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Joint Emission Reduction:A Case Study of Cities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JIANG Hongtao YIN Jian +4 位作者 ZHANG Bin WEI Danqi LUO Xinyuan DING Yi XIA Ruic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2期210-229,共20页
Chin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will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achieving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Due to the diverse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there exi... Chin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 will mak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achieving glob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Due to the diverse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across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there exists an imbala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Therefore,regional cooperation serves as an effective means to attain low-carbon development.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attern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proposed a potential joint 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y by utilizing the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ICEI)as a crucial factor.We utilize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space-time trans-ition matrix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otemporal connections and discrepancies of ICEI in the cities of the Pearl River Basin(PRB),China from 2010 to 2020.The primary drivers of the ICEI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geographical detectors and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overall ICEI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is showing a downward trend,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imbalance.2)There are numerous network connections between cities regarding the ICEI,but the network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fragile and unstable.3)Economically developed cities such as Guangzhou,Foshan,and Dongguan are in the center of the network while playing an intermediary role.4)Energy consumption,industrialization,per capita GDP,urbanization,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productivity are found to be the most influential variables i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ICEI,and their combination in-creased the explanatory power of the geographic variation of ICEI.Finall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in urban carbon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economic levels and ICEI,the study suggests joint carbon reduction strategies,which are centered on carbon transfer,financial support,and technological assistance among c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stri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carbon emissi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Location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 geographical detector 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Pearl River Basin(PRB) China
下载PDF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13 leading malignant neoplasms in Taiwan: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1995-1998 and 2005-2008 periods 被引量:1
2
作者 Pui-Jen Tsai Cheng-Hwang Perng 《Health》 2011年第12期712-731,共20页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ologies, including Global Moran’s I and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statistic (LISA), were used to describe and map spatial clusters of 13 leading malignant neoplasms in Taiw...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methodologies, including Global Moran’s I and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statistic (LISA), were used to describe and map spatial clusters of 13 leading malignant neoplasms in Taiwan. A logistic regression fit model was also used to identify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over time. Two time periods (1995-1998 and 2005-2008) were compared in an attempt to formulate common spatio-temporal risks. Spatial cluster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using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We found a significan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between the leading malignant neoplasms and well-documented spatial risk factors. For instance, in Taiwan, cancer of the oral cavity in males was found to be clustered in locations in central Taiwan, with distinc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ime periods. Stomach cancer morbidity clustered in aboriginal townships, where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s high and even quite marke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ime periods were found. A method which combines LISA statistic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space-time patterns with discontinuous data. Spatio-temporal mapping comparison helps to clarify issues such as the spatial aspects of both two time periods for leading malignant neoplasms. This helps planners to assess spatio-temporal risk factors, and to ascertain what would be the most advantageous types of health care policies for th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These issues can greatly affect the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and also provide a clear outline for helping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esults in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Global Moran’s I Statistic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Statistic Logistic Regression Malignant NEOPLASM TAIWAN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seasonal influenza transmission among 11 climate zones in Chinese mainland
