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tionality,Logic and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 in China
1
作者 Zhang Cunjian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85-197,共13页
In uncovering the mechanisms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China,scholars tend to ignore the re-quirement of rational thinking in teaching.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rational presupposit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 i... In uncovering the mechanisms of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China,scholars tend to ignore the re-quirement of rational thinking in teaching.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rational presupposition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Western culture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ile Western critical thinking presets a kind of rationality which is biased to-wards descriptive logic rather than prescriptive logic, the virtue - centere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ultivates a gener-al habit of using methods of prescriptive logic. Descriptive logic accounts for “how to get” true judgments while pre- scriprive logic aims at explaining “why a true judgment is true”.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ole descriptive logic plays. The fact that the new - media infomiarion disseminarion is deepening in- tercultiiral communication makes it necessary to implement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 in China,but the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focused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organize discourse in a logical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ionALITY logic critical THINKING EDUCATION DISCOURSE COMPETENCE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演进过程与理性逻辑
2
作者 陈宝胜 李学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凝结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百年探索,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演进的历史过程与理性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历经政治方向确立、具体实践聚焦、经...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凝结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的百年探索,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演进的历史过程与理性逻辑,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历经政治方向确立、具体实践聚焦、经济目标重构、全面系统深化的演进过程,逐步从宏大的社会主义愿景,走向以经济建设为牵引、聚焦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具体实践,最终升华凝结为“以人民为中心”“五位一体”全面系统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认识起、承、转、合的跃迁与升华。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重视历史经验总结,才能不断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促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内涵演变 理性逻辑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文化逻辑、理路遵循、践行方式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瑜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4,共18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分别对应破除传统文化虚无主义、革命文化虚无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虚无主义三大症候,构成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的文化逻辑,引领并指导其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论述,分别对应破除传统文化虚无主义、革命文化虚无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虚无主义三大症候,构成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的文化逻辑,引领并指导其理路遵循,为践行方式提供解析路径。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其理路遵循的三个方面,分别是以“历史回顾—理论阐释—实践检验”破除“历史—当下—未来”的文化叙事理路、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破除“反思—质疑—重评”的文化建构理路、以“以中为主—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破除“丑化—矮化—西化”的文化发展理路。其践行方式的三个方面,分别为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叙事的基本内容进而从文化叙事上否定文化虚无主义的“合理性”、将秉承“两个结合”作为文化建构的方法遵循进而从文化建构上否定文化虚无主义的“合规性”、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文化发展的崇高使命进而从文化发展上否定文化虚无主义的“合情性”。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虚无主义,将指引我们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文化变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虚无主义 文化逻辑 理路遵循 践行方式
下载PDF
中国哲学深层逻辑的学理地位及其现代意义观察——基于中西哲学视角的比较
4
作者 程少川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34-244,276,277,共13页
《周易》价值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人类迄今唯一具有完备定性判断功能的逻辑范畴。起源于《周易》的中国哲学,从基础的逻辑形式和立足点起便与西方哲学不同。《周易》彖辞“元亨利贞”是关于关系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中国哲学之价值逻辑的核... 《周易》价值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人类迄今唯一具有完备定性判断功能的逻辑范畴。起源于《周易》的中国哲学,从基础的逻辑形式和立足点起便与西方哲学不同。《周易》彖辞“元亨利贞”是关于关系判断的逻辑范畴,是中国哲学之价值逻辑的核心。《周易》基于关系的价值逻辑哲学具有独特的学理内涵,归属于实践理性学理体系。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之林拥有优越的学理地位,是时空结合、面向未来的价值理性哲学,具备对各个研究领域的科学性进行定性判断的逻辑权柄和学理高度。中国哲学学术空间深邃广博,在容纳一切现代科学体系进展的同时,也可以提供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与价值创造的逻辑空间以及推理途径。中国哲学所具备的学理高度与广大的应用空间,不仅可以用于提高中华文明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可以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周易》 价值逻辑 中国话语体系 中国特色 实践理性 德学
下载PDF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探析
5
