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区河川基流特点及变化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钱云平 蒋秀华 +1 位作者 金双彦 张培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河川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对黄河径流量减少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日流量过程线切割法计算了河龙区间黄土高原主要支流的基流量,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支流基流的特点,初...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河川基流呈显著下降趋势,对黄河径流量减少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日流量过程线切割法计算了河龙区间黄土高原主要支流的基流量,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支流基流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影响基流变化的各种因素,认为河龙区间基流变化对黄河水资源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基流 日流量过程线切割法 基流指数 河川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地下水补给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北部坡梁地微地形气候的温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潘学标 龙步菊 +3 位作者 苏艳华 余淼 马治国 张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2期367-371,共5页
用多个热敏电阻温度计对准格尔旗五道敖包坡梁地不同部位离地面30,80,150cm的气温进 行测定,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中,同海拔高度南坡的温度较北坡高,有的高出0.3-0.5℃。近 地面30cm的日平均气温一般高于150cm,有的位点白天温... 用多个热敏电阻温度计对准格尔旗五道敖包坡梁地不同部位离地面30,80,150cm的气温进 行测定,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形中,同海拔高度南坡的温度较北坡高,有的高出0.3-0.5℃。近 地面30cm的日平均气温一般高于150cm,有的位点白天温度平均高1.0℃,尤以光照条件好地方明 显;而夜间近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地形影响到温度差异,同时影响到降水的重新分配,进而将影响 到作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小气候 温度 黄土高原 准格尔旗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俄胜哲 杨志奇 +3 位作者 罗照霞 袁金华 车宗贤 郭永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为探明在小麦长期连作条件下,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长达29年(1981-2010)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不同长期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小麦籽粒产量较... 为探明在小麦长期连作条件下,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长达29年(1981-2010)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不同长期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CK)都明显增加,25年N、NP、NPK、M、MN、MNP和MNPK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分别较CK增产32.9%、74.1%、78.5%、42.2%、73.3%、89.5%和90.3%,而7个施肥处理的肥料平均产量贡献率分别为24.8%、42.6%、44.0%、29.7%、42.3%、47.2%和47.4%。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效应分别为5.8、22.9和1.6g·kg-1。连续29年施用有机肥(M)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化肥无论是单施(N),还是平衡施用(NP和NPK),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也可显著提高,平衡施用的效果更佳。施用氮肥及有机肥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而长期施用钾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全钾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土高原 黄绵土 小麦产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降水规律与集雨利用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潘学标 龙步菊 魏玉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71,共7页
在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地区,通过建立水窖集雨供人畜饮用和作物补充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沙圪堵镇的准格尔旗气象站1959—2000年气象资料,进行降水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区的准格尔旗年均降水量... 在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地下水埋深较深的地区,通过建立水窖集雨供人畜饮用和作物补充灌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沙圪堵镇的准格尔旗气象站1959—2000年气象资料,进行降水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位于内蒙古黄土高原区的准格尔旗年均降水量为392.1mm,最大年降水量为635.5mm,最小降水量仅为142.5mm。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19%,接近五年一遇,年降水量4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44%,可基本上满足短季耐旱作物的生长之需;降水量在300mm之下的频率为21%,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有1/3的年份年降水量300—400mm之间,作物生长所需水分亏缺的部分,需要适当补灌。由于4—5月作物播种和苗期降水量少,存在生长障碍,如能在前一年集雨次年春天补充灌溉将有利于全苗和增产。对于10mm以上的降水,保证率80%以上的降水量仅为135mm,保证率60%的降水量为200mm。中雨雨量为达到300mm的保证率只有30%。对于大雨过程,总降水量200mm只有15%的可能性,100mm以上的保证率为60%。如果降水10mm以上才能集到雨水,100m2的集雨面,只有60%的年份产水量大于20方。不同集雨面的集流效益不同,在建立集雨水窖时,要根据水窖体积和集雨面材料的集流效率,合理确定集雨面,保证80%以上的年份达到满意的集雨效果。另外,根据降水规律可利用自然地面进行田间集雨,利用土壤库容保存降水供作物生产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水 集雨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建设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代亚丽 温铁民 《农业环境与发展》 1999年第4期39-41,共3页
