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长伟 杨鑫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研究了不同PO添加量、醇水体积比和Al/Si/Zr摩尔比对其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多功能粉体物理特性测试仪对气凝胶的凝胶形态、微观形貌及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O添加量为88mL,醇水体积比为8∶9,Al/Si/Zr摩尔比为12∶3∶1和12∶4∶1时制备出的气凝胶结构性能良好,且凝胶时间在较合适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密度为0.125g/cm^(3)和0.143g/cm^(3),较高的比表面积为683.14m^(2)/g和684.56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锆复合气凝胶 凝胶时间 微观形貌 孔结构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纳米气凝胶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佳臻 徐长伟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行600℃、800℃、1000℃和1200℃热处理,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等仪器对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AlCl_(3)·6H_(2)O∶TEOS=8∶1时,Al_(2)O_(3)-SiO_(2)气凝胶样品在1000℃和1200℃热处理后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621 W/m·K和0.0803 W/m·K,在1000℃以上热处理后,孔径更加均匀,保留了较好的介孔结构;并且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延缓了晶型转变,在常温和1200℃条件下,样品比表面积分别为617.14 m^(2)/g和102.9 m^(2)/g,为均匀的介孔结构(孔直径为8~32 nm),孔径低于常温下空气的平均自由程,在1200℃热处理后,样品总失重率为16.3%,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复合气凝胶 热处理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SiO_(2)/g-C_(3)N_(4)复合材料的3D打印制备及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性能
3
作者 赵文璞 赵晓东 +3 位作者 季惠明 马元良 马生花 沈铸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使用直写型3D打印的方式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对于模拟溶液中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SiO_(2)块体... 使用直写型3D打印的方式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对于模拟溶液中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SiO_(2)块体气凝胶比表面积达482.1 m^(2)/g,具备孔隙体积为1.195 cm^(3)/g的纳米多孔结构,对RhB具有好的吸附性能。经g-C_(3)N_(4)修饰所得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孔结构与比表面积变化不大,除仍保持较高的吸附性能外,在紫外光照下对RhB(100 mg/L)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经5次循环测试后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对RhB的去除率仍达92.98%,相比之下3D打印SiO_(2)气凝胶仅为55.75%。机理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的g-C_(3)N_(4)可吸收光能并生成光生电子空穴对,其与H_(2)O和O_(2)作用产生氧化活性物质超氧自由基,最终均参与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对RhB大分子的催化氧化降解。3D打印结构具有的高比表面积实现了催化剂与RhB大分子较大的反应接触面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 吸附 降解
下载PDF
织构化多孔Al_(2)O_(3)-SiO_(2)复合陶瓷片-球混合浆料特性及光强分布仿真
4
作者 武向权 滕家琛 +3 位作者 季祥旭 郝禹博 张忠明 徐春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778,共10页
陶瓷光固化技术在制备Al_(2)O_(3)-SiO_(2)复合陶瓷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织构化的Al_(2)O_(3)-SiO_(2)复合陶瓷在陶瓷光固化增材制备方面亟待研究。本工作研究了添加片状氧化铝、等轴氧化铝、球形二氧化硅的片-球混合陶瓷光固化浆料的特性... 陶瓷光固化技术在制备Al_(2)O_(3)-SiO_(2)复合陶瓷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织构化的Al_(2)O_(3)-SiO_(2)复合陶瓷在陶瓷光固化增材制备方面亟待研究。本工作研究了添加片状氧化铝、等轴氧化铝、球形二氧化硅的片-球混合陶瓷光固化浆料的特性。针对不同固相配比,研究了浆料的黏度、沉降性、固化特性和固化精度,并针对所研究的片-球混合浆料开发了一种紫外光强分布模拟算法,对浆料在曝光中的光强分布进行了理论模拟分析,最终成功制备了具有片状氧化铝定向特征的织构化多孔Al_(2)O_(3)-SiO_(2)复合陶瓷。研究结果表明,片状氧化铝与球状粉体组合可以使浆料在高固相含量(总固相体积分数40%~45%,片状氧化铝体积分数占50%~60%)下保持低黏度和剪切稀释性。在相同总固相含量下,增大片状氧化铝或球形二氧化硅的含量能够减小浆料的黏度,从而提高浆料的沉降率。片状氧化铝相比于等轴氧化铝可以减少浆料对紫外光的阻挡和散射作用。在相同曝光能量条件下,降低等轴氧化铝、增加球形二氧化硅的含量可以增加的浆料固化厚度;而增加片状氧化铝和球形二氧化硅的含量会扩大尺寸误差。理论模拟结果表明,接近水平分布的片状氧化铝对光的阻挡和偏转作用弱,接近垂直分布的片状氧化铝对紫外光具有引导作用。模型上边界紫外光强平均值的变化与固化厚度测量值的变化接近,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为浆料固化厚度的实验测试结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光固化 Al_(2)O_(3)-sio_(2)复合陶瓷 片状氧化铝 光强分布模拟 浆料特性
下载PDF
Al_(2)O_(3)-SiO_(2)/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
5
作者 何亮 邱宇洪 +3 位作者 周立春 刘文龙 王思哲 廖家轩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75,共7页
