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Virgin Land to be Cultivated:On the Aesthetics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1
作者 ZHANG Hui-li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10期1068-1075,共8页
In terms of the aesthetic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most researchers explain it drawing on general aesthetic theory,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logic of individual cases.Folk aesthetics is deep... In terms of the aesthetic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most researchers explain it drawing on general aesthetic theory,but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and logic of individual cases.Folk aesthetics is deeply rooted in folk life,including local nature,village culture,farming life and folk belief.These folklore factors constitute the“local logic”,which regulates and influences folk aesthetic culture.The hidden“grammar”must be found in the folk life of the masses with a view to explaining the“essence”of folk aesthetics effectively.The concept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understood in two different ways:One interprets it as“study of art and literature of folks”,regarding folk as a modifier of study of art and literature.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regard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discipline is defined according to literary standard.This concep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studies,emphasizing that“folk literature and art is a special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The other interprets it as“study of folk literature and art”,treating literature and art among the folk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defining the discipline in accordance with cultural standard.This concept 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k literature and art folk culture aesthetics
下载PDF
艺术本质核心元素探析
2
作者 张奎志 刘秀哲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 艺术的本质问题是一个论争了几个乃至十几个世纪的话题,也是一个曾经被“反本质主义”要放弃和搁置讨论的形而上问题。从历史上看,研究者曾从“模仿”“形式”“表现”来界定艺术的本质。可以说,艺术既是对现实的“模仿”,又不完全是,因为“模仿”的目的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艺术既是要创造一种美的“形式”,又不完全是,因为通过美的“形式”也还是要表达作者的艺术追求和主观感受。因此,无论“模仿说”还是“形式说”,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表达或表现作者的主观感觉。“表现”才是艺术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元素,“表现说”也更充分地体现着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本质 反本质主义 文艺理论 文艺批评 文艺审美
下载PDF
文艺美学的谱系赓续及其外力与内因
3
作者 姚文放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本文梳理了“文艺美学”自提出以来由文艺美学-文化美学-自然美学/生态美学-艺术美学构成的谱系赓续过程,描述了每个节点的历史表象,彰显了每个节点的内在机理。从时代精神的召唤、教育体制的提升、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西文化... 本文梳理了“文艺美学”自提出以来由文艺美学-文化美学-自然美学/生态美学-艺术美学构成的谱系赓续过程,描述了每个节点的历史表象,彰显了每个节点的内在机理。从时代精神的召唤、教育体制的提升、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西文化互鉴的启示、本土化的追求等方面分析了推动“文艺美学”谱系赓续的外力。通过血脉渊源、流变形态、历史载体、核心力量、内在精髓等方面的论证揭示了维系“文艺美学”谱系赓续的内因。最后,对文艺美学谱系赓续的广阔前景给予积极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谱系 赓续 外力 内因
下载PDF
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文学文体审美意识形态
4
作者 刘鑫 宋诗瑶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1-107,128,共8页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 延安时期创办的《解放日报·文艺副刊》是延安文艺审美意识形态凝聚化、物态化的表达方式。该刊将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经验视为延安文艺精神中以民族生命力为实质依据与情感支持的首要特质。作为建构和传播审美意识形态的文艺媒介表达机制,《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选取以蕴涵革命意志、民族理想及其审美经验的“革命诗歌、战斗小说、报告文学、新式戏剧”为核心的基础性文体样态,铸造出显现“崇高属性”的审美客体,传播人民大众认同的“模范英雄”及其战斗精神。重回《解放日报·文艺副刊》历史现场,深入分析其建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体样态,可以深度理解该刊建构审美意识形态的主导逻辑和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文艺副刊》 审美意识形态 文体样态
下载PDF
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根基
5
