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5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古罗糖醛酸含量的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多糖细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吴建东 于广利 +3 位作者 王培培 赵峡 杨波 台文静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将青岛产幼生和成熟期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提取分离得到多糖,经1H-NMR分析,表明其为高古罗糖醛酸含量的褐藻胶,在对其G/M值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二糖嵌段FMM,FMG,FGM,FGG和三糖嵌段FGGG,FGGM,FMGM,FMGG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 将青岛产幼生和成熟期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提取分离得到多糖,经1H-NMR分析,表明其为高古罗糖醛酸含量的褐藻胶,在对其G/M值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其二糖嵌段FMM,FMG,FGM,FGG和三糖嵌段FGGG,FGGM,FMGM,FMGG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生和成熟期萱藻除了总糖含量不同外,其褐藻胶细微结构也有显著差别。幼生与成熟期萱藻中G/M分别为4.34和7.14,FGG含量分别为73%和84%,FGGG含量分别为68%和81%。成熟期萱藻中高含量多聚古罗糖醛酸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多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us)多糖 聚古罗糖醛酸 细微结构
下载PDF
茯苓菊苣复合多糖对二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王晓宇 邢书燕 +2 位作者 张丹洋 李亚晨 包永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3,共11页
【目的】探究茯苓菊苣复合多糖(Poria cocos and chicory complex polysaccharides,PCCP)对二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的降血糖及肝脏保护作用,为天然多糖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茯苓菊苣复合多糖,测定其中的多糖含量。随... 【目的】探究茯苓菊苣复合多糖(Poria cocos and chicory complex polysaccharides,PCCP)对二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的降血糖及肝脏保护作用,为天然多糖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制备茯苓菊苣复合多糖,测定其中的多糖含量。随机挑选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K1),其余大鼠利用高脂饮食诱导联合腹腔注射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二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K2)和茯苓菊苣复合多糖低、中、高剂量组(LM、MM、HM)及阳性对照(二甲双胍)组(CK3),每组10只,其中LM、MM、HM组分别每日灌胃茯苓菊苣复合多糖2.85,5.7,8.55 g/kg,CK3每日灌胃二甲双胍300 mg/kg,CK1和CK2每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周。灌胃结束时检测大鼠体质量及餐后2 h血糖浓度、大鼠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和胰岛素耐量(ITT),以及血清中胰岛素浓度、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HO)、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肝损伤指标(肝脏系数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并测定肝脏组织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制备的茯苓菊苣复合多糖中多糖质量分数为(72.17±0.66)%。CK2大鼠组血糖与CK1组相比显著升高,MM组和HM组血糖与CK2组相比显著降低,体质量显著增加,肝脏系数显著降低。与CK2组相比,LM、MM、HM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降低,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得到改善,AST和ALT活性显著降低;MM组T-CHO、TG、LDL-C浓度显著降低。显微观察结果表明,CK2组大鼠胰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MM、HM组胰岛细胞数量有所恢复。肝组织氧化应激结果表明,CK2组大鼠SOD、CAT、GSH活性与CK1组相比显著降低,HM组SOD、CAT、GSH活性与CK2组相比显著升高。【结论】茯苓菊苣复合多糖具有降低二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功效,对高血脂症有缓解作用,对肝脏和胰腺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菊苣 复合多糖 二型糖尿病 降血糖
下载PDF
当归多糖调节骨髓造血微环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付佳琪 陈修保 +1 位作者 崔兴 陈泽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背景:如何改善造血微环境是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热点问题。目的:结合GEO测序分析、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当归多糖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GEO数据库获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 背景:如何改善造血微环境是目前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热点问题。目的:结合GEO测序分析、网络药理学与实验验证当归多糖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GEO数据库获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GSEA分析。结合文献与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PharmMapper数据库获取当归多糖活性成分和靶点。取交集靶点后利用STRING和Cytoscape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利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ELISA、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当归多糖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1)共筛选出834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细胞发育、造血、髓系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2)检索得到当归多糖相关347个靶点并筛选出77个潜在治疗基因,其中VEGFA、EGLN1、BCL2、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等血管生成、凋亡及免疫相关因子度值显著;(3)KEGG通路富集分析治疗靶点主要富集在Th17细胞分化、NK相关细胞毒性、细胞黏附因子等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相关信号通路;(4)动物实验表明,当归多糖能够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增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提高小鼠存活率;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小鼠Th1/Th2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干扰素γ水平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介素4水平升高(P<0.05),VEGFA表达显著升高(P<0.01),EGLN1表达显著降低(P<0.01),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5)结果表明:当归多糖能够通过调节异常T细胞亚群,促进血管生成以改善造血微环境,并抑制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以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的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再生障碍性贫血 TH1/TH2 骨髓造血微环境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滇黄精多糖对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及脑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
