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Three Extraction Methods on the Volatile Component of Illicium verum Hook.f.Analyzed by GC-MS 被引量:7
1
作者 WANG Qin JIANG Lin WEN Qibia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7年第3期529-534,共6页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ree oil sample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steam distillation (SD), solvent extraction (SE) and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were compared with one another and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he quality parameters of star anise essential oil from SFE were close to that of those came from SD and SE. Although the extraction yield of star anise by SFE (9.2 %) was close to the value from SE (9.3%), it was yet higher than that came from SD (8.2%). For sensory evaluation, however, three oil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odor and taste of the products from SFE and SE were generally more natural and vivid than that came from distilled oil. The volatile compound revealed tha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the composition existed in the distilled oil and the oleoresins prepared by SFE and 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steam distillation solvent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GC-MS
下载PDF
Component analysis of volatile oil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被引量:2
2
作者 阎建辉 肖旭贤 黄可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2年第3期173-176,共4页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 41 kinds of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A... Volatile oil was extracted from Illicium Verum Hook. f. by using steam distillation. 41 kinds of 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by normalization method. Among 41 identified compounds, there are 14 hydrocarbon components and 22 oxygenated hydrocarbon derivatives, and a small amount of nitrogenous compounds. The main component is anethole, accoun ting for 76.23%, and the other components such as anisyl acetone, anisaldehyde, p allylanisole, p cumic aldehyde and p allylpen take up more than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cium verum hook. f. volatile oil GC/MS analysis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逯家辉 王迪 +3 位作者 郭伟良 孟庆繁 张益波 滕利荣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波作用时间、液料比和超声波功率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3因素3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1g八角茴香原料,以甲醇为溶剂,提取时间202s,液料比46.4∶1(mL∶g),超声波功率318W,得率预测值为8.25%,验证值为8.21%,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莽草酸 响应面法 超声波提取
下载PDF
八角茴香中莽草酸提取和纯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何新华 刘玲 +3 位作者 刘兴国 刘兆普 赵耕毛 李洪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14-917,共4页
本文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莽草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常规水浸提,温度80℃,固液比1∶15,提取时间100min,莽草酸的提取量达到0.1795g。最佳纯化工艺:莽草酸浸膏搅拌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莽... 本文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提取和纯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莽草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常规水浸提,温度80℃,固液比1∶15,提取时间100min,莽草酸的提取量达到0.1795g。最佳纯化工艺:莽草酸浸膏搅拌硅胶,柱层析,乙酸乙酯洗脱,莽草酸洗脱量达到0.1742g,真空浓缩至干,甲醇和水混合结晶,得含量98%的纯品莽草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提取 八角茴香 柱层析 结晶 莽草酸
下载PDF
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测定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 被引量:7
5
作者 逯家辉 郭伟良 +3 位作者 越柏玲 王迪 孟庆繁 滕利荣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6-30,共5页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测定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的近红外(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应用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对八角茴香固体粉末样品的NIR光谱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预处理后的光谱建立定量分析模型,每个模型均经过选择最有效的光谱...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测定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的近红外(NIR)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应用多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对八角茴香固体粉末样品的NIR光谱进行预处理,并采用预处理后的光谱建立定量分析模型,每个模型均经过选择最有效的光谱区域和最适主因子数进行优化。