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oes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nd Its Records of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被引量:1
1
作者 LEI Xiangyi YUE Le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20-431,共12页
: The Fengzhou loess section is very typical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The section, which is about 82 m thick and underlain by Neogene red clays, consists of 33 layers of loess and 33 layers of palaeosol. It covers th... : The Fengzhou loess section is very typical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The section, which is about 82 m thick and underlain by Neogene red clays, consists of 33 layers of loess and 33 layers of palaeosol. It covers the Brunhes normal polarity zone and Matuyama reversed polarity zone, and the B / M boundary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part of loess layer 8 (L8). The loess of the Matuyama reversed polarity zone records the Jaramillo, Olduvai and Reunion normal polarity subchron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Matuyama reversed polarity zone and Gauss normal polarity zone (M / Ga) appears on the lithological boundary between loess and Neogene red clays. Loess accumulation in the Fengzhou section started before 2.48 Ma B.P. Based on the stratigraphical structure,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urve of the Fengzhou loess section, the palaeoclimatic changes during the last 2.48 M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are subdivided into 66 cold-dry and warm-humid stages, equivalent to 33 climatic cycles. The above climatic fluctuations agree very well with those of the oxygen isotopic records from deep—sea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mountains loes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
下载PDF
Magnetic property of loess strata recorded by Kansu profile in Tianshan Mountains 被引量:3
2
作者 Jia JIA XianBin LIU +2 位作者 DunSheng XIA HaiTao WEI Bo W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1年第3期191-198,共8页
Kansu (KS) profile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Yili basin, western Xinjiang, where typical loess sediments are distributed. The mag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IRM, SIRM SOFT, and M) and grain size in the KS profile we... Kansu (KS) profile is located in the east of Yili basin, western Xinjiang, where typical loess sediments are distributed. The mag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IRM, SIRM SOFT, and M) and grain size in the KS profile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gnetic property of KS loess is dominated by ferrimagnetic minerals, such as magnetite and maghemite. Antiferromagnetic and superparamagnetic minerals also exist in the profile, but had less impact 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typical loess sediments of the central Loess Plateau in China, the strata of Kansu profile contained more magnetic minerals and hard magnetic minerals. The analysis of grain size for magnetic mineral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loess and paleosol were respectively dominated by PSD/MD and coarse SSD magnetite.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contents of magnetic minerals in loess and paleosol sequences in Kansu profile were similar, but the proportion of fine grained magnetite and soft magnetic minerals were varying, which implie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lu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intensity of ped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sediment magnetic properties PEDOGENESIS Kansu profile Tianshan mountains
下载PD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RENOVATING PLAN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LIUPANSHAN MOUNTAINOUS AREA IN NINGXIA
3
作者 Chen Jisen Ningxi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Yinchuan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3年第Z1期480-483,共4页