4
作者 许云聪 闫巧娟 +3 位作者 朱春华 杨绍青 李后江 江正强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为研究滇黄精多糖(Polygonatum kingianum polysaccharides,PKP)对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及脑功能损伤的作用效果,采用酶法辅助提取的PKP干预肥胖小鼠12周,观察小鼠体质量和血脂变化以及肝脏和脂肪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并通过行为学检测小... 为研究滇黄精多糖(Polygonatum kingianum polysaccharides,PKP)对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及脑功能损伤的作用效果,采用酶法辅助提取的PKP干预肥胖小鼠12周,观察小鼠体质量和血脂变化以及肝脏和脂肪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并通过行为学检测小鼠自主活动性和焦虑样行为变化,进一步检测肝脏、脂肪、血清和脑组织炎症水平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表明:PKP(1500 mg/kg)减少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体质量增量29.6%,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异常及肝脏和脂肪的组织形态,并促进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46.0%)和脂肪解偶联蛋白1表达(59.0%),同时明显增加肥胖小鼠的自主活动性并改善焦虑行为;肝脏和脂肪F4/80表达水平分别减少55.0%和67.2%,血清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分别减少22.9%、44.6%和7.8%,而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水平增加27.1%;大脑海马和皮层区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表达水平分别减少16.0%和28.6%,改善了海马和皮层区域结构损伤。PKP有效改善了肥胖小鼠脂代谢紊乱及脑功能损伤,为其作为抗肥胖及改善肥胖诱导脑损伤的功能性食品配料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多糖 肥胖 焦虑行为 脑损伤
下载PDF
枸杞多糖调节线粒体动力学改善过氧化氢诱导SH-SY5Y细胞的凋亡
5
作者 王记委 李雁冰 +7 位作者 郭敏芳 孟涛 于婧文 刘晓琴 穆秉桃 贾思玮 马存根 尉杰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736-2743,共8页
背景:大量研究结果证明,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氧化应激损伤和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能否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异常来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尚不明确。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过... 背景:大量研究结果证明,神经退行性疾病与氧化应激损伤和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能否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异常来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引发的细胞凋亡尚不明确。目的:研究枸杞多糖对过氧化氢诱导人源神经母瘤细胞SH-SY5Y凋亡的影响。方法:将SH-SY5Y细胞分3组培养:对照组常规培养24 h,过氧化氢组加入过氧化氢处理24 h,枸杞多糖组加入枸杞多糖处理2 h后再加入过氧化氢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沉淀中丙二醛、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磷酸化启动蛋白1、线粒体分裂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与凋亡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丙二醛水平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水平降低(P<0.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枸杞多糖组丙二醛水平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水平升高(P<0.05);②过氧化氢组线粒体膜电位低于对照组(P<0.05),枸杞多糖组线粒体膜电位高于过氧化氢组(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与Bax、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细胞活力与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枸杞多糖组细胞凋亡率与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细胞活力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磷酸化启动蛋白1、线粒体分裂蛋白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过氧化氢组相比,枸杞多糖组磷酸化启动蛋白1、线粒体分裂蛋白1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融合蛋白1、线粒体融合蛋白2、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⑤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可通过调节线粒体动力学来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动力学 神经退行性疾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影响
6