3
作者 Xiaohan Si Liping Wang +1 位作者 Kerrie Mengersen Wenbiao Hu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7-41,共15页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provided some evidenc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e seasonal influenza transmission patterns varying across regions and latitudes. However, research on seasonal influenza activities ...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provided some evidenc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e seasonal influenza transmission patterns varying across regions and latitudes. However, research on seasonal influenza activities based on climate zones are still in lack. This study aims to utilize the ecological-based Koppen Geiger climate zon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compar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influenza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an early warning system.Methods Weekly influenza cases number from 2014 to 2019 at the county and city level were sourced from China National Notifiabl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Information System. Epidemic temporal indices, time series seasonality decomposition, spatial modelling theories including Moran’s/ and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were appli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influenza transmission.Results All climate zones had peaks in Winter-Spring season. Arid, desert, cold (BWk) showed up the first peak. Only Tropical, savannah (Aw) and Temperate, dry winter with hot summer (Cwa) zones had unique summer peak. Temperate, no dry season and hot summer (Cfa) zone had highest average incidence rate (IR) at 1.047/100,000. The Global Moran’s/ showed that average IR had significant clustered trend (z = 53.69,P < 0.001), with local Moran’s/ identified high-high cluster in Cfa and Cwa. IR differed among three age groups between climate zones (0-14 years old:F = 26.80,P < 0.001;15-64 years old:F = 25.04,P < 0.001;Above 65 years old:F = 5.27,P < 0.001). Age group 0-14 years had highest average IR in Cwa and Cfa (IR= 6.23 and 6.21) with unique dual peaks in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 showed by seasonality decomposition.Conclusions Seasonal influenza exhibited distinct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Seasonal influenza primarily emerged in BWk, subsequently in Cfa and Cwa. Cfa, Cwa and BSk pose high risk for seasonal influenza epidemics. The research finds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seasonal influenza early warning system based on climate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influenza Koppen Geiger climate zones classification system Chinese mainland Seasonality decomposition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
原文传递
利用探索式空间数据解析北京城市空间经济发展模式 被引量:38
4
作者 杨振山 蔡建明 高晓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45-955,共11页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是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基本内容之一。利用其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根据1949-2004年企业登记就业数据在邮政区尺度上对北京市1949年以来城市空间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基于空间邻近矩阵和不同距离矩阵的Global Moran... 城市经济空间结构是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基本内容之一。利用其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根据1949-2004年企业登记就业数据在邮政区尺度上对北京市1949年以来城市空间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基于空间邻近矩阵和不同距离矩阵的Global Moran'sI和Local Moran'sI都表明解放后市区并没有明显的经济集聚,50多年来空间经济发展模式几乎都是以市区为核心集聚式发展;尽管郊区一些重要乡镇呈现出发展势头,但几乎没有和周边地区形成互动关系,而是和市中心或其它地区保持较强的联系。分析还表明,北京地区经济的空间相互作用在计划经济时代大体在60km以内,市场经济时代(1983-2002年)提高到75km。北京经济空间模式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①1957-1982年,中心集中发展;②1983-1987年,沿京津廊道空间组织;③1988-1992年,北部为主的城市中心发展;④1993-1997年,城市中心集中扩张模式;⑤1998-2002年,城市中心填充发展;⑥2002-2004年,出现了城市空心化结构态势,空间经济组织面临新一轮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经济 空间统计 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 局部空间关联性指标 北京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法的广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 被引量:120
5
作者 曾庆泳 陈忠暖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8-561,574,共5页
选取广东省各地市1990年、1995年和2000—2004年7个年份的人均GDP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各地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结果表明其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经济发展区... 选取广东省各地市1990年、1995年和2000—2004年7个年份的人均GDP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经济发展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各地市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结果表明其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正在逐年增大,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最后通过对各研究年份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方法 空间自相关 空间联系局域指标 广东
下载PDF
基于密度聚类技术的电力系统用电量异常分析算法 被引量:64
6
作者 田力 向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70,共7页
如何科学、准确地识别异常用电量对于改善电力系统用电管理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密度聚类技术的电力系统用电量异常分析算法。该算法通过基于密度的聚类技术和局部离群点要素给出异常用电波动区间的离群度,利用关联分析法构造关... 如何科学、准确地识别异常用电量对于改善电力系统用电管理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密度聚类技术的电力系统用电量异常分析算法。该算法通过基于密度的聚类技术和局部离群点要素给出异常用电波动区间的离群度,利用关联分析法构造关联规则,同时给出其关联规则支持度,并结合当前用电量综合分析获取异常用电得分。最后以异常用电百分比实现用电量信息异常情况的快速、可靠分析。仿真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异常分析算法能够高效识别用电信息异常数据,从而提高用电量异常分析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电量异常分析 密度聚类 局部离群点要素 关联分析
下载PDF
局部空间统计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斐 陈秀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55,共5页