作者 孙宁遥 刘玉红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结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逻辑合理性,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根据教学需要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法、启发法、互动教... 结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分析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逻辑合理性,阐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根据教学需要综合采用理论讲授法、启发法、互动教学法、专题法、探究法、案例教学法、信息化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方法,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从而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逻辑合理性 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创造性思维适应性认知抑制理论假说的合理性研究
6
作者 姚冠男 陈雅晴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创造力作为人类个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抑制理论更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主流学术圈基于对创造性思维和认知抑制的不同研究结论,分别总结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去抑制理... 创造力作为人类个体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其中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抑制理论更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重点方向。主流学术圈基于对创造性思维和认知抑制的不同研究结论,分别总结出了“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去抑制理论”“创造性思维的认知抑制理论”“创造性思维的适应性认知抑制理论”。本研究结合创造性思维理论中的“创造性思维两阶段加工模型”“创造性思维的双通道模型”中关于创造性思维认知机制的解读,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脑神经机制和“认知抑制的冲突监控理论”中的认知抑制功能机制的阐释,系统论证了“创造性思维的适应性认知抑制理论”的逻辑合理性,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理论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认知抑制 适应性理论 逻辑合理性
下载PDF
元宇宙赋能历史教学:认知逻辑、技术架构与理性审视
7
作者 刘海龙 赵国权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有着天然的现实可能:重构历史教学的系统形态、拓宽历史教学的全新场域、创生历史教学的学习情境。其技术架构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层、平台功能层、内容场景层和数据服务层。数字基础设施层为元宇宙与历史教学... 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有着天然的现实可能:重构历史教学的系统形态、拓宽历史教学的全新场域、创生历史教学的学习情境。其技术架构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层、平台功能层、内容场景层和数据服务层。数字基础设施层为元宇宙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应用提供所必需的数字基础支撑技术;平台功能层为历史教学场景构建、3D形式交互等各类具有共性服务功能的孪生应用,提供敏捷开发和运行的规范化服务;内容场景层通过再现和重生历史现场、历史情境、历史人物等,为师生展现一种全新的教学场域;数据服务层基于对海量的师生教学活动数据的动态分析,为优化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精准化服务。为保障元宇宙与历史教学融合应用的良性发展,需理性思考融合过程中所引发的问题与风险:重视数据安全,建立保护机制;厘清虚实边界,规避沉迷风险;正视技术赋能,回归教育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历史教学 认知逻辑 技术架构 理性审视
下载PDF
智慧国土: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的逻辑进路--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视角
8
作者 吴洪涛 蒋正坤 +1 位作者 张治清 侯伟 《时空信息学报》 2024年第2期189-195,共7页
本文基于理性二分法的原理,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视角回顾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历程,探讨智慧国土导向下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的逻辑方向与基本路径。智慧国土是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愿景,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是... 本文基于理性二分法的原理,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视角回顾自然资源信息化发展历程,探讨智慧国土导向下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发展的逻辑方向与基本路径。智慧国土是自然资源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愿景,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是对智慧国土愿景目标的分阶段落地实施。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应不仅关注于工具理性层面的技术治理,更要结合要素保障、绿色生态、区域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需求,建立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融合的新型治理模式,形成平衡的、可持续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国土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逻辑进路 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
下载PDF
生成·发展·重构:人之现代性当代探赜
9
作者 滕佑帆 毛加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人的现代性肇始于由启蒙开启的对理性和自由的探索之旅,资本的历史出场加速了人类祛魅神性的现代性进程,为人的现代性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和时空场域,但返魅于物化之神的崇拜,塑造了现代“单向人”“风险型社会”和“物化价值”,使人的... 人的现代性肇始于由启蒙开启的对理性和自由的探索之旅,资本的历史出场加速了人类祛魅神性的现代性进程,为人的现代性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和时空场域,但返魅于物化之神的崇拜,塑造了现代“单向人”“风险型社会”和“物化价值”,使人的现代性发展陷入悖反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崇尚人的社会性、实践性、全面性的基础上重构了现代性的发展逻辑,为人的现代性发展建构了新的制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自由 资本逻辑 人的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研究——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永香 李忠鹏 《求实》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M0003,共15页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大农村地区治理优势的必然要求,它既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关键路径。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视角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研究,根据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3种典型制... 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大农村地区治理优势的必然要求,它既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关键路径。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视角对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进行研究,根据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3种典型制度模式,对农村协商民主制度的子集进行类型划分,突出不同制度集合具有的作为集体决策规则、嵌入委托代理结构的功能性特征,基层试点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的总体性特征及强调配套制度辅助、注重程序机制设计的现时性特征,从而弥补当前农村协商民主制度类型学研究的不足。在农村协商民主制度演变过程中,环境设定、利益驱动、主体推动、绩效评价形成了其结构性逻辑,而供需匹配下的制度创新、绩效驱动下的制度扩散、偏好稳定下的制度设计构成了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在“制度—行为”分析视角下,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变迁过程是由诸多制度创新点连接起来的,过程中伴随着制度的模仿与扩散,变迁所带来的结果则是全面的顶层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协商民主制度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制度变迁 变迁逻辑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医院改造设计探索——以苏州瑞华迎春医院为例