作者 陈爽 刘利平 +5 位作者 冯杰 张劲松 杨焱 吴迪 刘艳芳 郭庆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SE)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猴头菇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常规粉碎和蒸汽爆破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制备获得粗多糖并进行得率、成分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及消化和...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Steam Explosion,SE)预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残渣粗多糖理化性质及调节肠道菌群的影响,以猴头菇水提残渣为原料,采用常规粉碎和蒸汽爆破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制备获得粗多糖并进行得率、成分含量、单糖组成、分子量及消化和发酵特性的比较。结果显示,经SE处理所得多糖组分(HCQ)的得率、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分别达到了13.36%、58.20%和47.93%,是常规粉碎处理所得多糖组分(HCW)的2.18、1.57和1.59倍,表明SE能显著(P<0.05)促进残渣中多糖组分的释放。SE还降低了HCQ的分子量并释放出小分子组分,同时提高了单糖组成中的葡萄糖摩尔百分比。在模拟体外人体粪便发酵过程中,与HCW相比,HCQ明显地(P<0.05)提高了有益菌(如厚壁菌门)的丰度和短链脂肪酸的产量,同时降低有害细菌(如埃希氏-志贺氏菌)的丰度,从而有益于机体健康。该研究为蒸汽爆破技术在猴头菇多糖提取中的应用及HCQ多糖作为潜在益生元发挥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水提残渣 蒸汽爆破 多糖 β-葡聚糖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桑叶多糖对黄曲霉毒素B1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邝甜甜 孙筱梦 +3 位作者 史心茹 张苑 谢宗固 司红彬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旨在探究桑叶多糖(MLP)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每10 g体重0.1 mL),阳性对... 旨在探究桑叶多糖(MLP)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每10 g体重0.1 mL),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水飞蓟素(每千克体重100 mg),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灌胃给予桑叶多糖(每千克体重200、400 mg),2 h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采用灌胃方式给予AFB1(每千克体重0.75 mg),空白组再次灌胃生理盐水(每10 g体重0.1 mL)。连续灌胃14 d,麻醉后经眼眶采血,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小鼠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评价氧化应激水平;制作肝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法(HE)观察肝脏的组织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匀浆Keap1、Nrf2、SO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LT、AST、ALP的活性显著增高(P<0.05),肝细胞排列杂乱无序,细胞核严重破碎,发生严重的空泡变性,GST、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CYP2E1活性显著升高(P<0.05),Keap1、Nrf2、SOD1的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LP低剂量组和MLP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ALT、AST、ALP、CYP2E1活性(P<0.05),提高GST、SOD活性以及GSH含量(P<0.05),改善肝脏病变,并能上调Nrf2、SOD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表明,MLP对AFB1诱导的肝损伤能够起到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和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多糖 黄曲霉毒素B1 抗氧化 保肝
下载PDF
枸杞多糖干预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线粒体自噬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苏琴 贾思玮 +6 位作者 郭敏芳 孟涛 李雁冰 穆秉桃 宋丽娟 马存根 尉杰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88-6696,共9页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线粒体自噬调节失衡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能否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 背景: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线粒体自噬调节失衡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枸杞多糖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能否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尚不明确。目的:探讨枸杞多糖对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SH-SY5Y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并用枸杞多糖进行干预。将SH-SY5Y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1-42组(20μmol/Lβ-淀粉样蛋白1-42干预24 h),枸杞多糖组(先提前1 h加入1 g/L枸杞多糖形成保护作用,然后再加入20μmol/Lβ-淀粉样蛋白1-42与枸杞多糖共同干预24 h)。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突触、凋亡和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β-淀粉样蛋白1-42组细胞活力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上升(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升高(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P<0.05),突触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降低(P<0.05),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LC3A/B、Parkin、Beclin-1表达降低(P<0.05),P62表达升高(P<0.05);②与β-淀粉样蛋白1-42组比较,枸杞多糖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上升(P<0.05),Bax和Caspase-3表达降低(P<0.05),Bcl-2表达升高(P<0.05),Syn和PSD-95表达升高(P<0.05),Pink1、LC3A/B、Parkin、Beclin-1表达升高(P<0.05),P62表达降低(P<0.05)。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抑制β-淀粉样蛋白1-4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神经元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阿尔茨海默病 SH-SY5Y细胞 线粒体自噬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凋亡 工程化细胞
下载PDF
