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苍梧县采茶戏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欧如燕 吴春燕 覃永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苍梧县采茶戏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民族文化底蕴。对采茶戏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为解决当前苍梧县采茶戏市场萎缩、人才断层等困境,应充分挖掘采茶戏价值,茶戏结合,促进学术交流,加大传承人培... 苍梧县采茶戏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民族文化底蕴。对采茶戏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抓手。为解决当前苍梧县采茶戏市场萎缩、人才断层等困境,应充分挖掘采茶戏价值,茶戏结合,促进学术交流,加大传承人培养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苍梧县六堡茶资源,实现农文旅结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强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方戏剧文化 采茶戏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安康地方现代剧的教化意义及其实现
2
作者 崔德全 《商洛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9-44,共6页
安康地方现代剧有着较大的教化意义,其教化意义的实现,离不开剧中的情节设置和结局安排。突转和发现是安康地方现代剧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突转使人物由顺境走向逆境,并借此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怜悯、惊慌和恐惧。发现,是剧中人物对某种价... 安康地方现代剧有着较大的教化意义,其教化意义的实现,离不开剧中的情节设置和结局安排。突转和发现是安康地方现代剧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突转使人物由顺境走向逆境,并借此引起读者或观众的怜悯、惊慌和恐惧。发现,是剧中人物对某种价值观或人物身份、人际关系的重新认识,是剧中人物摆脱苦难的契机,也是让读者或观众心灵放松的契机。团圆,即戏剧大团圆的结局,是剧中人物最佳的生命状态,同时也可使读者或观众在悲痛、恐惧之后,重拾生活的信心,重燃生活的希望和勇气。突转、发现与团圆共同起作用,共同促成了安康地方现代剧之教化作用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康 地方戏 现代剧 教化
下载PDF
乡土审美的变奏:21世纪中原剧作家现代戏创作的群体特征
3
作者 陈晶晶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8-61,共4页
河南戏曲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中原剧作家群现代戏创作成就显著,彰显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在艺术观念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为己任,同时追求古典向现代的观念转型,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力图开掘出更深层次的... 河南戏曲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中原剧作家群现代戏创作成就显著,彰显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在艺术观念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为己任,同时追求古典向现代的观念转型,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力图开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精神品格上,将时代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洋溢着浓郁的主体精神,以精神的现代化来深入描写人的现代化;在舞台艺术上,从追求生活真实转向吸收传统梆子戏特质,强化本土剧种特色,传统戏曲美学原则得以复归和突破,重新步入了戏曲化的实践路径,重塑了多元形态的审美品格。21世纪中原剧作家的现代戏创作在中国戏曲现代戏发展中具有示范意义,未来应提炼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样式,以促进河南戏曲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剧作家群 现代戏创作 乡土审美 豫剧
下载PDF
情节嬗变、主旨偏移与时代烙印:《祝福》戏剧改编论析
4
作者 苏冉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4-80,共7页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 鲁迅短篇小说《祝福》曾多次被改编成各类戏曲作品并广泛传播,但学界对其进行分析的文章却并不多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越剧《祥林嫂》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祝福》戏剧改编作品,能窥见鲁迅小说《祝福》在进行戏剧改编时出现的情节嬗变、主题偏移及时代烙印等现象,这为鲁迅小说的改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改编 越剧《祥林嫂》 《祝福》改编
下载PDF
民间祭祀戏剧的仪式化悖论及其反思——广昌孟戏的田野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平锋 谭文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4期82-88,共7页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社区认同和地方...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社区认同和地方认同。另一方面,仪式化与程式化的展演结构又使其陷入内卷化和固化境地,成为束缚其发展的桎梏。因此,在重要的节庆及世俗仪式场合拓展孟戏表演空间,可拓展孟戏传承路径,以赢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或许是广昌孟戏打破其仪式化悖论,进而走出内卷化困境的一条出路。广昌孟戏的个案研究,亦可为处于类似困境的其他祭祀戏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戏 仪式化悖论 地方戏曲 祭祀戏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资源推广有效途径探究——以湖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敏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67,共4页
地方戏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保护并推广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湖南,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湖南图书馆自主建设了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并与戏剧界、教育界... 地方戏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保护并推广地方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湖南,为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湖南图书馆自主建设了湖南地方戏剧资源库,并与戏剧界、教育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地方戏剧知识进校园活动,为推动地方戏剧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地方戏剧 推广 传承 戏剧进校园