1.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Liupanshan mountainous area in Ningxia The landuse structure in the studied region was very irrational in 1970s, the propor-tions covered by farming, forestry and ... 1.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Liupanshan mountainous area in Ningxia The landuse structure in the studied region was very irrational in 1970s, the propor-tions covered by farming, forestry and animal husbandry are separately 50.91%, 6.32% and33.3%. Since 1980s, the farmland has been returned back to forestry and pasture so th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oess PLATEAU Liupanshan mountainS Environmental Qulity
下载PDF
陕北黄土区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敏 高铭雨 +4 位作者 郑恩 王俊 陈慕昊 冯淑 张永旺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以八年生矮化红富士果树为试材,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法,对陕西省延安地区苹果园0~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与温度及相应气象要素进行连续1年的定位观测分析,对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和... 以八年生矮化红富士果树为试材,采用野外定位观测法,对陕西省延安地区苹果园0~10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分与温度及相应气象要素进行连续1年的定位观测分析,对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土壤水分的主导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观测期土壤墒情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水分快速消耗期(4—6月)、水分恢复期(7—10月)、稳定期(11—次年3月);土壤体积含水量由浅到深呈先增后减、稳定性增强、垂直变化季节差异显著等特点;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中土壤温度及电导率所占比重较大,第二主成分中大气温度和湿度指标权系数的绝对值在所有主成分指标系数中是最大的,降雨量是第三主成分中标权系数最大的;研究区降雨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生长季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3.5%,不同月份、深度的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水分与大气温度、电导率降雨量、相对湿度、降雨量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风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该研究揭示了山地苹果园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果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山地果园 土壤水分 降雨量
下载PDF
近30年来黄土高原山洪灾害风险时空变化及成因
5
作者 孙珑 江曦 +1 位作者 韩剑桥 刘仪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1-247,257,共8页
[目的]揭示近30年黄土高原山洪灾害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黄土高原山洪灾害宏观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降雨、植被覆盖、人口密度等数据建立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体系,集成GIS和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在绘制各驱... [目的]揭示近30年黄土高原山洪灾害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为黄土高原山洪灾害宏观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降雨、植被覆盖、人口密度等数据建立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体系,集成GIS和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在绘制各驱动因子风险分布图的基础上,综合评估了黄土高原1990年和2020年的山洪灾害风险。[结果](1)黄土高原山洪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这些区域具有降雨强度大、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耕地面积大等特点。(2)1990—2020年期间,黄土高原总体山洪灾害风险增加,表现为风险高的区域在原来的基础上向其四周拓展,其中山西省东南部、青海省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最为明显。[结论]近30年来,增加的降雨强度、人口密度和GDP是山洪灾害风险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需要持续加强对极端降雨引发山洪灾害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风险评估 时空变化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山西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技术研究
6
作者 刘小鹏 《园艺与种苗》 CAS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为了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实施对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的全方位改造,加强荒山造林技术应用,攻克黄土丘陵区造林难题,对山西省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工作开展状况进行研究、整理和分析,阐述了山西省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前期规... 为了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实施对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的全方位改造,加强荒山造林技术应用,攻克黄土丘陵区造林难题,对山西省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工作开展状况进行研究、整理和分析,阐述了山西省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前期规划、整地、造林、抚育管理、日常养护等多个环节提出黄土丘陵区荒山造林技术应用优化策略,以重塑黄土丘陵区绿色生态,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目标实现,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荒山造林技术 应用研究