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对策。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生态农业 水土流失
下载PDF
黄土高原住区污水资源化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红霞 王志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以陕北黄土高原中部的枣园绿色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 ,探讨了住区内的雨水利用措施 ,并确定了以生活废水为原水回用于农田灌溉的处理流程 ,其中水葫芦塘 BOD5 负荷选用 4 0 kg/(ha· d) .此外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绿色住区 雨水利用 污水灌溉
下载PDF
泾河南岸崩岸型滑坡的发育规律 被引量:29
7
作者 范立民 岳明 冉广庆 《中国煤田地质》 2004年第5期33-35,42,共4页
关中地区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河流沿岸,产生地毁人伤的严重后果。经对泾河南岸黄土台塬地区滑坡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削坡、工程活动等因素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典型滑坡的分析... 关中地区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河流沿岸,产生地毁人伤的严重后果。经对泾河南岸黄土台塬地区滑坡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滑坡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削坡、工程活动等因素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典型滑坡的分析,提出了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发育特征 黄土台塬 泾河南岸
下载PDF
1997-2011年黄土丘陵区连续施肥试验土壤水分数据集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够霞 吴瑞俊 +1 位作者 姜峻 孙秋红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0年第3期231-236,共6页
黄绵土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耕种土壤,其特征为土层深厚,可储存大量的雨水,被称为旱地作物成长的土壤水库。然而,由于降水偏少,加之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养分贫乏,土壤培肥就成为提高黄绵土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黄绵土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耕种土壤,其特征为土层深厚,可储存大量的雨水,被称为旱地作物成长的土壤水库。然而,由于降水偏少,加之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养分贫乏,土壤培肥就成为提高黄绵土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连续施用化肥对作物的效益如何?对土壤性质有何影响?为探究上述问题,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不同土地类型的黄绵土连续施肥试验,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川地、梯田及坡地分别布设了黄绵土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组合试验。本文整理了黄土丘陵区川地黄绵土1997-2011年连续施用不同肥料组合试验的土壤水分数据。数据连续性好,质量可靠,是进行土壤养分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黄绵土 连续施肥 土壤水分
下载PDF
自然干燥度和实际干燥度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昌毓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8-13,共6页
提出了“自然干燥度”和“实际干燥度”的概念,并将两者应用于甘肃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廊绿洲的气候植被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实际干燥度确定的上述两类地区的气候植被带,与自然景观大致相符合。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燥度 气候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剖面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玉进 王百群 丁婷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陇东黄土高原农田黑垆土微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剖面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变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主要集中在0—20cm...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陇东黄土高原农田黑垆土微生物量碳(MB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剖面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剖面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变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主要集中在0—20cm和20—40cm土层,呈明显的表聚现象;0—60cm土层MBC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海拔高度增加,0—20cm土层MBC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变化范围为180.92~282.53mg/kg;POC含量在0—20cm和20—40cm土层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02~1.68g/kg和0.25~0.96g/kg,40cm以下土层颗粒有机碳含量较低;剖面中不同土层深度微生物量碳、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SOC)的比例在0—20cm和20—40cm土层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土层,MBC/SOC变化范围分别为2.29%~3.70%和1.00%~2.11%,POC/SOC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46%~19.13%和5.08%~16.16%,剖面MBC/SOC与MBC、POC/SOC与POC随土层的变化规律均一致,MBC/SOC和POC/SOC可以作为反映土壤剖面质量变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黑垆土 微生物量碳 颗粒有机碳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陇东旱塬冬小麦平衡施肥模式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志龙 张成 马剑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4期176-182,共7页