局部空间关联模式的识别与检验是城市-区域性空间数据分析的重要方面之一,需要采用一些局部空间统计指标识别潜在的显著性局部空间关联。本文在概述局部空间统计的基础上,基于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结合,举例说明了局部... 局部空间关联模式的识别与检验是城市-区域性空间数据分析的重要方面之一,需要采用一些局部空间统计指标识别潜在的显著性局部空间关联。本文在概述局部空间统计的基础上,基于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分析与区域经济研究的结合,举例说明了局部空间统计在识别与确定经济区之间潜在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方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空间统计 空间关联 局部空间经济关联模式
下载PDF
上海市建设用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高魏 《上海国土资源》 2013年第3期11-15,20,共6页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上海市镇域2009年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上海镇域的建设用地面积、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说明传统计量分析低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上海市镇域2009年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上海镇域的建设用地面积、GDP、固定资产投资额、总人口和城市化率都有显著的空间相关特征,说明传统计量分析低估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增长的作用,也忽略了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邻近区域的建设用地的增长的"溢出效应",忽略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的传统估计模型已不再适用,须考虑引入空间变量对传统模型进行修正。空间误差模型检验表明,建设用地扩张主要受GDP和人口增长的驱动,其中总人口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建设用地规模影响甚微。因此,合理把握人口增长节奏,促进农村建设用地集约水平提高,是当前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经济社会发展 计量经济学 空间联系 自相关指数 空间误差模型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金光 毛军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9,共11页
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数据,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空间关联关系,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 文章基于2000~2014年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数据,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出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空间关联关系,并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中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格局,呈现出复杂的、多线程的网络结构,形成了净溢出板块、经纪人板块、双向溢出板块、净受益板块分布状态,不同省份在网络结构中分别扮演着"引导"角色、"桥梁"角色、内部和外部双向"引导"角色以及"跟随"角色;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联动关系受区域间财政收入分权程度差异、税收收入差异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加强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的治理,可考虑在优化财政体制环境的同时,实施定向的、梯度推进的区域协同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关联 QAP
下载PDF
基于像元尺度耕地质量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基本农田划定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彦文 刘成武 +1 位作者 何宗宜 周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0-268,319,共10页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耕地质量是保护区位置选择的重要依据。以湖北省嘉鱼县为例,引入植被指数信息,完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分别...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耕地质量是保护区位置选择的重要依据。以湖北省嘉鱼县为例,引入植被指数信息,完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分别对基于耕地质量与莫兰指数的基本农田逐像元补划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嘉鱼县耕地综合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全域和耕地范围的局部自相关系数分别为0. 864 5和0. 991 6;基于耕地质量和莫兰指数的划定结果在空间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均优先将空间上呈HH型聚集的99. 97%的像元划入了基本农田保护区;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可以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局部空间自相关 像元尺度 基本农田 嘉鱼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镇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条件及发展模式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李义龙 廖和平 +1 位作者 张亚飞 张茜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9,共10页
为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通过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古路镇耕地进行分析评价,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并根据各项目区主要发展障碍明确... 为了解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地块为评价单元,通过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测度、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古路镇耕地进行分析评价,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并根据各项目区主要发展障碍明确项目建设模式及方向.研究表明:(1)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指数介于0.261 8~0.798 6之间,空间稳定性指数介于0.439 7~0.999 9之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空间稳定耦合协调度较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空间稳定性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在空间上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2)古路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划分为优先划定区、重点建设区、后备调控区和生态缓冲区等4个总体分区和19个详细分区,依据资源禀赋确定产业兴旺—集约高效、提质增效—产业培育、补齐短板—整合资源、生态宜居—环境整治等4个发展模式;(3)古路镇耕地资源总体上呈现"西优东劣""南退北稳"的空间格局,应充分发挥耕地资源优势,重视生态保护;(4)现行规划中古路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位于优先划定区和重点建设区,布局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 耦合协调度 局部空间自相关 障碍度模型
下载PDF
地方隐性债务的空间关联与协同治理研究
12
作者 欧阳胜银 魏志洪 蔡美玲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32,共12页
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识别2012—2022年我国地方隐性债务的空间关联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QAP方法分析地方隐性债务空间网络的关联特征、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方隐性债务呈现关联程度高、稳健性强和等级森严的空间关... 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识别2012—2022年我国地方隐性债务的空间关联关系,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QAP方法分析地方隐性债务空间网络的关联特征、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地方隐性债务呈现关联程度高、稳健性强和等级森严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可分为主受益板块、双向溢出板块、净溢出板块和经纪人板块4个板块,且4个板块之间相互影响;地理位置邻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镇化水平差异以及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影响地方隐性债务空间关联网络的重要因素。据此,各地区要根据自身债务特点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隐性债务治理政策,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制定跨区域的隐性债务协同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隐性债务风险甚至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隐性债务 空间关联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区域协同治理 QAP回归方法
下载PDF
2003~2013年中国湿地变化的空间格局与关联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周婷 马姣娇 徐颂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96-2504,共9页