下载PDF
积石山M_(S)6.2级地震诱发的黄土滑坡对山地光伏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王海兵 张效广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0期132-135,共4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研究区距震中约32km,本次地震对研究区影响烈度达Ⅵ度,引发了较多滑坡,对研究区内的山地光伏电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对研究区地震诱发的滑坡发育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此类灾害...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研究区距震中约32km,本次地震对研究区影响烈度达Ⅵ度,引发了较多滑坡,对研究区内的山地光伏电站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本文对研究区地震诱发的滑坡发育机理进行了分析,为此类灾害风险预防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并在结论中得到了评估和减轻此类地质灾害风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积石山地震 滑坡 变形特征 发育机理 山地光伏
下载PDF
佳芦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实践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尧 张茂省 +2 位作者 陈华军 魏欣 郭迟辉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1-128,共8页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突出水资源涵养和科学利用措施,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流域划分为8个修复单元,实施13类工程措施,部署4个子项目,形成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体系,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开展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有助于控制佳芦河流域及沿岸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工矿与城镇水污染凸显、历史遗留矿山、农用地质量较低、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较弱等问题,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状况和减少入黄泥沙,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对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修复 黄土高原 山水林田湖草沙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佳芦河流域
下载PDF
神东矿区黄土山砂基膏体充填材料试验
9
作者 李思恒 吴锐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8期237-240,共4页
西北地区黄土和沙漠山砂分布广泛,为降低充填成本,探究了采用黄土山砂为膏体充填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土山砂基膏体在水泥、黄土、山砂质量比分别为1∶1∶10、1∶2∶10、1∶1∶20、1∶2∶20情况下对应的适宜膏体质量浓度分别为84.5... 西北地区黄土和沙漠山砂分布广泛,为降低充填成本,探究了采用黄土山砂为膏体充填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黄土山砂基膏体在水泥、黄土、山砂质量比分别为1∶1∶10、1∶2∶10、1∶1∶20、1∶2∶20情况下对应的适宜膏体质量浓度分别为84.5%、83.5%、82.0%、83.5%;J85型速凝剂是促进黄土山砂基膏体快凝的理想速凝剂;黄土、山砂作为膏体充填材料是可行的,黄土可发挥运移介质作用,若需用黄土作为膏体充填料,应注意对用量进行严格限制,且应添加固化剂对黄土进行改性,使其更适用于井下膏体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山砂基膏体 流动性能 速凝特性
下载PDF
沿黄土石山区几种针叶树造林生长情况研究
10
作者 张锡唐 石长春 +2 位作者 高荣 马存平 史社强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10-12,20,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沿黄土石山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在府谷县郝家寨村进行彰武松、班克松、长白落叶松、油松、侧柏等5个树种的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存活率及相关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除长白落叶松存活率极低外,其他树种的存活率均达到70%... 为筛选出适合沿黄土石山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在府谷县郝家寨村进行彰武松、班克松、长白落叶松、油松、侧柏等5个树种的造林试验,调查分析不同树种的存活率及相关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除长白落叶松存活率极低外,其他树种的存活率均达到70%以上,坡中位置彰武松成活率最高(86.47%);株高数据中,彰武松>班克松>油松>侧柏;地径数据中,彰武松>油松>班克松>侧柏;新梢生长数据中,彰武松与班克松相近,均高于油松。无论存活率、株高还是地径,不同树种生长指标均为坡中位置的高于坡上位置。整体而言,彰武松在沿黄土石山区很适合栽植,班克松更适合在沿黄土石山区的坡中位置栽植,油松、侧柏生长也较好,不建议栽植长白落叶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黄土石山区 坡位 存活率 针叶树 生长情况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治理的思路建议
11
作者 王莹 赵军营 +1 位作者 赵通 张德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79-82,共4页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流域20%的年径流量由甘肃段补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切实提升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源涵养补给能力,研究提出以甘南高原、祁连山东麓、黄土高原区和... 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黄河流域20%的年径流量由甘肃段补给,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切实提升黄河流域甘肃段水源涵养补给能力,研究提出以甘南高原、祁连山东麓、黄土高原区和黄河干流区四大生态空间为重点区域,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围绕增强水源涵养补给能力、提高植被阻土拦沙能力、提高黄河两岸生态建设质量,继续实施好现有重大生态工程,谋划一批重点区域生态工程,并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治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源涵养 甘南高原 黄土高原 祁连山