作者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1期16-25,I0002,共11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本文从理论视野、现代文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人民立场、专业批评六个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新时代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出中国文艺评论话语体系构建的思想基础、历史责任、框架特质、美学内涵、人本主体、本体价值,以发挥文艺评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彰显文艺评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美学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文艺评论 话语体系 中华美学 文化使命
下载PDF
走向社会实践的艺术:参与式艺术的批评话语与理论启示
6
作者 李丹舟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3期79-90,共12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 随着我国城镇化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建设,艺术介入城乡发展新格局的一系列具体实践也催生了对关于“艺术之社会参与”的理论的需求。以参与式艺术作为分析对象,立足前卫美学的三股理论思潮和两派批评论争,可以通过审美的自律与他律之辩来反思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参与式艺术在艺术美学上的最大突破体现为对间性关系的开启,它使艺术成为在作者、作品、观众与世界之间进行沟通的关系媒介。参与式艺术的理论研究有助于促进艺术学与社会学、人类学的学科跨界融合,而当前国内涌现的许多创作案例也说明当代艺术在继承文艺“为人民”传统的基础上,正在深度融入城乡空间重构和日常生活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艺术 前卫美学 间性关系 学科融合 文艺“为人民”
下载PDF
追寻经典之光纪念百年诞辰——论蒋孔阳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
7
作者 刘涛 《美育学刊》 2023年第4期37-45,共9页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其《德国古典美学》是我国首部对西方美学断代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西方美学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蒋孔阳把德国古典美学视为开启西方美学史大门的一把“钥匙”,德国古典美学家的艺术观对蒋... 蒋孔阳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其《德国古典美学》是我国首部对西方美学断代史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西方美学断代史研究的经典之作”。蒋孔阳把德国古典美学视为开启西方美学史大门的一把“钥匙”,德国古典美学家的艺术观对蒋孔阳“美学是以艺术为中心,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古典美学》的经典性和学术价值体现在该著在蒋孔阳学术研究和美学体系中承前启后的地位、历久弥新的学术魅力以及其中的关系论思想对形而上学思维的突破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孔阳 《德国古典美学》 文学艺术 审美关系 经典性
下载PDF
民间文艺中的“苏二姐”意象及其多元审视
8
作者 李祥林 《文学与文化》 2023年第2期98-106,共9页
“苏二姐”这一人物在民歌中常见,也不仅仅见于民歌,其是中国民间文艺所创造的符号化审美意象或意象化审美符号。借助这个约定俗成的符号,不同区域和不同族群的作者编码出多姿多彩的作品。时而,“苏二姐”化身为羌族村寨的“美呐巴啧”... “苏二姐”这一人物在民歌中常见,也不仅仅见于民歌,其是中国民间文艺所创造的符号化审美意象或意象化审美符号。借助这个约定俗成的符号,不同区域和不同族群的作者编码出多姿多彩的作品。时而,“苏二姐”化身为羌族村寨的“美呐巴啧”,是一个性情爽利、端庄美丽的羌家女子;时而,《苏二姐》在地化为四川乡村苏姓作者创作的歌曲,苏二姐以其女儿身份出场,她还做得一手好菜,至今当地有以“苏二姐”命名的菜肴闻名;时而,这“苏”姓女子又成了云南“嵩明人越看越亲热”的苏家村人。凡此种种,体现出“苏二姐”作为审美能指在鲜活的民间文艺创作中不乏弹性的运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二姐 审美符号 民间文艺 多元审视
下载PDF
论美学研究从“文艺美学”到“艺术美学”的发展之路 被引量:5
9
作者 高建平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2期4-14,I0002,共12页
美学原本就与艺术学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它在很长时期里都是艺术研究的核心。由于这个学科名称在东亚的汉字翻译,以及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美学大讨论”,使得对于“美的本质”的研究在中国美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20世纪80年代“文艺美学... 美学原本就与艺术学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它在很长时期里都是艺术研究的核心。由于这个学科名称在东亚的汉字翻译,以及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美学大讨论”,使得对于“美的本质”的研究在中国美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20世纪80年代“文艺美学”的提出,对于这种研究状况构成了重要的补充和调整,在美学研究的发展和文艺学的美学转向这两个方面实现了双赢的效果。当前,艺术研究一方面有着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与美学脱钩的倾向。加强美学与艺术学的结合,倡导艺术美学,对当前发展艺术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一般艺术学 文艺美学 艺术美学
下载PDF
中国古典美学的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
10
作者 王中原 王熠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0-188,共9页
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领域中,美学范畴是承载某一美学理论形态诸概念和命题的基本词语。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其基本命题聚集着自然范畴的核心美学思想和最根本的美学观念。该文从对自然范畴的美学内涵的廓清入手,对古典... 在中国古典美学研究的领域中,美学范畴是承载某一美学理论形态诸概念和命题的基本词语。自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其基本命题聚集着自然范畴的核心美学思想和最根本的美学观念。该文从对自然范畴的美学内涵的廓清入手,对古典美学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进行专题性的阐释,并在这一阐释所开启的视域下洞察和揭示自然范畴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位置。基于自然一词在中国哲学中的源始含义,古典美学用自然一词经验、思考和表达文艺美的本质和规律,由此生成了一个完整的文艺美学形态。自然范畴的基本命题是美即自然。在该命题看来,美是自然(即道)的一种根本性现身方式,是自然向人的感性观照的敞开。在由这一命题所开启的视界中,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自然范畴显明地标识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特质、民族特色、审美精神和美的本质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古典美学 自然范畴 文艺美学