覆盖黑垆土和梯田黑垆土是陇东地区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土壤,盲目施肥是冬小麦生产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选择覆盖黑垆土和梯田黑垆土的典型地块,采用两年定点"3414"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平衡施肥模式,研究两种土壤冬小麦... 覆盖黑垆土和梯田黑垆土是陇东地区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土壤,盲目施肥是冬小麦生产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选择覆盖黑垆土和梯田黑垆土的典型地块,采用两年定点"3414"试验,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冬小麦平衡施肥模式,研究两种土壤冬小麦氮磷钾最佳施用量和最优组合,为陇东旱塬冬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覆盖黑垆土冬小麦田平衡施肥模型为Y=23.98+20.44X1-0.64X12+14.61X2-0.07X22+86.88X3-8.21X32-0.15X1X2-2.96X1X3-2.77X2X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49.9 kg·hm-2;P2O5:82.1 kg·hm-2;K2O:29.9 kg·hm-2;陇东旱塬梯田黑垆土冬小麦平衡施肥模型为Y=208.25+5.87X1-0.45X21-7.96X2+0.26X22+12.69X3+2.02X23+1.74X1X2-2.38X1X3-1.09X2X3,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107.0 kg·hm-2;P2O5:70.5 kg·hm-2;K2O:37.5 kg·hm-2。陇东旱塬黑垆土钾素营养丰富,氮、磷养分缺乏,氮、磷肥增产效果显著,且互作效应明显,钾肥无明显增产效应。图2,表4,参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 黑垆土 冬小麦 平衡施肥模式
下载PDF
关中黄土塬区人类水利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祥义 《陕西地质》 1997年第1X期66-71,共6页
本文论述了关中盆地黄土塬区人类水利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形成过程和机制,提出了水利事业和保护地质环境二者应协调发展。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地质环境 黄土塬 关中
下载PDF
自然干燥度和实际干燥度及其在气候工作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昌毓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24,共12页
本文提出了“自然干燥度”和“实际干燥度”的概念,并将两者应用于甘肃黄土高原和河西走廓绿洲的气候植被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后者确定的上述两个地区的气候植被带,与各自的自然景观大致相符合。
关键词 自然干燥度 植被 气候
下载PDF
黄河上游查让东山巨型滑坡形成条件分析
14
作者 刘厚健 张政治 +2 位作者 杜智斌 李兴山 贾福兴 《电力勘测设计》 2002年第3期13-16,24,共5页
本文针对查让东山发生巨型滑坡 ,毁坏输电线路的实例 ,从区域地质和边坡稳定条件分析入手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降水 滑坡
下载PDF
延河河道(延安站至南川河河口段)演化规律分析研究
15
作者 刘任远 李怀恩 吴胜德 《西北水力发电》 2005年第1期32-35,共4页
河流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流、泥沙、地形条件复杂,本文根据延河现有的水文资料,针对延河的水流、泥沙特性,对其河道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探求,为延河的河道整治和水利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延河流域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河道演变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诸因素分析及治理展望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风声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从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入手 ,分析了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并根据近几年我国水土流失的情况 ,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提出相应措施 ,展望水土保持的美好前景 ,确保我国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影响因素 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下载PDF
渭北高原黑垆土土壤养分变异及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昊辉 王旭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7期3-7,共5页
2018年在调查渭北高原黑垆土土壤性状(养分和团聚体)和小麦产量的基础上,选取了高、中、低产量的18个田块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50 cm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养分、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小麦... 2018年在调查渭北高原黑垆土土壤性状(养分和团聚体)和小麦产量的基础上,选取了高、中、低产量的18个田块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50 cm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养分、有机质、>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田块间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的变异较大,在0~50 cm各土层均达到中等变异;高产田块0~20 cm土层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较低产田块高出36.76%、47.46%、121.55%。相关分析显示,小麦产量与土壤各层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35~50 cm土层有效磷外);进一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渭北旱塬小麦产量不仅仅取决于土壤有机质和磷钾养分,土壤结构性状(>0.25 mm水稳性团聚体)也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小麦产量 逐步回归分析 渭北高原 黑垆土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甘肃黄土高原土壤贮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8
作者 蒲金涌 姚小英 +3 位作者 邓振镛 张存杰 张谋草 王位泰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6-1090,共5页
利用甘肃省黄土高原16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近50年温度、降水及近30年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了0~200cm土壤贮水量动态变化.得出了土壤贮水量随... 利用甘肃省黄土高原16个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土壤湿度资料,分析了近50年温度、降水及近30年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了0~200cm土壤贮水量动态变化.得出了土壤贮水量随气候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黄土高原土壤含水呈减少之势,0~200cm土层土壤总贮水量春、秋季减少了40-90mm,夏季减少了20-36mm;土壤贮水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段减少了2—3月.土壤水分匮缺的范围无论从时段及层次上都有所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土壤贮水量 影响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黄绵土有效磷含量演变及其与磷素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7