针对纤维素气凝胶隔热性能差、易燃烧等问题,基于液氮定向冷冻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以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微晶纤维素为原材料,Al_(2)O_(3)-SiO_(2)溶胶为阻燃剂,去离子水为溶剂,加入硼酸作为催化剂控制共水解进程,制备出隔热阻燃性能良好... 针对纤维素气凝胶隔热性能差、易燃烧等问题,基于液氮定向冷冻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以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微晶纤维素为原材料,Al_(2)O_(3)-SiO_(2)溶胶为阻燃剂,去离子水为溶剂,加入硼酸作为催化剂控制共水解进程,制备出隔热阻燃性能良好的Al_(2)O_(3)-SiO_(2)/纤维素复合气凝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等研究了Al_(2)O_(3)-SiO_(2)溶胶含量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复合气凝胶的阻燃机制。结果表明,随着Al_(2)O_(3)-SiO_(2)溶胶含量的增加,Al_(2)O_(3)-SiO_(2)/纤维素复合气凝胶从蜂窝状结构向多孔三维网络结构转变,孔径减小。Al_(2)O_(3)-SiO_(2)溶胶与微晶纤维素溶液体积比为2∶10时,具有最高分解温度205.21℃和最大质量保持率35.191%。点燃时间为11 s,热释放速率峰值为127.13 kW/m^(2),表现出更好的阻燃性与抑制火焰生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气凝胶 微晶纤维素 Al_(2)O_(3)-sio_(2) 隔热保温 阻燃性能
下载PDF
二步煅烧法制备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
6
作者 侯金麟 李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首先以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和葡萄糖为原料混合煅烧制备无定形Al_(2)O_(3)前驱体,然后以正硅酸乙酯形式向无定形Al_(2)O_(3)中引入适量的SiO_(2),煅烧后即可获得具有高... 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首先以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和葡萄糖为原料混合煅烧制备无定形Al_(2)O_(3)前驱体,然后以正硅酸乙酯形式向无定形Al_(2)O_(3)中引入适量的SiO_(2),煅烧后即可获得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当SiO_(2)引入量为26%(质量分数)时,粉体经950℃下煅烧4 h仍为无定形结构;对前驱体进行研磨后,粉体热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在1 020℃下煅烧4 h仍为无定形结构。研究表明,SiO_(2)引入量和前驱体混合均匀性对复合粉体的高温热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 二步煅烧法 热稳定性 硫酸铝铵 葡萄糖
下载PDF
纳米SiO_(2)复合对Mg_(3)Sb_(2)基材料热电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高君玲 赵怀周 许艳丽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8-295,共8页
Mg3(Sb,Bi)2基热电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热电性能和较低的成本近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纳米SiO_(2)复合进成分为Mg3.275Mn0.025Sb1.49Bi0.5Te0.01的基体相中,考察其热电输运性能的变化及机制.结果表明,当SiO_(2)复合进Mg_(3)Sb_(2)... Mg3(Sb,Bi)2基热电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热电性能和较低的成本近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纳米SiO_(2)复合进成分为Mg3.275Mn0.025Sb1.49Bi0.5Te0.01的基体相中,考察其热电输运性能的变化及机制.结果表明,当SiO_(2)复合进Mg_(3)Sb_(2)基材料中时,由于引进大量的微小晶界,能有效地散射声子,促使晶格热导率降低,优化热输运性能,如SiO_(2)体积含量为0.54%时,室温时热导率由复合前的1.24 W/(m·K)降至1.04 W/(m·K),降幅达到15%;同时其对电子也产生强烈的散射作用,导致迁移率和电导率大幅下滑,结果表现为近室温区功率因子剧烈衰减,恶化了电输运性能.电性能相对于热性能较大降低幅度使得材料在整个测试温区的热电优值没有得到改善.纳米SiO_(2)作为Mg_(3)Sb_(2)基热电材料复合物来调控热电性能是有效的备选物质,可结合其他手段改善输运特性,如在晶界处适当修饰,降低载流子传输的晶界势垒,能够提升该体系的综合热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sio_(2) Mg_(3)Sb_(2) 基材料 复合 热电输运性能
下载PDF
不同n_(Al):n_(Si)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制备及其耐热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国涛 吴奕怡 +3 位作者 薛俊东 吴建锋 唐秀平 侯雨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5,共6页
传统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脆性较大,高温下结构容易收缩,严重限制其应用。在保证SiO_(2)气凝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前提下,结合三氧化二铝(Al_(2)O_(3))熔点高、热稳定性极好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材料耐热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常压... 传统二氧化硅(SiO_(2))气凝胶脆性较大,高温下结构容易收缩,严重限制其应用。在保证SiO_(2)气凝胶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前提下,结合三氧化二铝(Al_(2)O_(3))熔点高、热稳定性极好等优点,可有效提升材料耐热性能。利用溶胶凝胶法常压干燥制备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通过调控n_(Al)和n_(Si)比例,研究材料热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当n_(Al):n_(Si)是4∶1时,耐热性能最优,复合气凝胶的耐热温度从800℃提升到1200℃,且比表面积高达570.82 m^(2)/g,即使800℃热处理3 h后,比表面积仍高达410.86 m^(2)/g,孔径维持在10~30 nm。随热处理温度的逐渐升高,虽然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但外观未发生明显变化、内部结构不坍塌,材料热稳定性能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 常压干燥 耐热稳定性