下载PDF
文艺美学: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独创语汇及其复杂关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法 《中国文艺评论》 2023年第2期15-27,I0002,共14页
文艺美学是改革开放后学术上的独创语汇。文艺美学,建在有中国现代性之初中国与世界互动而产生的新创语汇“文艺”和“美学”之上。文艺是中国以文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与西方以艺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互动的结果,美学是中国的美体现在天地的普... 文艺美学是改革开放后学术上的独创语汇。文艺美学,建在有中国现代性之初中国与世界互动而产生的新创语汇“文艺”和“美学”之上。文艺是中国以文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与西方以艺为核心的艺术体系互动的结果,美学是中国的美体现在天地的普遍之中和西方的美体现在典型的艺术之中互动的结果,文艺一词也有作为艺术整体的文与艺和文之艺的文艺学两种走向。文艺美学体现为两种方向,学科体系上的文之艺的美学和体制结构上的文与艺的美学。文学美学的进一步演进,一是在文学定义上,区别于改革开放前的文学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从美学上对文学定义,从文学是审美反映,到文学本质在审美特质,到美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二是文艺学的两个走向,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即以审美意识形态为主,文化研究也与美的普遍性相关。文艺美学,与之前的文艺和美学、与之后的审美意识形态一样,都有表层逻辑不通和深层学理甚通的特点,这也是中国语言传统“散文(浑言)不别,对文(析言)须别”的虚实关联结构与西方语言的“定义清晰,逻辑一贯”的实体-区分结构之互动的结果。“文艺美学”一词内蕴、关联着丰富的历史和现实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中国与世界互动 不通与甚通的统一
下载PDF
当代红色文艺审美价值研究:回顾与透视
12
作者 叶兴华 宋爽 葛新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红色文艺的审美价值问题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进入新世纪后,因应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和价值观引领的需要,红色文艺的审美价值、审美教育功能日益得到重视,红色审美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众多学者从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红色文艺的审美价值问题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进入新世纪后,因应中国社会文化转型和价值观引领的需要,红色文艺的审美价值、审美教育功能日益得到重视,红色审美研究成果也日趋丰富。众多学者从审美表达、审美特征、审美范畴、审美教育等方面论述了红色文艺的审美价值。新世纪以来红色文艺审美价值的研究较好地做到了整体透视与局部聚焦的结合、个案研究与原理研究的结合,有助于更全面系统地探讨红色文艺的审美价值。但学者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缺憾,如在审美教育接受者视角的分析中并未深入细致地探讨红色美育的实现程度和具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艺 审美价值 研究
下载PDF
传统文艺创作论中的审美体验思想——兼谈《文心雕龙》创作论思想
13
作者 纪兆杰 石凤珍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96,共5页
传统文艺创作论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思想。审美体验与诗性思维有着内在关联性;它以感物为发端,但又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包含了心与物的互动性、情感的丰富性、时空的超越性等美学思想。此外,随... 传统文艺创作论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思想。审美体验与诗性思维有着内在关联性;它以感物为发端,但又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包含了心与物的互动性、情感的丰富性、时空的超越性等美学思想。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我们文艺生活的多方位渗透,审美体验思想对当今的网络文艺创作事态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文心雕龙 审美主体 网络文艺
下载PDF
整体性思路:政治与美学的变奏——论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话语模式的嬗变
14
作者 韩芸华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文艺大众化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主流观念,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纵观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历程,其言说的主导话语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四“启蒙话语”、20世纪30年代“大众话语”以及两个《讲话》确立的“人民话语”三种。... 文艺大众化作为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思潮中的主流观念,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纵观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历程,其言说的主导话语模式可以概括为五四“启蒙话语”、20世纪30年代“大众话语”以及两个《讲话》确立的“人民话语”三种。这三种话语模式在嬗变过程中经历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置换和调整,话语模式变迁的背后其实是文艺本体论与功用论之间的对峙和交锋。20世纪以来的文艺大众化既是政治革命大环境下的产物,又是“人的文学”和“人民文学”美学原则相互冲突、不断调适,并走向平衡的一个过程。可以说,20世纪以来文艺大众化话语模式的嬗变正是政治与美学双重变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大众化 话语模式 话语变迁 政治 美学
下载PDF
论贾平凹早期创作风格及其转型
15
作者 何静姝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55,共6页
贾平凹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走过近五十载创作历程。有当代中国文坛“常青树”之称的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及文艺界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与“新时期”文学同步,其创作史上第一次转折即出现在1977年前后。考... 贾平凹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走过近五十载创作历程。有当代中国文坛“常青树”之称的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社会、文化、思想及文艺界巨变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与“新时期”文学同步,其创作史上第一次转折即出现在1977年前后。考察此阶段贾平凹的文学风格及美学转向,对探究其中后期美学风格的生成有关键作用,同时也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思潮和文学场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早期风格 文艺论争 美学转型
