移植型和转基因型等方面对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癌机制探讨和药物... 建立适合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肝癌致病因素、分子机制、药物药效研究的重要工具,是药物评价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从诱发性、移植型和转基因型等方面对肝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癌机制探讨和药物开发等科研工作选用科学合理、操作便捷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动物模型 致病因素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铜死亡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作者 周玲 唐梅文 +1 位作者 刘文健 邹起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风险模型,及其在HCC中突变负荷及相关药物的选择,为提出新的HCC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谱(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合了HCC患者转录组数据、临床数据及突变负... 目的:探讨铜死亡相关的LncRNAs在肝细胞癌(HCC)中的预后价值并构建风险模型,及其在HCC中突变负荷及相关药物的选择,为提出新的HCC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从癌症基因组谱(TCGA)数据库下载并整合了HCC患者转录组数据、临床数据及突变负荷。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出与HCC预后相关的LncRNA。然后使用多因素Cox分析对模型进行构建。通过R软件对肝细胞癌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分组,并且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使用R语言对铜死亡预后模型进行风险曲线、生存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及主成分分析图的绘制,以此来对最佳预后模型进行验证。并使用了ROC曲线、C-index曲线和列线图对模型的预后因素进行了评估。随后进行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我们计算了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免疫功能相关性分析以及筛选出对HCC潜在药物治疗的敏感。结果:通过单因素Cox回归分析、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共筛选4个铜死亡相关基因LncRNA构建预后模型。使用预后模型对样本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高低风险两组患者明显存在生存差异,预后模型风险评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临床性状作为独立预后因子,并且风险评分随着分期而增加。随后进行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计算泛癌数据中TMB状态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免疫相关功能分析以及筛选出对HCC潜在药物治疗的敏感性。结论:基于铜死亡基因的HCC预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该模型中的铜死亡基因为HCC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铜死亡 预后模型 药物的敏感性
下载PDF
不同方法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差异性的探讨
14
作者 潘蕊 喻锟 +5 位作者 张海亮 郑永仁 赵笑雨 唐钧泽 吴健铭 程欣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目的 比较肿瘤细胞注射和肿瘤组织块移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差异,为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取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注射小鼠肝癌H22细胞;B组注射腹水型肝癌H22细胞;C组采用小鼠肝癌组织块移植法;... 目的 比较肿瘤细胞注射和肿瘤组织块移植方法建立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差异,为小鼠肝癌原位模型的建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取健康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4组:A组注射小鼠肝癌H22细胞;B组注射腹水型肝癌H22细胞;C组采用小鼠肝癌组织块移植法;D组肝部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假手术组。定期观察各组小鼠活动情况、体重变化。记录4组小鼠的生存时间。观察各组小鼠肝部成瘤状况、肿瘤程度、与腹腔脏器粘连程度和转移情况,并进行B超成像,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DCP)的浓度及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小鼠造模操作时间分别为(3.36±0.44)min、(3.30±0.41)min、(5.68±0.65)min。建模第25天,A组、B组、C组小鼠成瘤率均100.0%,A组腹腔重度粘连率为40.0%,B组腹腔重度粘连率为60.0%,C组与D组均未出现重度腹腔粘连。A组、 B组、C组小鼠腹水出现率分别为40.0%、100.0%、0.0%;腹壁瘤出现率分别为30.0%、60.0%、0.0%。B组小鼠还存在肝转移情况(40.0%)。B超成像、血清AFP和DCP水平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与D组小鼠相比,A组、B组、C组小鼠肝边缘均不光滑,回声欠均匀,可见稍低回声包块;保持AFP、DCP高分泌;存在大量炎症细胞与肿瘤细胞。结论 在第25天时,3种方法均可以建立肝癌原位移植模型,其中,相较于肝癌组织块移植,肿瘤细胞注射具有操作简单、肝内存在多个转移结节的特点。而肝癌组织块移植相较于肿瘤细胞注射,则具有对腹腔等脏器影响较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原位移植 动物模型 B超成像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自我效能及认知水平的影响
15
作者 王文静 许冉 +1 位作者 刘文净 蒋珊珊 《癌症进展》 2024年第7期788-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自我效能及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5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信息-动机...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自我效能及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5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47)与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认知水平、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管理、治疗管理、情绪心理管理、躯体活动管理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饮食管理、治疗管理、情绪心理管理及躯体活动管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科学用药、自我护理及健康饮食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科学用药、自我护理及健康饮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定期介入、饮食指导依从性及护理方法、护患沟通、护理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干预能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的认知水平,且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动机-行为模式干预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认知水平 自我效能
下载PDF
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TACE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翱 姜琳莉 +1 位作者 胡志琴 易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TACE介入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应... 目的:探讨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在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接受TACE介入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进行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应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疾病不确定感[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MUIS各维度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进食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TACE介入术治疗中实施以赋能授权为导向的全方位护理模式,可减轻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赋能授权 全方位护理模式 疾病不确定感
下载PDF
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的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
17
