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东台义学及其近代转型——以何垛场义学为例
1
作者 黄燕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东台义学发端较晚,首创于嘉庆十三年(1808)。何垛场义学的董事由灶衿集议选举,再交由官方力量领导批准,义学经费收入主要由官方所拨,此外包括房租、田租、灶捐桶费等来源,收入逐渐依赖房地租的收纳。清末,东台大多数的义学都被停办,只... 东台义学发端较晚,首创于嘉庆十三年(1808)。何垛场义学的董事由灶衿集议选举,再交由官方力量领导批准,义学经费收入主要由官方所拨,此外包括房租、田租、灶捐桶费等来源,收入逐渐依赖房地租的收纳。清末,东台大多数的义学都被停办,只有少数改办为小学堂,义学改办为小学堂的过程仍由官方力量主导,地方绅董制定经费章程、编排学校课程,因地因情上禀,再由官方力量批议,场使亦不能擅专。清代东台义学的运营及其近代转型对促进东台基层教育文化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是官方兴教育、促开化的重要手段,是其加强地方社会控制的重要措施,亦是地方绅士推动地方文教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垛场义学 经费 新式学堂 官方力量 地方绅士
下载PDF
关中乡贤文化视域下的《白鹿原》 被引量:2
2
作者 祁小绒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04-110,共7页
长篇小说《白鹿原》通过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描写,书写了一部内涵丰富的关中乡贤文化史。关中乡贤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内容,儒家道德伦理在朱先生、白嘉轩等乡村贤达的实践中化为"乡约"形式,对村民的言行及精神心理起到规范、... 长篇小说《白鹿原》通过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描写,书写了一部内涵丰富的关中乡贤文化史。关中乡贤文化以儒学为核心内容,儒家道德伦理在朱先生、白嘉轩等乡村贤达的实践中化为"乡约"形式,对村民的言行及精神心理起到规范、引领的作用,反映了乡贤重视躬行礼教的道德实践在传统乡村自治中的重要性。小说揭示了关中乡贤文化在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危机境遇,为中国当代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传统精神资源和文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乡贤文化 乡贤 乡约 文化建设
下载PDF
论清代皖中绅士在保障城乡社会互动中的作用
3
作者 杨松水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5-103,共9页
绅士在清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社会基层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皖中绅士为例,从建设交通、捐办教育、制衡地方三个方面来论证他们在沟通城市与乡村的物资交流与人才流动以及社会稳定上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所作所为,今天... 绅士在清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社会基层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皖中绅士为例,从建设交通、捐办教育、制衡地方三个方面来论证他们在沟通城市与乡村的物资交流与人才流动以及社会稳定上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所作所为,今天看来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士 倡捐 互动 制衡
下载PDF
清初乡绅与地方教育——以嵩阳书院的复兴为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春燕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72-77,共6页
清初嵩阳书院的重建是乡绅在政府倡导兴复理学背景下的顺势而为。在这个过程中乡绅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既减轻了政府在行政事务上的负荷,也是乡绅在地区自组织力量的一次呈现。可以说嵩阳书院承载的不仅是乡绅恢复经学传统、传播伊洛道统... 清初嵩阳书院的重建是乡绅在政府倡导兴复理学背景下的顺势而为。在这个过程中乡绅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既减轻了政府在行政事务上的负荷,也是乡绅在地区自组织力量的一次呈现。可以说嵩阳书院承载的不仅是乡绅恢复经学传统、传播伊洛道统的希望,也是他们重构传统礼教秩序的重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乡绅 地方教育 嵩阳书院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山东绅士举办团练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桂英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1-64,共4页
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捻军进入山东后,有大批的山东地方绅士起来举办团练,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平天国、捻军及其它农民起义直接损害到了绅士的自身利益,绅士们办团的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自卫身家,安靖地方治安... 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捻军进入山东后,有大批的山东地方绅士起来举办团练,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原因: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太平天国、捻军及其它农民起义直接损害到了绅士的自身利益,绅士们办团的最主要的动机就是为了自卫身家,安靖地方治安,以维护自身特权与利益;其次,绅士们大批办团,还与清王朝的鼓励与加恩奖赏也是分不开的。总之,最终促成绅士办团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绅士们对当时主流社会价值规范,即对以儒学为根基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的认同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山东绅士 举办 团练
下载PDF
《百年不孤》:乡土伦理的消解与重构
6
作者 李古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4-37,共4页
《百年不孤》通过塑造两代乡绅形象,不仅为读者展示了极具湖南特色的民俗生活,更试图追寻乡土伦理的生存机制、探寻传统文化之根。一方面,其乡土伦理通过作品中民俗生活的描绘得到了外在化展现,以两位乡绅主人公对于传统精神的坚守对乡... 《百年不孤》通过塑造两代乡绅形象,不仅为读者展示了极具湖南特色的民俗生活,更试图追寻乡土伦理的生存机制、探寻传统文化之根。一方面,其乡土伦理通过作品中民俗生活的描绘得到了外在化展现,以两位乡绅主人公对于传统精神的坚守对乡土社会进行"常"与"变"的剖析;另一方面,其通过展现乡土伦理消解与重构的过程,试图在传统乡绅缺席的当代中国乡土社会中,重新构建起一套"德性"体系,在求善寻美的路途上重新找回素朴之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不孤》 乡土伦理 民俗文化 乡绅形象
下载PDF
开明士绅与抗日根据地的公益慈善事业
7
作者 李庆刚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4-141,共8页
抗战时期,开明士绅在参与推动根据地的教育发展、卫生进步、救荒赈济、兴修水利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不应忽视。
关键词 开明士绅 抗日根据地 公益慈善事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