11
作者 陈潇 《城市建筑空间》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既有项目改造设计在考虑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应满足建筑新的功能需求。从场地布局、建筑风格、流线功能、材质肌理等方面对苏州瑞华迎春医院改造设计项目进行分析,总结理性逻辑与感性直觉融合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同类医院改造设计... 既有项目改造设计在考虑对周边城市环境的影响的同时应满足建筑新的功能需求。从场地布局、建筑风格、流线功能、材质肌理等方面对苏州瑞华迎春医院改造设计项目进行分析,总结理性逻辑与感性直觉融合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同类医院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造设计 理性逻辑 感性直觉
下载PDF
The Rational Man Model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Studies: A Plea for Relevance 被引量:1
12
作者 Gerardo M. Acay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1期86-92,共7页
关键词 政治 社会 模型 理性 关联 形式逻辑 充分条件 事件
下载PDF
和而不同与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理性逻辑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德全 冯丹 《教育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1,19,共10页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身处其中“应有所为”且能“大有作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空间视域下可诠释为精神空间的求真求...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同社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身处其中“应有所为”且能“大有作为”。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在空间视域下可诠释为精神空间的求真求善式发展、社会空间的优质均衡式发展、自然空间的共生持存式发展,是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旨归所在。作为有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服务共同富裕所对应的三维空间高质量发展时应立足于自身“和而不同”的功能属性,通过对高质量发展主体意识层、社会发展层、环境支撑层的精准发力,实现供给角色的类型化转型。未来,职业教育应以落实厘正“道与器”的理性教育、兼顾“富与均”的生产教育、贯通“用与创”的生态教育,稳固共同富裕实现的精神点、行动面、时间线,将自身类型化发展嵌刻于共同富裕实现的伟大征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而不同 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 共同富裕 理性逻辑
下载PDF
失色与重绘:大学学术评价市场化的逻辑审思与理性复归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磊 邓鸿峰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自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市场深度介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运行,由此促进了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协同,改变了学术研究的评价机制。适当引入市场法则有利于根据社会需求调节科研重心、刺激成果产出和加强应用转化。但放任市场机制肆意蔓延却会破... 自20世纪中期以来,资本市场深度介入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运行,由此促进了大学与产业之间的协同,改变了学术研究的评价机制。适当引入市场法则有利于根据社会需求调节科研重心、刺激成果产出和加强应用转化。但放任市场机制肆意蔓延却会破坏学术的底层逻辑,甚至侵蚀大学的理性根基。在量化制度与功利主义的表里应和下,知识工具人与学术名利场现象频频出现,跟随式研究与快餐式发表大行其道,学者主体身份异化,大学理性精神失色。遵循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思维,大学的学术评价应守护理性根基,澄明价值旨归,祛魅符号暴力,重绘大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市场逻辑 量化评价 理性根基 大学精神 价值旨归
下载PDF
The Physical Laws and Mathematical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and the Traditional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15
作者 Leo Depuydt 《Advances in Pure Mathematics》 2021年第12期988-1039,共52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 This article presents four (4) additions to a book on the brain’s OS published by SciRP in 2015 [1]. It is a kind of appendix to the book. Some familiarity with the earlier book is presupposed. The book itself proposes a complete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blueprint of the brain’s OS. A first addition to the book (see Chapters 5 to 10 below) concerns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fore-mentioned blueprint and the more than 2000-year-old so-called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of logic and philosophy, which came to be viewed as being three (3) in number, namely the laws of 1) Identity, 2) Contradiction, and 3) the Excluded Middle. The blueprint and the laws cannot both be the final foundation of the brain’s OS. The design of the present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e laws in strictly mathematical terms in light of the blueprint. This addition constitutes the bulk of the present article. Chapters 5 to 8 set the stage. Chapters 9 and 10 present a detailed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laws. A second addition to the book (Chapter 11) concern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laws and the axioms of the brain’s OS. Laws are part of physics. Axioms are part of mathematics. Since the theory of the brain’s OS involves both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it exhibits both laws and axioms. A third addition (Chapter 12) to the book involves an additional flavor of digitality in the brain’s OS. In the book, there are five (5). But brain chemistry requires a sixth. It will be called Existence Digitality. A fourth addition (Chapter 13) concerns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imagination in theories of physics in light of the ignorance of deeper causes. Chapters 1 to 4 present preliminary matter, for the most part a brief survey of general concepts derived from what is in the book [1]. Some historical notes are gathered at the end in Chapter 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tle Boole G. Brain’s OS Fundamental Laws of Thought Kolmogorov A. N. Laws and Axioms Leibniz G. W. Locke J. logic PHILOSOPHY rational Human Intelligence Venn J.
