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heat transfer inside rotating porous disk subjected to local heat flux 被引量:4
1
作者 ZHU XingDan ZHANG JingZhou TAN XiaoM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7期1657-1666,共10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centrifugally-drive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side rotating metallic porous disk subjected to local heat flux. The effects of rotational speed, solid thermal conductiv...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centrifugally-drive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side rotating metallic porous disk subjected to local heat flux. The effects of rotational speed, solid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porosity on heat transfer were analyzed. The thermal transport coefficient,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local heat flux to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n the disk,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thermal transport capacity in rotating porous disk. For convenience, the conjugation between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side the rotating porous disk an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ver the rotating disk surface was decoupled in the present study. Firstly,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ver the free rotating disk surface was investigated indi-vidually to determin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ver the disk surface to the ambient air. Then the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over a rotating disk surface was treated as the thermal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computation of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in-side rotating porous disk. Under the present research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entrifugally-driven flow is enhanc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rotational speed. Consequently,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on the disk surface is decreased and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tends to be uniform. The thermal transport capacity in rotating porous disk is also enhanc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lid thermal conductivity or the decrease of solid porosity. In the rotating porous disk, the solid phase heat transfer is clearly the dominant mode of heat transport and the fluid phase makes an incremental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heat transf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heat flux ROTATING DISK POROUS medium centrifugally-driven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IR-SEA HEAT FLUX EXCHANGE DURING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TYPHOONS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2
2
作者 蒋迪 黄菲 +2 位作者 郝光华 黄健 吕卫华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2期93-102,共10页
A South China Sea(SCS) local TC(SLT) is defined as a tropical cyclone(TC) that forms within the SCS region and can reach the grade of tropical storm(TS) or above.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SLTs from 1985 to 2007... A South China Sea(SCS) local TC(SLT) is defined as a tropical cyclone(TC) that forms within the SCS region and can reach the grade of tropical storm(TS) or above. The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the SLTs from 1985 to 2007 are analyzed first. It is found that over the SCS about 68% of the TCs can develop into TSs. The SLT intensity is relatively weak and associated with its genesis latitude as well as its track. The SLT monthly number presents a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two peaks in May and July to September. Based on the daily heat flux data from the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_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Fluxes(WHOI_OAFlux) in the same period, the air-sea exchange during the process of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LT is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at fluxes released to the atmospher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day by day before cyclogenesis. The ocean to the south to the TC center provides the main energy.