下载PDF
贵州德江傩戏剧目透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宁殿弼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7-52,共6页
傩戏葆有诸多其初始原生态的宗教文化色彩,但其晚近所撷取的题材内容多属反映底层庶众的世俗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和地方性,更突出娱乐性。尽管它的思想义蕴还不够厚重,栖居主流文化的边缘,在艺术形... 傩戏葆有诸多其初始原生态的宗教文化色彩,但其晚近所撷取的题材内容多属反映底层庶众的世俗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民间性、民俗性和地方性,更突出娱乐性。尽管它的思想义蕴还不够厚重,栖居主流文化的边缘,在艺术形式上亦不够圆熟,不无粗糙,但它的喜剧艺术基质已臻成熟,且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品位。傩戏确已秉具了戏剧的基本要素,类似于折子戏、独幕剧、戏剧小品、微型戏剧。名之曰“民间地方小戏”或“小型地方戏”是比较允当的称谓,视之为独立的“另类”戏剧艺术品种样式亦无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戏 正戏 插戏 喜剧 地方小戏 戏剧 透析 贵州 艺术形式 社会生活 文化色彩 主流文化 艺术品位 民族性
下载PDF
“南戏”名称考略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顺平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24-30,共7页
“南戏”之称始于元。对“南戏”在产生流传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名称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考证。综述评判诸家之说,重新归纳“南戏”的定义。
关键词 南戏 戏文 温州(永嘉)杂剧 传奇
下载PDF
湖南地方戏曲生存现状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跃忠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湖南戏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1980年代后期以来便每况愈下,其生存现状颇为困窘,不少剧种只有1-2个国营或集体制剧团或民间业余剧团在支撑,大多数剧团名存实亡;演出市场不断萎缩;演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没有新的观众群出现。产生、形成... 湖南戏曲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1980年代后期以来便每况愈下,其生存现状颇为困窘,不少剧种只有1-2个国营或集体制剧团或民间业余剧团在支撑,大多数剧团名存实亡;演出市场不断萎缩;演员年龄老化,后继乏人;没有新的观众群出现。产生、形成、发展于农耕文明的戏曲难以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是湖南戏曲衰落的根本原因;此外,城镇化运动的兴起,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冲击也加剧了湖南戏曲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方戏 生存现状 湘剧 花鼓戏 祁剧
下载PDF
宋元五大南戏在近代地方戏中的流传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为民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等五大南戏,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近代随着各种地方戏的兴起,五大南戏便成为各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民间艺人在故事情节、表演形式上,都对其作了丰富与改善,使得这五...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等五大南戏,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的经典之作,近代随着各种地方戏的兴起,五大南戏便成为各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民间艺人在故事情节、表演形式上,都对其作了丰富与改善,使得这五大经典剧目能在近代的戏曲舞台上继续流传,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南戏 地方戏 故事情节 曲体
下载PDF
文化产业视域下广西传统地方戏剧的发展策略——以邕剧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漆亚莉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9-63,共5页
目前,以邕剧为代表的广西传统地方戏剧发展不容乐观,少数剧种甚至陷入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本文论述了在现代文化产业视域下民间艺术产业开发理论和实践,为广西传统地方戏剧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可资参考的策略,以促进广西传统地方戏剧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地方戏剧 邕剧 发展策略
下载PDF
广西平南牛歌戏的内容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易萍 陈金燕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平南牛歌戏作为广西地方戏剧的一种,近年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出现繁荣景象。其中必有其存在价值及意义。作为一种地方乡土戏剧,它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本文试从资料收集入手,整理出平南牛歌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各方面的特点,并以之作为... 平南牛歌戏作为广西地方戏剧的一种,近年来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出现繁荣景象。其中必有其存在价值及意义。作为一种地方乡土戏剧,它有其自身的内容和特点。本文试从资料收集入手,整理出平南牛歌戏的具体内容及其各方面的特点,并以之作为广西地方戏剧文化材料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南牛歌戏 采茶戏 地方戏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闽剧的发展及其传承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铁龙 《长春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1001-1004,共4页
闽剧是目前福州地区现存的惟一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研究认为闽剧是福州特有的地方传统戏曲,其在福州这片沃土上产生、融合、发展、兴盛,而且伴随着福州人不断向海外移民,闽剧也随之漂洋过... 闽剧是目前福州地区现存的惟一一种以福州方言进行表演的地方戏剧,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瑰宝。研究认为闽剧是福州特有的地方传统戏曲,其在福州这片沃土上产生、融合、发展、兴盛,而且伴随着福州人不断向海外移民,闽剧也随之漂洋过海,在海内外唱响,成为联络海内外福州乡亲的重要文化载体。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梳理闽剧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闽剧 传承发展 地方戏剧艺术