下载PDF
智媒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工具理性审思与克服
16
作者 彭述娟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122,128,共12页
在智媒时代,主体利用智媒技术来满足信息需求是在工具理性范畴下进行的。但是,信息产品的逐利性与智媒技术的支配性共同对主体的信息兴趣产生了不当干预,此时,智媒体的工具价值被过度放大,且失去了目的理性的调和与平衡,在算法技术的操... 在智媒时代,主体利用智媒技术来满足信息需求是在工具理性范畴下进行的。但是,信息产品的逐利性与智媒技术的支配性共同对主体的信息兴趣产生了不当干预,此时,智媒体的工具价值被过度放大,且失去了目的理性的调和与平衡,在算法技术的操控下利用个性推荐机制向主体用户推送“同质化”信息内容,加速了“信息茧房”的产生。从结果上看,智媒体由于超越主体追求自我实现的工具理性而被极端化,从而导致主体的真实欲求能力、自由表达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被弱化。基于此,为化解智媒时代信息茧房效应的极化困境,应当将价值理性嵌入技术资本逻辑,实现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协调统一。以培育主体的多样化信息追求能力为核心,以提升主体的媒介素养为内在要求,同时加强主体性强化的外部保障,在发挥官方媒体主导作用的同时维持多样化信息的生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茧房 工具理性 资本逻辑 技术逻辑 主体性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法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图景——基于近五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及其学术影响的视角
17
作者 佀连涛 《南海法学》 2023年第1期47-56,共10页
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法律问题的新型边缘学科。法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决定了其自身兼具经济科学的理性和法律科学的逻辑性。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在法学学者和经济学学者的共同推动... 法经济学是法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法律问题的新型边缘学科。法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属性决定了其自身兼具经济科学的理性和法律科学的逻辑性。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在法学学者和经济学学者的共同推动下,连续举办了二十届。法经济学论坛不仅构建了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对话的平台,而且推动了法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推动了中国法经济学学术共同体的构建。新时代中国法经济学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实现法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中国化,研究范式与研究对象的本土化,逐渐形成了中国法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法经济学稳定的学术研究共同体、法经济学外来资源的本土化转向、法经济学论坛的持续推动、法学家与经济学家的合力助推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中国法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现实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理性 法律逻辑 新时代 法经济学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内在逻辑与经济理性
18
作者 唐卫红 齐欣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4,共10页
立足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型性发展事实和实践特征,本文探究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丰富内涵,包括合作共赢、平等发展、投资意愿、满足供需和契约精神等方面。在内在逻辑上,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多元化主体间形成了多维度关系,并以微观、中观和宏... 立足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型性发展事实和实践特征,本文探究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丰富内涵,包括合作共赢、平等发展、投资意愿、满足供需和契约精神等方面。在内在逻辑上,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多元化主体间形成了多维度关系,并以微观、中观和宏观合作平台作为运行机制,最终实现各自的利益预期。第三方市场合作中的经济理性体现为,各主体兼顾多方利益、达成理性合作目标,通过利益机制博弈、获得理性合作行为,通过比选贸易投资发展路径、形成理性合作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内涵规范了其内在逻辑,内在逻辑形成了其经济理性。对其内在逻辑和经济理性的阐释,有利于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内容,推动其深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第三方市场合作 内在逻辑 经济理性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我国高校准聘-长聘制度的实践逻辑剖析及其省思--基于中美制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思懿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2,共10页
作为学术系统内部最核心的激励机制,聘任与晋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和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准聘—长聘制度”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预设、“非升即走”的适用范围、筛选机制... 作为学术系统内部最核心的激励机制,聘任与晋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和大学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深入比较中国“准聘—长聘制度”与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实践逻辑,可以发现两者在价值预设、“非升即走”的适用范围、筛选机制及配套支持机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缺乏资源支持、名额有限、考核标准频繁变动的情况下,全过程竞争、低留任率和高职业压力成为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度体系的显著特征。究其根源,我国准聘—长聘制度并非是教师群体基于维护学术自由的共同目的自发生成的,而是基于效率导向的行政逻辑自上而下推行的,不同制度行动者和治理机制之间缺乏适度制衡。在市场竞争不充分、行业协会发育不全、契约观念缺乏的情境下,准聘—长聘制度被异化为高校增强人事管制和提升组织效益的工具,而教师的合法权益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乃至“遮蔽”。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和法律理性,应成为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据此,可从设定合理的留任率、构建公开透明且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和以学术为主导的评审程序、完善针对终身轨教师的培育和支持体系以及退出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重构我国高校教师准聘—长聘制的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聘—长聘制 “非升即走” 实践逻辑 学术理性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萍萍 《北方论丛》 2023年第3期5-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各国现代化的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三重超越:理论上,西方现代性以理性哲学为主导,但它最终走向工具理性并受制于资本逻辑,而中国式现代化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了工具理性和资本逻辑;实践上,西方现代性的政治实践所推崇的民主是一种形式民主,其经济实践所坚持的自由市场经济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文化实践倡导的普世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渗透,而中国式现代化以政治上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上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超越;价值上,西方现代性所追求的普世价值最终带来的是世界和平秩序的破坏,而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在价值维度上超越了西方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性 工具理性 资本逻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