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LT, the regions with large heat fluxes spread clockwise to the north of TC, which reflects the energy dispersion property of vortex Rossby wave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TC. Once the SLT forms the heat fluxes are not intensified as much.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he net heat, latent heat and sensible heat flux display a similar evolution, while the latent heat flux makes a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 net heat flux. The maximum air-sea heat exchange always occurs at the left side of the TC moving direction, which ma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 TC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local TCs composite heat flux
下载PDF
一个考虑人为热的日最大热岛强度诊断方程的适用性检验
3
作者 陈漪淇 谭啸 +3 位作者 何昊 李楠 陈光 蔡云楠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2-79,共8页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对热舒适、能源和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测日最大城市热岛强度(Maximum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max)可以预警能源消耗和保障室外热安全。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框架... 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对热舒适、能源和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准确预测日最大城市热岛强度(Maximum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UHIImax)可以预警能源消耗和保障室外热安全。基于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框架,在广州选择多个LCZ分区,并进行长达3年的局地气候观测。基于实测结果验证一个欧洲学者提出的未考虑人为热的日UHIImax诊断方程的适用性;进一步检验考虑人为热后扩展方程在广州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该原始方程诊断结果与观测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3,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50 K,平均绝对误差(Median Absolute Error,MEAE)为0.97 K,d=0.60,诊断精度可适用。考虑人为热的扩展方程比原始方程诊断结果更加准确,RMSE降低了0.12 K,MEAE降低了0.10 K,d增加了0.04。方程在不同的LCZ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表明应针对不同的LCZ特征对方程进行修正,但增加人为热可提升在各LCZ的诊断表现。综上,该修正方程可以作为预测局地UHI发展的工具,提高湿热地区局地UHI的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大热岛强度 诊断方程 局地气候分区 方程检验 人为热
下载PDF
板坯连铸结晶器热流量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炯明 张立 +1 位作者 王新华 王立峰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285-1290,共6页
利用结晶器拉漏预报的热电偶所测的结晶器铜板的温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连铸结晶器壁的热流量进行了计算.详细给出不同工艺情况下,结晶器壁铜板温度及瞬时热流量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渣圈厚度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连铸工艺参数对结... 利用结晶器拉漏预报的热电偶所测的结晶器铜板的温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连铸结晶器壁的热流量进行了计算.详细给出不同工艺情况下,结晶器壁铜板温度及瞬时热流量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渣圈厚度进行了计算,详细分析了连铸工艺参数对结晶器铜板温度、瞬时热流量及渣圈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瞬时热流量 铜板温度 渣圈厚度
下载PDF
南海土台风生成及发展过程海气热通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蒋迪 黄菲 +2 位作者 郝光华 黄健 吕卫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8-896,共9页
利用1985—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定义生成于南海范围内并且发展强度达到热带风暴(TS)等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为南海土台风,统计了南海土台风的季节演变特征,发现南海生成的TC约有68%发展成为土台风,其强度普遍较弱且与TC生... 利用1985—2007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定义生成于南海范围内并且发展强度达到热带风暴(TS)等级及以上的热带气旋为南海土台风,统计了南海土台风的季节演变特征,发现南海生成的TC约有68%发展成为土台风,其强度普遍较弱且与TC生成纬度和路径均有关。其频数的季节变化呈双峰结构,5月和7—9月是南海土台风的高发期。结合同期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1°×1°客观分析海气通量(WHOI_OAFlux)日平均资料,分析了南海土台风生成及发展各阶段的海气热通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土台风形成过程中,海洋向大气释放的热通量逐日递增,台风眼南侧的海洋为台风形成提供主要能量来源,随着台风发展热通量高值区都沿顺时针方向向台风北侧传播,体现了台风外围涡旋罗斯贝波的能量频散特征,土台风形成后,热通量的加强不再明显。在土台风整个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净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三者的变化较为一致,以潜热对净热的贡献为主,最大热量交换位于台风移动方向的南半圆,可能与南海西南季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气象学 南海土台风 合成 热通量
下载PDF
水平冷凝强化管传热性能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黄万鹏 马虎根 +1 位作者 罗行 白健美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6-340,共5页