经过比较各个模型的内部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交互验证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相关系数(RV),外部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选取最优的模型,结果表明定量分析模型稳健性好和测定精度高,在中药有效成分定量分析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八角茴香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八角茴香提取物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熏蒸作用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何玉杰 花日茂 +4 位作者 李世广 李茂业 黄衍章 唐庆峰 沈宗海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为探索八角茴香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密闭容器熏蒸法测定八角茴香干果的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3种溶剂提取物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杀虫活性,及其对试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 为探索八角茴香的杀虫活性及其作用机理,采用密闭容器熏蒸法测定八角茴香干果的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3种溶剂提取物对长角扁谷盗成虫的杀虫活性,及其对试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物对试虫均有较强的熏杀活性,熏杀效果随着处理剂量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熏蒸72 h后,20.0 mg/L甲醇、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93%、96.71%和91.56%,LD50分别为7.16、4.57、5.42 mg/L,以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熏杀效果最好。3种提取物对试虫体内的AChE、GSTs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较强的时间效应,随着处理剂量的升高,对2种酶活力多数表现为抑制作用增强,而低剂量(1.25 mg/L)的甲醇提取物对AChE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在48 h而甲醇提取物在60 h对AChE、GSTs活性抑制作用最强;3种溶剂提取物对AChE、GSTs活性的抑制作用大小均表现为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提取物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熏杀效果整体呈正相关,说明AChE、GSTs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试虫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八角茴香具有潜在的杀虫应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长角扁谷盗 熏蒸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杀虫作用机理
下载PDF
八角挥发油成分分析与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昭明 黄翠姬 +1 位作者 田玉红 许菀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55,共4页
研究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八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八角挥发油的提取率为6.13%,从八角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40%,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大茴香脑和对烯丙基茴香醚,分别占76.93%和10.22%;... 研究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八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和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八角挥发油的提取率为6.13%,从八角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40%,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反式大茴香脑和对烯丙基茴香醚,分别占76.93%和10.22%;挥发油对多种菌株有抑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桔青霉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0,20,20,0.625,2.5,5 mL/L。说明八角挥发油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对霉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挥发油 抑菌活性
下载PDF
八角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莉玫 郭振德 +5 位作者 张镜澄 曾健青 彭洪 饶励 吴惠勤 张桂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26,共3页
采用GC和GC-MS技术对八角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34种化合物,它们的含量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62%。同时与八角的水蒸汽蒸馏产物的组成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产物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莽草酸微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14
9
作者 姚菁华 肖雷 +1 位作者 李慧蓉 吕小妹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14-17,共4页
为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mL/g)为自变量,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莽草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 为优化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微波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液料比(mL/g)为自变量,莽草酸得率作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莽草酸提取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时间19min、微波功率614 W、液料比17.3∶1。在此条件下,莽草酸的平均得率为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八角茴香 微波提取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八角茴香产地适宜性分析与数值区划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余霖 黄林芳 +6 位作者 李卿 王丽芝 谢彩香 索凤梅 孙超 由金文 陆建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3期468-472,共5页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 目的:明确道地产区八角茴香的主要生态因子,分析八角茴香在中国的适宜生长区域并分级区划,为八角茴香种植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和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实地调查采样点、标本查阅和文献研究为基础,采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Ⅱ》(TCMGIS-Ⅱ)获得八角茴香生态因子,以此为依据对八角茴香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分析获得了八角茴香道地产区主要生态因子:≥10℃积温6047.4~7998.6℃;1月均温11.5~13.6℃;1月最低气温7.2℃;7月均温24.4~28.4℃;7月最高气温32.8℃;年降水量1447~1608mm;年日照时数1499~1649h;相对湿度77.8%~80.7%;年均气温23.5~26.2℃;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最适宜区(相似系数95%~100%)主要位于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共198个县市,面积达164761.8km2;适宜区(相似系数90%~95%),面积达73195.8km2,其中云南省面积最大,为26278.6km2,其次为海南省(面积13644.5km2)。