下载PDF
天山黄土区与黄土高原表土磁性特征对比及环境意义 被引量:24
12
作者 郭雪莲 刘秀铭 +4 位作者 吕镔 汤德平 毛学刚 陈家胜 陈晓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54-1862,共9页
本文对黄土高原和天山黄土区表土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了表土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纤铁矿或针铁矿,黄土高原黄土地层中的磁赤铁矿至少有部分属... 本文对黄土高原和天山黄土区表土进行系统的岩石磁学和粒度测试分析,探讨了表土磁性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表土中的强磁性矿物均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弱磁性矿物为赤铁矿和纤铁矿或针铁矿,黄土高原黄土地层中的磁赤铁矿至少有部分属于风积成因.黄土高原表土中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良好的正相关,气候作用是主导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因素.天山表土的磁颗粒比黄土高原粗,以多畴为主.近物源,粗粒度,弱成土(即成壤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小)是天山表土基本特点,并且风力强弱是影响该地区磁化率变化的主要因素.频率磁化率在不同地区显示出与年均降水量较明显正相关关系;而磁化率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表现不同:在黄土高原中部(本研究区)显示正相关;而在伊犁地区表现为反相关.因此应用磁化率解释环境时要注意其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 磁学性质 磁化率 天山黄土区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六盘山西侧山麓剥蚀面的发育与新构造隆升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东 方小敏 +3 位作者 宋友桂 吕连清 李吉均 安芷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2-287,共6页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其周围地貌格局和沉积产生了重大影响。地处高原东北构造边界的六盘山受其影响产生明显的地貌分异 ,造成黄土高原东西两部分巨大的风成沉积差异。最近对位于六盘山西侧陇中盆地东北边缘黄河最高阶地之上的山麓...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其周围地貌格局和沉积产生了重大影响。地处高原东北构造边界的六盘山受其影响产生明显的地貌分异 ,造成黄土高原东西两部分巨大的风成沉积差异。最近对位于六盘山西侧陇中盆地东北边缘黄河最高阶地之上的山麓剥蚀面上的黄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该剥蚀面形成于约 1.8MaBP ,与陇中盆地西南隅的兰州、临夏两地山麓剥蚀面的年龄一致〔1〕,表明在约 1.8MaBP以前六盘山以西普遍遭受剥蚀 ,可能形成一级统一的山麓剥蚀面 ,即所谓的甘肃期准平原 ,并指示在约 1.8MaBP时 ,六盘山和青藏高原曾产生进一步强烈抬升 ,该剥蚀面发育结束 ,黄河出现 ,黄土开始堆积〔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黄土 新构造隆升 山麓剥蚀面 陇中盆地 高原
下载PDF
西昆仑山黄土的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磁化率增强机制 被引量:47
14
作者 昝金波 杨胜利 +3 位作者 方小敏 李香钰 王九一 张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6-53,共8页
成壤过程中形成的细颗粒的软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靠近沙漠边缘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源区对黄土磁化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成壤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 成壤过程中形成的细颗粒的软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近来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地区,尤其是靠近沙漠边缘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源区对黄土磁化率的影响要远大于成壤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典型黄土堆积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日前,我们在西昆仑山北侧钻取了一根长达671m的岩芯,这为研究极端干旱区黄土的岩石磁学性质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文对第一期黄土钻探得到的207m岩芯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昆仑山黄土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针铁矿、赤铁矿;该地区磁化率的变化主要受源区粗颗粒的软磁性矿物含量的影响,成壤作用形成的细颗粒磁性矿物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磁化率、粒度在0.5Ma左右急剧升高和变粗,主要与气候干旱化加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黄土 磁化率 干旱化
下载PDF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汪超 王孝安 +2 位作者 郭华 范玮熠 朱志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91-797,共7页
应用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对子午岭马栏林区的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1个样地共记录草本151种,灌木111种,乔木33种。马栏林区森林植物群落其总体多样性是混交林>纯林... 应用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对子午岭马栏林区的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1个样地共记录草本151种,灌木111种,乔木33种。马栏林区森林植物群落其总体多样性是混交林>纯林>人工林;不同森林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乔木层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较高,灌木层以油松+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白桦林和天然油松林多样性较高;草本层则是人工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林、白桦林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多样性较高。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都较低。物种均匀度乔木层是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刺槐林最低;灌木层各群落的均匀度较为接近;草本层则表现为人工刺槐林均匀度最高,混交林最低。β多样性分析显示人工刺槐林与其它森林群落相异性较大,而辽东栎林、天然油松林和油松+白桦混交林均与油松+辽东栎混交林的相异性较小。研究表明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群落的多样性,建造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应种植混交林取代单一物种的人工纯林,在选择树种时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子午岭 森林群落 物种多样性 相异性