海洋硫酸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秋宇 赵然 +4 位作者 孟美杉 窦欣雨 陈碧漪 赵前程 李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3-423,共11页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免疫力低下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开发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活性产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洋硫酸多糖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富含硫酸基团的天然活性产物,其结构独特,在免疫调节活...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免疫力低下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开发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天然活性产物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海洋硫酸多糖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富含硫酸基团的天然活性产物,其结构独特,在免疫调节活性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为了更好地研究海洋硫酸多糖对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及机制,本文对目前有关海洋硫酸多糖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结构及来源对海洋硫酸多糖的种类进行概述,重点从调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B淋巴细胞、补体系统和肠道微生物功能五个方面,综述海洋硫酸多糖发挥免疫调节活性的作用及机制。本文为海洋硫酸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及作用机制等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海洋硫酸多糖免疫增强剂提供新思路,未来有望开发基于海洋硫酸多糖的针对免疫力低下、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能性食品或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对食品行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硫酸多糖 免疫调节 机制 肠道微生物
下载PDF
七叶苷通过下调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
10
作者 廖玉娇 陈志伟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七叶苷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途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脂多糖诱导炎性损伤,分为正常组、LPS诱导的模型组,七叶苷低、中、高... 目的探讨七叶苷通过调控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途径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脂多糖诱导炎性损伤,分为正常组、LPS诱导的模型组,七叶苷低、中、高浓度组(七叶苷的浓度分别为25,100和200μmol/L)。RAW264.7巨噬细胞先用上述浓度七叶苷处理12 h,然后用脂多糖诱导12 h。用噻唑蓝溴化四氮唑(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PI)凋亡和坏死检测法结合流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分别检测细胞炎症因子转录水平表达和释放,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凋亡因子、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和NF-κB核转移。结果MTT结果证明200μmol/L七叶苷给药处理能够显著增加脂多糖诱导后RAW264.7细胞的增殖活性(1.524±0.223)。流式分析结果证明200μmol/L七叶苷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和坏死[(10.68±3.69)%],且免疫印迹结果证实200μmol/L七叶苷显著促进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1.981±0.026)倍]和抑制Bcl-2相关X蛋白(Bax)[(1.750±0.016)倍]的蛋白表达。200μmol/L七叶苷显著降低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59±0.14)倍,(267.0±25.5)ng/L]、白细胞介素(IL)-1β[(1.28±0.22)倍,(126.0±19.4)ng/L]和IL-6[(1.26±0.13)倍,(113.0±18.4)ng/L]的转录水平表达量和培养上清液中旁分泌量。200μmol/L七叶苷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TLR4蛋白表达和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因子(IκB)的磷酸化以及NF-κB p65核转录。结论七叶苷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传导和NF-κB p65核转移来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凋亡、坏死和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叶苷 RAW264.7 多糖 炎症 核因子ΚB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技术与代谢组学探究枳椇果梗多糖对酒精暴露小鼠肠损伤的改善作用
11
作者 张玉超 朱思洁 +5 位作者 刘良禹 王建云 张佳欣 苏泽雄 陈江燕 刘旭东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118,共9页
为探究枳椇果梗多糖(Hovenia dulcis fruit pedicel polysaccharides,HDPs)对酒精暴露小鼠肠道损伤的改善作用,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HDPs对酒精暴露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谱的影响。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 为探究枳椇果梗多糖(Hovenia dulcis fruit pedicel polysaccharides,HDPs)对酒精暴露小鼠肠道损伤的改善作用,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HDPs对酒精暴露小鼠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谱的影响。同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组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肠道炎症因子、紧密连接蛋白、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表明,HDPs能显著降低酒精诱导的肠道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减少内毒素脂多糖和脂多糖结合蛋白的水平,提高α-淀粉酶活力,上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从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与灌胃114μL/20 g mb酒精的小鼠相比,HDPs能增加小鼠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相对丰度,改善酒精暴露所致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和结构紊乱。代谢组学分析发现,HDPs能够调节胆汁酸代谢,降低酒精暴露小鼠肠道中胆汁酸(特别是牛磺胆酸、鹅脱氧胆酸)的水平。此外,HDPs还能抑制酒精暴露小鼠肠道中顶端钠依赖性胆酸转运体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减少胆汁酸的重吸收,从而减轻酒精对肠道的负面影响。综上,HDPs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对酒精性肠损伤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HDPs在功能性食品中应用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枳椇果梗多糖 酒精性肠损伤 肠道菌群 胆汁酸代谢 改善作用
下载PDF