下载PDF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via optical fiber-like PMMA@Ti_(3)C_(2)T_(x)@SiO_(2)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matching 被引量:4
9
作者 Huanhuan Niu Xuewen Jiang +6 位作者 Wei Li Zhiyu Min Budi Riza Putra Wulan Tri Wahyuni Hailong Wang Rui Zhang Bingbing Fan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4年第3期1676-1686,共11页
Ti_(3)C_(2)T_(x) nanosheet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i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EWA).However,their inherent self-stacking and exorbita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evitably lead ... Ti_(3)C_(2)T_(x) nanosheets have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for their potential i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EWA).However,their inherent self-stacking and exorbita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evitably lead to serious impedance mismatch,restricting their EWA application.Therefore,the optimization of impedance matching becomes crucial.In this work,we develop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Ti_(3)C_(2)T_(x)@SiO_(2) composites with a sandwich-like core–shell structure by coating SiO_(2) on PMMA@Ti_(3)C_(2)T_(x).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iO_(2) layer in combination with PMMA@Ti_(3)C_(2)T_(x),outperforming other relative graded distribution structures and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WA equipment.The resulting PMMA@Ti_(3)C_(2)T_(x)@SiO_(2) composites achieved a minimum reflection loss of-58.08 dB with a thickness of 1.9 mm,and an effective absorption bandwidth of 2.88 GHz.Mechanis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SiO_(2) layer not only optimized impedance matching,but also synergistically enhanced multiple loss mechanisms such as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and dipolar polarization.Therefore,this work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the future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Ti_(3)C_(2)T_(x)-based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Ti_(3)C_(2)T_(x)@sio_(2)composites impedance match sio_(2)layer optical fiber-like structure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and dipolar polarization
原文传递
活塞杆表面制备CoNiCrAl/Cr2O_(3)·SiO_(2)·TiO_(2)复合涂层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伏利 陈小明 +2 位作者 刘伟 毛鹏展 黄欢欢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9-71,76,共4页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与高焓等离子喷涂相结合的方法,在启闭机活塞杆用45钢表面制备了CoNiCrAl/Cr2O_(3)·SiO_(2)·TiO_(2)复合涂层。分析了该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抗磨损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等,并分...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与高焓等离子喷涂相结合的方法,在启闭机活塞杆用45钢表面制备了CoNiCrAl/Cr2O_(3)·SiO_(2)·TiO_(2)复合涂层。分析了该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孔隙率、结合强度、抗磨损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等,并分析了涂层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涂层的孔隙率为0.57%,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达1332.3HV0.2,涂层结合强度均值达到63.7 MPa,涂层的抗摩擦磨损性能是基体45钢的84.3倍,CoNiCrAl/Cr2O_(3)·SiO_(2)·TiO_(2)涂层具有优良的抗磨损性能。CoNiCrAl/Cr2O_(3)·SiO_(2)·TiO_(2)涂层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强于基体的。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与高焓等离子喷涂相结合制备的CoNiCrAl/Cr2O_(3)·SiO_(2)·TiO_(2)涂层具有优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高焓等离子喷涂 活塞杆 CoNiCrAl/Cr2O_(3sio_(2)·TiO_(2)复合涂层