下载PDF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分歧及理论解决 被引量:7
16
作者 邓树强 熊元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05,共9页
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重犯了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所犯的错误,在历史观、美学观、艺术观和思维方式上背离了唯物史观,陷入了唯心史观。过去没有从理论上彻底解决的文艺理论分歧仍在制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198... 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重犯了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所犯的错误,在历史观、美学观、艺术观和思维方式上背离了唯物史观,陷入了唯心史观。过去没有从理论上彻底解决的文艺理论分歧仍在制约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发展。1986年至1988年,文艺理论家陈涌、作家姚雪垠与刘再复进行了一场文艺论战,这场文艺论战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在文艺理论上的分歧。陈涌、姚雪垠与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不是中国当代文论系统转换,而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在把握文艺的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上的不同。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只有从理论上彻底地解决陈涌、姚雪垠和刘再复的这种文艺理论分歧,才能达到更高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理论 审美超越论 文学主体论 王元骧 刘再复
下载PDF
审美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情感民族志初探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杰 石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29,159,共7页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对象,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民族志,尝试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崖式断裂。市场经济中的西方化潮流,导致当代中国社...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对象,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民族志,尝试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崖式断裂。市场经济中的西方化潮流,导致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呈现多重语境的叠合状态。通过当代文艺的情感民族志研究,可以对多重语境叠合下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民族志 审美现代性 文艺作品 当代
下载PDF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被引量:23
18
作者 仲呈祥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7,共3页
在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厚的美学思想、理论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鲜明标识。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健康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 在中华民族悠长的历史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厚的美学思想、理论和精神,是中华民族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的鲜明标识。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健康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为人类以审美方式把握世界、促进和谐安定开出的一剂美学良方。与西方的美学思想、理论和精神的较重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方法、思辨演绎推理特征、科学实证品格相区别,中华美学思想、理论和精神则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思维和民族学理标识,概括起来,主要是更重天人合一的和谐包容理念、既入世又出世的人间情怀和营造意象的诗性写意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美学 美学思想 美学理论 和谐包融理念 人间情怀 诗性写意品格
下载PDF
黄海电影海报的文艺性与商业价值剖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傅小龙 金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目的从美学和商业价值研究黄海电影海报。方法通过剖析黄海电影海报的创作手法与价值,从汉字构成、传统水墨、中国哲学、色彩切换、情感营造以及视觉冲击等多方面,阐述黄海电影海报以充分的文艺性主导电影商业性的成功之道。结论电影海... 目的从美学和商业价值研究黄海电影海报。方法通过剖析黄海电影海报的创作手法与价值,从汉字构成、传统水墨、中国哲学、色彩切换、情感营造以及视觉冲击等多方面,阐述黄海电影海报以充分的文艺性主导电影商业性的成功之道。结论电影海报是电影商业推广的重要手段,但商业价值的功利性常会冲淡或掩盖电影海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文艺性。黄海电影海报设计不断给予人们新的视觉体验,彰显了东方美学在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中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海报 文艺性 商业性 东方美学
下载PDF
论小说的影视改编 被引量:36
20
作者 黄书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2期67-74,共8页
小说与影视剧在“叙事”的层面上存在着天然的美学上的可通约性 ,由此构成了小说的影视改编的艺术发生学根据。但是 ,作为两种特性不同的艺术 ,小说与影视剧更存在着美学上的不可通约性 ,由此在小说的影视改编中对“改编什么”和“如何... 小说与影视剧在“叙事”的层面上存在着天然的美学上的可通约性 ,由此构成了小说的影视改编的艺术发生学根据。但是 ,作为两种特性不同的艺术 ,小说与影视剧更存在着美学上的不可通约性 ,由此在小说的影视改编中对“改编什么”和“如何改编”作出了限定 ,建立了改编的美学原则。本文从文艺美学和社会学结合的角度 ,针对近年来小说的影视改编的现实 ,对于两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生 美学的通约性和不可通约性 文学立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