中药多糖药理活性最新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吕嘉璐 霍燕菊 张翼 《化学试剂》 CAS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近年来,中药多糖因较低的毒副作用,多样的药理活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天然药物开发及应用研究的热点。对近5年的中药多糖研究进行了追踪,汇总整理了中药多糖发挥的抗肿瘤、免疫调节、糖脂代谢、肠道菌群、抗氧化及其他药理活性,并... 近年来,中药多糖因较低的毒副作用,多样的药理活性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天然药物开发及应用研究的热点。对近5年的中药多糖研究进行了追踪,汇总整理了中药多糖发挥的抗肿瘤、免疫调节、糖脂代谢、肠道菌群、抗氧化及其他药理活性,并对影响中药多糖药理活性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当前中药多糖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并对未来中药多糖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提高中药材的利用率,明确中药多糖的药理活性,从而加速中药多糖的成果转化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药理活性 抗肿瘤 免疫调节 肠道代谢稳态调节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生血宝合剂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联合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对患者红细胞参数的影响
13
作者 何雁红 林华英 叶凤仪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将生血宝合剂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二者联合用药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ID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 目的探讨将生血宝合剂与多糖铁复合物胶囊二者联合用药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IDA)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IDA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单一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各项红细胞参数和铁代谢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血清铁(SI)、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经组间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治疗,联合生血宝合剂中药治疗可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对妊娠期IDA患者的红细胞发育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机体铁代谢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的贫血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缺铁性贫血 生血宝合剂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红细胞参数
下载PDF
食用菌多糖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冯翠萍 乔瑶瑶 +8 位作者 李佳欣 梁国栋 云少君 曹谨玲 程艳芬 程菲儿 常明昌 孟俊龙 刘靖宇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28-144,共17页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多糖作为食用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不仅能够为机体供给能量,而且可以参与生物合成反应及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大多数食用菌多糖是α-葡聚糖、β-葡聚糖、混合α,β-葡聚糖,以及由果糖、半乳糖、... 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功能价值,多糖作为食用菌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不仅能够为机体供给能量,而且可以参与生物合成反应及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大多数食用菌多糖是α-葡聚糖、β-葡聚糖、混合α,β-葡聚糖,以及由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多种单糖组成的杂多糖,其中,β-葡聚糖是食用菌中最具生物活性的多糖。食用菌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了为食用菌多糖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综述了食用菌多糖的结构及其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抗炎、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病毒、抗辐射、抗突变、抑菌、抗疲劳、抗凝血等方面的功能及机理,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多糖 结构 生理功能
下载PDF
山茱萸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付才 李颖奎 +1 位作者 黄斐 谷俊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双水相提取(microwave 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MATPE)山茱萸多糖工艺并获得均一的山茱萸多糖馏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MATPE山茱萸多糖的工艺;利用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双水相提取(microwave assisted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MATPE)山茱萸多糖工艺并获得均一的山茱萸多糖馏分。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最佳的MATPE山茱萸多糖的工艺;利用DEAE-52纤维素和Sephadex G-100柱层析法纯化山茱萸多糖粗提物,最终获得单一多糖馏分(COP-2-S)。利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COP-2-S分子量;利用气相色谱测定COP-2-S的单糖组成;采用紫外、红外和扫描电镜表征COP-2-S结构。结果:MATPE山茱萸多糖的工艺为微波功率300 W、乙醇体积分数35%、硫酸铵质量分数22%和料液比1∶20 (g/mL),此时山茱萸多糖得率为(12.04±0.17)%。COP-2-S分子量为17 450 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其摩尔比为12.85∶30.71∶18.09。结论:COP-2-S在260,280 nm处无特征吸收,且呈无规则的片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双水相提取 山茱萸 多糖 纯化 结构
下载PDF
防风多糖体内外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萌 范海涛 +1 位作者 姜艳艳 刘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1,I0020,I0021,共6页