针对在大温差传热工况下,使用对数平均温差法确定相变传热管的传热性能时产生较大偏差、不能确切的反映实际的传热情况的不足,以及根据测实数据处理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热流密度、应用遗传算法来处理传热性能实验数据,从而确... 针对在大温差传热工况下,使用对数平均温差法确定相变传热管的传热性能时产生较大偏差、不能确切的反映实际的传热情况的不足,以及根据测实数据处理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热流密度、应用遗传算法来处理传热性能实验数据,从而确定冷凝强化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一种双侧表面强化冷凝管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管内外对流换热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处理 冷凝传热 强化 局部热流密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复杂地表能量通量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马耀明 姚檀栋 +5 位作者 王介民 胡泽勇 石川裕彦 马伟强 M.Menenti 苏中波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5-1223,I0001-I0007,共16页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9年多,并且已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首先介绍了GAME/Tibet和CAM... “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试验研究”(GAME/Tibet)和“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CEOP)亚澳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研究”(CAMP/Tibet)的加强期观测和长期观测已经进行了9年多,并且已取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首先介绍了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的情况,并利用观测资料给出了局地能量分布(日变化和月际变化)特征。复杂地表区域能量通量研究是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卫星遥感的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即实现GAME/Tibet和CAMP/Tibet试验主要初衷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利用卫星遥感观测(Landsat-7ETM)资料结合地面观测的方法,计算得到了相关地区非均匀地表区域上的地表温度、地表反射率、标准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校准的调整土壤植被指数(MSAVI)、植被覆盖度和叶面指数(LAI)及能量平衡各分量(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分布图像,所得结果基本可信。为了得到整个青藏高原复杂地表的热通量分布,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正在与其他研究单位一起建立青藏高原地表和大气过程监测系统(MORP)。最后介绍了该监测计划和已建立的3个综合观测研究站及如何利用建立的台站把站点观测的热通量推广到整个青藏高原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GAME/Tibet CAMP/Tibet 局地能量分布 区域能量分布
下载PDF
圆筒内壁热流密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的红外热诊断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曹春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49-851,共3页
利用红外测温技术,结合导热反问题求解,给出了一种根据圆筒外壁温度数据红外监测做为一强加边界条件反推圆筒内壁热流密度分布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红外热诊断方案,得到了二维稳态圆筒内壁热流密度分布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普适解析级数... 利用红外测温技术,结合导热反问题求解,给出了一种根据圆筒外壁温度数据红外监测做为一强加边界条件反推圆筒内壁热流密度分布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红外热诊断方案,得到了二维稳态圆筒内壁热流密度分布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普适解析级数解,从而为这一类热设备内壁热流密度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红外诊断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测温 导热反问题 热流密度 对流换热系数
下载PDF
我国草原下垫面低层大气湍流结构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树华 刘和平 +4 位作者 洪钟祥 李军 刘辉志 那景阳 吴志明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78-383,共6页
利用超声风速仪资料分析了科尔沁草原下垫面低层大气的湍流谱结构,无量纲化湍流速度分量及温度脉动的标准偏差,和湍流通量与稳定度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下垫面低层大气湍流速度谱,在较宽的稳定度范围内,符合Kolmogor... 利用超声风速仪资料分析了科尔沁草原下垫面低层大气的湍流谱结构,无量纲化湍流速度分量及温度脉动的标准偏差,和湍流通量与稳定度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原下垫面低层大气湍流速度谱,在较宽的稳定度范围内,符合Kolmogorov相似理论,在惯性副区接近局地各向同性,无量纲化湍流速度分量及温度脉动的标准偏差服从A(1-B)1/3和A(-)-1/3规律,湍流热通量与稳定度参数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湍流结构 低层大气 下垫面 草原
下载PDF
HL-2A装置超声分子束注入缓解偏滤器靶板上边缘局域模热通量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金明 程钧 +10 位作者 严龙文 李伟 聂林 冯北滨 陈程远 卢杰 易萍 季小全 周艳 刘仪 杨青巍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在HL-2A装置上优化和发展了偏滤器靶板上的红外测温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分析了高约束模放电期间边缘局域模的热沉积分布特性。在高约束模式放电期间,超声分子束注入使边缘局域模所引起的偏滤器靶板上瞬间热通量峰值下降了~60%,并伴随着边... 在HL-2A装置上优化和发展了偏滤器靶板上的红外测温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分析了高约束模放电期间边缘局域模的热沉积分布特性。在高约束模式放电期间,超声分子束注入使边缘局域模所引起的偏滤器靶板上瞬间热通量峰值下降了~60%,并伴随着边缘局域模爆发频率增加了2~3倍,而等离子体储能仅下降了~8%。分析结果表明,大幅度的丝状结构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得到了有效抑制,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瞬间热通量峰值也随之下降。此外,在超声分子束注入之后偏滤器室内的热辐射损失大幅度增加,从而耗散了热输运所携带的部分能量,进一步分散了沉积到偏滤器靶板上的能量,有效地保护了偏滤器靶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局域模 超声分子束注入 热通量缓解 红外测温系统
下载PDF
关于大气涡动热通量参数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戴新刚 汪萍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465-473,共9页