并对八角茴香生态适宜区进行了生产等级区划(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结论:利用TCMGIS-II技术对八角茴香的产地适宜性分析是对中药生产数值区划新的有益尝试,是将数值化定量评价引入整个传统植物区划研究领域的示范研究,为八角茴香资源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产地适宜性分析 数值区划 生态因子 TCMGIS—Ⅱ
下载PDF
微波水蒸气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邹小兵 陶进转 +1 位作者 喻彦林 孔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8-240,共3页
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率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等,但提取时间为水蒸气蒸馏法的一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微波水蒸气... 采用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油,并与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率与水蒸气蒸馏法相等,但提取时间为水蒸气蒸馏法的一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微波水蒸气蒸馏法所得挥发油成分与水蒸气蒸馏法相同,但含有较多的单萜类含氧化合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反式-茴香脑的含量为水蒸气蒸馏法的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 八角茴香 挥发油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八角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源 周光宏 +2 位作者 王锡昌 刘扬岷 王利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检测了八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共检测到29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7.08%。主要成分是反式茴香醚(83·37%),其它含量较多的成分是柠檬烯(3·02%)、草烯(2·90%)、小茴香灵(2·20%)。
关键词 八角 HS-SPME GC-MS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八角茴香果实中的莽草酸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伟 曹庸 +1 位作者 魏华 周冬武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在Waters Symmetry C18柱(5μm,4.6 mm×150 mm i.d)上测定八角茴香果实中的莽草酸.工作参数为:流速0.5 mL/min;进样体积2μL;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1℃;流动相0.01 mol/L K2HPO4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3,用... 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在Waters Symmetry C18柱(5μm,4.6 mm×150 mm i.d)上测定八角茴香果实中的莽草酸.工作参数为:流速0.5 mL/min;进样体积2μL;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1℃;流动相0.01 mol/L K2HPO4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3,用磷酸调配)和体积分数3%甲醇.平均回收率为97.76%,RSD为1.937%(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莽草酸 八角茴香
下载PDF
中药八角茴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以及莽草酸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彩侨 穆小静 +2 位作者 颜磊 龚萍 夏之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获得八角茴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并对其中莽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广西八角茴香为道地药材,莽草酸为对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运行缓冲液:5mmol·L^(-1)四硼酸钠,60mmol·L^(-1)SDS;运行电压:12.5kV;电进样时间:... 目的:获得八角茴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并对其中莽草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选用广西八角茴香为道地药材,莽草酸为对照物,采用毛细管电泳法(运行缓冲液:5mmol·L^(-1)四硼酸钠,60mmol·L^(-1)SDS;运行电压:12.5kV;电进样时间:3s;检测波长:213nm)分析了7个不同产地八角茴香提取物的成分及含量差异,特别是莽草酸含量差异,并利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算法评价了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与道地八角茴香的相似度。结果:获得了八角茴香的指纹图谱,检测到的9个相对位置稳定的共有峰可作为鉴别八角茴香的指标峰;测定了不同产地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含量。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八角茴香的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有助于进行八角茴香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对莽草酸含量的测定,可用以指导各地八角茴香的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图谱 毛细管电泳 八角茴香 莽草酸 相似优先比
下载PDF
八角籽仁油GC-MS分析和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方健 苏小建 +1 位作者 梁荣感 田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八角籽仁油,通过GC-MS分析了八角籽仁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对八角籽仁油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八角籽仁油中亚油酸含量34.658%,油酸含量34.986%,棕榈酸含量17.838%,山嵛酸含量4.096%,硬脂酸含量4.093%,... 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八角籽仁油,通过GC-MS分析了八角籽仁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并对八角籽仁油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八角籽仁油中亚油酸含量34.658%,油酸含量34.986%,棕榈酸含量17.838%,山嵛酸含量4.096%,硬脂酸含量4.093%,花生酸含量1.550%,二十四碳酸含量1.336%;不饱和脂肪酸占69.644%,饱和脂肪酸占28.913%。急性毒性试验初步确定八角籽仁油小鼠最小致死量和最大耐受量均大于40 m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籽仁油 气相色谱-质谱 脂肪酸 急性毒性试验