目的采用体内外多指标免疫调节活性评价方法,研究防风多糖体内外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选用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采用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中性红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NO释放量... 目的采用体内外多指标免疫调节活性评价方法,研究防风多糖体内外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实验选用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系,采用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能力,中性红染色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NO释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量。体内实验选用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BALB/c小鼠,通过碳粒廓清实验探讨防风多糖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以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评价防风多糖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体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补体(C3、C4)含量。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防风多糖能够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增殖和吞噬能力,并促进巨噬细胞释放NO、TNF-α和IL-6,但对IL-1β的释放量影响不显著。体内实验结果表明,防风多糖可使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的吞噬能力和免疫器官指数显著提高,并使免疫低下小鼠体内的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补体(C3、C4)的含量升高。结论防风多糖在体内外水平均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多糖 免疫调节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贝母多糖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少华 龙娇妍 秦令祥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2,共6页
贝母是一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和多糖。其中,贝母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免疫调节等作用,在食品医药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贝母多... 贝母是一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和多糖。其中,贝母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衰老、免疫调节等作用,在食品医药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贝母多糖的研究现状,比较了贝母多糖不同提取纯化方法的优缺点,探讨贝母多糖结构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分析贝母多糖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前景,为贝母多糖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 多糖 提取纯化 结构解析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食用菌姬松茸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耿敏 李晓婧 +3 位作者 王嘉怿 张春玉 周义发 张梦珊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采用热水煮提、乙醇沉淀和离子交换-凝胶组合柱层析的方法,从食用菌姬松茸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了两种电荷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姬松茸多糖级分WABM-N-a和WABM-A-b,对两种均一级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BM-N-a级分以1,6-Galp构... 采用热水煮提、乙醇沉淀和离子交换-凝胶组合柱层析的方法,从食用菌姬松茸中提取分离纯化出了两种电荷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均一的姬松茸多糖级分WABM-N-a和WABM-A-b,对两种均一级分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ABM-N-a级分以1,6-Galp构成主链骨架结构,同时存在较多的1,6-Glcp 1,3-Fucp结构和少量的1,4-Glcp,1,3-Glcp结构连接在Gal的O-3和/或O-4位上,且侧链上的Glc在O-3位上存在少量的分支.WABM-A-b级分为1,6-Glcp连接的葡聚糖结构,Glc在O-2,O-3和/或O-4位上可能均有分支,侧链结构可能为1,3-Glcp,1,4-Glcp,T-Glcp和1,6-Ga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姬松茸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分析
下载PDF
南酸枣多糖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景恩 董金娇 +2 位作者 谢美珍 隋文 吴南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59-66,共8页
以南酸枣多糖体积分数40%乙醇沉淀组分CAP-40为研究对象,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分别利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测定CAP-40的分子量与单糖组成,同时测定其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α-... 以南酸枣多糖体积分数40%乙醇沉淀组分CAP-40为研究对象,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分别利用高效液相凝胶渗透色谱及高效液相离子色谱测定CAP-40的分子量与单糖组成,同时测定其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率,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以及胰脂肪酶的抑制率。结果表明,CAP-40的洗脱曲线为单一对称峰,分子量约156206 Da,单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阿拉伯糖、鼠李糖组成,摩尔百分比分别为40.8%、40.7%、9.3%、5.1%、2.0%。CAP-40浓度为1 mg/mL时,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88.85±0.49)%和(87.13±1.63)%。浓度为16 mg/mL时,CAP-40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71.28±2.34)%;在8 mg/mL处,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为(72.29±4.85)%。此外,浓度为20 mg/mL时,CAP-40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为(26.34±1.41)%;在5 mg/mL处,对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达到(31.87±4.53)%和(38.98±0.60)%。综上所述,南酸枣多糖CAP-40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与降血脂作用,为开发天然降糖、降脂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南酸枣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多糖 抗氧化 降血糖 降血脂
下载PDF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茜菲 张玩涛 +5 位作者 王飞娟 李娟花 彭修娟 王静 韩文冬 刘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将黄精多糖添加到市售面霜中进行皮肤水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黄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提取时间是150 min,提取次数为1次;黄精多糖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均符合双指数模型;置于干硅胶环境下48 h,黄精多糖保湿率为14.00%。结论: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在护肤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多糖 提取工艺优化 吸湿保湿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