19
作者 俄胜哲 杨志奇 +4 位作者 曾希柏 王亚男 罗照霞 袁金华 车宗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89-3598,共10页
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磷素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关系是科学推荐施磷的基础.本文通过设置于黄土高原黄绵土区持续34年(1981—2015)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磷素携出量、土壤磷素平衡、土壤Olsen-... 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的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磷素平衡和作物产量的关系是科学推荐施磷的基础.本文通过设置于黄土高原黄绵土区持续34年(1981—2015)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磷素携出量、土壤磷素平衡、土壤Olsen-P含量的影响及其演变过程,同时对土壤Olsen-P含量与磷素平衡和作物籽粒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施用有机肥(M)和不施用有机肥,副处理为不施化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配合施用(NP)和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和作物类型对磷素携出量和磷素平衡都有显著影响.CK、N、NP、NPK、M、MN、MNP和MNPK处理小麦的磷素携出量多年平均值为8.63、10.64、16.22、16.21、16.25、17.83、20.39、20.27kg·hm^(-2),而油菜为4.40、8.38、15.08、15.71、10.52、11.23、17.96、17.66 kg·hm^(-2),小麦的携出量略高于油菜.土壤磷素盈亏量与磷素投入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磷素盈余为零,种植小麦的最小土壤磷素投入量为10.47 kg·hm^(-2),而油菜为6.97 kg·hm^(-2).土壤磷素盈亏量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过程.长期不施磷的CK和N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随试验年限延长而逐渐降低,年均分别降低0.16和0.15 mg·kg^(-1),而NP、NPK、M、MN、MNP和MNPK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随试验年限的延续而逐渐增加,年均增幅在0.02~0.33 mg·kg^(-1).土壤磷素累积盈亏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施用有机肥和施有机肥处理可分别用线性模型y=0.012x+9.33和y=0.009x+11.72显著拟合.不施有机肥处理小麦籽粒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施有机肥处理两者间的相关性不明显,两者的小麦籽粒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可以用线性分段模型拟合.小麦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为14.99 kg·hm^(-2),油菜籽粒产量虽随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但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在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当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14.99 mg·kg^(-1)时,种植小麦应减少磷肥施用量或不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土高原 黄绵土 有效磷 磷素平衡 农学阈值
原文传递
长期施肥条件下黄土高原黑垆土作物产量与土壤碳氮的关系 被引量:30
20
作者 俄胜哲 丁宁平 +4 位作者 李利利 袁金华 车宗贤 周海燕 尚来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47-4055,共9页
通过设置在黄土高原黑垆土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与土壤碳氮的互馈关系.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秸秆与氮磷配施(SNP)、施有机肥(M)和有机肥与氮磷配施(MNP) 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 通过设置在黄土高原黑垆土区的长期定位试验系统,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作物产量与土壤碳氮的互馈关系.试验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配施(NP)、秸秆与氮磷配施(SNP)、施有机肥(M)和有机肥与氮磷配施(MNP) 6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平衡施用化肥、单施有机肥、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显著增加了作物产量及其稳定性,NP、SNP、M、MNP处理玉米和小麦产量分别增加92%、97%、93%、141%和147%、164%、139%、214%.NP处理玉米和小麦年均产量与当地常规施肥作物产量相当且稳定,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施肥量为N 90 kg·hm^(-2)、P_2O_575 kg·hm^(-2)能够满足作物需要.秸秆还田与隔年施磷相配合的SNP处理与NP处理作物产量相似,且可减少磷肥施用量50%.平衡施用化肥、有机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而施用化肥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明显,综合所有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固存率在15%~41%.SNP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投入量增加1 t·hm^(-2),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0.06 g·kg^(-1),而CK、N、NP、M和MNP处理的增幅在0.12~0.15 g·kg^(-1).玉米和小麦产量都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玉米产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小麦产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稳,拐点出现在6.8 g·kg^(-1).长期平衡施用化肥、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可显著增加黄土高原黑垆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作物产量和根茬还田量,根茬还田量的增加又进一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互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黑垆土 有机碳 全氮 互馈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