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ESS IN THE LONGXI BASIN OF GANSU PROVINCE
1
作者 文启忠 郑洪汉 +5 位作者 韩家懋 王俊达 林绍孟 乔玉楼 魏兰英 刁桂仪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1年第4期80-90,共11页
The Nuanquangou loess section in the Longxi Basin has been examined in terms of stratigraphic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14C dating, paleomagnetic polarity, spore-pollen diagram, and miner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The ... The Nuanquangou loess section in the Longxi Basin has been examined in terms of stratigraphic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14C dating, paleomagnetic polarity, spore-pollen diagram, and miner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ction is one of the ancient loess sections with a continuous sedimentation and composed of homogeneous materials with abundant carbonate. The Brunhes / Matuyama boundary and the Jaramillo event were recorded in the section. Stratigraphically,this s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Holocene and the Pleistocene loess. The latter includes Malan, Lishi and Wucheng loess in descending order. They were developed at about 1.2 Ma ago, whereas the Nuanquangou loess section possesses some local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quaternary sediments longxi basin
下载PDF
白龙江流域中上游第四纪沉积物的发育特征及其灾害效应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宗良 叶振南 +3 位作者 王志宏 王高峰 高幼龙 田运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36,共8页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四大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也是全国17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第四纪沉积物的广泛分布为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影像特征和野外实际调查,建立了研究区第四纪成因类型(5大类11亚类... 白龙江流域是我国四大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也是全国17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第四纪沉积物的广泛分布为地质灾害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影像特征和野外实际调查,建立了研究区第四纪成因类型(5大类11亚类)的解译标志;运用所建立的解译标志,对研究区进行了精细解译,新增第四纪残积物、坡积物、泥石流堆积和人工堆积等8个沉积亚类,补充和完善了滑坡堆积体和崩积物的面域数据,共解译第四纪沉积物面积444.7 km^2,较前人研究资料扩展了380.4 km^2;研究区上游段主要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第四纪沉积物沿白龙江主河道及其支流分布,中游段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第四纪沉积物沿活动断层呈条带状分布,下游段主要受地层岩性影响,第四纪沉积物呈片状分布;第四纪沉积物灾害效应主要表现为崩滑效应和对泥石流的补给效应。本文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白龙江流域 第四纪沉积物 黄土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划分对比与第四纪下限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友桂 兰敏文 +3 位作者 刘慧芳 张茂省 付晓芬 宁强强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35,共12页
关中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演变与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但目前对新生界地层划分和第四纪下限问题仍存在争论。基于钻孔和剖面资料,结合古地磁和生物地层,对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进行了梳理和修订,... 关中盆地巨厚的新生代沉积为研究区域构造、沉积环境演变与古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地质记录,但目前对新生界地层划分和第四纪下限问题仍存在争论。基于钻孔和剖面资料,结合古地磁和生物地层,对关中盆地新生界地层进行了梳理和修订,就第四纪下限和新生界地层划分与对比问题进行了探讨。岩性地层、磁性地层、生物地层证据以及气候变化特征等都支持将第四纪下限定在传统三门组的黄三门与绿三门的交界处或风成黄土与红黏土的界线之处,即松山负极性向高斯正极性转换处(M/G),古地磁年龄为2.6 Ma。基于关中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古地磁数据及前人资料,划分了新生界地层,重新厘定了各沉积地层的沉积年代,将新近纪和第四纪沉积分为风成相和河湖相两套同期异相沉积地层序列,风成红黏土的年代延伸到中中新世,建议将中新世的风成堆积命名为段家坡组。这对关中盆地沉积环境形成演化与古气候变化研究、盆地资源开发以及地质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 新生代 地层划分与对比 第四纪下限 黄土-红黏土风成沉积 河湖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