作者 李瑞峰 郭秋峰 袁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48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提取术前肝癌患者增强MRI图像的影像... 目的 探讨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疗效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于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48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提取术前肝癌患者增强MR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并记录肝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按照比例例1:3分为验证组(n=37)和训练集(n=111)。比较两集的临床和影像组学特征。建立临床-影像组学联合预测模型、基于危险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及评价,结果 148例肝癌患者在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后有效76例,无效72例。多因素结果表明ALP<125.98U/L、BCLCB2期、肿瘤位置(肝右叶)、肿瘤大小≥3.19cm、动脉期强化(部分强化)均是肝癌患者疗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包含ALP<125.98U/L、BCLCB2期、肿瘤位置(肝右叶)、肿瘤大小≥3.19cm、动脉期强化(部分强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及和验证集模型的ROC曲线、校正曲线及决策曲线提示该模型区分度及临床净收益良好。结论 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较好地预测ICIs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影像组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 肝癌 疗效 预测模型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8
作者 陈明凯 李潇 +1 位作者 张宇 魏辰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5期803-808,共6页
目的探讨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转化治疗失败的50例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转化失败组,另选取同期转化治疗成功的81例患者作为转化成功组。... 目的探讨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转化治疗失败的50例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转化失败组,另选取同期转化治疗成功的81例患者作为转化成功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检验影响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依据回归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再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风险预测模型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原发部位、肝转移灶数量、是否侵犯门静脉、血清白蛋白、是否贫血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右半结肠,转移灶数量≥5个,侵犯门静脉,血清白蛋白<36 g/L,贫血是影响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ROC内部验证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AUC的95%CI为:0.703~0.864、P<0.001、特异度:0.654,敏感度:0.880,约登指数:0.534。外部验证:AUC为0.793,AUC的95%CI为0.714~0.873、P<0.001、特异度:0.654,敏感度:0.880,约登指数:0.534。结论肿瘤原发部位、侵犯门静脉、血清白蛋白、贫血及肝转移灶数量是影响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转化治疗效果具有中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 转化治疗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跨理论模型的情绪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管唯然 王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67-872,共6页
目的:探究跨理论模型的情绪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某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的... 目的:探究跨理论模型的情绪干预对肝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某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的情绪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自评量表(RPFS)]及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评分均明显较低(t=-5.464,-4.690;P<0.001),积极应对评分明显较高(t=6.648,P<0.001),消极应对评分明显较低(t=-5.281,P<0.001),HPLPⅡ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高(t=13.417,7.631,3.784,10.940,3.623,6.260;P<0.001),RPFS各维度评分明显较低(t=-10.078,-5.284,-4.445,-4.246;P<0.001),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明显较高(t=6.285,8.501,6.328,6.832,5.380;P<0.001)。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的情绪干预在术后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健康行为、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理论模型 情绪干预 肝癌 心理状态 健康行为
下载PDF
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张强 王广才 +3 位作者 杨方波 李存彪 刘娜 杨波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行TACE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完善螺旋CT平扫及灌注... 目的探讨术前CT定量参数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构建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行TACE治疗的12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完善螺旋CT平扫及灌注成像扫描,测定肝血流量(HB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AI)、平均通过时间(MTT)等CT定量参数。术后随访至2023年5月,根据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0)和预后不良组(n=30),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酗酒史、TNM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数目、包膜是否完整、白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甲胎蛋白(AFP)及HBF、HAP、HAI、MTT;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基于筛选出的CT定量参数构建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应用rms程序包和Bootstrap内部验证法验证该模型预测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TNM分期Ⅲ~Ⅳ期占比、包膜不完整占比及AFP、HBF、HAP、HAI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MTT显著短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BMI、吸烟史比例、肿瘤最大径>5 cm占比、肿瘤数目>1个占比、白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总胆红素水平、ALT水平、AST水平,P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包膜不完整[比值比(OR)=2.202,95%置信区间(CI):1.884~2.880,P=0.000]、AFP水平高(OR=2.187,95%CI:1.818~2.787,P=0.000)、HBF高(OR=2.177,95%CI:1.859~2.862,P=0.000)、HAP高(OR=2.192,95%CI:1.907~2.909,P=0.000)、HAI高(OR=2.212,95%CI:1.926~2.816,P=0.000)、MTT短(OR=2.208,95%CI:1.927~2.954,P=0.000)是影响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HBF、HAP、HAI、MTT构建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该模式实测值与预测值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C-index为0.908(95%CI:0.787~0.968),该模型区分度及准确度较好。结论HBF、HAP、HAI、MTT是影响TACE后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基于HBF、HAP、HAI和MTT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经TACE治疗肝癌患者预后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预后 CT定量参数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