以全国两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可视化平台,采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国湿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揭示湿地变化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湿地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和分区特征,总湿地椭圆中心向正西方向移动,... 以全国两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可视化平台,采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中国湿地变化的空间格局,揭示湿地变化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湿地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和分区特征,总湿地椭圆中心向正西方向移动,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空间分异程度在增加;②人工湿地变化不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然湿地变化则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表现出空间集聚状态,并产生了1个热点集聚区分布于青海、西藏和四川,1个独立热点区分布在内蒙古和1个冷点区分布在河南.Moran’s I统计表明自然湿地变化表现出空间变化上的连续性,人工湿地变化表现为空间随机性;③自然湿地保护效果表现出湿地保护高效区、低效区和不稳定区三大类分级特征,可细分为5小类.Moran统计能有效识别自然湿地变化的空间关联性,划定湿地保护效果,从而有利于明确湿地保护的地区差距,为系统制定湿地保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也为湿地保护效果评定研究提供新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变化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局部空间自相关(LISA)
原文传递
基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时空数据融合 被引量:5
14
作者 康峻 王力 +2 位作者 牛铮 高帅 邬明权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6-1181,共6页
由于受到16d重访周期与云等对数据质量的影响,具有时间与空间连续性的Landsat 8OLI观测数据难以直接获取。考虑地物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STARFM模型改进的局部自相关时空数据融合模型(LASTARFM),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 由于受到16d重访周期与云等对数据质量的影响,具有时间与空间连续性的Landsat 8OLI观测数据难以直接获取。考虑地物分布的空间自相关性,提出一种基于STARFM模型改进的局部自相关时空数据融合模型(LASTARFM),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8OLI数据和MODIS数据的红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进行融合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LASTARFM模型得到的融合影像,与真实影像NDVI相关系数达到0.92;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性低的区域比STARFM模型影像反映出更多地物细节,具有更高的融合精度;在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与真实影像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LANDSAT MODIS 时空数据融合 STARFM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萝北县耕地保护分区 被引量:40
15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2 位作者 邹朝晖 周浩 张旭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71-1882,共12页
本文通过结合耕地面积与距离修正反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首次构建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的信息准则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运用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萝北县不同类... 本文通过结合耕地面积与距离修正反距离空间权重矩阵,首次构建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的信息准则验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以耕地质量指数为空间变量,运用改进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萝北县不同类型耕地质量的空间聚集特征及空间关联结果,并据此提出详细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验证了改进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不同类型耕地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相似的集聚性规律。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多以带状或片区形式出现,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HL和LH型)无明显集中区域,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3)将耕地保护划分为核心保护区、重点改良区、适度保护区和综合改良区4个一级类和11个二级类,并分别从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水平和产出效益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指数 空间权重矩阵 局部空间自相关 耕地保护分区 萝北县
原文传递
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空间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真晖 卢冉 +2 位作者 戚艳波 郭卉 林燕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分析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云南省疫情防治措施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基于全云南省通过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和云南省... 目的分析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云南省疫情防治措施和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2020年1月23日至2月22日期间,基于全云南省通过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和云南省统计局统计的云南省常驻人口信息,导入GeoDa1.14.0和Mapinfo15.0软件,进行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描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全省16州(市)除迪庆州和怒江州无病例报告外,其他14个州(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确诊报告数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和旅游业较发达地区,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先急剧升高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发病率全局的空间自相关无统计学差异,但局部有一定的聚集,局部地区聚集情况仅出现在疫情较早期,疫情早期存在3个L-L聚集区(德宏州、版纳州和昭通市),1个H-L区(昆明市),4个L-H区(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州和红河州),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聚集情况逐渐消失。结论目前疫情可防可控,无空间聚集性,但是在疫情完全扑灭前,仍然需要我们提高警觉性,科学防控,避免疫情的再燃和空间的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空分析 空间自相关
原文传递
2012-2016年云南省129县(区)梅毒疫情空间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真晖 郑尔达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6-671,共6页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129个县(区)梅毒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云南省129个县(区)网络报告的梅毒疫情数据和人口信息,导入Geo Da0.95i和Mapinfo7.8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疫情描述,确定梅毒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2... 目的分析2012-2016年云南省129个县(区)梅毒疫情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基于云南省129个县(区)网络报告的梅毒疫情数据和人口信息,导入Geo Da0.95i和Mapinfo7.8软件,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疫情描述,确定梅毒时空热点区域。结果 2012-2016年云南省报告的梅毒总病例数为63 798例,年发病率为27.23/10万。5年云南省梅毒病例空间均呈明显聚集性分布。各年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提示,2012-2013年昆明市、红河州处于(高,高)区域,并且这些区域附近出现(低,高)区域,2014年开始出现两个新的(高,高)区域,分别是西双版纳州和昭通市,且自2014年开始昆明市、文山州、红河州和西双版纳州的(高,高)区域逐渐缩小,昭通市(高,高)区域持续存在。结论云南省梅毒发病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通过分析各聚集区的演变规律,将为云南省制定梅毒防控策略和评价防控措施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时空分析 空间自相关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