下载PDF
乡土祭祀戏剧及其保护——以白字戏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詹双晖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22-26,92,共5页
乡土祭祀戏剧是指以祭祀演剧为主体的各类乡土戏剧,宋元以来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戏剧样式与形制,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群。经过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后期的政治改造运动以及90年代以来现代流行文化、外来文化冲击,包括白字戏在内的少数乡... 乡土祭祀戏剧是指以祭祀演剧为主体的各类乡土戏剧,宋元以来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戏剧样式与形制,拥有最广大的观众群。经过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后期的政治改造运动以及90年代以来现代流行文化、外来文化冲击,包括白字戏在内的少数乡土祭祀戏剧的遗存也已处于濒危状态。保护这些蕴藏丰富信息的戏剧活化石不仅对于中国戏剧的学术研究,而且对于保存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多元文化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祭祀戏剧 白字戏 活化石 保护
下载PDF
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云南壮剧音乐初探(之一) 被引量:10
15
作者 许六军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 在全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有些剧种是单声腔剧种,有些剧种是多声腔剧种。云南壮剧既有在本土民间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山乐西土戏的〔乐西戏调〕和富宁土戏的〔哎依呀〕腔调、〔哎的呶〕腔调,同时又有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广南北路沙戏的〔沙调〕、富宁土戏的〔乖嗨咧〕腔调、〔依嗬嗨〕腔调以及散用在富宁土戏和广南沙戏音乐中的〔皮黄腔调〕,因此,云南壮剧是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云南壮剧 本土腔 多声腔
下载PDF
地方戏曲的社会认同度与审美接受研究——以安徽庐剧、黄梅戏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6-79,共4页
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民间戏曲在当下要实现艺术传承和繁荣发展,就必须重视如何提升其社会认同度的问题。因为,社会认同度越高,其审美接受程度也就越高。当前社会风尚、文化潮流和社会心理向度与大众的艺术认同度及审美接受存在密切关系... 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的民间戏曲在当下要实现艺术传承和繁荣发展,就必须重视如何提升其社会认同度的问题。因为,社会认同度越高,其审美接受程度也就越高。当前社会风尚、文化潮流和社会心理向度与大众的艺术认同度及审美接受存在密切关系,地方戏曲的传承者应重视这种关系,并去应对大众艺术认同度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戏曲 认同度 审美接受 庐剧 黄梅戏
下载PDF
鲁迅与戏
17
作者 张向东 刘永睿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23-26,共4页
鲁迅成年以后对戏剧(尤其是中国旧戏)的态度的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既是五四文学革命后整体文学观念的更迭使然,同时也与鲁迅童年对绍兴地方戏的狂欢记忆和早年形成的文艺之本质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的艺术观有关。
关键词 鲁迅 京戏 绍兴地方戏 外国戏
下载PDF
西方戏剧改编为戏曲所表现出的中国本土化现象
18
作者 黄向苗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7-89,共3页
将西方戏剧改编为戏曲,在上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在中国戏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改编过程中,出现了剧目结构、故事设置的时代背景、人物设置以及舞台表现手段的本土化现象。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地探索,才能创作出新时... 将西方戏剧改编为戏曲,在上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在中国戏曲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改编过程中,出现了剧目结构、故事设置的时代背景、人物设置以及舞台表现手段的本土化现象。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认真地探索,才能创作出新时期既能让中国传统戏曲观众接受和喜爱,也能让外国观众欣赏和赞扬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戏剧 戏曲 改编 本土化
下载PDF
近代广西赌博之风与唱赌戏之习论略
19
作者 石艺 《河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8-23,共6页
清末民初广西就赌抽饷的政策导致广西赌博与唱赌戏之风大盛。兴盛的唱赌戏之风虽提供了较多的演剧机会,有助于广西地方戏曲的发展,但赌博的合法性改变了以往赌戏中"赌"依附于"戏"的关系,使"戏"依附于&qu... 清末民初广西就赌抽饷的政策导致广西赌博与唱赌戏之风大盛。兴盛的唱赌戏之风虽提供了较多的演剧机会,有助于广西地方戏曲的发展,但赌博的合法性改变了以往赌戏中"赌"依附于"戏"的关系,使"戏"依附于"赌",从而给广西地方戏曲的发展带来较大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赌博 地方戏 陆荣廷 邕剧
下载PDF
“引俗入雅”——雅、俗文化对流中的唐英戏曲创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婷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6-20,共5页
清乾隆年间爆发的“花雅之争”是俗文化在戏曲领域的开端。唐英就是这一时期积极向“花部”学习的昆曲作家代表,他试图采用“引俗入雅”的方式改造昆曲。“引俗入雅”的戏曲创作观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清乾隆年间爆发的“花雅之争”是俗文化在戏曲领域的开端。唐英就是这一时期积极向“花部”学习的昆曲作家代表,他试图采用“引俗入雅”的方式改造昆曲。“引俗入雅”的戏曲创作观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对中国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雅俗文化对流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唐英作品中的俗语运用,丑、净角比例增加的现象进行分析,指出了唐英在戏曲俗化过程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英 花雅之争 京剧 昆曲 地方戏 昆曲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