用NCEP/NCAR等再分析资料计算和分析表明,月平均瞬变涡动热通量和月平均温度梯度的局域相关性很低,甚至在一些纬度是负相关,更严重的是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多值对应函数关系。如果用非局域参数化,参数化水平将有所提高,但改进并不明显... 用NCEP/NCAR等再分析资料计算和分析表明,月平均瞬变涡动热通量和月平均温度梯度的局域相关性很低,甚至在一些纬度是负相关,更严重的是二者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多值对应函数关系。如果用非局域参数化,参数化水平将有所提高,但改进并不明显。通过与分子运动论输运理论进行数学、特别是物理类比提出了考虑“风暴路径”效应的瞬变涡动热通量的参数化方案,经再分析资料的检验,结果表明它能大大提高参数化的水平。其次,还证实采用空间非局域参数化仍然是进一步提高瞬变涡动热通量参数化水平的方法之一。此外,资料分析显示中高纬度纬向平均温度梯度和纬偏涡动温度通量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及多值函数关系,说明仅用温度梯度去参数化纬向平均涡动热通量难以得到好的结果,需要考虑多元参数化或非同步参数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涡动热通量 风暴路径 参数化 气候模式 温度梯度
下载PDF
热输入对水下局部干法焊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勇 曹军 +3 位作者 许威 李连波 张良锋 王震 《造船技术》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自行研制的固定式排水罩,使用大、小2种典型热输入参数对EH 36钢进行水下局部干法焊接试验,对焊后工件按AWS D3.6 M-2010标准进行接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试样除硬度外各项性能指标都能满足该标准规定的A级焊缝要求。在大热输... 采用自行研制的固定式排水罩,使用大、小2种典型热输入参数对EH 36钢进行水下局部干法焊接试验,对焊后工件按AWS D3.6 M-2010标准进行接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有试样除硬度外各项性能指标都能满足该标准规定的A级焊缝要求。在大热输入条件下,焊缝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侧板条铁素体和针状铁素体;在小热输入条件下,焊缝组织含有较多的针状铁素体。在小热输入条件下,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以粒状贝氏体和上贝氏体为主,并含有少量板条状马氏体;在大热输入条件下,热影响区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大,贝氏体组织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焊接 局部干法 焊接热输入 药芯焊丝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多孔介质平板通道传热模型的两种求解方法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克用 王大中 李培超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4-504,共11页
基于Brinkman-Darcy扩展模型和非局部热平衡模型,考虑液相和固相含有内热源的情况,建立了多孔介质平板通道传热的一般模型.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将液相与固相能量方程解耦,进而求得充分发展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温度场.与直接解耦法相... 基于Brinkman-Darcy扩展模型和非局部热平衡模型,考虑液相和固相含有内热源的情况,建立了多孔介质平板通道传热的一般模型.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将液相与固相能量方程解耦,进而求得充分发展传热条件下的多孔介质温度场.与直接解耦法相比,间接解耦法可在原始边界条件下求解二阶微分方程,更加简单易行.通过对无量纲温度表达式系数以及温度分布的比较,验证了两种求解方法的等价性.在两种极限情形下,间接法所得温度分布解析解与现有文献结果相当吻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所建模型更具一般性.参数分析表明,液固两相温差随着Biot数或有效导热系数比的增大而减小,Nusselt数随着内热源比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Brinkman-Darcy扩展模型 非局部热平衡模型 内热源 恒定热流
下载PDF
氯化铵水溶液定向凝固实验的传热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国志 冯妍卉 +1 位作者 张欣欣 聂红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13-118,共6页
选用类合金NH4Cl-H2O二元溶液进行垂直定向凝固实验研究,再现过共晶合金结晶过程,测量记录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固、液相界面位置;重点分析了两相区的传热特性,包括局部热流和释放潜热,并尝试用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两相... 选用类合金NH4Cl-H2O二元溶液进行垂直定向凝固实验研究,再现过共晶合金结晶过程,测量记录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固、液相界面位置;重点分析了两相区的传热特性,包括局部热流和释放潜热,并尝试用实验数据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两相区局部固相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研究表明:在结晶过程中,各点温度呈线性下降,局部热流在进入两相状态后达到峰值;各相区内温度梯度恒定,但相界面附近温度梯度变化显著。两相区凝固过程中,先期潜热释放总量大,总凝固分数大,两相区厚度迅速增长;随后总凝固分数随相界面迅速上移而急剧下降,经历准稳态过程后再缓慢上升。溶液沿凝固方向分层,NH4Cl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相应结晶温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凝固实验 NH4Cl-H2O溶液 传热 凝固分数 局部热流
下载PDF
通风路基通风管管内空气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晓宁 俞祁浩 +1 位作者 游艳辉 郭磊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00-1307,共8页
基于青藏高速公路试验工程的实测资料,利用数值模拟系统分析了通风路基通风管内的空气流动特性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外界环境风速一定时,通风管内不同区域流动特征显著不同,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三段性:在入口扰动区段,管内空气紊流强度最... 基于青藏高速公路试验工程的实测资料,利用数值模拟系统分析了通风路基通风管内的空气流动特性和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外界环境风速一定时,通风管内不同区域流动特征显著不同,表现为较为明显的三段性:在入口扰动区段,管内空气紊流强度最大;中部为完全湍流区,紊流强度最弱;出口射流影响区的紊流强度介于入口扰动区和完全湍流区之间.随着外界环境风速的增加,管内空气流速相对环境风速增加的量值随之增加,总体呈现非线性快速增加的趋势;入口扰动响应的长度和紊流强度增加最显著;尾部射流影响区由于受到空气流动惯性等因素影响,其长度以非线性加速减小,其空气运动轨迹的振动幅度以非线性加速提高.管内各区域空气流动特性的不同是造成通风管不同部位局部换热量差异的根本原因,这些流动特性的存在进一步叠加,或是导致通风管路基阴阳坡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管 流动特性 数值模拟 紊流强度 局部换热量
下载PDF
子通道分析程序在整理临界热流密度关系式上的应用
16
作者 唐锡文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3-46,共4页
从反应堆热工水力实验只能获得和临界热流密度(CHF)有关的各平均参数.子通道分析程序提供了一种手段,把平均参数转化成CHF产生处的局部参数.从而可以整理出带局部参数条件的CHF关系式.