下载PDF
金刚石增强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爱菊 李子成 +1 位作者 冯婧 李志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66-1671,共6页
以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低温玻璃为基础结合剂烧制金刚石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及力学性能测试仪等对其界面结合强度、界面处元素分布及界面化学键进行了... 以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低温玻璃为基础结合剂烧制金刚石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及力学性能测试仪等对其界面结合强度、界面处元素分布及界面化学键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a_(2)O-B_(2)O_(3)-Al_(2)O_(3)-SiO_(2)系陶瓷结合剂与金刚石颗粒界面结合强度高,790℃煅烧时试样抗折强度达到77.82 MPa。Si、B、Na、Zn各元素在界面位置发生扩散,而Al元素没有明显扩散,元素扩散提升了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力。陶瓷结合剂与金刚石在界面处形成C-O、C=O和C-B键,化学成键进一步增进界面结合。另外,790℃煅烧的复合材料中金刚石颗粒保存完好,而850℃煅烧时金刚石出现石墨化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Na_(2)O-B_(2)O_(3)-Al_(2)O_(3)-sio_(2) 陶瓷结合剂 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界面
下载PDF
PVDF/BaTiO_(3)@SiO_(2)复合薄膜制备与介电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敦水 谢斌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28,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尺寸的BaTiO3@SiO2复合微球并利用混合辊压法成形聚偏二氟乙烯(PVDF)/BaTiO_(3)@SiO_(2)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特性。结果表明,BaTiO...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尺寸的BaTiO3@SiO2复合微球并利用混合辊压法成形聚偏二氟乙烯(PVDF)/BaTiO_(3)@SiO_(2)复合薄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其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及介电损耗特性。结果表明,BaTiO_(3)@SiO_(2)复合颗粒与偏二氟乙烯共混热压成形方法,提高了无机颗粒的均匀分散性,同时降低了BaTiO_(3)的介电损耗,解决了目前BaTiO_(3)材料成形难度大、介电损耗大的难题,为性能增强介电材料的制备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复合薄膜 钛酸钡 二氧化硅 介电性能
下载PDF
SiO_(2)-Fe_(2)O_(3)及SO_(4)^(2-)/SiO_(2)-Fe_(2)O_(3)固体酸的制备及催化四氢呋喃聚合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盖媛媛 李海涛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10期2357-2360,共4页
分别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铁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不同Fe/Si比的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并将制备的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浸渍硫酸,调控其酸性质,获得SO_(4)^(2-/SiO_(2)-Fe_(2)O_(3)固体酸材料。通过FTIR... 分别以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铁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不同Fe/Si比的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并将制备的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浸渍硫酸,调控其酸性质,获得SO_(4)^(2-/SiO_(2)-Fe_(2)O_(3)固体酸材料。通过FTIR、NH_(3)-TPD对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和SO_(4)^(2-/SiO_(2)-Fe_(2)O_(3)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质进行表征,同时将催化剂用于四氢呋喃聚合反应,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iO_(2)和Fe_(2)O_(3)复合形成的氧化物红外光谱图与纯SiO_(2)相似,NH_(3)-TPD结果表明其具有丰富的弱酸和中强酸性中心。随着Fe/Si比的增加,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的总酸量先增加后减少,催化活性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Fe/Si比为0.16时,总酸量最多,催化活性也最高。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浸渍硫酸后,酸量增加;当Fe/Si比增至0.08时,开始出现强酸中心,且随着Fe/Si比的增加,强酸中心的数量增加;随着强酸中心的出现,SO_(4)^(2-/SiO_(2)-Fe_(2)O_(3)的四氢呋喃聚合反应的催化活性消失,说明强酸位的存在抑制了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Fe_(2)O_(3)复合氧化物 SO42-/sio_(2)-Fe_(2)O_(3)固体酸 酸量 四氢呋喃聚合 催化活性
下载PDF