下载PDF
八角茴香渣生物转化法制莽草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伟 曹庸 +1 位作者 雷勇 陈雪香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B10期113-116,共4页
利用莎门氏菌B31转化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探讨莽草酸的微生物转化因子。HPLC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莎门氏菌B31自身不产莽草酸;菌种在对莽草酸溶液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在20-24h莽草酸质量浓度达到最大,莽草酸质量浓度由原溶液中8.04g/... 利用莎门氏菌B31转化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探讨莽草酸的微生物转化因子。HPLC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莎门氏菌B31自身不产莽草酸;菌种在对莽草酸溶液的生物转化过程中,在20-24h莽草酸质量浓度达到最大,莽草酸质量浓度由原溶液中8.04g/L增加到8.80g/L,继续培养,莽草酸出现分解现象;莎门氏菌B31对质量分数为2%的八角糖无转化现象,对八角渣水提液的转化效果最好。以八角渣和蒸馏水的固液比为1:40(g:mL)时的提取液加入莎门氏菌B31培养转化24h后,莽草酸最高质量浓度为0.213g/L,为未转化前莽草酸含量的2.5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莽草酸 莎门氏茵 生物转化
下载PDF
活性炭对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吸附分离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虎极 桂本 +2 位作者 刘黎明 吴奕 郭嘉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研究了活性炭对八角茴香提取液中莽草酸的吸附过程,开展了莽草酸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研究,并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公式拟合了303 K、313 K和323 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两者拟合效果均较好,以Langmuir公式拟合更为理想... 研究了活性炭对八角茴香提取液中莽草酸的吸附过程,开展了莽草酸的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研究,并采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公式拟合了303 K、313 K和323 K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两者拟合效果均较好,以Langmuir公式拟合更为理想。探讨了相应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以及莽草酸浓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八角茴香 莽草酸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并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0
18
作者 贾春晓 张西安 +2 位作者 孙晓丽 刘宏利 韦杰华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21-26,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分离富集八角茴香中挥发性成分,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八角茴香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与传统的同时蒸馏萃取(SDE)并GC-MS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萃取量作为考察指标时,最佳萃取条件为:...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分离富集八角茴香中挥发性成分,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八角茴香中的挥发性成分,然后与传统的同时蒸馏萃取(SDE)并GC-MS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萃取量作为考察指标时,最佳萃取条件为:称取1.0 g样品,选用100μmPA萃取头,温度50℃,萃取40 min,250℃下解吸10 s,GC-MS分析得到102种成分,定性确认其中69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5.46%.此时测出的八角茴香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反式茴香脑(58.75%)、1-[3-甲基-2-丁烯基]-4丙烯基苯(12.68%)、茴香脑(7.50%)、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22%)等.SDE法提取出93种成分,定性确认其中61种,占总峰面积的92.62%.此时测出的八角茴香主要挥发性成分与HS-SPME法测得的相同,其中58种为2种方法所共有.HS-SPME法可以代替SDE法对八角茴香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八角茴香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高含油率的八角优良单株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海云 宁德鲁 +4 位作者 耿树香 李勇杰 廖永坚 张艳丽 肖良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18987-18989,共3页
[目的]选择高含油量的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优良单株,为八角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建立和收集保存八角种质奠定基础。[方法]自2002年以来,在云南八角的主要产区开展八角优良单株的选择研究工作,拟定出八角选优标准。按照选优标准,... [目的]选择高含油量的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优良单株,为八角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建立和收集保存八角种质奠定基础。[方法]自2002年以来,在云南八角的主要产区开展八角优良单株的选择研究工作,拟定出八角选优标准。按照选优标准,在云南八角主产区决选出16株含油率高的优良单株,对各优良单株进行了分析,并逐株进行介绍。最后,对八角优株的扩选、复选、保护利用以及与此有关的良种选育工作提出了建议。[结果]决选出的16株优良单株,1 kg个数为110-198个,鲜果重5.04-9.07 g,株产达60-158kg;其茴香油均符合GB/T15068-94对其所含八角茴香油组成(反-茴香脑≥87.0%,草蒿脑≤8.0%,顺-茴香脑≤0.5%,大茴香醛≤1.0%)的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云南八角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含油率 优良单株 选优
下载PDF
岑溪优质八角精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寿芬 刘绍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9-70,共2页
报导用 GC法对广西岑溪优质八角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分离出 2 5个组分 ,其中鉴定出2 4个组分 ,占总组分的 99.9%。主要组分是反式 -茴香醚 (93.5% ) ,而顺式 -茴香醚只占 0 .13%。
关键词 八角精油 茴香醚 气相色谱法 天然香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