下载PDF
甘肃龙担早第四纪黄土堆积古地磁年代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平 张崧 +1 位作者 韩家懋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6-805,共10页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龙担剖面地处临夏盆地的中央部分,产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化石证据中得出与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同时期的黄土沉积,但是岩性看起来又与中国东部黄土高... 临夏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衔接带上的一个晚新生代断陷盆地。龙担剖面地处临夏盆地的中央部分,产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从化石证据中得出与早更新世午城黄土同时期的黄土沉积,但是岩性看起来又与中国东部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午城黄土有差别。本文基于龙担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古地磁研究、粒度以及磁化率分析,主要对正极性N3的极性归属问题进行阐述,N3对应于Matuyama极性时中下部的Olduvai极性亚时期,建立了该剖面的年代地层序列。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位于Olduvai极性亚时内部,时代为1.77~1.95Ma,从而得出龙担动物群的上化石层年龄为1.9Ma,下化石层位于Reunion极性亚时之下,时代为2.2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担剖面 午城黄土 六盘山 哺乳动物化石
下载PDF
天山北麓典型黄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现彬 赵爽 +4 位作者 温仰磊 柳加波 李冠华 贾佳 夏敦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83-891,共9页
选择天山北麓地区典型风成黄土钟梁剖面进行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麓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伊犁黄土具有相似的常量元素组成,但风化程度明显偏低。在化学风化偏弱的内陆干旱表生环境中,黄土剖面Na元素的活动性强于C... 选择天山北麓地区典型风成黄土钟梁剖面进行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北麓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伊犁黄土具有相似的常量元素组成,但风化程度明显偏低。在化学风化偏弱的内陆干旱表生环境中,黄土剖面Na元素的活动性强于Ca。进一步分析发现,由于研究区碳酸盐的淋溶淀积作用不明显,Rb/Sr等一些在黄土高原地区能较好指示古气候变化的代用指标并不能很好指示天山北麓黄土成壤强度;但不受物源和沉积环境差异影响的化学蚀变指数CIA能够较好的反映天山北麓黄土成壤强度,可作为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古环境重建的气候代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 黄土 地球化学 成壤强度
下载PDF
子午岭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李裕元 郑纪勇 邵明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47-2456,共10页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数量则相对较少,为48种.人工林与天然林空间层次分化明显,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层间藤本植物.从群落结构的空间格局来看,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发育较好,但人工刺槐林的草本层发育较好.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草本层,而天然林乔木层与灌木层也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样性.以天然辽东栎林为参照,群落物种组成相似性的比较结果表明,人工刺槐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较低,其相似性指数Is为19.4,而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的相似性则较高,Is值为43.4,甚至高于天然白桦林33.3与山杨林42.9.因此,相比较而言,油松比刺槐更适合作为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的人工造林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天然林 群落特征 植物多样性 相似性 黄土高原 子午岭
下载PDF
横断山地区的黄土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阳春 柴宗新 +1 位作者 刘淑珍 王明龙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研究了横断山地区的黄土的分布特点和理化特征,根据黄土的热释光测年数据并结合冰期划分,横断山地区的黄土主要开始沉积于大约10 万a 前的晚更新世,要晚于青藏高原冰冻圈的极盛期。
关键词 横断山 黄土 第四纪 古土壤
下载PDF
东秦岭地区黄土堆积的岩石磁学特征及磁化率增强机制探索 被引量:15
20
作者 赵军 鹿化煜 +2 位作者 王晓勇 张红艳 王社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2-1062,共11页
对东秦岭地区洛南盆地的上白川、刘湾和丹江上游的二龙山黄土剖面进行了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黄土和古土壤样品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古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比黄土的多,极少数黄土样品以反铁磁性矿物为主。... 对东秦岭地区洛南盆地的上白川、刘湾和丹江上游的二龙山黄土剖面进行了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黄土和古土壤样品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古土壤中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比黄土的多,极少数黄土样品以反铁磁性矿物为主。亚铁磁性矿物和反铁磁性矿物的含量随成土作用增强而增加,成土作用形成的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包括超顺磁性和单畴(似单畴)颗粒,但以单畴和(或)似单畴为主。古土壤磁化率增强与这些土壤成因的细粒亚铁磁性矿物含量有关,显示出受气候变化控制的特点。东秦岭地区黄土岩石磁学性质与黄土高原地区的相似,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而且三个剖面之间磁化率值整体差别较大。温湿的气候和复杂的山区地形可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黄土堆积 岩石磁学 磁化率 成土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