改性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的结构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盖媛媛 李海涛 《粘接》 CAS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碱土金属氧化物MgO、过渡金属氧化物ZrO_(2)、稀土金属氧化物CeO_(2)改性的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N_(2)吸附、NH_(3)-TPD及Py-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助剂MgO、ZrO_(2)和CeO_(2)的引入分别对SiO...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碱土金属氧化物MgO、过渡金属氧化物ZrO_(2)、稀土金属氧化物CeO_(2)改性的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通过XRD、N_(2)吸附、NH_(3)-TPD及Py-I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助剂MgO、ZrO_(2)和CeO_(2)的引入分别对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结构及性质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SA)改性后的比表面积均显著增加。其中,SA-Mg的孔体积和平均孔径较SA减小,SA-Zr、SA-Ce的孔体积则增大。引入MgO后,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总酸量减少,弱酸中心数量稍有增加,B酸中心比例增加。引入ZrO_(2)后,SiO_(2)-Al_(2)O_(3)复合物表面产生了新的弱酸和中强酸中心,酸量增加明显,同时L酸中心比例大大增加,酸类型由以B酸中心为主转变为以L酸中心为主。CeO_(2)改性后,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总酸量减少,弱酸中心数量增加,L酸中心比例增加,酸类型以L酸中心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 溶胶-凝胶法 改性 结构 酸性质
下载PDF
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忆婷 陈锦华 +4 位作者 向延鸿 刘嘉琪 刘志雄 刘雯 王力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先采用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Mn_(3)O_(4),再采用水解法制备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Mn_(3)O_(4)/SiO_(2)的表征结果表明,Mn_(3)O_(4)/SiO_(2)为多孔的核壳结构,BET比表面积达到184.3 m^(2)/g。Mn_(... 先采用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Mn_(3)O_(4),再采用水解法制备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Mn_(3)O_(4)/SiO_(2)的表征结果表明,Mn_(3)O_(4)/SiO_(2)为多孔的核壳结构,BET比表面积达到184.3 m^(2)/g。Mn_(3)O_(4)/SiO_(2)对M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符合单分子层化学吸附理论,且为吸热、自发过程。在25℃、300 r/min、M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初始pH为7、Mn_(3)O_(4)/SiO_(2)添加量为2.00 g/L的条件下,MB脱除率可以达到90.23%。Mn_(3)O_(4)/SiO_(2)经过6次回收与循环利用后,其平衡吸附量仍能达到首次平衡吸附量的87.53%,具有较好的可再生性,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_(3)O_(4)/sio_(2)磁性复合材料 化学沉淀/煅烧法 水解法 亚甲基蓝 吸附 核壳结构
下载PDF
Cs_(x)W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结构调控及其吸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晓颖 刘敬肖 +3 位作者 史非 李天赐 张浩源 马静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充分利用SiO_(2)气凝胶的优异吸附性能和Cs_(x)WO_(3)的光催化性能,通过一锅溶剂热法制备Cs_(x)WO_(3)/SiO_(2)复合气凝胶,并研究了贵金属Pt掺杂对其结构及吸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TEM和BET对制备的复合气凝胶进行晶相... 为充分利用SiO_(2)气凝胶的优异吸附性能和Cs_(x)WO_(3)的光催化性能,通过一锅溶剂热法制备Cs_(x)WO_(3)/SiO_(2)复合气凝胶,并研究了贵金属Pt掺杂对其结构及吸附/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RD、SEM、TEM和BET对制备的复合气凝胶进行晶相、微观结构和孔结构分析;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复合气凝胶表面官能团;利用多功能光化学反应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其吸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的主晶相为Cs_(0.20)WO_(3),且具有介孔结构,Pt掺杂有利于增强Cs_(x)W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光催化能力,对罗丹明B表现出较好的吸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x)WO_(3)/sio_(2)复合气凝胶 PT掺杂 一锅溶剂热法 吸附/光催化
下载PDF
Fe_(3)O_(4)@SiO_(2)@Ag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晓玲 李墨 +1 位作者 周丹红 刘磊 《宿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75-79,共5页
以铁盐、正硅酸四乙酯、银氨溶液为原料,采用多步法制备出Fe_(3)O_(4)@SiO_(2)@Ag磁性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以有机染料为降解底物,NaBH4为还原... 以铁盐、正硅酸四乙酯、银氨溶液为原料,采用多步法制备出Fe_(3)O_(4)@SiO_(2)@Ag磁性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以有机染料为降解底物,NaBH4为还原剂,研究该复合材料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和甲基橙的催化降解率。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甲基橙都具有很好的催化降解效果,催化降解底物后的脱色率分别高达为96.0%、89.0%,且其循环降解率分别为83.0%和8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sio_(2)@Ag复合材料 亚甲基蓝 甲基橙 催化降解
下载PDF
SiO_(2) nanofiber composit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by in-situ polymerization for stable Li metal batteries 被引量:3
18