关键词 子通道分析 临界热流密度 堆芯 压水堆
下载PDF
R134a在水平光滑直管内流动沸腾传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静静 杨永安 +1 位作者 孙浩迪 宣朝辉 《制冷与空调》 2021年第7期95-100,共6页
从制冷剂侧对流换热入手,通过试验R134a在水平直管段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分析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热流密度、蒸发温度随干度变化对R134a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随干度的增加,R134a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呈现先短暂下降,再先... 从制冷剂侧对流换热入手,通过试验R134a在水平直管段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分析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热流密度、蒸发温度随干度变化对R134a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随干度的增加,R134a的流动沸腾传热系数呈现先短暂下降,再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制冷剂质量流量的增大,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也增大,且最大局部对流换热系数随制冷剂质量流量的增大对应干度也增大;干度在0.4到0.6的范围内,随制冷剂流量的增加,最大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对应的干度分别为0.45,0.51,0.54。蒸发温度越高,R134a局部对流换热系数越大,且低干度区,蒸发温度对R134a局部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更明显。探究一种通过改变制冷剂在管内的干度以此提高制冷剂侧对流换热效率的方法,找到沿程制冷剂换热降低的点,为蒸发器内强化换热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134A 蒸发温度 干度 质量流量 热流密度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下载PDF
通道局部倾斜效应对临界热流密度特性影响理论研究
18
作者 刘文兴 彭劲枫 +2 位作者 徐建军 黄彦平 杨祖毛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1,共4页
针对次临界能源包层燃料区冷却剂通道的弯曲结构及相应的运行工况,建立能够预测通道局部倾斜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的机理模型,并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竖直和倾斜条件下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模型具有较好的计... 针对次临界能源包层燃料区冷却剂通道的弯曲结构及相应的运行工况,建立能够预测通道局部倾斜条件下临界热流密度的机理模型,并开发相应的计算程序。采用竖直和倾斜条件下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开发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和较宽的适用范围。利用程序对通道局部倾斜效应作用下的临界热流密度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局部倾斜角度的增加和热工工况的恶化,临界热流密度相对竖直通道的降低幅度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倾斜 临界热流密度 微液层蒸干模型 理论研究
原文传递
有内热源多孔介质通道中对流换热的研究—精确解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雄飞 张飞 +1 位作者 胡灿 杨昆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71-2477,共7页
采用Darcy-Brinkman方程描述完全填充多孔介质平行平板通道内流动,分别利用局部非热平衡和局部热平衡模型,得出了温度分布和努塞尔数Nu的表达式。分别讨论了内热源、达西数Da、固相有效导热系数与流体有效导热系数之比κ和毕渥数Bi对无... 采用Darcy-Brinkman方程描述完全填充多孔介质平行平板通道内流动,分别利用局部非热平衡和局部热平衡模型,得出了温度分布和努塞尔数Nu的表达式。分别讨论了内热源、达西数Da、固相有效导热系数与流体有效导热系数之比κ和毕渥数Bi对无因次温度分布的影响,将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努塞尔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特定的参数,壁面处会出现热流分歧现象。达西数很小时,流体内部热源对无因次温度分布几乎无影响。存在内热源时,局部热平衡模型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内热源 局部非热平衡 热流分歧
原文传递
GaN芯片阵列射流冷却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铁鹏 程度煦 +2 位作者 陈维兵 张志同 鲍桐 《低温与超导》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9,共5页
针对高热流密度GaN芯片局部点热流的散热特点,采用射流冷却传热方法,对340 W/cm^2的高热流密度进行了冷却,热源以4×4点阵形式存在,实验分析了工质流量、热负荷等因素对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以水为冷却工质,工质流量≤4.47 L/min,... 针对高热流密度GaN芯片局部点热流的散热特点,采用射流冷却传热方法,对340 W/cm^2的高热流密度进行了冷却,热源以4×4点阵形式存在,实验分析了工质流量、热负荷等因素对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以水为冷却工质,工质流量≤4.47 L/min,试验测得点热源温度低于7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密度 点热流 强化传热 射流冷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