作者 Zhichuan Shen Jiawei Zhong +5 位作者 Jiahong Chen Wenhao Xie Kun Yang Yuhan Lin Jinbiao Chen Zhicong Sh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36-540,共5页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GPEs) are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o liquid electrolytes applied in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Here superior SiO_(2) nanofiber composit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SNCGPEs) are developed via in...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GPEs) are promising alternatives to liquid electrolytes applied in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Here superior SiO_(2) nanofiber composit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SNCGPEs) are developed via in-situ ionic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1,3-dioxolane(DOL) monomers in SiO_(2) nanofiber membrane(PDOL-SiO_(2)) for lithium metal batteries.The oxygen atoms of PDOL together with Si-O of SiO_(2) construct a more efficient channel for Li^(+) migration.Consequently,the lithium ion transference number(t_(Li^(+)) and ionic conductivity(σ) at 30℃ of PDOL-SiO_(2) are 0.80 and 1.68×10^(-4)S/cm separately.PDOL-SiO_(2) manifests the electrochemical decomposition potentials of 4.90 V.At 0.5 mA/cm^(2),Li|PDOL-SiO_(2) |Li cell shows a steady cycling performance for nearly 1400 h.LFP|PDOL-SiO_(2) |Li battery can steadily cycle at 0.5 C with a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of 89% after 200 cycles.While cycling at 2 C,the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can maintain at 78% after 300 cycles.This contribution provides a innovative strategy for accelerating Li^(+)transportation via designing PDOL molecular chains throughout the SiO_(2) nanofiber framework,which is crucial for high-energy-density L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nanofiber In-situ polymerization composit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s 1 3-Dioxolane Lithium metal-LFP battery
原文传递
陶瓷颗粒增强BTMCr26复合材料制备及热处理工艺研究
19
作者 史义明 陈铁军 +5 位作者 刘佳利 钱兵 吴贞林 曾红斌 孙书刚 李娜 《电站系统工程》 2024年第5期63-66,共4页
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的双重优点,是延长辊套、衬板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采用负压铸渗法制成1~1.5 mm的ZTA颗粒(ZrO_(2)增韧Al_(2)O_(3))增强BTMCr26(ZTAp/HCCI)复合材料,并分别在920℃、980℃、1040℃和1080℃下进... 陶瓷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具有金属和陶瓷的双重优点,是延长辊套、衬板使用寿命的有效途径。采用负压铸渗法制成1~1.5 mm的ZTA颗粒(ZrO_(2)增韧Al_(2)O_(3))增强BTMCr26(ZTAp/HCCI)复合材料,并分别在920℃、980℃、1040℃和1080℃下进行淬火,优选出最佳淬火温度后,分别在200℃、300℃、400℃和500℃下进行回火,研究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三体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40℃淬火+400℃回火后的BTMCr26复合材料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共晶碳化物及二次碳化物,BTMCr26基体区和复合区基体的硬度达到最高值,三体磨损试验累计体积损失最小值。采用该工艺制备的磨煤机辊套及衬板磨损量最大约0.8 mm/m,寿命约为BTMCr26材质的2.5~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_(2)增韧Al_(2)O_(3) 高铬铸铁 复合材料 热处理 三体磨料磨损
原文传递
水玻璃加固土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东艳 韩晓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2期233-235,共3页
通过室内常规实验、浸水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对Na2SiO3溶液加固的黄土-Na2SiO3复合体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取得了(唐)大明宫含元殿窑址附近黄土-Na2SiO3复合体的基本力学特性参数,可供该地区其他类似条件的遗址加固... 通过室内常规实验、浸水实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对Na2SiO3溶液加固的黄土-Na2SiO3复合体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取得了(唐)大明宫含元殿窑址附近黄土-Na2SiO3复合体的基本力学特性参数,可供该地区其他类似条件的遗址加固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Na2sio3复合体 遗址加固 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